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育改革方案

职业教育改革方案

职业教育改革方案

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一体化教学 探索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一体化教学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往往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教学,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

一、一体化教学的背景

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速率已经远远超过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速率,这种反差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仍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而还需要全方位地深入进行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完善实施一体化教学,快速培养技能人才。

二、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三、构建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要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首先建立一体化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然后是培养“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1.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要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座谈会、研讨会等。使每位教师认识到职教要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没有活力。改革怎么改?一体化教学是方向。通过研讨,教师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把一体化教学提高到关系学校和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对待。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理念,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层面,在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通过就业形式教育,企业信息反馈,历届毕业生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明白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而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2.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和提高双师型教师,应采取理论教师到企业工作,实习教师理论进修的方法,大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要优化师资配置,将部分专业课理论教师充实到实习教学中去,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让教师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同时也提高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

3.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大纲的校本教材。

一体化课程建设,就是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把我们为一体化教学准备的师资、教材、教学场地诸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去实现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按工种按等级分别制订课程设计方案。其中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周期、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材选用、师资配置、教学场地配置、训练课题、教学提示、教学资料积累等内容。这样的课程方案的实施,才能有效地贯彻一体化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控制教学质量目标,达到一体化教学的预期效果。一体化教材对一体化教学的推行十分重要,在没有现成范本的情况下,开发一体化教材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过去,职教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以借鉴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定位,编写适合职业教育教学的教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

4.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

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学校非常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制度,并通过学生、教师及其他有关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

5.重视一体化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教育应以人为本,良好的德育教育更要贯穿于实习教学的全过程。德育教育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结果,教师要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要具备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专业水平。

四、一体化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专业发展前沿,实现教学设备、教材不断更新。作为一体化教师应站在本专业发展的前沿、了解本专业发展动向、掌握本专业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并将其及时充实到教学设备及教材中。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教师要自我加压,关注科技动态;另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条件。

2.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创新。一体化教学应及时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媒体的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边听、边看、边想、边做的一体化、个性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的感觉,对教育产生一个崭新的认识,从而对学习萌发出浓厚的兴趣,激发出更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应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教学途径。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必须给学生提供以充足的实习材料、时间和岗位。如果我们能探索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途径,不仅能有效解决材料消耗问题,而且使我们的教学能与企业紧密结合,紧跟企业发展步伐,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避免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理实的同一相融,不能变成在同一空间,在同一时间进行的两块教学,这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两张皮现象,教师的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并应及时讲授,其形式可以是中途个别讲授,也可以课后总结,或是课前的集中讲授,或是不同形式的反复交错。

总之,一体化教学实施中要注意学科特点。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应用于专业课和技能课的教学,并不是所有学科都能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对一些对学生技能形成相关性不大的专业理论要大胆舍弃,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数。语文、数学、英语作为基础学科,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尽力体现直观性原则、够用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的前提下,切实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教师岗位培训教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示范学校建设 计算机 中职

一、必要性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化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厂企业,录用中职毕业生后希望他们的成长周期尽量缩短,以提高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学生能否适应这种要求,能否尽快地熟悉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与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直接相关。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为使我校示范校建设发展,而目前“关中——天水经济带”的发展也带动了兴平市的快速发展,化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多媒体系统软件的应用与开发、企业网站建设和维护等行业发展,使计算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为使我校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为主,加大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要。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基础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改置专业模块,由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工业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为了开展以实训项目为主要形式的模块教学,在深化教材改革、优化专业课程结构的同时,要加大教学设施与实验设备的投入,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使用。

三、具体措施

1.推行项目教学。聘请校外专家对我校进行项目教学指导,对专业教师开展项目教学培训,促使老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数控、机电、电子等专业进行项目教学试验。

2. 利用案例教学。要求我系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等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法,强调呈现案例时的注意问题而呈现案例;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指导学生写好案例报告;教师设计评价表册与测试题目等5个步骤进行分析论证,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案例教学法在全校各专业得到广泛使用。

3.扎实开展场景教学。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赴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岗位实际运用能力。供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场景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利用各种软件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训学习环境,采用模拟教学,让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计算机上进行实训,进行多次训练设计过关后,才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敬业精神。

5.实施岗位教学。在本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岗位教学,按照工位定岗定员,按照企业上班进行“三班倒”,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适应岗位、选择岗位,从而为提高“一专多能”的学习兴趣,抓住就业机会。

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制;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冉学农(1964-),男,重庆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机械工程技术。

课题基金: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编号:0727122);重庆市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编号:2009—zjxh—025)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6-0069-03

重庆大学城是学生规模最大、入驻院校种类最多、产业园区和生活功能配套最完整的一座新型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的聚合效应显著。要充分发挥大学城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学分改革是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实现校际间教学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在一些重点本科大学已经进行了多年学分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大学城各高校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方便学生跨校修读、实现高教资源共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着力推动大学城入驻高校深入学分制改革。从2008年开始,包括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内的2所高职学院和6所本科高校相继启动和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

一、学分制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一)学分制概念与学分制发展

学分制是与班级学年制对应的一种基本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选课制及主修制确立了这种以课程管理而不是以专业建设为重心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这种模式通过学分衡量学生学习数量,通过学分绩点评价学习质量。国际上,学分制于19世纪末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在国内,从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到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不同程度实行学分制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以来,高职院校也纷纷开展学分制改革试点,《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了建立“学分银行”,推进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相对于本科大学,高职院校也需要承担服务社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文化传播和文明传承等社会责任,但人才培养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重要职责和立校之本。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政策指导下,经历了十多年的跨越式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近年来,在教育部主导的国家示范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职业教育示范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项目引领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越来越清晰,国家教育管理部门、高职教育研究者、高职院校、产业行业等高职教育利益攸关方已经形成基本共识,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三)学分制与高职教育的结合点

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高职院校在设计和编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时,一方面要大胆实施弹性学制、选课制、导师制、主修辅修制、课程重修和免修制、按学分收费等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充分体现自主开放学习、尊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民主化思想;强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突显“开放自主学习、灵活弹性学习”等适合于高职教育的学分制特征要素。

(四)学分制与高职教育的理念冲突

对于以“厚基础、宽口径、通文理的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研究型大学来说,学分制无疑是最适宜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以职业岗位门类而不是以学术知识的学科分类来设置专业和课程的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改革,不能照抄照搬完全学分制,只能是在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和汲取学分制的先进理念,积极采纳其合理可行之处,谨慎处理好“课程管理核心、淡化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毕业生“岗位针对性强”等需求的矛盾。注意防止因为实施学分制改革而滑入精英教育方向。

二、基于学分制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原则、主要内容与编制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根本性教学文件,是学校进行教学组织、教学运行、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本依据,也是师生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实行学分制改革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专业编制,必须体现其高等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等原则,体现招生形式的多样改革、学习年限的灵活性设计等思路。

(一)编制原则

高职教育无论是院校数量还是在校学生规模都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既姓高也姓职,从类型上讲是高等教育的新类型,从层次上讲是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和领军方阵,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承担引领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既不同于大学本科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在学分制改革的前提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应当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人才规格的高等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方案始终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重视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终身学习能力,以保证高职教育的高等性。

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Abstract: Since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Students Skills Competition have been taken for three years, it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eatly. It is a good method to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related with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It has been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courses, subjects, practicing and training bases, teaching staff, cooperation of colleges and businesses and students greatly. This article was based on the rich experiences to coach students to attend different levels and kinds of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s and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s.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ourses, the effect of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s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was analyzed from to direct the refor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practicing and training bases, to foster more teachers who are both familiar wit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practices of colleges have taken to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through the students skills competition was to be discussed too.

关键词: 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改革

Key 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skills competition;vocational education;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79-02

0引言

经管类专业培养目标很多“属于软能力”,在近几年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中,我们一直苦苦探索,如何将“软能力”“硬化”,以更好地引导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发现,很难设计一套指标体系来考核评价经济类学生的能力,而通过举办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如ERP企业经营沙盘大赛、创业之星大赛、现代物流大赛等,更有利于评价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自教育部等11部委于2008年夏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随着技能大赛逐渐受到各界重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和影响力最大、规格最高、专业覆盖面最广、类别最齐全的大赛,在全国职业院校刮起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全员动员之风。这既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创新,也极大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从而高等职业院校检验人才培养工作有了新的评价指标。

我院近几年积极参加了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并代表新疆区参加了金蝶ERP大赛,不仅取得西部赛区第二名的好成绩,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同时,借助技能大赛平台,有效促进了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

1引领了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公共基础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urse in the New Era

ZHU Qingbao, YE Yongpeng

(Three Gorges Tourism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Yichang, Hubei 443111)

Abstract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itutions charged with the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s, management of the first li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high-skilled professionals, hig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dual properties.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connotation promote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we must face up vocational courses should be functional role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 personnel training, updating vocational teaching philosophy, deep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security mechanisms to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1 正视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教育功能

(1)开设高职公共基础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输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但同时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更何况,要“系统培养技能人才”,绝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而是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其素质是指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2)开设高职公共基础课是为专业教学服务,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其重要任务就是为专业课教学服务,为专业课教学进行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能力、习惯等方面作准备。不少用人单位已为此感到困惑:高职院校好像是在为企业培养一个个“机器人”。为解决类似问题,公共基础课是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3)开设高职公共基础课是为终身教育奠基,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生未来的学习深造,既可以直接参加专升本学习直至继续攻读研究生,又可以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上学深造,还必须坚持在岗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不管是哪种继续学习,都必须以一定的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与训练来奠基。

2 坚持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原则

(1)人文与职业性相结合原则。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既要重视人文教育功能,又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凸显为专业服务的功能。公共基础课教学被过分压缩甚至删掉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不能适应专业教学需要;反过来因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基础知识、基础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学生又遇到难以适应岗位(群)变化的困难。(2)必需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成功之路,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必须与之相适应。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3)适度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一是比例适度,二是难易适度,三是拓展适度。高职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相对本科生而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按照分层次教学的需要,区别对待,拓展适度,充分考虑学生继续深造、终身学习的需要。

3 落实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措施

3.1 切实更新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理念

(1)树立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理念。必须在更好地联系专业实际、更充分地为专业服务上下功夫,满足专业课教学之所需,使师生深刻体会到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2)树立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与“双证制”对接的理念。推行“双证书”制度,公共基础课也可以大有作为,必须主动在教材选取、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等方面实现与技能等级证书取得相对接。(3)树立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为终身教育奠基的理念。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必须落实终身教育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切实提升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改质量

(1)教材改革提质量。高职公共基础课首先要进行教材体系改革,这是提升教改质量的前提。(2)课程改革提质量。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基础。要根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加强突出专业特色的公共基础课精品课程建设,把教材体系转化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3)教学改革提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核心。要围绕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围绕服务技能等级考核、围绕服务学生终身发展进行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合理选择、适度拓展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为学生继续教育及终身学习打下基础。(4)教研改革提质量。深化教研改革是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助推器。要围绕教学大力开展高职公共基础课教研活动,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研讨或专项课题研究,以指导实际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要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动态,研究职业岗位对相关公共基础课教学的要求,及时把行业、企业最前沿的动态及要求反馈到公共基础课教学之中,增强教学的时代性;要开展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教学服务、与技能考核对接的教研活动,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专业特色;要开展教研竞赛活动,提升公共基础课整体教学质量。

3.3 切实落实高职公共基础课保障机制

(1)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教学必须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也是落实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基础。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认真开展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掌握人才市场的发展规律,从学生全面发展、就业创业、终身学习等全方位进行科学论证,正确审视公共基础课的地位作用,合理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使人才培养方案科学、适用、有效。实践证明,旅游类高职专业公共基础课的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以25%为宜,至少要保持在20%以上。(2)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深化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十分重视专业团队建设,公共基础教师虽然也被列入其中,但建设重点多在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方面,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看似相对弱化。加强公共基础课名师、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建设一支体现高职特色的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3)认真执行教学监管制度。有了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后,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否落实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监管制度的执行力度。实践证明,如果监管不到位,即使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公共基础课被随意减少甚至删除的不良现象。

在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基础课的功能作用,结合高职教学实际,使公共基础课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中发挥出应有的奠基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想元.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