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学习的步骤

高效学习的步骤

高效学习的步骤

高效学习的步骤范文第1篇

关键词: VB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5-52-03

Impact on teaching VB programming via different examples

Li Ro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Zengcheng Colleg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63, 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discusses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ase-teaching modes on students in teaching VB programming, in order to explore a teaching mode which suits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 of non-computer major, helps to raise students' ability to program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VB programming.

Key words: VB program design; Case teaching; Teaching mode; Teaching effect

0 引言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案例为基点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现成知识传承与获得为目标,而案例教学模式主要以在知识的探究、迁移、运用基础上发展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VB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基本上分为两类方法:一是案例讲解法,二是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首先讲思路,再一步一步讲如何实现。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逐步渗透,给学生讲解程序结构、语法要求、对象的属性以及事件过程的代码编写思路,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完成一个比较综合的小型程序,让学生知道学习VB后可以做到什么,并提高他们学习VB的兴趣。从解答题过程的角度分析案例,使学生获得解答题的目标结构步骤。这种教学模式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问题表征、系统化问题和解答题步骤的知识,从而有利于案例学习的迁移。

本研究设计了演示不同实例的教学策略,要求学生完成多种程序设计专题任务。通过实例演示的教学设计来降低学生在学习VB程序设计语言的认识上的压力,通过完成专题任务来了解学生解决程序设计问题的能力。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0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国际会计1班(共42人)采用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国际会计2班(共43人)采用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教学实验为期2周,每周4学时,共8学时。采用尚未学习的一维数组进行实验。实验前先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在80分及以上认为是基础好的学生,80分以下认为是基础差的学生。最后实验分组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分组情况

[[教学策略\&VB基础好差\&人数\&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VB基础好\&15\&VB基础差\&27\&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VB基础好\&18\&VB基础差\&25\&]]

1.2 研究设计

本研究使用spass统计软件的因子分析的研究法,探讨不同类型的实例呈现及VB基础好坏对数组的学习效果、程序设计专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本研究的变量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的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不同类型的实例

1. 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

2. 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

学生VB基础的好坏

VB基础好

VB基础差\&一、程序语言学习效果

1. 语法理解能力

2. 程序逻辑理解能力

3. 问题解决能力

二、程序设计专题解决能力

1.专题任务一

2.专题任务二

3. 专题任务三\&]]

数组单元学习实例教案的设计原则如下。

⑴ 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

采用教材提供的实例,为学生提供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目的是训练学习者思考怎样解答题,帮助学习者建立解答题的模式。实例如表3所示。

表3 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

[[问题描述:设计一程序,将3位同学的成绩存放到数组中(利用inputbox函数与for-next循环)

解题思路:

1. 需存放3位同学成绩,那么数组的类型要如何定义呢?如果要是下标为1,那要怎么编写代码呢?

2. 要输入3位同学成绩,需重复3次输入函数,我们可以使用for-next循环来实现,起始值与终值要考虑下标。

解题步骤:

1. 我们应该先定义数组。

程序代码:option Base 1 ’数组下标从1开始

Dim sa(3) as integer

2. 要让使用者利用inputbox函数输入成绩,输入第1位的成绩到

sa(1),sa(1)=inputbox(请输入成绩)

3. 要让使用者利用inputbox函数输入成绩,输入第2位的成绩到

sa(2),sa(2)=inputbox(请输入成绩)

4. 要让使用者利用inputbox函数输入成绩,输入第3位的成绩到

sa(3),sa(3)=inputbox(请输入成绩)

5. 在步骤2至步骤4中,因语法重复,可以使用循环来控制

For i=1 to 3

sa(i)=inputbox(请输入成绩)

Next i

参考解法:

option Base 1

Dim sa(3) as integer

For i=1 to 3

sa(i)=inputbox(请输入成绩)

Next i

\&]]

⑵ 只有解题步骤的实例

在表3中把解题思路删除,让学习者根据解题步骤了解程序代码的编写。

⑶ 程序设计专题任务

本研究为了了解学生解答题的效果。设有一专题任务,任务目标为编写双色球简单选号系统。界面如图1所示。专题任务计划如表4所示。

图1 双色球选号界面

表4 专题任务计划

[[专题子任务一\&设计界面\&专题子任务二\&判断数值不能重复\&专题子任务三\&将数值从小到大排列\&]]

任务与教学目标如表5所示。

表5 任务与教学目标

[[专题任务目标\&教学目标\&电脑选号:利用电脑自动产生6个数,并显示在界面上。利用循环和随机函数产生的数必须存放在数组中\&能利用循环产生随机数并存放在数组中

应用Randomize、Rnd二函数设计随机产生1-33之间的数值

数组的输出\&判断数值不能重复\&能利用if-then来判断产生的数是否相同\&将数组中的值从小到大排列\&应用冒泡法对一维数组进行排序\&]]

⑷ 测试题分布情况

语法知识为填空题6道,5道程序调试补充题,解答题1道。

2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2.1 学习效果的分析

实验完成后对学生进行一维数组单元的测试。各实验组在一维数组学习效果的平均数、标准差及人数如表6所示。

表6 各实验组在一维数组学习效果的平均数、标准差及人数

[[教学策略\&VB基础好差\&人数\&Mean\&Std.Deviation\&含解题思路和

步骤的实例\&VB基础好\&15\&20.33\&2.876\&VB基础差\&27\&18.21\&3.27 \&只含解题步骤

的实例\&VB基础好\&18\&17.63\&3.552\&VB基础差\&25\&13.56\&4.021\&总和\&VB基础好\&33\&18.86\&3.245\&VB基础差\&52\&15.97\&3.631\&]]

由表6看出,在基础好坏方面,VB基础好的组的平均数高于VB基础差的;在教学策略上,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的组的平均数高于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的组。说明在教学策略上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比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好。

在学习效果变异数分析前,先以Levene法进行变异数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组并无显著差异(F(3,66)=1.151,p=.335),故符合变异数同质性假设。一维数组学习效果经变异数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数组学习效果经变异数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SS\&Df\&MS\&F\&Sig.\&教学策略\&220.011\&1\&220.011\&18.453\&.000*\&VB基础好\&161.574\&1\&161.574\&13.552\&.000*\&教学策略×

VB基础好\&15.764\&1\&15.764\&1.322\&.254 \&误差\&786.914\&66\&11.923\&\&\&]][*p

从表7看出,教学策略对一维数组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

2.2 解答题的知识学习效果分析

解答题1道,分数为20分。各实验组在一维数组解答题学习效果的平均数、标准差及人数如表8所示。

表8 各实验组在一维数组解答题学习效果的平均数、标准差及人数

[[教学策略\&VB基础好差\&人数\&Mean\&Std.Deviation\&含解题思路和解

题步骤的实例\&VB基础好\&15\&8.10\&1.868\&VB基础差\&27\&6.94\&1.569\&只含解题步骤的

实例\&VB基础好\&18\&6.58\&1.676\&VB基础差\&25\&5.10\&2.234\&总和\&VB基础好\&33\&7.27\&1.763\&VB基础差\&52\&6.06\&1.889\&]]

在学习效果变异数分析前,先以Levene法进行变异数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组并无显著差异(F(3,66)=1.085,p=.362),故符合变异数同质性假设。经变异数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解答题的解题效果的变异数分析

[[变异来源\&SS\&Df\&MS\&F\&Sig.\&教学策略\&46.668\&1\&46.668\&12.970\&.001*\&VB基础好\&29.039\&1\&29.039\&8.071\&.006*\&教学策略×

VB基础好\&.453\&1\&.453\&.126\&.724 \&误差\&237.473\&66\&3.598\&\&\&]][*p

从表8可以看出,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实例的实验组的学习者解题能力好于只含解题步骤实例的实验组的学习者,基础好的实验组解题能力要好于基础差的实验组。从表9可以看出,教学策略对解题能力有显著影响。

2.3 解题效果分析

解题效果用以评价学习者在程序设计专题任务的解题能力。本研究的专题任务分为三个阶段性子任务。

2.3.1 程序设计专题任务的解题总效果分析

各实验组在程序设计专题任务的解题总效果的平均数、标准差及人数如表10所示。在程序设计专题任务的解题总效果的变异数分析前,先以Levene法进行变异数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组并无显著差异(F(3,66)=1.220,p=.309),故符合变异数同质性假设。经变异数分析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0 程序设计专题任务的解题总效果

的平均数、标准差及人数

[[教学策略\&VB基础好差\&人数\&Mean\&Std.Deviation\&含解题思路和

步骤的实例\&VB基础好\&15\&48.12\&8.955\&VB基础差\&27\&40.81\&8.475\&只含解题步骤

的实例\&VB基础好\&18\&46.13\&7.874\&VB基础差\&25\&39.14\&10.117\&总和\&VB基础好\&33\&47.03\&8.365\&VB基础差\&52\&63.04\&14.598\&]]

表11 程序设计专题任务的解题总效果的变异数分析

[[变异来源\&SS\&Df\&MS\&F\&Sig.\&教学策略\&55.679\&1\&55.679\&.679\&.413 \&VB基础好\&846.914\&1\&846.914\&10.331\&.002*\&教学策略×

VB基础好\&.437\&1\&.437\&.005\&.942 \&误差\&5410.524\&66\&81.978\&\&\&]][*p

从表10看出,基础好且在专题任务的解题效果上好,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的实验组也好。从表11看出在教学策略方面,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表示教学策略对于专题任务的解题效果没有显著的影响。在基础好的实验组,结果则有显著差异,表示基础好的实验组对专题任务的解题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2.3.2 专题阶段任务的解题效果分析

在进行专题阶段任务的解题效果经变异数分析前,先以Box’s M多变量变异数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组并无显著差异。故符合变异数同质性假设。专题阶段任务解题效果的变异数分析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 专题阶段任务解题效果的变异数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SS\&Df\&MS\&F\&Sig.\&教学

策略\&专题子任务一\&139.859\&1\&139.859\&10.832\&.002*\&专题子任务二\&18.837\&1\&18.837\&.942\&.335 \&专题子任务三\&75.768\&1\&75.768\&2.470\&.121 \&VB

基础好\&专题子任务一\&58.797\&1\&58.797\&4.554\&.037*\&专题子任务二\&116.417\&1\&116.417\&5.824\&.019*\&专题子任务三\&113.299\&1\&113.299\&3.694\&.059 \&教学策

略×VB

基础好\&专题子任务一\&27.238\&1\&27.238\&2.110\&.151 \&专题子任务二\&63.634\&1\&63.634\&3.182\&.079 \&专题子任务三\&11.688\&1\&11.688\&.381\&.539 \&误差\&专题子任务一\&852.143\&66\&12.911\&\&\&专题子任务二\&1319.393\&66\&19.991\&\&\&专题子任务三\&2024.440\&66\&30.672\&\&\&]][*p

在教学策略方面,专题子任务一有显著差异,而专题子任务二及专题子任务三没有显著差异,表示教学策略对于子任务一的解题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对于专题子任务二、三的解题效果则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专题子任务一及子任务二有显著差异。因基础好的实验组的学生有较好的程序设计相关基础知识,所以解题效果要好于基础差的。

2.3.3 程序设计解题效果总结

程序设计解题效果如表13所示。

表13 程序设计解题效果

[[程序设计问题

解决效果\&教学策略

与基础\&交互

作用\&结果\&专题子任务一\&教学策略

VB基础\&未显著\&含解题思路和步骤的组>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

基础好的组>基础差的组\&专题子任务二\&教学策略

VB基础\&未显著\&含解题思路和步骤的组=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

基础好的组>基础差的组\&专题子任务三\&教学策略

VB基础\&未显著\&含解题思路和步骤的组=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

基础好的组>基础差的组\&程序设计专题

总效果\&教学策略

VB基础\&未显著\&含解题思路和步骤的组=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

基础好的组>基础差的组\&]]

3 结束语

本研究获得以下结论:①实例教学有助于学习者对VB程序语言的理解;②含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实例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及解题效果;③专题式的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基础好的学习者解答题。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建议:①增加VB程序设计教材的实例;②训练学习者先考虑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以提高VB程序设计专题问题的解决效果。先了解问题,再设计解决方案,最后执行解决方案;③增加VB程序设计专题教学活动,让学习者有充分的时间来强化对问题的思考以提高解题的效果;④教师在VB程序教学中应以解答题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 梁新,张怀强.任职教育中案例教学方式的应用研究[J].海军院校任

职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2006.

[2] 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M].黑龙江高教出版社,

2007.

[3] 王涛.VB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及应用举例[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8.7(4):78~81

[4] 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兼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

科研[J].重庆教育,2003.7:4~7

高效学习的步骤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 有序;数学;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笔者觉得教学的有序性对于师生教学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学设计中无论你创设多么新颖的情境,无论你采取何种激情澎湃的组织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小学数学内在的知识脉络是一脉相承的。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力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对所拥有的素材进行逻辑严密的排列、组合建立教学过程新秩序。从而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圆润的认知抛物线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基于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的学习应重视有序学习意识的培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针对不同的题型,特别是一些典型题的解题进行有序处理,让学生做题时有迹可循,从而较好的历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实践能力。

一、有序的预习步骤

“有序”一词贯穿着小学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但凡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都与之相伴。数学新知的预习需要“有序”。平日的教学中,教师总结了一些指导小学生预习的步骤,每次预习时老师就要求学生一看,二划,三问,四尝试。简单的四点,对学生的整个预习过程做出了较好的指导,特别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就明白了预习时做什么,怎么做。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自主学习的信心得到了树立。

二、有序的解决分数类问题的步骤

在教学分数、百分数的解决问题时,由于这部分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每每遇到这种题总会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入手。于是我与学生在体会和分析这类题目的过程中,总结和归纳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些步骤,学生操作后具有较好的效果,能较好地推进这种题型的解决。

三、有序的分析步骤

按比例分配的解决问题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一种题型。这类题的常规题型规律性还是比较强。在教学这类题时,大部分老师将这类题的解题策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份数做题;一种是用本学期所学的分数乘除法的知识做题。前者由于学生从低年级就接触,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即使是后进生,只要多加练习与对比,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的给予解决此类问题;而后者相对来说综合性较强,解决起来方便快捷,但对学生运用分数知识去抽象出含有分率的句子要求就高一些,如果能顺利的抽象出含有分率的句子,那么就可以较好地运用分数的解题步骤进行解题。这种解题的方法对于后进生来说就较为吃力或错误率较高。教学中,我针对后进生的特点,采取前一种解题策略,即用份数。用份数分析按比例分配的解决问题关键抓住两个步骤:一是分配谁,二是按什么分配。每每做到此种题目时,就让学生先回答这两个问题再做题,这样的解题秩序就让复杂的题目找到了入手点。

四、有序的解决几何知识类问题的步骤

几何知识的问题解决,在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中也占有着较大的比重,这部分知识学生学起来看似很容易,但用起来就力不从心,错误百出。如果采用一定的秩序去分析题,效果就会好一些。在教学这部分题时,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一找,找到题中的关键句,如果是顺向思维的题目,关键句大多是问题;如果是逆向思维的题,关键句往往是题中的已知条件;二写,根据问题所问和已知条件写出相关的计算公式或数量关系,根据公式或数量关系去题中找出或算出所需的中间条件;三请,把公式中所需的条件照单请客,一一请到相应的位置;四算,根据一个等式可求出一个未知条件的原则,然后去求出中间条件和题目所需的问题。

五、有序的计算步骤

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两条腿,只要数学学习一旦开起,总是有这两腿相伴。数学学习的好坏,计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对计算的学习看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如要精确的完成却较为困难。有序的计算步骤,能让学生计算题的学习和准确性的保证更靠谱一些。计算题教学中的做题步骤:一读,二想,三算,四查。第一步读题,以前我总结的可不是读而是“看”,“看”让很多学生的做题失误不少,他们看题时只是浏览一下,并不能把题目了然于胸,做题时就会出现考虑不周等现象,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读题就可以较好的克服学生的急于求成的心理,平时做题小声读出题目,检测时做出口形的默读题目,这样就能较好地揪住学生容易分散的心,让他集中到题目的理解中来。一读就能较好地让学生了解题目整体情况,使计算策略的选择具有了一定的方向性;二想,想这一道题符合哪一个或哪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如果不符合就想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后度算什么;三算,一旦确定了计算策略,就细心计算;四查,查一查所用的运算定律是否合理,计算的顺序是否正确,查一查数字是否搬错,四则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学生的计算每一步均要按照以上的步骤有序推进,如是培养,比要求学生你要细心、要认真这些粗放的大道理更要有章可循,让做题更靠谱了一些。

有序地做事,有序地推进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能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体系中建立较好的模型,建的模型多了,用得熟练了,学生的认知体系就能得到较好的建立,再学习的能力就会好了不少。古人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我们理清知识的内在逻辑,细细揣度学生的认知心理,总结出有序的解题步骤与策略,以期以不变去应对万变的知识,从而有效乃至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小学数学“做中学”教学案例研究[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高效学习的步骤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习风格 4MAT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4MAT Teaching Mod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asic Teaching of Programming

CHEN Dan, FU Qianq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0228)

Abstract4MAT teaching mode provides an effective, systematic teaching mode which can not only adapt to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of students, but also generally coordinate the function of their brain hemispheres to have a balanced development. In VB teaching,4MAT teaching mode has extraordinary value in the completion of teaching tasks, the excitation of acknowledging senior programsand the use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s.

Key wordslearning style; 4MAT; teaching mode

David Kolb提出的学习模式分为四个阶段:具体经历、思维观察、抽象概念以及主动实践,这一完整的学习模式揭示了一个循环的学习过程,这种循环过程的学习模式已在研究中得以证实。四分法(4MAT)是Bernice Mc Carthy将Kolb学习模式进行扩展开发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易于实施的教学模式。

1 4MAT教学模式

Mc Carthy 把4MAT教学模式描述为“通过8个步骤的教学,利用学习者个体不同的学习风格与大脑的优势度来处理倾向性。”

学习风格又称为认知风格,它是人的心理特质。学生们在学习风格方面有很大的差异,Mc Carthy根据人们获取知识的的不同倾向方式归纳为两个方面:信息的感知与信息的加工。信息的感知,即接受新信息方式,包括经验和概念化,经验是指个人参与的亲身感受、体验;概念化是指以概念形式传达的经验,即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换而言之,人的感知过程包括对经验的感受和对概念化的思考。

人的信息加工方式包括内省与行动,内省是通过结构化、有序化、理智化对知识进行转换,即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行动是一个主动实践的阶段,是将自己的想法作用于外部世界,包括实验、执行和操作,通过这些方法,学习者将概念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中去。因此,信息的加工包括对“内省”的观察和对“行动”的实干。

学习风格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想象型,较能接受具体的有经验的信息及较能处理感官信息;分析型,较能接受抽象思考概念化的信息及较能处理感官信息;理智型,较能接受抽象思考概念化的信息及较能处理操作的、实验的信息;能动型,较能接受具体有经验的信息及较能处理操作的、实验的信息。

每一种学习风格都有各自大脑左右半球的偏向。以大脑右半球学习者是直觉的、感性的、整体的、并行的和触觉的学习。大脑右半球的功能是感性直观思维,这种思维不需要语言的参加,比如掌管“音乐”、“美术”、“立体感觉”等具体思维能力、空间认知能力以及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大脑右半球与人类的创造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因为在创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想象、直觉和整体综合等都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以大脑左半球学习者是逻辑的、理性的、有序的、连续的、语言的学习。大脑左半球是主管语言的中枢,它的功能是抽象概括思维,这种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主管“说话”、“写字”、“计算”、“分析”等。

图14MAT的8个步骤教学模式周期

实践证明,许多具有高度创造才能的人,不仅大脑左半球发达,右半球也特别发达,而且二者的活动十分和谐。因此,只有大脑左右半球的和谐发展和应用,才会富有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来安排教学计划,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平衡发展,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4MAT教学模式试图满足所有的学习风格,这一涉及4种风格的教学过程需要利用大脑左右半球共同处理信息,即结合了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不同的信息处理模式,同时还使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图1描述了4MAT的8个步骤的教学模式周期,在4个象限中,每个象限都含有大脑左右半球活动的内容,每一步骤都有它的教学目标。

2 4MAT在VB教学中的运用

程序设计基础是国家教育部根据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培养目标而设定的课程体系,包括Visaual Basic、Visaual Foxpro和Visaual C程序设计语言。这三种设计语言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数学逻辑性很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之前传统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以“精讲多练”为原则,以“模块式讲练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运用4MAT的教学模式安排教学计划,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理解和建立计算机编程的思维方式,逐步加强编程能力的实践。以VB中的常用控件章节为例子,用4MAT教学模式安排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象限中的步骤1:将模块的所有功能以实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能整体地感受到该模块的主要作用,同时提起他们了解实现过程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并让大脑右半球活动起来;步骤2:学生通过前面的功能展示,与他们曾经学过的模块或已有的经验连结起来,思考其相关性,发挥学生的大脑左半球的理性思维,这一步骤可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在这一象限中,老师是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角色。

第二象限中的步骤3: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让学生想象和初步了解新模块的整体概念;步骤4:讲授新知识的基本概念,以及该模块的重点难点。一部分易学、易懂,或者与以前所学模块类似的内容即可做简单的提示,甚至可以省略。在这一步骤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概念的抽象化。在这一象限中,老师的角色是教学的角色。

第三象限中的步骤5: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操作,尽量独立尝试着完成所学模块的主要功能,对整个模块的基本操作有个大致的认识;步骤6:合理地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操作来掌握所学知识。这一步骤中,老师是教练的角色,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提示和引导,甚至要个别授导,使学生成功,增长自信。

第四象限中的步骤7:对实验内容进行整体的演示、修正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讲解模块中容易误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步骤8: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将整个模块的知识进行整合,制作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模块设计,让原来实验的验证性转化为实践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和创造的乐趣。在这一象限中,老师的角色是评价和矫正的角色。

将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有效地实施,在顺应学生不同风格的原则上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可完善其学习风格的不足之处,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训练大脑的左右半球的交替使用,使其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 小结

4MAT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上的有效实施,不仅能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学生,而且使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到极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鸿江.现代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高效学习的步骤范文第4篇

[关键词]SBT教学模式;经管类;应用型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5-0121-04引言

一般来说,人类获得知识的源泉有两种,一是传授获得,二是体验获得,两者不具有替代性,而体验获得的知识是终生不忘的。基于此,情境学习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运用发展。倡导情境教学其意义在于促进迁移、真实的学习以及主体性的构建。1990年前后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正式提出了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简单说来,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也就是解决“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的问题。国内学者也针对经管类应用型课程展开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情景模拟教学。学者们充分肯定了情景模拟教学在经管类课程,特别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也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境模拟过程的设计展开了相关研究,如赵玮、邹琼、齐磊等,但国内的大多数的学者主要对针对某一门特定的课程展开研究,从实施情境模拟的教学的必要性和可操作的教学方案入手展开研究,对情境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情景模拟四个字上,对于情景教学的学习成果评估,学习表现诊断和学习建议反馈环节还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目前情景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够完善的部分。

基于模拟的培训(Stimulation-based Training,简称SBT)就是以模拟体验为主的培训式的教学模式,是情境教学一种较为系统和规范的形式,SBT不仅注重情境模拟,更加注重学习成果评估,学习表现诊断和学习建议反馈,所以是比一般的情境模拟更为系统和全面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国外的经管类课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而且实践效果相当显著。一 SBT的核心理念

SBT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一系列的教学技术,一般而言,模拟是指任何一种人为合成的环境用于将个人或团队的经验与现实结合起来,培训则是系统地获取态度、理念、原则或技巧,从而帮助受训者提升绩效表现。所以,基于模拟的培训式教学可以被定义为创立一种人为的实践环境来传授能力和技巧(如态度、理念、知识、原则、或技巧)以帮助学生提升课程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特别专注于为学生提供发展和实践所需能力并获得实时反馈的机会。

SBT的本质是一种教学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用SBT的目的在于帮助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获得专业能力(知识、技能以及态度),最终提升他们自身的业绩表现以及整个组织的总体绩效。Eduardo Salas认为SBT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作为一种让学生亲身实践的手段,SBT呈现出许多优势,如SBT在传授复杂的应用型技能上较其他教学手段好;能够提供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复杂和现实的学习环境;为学习和积累经验提供了一种无风险的环境;让学生有操控感且更具参与性的学习方式等。SBT以实践为基础的本质决定了它适合对行为和技能进行教学。二 SBT实施的关键步骤解析

无论运用哪种形式的模拟,以下7个步骤被认为是使SBT更为有效的必要条件。SBT设计的步骤应严格按照培训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1)学习需求分析;(2)任务能力的发展;(3)培训目标的设定;(4)培训事件的设计:(5)评价方式的制定;(6)对受训者表现的诊断;(7)反馈与总结。我们对这七个步骤进行了修整,使之对经管类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步骤1:学习需求分析。这是任何教学体系生成的关键步骤,在设计和实施教学之前,学习的范围和意图必须界定清楚。在经管类应用型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必须首先评估学生现有的经管类知识、技能和理念,以及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后所需要的有用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课程的特定意图以及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如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对学习的需求就存在差异,所以教学的意图和重点也存在不同。

步骤2:核心技能的确立。即使用收集到的有关学生现有的经管类知识、技能和理念的清单来决定在模拟中需要培养的特定能力和技巧。在经管类应用型课程教学中,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课程目标或总体项目能力应该一致。基于模拟的教学应集中于以技能为基础的能力培养,这也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方向。例如在经管类应用型课程实施之前,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已学的基础课程以及掌握程度,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实战型的商务管理技能并整合为模块加以实施。

步骤3:可测量教学任务的设计。这些教学任务既可以是特定的,如规定学生完成一个特定的报告或者表格;也可以是普通的,如要求学生展示基本的人际沟通或者谈判技巧。设计教学任务时,最重要的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能够满足在需求分析中所规定的能力训练,给出量化的评价指标。在浙江万里学院研究性课程改革中,应用型的经管类课程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期末考试不再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最核心的指标,教师还设计了包括自主学习研究业绩指标和过程性学习评价指标,用可测量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的学>--j~绩。

步骤4:模拟场景的设计或选择。模拟场景和事件必须为学生提供机会去展示和训练相应的能力。重要的是根据学习需求分析,设计和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模拟场景,当然所选择的模拟场景要为所发展的行为和技能提供实践机会。

步骤5:学习成果评估。一旦模拟事件设计或者选择完成,第五个阶段就是制定学生成绩的测评方法以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这个步骤对于SBT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测评,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控制或者提升教学,也就无法提供反馈,也就不能要求学生去更好地学习。

因此,经管类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有赖于教师选择一种与学习意图最为匹配的测评方式,并提供给学生的高质量的反馈意见。

高效学习的步骤范文第5篇

本文以这3种核心实践课程为例来探讨实习报告的撰写规范。首先,实习报告的封面应指明如下信息:实践课程名称、学校、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和提交日期等。其次,实习报告的提纲应涵盖以下内容:实习名称、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和实结等。1)实习名称,用于概要描述实习内容,字数不宜过多,以20字以内为宜,可作为标题放在实习报告的最上方,也可以作为实习报告的正文放在最前面。2)实习目的,一般言简意赅,直入主题。例如,GIS软件操作的实习目的在于熟悉某GIS软件的某些功能操作,实现指定应用目标,掌握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点;GIS软件研发的实习目的在于熟悉某编程语言、某GIS软件基础开发平台,掌握GIS软件工程设计与实现思路;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习目的在于精通制图软件的相关操作,掌握不同类型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绘技巧。3)实习时间,包括完成实习内容的起始时间。另外,还可以在这一部分增加时间进度安排,用于进一步规划实践过程每一个关键步骤的完成时间节点。4)实习内容,是整个实习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实践过程的完整反映,需详细阐述实验环境、实验任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实验环境是指实践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软、硬件环境。除了实践课程所用的计算机硬件设施、操作系统,GIS软件操作的实验环境还包括各种GIS软件、数据库软件等。GIS软件研发的实验环境还包括编程语言、编译环境、二次开发平台、数据库软件等,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验环境还包括各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GIS制图软件等。实验任务是实习目的的具体化,通常通过完成某一个或多个实验任务来达到实习目的。例如,某地区地块拓扑关系的建立可以作为GIS软件操作的一个实验任务;某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可以作为GIS软件研发的一个实验任务;某地区人口结构分布图的制作可作为地图设计与编绘的一个实验任务。实验任务篇幅不宜过长,可略多于实习目的,通常用一小段文字进行描述。实验步骤是指完成实验任务的每一步操作、流程、思路等,应结合技术路线进行说明。从以往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中可以看出,在实验步骤的阐述中,一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误区,如在GIS软件操作的实验步骤中大量插图,缺乏文字描述;在GIS软件研发的实验步骤中大量粘贴代码;在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验步骤中仅指出图例设计与图面配置的结果。实验步骤的撰写应把握好度,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面面俱到。GIS软件操作的实验步骤应图文并茂,不必每一个参数的设置都配图,但需用文字进行说明,插图以关键步骤的实现效果图为宜,并辅以相应的文字表述。GIS软件研发的实验步骤应结合流程图展开,并辅以关键算法的代码。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验步骤中,对于普通地图而言,应先指明地图符号设计和地图注记配置遵循的国家标准、地图综合选取和概况的方法与依据,再插入各种地图符号的设计效果图、地图注记的配置效果图、地图综合前后的对比图等;对专题地图而言,应先分析和比较现有专题资料,再统计分析各种专题数据,接着选择各种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最后以各专题内容的表达效果作为插图。实验结果是指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完成实验任务之后所得结论或取得的总体实验效果,一般以插图或插图加简要文字说明为主。GIS软件操作的实验结果可以是数据编辑处理之后的效果图、执行空间查询分析之后的效果图、二三维数据可视化表达效果图等;GIS软件研发的实验结果可以是系统运行界面、系统各功能操作效果图、算法执行后的效果图等;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验结果可以是一幅完成数字化或地图综合后的普通地图,也可以是一幅完整的专题地图。5)实结,是对实践课程的整体回顾,是实习内容的进一步凝练与升华,能够体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是否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实结的内容包括实践过程的总述、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实践课程的收获与心得、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将来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以及对未来从事相关实践活动的展望等。由于实习内容难免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照本宣科的机械式实践课程学习固然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知识点,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GIS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鼓励学生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充分进行外延拓展性思考,并将思考的内容记录在实结中,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在课外进行实验验证,如GIS软件操作中的缓冲分析拓展综合应用;GIS软件研发中最短路径算法的改进与优化;地图设计与编绘中的自动综合、注记自动配置等。这既符合国家对高校提出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要求,又能真正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将所学的GIS知识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还能为今后的各种创新性活动提供思路。最后,实习报告的图文格式方面应严格遵循科研要求,以养成良好的科技行文习惯。

2实习报告评分标准

实践课程的考核应包含2个方面:一是随堂考核,主要检查学生 实习结果的质量;二是实习报告的考核。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实习报告的考核在实践课程考核中应占60%~70%的权重。对于实习报告而言,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考核:实习报告的组成部分是否齐全,如是否包含实习名称、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结等;实习内容阐述是否清晰,如是否详细阐述了实验环境、实验任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外延拓展性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图文是否规范等,考核因子及权重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