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范文第1篇

2、共克时艰,共赢商机。提振信心,携手共进。八桂处处欢,热情迎嘉宾。

3、辉煌五周年,共赢到永远。携手共进五载,合作共赢永远。

4、全员实动,本周破零加大拜访,业绩攀新

5、追求卓越,挑战自我全力以赴,目标达成

6、全员实动,八周破零加大拜访,业绩攀新

7、稳定市场,重在回访精心打理,休养生息

8、长期经营,积累客户充分准备,伺机而行

9、稳定市场,重在回访精心打理,休养生息

10、长期经营,积累客户充分准备,伺机而行

11、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多自强。

1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3、不害怕痛苦的人是坚强的,不害怕死亡的人更坚强。

14、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坚强的意志。

15、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16、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17、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18、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19、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

20、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21、合作共赢,众所周知,合作不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更是一种智慧。

22、一个人,纵使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如果不能较好地融入社会,不善于跟周围的人沟通、协作,他就不会在成功的路上走很远,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23、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合作共赢范文第2篇

金秋九月,迎来了新一批的学生,此次所带班级是初中二年级。中途接班,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个班级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班级凝聚力不强,学生集体意识淡薄。一个班级的凝聚力是班级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是让学生有集体感的重要一环。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以合作为主题的班会,旨在通过此次班会让学生明白要热爱班集体,更要学会爱班集体。

【活动目标】

此次班会分激发合作意识、体会合作、合作方法及合作的必要性四大模块,以活动和探讨为主线,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将合作运用到学习、生活、劳动等各个方面,使学生逐步形成关心班集体的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活动准备】

准备图片、视频、文字、声音等材料;准备小品《如此合作》;两位主持人做好组织、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

环节一:视频导入,引出班会主题

视频1:《动物世界》中有关狼群合作捕猎的情景。旁白: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自然界中的种群之间都以自己独特的合作方式捕猎、围守,从而繁衍生息。

视频2:一段精彩的篮球赛事。旁白:体育比赛中,本组队员默契地配合,得球—传球—过人—上篮,赢得一个漂亮的三分球。

环节二:学生探讨合作的必要性

通过以上两段视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1)为什么要合作,如果不合作会有什么后果?(2)在我们班有哪些合作的典型实例,有哪些不合作的案例?

图片资料展示:我们班曾被评为优秀的几期板报,这些都出自同一板报小组。

组长感言:每一次拿到板报主题后,我们组会先召开讨论会,明确自己的任务,分工协作,这样速度快,而且质量好!

通过正反实例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环节三:娱乐小活动,让学生真实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题目:猜数字。

活动内容: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7人。主持人会给每组第一位学生一组数字,位数不限,包括小数和负数。以手势或身体姿态将数字传递到最后一位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允许发出声音,不能说话,最后一位学生说出的数字与本组给出的数字相同者获胜。活动开始前有三分钟自由时间,每组进行方法商定。

比赛结束后,每组派一个组员进行活动总结,主要问题: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失败)?

在这个活动中只有组员分工协作,制订周密计划,才可赢得比赛。

环节四:我们该如何合作

小品表演:《如此合作》。

表演内容:快要进行单元测验了,两位同学焦急地翻着课本,嘴里还不停地喊着:“这可怎么办?还有这么多内容没有记住!”此时一位同学脸上闪过一丝诡异的笑容:“我们现在应该充分发挥分工协作的伟大力量……”于是二人在考试中互相“帮助”!

针对这样的合作方式,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是正确的合作方式。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白,合作也应有法可依,有理可循。

环节五:班主任小结

在学习、卫生、班级管理等各方面,都体现着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可以共同进步;协作劳动,可以按时保质完成任务;齐心向上,全班同学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我们的班级必是优秀的集体!养成合作的意识,不仅在现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合作将会让你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机会!

合作共赢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合作学习;课堂效果

我们知道,学习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这意味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合作学习倡导合作成员之间的互相启发和学习,实现信息互补,让学生体验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到合作的快乐,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合作学习中得到发展。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师生共赢的良好效果,就应该合理的利用好合作学习这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一、科学划分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方法,成为互补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有效的高中化学合理分组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①常规模式型合作小组建构。教师针对具体情况,在对常规小组建构过程中,要将各类学生进行合理搭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动力。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并且实行小组成员轮换角色。②学习任务型合作小组建构。由于学生自主合作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不能硬性地吩咐学生选择同一内容进行合作,而要充分的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由选择。尝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以此建构合作学习小组。③学习方式型合作小组建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有效组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形式,如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及方式,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分成若干研究小组。

二、完善合作小组的分工模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强调合作学习中的要素组成,根据各合作伙伴的特点,指导好每次合作学习中各小组内的分工,强调每个学生的职责,使得各合作成员都有事可做。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小组间就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了。由于每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经常性地进行轮换,以期使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小组每一份“工作”的艰辛与乐趣。例如,在高一化学引言中,教材简单概括了古代化学、材料科学、能源、化学基础理论研究、环境科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发展趋势。对此,教师可在课前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问题,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课外阅读材料、上网查找信息等方式完成问题,制成课件,每组一人上台演讲,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完善、提高,让学生分享他们小组的成就,对有创意的小组进行奖励。

三、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虽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已经明确指出了合作学习的任务及操作程序,但在具体实施时可能有的小组仍然不够清楚,在操作程序上也会有些偏差,落实到个体上也可能不明确。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以保障各小组的合作学习都能及时启动并且正常进行。例如,在讲授“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中的“氯”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展示两瓶试剂溶液,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然后提出问题:如何鉴别它们?如何检验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呢?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和仪器,分工合作,先设计再实验,并提醒学生有毒物质的嗅闻方法。教师可引导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先独立想方法,然后轮流发言,记录员分别作记录,最后小组设计总体方案。教师对学生组与组之间的讨论要加以引导,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方法,保障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四、注重对合作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心智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但是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却不高,这就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监控。在开展高中化学合作学习时,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①消除误解。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常常产生误解,这些误解在小组成员相互影响下可能会进一步增强,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以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步入误区。②防止过度依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过度依赖同伴。教师应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

五、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倡导“人人进步”的教学理念,建立一种以鼓励性、赏识性为主的评价机制,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加有效的投入到小组学习之中。化学教师在运用评价手段时,一定要注意把对个体的成绩评价改为对团体的积分评价。当然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时,也不能将评价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因此,要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表现”进行评价,即对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合作态度与参与度等进行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协作和交流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进行充分的肯定。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使互动探究教学更加趋于完善,从而出现师生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合作共赢范文第4篇

共商发展大计

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聂辰席,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国英,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大使武春华,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秘书长萨拉·伊丁·马奥维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马黎主持。

聂辰席指出,中阿广播电视媒体交流合作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阿之间应秉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深化媒体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为中阿友好奠定更为坚实的民意基础。聂辰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积极开展中阿政府间媒体政策的交流与对话,增进了解,相互借鉴媒体管理运行机制方面的经验做法;二是拓宽交流渠道,增强发展中国家媒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三是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影视节目、新闻采编、数字技术和人员培训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中阿广播电视媒体业的共同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以“交流合作、互利共赢”为主题,有21位中外嘉宾分别就“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政策”“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交流与合作”“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与数字化进程”“广播电视在推动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中所承担的责任” 四个专题发表演讲,并与现场听众互动讨论。节目互换、联合报道、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以及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新媒体应用等话题成为主题演讲环节的关注热点。

论坛现场签署了6项协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阿广联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阿尔及利亚新闻部、约旦广电总局签署合作协议;中央电视台与突尼斯国家电视台签署新闻合作协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阿尔及利亚国家电台签署合作协议;宁夏广播电视总台与突尼斯国家电视台签署合作协议等。

最后,论坛通过了《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纪要》,在开展多种形式新闻和节目交换、分享广播电视数字化和新媒体业务的发展经验、举办研讨会、培训班、提升中阿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

寻求合作之道

本届论坛的两大亮点是中阿广播电视节目技术推介交流和中阿广播电视节目技术展。为促进中阿媒体间的项目对接,论坛特别设置了推介和展示环节。中央电视台、江苏广电总台、宁夏广播电视总台、蓝海电视、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等节目提供机构带来了各自翻译、制作的精品影视作品。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北京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北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技术设备公司在各自的展台展示了全数字化、高清化条件下的节目制作、传输、接收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聂辰席副局长陪同阿广联秘书长萨拉·伊丁·马奥维,以及全体与会嘉宾一同参观了展览并座谈交流。

在推介会上,沙漠、戈壁、草原、胡杨林、清真寺、回族美食、名胜古迹、现代化的CBD商务区、太极拳、双节棍……一个个蕴含中国元素的镜头,独具震撼的片花播放,令现场的外国嘉宾赞叹不已。已经深受国内观众喜爱的《舌尖上的中国》《金太郎的幸福生活》《非诚勿扰》等节目,在现场也同样获得了阿拉伯国家同仁的好评和热烈反响。

为切实利用好此次难得的中阿广电业界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促进中阿媒体间的对话与合作,承办方之一宁夏广电总台专门成立了5个洽谈小组,由牛中奇副总台长牵头,总编室、卫视频道负责人为成员,分别与阿广联秘书长、巴勒斯坦新闻部司长、也门国家电视台台长、伊拉克通讯传媒办公室负责人、约旦广播电视公司节目处处长就下一步的节目合作与交流、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磋商。

共叙传统友谊

9月16日,在论坛组委会的悉心安排下,与会中外代表先后考察了代表宁夏经济、文化发展且独具特色的参观点。一系列的考察活动为促进中阿文化共融,增进彼此的感情创造了便利条件。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行程的第一站。200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举全区之力开发建设宁东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将其列为宁夏的“一号工程”。截至2012年,宁东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30亿元,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能源化工基地,并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考察中,与会嘉宾听取了讲解员详细的介绍,通过阿语配音的宣传片、图片、模型、产品样品等直观地感受到宁东有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环境保护等综合开发举措。突尼斯共和国电视局主席兼总经理伊曼·巴哈鲁尼·本·穆拉德感慨道:“没想到煤的转化过程如此‘神奇’,煤的衍生品如此丰富,这都是我们未曾了解过的!”

纳家户清真寺和中华回乡文化园给阿拉伯国家的客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真寺的礼拜殿、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中国回族的历史资料、民俗风情的服饰用品……引来嘉宾驻足欣赏,拍照留念。语言的障碍不足以影响彼此的交流,众多具有相通之处的文化渊源在宁夏的特色化发展和传承是中阿文化领域交流与合作在这里开花结果的肥沃的土壤。

合作共赢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分层教学 误区 建议

一、问题提出

分层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在我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和教学实践(尹一心,2002:83)。在西方,最早尝试分层教学实践的是1868年美国教育家哈利斯(Harris,W.T.)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在目前学术界对分层教学的定义存在着多角度的理解,有学者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是“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着眼使各层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王任欣,1988:23);也有学者把分层教学视为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发展的教学组织模式”(顾明远,1990:144)。总之,相比“大一统”的传统教学,分层教学重视以生为本,尊重个体差异,提倡有针对性的指导,力求使不同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从而激发他们向着更高层次迈进,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发展。

由于分层教学的积极意义和影响,使得不少学校和教师跃跃欲试。全国上下从高职院校到普通中小学都有不少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教训。如,北京外贸学校在2003级的英语教学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其弊大于利,C层学生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温州教师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对2003级高一新生进行英语分层,探索利与弊,实验结果显示:分层有利于中高层次学生提高积极性和增强自信心,但对于成绩处于低层次的学生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可能适得其反。

由于分层教学的实施利弊参半,需审慎而行,不然容易造成了许多学校和教师宁可“墨守成规”也不敢轻易尝试。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传统课堂“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评价方式,往往易造成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好”、还有人“吃不了”的矛盾。虽然任何一种教育理论都不可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应灵丹,但笔者认为,分层教学的积极意义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质。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新课标还指出,“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青少年英语教师不仅要深刻理解英语课程理念、课程性质、尊重第二外语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开展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乐于合作的优良品质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素养。因此,如果在英语教学中能够借鉴他人之失,恰当运用分层教学法,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而且对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都具有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二、常见误区分析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通过对一些分层教学的实践案例分析发现,“分层教学”之所以让一些学校和教师们感到为难,主要是对分层次教学的目的理解不深、对教学对象的需求了解不够,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盲目分层不仅给学生还给教师带来巨大压力。笔者认为,导致一些不当操作的根源始终是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在作祟,这种“分数至上”的思想完完全全地将考试分数与学生能力画等号,导致对学生的片面不公正评价。这样的分层教学往往事与愿违,是对教育本质的严重曲解。其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分数排高低的“分层”误区

“唯分数论”是应试教育下的一颗毒瘤,它单纯地根据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排序,把相近水平的学生分到同一层次。无论是打破原班级建制的“分层走班式”教学,还是在原班级内的分层教学,这都是一种“粗暴”的“显分层”和学生的“被分层”。很多的实践案例都发现,越是“公正”、“明显”的分班,越容易带来消极影响,尤其是对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稳定的青少年。尽管部分优生的成绩会如预期般提高,但中等层面的学生由于缺乏竞争和优势榜样的带动,很容易安于现状、缺乏动力;低层面的学生不但没有产生积极影响,反而容易自暴自弃、逃避学习。总体看来,平均成绩提高并不明显,学生间的两极分化趋势反而越来越大。

(二)以层次定能力的“教学”误区

分层教学提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期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然而,学生个体情况的不同决定了不可能有绝对整齐划一的分层。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基础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为主,知识量和难度水平都不足以成为划分层次的唯一标尺。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敏感期,他们的可塑性强、变动性大。那些按照英语分数高低被分到中下层的学生原本只是暂时的“弱者”,如果长此以往地被“区别对待”、“减量降级”地分层学习,同一层次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往往具有趋同性,同层同学之间难以形成“帮扶”关系,班级内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久而久之,进取心消失殆尽,提升变得遥不可及。

(三)以成绩论成败的“评价”误区

“唯分数论”者视分数成绩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基于此的泾渭分明的分层,让被划分到高层次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骄傲情结和对中低层次学生的不屑,“高手云集”的竞争气氛会让学生们更看重分数和排名,生生间缺少关爱与互助;被划分到中低层次的学生被贴上了隐形的标签,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对自我失去自信心,对学习产生排斥。这种不合理的分层操作不仅使生生间产生了隔阂,还加剧了师生间的不解和冷漠。不良的心理状态既不利于个人健康人格的发展,更不利于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人文素养的形成。这些弊端问题的出现,与分层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实施建议

(一)实施原则

1.激励赏识原则。

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nlock)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被试者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实验结果显示,受表扬组和受训组都要优于被忽视组,受表扬组的成绩不断提升,被隔离组成绩最差。这个实验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地对受教育对象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表扬、鼓励和信任,能激发学习者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同时必要的惩罚是控制不当行为的有效信号,惩罚要适时适度。在分层教学中,往往因为过早对学生分层定性,而忽略了表扬和肯定带来的激励效应。所以,抓住时机、恰当运用激励手段,能够成为分层教学的有效助推力。

2.合作共赢原则。

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我+我们=完整的我。”绝对的我是不存在的,只有融入我们的“我”。任何一个人,要想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精诚合作。在分层教学中,由于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相近,教师往往重视学生个人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尤其是不同层次、思维差异较大的学生间的合作。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能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二)实施步骤

1.明察暗访,无痕分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其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自我的认识也不清晰,但却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按照考试成绩的“明显”分班往往是肯定了少数人、否定了一大片,是对青少年学生的极大伤害。鉴于此,笔者建议实施不打破班级建制的“隐分层”模式。

教师在接触班级的最初几周内应处于静心观察期,不要仅用一次的考试成绩来给学生划分层次,而是通过对学生们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周期测试、行为习惯、学习潜力等多角度全方面的观察分析,“暗中”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和分层。根据班级学生情况不同,各层次比例也会不同,“优”的比例越大,说明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越好。提高优生比例,缩小差生比例,这也是我们分层教学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分层过程一定要悄然无痕,分层结果仅作为划分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的依据,不能向班级学生公开。

2.班内分组,组内分层。

英语,首先是口语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英语教学离不开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与互动,传授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团队中有了明确责任分工,在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同时,提高了学业成绩,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交际技能。

在普通教学班中,分组往往是随机或就近而定的。在分层教学的班级里,教师根据对班级学生情况的观察了解,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给他们分组。如一个36人的班级,可以每4人一组,共分成9个学习小组。通常每个组中有一位“优等生”、二位“中等生”、一位“后进生”。教师分组时还应关注到小组成员间的性格互补,这样既有利于生生间的合作互动,又可以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合理有效的分组,能让学生们感到团队的归属感,把给予学生个人的期待压力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让学生们在困难面前不再孤单无助,大大增强了他们敢于挑战的自信心。

3.组间竞争,跨层合作。

心理学上的激励理论告诉我们,适度的压力更适合个体的发展和成长。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双方施加一定的压力,促进学生之间、老师之间适度的竞争,有利于师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显分组隐分层的模式下,教师并不需要给予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相同的目标任务反会让学生们感到教师的公平性。但是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显现出不同的能力水平。这就为小组成员间跨层合作、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由于语言的交际性特点,能力强的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得到更多的练习机会,不仅提高自己而且带动他人;原本能力弱的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也有机会突破自我,出色地完成更高层次的任务。

(三)教师指导策略

1.肯定优等,激发中后。

在隐分层的模式下,优等生并没有被集中起来,而是分散到各个小组中。通常这些优等生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行为表现,能够很快在各小组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同时让那些只关注成绩,不善于合作的“孤傲”学生看到自己的性格弱点。及时对这些“德才兼备”的优等学生进行表扬,不仅是对优等生的肯定,更是给中等生和后进生树立模范和榜样。基于这些优等生来自于不同的小组和团队,无形中给其他成员增添了不少团队荣誉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进取心。

2.鼓励帮扶,适时拨导。

在分层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层次水平谙熟于心,也为教学活动中针对性的指导做好了铺垫工作。英语课堂学习中既有个体化学习过程,又有合作性学习活动,两者相辅相成。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产生效果的,为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不到位,出现个别成员“包揽”任务,或某些成员无所事事的“搭车”现象,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尤显重要。在共同目标任务的驱动下,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鼓励有潜力的学生挑战自我去完成更高层次的任务。教师还要把握好对小组合作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四)学生学习策略

1.认清自我,树立目标。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自我意识逐步成熟,自我评价逐渐趋于稳定,并学会了较为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只有在自然的优胜劣汰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通过观察、对比、反思,从而产生主动的完善自我、超越现状的动力。在自然班级中的隐分层,悄然为学生树立起身边的标杆和榜样,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进一步增强自我激励水平,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享受合作,勇于超越。

各层次间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是智慧碰撞、取长补短的好机会。斯莱文发现,在传统教学班级中,地位低的学生由于合作小组的成就而获得了他们的地位提升。同时,科尔曼发现对于成绩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由于在帮助其他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他们成为小组的“领导阶层”,这一地位的变化也会使他们更为自豪和更有信心,从而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自身的学习和帮助同伴成功。

四、结语

笔者在自己所执教的2个班级中进行了近一年的分层教学对比观察,通过实践发现,实施隐分层教学班级的学生在学习动力、合作意识上都明显优于普通班级。基于赏识激励原则下的无痕分层,充分尊重到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置于教学活动开展的首位,通过分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各层面的学生创造取长补短、合作互助的平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差距、树立目标,逐步产生自我激励的原动力,班级内两极分化现象逐步缩小,更多的学生变得乐学爱学,敢于向更高层次挑战。

教和学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沟通,是促进师生双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共赢过程。班内隐分层促使教师更加深入体贴地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真诚地为他们“量体裁衣”,关心他们的个人发展。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指导,灵活运用不同层次的指导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能力,增加了教学智慧。师生间大量的针对性的指导交流,既促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气氛,同时是对教师个人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激励着老师不断去学习、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尹一心.分层次教学策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扬州大学学报,2002.3:83-85.

[2]于立新.论分层教学之利弊[D].首都师范大学,2005.

[3]梁智.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利弊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3:130-131.

[4]杨宇宁.小学英语分层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大学,2013.

[5]孟冬梅.英语分层教学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6.12.

[6]舒汉斌.中学英语分层教学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