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化营销论文

社会化营销论文

社会化营销论文

社会化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1.消费信息来自社交网络社会化媒体消费者通常借助SNS、微博、QQ、微信等渠道与亲朋好友交流互动,由于同一人际圈层爱好的趋同性,他们倾向于相互推介并关注相似类型的出版产品。一旦产生足够浓厚的购买兴趣,这类消费者就会积极了解相关的产品信息,包括品牌、价格、服务、口碑评价等与消费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在这一消费行为中,社会化媒体成为他们首选甚至首要的信息来源途径。据艾瑞咨询的调研,在我国,学历为大专及本科的用户通过社会化媒体影响或实现购买的比例较高,而且他们尝试新产品的意愿也更强。

2.消费决策注重口碑评价在美国,81%的网购消费者会利用网络参考其他用户的建议和反馈,60%的消费者经常在社会化媒体上与品牌企业开展互动。国外曾以亚马逊和巴诺两个电子商务网站为对象研究消费者在线书评的影响力,结果发现网站上书籍的评分均值越高、评论数量越多,则书籍销量也越大,[5]进一步证实网络口碑的态度和数量是影响书籍在线销售的主要因素。在国内,同样是来自艾瑞咨询调研的数据,80%以上的网民在购买商品前期会通过社会化媒体查阅信息,口碑评价成为他们进行消费决策的必要前提。

3.借助网络反馈消费体验社会化媒体消费者购买产品(服务)之后,并不意味着整个消费行为的终止,他们还会借助社会化网络分享消费体验和使用心得,比如对出版物内容、质量、价格的评价等,而且频率相当高。据统计,84%的网购消费者乐于并经常分享消费体验和使用心得,这些口碑信息往往又会成为其他消费者搜索并参考的重要依据。正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之中,社会化消费网络得以形成。正如日本电通广告公司所描述的那样,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已然向AISAS模式转型,即: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Search(搜索)—Action(行动)—Share(分享)。[7]

二、口碑信息的营销价值

出版品牌反映了出版企业对社会公众的现实影响力、在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以及获取行业资源的优势地位,是现代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8]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网络中活跃的口碑信息对于强化品牌传播效果、促进出版营销都具有不容小觑的价值。

1.口碑信息信度较高由于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沟通是以对话、互动的口碑形式进行的,因而它较之传统的广告营销(如出版企业网站的信息)具有更高的相关性、移情性和可信度。对于出版企业而言,目前比较常见的社会化媒体口碑平台包括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应用平台,前者如豆瓣网的读书评论、当当网的书评社区等。当一条关于出版品牌(如书评)的口碑讯息以后,网络社区本身就成为了关系节点,因为在社区成员口碑的同时,社区本身就赋予了这则口碑一定的可靠性。正如吉利(Gilly)等人对信任的情感维度的研究结论所显示的那样:人们更有可能和那些与他们有共同背景、爱好和品位的人交往并信任他们。[9]而社会化媒体的社交性特征恰恰有助于人们在网络世界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人。后者如博客,相较于虚拟社区,博客的优势在于内容更完整、信息更丰富,且博主往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读者对博客信息的信任度也更高。而另一部分由读者撰写的博客则能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评价,更契合潜在读者的心理诉求。

2.口碑传播受众精准作为分众媒体,BBS、Blog、IM、SNS、Video 等社交媒体的目标受众身份可识别性较高,且他们更倾向于主动检索所需信息,因此口碑传播将更为精准。与传统媒介受众相比,社交网站的用户在传播过程中的受传者地位已然改变,出版产品的信息和口碑内容均按用户的意愿进行排序,这一变化来源于数字技术的扩张和信息获取的便利:用户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信息传播的来源、处理、加工、反馈等过程的参与者。基于此,有关出版企业及其产品的口碑信息经由社交媒体定向传播,更容易到达目标客户。例如台湾文化界名人李敖新书《审判美国》在大陆出版时,曾经反复表示不会使用电脑的他曾于2011年5月17日晚间在新浪网首开名为“哈啰李敖”的实名微博,不到3天时间粉丝数就突破了22万,在网络空间刮起了一股“李氏旋风”,[10]产生了作者主动传播、读者搜索分享、形成口碑、消费购买、口碑再传播的涟漪效应。

3.口碑传播更加高效社会化媒体因其广泛的公开性与参与性,突破了传统口碑传播的关系界限和时空维度,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关于出版品牌的描述信息,口碑营销传播更加高效。区别于传统口碑只在熟人间传播的强连带关系模式,社会化媒体口碑既可以在熟人圈层进行强连带关系传播,也可以在弱连带关系间进行传播,所有网络用户都可能成为出版品牌口碑信息的潜在接受者与传播者。而且,口碑信息通过用户的浏览、转载、复制等行为,可以即时到达宽广的传播范围,使口碑接受者数量实现最大化。在此情况下,一方面,读者能够跳过品牌遴选或图书购买的琐碎环节,通过社交网络的口碑比对确信自己获得了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就出版企业而言,社会化媒体口碑传播对企业、产品的限制较少,尤其适用于处在孕育期、导入期或成长期等不同生命周期的出版品牌的塑造,以及那些小众出版物的推广传播。

4.口碑营销成本较低相较于媒体广告、新书、委托等营销方式所需的高昂费用,社会化媒体口碑传播成本较低,投入相对较小。由于社会化媒体口碑的形成与传播是使用者(如读者)基于使用感受及体验进行的传播,因而潜在消费者的跟随效应、渗透效应较为明显,正向积极的口碑甚至不需要出版企业支付费用便可以吸纳到新顾客,提升销售量的同时,还有助于出版品牌形象以及品牌忠诚度的形成。以新浪微博为例,用户中就不乏出版业或与出版有关的名士。当作家、评论家、出版人、出版社及其出版物的口碑信息一起成为出版品牌的构成要素,并与广泛的网络用户产生互动并致力于满足读者群体的需求时,出版品牌营销将实现低成本运营的泛传播效果。

三、营销策略创新的四个维度

社会化媒体消费群体的迅速崛起凸显了网络口碑的经营价值,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口碑营销的市场规模占到整个市场的29%,过去几年里口碑营销的复合增长率为47%,而未来几年不会低于35%。[11]对于出版品牌营销来说,社会化媒体口碑将不再只是传统广告的补充,正在成长为品牌营销传播的主要方式。基于前文分析,出版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策略创新。

1.识别信息源,提升美誉度社会化媒体口碑可以分为自发生成和诱发生成两种类型。自发生成的口碑信息源自于消费者在购买与使用产品时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情绪;诱发生成的口碑往往是经由某种外部刺激因素而引发的口碑创作与传播,如出版企业采取激励方式引导有满意度的读者发表的评论。针对网络社区中自发生成的口碑,建立一套搜索、分析、引导及控制为体系的口碑引导机制,将有助于培养或强化口碑原创群体(如读者)对出版产品或品牌的美誉度,并激发其口碑传播行为。事实上,精准的后台算法早已并非神秘或垄断的技术,出版企业在对产品或品牌关联词汇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以与相应的社交网站接洽,使那些正面的口碑信息获得更加理想的关注度与美誉度,进而形成持续的口碑引导机制。诱发生成的口碑从产生伊始就处于营销主体的引导与控制之中,其生成与传播表现为识别、激励、引导所构成的体系:首先,识别顾客,激发口碑。出版企业应识别那些在网络社区中善于交流或具备专业评论能力的读者,可以通过赠送样书、邀请点评等方式来引发口碑创作。其次,给予奖励,激励传播。网络口碑的书写需要花费传播者的时间和精力,若出版商能够对论坛中的评论给予积分或实物奖励,则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第三,设计话题,引导口碑。优质的内容是口碑信息获得广泛传播的关键,由于消费者普遍对新奇、有趣、实用的网络口碑有较高的再传播意愿,出版企业可以设计开发诸如品牌故事、出版花絮、图书卖点等话题引发口碑的再传播。2.寻找兴趣点,提高参与度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网络用户交流共享信息的方式日趋多样,分散、垂直、专业的小群体社区网络对出版品牌的影响愈发重要,事实上,无论是大众图书还是学术著作,不同的出版产品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定位找到相关的论坛。在这种情况下,出版企业需要利用不同形态的社会化媒体与消费者交流互动,激励他们在社区网络以及线下影响更多的潜在关注者。互动话题的设计对于口碑信息的生成和扩散尤为重要。区别于传统品牌传播中对企业理念、品牌故事、公益事业的老套讲述,社会化媒体上进行的出版品牌传播应更侧重于寻找消费兴趣点,推动出版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对话,引导网络用户自发对出版品牌进行传播。在此过程中,参与性高的话题内容往往比较容易调动人们踊跃讨论。比如出版商可以通过参与论坛交流了解读者的想法,利用趣味帖子、回应问答、回复邮件、参与论坛讨论等方式来引导谈论的内容,积极参与并推动网络口碑的传播。

3.强调价值扩散,实现整合营销社会化媒体口碑最大的经营优势,就是能够让社区网络的价值渗透到出版企业品牌营销行为的各个层面,包括品牌形象监管、营销效果评估、产品市场反馈、用户评价走向、潜在销售机会等。如果说传统出版品牌的口碑营销侧重于主动表白,社会化媒体时代则需要学会如何倾听。在国外,诸如微软、GE等著名品牌企业都非常重视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上自主表达的信息,将其作为重要的市场反馈,用以调整产品战略和品牌规划。正如尼尔森副总裁马旗戟所言:“与公众对固有的口碑营销的理解相比,泛口碑营销已不取决于发了多少帖子、灌了多少水或者策划事件,而是在于如何结合在线服务、宣传、网络广告、媒体公关等多种要素,来塑造企业的网络口碑,并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满意度。”社会化媒体时代,真正影响消费者的将是出版企业长期在线上和线下的市场行为累积效应,以及基于此形成的口碑评价,而非简单的商业炒作或话题事件。所以运用有效的社会化媒体口碑监测工具,有效利用社区网络的价值将是提升出版企业互联网运用能力的契机。

社会化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和谐营销;和谐社会;本土化营销理论

一、和谐营销的定义

(一)狭义的和谐营销

狭义的和谐营销是指在以实现销售目标为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将研发、采购、生产、物流、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等部门与营销部门系统地有机地无缝地连接起来,通过简化、固化、优化各部门内部的操作流程及合作流程,提升组织结构的科学运作来达到整个营销过程顺畅、高效、快捷、和谐的目的,大大减少因企业内部问题而阻碍营销目标实现的事情发生,从而极大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一种管理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基本含义:和谐营销必须以营销为中心,即各部门要以营销定位、营销速度、营销部门的决策为中心;和谐营销要求各部门无缝连接,即各部门为营销部门服务,按照营销部门的计划去及时准确地配套出相应的资源;和谐营销必须简化固化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要做到这“三化”要求各部门先把自己内部的操作流程设计好,接着再与其他部门把合作流程设计好,然后再来检测本部门的操作流程是否与其它部门的操作流程相适应,最后把这些流程定下来去执行。

(二)广义的和谐营销

广义的和谐营销是指在一定的制度及文化条件下,企业营销主体所进行的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群体之间协调发展的竞争博弈行为及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四层基本含义:和谐营销是企业营销主体的竞争博弈行为。营销各方通过和谐地处理各种关系,争取“双赢”、“多赢”的格局,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营销是一定制度及文化约束下的反应性结果,是在公平竞争、诚信守约、环境友善等社会制度及文化的基础上约束、导向的结果。和谐营销的内容是协调发展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包括和谐生态、和谐组织、和谐竞争、和谐公众、和谐消费等。和谐营销是社会目标与企业目标有机统一的过程。制度及文化的约束并不扭曲竞争,反而有利于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促进有序的竞争格局的形成。所以,和谐营销的过程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与企业绩效最大化相统一的过程。

二、和谐营销的产生背景

和谐营销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竞争性营销策略,关注行业和竞争对手,导致盲目的价格战,不切实际的虚假的广告宣传,企业诚信缺失,失信于消费者,甚至带来某些行业的停滞或倒退,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市场条件下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消费者本身的消费不成熟和弱势地位等,使得当前中国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出现了诸多误区。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和谐营销应运而生。

三、和谐营销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

和谐营销的思想实际上是脱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奉行的行为准则。仁所强调的是以仁德、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对待社会,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义所强调的是合宜、合理地行事、行为;礼所强调的是遵守社会制度和秩序;智所强调的是洞悉社会规律的智慧;信所强调的是行为过程的诚实守信。

2、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儒家思想里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说人离不开天,天也离不开人,把人看作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人不能随便破坏自然界的和谐,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设起来的。

3、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自身不和谐就不会有良好的道德,也不会有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大学》中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第一位的。所以儒家思想认为一个社会要成为一个比较和谐的社会,那么每个人必须注重道德修养,这样的社会才能够真正的和谐。

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历代商人以及近代以来的企业,大都秉承了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近代历史上出现的晋商、徽商之所以领袖商界、富甲中华,与他们的和谐营销的思想密切相关。

(二)信息非对称理论

信息非对称是指营销活动参与各方所掌握的信息内容、容量等不同。其中一方受信息限制不能判断对方的信用状况,这就为营销活动主体的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信息非对称性是导致出现失信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失信行为会导致营销出现不和谐,营销主体要实现和谐营销就必须避免失信行为。所以说,信息非对称理论是企业与消费者、与营销活动参与者进行沟通的主要依据,也决定了和谐营销观念指导下的企业营销实践需要靠沟通来避免或者说减轻信息非对称,以沟通来消除信息传播障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息非对称带来的失信行为,为和谐营销奠定基础。

(三)“社会人”理论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是“经济人”,“利己”是永恒不变的人性。企业和消费者扮演“经济人”的角色无可厚非,但企业和消费者也不能完全利己而不利人,因为企业、消费者以及营销活动各参与方都有其社会性,还必须充当“社会人”的角色。在和谐营销观念中,充分的把“社会人”的责任引入企业营销活动中,把人看作是“社会人”和“经济人”的结合体。企业和消费者只有在看到自身的经济性的同时也看到其社会性,才能让自身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健康稳定的存在和发展。

四、和谐营销的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纠正营销误区,树立科学营销观,推动中国营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和谐营销理论的兴起是西方市场营销学在中国实践发展的产物,它充分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容易为广大的营销人员学习和理解,更容易在实践中操作和运用,更加贴近中国的国情。它要求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法律与道德意识,坚守职业操守,承担社会责任。由于和谐营销涉及市场营销行为的各个方面,甚至对竞争者也提倡要和谐竞争,这种坚持全面和谐的营销思想使市场营销观念自产品导向、顾客导向、市场导向、关系导向进入到和谐导向的新阶段。

(二)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营销倡导构建一个在公平基础上使双方满意的交换均态的机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和谐营销鼓励企业在进行产品、价格、促销等策略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期利益,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和谐营销要求企业以和谐共处的发展战略视角,采取措施使系统由不和谐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推动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最终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实现和谐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和谐营销要求企业树立先进的市场营销观念,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不断改善消费环境;要求企业避免短视行为,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促进核心技术创新,并使之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完美结合,同时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鼓励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反之则予以限制,从而实现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五、和谐营销与宏观营销的关系

武汉大学教授甘碧群在她的著作《宏观市场营销研究》中指出“宏观市场营销,是指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通过宏观市场营销活动,引导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手中流转到消费者手中,可以有效地调节商品社会供需的基本平衡,实现社会的发展目标,提高社会及广大消费者的福利。”从甘教授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宏观营销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而和谐营销要追求整个社会的和谐也必须站在一种宏观的视角,高屋建瓴地去发展营销理论,开展营销实践。因此,和谐营销是宏观营销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营销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营销观念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营销理论。

参考文献:

1、聂元昆,吴健安.论和谐营销[J].商业时代,2007(17).

2、柳思维,尹元元.中国本土化营销理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4).

社会化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营销 人文 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 人性

市场营销学自19世纪末创立以来,经历了初创阶段、应用阶段、繁荣阶段、以及演化创新阶段,已发展为一门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原理,又与这些学科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具有独立体系的边缘性应用科学,是一门富有启发性和社会导向性学科。市场营销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营销理论研究经过了不断的实践、认知、分析、修正与升华,从狭窄的商品推销术研究,到宽领域的研究,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营销权威菲利普·科特勒“大市场营销”理论(Megmarketing)的创立,营销组合策略由4PS扩展为6PS,即在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的基础上,增加了权力(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这标志着营销理论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也完全超越了纯经济行为,而更多地体现了人文主体地位的重要。

一、现代营销观念以人文为出发点

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有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其出发点是一切以生产者为中心,企业考虑的重点是“我擅长于生产什么”,经营手法是多生产、多销售,并靠产后推销甚至靠强买强卖之高压销售策略,以获取利润。这种观念适合于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短缺的卖方市场,因而被称作旧营销观念。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包括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其出发点是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企业关心的是“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通过创造和传递既能有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符合社会长远发展利益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这种观念顺应社会主义进步并不断赋予了新的内涵。今天的营销观念,企业把竞争优势建立在提供消费者、企业、社会利益三者的优异价值的能力上。在现代营销观念指导下,企业致力于满足人类需求、关心社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为宗旨,具体研究如何适应和刺激消费需求,通过市场营销机会分析,选择服务的目标市场,制定市场营销战略,规划市场营销方案,加强市场营销组织、执行与控制等,从而获取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这一点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实质上是一种企业文化。由于现代营销观念是以发现和满足人类需求为出发点,所以,现代营销观念是以人文为出发点。

二、现代营销策略以人文化的操作为主线

尽管市场营销理论由4PS扩展为6PS,并且因应市场环境因素变化而有更多更新的内容,但无论如何变化,在现代营销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营销策略乃至每一个具体营销手段,都可找到人文化操作的迹象。现代企业的营销活动从表象看是市场营销策略的应用与组合,是一种经济行为,但从深层看是人文化的操作活动。

1.产品整体概念从全方位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的物质性、精神性需求。市场营销以满足消费需求为中心,而消费需求的满足只能通过某种产品或服务来实现,因此,产品是企业市场营销组合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现代市场营销角度讲,一个产品包括3个层面: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核心产品是最基本的层次,为消费需求提供最基本的效用和利益;有形产品是产品的实体状态,包括产品的品质、外观、特征、式样、品牌和包装等;附加产品即扩大产品,是企业在销售活动中所提供的各种附加利益,包括提供信贷、免费送货、质量承诺、安装维修和技术咨询等。以上3个层面有机构成,形成一个现代观念下的产品。这就是产品整体概念。它从全方位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物质性、精神性需求,尤其是销售服务、款式、品牌和包装等,能从心理上影响消费选择,起到激发消费动机、诱发产生购买行为的作用,而受到现代企业营销者的重视。

社会化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化媒体营销;旅游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010-03

1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旅游方式及相关消费发生重大改变,论坛、微博、博客、图片和视频分享等社交媒体大量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旅游决策及消费模式,也催生了旅游行业新的营销模式——社会化媒体营销。由于社会化媒体具有较高的透明性、互动性和社交性[1],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运用社会化媒体来传播信息、获取资源、赢得旅游者,以便能够快速地与旅游者产生互动,建立缔结关系。大部分旅游企业目前不擅长甚至不懂得社会化媒体营销,经常性地出现缺乏定位、片面追求粉丝数等误区,错失了机会。本文将对旅游企业如何运用社会化媒体营销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2社会化媒体营销界定

社会化媒体最早提出是在信息科学领域,它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由于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兴在线媒体,它的出现真正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因此对社会和企业的影响显著。

2.1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含义

互联网技术的发达,造就了社会化媒体营销这一特殊的营销方式。社会化媒体是通过论坛、微博、博客、图片和视频分享等信息传播工具形成的综合体,为受众创造能够参与的互联网媒体。它具有双向互动、公开交流等特征。社会化媒体不仅转变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沟通的方式,同时也让受众成为了主体,提高了他们在媒体中的作用,实现信息双方,甚至多方的分享,搭建起各个主体之间的沟通桥梁。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企业利用论坛、微博、博客、图片和视频分享等信息传播的工具来传播和信息,从而形成的营销、销售、公共关系处理和客户关系服务维护及开拓的一种方式。通过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企业可以建立起与公众的良好互动,从而增加企业的信誉和公众对企业的信赖。

2.2旅游企业实施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必要性

旅游企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有力的保障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由于受行业特性和环境的约束,我国旅游企业长期存在着大而不强、小而零散的问题,难以形成竞争的优势。此外,旅游者对旅游企业的了解和认知大多停留在当前的旅游消费上,没有形成较强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这固然有旅游活动的特性制约和旅游产品过强的同质化,但更多在于旅游者与旅游企业缺乏必要的沟通,旅游者对旅游企业的了解局限于在过去自身的体验和传统的媒体营销。旅游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旅游者对企业的信赖和关注,社会化媒体营销是一种不错的途径。通过社会化媒体营销,旅游企业可以获得以下益处:

(1)提升旅游者对旅游企业的关注度。旅游企业应用社会化媒体,可以在微博、博客、社交网络等拥有注册用户的社交媒体上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利用社交媒体的粉丝关注效应和社群效应,可以增加旅游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信息在社交网络上的曝光量。同时,社会化媒体的热点聚焦效应,使得旅游企业能够通过社交媒体实现与潜在用户之间广泛的沟通。

(2)增加对旅游企业的访问流量。传统的网络营销是基于信息上网为特征的,企业通过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或是垂直门户里的资讯频道上信息,然后通过关键词搜索,由搜索引擎带来相关的流量和点击量。社会化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以往过于依赖搜索引擎的网络营销模式,通过社会化媒体不仅可以直接将社交媒体上的用户流量转化为企业官方网站的流量,而且还可以通过企业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吸引与服务互动来发展用户。

(3)提升旅游企业品牌知名度。旅游企业在社会化媒体上的内容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就会让更多的用户对该旅游企业产生兴趣,从而了解该旅游企业的具体情况。另外,如果有人已经参与到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中,就会分享其使用后的经验和感受,如果这些感受都比较良好的话,就会促进其他用户来体验,从而产生口碑,久而久之品牌知名度就会提升。

(4)有效降低旅游企业的营销费用。社会化媒体营销需要投入,如果应用得好,企业的整体营销预算反而会大大减少。这是因为社交媒体有着其他传统媒体和网络广告所不可替代的传播效应。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开放性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另一方面有关产品与服务的信息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来进行传播。如果企业能够将社交媒体与视频营销、病毒营销结合起来,常常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

3我国旅游企业实施媒体营销的现状

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社会化媒体营销对企业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加以运用,但由于起步较晚,加之对社会化媒体认识不足,大多还停留在对信息的和宣传上,缺乏定位、片面追求粉丝数,与旅游者形成互动还有待加强。下面通过对我国几家比较知名的旅游企业运用博客、微博和播客等社会化媒体营销状况来了解我国旅游企业实施媒体营销的现状。

3.1运用博客营销情况分析

按照我国几家比较知名的旅游企业为搜索关键词分别在百度进行搜索,搜索量作为各个旅游企业信息并收录情况(见表1)。

从百度博客这一比较小众的博客用户的搜索量来看,目前的各大旅游企业在博客上的营销情况还不错,但从搜索资料显示,绝大多数的旅游企业没有自己的官方博客,只有一些有着资深经验的媒体人创建的博客,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而从各个旅游知名企业的博客情况来看,旅游企业的博客大多以营销为目的,注重的是企业旅游产品的销售、推广等。

3.2运用微博营销情况分析

根据各个旅游企业的名称作为关键词搜索微博运用情况,搜索结果见表2。

从以上数据可以显示,当前反映旅游企业的微博数量比较少。作为一个具有庞大用户的社交网络平台,各大旅游企业竟然没有好好利用,一方面在于旅游企业对微博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在于旅游企业观念滞后,需要今后加强这方面的营销力度。

3.3运用播客营销情况分析

同样以我国知名旅游企业为搜索关键词,采用百度视频搜索结果见表3。

从该播客营销现状来看,每一个旅游企业的播客都不尽如人意,只有中国旅行社总社有自己的形象宣传片,其他的企业都是杂乱的各类新闻,并没有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宣传。

通过以上三种最常见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旅游企业不擅长甚至不懂得社会化媒体营销,经常性地出现缺乏定位、无品牌意识、不了解粉丝属性、片面追求粉丝数等误区,错失了机会。当然社会化媒体营销还包括SNS营销、论坛营销、RSS营销等,在此就不一一举例说明。

4我国旅游企业实施媒体营销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旅游企业实施社会化媒体营销还处于起始阶段,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问题。

4.1旅游企业管理层不重视社会化媒体营销

社会化媒体营销出现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传统营销般诸多案例可以借鉴。旅游企业管理层由于各种原因,宁愿采用传统营销模式,进行保守营销,避免接触不甚了解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同时,企业内部缺乏熟知社会化媒体营销运作的人才,导致了营销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营销观念阶段。

4.2缺乏与目标公众的良好互动

各个旅游企业虽然通过博客、微博、博客、论坛等社会化媒体信息,但缺乏必要的维护和管理。网友进行评论或者产生某种疑惑时,不能在第一时间甚至无人回应及解决,使不良信息在媒体持续发酵,严重影响旅游企业的信誉。

4.3缺乏对营销内容的示范与引导

旅游产品包括了吃、住、行、娱、购、游各方面,是高涉入度产品,购买决策过程非常复杂[2]。如果没有一个人引导其他用户产生购买兴趣,那么旅游产品社会化媒体营销也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而名人或者达人在其中可以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一些博客名人或者微博达人对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不感兴趣,就不会到其博客或者其他社会化媒体工具中,各大旅游企业对于名人或者达人的培养和吸收环节是非常薄弱的。

5我国旅游企业实施媒体营销的策略

5.1改变传统营销观念

改变旅游企业传统营销观念成为了当前社会化媒体营销运用的重点。要想改变旅游企业的传统营销观念,最为重要的就是让旅游企业管理层学习和了解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式,尤其是营销部管理层更应该学习如何运用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式,并熟知其每一个操作步骤,这样就会在运用中改变传统营销观念。

5.2建立忠实的消费者群体

各个旅游企业运用社会化媒体营销都会将自身的优势加以宣传和推广,而网络这一大的平台,用户在浏览时会对多个旅游企业的产品进行了解比较,如何吸引用户,这就需要通过内容的创新。当产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时,用户就会产生购买的欲望。同时,线下旅游企业应该尽量完善这一产品,引导用户体验后会对该产品进行良好评价,这样就会建立忠实的消费者群体。

5.3塑造意见领袖

影响顾客行为具有五种人际信息:文化或亚文化、参照群体、社会阶层、意见领袖和家庭[3]。其中意见领袖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意见领袖可以是名人、达人,或者其他相关知名人员。旅游者在对某旅游企业的信息产生信赖,并对其做出购买这一决策时,往往会怀疑该信息的准确性,但是如果该信息的者是名人或者达人等意见领袖,用户本身就对其有着一定的信赖感,这就会让该部分用户下定决心购买或者引起关注。这就类似于传统媒体营销下的明星代言,具有同样功效。

6结论

社会化媒体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营销方式,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旅游企业运用社会化媒体营销大多也是摸索前行,期间有许多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的分析归纳,有针对性的改进。随着实践的深入,社会化媒体营销终将成为旅游企业首选的营销方式,为企业带来卓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薛雯雯.社会化媒体营销创新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社会化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区域;企业;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9-0073-02

1 前 言

市场营销理论从最初的消费者市场营销再到关系营销以及整合营销,这期间经历了工业市场营销、社会营销和服务营销等销售模式,可见,市场营销理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改变。在最初时期,市场营销理论是为企业创造利润、扩大规模、宣传品牌而进行服务的,也就是说,市场营销的目的是以个体而存在的企业进行服务的。但是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营,仅仅将市场营销理论定义在企业市场营销理论的层面显然不再适应时代和国际的发展要求,因此只有将市场营销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提升,进一步提升市场营销理论在市场和社会当中的应用程度,才会凸显其更深层次的理论价值,才会使得企业和地区同时获得发展。

过去我们将市场营销理论仅仅限定在企业的市场营销层面上,但从现在的实际看来,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内涵被低估了。从现在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与区域之间,区域与企业之间,二者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一方面,企业的业绩和社会影响力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当地地区区域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以及发展水平,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决定着企业能否在发展之路上平稳的前进,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利润。因此,只有清楚分析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才会为企业和区域的发展和实践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区域和企业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

2 什么是企业市场营销

正如其名,所谓企业市场营销简单说来就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提出的一系列将产品更多的投入市场上的营销策略。与此同时也可以说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和顾客的需求与欲望而展开的创造和提品和服务的过程。从此可以看到,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以消费者和顾客为主体的,因此在市场经济当中我们一直在强调一句话叫做“顾客就是上帝”,在商品经济的时代里,顾客的确就是上帝,消费者和顾客对于企业产品和商品的购买程度,决定着企业的营销业绩和销售利润。但是追求利润和促销产品并不意味着强买强卖,事实上企业的市场营销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再是过去只关注短期利益和短期的业绩,举目全球,可以发现,但凡是那些引领世界商业潮流,创造着惊人业绩的公司和企业,都是将营销放在长远的位置,不以短期的利益为最终目标,实际上,企业要追求的是长期的利益,实现长期的赢利目标。现代社会在企业的营销策略上更加讲求长期和可持续的发展营销策略。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销售的过程当中实现产品质量、产品性能、产品美观性、销售服务态度和产品售后保障都达到最优,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企业的长期和可持续的发展。

3 什么是区域市场营销

那么什么是区域市场营销?简单说来,所谓区域市场营销其实就是将营销的主体从企业超拔到区域,以区域的发展为根本的营销策略和方式。区域市场营销将区域放大到主体的地位,这并不是在市场营销问题上的突发奇想,事实上,它是从实际的社会发展状况出发,紧紧抓住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这一脉搏,以提升区域的发展为目标的营销战略。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环境之下,营销的主体并不意味着只有企业,需要发展的也并不是只有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经济,我国也不例外,经济的发展是人民充分享受社会现代化优越成果的前提,只有经济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人们在物质上的富足才会成为现实,从而为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和精神生活打下基础。一个国家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也同样如此,马克思在社会三形态理论当中曾经说道,人类的发展需要经历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第二种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第三种是每个人的独立和全面发展。从马克思的社会三形态理论出发,很显然我们是处于第二种社会形态当中,在马克思的理论当中,只有对物的依赖的完成,人的独立和全面发展才将成为可能。因此,在现代社会当中,只有充分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才能向更高级的社会层次发展。因此,加强和提升区域市场营销战略有助于提升区域自身的竞争力,有助于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4 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

区域市场营销策略和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二者之间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存在分歧和矛盾的地方,但二者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区域市场的壮大离不开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完善,而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成功也离不开区域市场营销的扶持。因此,只有紧紧把握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才能在根本上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双赢。

4.1 区域市场营销和企业市场营销的共同之处

首先,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的共同之处体现在二者都是在以顾客为中心出发来开展市场营销策略的。不论是区域市场营销还是企业市场营销,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多的吸引顾客。因此在市场营销过程当中的安排和布置就一定要达到让顾客满意。在区域市场营销当中,目的是要招商引资,所以就需要区域为自己做宣传,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进行投资和进行合作。企业市场营销也是如此,企业为了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就需要通过宣传来吸引源源不断的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所以,不论是区域和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需要在市场营销当中以顾客为中心,一切都要以顾客满意为宗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也就是可持续发展。

其次,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的共同之处还体现在以竞争为基础的营销战略。只要市场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因此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确是件不易之事。因此,在市场营销当中只有始终在竞争中不断完善自身、提升自身才能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区域市场营销如此,企业市场营销也是如此。在区域市场营销当中,区域的对手是其他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范围广泛,可以是本土与本土之间的竞争,可以是本土与国际之间的竞争,因此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区域市场营销策略就需要在竞争当中具有极高的忧患意识,仅仅抓住机遇从而获得高速发展。企业的市场营销也是同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同区域竞争相比,更加残酷和激烈,因此,在企业市场营销当中,只有以企业之间的竞争为基础,健全竞争机制,采取扩大宣传,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品设计等具体措施才能使企业在市场营销当中处于不败之地。

最后,获得双赢是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的共同之处的体现。区域市场营销在进行市场营销时,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双方的共赢,投资方在投资过程中感到满意和区域本身获得利益,才是双方互赢共赢的关键,只有区域本身和投资者双方都实现共赢才是区域市场营销走向可持续的关键。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来自于产生购买关系,消费者和顾客的购买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但是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当中,企业只有使消费者和顾客在购买当中实现长期的满足和信任感,才能使企业本身在这一过程当中可持续的长期处于优势的地位。因此只有实现双赢、共赢、互赢才是市场营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才是区域市场营销和企业市场营销得以发展的关键。

4.2 区域市场营销和企业市场营销的差异性

第一,二者的营销主体不同。区域市场的营销主体是区域本身,作为区域主体的代表是政府或政府联盟。区域市场营销的开展有赖于政府和政府联盟对当地进行切实的规划,在合理的规划中制订具体的区域市场营销方案。因此在市场营销过程当中,以营销主体而出现的代表就是该区域的政府和政府联盟。但是,企业市场营销的主体和区域市场营销主体不同,在区域市场营销当中,主体是以政府或是政府联盟存在,但是在企业市场营销当中,其主体是企业和公司。企业的市场营销主要是以获利为目的营销,营销手段也主要是以宣传和销售来进行。但是区域的营销主体却是不同,由于区域本身包括的事项繁多,因此区域的市场营销就包含着很强的复杂性,区域的营销不仅发生在政府和投资商之间,与此同时还发生在政府和当地居民,私人机构以及利益团体之间。

第二,二者在营销产品上也存在不同。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当中,营销的产品就是企业生产和研发的产品,因此,在市场营销当中,就是紧紧围绕着产品这一中心进行营销,通过宣传和促销等方式进行营销。但是,区域市场的营销产品和企业的营销产品存在很明显的不同。企业营销的产品是以具体的产品为营销产品,而区域市场的营销产品则更加广泛,包括当地的居住产品、旅游产品、历史产品、文化产品、体育产品等,可见区域市场的营销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在营销方式和营销手段上就绝不能再采取企业市场的营销手段和方式,而是诉诸更加复杂和多样的手段方式才能将区域市场营销做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齐文娥.系统营销之层次性理论[J].企业活力,2003(11).

[2]杨浩.当代企业市场营销的重大价值与策略[J].中国商贸,2011(24).

[3]齐文娥,胡在新.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的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7(10).

[4]齐善鸿.道本管理:中国企业文化纲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张德,吴剑平.企业文化与 CI 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袁炎清,范爱理.物流市场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