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经济 ;劳动力再生产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提高,这是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正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无论国家、社会还是民族其重要组成因素无疑是人--是劳动者!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理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在德国,企业界人士更是认同职业教育就是产品质量保证--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1 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培养和训练新的劳动力必须通过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实现。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说过“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另一方面,职业技术革新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的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的确,职业技术教育正好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一般性质的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即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2 职业技术教育是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技术”,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是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职业技术学校(院)是使科学变为技术、变为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 职业教育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恩格斯曾经提出并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即智育、德育、美育、技术教育、体育。这里提出的“技术教育”,就是要“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职业技术革新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因此最能有效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种“人力资本”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描述为“体现在人身上的体力、知识、技能和劳动者熟练程度的总和。”这本身就包含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之中。舒尔茨还指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因此,能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同样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4 职业技术教育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首先,职业技术教育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传授系统的技术知识,训练科学的生产技能,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发个体在职业方面的潜力。从而使个体获得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能促进个体在职业岗位上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发展其智能,使劳动者提高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并能使劳动力有更多的技术革新与生产创新。

第三,职业技术教育能塑造劳动者的政治观念,职业道德、专业思想,影响着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从而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

第四,职业技术教育能通过塑造劳动者的现代人格,实现劳动力的现代化,从而使劳动力能认同现代企业文化,能与现代管理要求相一致。积极配合现代管理的施行,提高现代管理的效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发展;职业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改革

1 良好的职业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1)重视人才才能留住人才。目前,人才的流动环境有了很大改变。调查表明,约有30%~40%的人倾向于在合适时机跳槽。这一现象,在大公司更普遍。如何留住人才,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以,企业应该为员工创造充足的发展环境,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和培养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把员工的能力发挥到最高点,从而加大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我们知道,员工的忠诚与高效使用,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2)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才能避免企业内部矛盾。建立“尊重优秀,提升良好,改善平庸”的用人机制,甚至是打破原有的工人和干部的界限,来促进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才能团结一致的工作,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3)卓尔有效的业绩考核体系,是良好职业管理的有力保障。把高级管理人员纳入业绩考核中,薪酬的考核标准是按照统计结果而确定的。对一般员工的考核遵循依法、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简单实用,易于操作,从而对员工产生鞭策。

(4)建立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职业管理不仅对员工专业产生影响,对企业安全也有影响。具体是平时对员工进行系统性安全教育,并把它制度化,甚至是把安全教育考虑纳入业绩考核。对于建立安全机制,我国企业长期重视不足。可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严重的。数据表明,在安全领域投入一元钱,得到的回报可能是十倍。一个安全而有保障的企业,才有资格谈竞争力。

2 职业管理,让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1)企业和员工存在利益共同体。职业管理,曾经被看做员工个人的事情。但随着人力资源重要性的凸显,人们发现,加强员工的职业管理和提升企业效益是一致的。一个企业,组织的存在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而员工只有在企业、组织里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这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微软的发展造就了比尔•盖茨这个首富(一定意义上,盖茨也是微软的员工),苹果让乔布斯名扬天下。我们今天热衷于讨论一个企业创造了多少百万富翁,实际上已经承认了企业与员工相互促进这一点。

(2)职业管理促进员工和组织保持良好状态。积极健康的心态会提升人的工作效率,消极颓废则会让人一蹶不振。企业应该学会用制度激励员工,员工才能以激情回报企业。作为企业组织,应该以人为本,从尊重员工职业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出现代企业人力管理政策、措施,实行理性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职业管理方案。

3 职业管理推动企业培训

(1)企业培训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技术工人紧缺的情况,而相关专业的学生却不能直接显示其技术优势。这一问题的产生,一是学校不能培训拥有熟练工作经验的学生,二是大量需要就业的人群却因为年龄学历问题不受就业单位宠爱。这就导致了技术人员的青黄不接。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社会的努力,也需要企业改变重学历、轻技术的观念。需要企业自己培养员工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重视员工的经验,加大对新员工的整体培训。

(2)培训推动企业和谐发展。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必须在了解员工特质、职业兴趣和组织发展目标的同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这个过程的实施,需要不断地丰富个人管理经验和对多种技能的培训。没有企业的员工职业管理制度的技术支撑,员工个人是无法制定和实施职业发展规划的。因此,作为系统的职业管理,不是一个企业独自可以完成的,它涉及了二次培训管理,通俗一点说,企业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也生产自己需要的工人。从社会学上说,企业的职业管理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员工相互配合,共同完善。这一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壮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社会、员工也有积极影响。

(3)职业管理制度为企业培训提供技术支撑。职业管理机制的建立,要使企业技术机构成为培训人才工作的主体,它可以提供证书和具体技术培训,又能赋予员工强大的动手能力。它的职能管理包括以下两个特性:一是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发展进行技术支撑;二是对企业的员工规划进行合理的行业规范。近年来,很多组织和企业纷纷将职业发展管理作为吸引人才或者组织文化宣传的工具大力提倡,但是在实践中真正能将职业发展管理落实到位的组织却少之又少。企业的追求与现实的窘况相对比,不由得引起我们的反思。

4 职业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支持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功企业最值得骄傲、最不可复制的,往往就是那种看不见的精神。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是看财富的积累,而是看企业文化的高度。要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目标,企业必须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以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实现自我价值为出发点。职业管理,是营造尊敬人、培养人、激励人的文化氛围的唯一途径。员工通过自己职业的发展,可体会到自己在社会的真正价值,把自己所在的企业视为实现人生目标最理想的组织,把自己看成是企业的主人,从而强化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使命感。职业设计和职业管理对员工的职业目标进行制度上的保障和提倡,可以给予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重要的是职业管理制度考虑了员工不同的特点和需要,并据此设计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利于不同类型员工在职业生涯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为每一个员工提供了更为平等的发展平台,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水平的稳定和提高。

5 职业管理有利于匹配员工的能力与岗位的特殊要求,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092-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不断进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新技术、高竞争的时代,人本管理思想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关键是人才,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传统的靠单个人的力量解决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弱,取而代之的更是团队的力量,靠的是协作分工,靠的是不同专业技能的人有机的、系统的组合。现代社会各个企业的发展无一不聚集了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生产需要沟通,家庭需要沟通,朋友需要沟通,营销需要沟通,绩效需要沟通,教育需要沟通……而这些人际关系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的一种形象描述,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态度、一种技巧的体现。公共关系学,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看,人际关系能力的高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事业发展的成功与否。

一、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沟通和交往的领域不断拓宽,其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职场中最常见的人际交往常常发生在与上司、与同事、与下属、与客户、与家人、与朋友等人之间。其实,凡是人,只要在社会上生活,就离不开人际交往。

首先,当今社会,形形的什么人都有,在职场中尤为如此,人际关系的冷箭令人防不胜防,职场如战场,大家拼命相互攻击,推卸责任。但职场亦如舞台,人人翩翩起舞,尽情挥洒才华,搞好与别人的关系势必不可缺少,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其次,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人际关系,而且是牢固的、长久的,进而才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人与人的交往,其实就是一个反复沟通的过程,沟通好了,就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不好,闹点笑话倒没什么,但因此得罪人、失去朋友,就后悔莫及了。

再次,在人际交往中,特别强调“增加共识”,实际上就是多进行有效的沟通。还有,人最怕的就是被冤枉。而冤枉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因为沟通不畅或者沟通错误。如果一个团队能够沟通顺畅,上下合力,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上害怕的。所以,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说:“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不善于人际交往,我们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自己无法很好地与别人的协作。你我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要知道,现实中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擅长人际交往、珍视人际关系的人。 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建立起牢固而长久的人际关系,才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最终取得成功。

二、公共关系学中的人际交往策略

人际交往是人们为了实现特的目标,借助人际沟通渠道与公众相互交流信息、态度、情感、价值观和思想的过程。

(一)人际交往的理念和规律

1.人际交往的基本理念就是“和”

2.人际交往要遵循客观规律

(1)吸引接近规律: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彼此吸引而相互接近。

(2)趋同离异规律:彼此存在共同的兴趣、爱好而深化为友谊,否则就会背离。

(3)互需互酬规律:对彼此寄予某种希望和企图,渴望获得某种利益。

(4)交往深化规律:有礼仪交往发展至功利交往,再发展至感情交往,最后发展为思想交往。

(5)交付中和规律:既强调双方主动参与,又强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二)人际交往的原则

1.竭尽忠诚:以诚恳的言行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友谊。

2.相互理解:尊重公众的个性,而不是强求公众与社会组织高度一致。

3.相互信任:及时把公众的合理性意见、建议体现在社会组织的决策之中,及时让公众知晓社会组织的决策方针,提高经营透明度,实行民主经营和管理,尊重公众的选择权。

4.主动热情:自信地表现自己,做人际交往活动的活跃分子;大方得体,既不能遇事自谦三分,也不要狂妄自大,应有理有节。

5.平等互利:互惠互利,找出双方的利益共同点;互补互助,积极引导公众认同社会组织的发展目标,同舟共济;互尊互爱,在社会生活中采取与公众相一致的态度行为。

三、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技巧

1.成功亮相:仪容仪表得体大方,彼此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是进一步交往的基本前提。

2.细心聆听

(1)先倾听而不要指导;

(2)先顺应而不要阻止;

(3)先理解而不要去纠正。

3.相互交流

(1)收集交谈的信息,确定中心,推敲交谈的用语及顺序。

(2)选择合适面谈的时间和地点。

(3)善于察言观色、领略对方的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

4.积极反馈

(1)及时把握好反馈的时机。

(2)富有逻辑性。

(3)描述为主、评价为辅。

(4)避免不利于交谈的指责性话语。

(5)适度,把握好尺寸。

5.有效说服

(1)运用动机激励法。

(2)运用居家优势法:邀请公众到社会组织所在地进行劝服,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支配能力。

(3)运用情景参与法: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有关活动,在实践情景中改变公众的态度。

(4)运用个性吸引法:以公共关系人员个体的人格力量、智慧力量以及个性形象为主导前提。

(5)运用求同合作法:需求与公众一致的共同语言和共同经验,建立相互认同和互相尊重的气氛,促使公众接受自己的主张。

6.善待冲突

(1)明确共同面临的问题,并达成协议共同寻找共赢的解决办法,营造合作氛围。

(2)客观公正地分析双方需求,把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期望目标。

(3)寻求解决冲突的多种方案,根据指标评价并确定一个能为双方共同接受的方案。

7.善于妥协:但妥协要有原则、有条件,以考虑双方进一步合作为大前提。

8.容忍拒绝

(1)合理思考,调整心态。

(2)保持自信,不可气馁。

(3)冷静分析公众的要求和动机,必要时放弃自己的主张。

9.保持自信:自我意识;自我肯定;自我负责;自我理解;自我管理;自我期望;自我支持。

10.给予帮助

(1)提供能帮助公众探讨问题的范例。

(2)陈述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供对方考虑。

(3)扮演公众角色,积极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

(4)提供建议要避免说教、评价和批评。

(5)要给公众明确的帮助方式和需要的时间。

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是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际交往对于事业取得成功至关重要。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与他人的相处关系的融洽程度。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每个成功人士事业上的发展,都是得益于他所处的人群和所在的社会环境,即人际关系。只有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八面玲珑,才有为事业的成功开拓道路的机会。这也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很多商界成功人士深深意识到了人际交往对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性。美国钢铁大王及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的成功中的作用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交往能力。”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你就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已经走了85%的路程了。

其次,人际关系是事业发展的情报站。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拥有无限发达的信息资源,就拥有无限职业发展的可能性。而这些信息全部来自你的人际关系的积累,人际关系有多广、人际交往能力有多强,决定了你事业发展的平台有多大。

再次,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可以在事业上帮助自己、给自己支持的“贵人”,而这些“贵人”完全来源于自身平日人际关系的积累,也许在不经意间,你的贵人就出现了。在关键时刻他能够给你支持和指导,能够在危难时刻助你一臂之力。贵人相助确实是每个人成功道路上的宝贵资源,贵人可以一下子打开我们机遇的天窗,让我们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直接奔向通往成功道路的快速通道;贵人可以大大缩短我们在成功之路上奋力奔跑的时间,提升我们成功的速度,缩短我们成功的时间,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离成功更近一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周安华,苗晋平.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确立人性化理念的重要性

1.以人性化管理理念为导向,深化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多元化的市场环境,强调企业要立足于人力资源的科学开发,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点,在于如何确立人性化管理理念,以人性化理念为导向,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人性化理念突出“人”的主体地位,职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推动者。人力资源开发尊重“人本位”的基本原则,以职工的切实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多样化的发展渠道。通过职工职业教育途径的开辟、职工岗位竞争机制的建立,让职工与企业建立命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2.以人性化理念为发展契机,优化企业内控管理的内部环境。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人性化”理念的渗透、确立,强调企业要牢牢抓住“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内涵、内部环境,都强调人性化理念的渗透,引导职工正确的思想行为。人性化管理强调企业要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和尊重职工,在良性的关系建立中,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积极向上的企业凝聚力、艰苦奋斗的企业拼搏,都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与调整,让企业发展的基础性更牢。在人性化理念的确定之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导向更加明确,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践行人性化理念的策略

1.关注职工切实需求,构建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职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人力资源人性化管理的受益方。如何更好地践行人性化理念,关键在于关切职工切身需求,两者构建命运共同体。首先,经济待遇“稳中有升”。职工生活好,是职工价值创造的重要基础。企业应建立完备的职工薪酬体系,并基于岗位设置需求,形成“梯度”薪酬制度,在激励职工价值创造的同时,也确保职工的经济待遇“稳中有升”;其次,“政治待遇”进一步提升。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提高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动性,是让职工更好发挥主人翁作用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能够让基层一线职工的心声传达到企业管理层,让职工用用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让职工在工作中产生“归属感”;再次,以职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做好员工职业规划。为了确保企业发展的持续性,也为了职工更好地发挥职业创造力。企业应制定“职业阶梯”文件,对职工晋升渠道、所需的能力具备和职业发展前景进行详细的罗列,让职工能够更好地在工作中以此为发展导向,提高职工价值创造的主动性。

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秩序;职业教育价值;职业教育结构;职业教育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4)02-0042-05

良好的秩序是推动职业教育变革的基石,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依托于秩序的调整或更替。“一般来说,秩序表征为三个层面:一是道德、信仰、价值层面的,二是社会结构层面的,三是社会制度层面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是秩序的基本特点。职业教育秩序涵盖三大主要层面:职业教育价值、职业教育结构和职业教育制度。这三大层面运行中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便是职业教育秩序基本内涵的表征。其中,职业教育价值是基础,引导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结构是核心,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制度是保障,规范着职业教育的行为界限。职业教育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整体来看,职业教育秩序努力把职业教育多方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来说,职业教育秩序不仅能够促使职业教育学习者生成、生存和发展,而且在传承历史文化和创造社会财富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职业教育秩序的更替标志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秩序的失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职业教育失序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业教育秩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职业教育秩序转变过程中,陈旧秩序的顽强历史惯性时而显现,而新的秩序尚不成熟。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受到普遍的质疑,职业教育的结构和制度也难免会出现紊乱现象。

1.职业教育价值选择失准

职业教育价值选择失准是指受外在经济利益所驱使,职业教育的功利性和工具性凸显,职业教育过度关注社会发展,相对冷落、窄化了人的发展。职业教育价值选择失准的现象深受整个社会核心价值缺失的影响。在现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经济至上”、“物欲纵横”形成一股热风,“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裕,另一方面是精神灵魂的相应空虚,伦理实用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泛滥成灾,中国人陷于普遍的价值失落与认同迷失之中。”“人不是以自己力量和自身丰富性的积极承担者来体验自己,而是觉得自己是依赖于自己之外的力量的这样一种无力的物,他把他的生活的实质投射到这个‘物’上。”对“物”的狂热追求充分显示出强烈的功利性,反映在教育领域,这种功利性体现在个人、阶层,甚至国家,“个人要求更多的教育,不是为了智慧,而是为了要维持下去;国家要求更多的教育,是为了要胜过其他国家;一个阶层要求更多的教育,是为了要胜过其他阶层,或者至少不被其他阶层所胜过。”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职业教育难以抵挡“工具理性”不良导向的诱惑和侵蚀,因而也变得急功近利。一方面,职业教育功利性凸显。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的设定与安排都与物质功利脱不了干系,与经济利益高度相关: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工具化盛行。工具性价值观在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方面都有体现:培养目标的社会性――为社会建设服务:培养过程的训练性――专业技能的规训:培养结果的单一性――输出“工具人”。当“生活成了为生存和统治而进行的无聊竞争,人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淡漠和贫乏”,职业教育对人生使命的关注趋于减弱,成了人们获取物质利益的工具,很大程度上偏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使人成为片面、低俗之“物”。职业教育的本体性――人的主体性被遗忘,人的价值悄然隐退,职业教育价值呈现混乱状态。

2.职业教育结构失衡

职业教育结构失衡是指职业教育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构成比例存在失衡状态。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职业教育结构逐渐由封闭性和单一性走向开放化和多元化。然而,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国情,以及职业教育规范发展的历史不长等因素的限制,职业教育结构难免会出现失衡状态。职业教育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类型结构失衡。职业教育由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部分组成。学校职业教育属于正规的、学制较长的、以学校为主要教育基地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则是基于特定职业岗位的非学历教育。类型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学校职业教育备受重视,而职业培训较受忽视。第二,层次结构失衡。职业教育的层次涵盖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三个部分。层次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中高职衔接不畅,高职院校招收中职院校毕业生的比例还不够高,中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设施缺乏整体的设计和统筹安排。第三,办学结构失衡。职业教育的办学结构由公办职业教育和民办职业教育构成。办学结构失衡主要体现为公办职业教育与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悬殊,包括发展规模、政府扶持力度、社会认可度等。第四,地域结构失衡。职业教育地域结构涉及城乡职业教育和东、中、西部职业教育,,城乡职业教育失衡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最发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落后。

职业教育结构失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职业教育存在着不公平问题。忽视针对各种社会人群的职业培训、高职院校招收中职院校毕业生的比例较低、民办教育的弱势、农村职业教育和西部职业教育的滞后等,都是职业教育不公平的重要体现,其实质是对弱势教育类型、弱势办学主体和弱势学习群体的忽视,这对职业教育自身、学习者个体、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3.职业教育制度失调

职业教育制度失调是指职业教育机构和规范系统在设计与安排上不够合理,致使职业教育呈现不稳定的状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失调现象日益普遍,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体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失调便是其中的典型。

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体制方面,资源的稀缺使得现行的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体制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在现行体制中,政府和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之问是一种“主从”关系,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处于从属地位。政府是资源(包括法规、制度、经费等资源)的主要供应者和教育事业的管理者,拥有各种调控手段;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则是在政府提供的资源环境下受调控管理的办学者。在此体制中,“谁能挤进政府认可的‘重点’行列,谁就能比‘非重点’得到更多的资源”。政府主导和安排资源的分配,易产生无序的行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对政府“一呼百应”,导致“职业院校升格热”、“示范院校建设热”等攀高和趋同现象。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主要存在认定之风狂起、多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国家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由于条块分割现象严重,不同颁证部门互不承认对方的培训成果,致使工作重复,资源浪费,职业资格证书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事实上职业院校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一方面,职业院校为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提供软硬件保障,提供较完备的实验实训设备、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多种考核认证工作等: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学习者学习的针对性,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但是,由于国家贯彻力度不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的推行难以取得新的进展。这种情况下,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自然不高,其社会认可度偏低。

二、职业教育秩序重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职业教育而言,“迎来一个最好的发展阶段”。㈣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认清形势,明确思路,用新的思维重建职业教育秩序,是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以人为本。崇尚和谐――价值重塑的核心

从全球范围来看,社会核心价值正在逐渐从经济视角转换到人的视角。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破坏、资源贫瘠、人炸等种种负面问题给人类造成了很大困境。“全球性危机”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经济发展不是人类发展的全部,“人类发展”这一主题被逐渐提上日程。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第三展观”的提出与推广,伊斯坦布尔国际圆桌会议上对“人的发展”处于危机的强调,以往众多“看不见人的发展计划”的被否定无不体现出“人”的重要性,整个世界对人的价值争取的努力可见一斑。

在教育领域,“教育主体究竟以何种价值尺度去看待教育,取决于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何种需要被提到首位。在教育的各种属性中,哪一种属性最为人们所关心和重视。”人的需要或者人这一属性在当前备受重视,尊重个体价值理应是当前社会阶段中正确的教育价值选择。选择个体价值并非要抛弃社会价值,而是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教育的个体价值是其社会价值的基础。若无视教育的个体价值,教育的社会价值则无法得到充分实现;另一方面,教育的社会价值是其个体价值的集中与组合,离开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其个体价值就无从衡量,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也会受到限制。㈣

具体到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教育对本体价值的疏离和对人的发展的实践偏差,制约了职业教育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凸显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是首要之举,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打开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内心世界,探究他们的内在需求,为学习者的思想净化、心灵美化、人格塑造、性情陶冶、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以及精神世界的丰富提供动力和支持,同时重视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和其社会价值和谐发展。

2.彰显公平,提倡补偿――结构调整的准绳

“社会以教育维持它的存在”,社会公平的实现有赖于教育公平的发挥,教育公平是缩小社会差距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教育公平问题从一开始的不被重视,到后来成为我国教育界、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变化有深刻的社会因素的支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规模的扩张、教育财力的有限等等,都是促使教育公平成为全球性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职业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延伸与体现,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关注人的全面、多元发展是职业教育今后所要努力的方向,人的全面、多元发展有赖于彰显公平的、有序的职业教育结构来作保障。

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对所有人群都开放。它既包括绝大多数来自于工人、农民家庭,或者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社会上失业者的学校职业教育,又包括弱势人群的职业培训:农村人口的农村职业教育,西部落后地区的职业教育。公平性是职业教育的明显特征。职业教育是社会公平的“缔约者”,担负着实现和维持社会公平的职责。然而,职业教育结构失衡遮蔽了职业教育公平性的应有之义。2012年在上海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提出的“要努力提高包括青年、妇女及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在内的劳动者的就业择业创业能力,增强职业教育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尤其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无不体现出对职业教育公平的呼唤。应对职业教育的弱势教育类型、弱势办学主体和弱势学习群体实施补偿和倾斜措施,主要是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补偿和倾斜。给予弱势教育类型、弱势办学主体和弱势学习群体优待表面看似不平等,但实际却是公平的,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补偿原则”,这是实现现代教育正义和社会正义的有效策略。能否做到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补偿和倾斜,“取决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预方式和程度”。政府不仅应加强以彰显公平和提倡补偿为目的的法律和政策的制定,而且还要加大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执行力度,以确保弱势教育类型、弱势办学主体和弱势学习群体的权利和机会。

3.鼓励竞争,引导合作――制度重建的基点

竞争与合作属于世界性主题,不仅存在于自然界,更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全球化社会的到来,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竞争与合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战略能够规避完全竞争和完全合作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召唤竞争与合作制度的重建,旨在“合作起来把饼做大,竞争起来把饼分掉”,从而走向共同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