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范文第1篇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有其共同特征和同一目标。但是每一个年级又必然有其阶段性的特征和任务。因此各个级部在落实学校整体规划时,绝不能大而化之,对上疲于应付,对下随意安排,必须根据自己阶段的特有目标任务来确定具体的阶段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等。只有这样才能将班级文化建设落到实处,起到实效,既能忠实的执行学校规划,又能对班级层面起到领导作用。只有这样工作才能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渐入佳境,成果频出。

比如,高一年级主要针对新班整合、入学教育、学习常规、习惯养成等,在诸如模式构建、制度设计、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物质静态文化形成等方面重点展开工作。高二年级在前一年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模式的优化、制度的落实、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精神动态文化形成、综合能力的培养等,亦即要更加重视在实施过程中拓宽范围、提升水平、深入内部。高三年级由于要面临高考,应该突出建设重点、强调与学科知识融合,为学生减压释负,让学生体验快乐。绝对不能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备战高考对立起来,认为会占用时间而将其束之高阁。而且在每个不同的阶段,级部要组织相关的研讨会、成果汇报等,对本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总结正反经验、反思优劣得失,推广可供借鉴的做法,改正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经验。

二、班级要针对自身情况办出特色

这对班主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班主任在思想认识上站位要高,在组织引导上目标要明,在具体实施中策略要多。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构建适合本班的模式,设计适合本班的制度,更要根据生物班和普通班、文科班和理科班,在学科划分、成绩要求、能力水平、学生爱好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实施策略以适应不同班级、不同爱好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需要,为其提供各具特色的平台。

班级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理念;动态文化;室内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106-01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一年来,我班学生群策群力,主动参与班级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提高我班的文化品味。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班级文化理念的建设

1、班名:不是一般班

这个名字不是很好听,但我班的学生非常喜欢它。大家都认为:我们的班级不要默默无闻,毫无活力和特色。

2、班级奋斗目标

争创校优秀班集体,月目标:争取流动红旗。争创校优秀班集体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人都在为我们的目标而奋斗。学习上我们刻苦努力,中午和放晚学后很多同学都自觉留在教室学习,我们认为勤奋可以改变命运。而且,我们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互相帮助,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所以,即使成绩最差的学生他也在不断的努力,因为他能感觉到大家对他的期待和鼓励。所以我班每次段考,月考或期考我班的总积分总拿第一名。纪律上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两读,两操,和仪容仪表方面我们班都成立了专门的检查成员,哪个学生做得不好检查成员都会及时的提醒,在全班同学全力配合下,我班两读,两操,和仪容仪表方面都做得很好,在整个年级上被扣的分数最少。课外活动我们也积极参加。

3、班训

要站就站排头,要争就争一流!班级口号:106班非同一般齐心协力共创奇迹。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求自己做得做好。

4、班徽

我班班徽用简洁的图画表现团结进取的精神。班徽上双手托起一个地球,地球上一条条白色的条纹代表哈达,说明106班的学生要做个受人尊重的人。地球中蓝色代表海洋,海洋中的7象帆船在海中航海,双手意味106班在向知识的海洋前进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同心协力,共同进步。球体上的一团火说明106要用青春点燃心中希望之火。我们的班徽就挂在教室的正前方,每当看到班徽时,同学们会不会忘记我们要团结,只有同心协力,奇迹才会出现。

5、班规

铃声一响教室静,专心听讲勤思考 积极举手敢发言,尊敬师长听教导 勤奋好学争分秒,贵在自觉效率高 课间休息不吵闹,下课书本准备好 各门功课要学好,遵守纪律最重要 审清题意独立做,格式规范不抄袭 勤俭节约爱公物,遵循公德很重要 出操整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 穿戴整洁重仪表,做到文明有礼貌 值日卫生勤打扫,按时离校关门窗

有了班规的约定,每个人都按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当学生犯错时,有时让他自己去读读班规比空洞的说教产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加强室内文化的建设

精心布置班级室内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教育。班级在布置室内环境时,贴上一些赏识、文明、学习、和谐等方面的名人佳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班风。

1、教室内

①前黑板正上方张贴班徽,②两侧墙壁张贴具有激励性的名人名言,③教室后黑板为板报。

2、设置文化角

(1)位于前门后的墙上设置布告栏。内容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班规班约,时间表,日课表,班干部一览表等等。

(2)在后门的墙上设置其他又特色的宣传栏,展示班级发展情况以及当前班级的各种学习成果,增进学生对班级的了解。

(3)室内悬挂体现班级特色的名言、师生寄语,增强班级文化气息。

(4)图书角。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好书使人受益终身,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

(5)成长足迹——谁是最亮的那颗星。对班上的每个同学从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个方面每天进行评比量化分,一周一评。

(6)你追我赶。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争。

三、动态文化建设

与静态文化相对应,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课堂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热爱文化学习,经常参与文化活动。

2、上好每周的班会课。完成学校的要求,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安排班会主题。

3、让学生多参加体育、文艺、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范文第3篇

2013年上学期,我接管四年级的一个班,针对本班学生人数多(有72名学生),学生自控能力弱,随意性大,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的状况。我决定采用适合本班实际的班级文化,以文化育人,以美育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做一个文化的真正传播者、引导者和执行者。

养成教育月,我向本班学生渗透两种理念。一是“心与心的距离近”,一是“延迟满足效应”。新学期第一堂班会课,我就将这两个理念告诉学生,并让他们记在了自己的“道德主题日记本”上。当然,学生对这两种抽象的理念只看字面肯定是理解不了,我用形象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故事渗透两种理念,将抽象的理念形象化。

1.渗透“心与心的距离近”的理念。我问学生,当一个家庭爸爸妈妈吵架,为什么会一个比一个的声音大,唯恐世界听不到?学生七嘴八舌,答案无奇不有。我微笑着对学生说,你们的答案都不到位,学生的兴趣高涨,非让我说到底怎么回事。我的回答是因为他们心的距离远了,所以声音大了,如果他们的心的距离近了,肯定说话和声细语,有时甚至窃窃私语。学生对我的回答茅塞顿开。紧接着,我步步为营,告诉学生教师也希望和学生心与心的距离近,将本班营造成一个和谐的班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高教育境界,学生都表示愿意和我的心的距离近。

2.渗透“延迟满足效应”的理念,我告诉学生,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的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所幼儿园进行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待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对这些儿童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儿童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儿童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儿童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儿童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儿童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试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他们最终发现:克制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较强,较为自信,人际关系较好,也较能面对挫折,不轻言放弃;冲动型的儿童约有三分之一缺乏这种特质,反倒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征,如害怕与人接触,容易因挫折而丧失斗志。学生听完后,深深地知道班主任讲这个故事意味着什么,教室里安静了。我知道学生在反省着自己,几分钟后,我告诉他们,善于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学生,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希望,自制力是成功者的重要心理素质,并将这个道理让学生写在“道德主题日记本”上。

诚然,只有抽象的理念还不行,重要的是将理念运用到教育活动中去,这样理念才能有效。养成教育月,我主要抓“省心”(以文化人,整顿纪律)和“舒心”(以美育人,整顿教室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两项工作,将“心与心的距离近”和“延迟满足效应”两种理念自始至终渗透在这两项工作中。养成教育月,学校教师狠抓违纪学生,抓到的违纪生数要张黄榜公示。学生人人自律,人人自危,唯恐自己被抓成违纪生,受到班主任的严惩和学生的谴责,影响班级的荣誉。有一周,我班共有8名学生被抓,黄榜条高高在上,显得刺眼而不协调。我想狠狠批评这8位违纪学生,到了教室,看到8位学生胆战心惊,我知道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忽想起“心与心距离近”的理念,忍住了。告诉全班学生:“谁还不犯个错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错了,难能可贵,是老师没有把你们教育好,老师也有责任,老师主动找校长去承担责任。”我找到校长后,检讨自己没有将校长交给的班带好,校长没有批评我。学生知道我找校长承担责任,每个人都悄悄地为班级做了一件好事。运用“延迟满足效应”,我克制了严惩学生的愤怒,主动承担了责任,和学生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班级文化的作用有效了。

经过一学期的班级文化教育,学生把教室收拾得干干净净,无人乱扔纸屑,见到教师主动问好,上课倾听的能力大大提高,师生关系其乐融融。我班一位学生在他的作文《遇上你是我的缘》中写道:“升入四年级,我们班换了班主任,,在转角遇见他,是我们的缘,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快乐,一个普通而平凡的老师,却教会了我们人生的真谛,让我班创造了不朽的传奇,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使他的心血不会白费。”一位家长感言:看了孩子的作文,不禁想起儿时自己的教师。想来好的教师给孩子的是一种感觉,给人相容、相知的温馨,像父母,像同伴。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感情世界,愿如此类美好的情感,单纯地植入他的心里。

班级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管理 辅助作用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它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行为,使同学们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本文将从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误区;建设班级文化,服务班级管理三个方面探讨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管理的辅助作用。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班级文化是班主任管理理念的体现,是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班级文化创建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得到班主任的认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班级文化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班级文化创建对班级管理的辅助作用,为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所认同。许多班级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建设班级文化,但是,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还有着这样那样的误区:

误区一,认识上的误区:把班级文化简单看做是对班级环境的布置,而认识不到班级文化是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仅把对班级文化的认识局限于是对教室环境的美化,那么班级文化真正的管理效能是发挥不出来的。

误区二,定位上的误区:不同的班级应该有不同的班级文化,即使相同的班级,在不同的时期,班级文化也不尽相同。而这个不同文化的确定,主要是依据自己班级的特点。一个班级应该有长期的目标,也要将长期目标分解成几个短期目标。同时,要考虑自己班级的不同情况,哪些地方有欠缺,就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比如班级学生缺乏信心,我们可将培养学生自信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如果班级同学不团结,我们就可以将团队协作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如果班级同学普遍比较浮躁,那么我们的文化建设可能就是强调踏实认真;如果班级同学情绪好激动,做事爱冲动,那我们可能更多地会在意学生情绪的控制,等等。

误区三,不能正确处理班级“软文化”和“硬文化”之间的关系。硬文化是教室的环境及教室内的布置;软文化是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硬文化其实就是为软文化服务的,如果没有软文化,硬文化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也只是空喊口号而已。一些班级在建设班级文化时,过分注意显性的文化,而忽略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真正核心――精神文化的建设。

三、建设班级文化,服务班级管理

(一)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是班级文化服务于班级管理的基础。

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教室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班级管理的理念等,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教室内的图片、黑板报、宣传栏都是班主任用来宣传自己管理理念的阵地。比如,我们班内张贴的我设计的以“德”“智”“体”“艺”分别为主题的四幅宣传画,代表了我对同学们在这四个方面得到发展的一种期望。教室后面的奖状区则是展示班级荣誉的天地,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我们要利用好教室的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教室环境成为班主任管理理念的“代言人”,使有限的教育空间变成无限的教育资源。

(二)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是班级文化服务班级管理的保障。

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软管理”。然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集体如果要想健康地发展,仅靠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缺少有力制度的制约、束缚和规范,那是很困难的。

制度,《辞海》中解释为“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班级制度对班级管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进行班级管理的保障。

1.班级制度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起导向作用。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在同学们的认可下,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的体现。各项制度提倡和禁止的行为,对学生们的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健全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使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得以彻底贯彻执行。

2.班级制度还能起到弱化班主任和学生矛盾的作用,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使班级管理中那些不可避免的师生之间的矛盾,弱化为学生与制度之间的矛盾。

(三)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是班级文化服务于班级管理的核心。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且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或情绪反应方式,其中包括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多种内容,是浸润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中的一种隐性文化,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班级整个文化系统中占据核心的地位。

1.多彩的活动,起到统一学生的思想培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作用。

班级活动是一个班生命力的具体体现,根据班级建设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应的活动,能使班集体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创作、演唱“班歌”,形成班级主流精神导向。

“班歌”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时时浸润、感染每位学生,使他们体验到作为班级成员的温暖和自豪感;“班歌”可以营造班级特有的精神和文化氛围。在班歌的创作、学习、演唱过程中,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净化,他们对班级的挚爱和归属感在不知不觉中孕育、升腾起来。

3.树立典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典型示范方法是以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教育和鼓舞人们,以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一种方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结合班级特点,树立典型,很容易得到学生的确认,使他们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通过生动直观的典型事迹的影响,必然引起同学们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这种共鸣感又将潜移默化地促进同学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4.开展多层次的评比竞赛,创造班级的竞争氛围。

评比竞赛法是组织同学相互竞争,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一种方法。因为它有一定目标的优劣之争,可以激发人争强好胜的心理要求。通过各种先进的评比,开展各种竞赛,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灌输班主任的管理理念。

实践证明,文化即教育。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人。离开了文化,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班主任的管理起到辅助作用。

总之,充分利用级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是班主任深化班集体建设,进行班集体管理的重要途径。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使全班同学在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作风的影响下,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努力奋斗。

班级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班级文化 班级信念 制度文化 环境文化 班级活动

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大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是班级的灵魂。班级文化是一种强大的隐形教育力量,对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应从班级成立之初就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推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优良品格,形成良好的班风,打造特色班级。

一、目标引领――用共同的信念凝气聚力

班级信念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必须用统一的信念,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形成一致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内驱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信念就是给班级成员竖立一面精神的旗帜,让全体成员有一个精神的凝聚点。在班级组建之初,可以由班级成员共同商讨,提出一些备选的班级信念方案,然后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投票选出最终的方案。这样选出的班级理念,容易获得全体成员的认同,进而自觉去践行。班级信念确立之后,根据这种信念浓缩提炼出班级的口号,制作班级的标志、旗帜、班服,将抽象的信念具体化,简洁化,以便于传播与应用。比如:有班级以“狼性精神”作为班级信念,根据“狼性精神”的坚韧、无畏、忍耐、团结,提炼出班级口号:“坚韧团结,无坚不摧”,以狼的形象为基础设计班级标志,将班级标志应用到班级旗帜、班服,以及班级的宣传品上,引导学生坚定信念,以狼性精神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

二、制度保障――用细致可行的制度保驾护航

一个新组建的班集体,几十位学生要由陌生到熟悉,由不同的观念、行为到步调一致,创造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体系,是需要通过建立规范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言行,让班级成员自觉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这种制约功能需要通过观念、制度、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所以,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班级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

班级制度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班级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班级制度的实施;三是班级管理团队的建设

(1)班级制度的制订与完善。班级制度要科学、合理、细致,制度需要涵盖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细致详尽,让学生的行为、班级的运行都有相应的制度依据,这不仅让学生有了行为规则,而且,在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批评教育中也有理有据,让学生口服心服。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分别制订出关于出勤、课堂纪律、自习纪律、清洁值日、宿舍内务、活动集会、实训、仪容仪表等等日常规范。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发现制度不完善的地方要及时修改,适时删减、补充、修订,让班级制度不断完善。

(2)班级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实施。各项制度制定以后,需要指定专人负责落实。班级制度要分类,然后逐项指定责任人负责落实。比如教室中桌椅的摆放由专人负责落实,仪容仪表由专人负责,电灯、电扇、空调的开关由专人负责,多媒体设备的管理由专人负责等等。这样细分下来,基本上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责任范围,每位学生的责任范围都不太大,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做好责任范围内的落实工作。每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对班级文化建设更有责任意识。

(3)班级管理团队的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团队建设一方面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轮换,二是要做好班干部设置与分工合作。班干部是完成班务工作的核心力量,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强力助手,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力量。首届班干部可以由学生自荐加班主任选拔,定期考核,进行班干部述职和竞聘,一方面培养锻炼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竞聘,促进管理团队的动态发展,始终保持活力。班干部的职责要明确,各司其职,同时也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班级管理的的各项任务。

三、环境熏陶――在个性鲜明的的环境布置中耳濡目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强调了环境的教化功能。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都说明了环境文化对育人的重要作用。一个良好的班级,应具有教育气息。学生在干净整洁、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室环境中会受到优美环境的感染,自发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以和环境协调,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在这样一种优美、温馨、和睦的环境中,也会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增加对班集体的认同,促使学生自觉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个人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班级环境的营造包括教室墙面的美化、黑板报的编排、桌椅的摆放、讲台布置等。整个布置要主题鲜明,个性突出,与班级信念文化保持一致,展示出班级的文化特色。

班级环境文化还包括宿舍的美化,住读学生有很长时间在宿舍度过,宿舍环境的育人功能不容忽视。干净、整洁、美观的宿舍环境不仅是学生生理健康的保证,同时也能愉悦心情,让学生放松休息,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的重要场所。

四、活动深化 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身体力行

班级行为文化是班级文化体系中的重点内容,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就是组织开展好有吸引力的班级活动。通过有特色、有内涵的班级活动,可以活跃班级气氛,增强班级的活力,促进班风建设,同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展示学生个人风采,增进学生间的了解,融洽相互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