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言教学法

语言教学法

语言教学法

语言教学法范文第1篇

外语教学中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当属语法—翻译教学法,从一千多年前诞生一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这种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始终占据着外语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位置。语法—翻译教学法强调语法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把它作为语言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语法都为世界各国外语学习者所重视。然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一种新的外语教学法即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出现打破了语法—翻译教学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且迅速地取而代之成为最流行的外语教学法。交际语言教学法以“交际”为语言教学的核心,主张语言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语言的形式上,即语法上,而应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兴起和迅速发展,传统语言教学的重心由语法过渡到交际,最能够反映语言属性的语法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尽管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这一点也同样反映在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和测试中。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语法—翻译教学法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导方法,语法教学也一直是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在英语测试中也能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特征,不管是中考和高考还是大学阶段的英语

四、六级考试,语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考查的重点。然而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交际语言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的盛行,我国的英语教学和考查策略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外语教材上涉及的语法内容逐渐缩减,外语测试中语法相关的考查也越来越少。教材和测试内容重点的转移直接导致了英语教学内容的改变。英语教师逐渐地把语法教学的内容和时间都进行相当程度的压缩,转而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即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交际语言教学法的一些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调查表明应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培养的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水平并不能让人满意,因此,语法学习的重要性再一次被提出来。因此,新的形势要求我们探索新的语法教学模式。

二、语法的概念

《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对语法的定义是“关于语言的系统和结构的总和,通常包括句法和词法,有时也包括语音和语义”。[3]这个定义虽然过于笼统和抽象,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语法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可以说,语法是整个语言的骨架,支撑着整个的语言系统。语法的类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叫做规定语法。规定语法是指语法学家主观地制定出一系列规则作为语言的标准,符合这些标准的就是“好”的语言,不符合的便被认定为“坏”的语言,并且所运用的语言在多大程度上遵守这些规定也成为评判一个人受教育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规定语法形成于18世纪中叶,由于最初这类语法是对拉丁语的用法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的,因此,规定语法的内容在很多方面与英语的习惯用法是格格不入的。并且规定语法一经制定就极少改动,几百年来英语语言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变化,但规定语法仍然保持着最初的形态。第二种叫做描写语法。描写语法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认为语言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并且不同的语言有其各自的特点,不能把由一种语言总结出来的规律应用到所有的语言中去。描写语法主张客观地和具体地描述语言的实际应用,并依据其结构和功能对其加以分析。第三种语法被称为教学语法。这类语法就是各类学校中教师着重教授,学生着重学习的语法内容。这类语法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普遍性以便于学习者进行学习,其内容主要是长期以来被人们所接受与认可的语法规则。传统的教学语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语音学、词法学和句法学。

三、语法的作用

正如在之前所叙述的关于语法—翻译教学法和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差异中所看到的,对于语法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不同的流派有着不同的看法。总体来说有三种倾向。首先是完全否定语法作用的“反语法派”,他们认为语法教学对于学习者不仅没有任何正面作用,反而会妨碍他们对语言的自由运用,因此,他们认为在语言教学中语法教学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第二种观点是折中派,他们一方面承认语言习得的某些方面与语法没有任何关联,另一方面又认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忽略语法的作用。最后一种观点是肯定派,他们认为对语法规则掌握得越多越熟练,学习者就越能掌控所学习的语言并能更好地把它作为翻译和表达的媒介以实现语言学习的目的。

四、语言意识与语法教学

美国语言学家范•里尔指出:“语言意识可以被定义为对于人类语言能力及其在思维、认知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它包含一种人们通过语言对权力和控制能力的认识,也包含人们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微妙关系的认识。”[4]更为明确地来说,语言意识的目标是使学习者具备关于语言的明确而详尽的知识,同时具备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自觉性。语言意识是实现更好的语言学习的桥梁和更有效率的语言学习的必备条件,能够使学习者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所习得的语言知识来实现交流和学习的目的。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意识是发掘其对于语言本质和功能的认知能力的最好途径。语言意识培养的目标包括发展学习者的如下能力:对语言的本质及其系统性的认知能力;语言实际运用技巧和能力;语言观察和分析能力,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理解能力,不同情境下的语言选择能力等。因此,越早培养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就越能够发挥其促进作用。

依据语言意识所着力培养的学习者的能力,针对语法教学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语法教学不仅应当教给学习者语法的具体规定、形式和用法,更应当树立学习者的语法意识,即让学习者真正明白语法是什么,语法是做什么用的,而不能使他们简单地认为语法就是需要背记的条条框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意识能够开辟语法教学的新的途径,那么,在语法教学中究竟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呢?

语言教学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特征;优势;应用;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086-05

作者简介:马宇艳,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性的政治会议、贸易往来、经济合作、文化技术交流日益频繁,而这些活动往往都是通过英语来进行的,英语的使用价值越来越高,作为传输英语的主阵地英语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英语教学法应运而生。如,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等等,其中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由于它的独特性而在英语教学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从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含义、特征、优势,理论框架及设计原则,及其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入手,阐述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含义

在语言教学中,“任务”这一术语的提出,首先区别于机械的操练活动。操练的的主要导向为语法和形式,包括语法规则运用、重复、模仿、演习等活动。总之,它与发展语言的准确性相关。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它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使用英语会话,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现有的水平和发展要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以致用,用已掌握的英语根据情景去做事情,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从而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以各种各样的、层次不等的英语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须有严谨的思考过程,即学生要思考如何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英语的语言形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或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它把英语语言应用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它重视的是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在完成任务过成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提出任务应满足五个标准:①意义至关重要。②有需要解决的交际问题。③与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联系密切。④应把任务的完成放在第一位。⑤任务从结果来评价,也就是说是以任务的恰当完成而不是以语言形式的精确性来评价。任务性语言教学在熟练发展目标语和培养学生信心方面非常受欢迎。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作为众多外语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任务性语言教学的应用研究开始走向多层次化,它一方面来自于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根据语言习得懂得客观规律。因为,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学习者不仅应该注重语言的学习,而且应该关注学习过程本身。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原材料,学习者应该努力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任务性语言教学具有目的性、主体性、交际性、合作性和生活性等基本特点。

1.目的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通过语言学习者在课上完成任务来进行教学的。学生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必须进行目的明确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目标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为学生确定的。任务目标可以单一化,也可以多元化,既有语言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会话)方面的目标,也有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方面的目标,还包括较强的表达能力、语篇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等。任务型语言教学将“任务”作为重中之重,任务中的问题不是语言本身问题,但是需要用语言来解决。课堂活动任务化使得活动更具目的性,从而保证真实交际的产生。Widowson指出:“学生使用语言并不是为语言本身,而是利用语言达到独力地交际目的。”

2.主体性

社会建构理论是任务型语言及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这种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和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无法被教会的。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构建的,而不是由他人传授的。这种构建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它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的核心问题。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语料和语境,将学生校外的生活阅历和校内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将声情并茂的图片、报刊文摘、个人生活阅历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由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学生获得知识要靠他们积极的探讨、思考,实践等亲身体验,然后再进一步探究,最终能水到渠成。教师是探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具有创造能力的学习社会中的主体。如果学生参与得越多,学生就越有自主的感觉和体验。如果学生具有成就感,就会更多地参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就越强,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的发展。

3.交际性

具有交际性的教学途径很多,任务型语言教学就列为其一,在利用任务性语言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难度不等的任务发展交际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往往与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有许多相似之处,它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际过程的重演,使学生为完成某项任务,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意义的活动,这些任务的运用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交际化,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水平、交际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良的交际素质要求学生增强自信心,勇于在众人面前讲话,消除自卑、自闭心理。在实施任务型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以交际为目的的各种任务,学会尊重别人,乐于交往,与别人融洽合作,学生主动参与交际过程,在完成任务时畅所欲言,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如果具备了优良的交际素质,那么他们就具有很强的变通能力,抗挫性很强,具有坚强的意志力,遇到困难时不灰心,不气馁,并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创新能力较强。

4.合作性

语言的习得是在大量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通过交互活动,语义磋商,进而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在执行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合作互动的思想应该被体现出来。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形式是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尊、互敬、互帮、互助的互动活动。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多数任务是通过分组或分小队来合作完成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较量/竞争/比赛转化为小组或小队之间的较量。在这个较量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精诚协作,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也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应对众多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不足,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实现预期发展的目标。

5.生活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各项活动是非常富于实践性的语言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所教授的教材的内容,给学生设计适当的任务。在教师设计任务时,给学生提供准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背景知识和相关资料,这样能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他们的兴趣出发,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把学生个人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料,将课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语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与生活相似的语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深深感受到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增加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最大程度地调动出来。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优点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采用满堂灌或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机器,只是孤立地学会了一些语法或表达方式,往往学的是哑巴英语,并不能真正地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更不用说能游刃有余地表达思想和情感。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反映出外语教学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外语教学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了重视学生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任务型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强调以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有思考的过程,即学生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英语语言形式,它把英语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语言学习途径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任务型学习活动有比较明确的目的,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容易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体会成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感到自身的不足,有助于激发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想法,启动不断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

三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应变,创新,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四是在进行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学生综合使用多种语言技能或语法知识,综合语言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相对真实的任务,使学生在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语言运用的广泛性、深入性、复杂性、机动性都得到全面地体现。因此,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模式来看,任务性语言教学集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优势于一身,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

Willis在她的著作《任务型学习模式》中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课堂活动的大致模式:以任务为基础的学习建立在三个阶段上。第一个阶段是任务前阶段(pre-task),包括介绍话题和任务。在这一阶段,教师引入任务,与学生一道探讨话题,教师着重介绍完成任务时所学的词汇和短语,也可以学习一些对完成该任务很重要的新单词和短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任务的要求并为完成任务做准备,学生可以在其间看一看其他人在完成类似任务时所使用的材料;任务中阶段(task- cycle/while-task),又称实施阶段,包括任务、计划和报告。在这个阶段,学习者一对一或分成小组来进行活动(通常是阅读或听力练习,或是解决问题的练习),然后各组学生准备向全班汇报他们是如何完成任务的,结论是什么,最后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全班同学;任务后阶段(post-task)即语言焦点阶段(language focus),包括分析和操练。学生分析其它各组执行任务情况和所学内容的语言特点,分析中和分析后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新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因此,任务后阶段是验收和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核心阶段是任务中阶段,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为任务中阶段做好了铺垫,任务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升华,它为学生提供了再做任务的机会,促进学生反思任务完成的过程并进一步关注语言的形式。通过分析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步骤不难看出,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通常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步骤,在我国英语教学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实践具有较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2.设置的三项重要原则

任务的设置需要考虑三项原则:真实性原则;形式/功能原则;任务依赖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学习者所接触和处理的语言材料是真实的。这些语料应该是那些在目的语语境中出现的口语或书面语,而不是特意为教授语言而编撰的。

形式/功能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任务要使学习者运用归纳的或演绎的方法来发展他们对不同语言形式的功能目的的理解。任务依赖原则与教学法程序有关,也就是教学中诸任务排列的逻辑次序。这条原则蕴含的一层意思就是:任务须按照从接收性任务向生产性任务的次序排列。即听和读的任务应该安排在写和说的任务之前。这条原则蕴含的另一层意思是:复制性任务应该在创造性任务之前。复制性任务指的是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语料再生出语言,创造性任务指的是学生操用他们以前从未被提示过的语言形式完成任务。

3.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英语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教学内容与目标的人文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发性和探讨研究性。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到语言的可操作性,还要考虑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否具有交际性。下文以Unit 4 Text I A Man from Stratford——William Shakespeare为例,说明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课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任务前阶段: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应先要求学生以小组或小队为单位预习课文,学生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搜索关于莎士比亚的相关资料,比如其生平故事、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特点,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分类、汇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归纳出文章的主题和每段的段落大意。

I.Thesis of the text:Shakespeare(1564~1616),the English playwright and poet during the Renaissance Period. He wrote 37plays,two narrative poems and 154 sonnets .Although he lived a poor and hard life,he was optimistic and tried his best to engage in what he liked and produced a lot of remarkable works. We should learn his noble qualities such as:optimism,diligence and strong-will.

II Main ideas of each paragraph:

Paragraph One:William Shakespeare signed his will in1616 and he was a wealthy man.He left his famous legacy to his wife and the greater part of his estate to his daughter.His works were the best compared to his contemporaries.People are not so sure about his personal life.

Paragraph Two:Shakespeare’s birth place was Stratford-upon-Avon, its business had been thriving.It had been a tourist center.People think that it is worth visiting.

Paragraph Three:To know Shakespeare’s life is to become engaged in a kind of detective story.Although there are plenty of clues,but evidence and facts are few.

Paragraph Four:The scholars are not sure what happened to him during these seven years.They think the most probability was that he traveled abroad.

Paragraph Five:He produced a lot of works,he achieved fruitful achievement.

Paragraph six:After his death he left behind a mass of questions that have puzzled the experts.

Paragraph seven:Nothing remains of the busy writer’s own handwriting but the signature.

同时,把课文中的生词、句型和短语勾划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减少阅读的难度,扫除阅读上的障碍。教师可根据这一环节中的问题和错误,对其中较普遍和典型的问题加以指点,纠正。

(2)任务中阶段:语言教学的初衷是学习语言知识,终点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在语言规则语言知识的反复操练下产生的,课堂语言教学必须进行从语言形式到语言运用的转变,所以这个阶段要设计多个微型任务,形成任务链。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过渡以及高级任务包含初级任务的循环。教师应对教材进行钻研,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际,在这些交际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是整个任务的执行阶段,教师可根据前一阶段的一些情况,以具体任务的形式来完成此阶段的活动。学生以个人、结对子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本阶段学生应畅所欲言,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同时激发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兴趣,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如: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①How is Shakespeare related to Stratford?②Is the text about Shakespeare’s life and career?③Can you say sth about Shakespeare’s personality?Use som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is?What kind of noble qualities should we learn from Shakespeare?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出课文,接下来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的问题。针对任务前阶段学生对生词短语的讨论的情况,教师可适当地对学生理解的不到位的短语,句型等进行讲解。①amount to:add up to;reach,总计,达到:eg.His whole education amounted to half a year.②rather than:instead of eg.We went to the Great Wall by bus rather than by train.③confirm:prove the truth of something,证实;证明;确认。eg.He confirmed this novel was written by LuXun.④in a flash:very quickly;at once;immediately.eg.She realized in a flash she should receive further education.⑤talkinto doing:persuadeto do sth eg. He talked his brother into joining the army.

(3)任务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对前两个阶段各类任务所完成的情况进行总结,各小组向全班展示所完成任务的成果,这样学生可以接触到跟多的口头语和书面语,他们可以使用正式严谨的语言。教师可以让各小组进行简要汇报,然后让大家对他们所汇报的内容进行比较。也可以只让其中的优秀小组进行完整汇报,其他人进行评论,补充观点,做一些详细记录。Willis提出了两种任务后活动:分析和操练。教师要对学生所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不足,同时对于共性的问题进行点评,必要时进行一些操练活动。

五、结束语

总之,任务型语言教学已经成为高教界倡导的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形式,是英语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它有效地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得英语课堂气氛活跃,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任务型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值得推崇的新型教学方法,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挑战与创新。教师在任务型语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不断探索英语的教学新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鲁子问.任务型英语教学简介[J].学科教育,2002,(6).

语言教学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C语言;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4-11160-03

1 引言

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它兼顾了高级语言的易用性、可移植性好等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效率高、可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等大部分功能,是计算机应用人员应掌握的一种程序设计工具,同时也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C语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其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能力和水平,因此,必须加强C语言的教学效果。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讨论如何进行C语言教学。

2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一般是在低年级开设,学生对程序设计没有完整的概念,学习C语言的目的不清楚,加上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对学习失去热情。要改变这种状况,在C语言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目的,加强师生交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2.1 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针对初次涉及程序设计的学生,教师在讲课前应先介绍C语言的用途,例如计算机类考试都要涉及到C语言;可用C语言编写各种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以及一些小游戏;《C程序设计》是专业课的基础等等,使学生明白学习C语言的目的和目标。

《C程序设计》一开始就介绍了一些程序代码和函数使用规则,而学生对语法、函数一无所知。如果按照书本顺序进行讲解,学生一开始理解起来很吃力,就失去了对C语言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一般对上机比较感兴趣,在第一节课可以先介绍C语言的上机步骤,然后调试一些现成的程序,甚至可以是一些小游戏,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使其对程序设计产生兴趣。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还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使课堂讲解时间相对增加,增大课堂信息量。

2.1.1 合理制作教学课件

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课件内容安排不当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的学习质量。如何制作课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在形式上要朴实大方而不花哨。适当的视觉效果和音频效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不能过于注重。如果屏幕弄得花花绿绿的或者每次出现新内容都有响声,这虽然从心理上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但会使学生主次不分,分散了学生的对知识点的注意力。

其次,在内容上要充分利用课件的优点,化抽象为具体。C语言具有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双重特点,有些语句和算法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制作这部分内容的课件时,可以利用图形或动画效果模拟程序执行时计算机内存单元数据状态和变化过程,增强学生对程序的直观感觉。《函数》中一个难点就是对递归算法的分析。递归程序的执行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回推和递推。学生对回推过程分析起来很容易,但对递推过程的分析容易出错,这时教师可借助图形来分析递归程序。以河内塔为例:

图2中每一个椭圆表示调用一次函数hanoi,程序按照箭头所指方向执行。通过这张图,学生可以看清楚程序执行时调用和退出一个函数时参数的变化和返回的结果。

还有在《指针》这一章中,对指针的操作非常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PPT中的动画效果简单动画,模拟程序执行时对指针的操作及相关数据的变化。

2.1.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课件是起辅助作用的,不能单纯的演示课件,仍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演示课件的同时要凭借自身的丰富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例题中的算法,在讲解完以后,还可以现场调试程序,得出结果,加强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直观感受,这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和主动性。

由于使用课件节省了板书时间,造成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这时可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课后教师将课件放到机房的共享文档中,供学生拷贝。在使用课件后节约了很多课堂时间,使得课堂讲解内容增加,速度加快,这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课件的播放速度,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另外,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将二者恰当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才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2 精讲算法,培养学生好的编程思想和方法

语言只是程序设计的形式,而算法才是灵魂。没有正确的算法,计算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此,要将分析算法作为教学重点。有一些学生对C语言的语法和句式掌握的很好,但一面对问题就一片空白,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讲程序设计前要先介绍如何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并将算法正确表示出来。

例如利用函数调用来解决问题时,很多学生不知怎样来设计形式参数。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的例题或习题时应先引导学生回顾形式参数的作用――用于接收被调函数需要主调函数传给它的数据――然后分析被调函数需要主调函数传给它什么类型的数据,有几个。有的可通过全局变量传递,有的就需要通过实际参数传给形式参数,这样就设计出了形式参数的数目和类型。

在讲解解决某一个问题的算法时,可将多种算法联系起来分析,通过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编程技巧和方法。

例:猴子吃桃问题:一只猴子采了很多桃子,第一天吃了一半加一个,以后每天都吃了头一天剩下的一半加一个,直到第十天还有一个桃子,问猴子采了多少个桃子?

这个问题可以用循环结构解决:

2.3 恰当设计问题和作业,增加师生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组织学生系统的学习,也要按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重点施教。这样不仅能系统的学好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增加师生交流,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要达到这些效果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和要求,在每次上新课之前利用几分钟时间,就前面课程的知识点向学生提问,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作简短的点评。对回答正确的给予表扬,错的不直接否定,只要有理就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课后温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帮助。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作业与学生交流。每次课后可适当布置一些小作业,每章结束后集中讲解,并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做法,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为了加强学生对编程的练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布置几个贯穿几章内容的编程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将前后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3 重视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只听不练根本达不到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因此,在C语言教学中应加大程序设计方法方面的内容。

3.1 合理设置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增加《C程序设计》的实践内容,可增设《C语言课程设计》课程,用以提高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能力。在《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程序的编制过程,去设计程序、分析程序,并优化程序,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使理论与实践达到紧密的结合。

课程设计题目可分为基本题和综合题,基本题与《C程序设计》章节内容同步。在设计题目时,前面章节的基本题尽量能为后续章节的基本题作铺垫,这样,学到后面时能前后贯通,有利于学生对前面知识的理解。综合题是对整本书内容的总结和运用,应与现实生活相贴近。例如设计一个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要求能实现插入、删除和查询等功能。学完数组时,要求学生用数组来实现。随着学习的深入,要求学生用结构体数组和函数实现,最后用动态存储分配和指针实现。每经历一次修改,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而且通过不断优化程序,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这种有一定规模的设计题可让学生分组分工合作,以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C程序设计》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学到的是现成的理论知识。而《C语言课程设计》则教会学生去思考、探索,寻找解决同一问题的其他答案,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记牢所学知识,还能从反复的练习中获得成就感,并主动去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明确上机任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学习C语言的目的除了是要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的培养则依赖上机实验。在上机之前,教师应先研究上机内容并布置明确的上机任务,同时要求学生编好要调试的程序,为上机做好准备。上机内容除了调试程序外,还要要求学生分析程序算法结构。调试成功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优化算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好详细的实验报告。

上机实验除了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C语言中细节性问题的理解。例如变量要“先定义,后使用”、变量不能与关键字同名等等,这些都很容易被忽视,但通过上机调试自己编写的程序,可以加深对这些细节性问题的印象。

4 结束语

良好的C语言教学效果不仅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做好准备,还能为学生学习其他高级语言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这要求教师不断探索积累,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C语言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C程序设计[M]. 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谭浩强.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语言教学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C语言;教学方法;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263-02

C语言作为国内各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语言课程,一直深受专业人士的认可,这与C语言的特点是分不开的。C语言不仅适于编写系统软件,又能方便地用来编写应用软件,并且它的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可移植性好,兼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和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使其在工科教学中的生命力也越来越强。C语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作为独立院校的一线授课教师,深切体会到学生在学习C语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此,笔者欲通过多年的实践,以现身说法的方式总结了以下几点C语言教学方式的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为提高独立院校的教学成果而努力。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普遍感觉C语言的内容枯燥、语法错综复杂,既难懂又无实用价值。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不会从事软件开发的工作,有的认为C语言已经过时,在当今软件领域中已无用武之地,应该学习所谓更高级、更智能、最新最热门的语言,这些错误认识使得学生对待C语言学习持有无所谓的态度。

2.课后缺少实际练习与实践,未能巩固所学知识,仅能在课堂上理解对单独的语句语法,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前面已学的基础知识容易遗忘,致使后面的知识连接不上,更谈不上融会贯通。这样就导致了畏难情绪、烦躁情绪,再加之不能及时调整,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3.C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满足于死记硬背,即“知”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学生虽能听懂课堂所讲的知识点,但不能在上机过程中予以实施,也不能从编译工具的错误提示中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若将题目稍微变通一下,学生便找不到解题的思路,不注意方法的积累与运用[1]。

4.虽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是对以往教学方式的很大改善,但其“填鸭式”的教学实质并未改变,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理论传讲、轻实际应用操作实践,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做大量的题目,以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样的教与学扼杀了学生的兴趣。

5.学生的课后练习完成情况缺乏有效监督,未能对学生的学习发挥应有的督促作用。学生忙于应付差事,仅就当前知识点进行了练习和巩固,但却对其原理、过程、机制等一无所知。

二、具体改进措施

1.联系生活场景讲解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西方有句谚语:“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一切被外在强大压力驱使、逼迫着学习的形态都是不健康和无长久效果的,即使发生了“立竿见影”的现象,学生也会随着考结束而将其抛在脑后,只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让学生感受到C语言离自己切身生活并非遥不可及,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玄妙莫测的玩意,帮助学生消除抵触情绪和距离感,才能真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2]。这就需要教师真正联系生活实际讲解C语言知识点,并将其融会贯通,用来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需要用心观察生活,引导学生从身边实际遇到的情形中抽象出C语言涉及的概念,建立与之对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知识去解决它。揭开了C语言的神秘面纱,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更会主动地探索其他未知领域,与之做朋友,用心热爱它,发现利用它能为人们解决很多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注重表象与内涵间的联系,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笔者在从事高等院校C语言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亲身感受到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其中一项关键因素是不能理解程序代码与内存存储状态之间的联系,抽象概念与具象事物之间不能建立有效的关联,难以做到知其然,更不用说知其所以然了。这是因为C语言高度抽象,更加接近人类所理解的自然语言,往往一条C语言逻辑语句对应着多条以0、1为标志的机器代码,调用CPU、内存等资源完成多个连续的动作[3]。因此,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对于每一条C语言语句不仅要讲解其具体的含义、运行机理,还要用图形的方式将其在内存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使学生具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建立C语言执行语句与内部存储间的条件反射式联系。学生只有深刻了解C语言的语句在内存中的变化及执行过程,才能真正灵活自如地运用它。

3.强化基本概念认知,夯实程序编程基础。端正了学习态度,要想学好C语言,学习方法也非常重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从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的。忽视了根基性的基础,就相当于建造空中楼阁。与其将时髦的技术挂在嘴边,还不如把过时的技术记在心里。学习C语言也是如此,必须从最基本的概念学习,且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的含义,并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函数的递归调用时,学生往往因弄不清楚当前是第几层递归而弄错程序运行结果。因此,教师必须巩固每一个知识点,不能因为它是常用概念而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自然就掌握了。此外,讲解过程要深入浅出,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通过适当的练习题巩固学习效果。

4.树立远大美好愿景,坚定自我学习信念。“天助自助者”,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常常有同学觉得C语言枯燥、难懂,一堂课听不懂便自我放弃了,觉得自己可能永远都学不好C语言。教师应帮助学生消除这种消极、颓废的精神面貌,鼓励其多尝试、多花时间上机实践,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时让学生知道,不管是从实际专业毕业的要求和将来从事IT行业所必备的技能,还是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方面,铸造攻克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树立必胜的信念,学习并掌握C语言都是一项大有裨益的尝试[4]。

5.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对于课堂上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若不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进行深化,那仍然是浅尝辄止,常落入“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尴尬境况[5]。为避免这种眼高手低的情形,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课下应配以适当的练习及时巩固知识点,并配以精选的上机实例检验所学成果,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一方面,课堂中所学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上机实践也能帮助自己更深地理解课堂中所学的理论,及时修正理解上的偏差。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习C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应用,即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大幅度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单单停留在理论和理解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能够熟练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6.积极扩展知识面,广泛涉猎其他领域。C语言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简单的信息显示和字符处理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方面就是财务、金融领域,说直白一点就是跟钱打交道。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财务相关知识,这样对理解相关业务流程具有极大的帮助,否则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导致理解上的偏差,进而使得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6]。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财务相关的知识,广泛涉猎其他领域,深入理解国家金融政策和相关业务流程,为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虽然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能帮助学生快人一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诸多困难,但教师还是应该鼓励学生知难而进,挤出时间为自己充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学生,胡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6,(6):41-43.

[2]刘建华,刘颖.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指导与练习提高[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

[3]谢竞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137-140.

[4]秦玉平,马靖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研究[J].算机教育,2010,(4):157-160.

[5]汤可宗,舒云.浅谈C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J].科技信息,2013,(9):183.

[6]刘华艳,张雯.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0,6(8):30-31.

Initial Analysis of C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DUAN Xue-qing

(Jingjiang College,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 212013,China)

语言教学法范文第5篇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Visual Basic (VB)是一门较为优秀和实用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在许多高校里作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而开设,授课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年级学生。该课程内容较多,侧重理解与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难学、教师也觉难教,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以VB中的数据类型的导入及教学方法为例,探讨了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快速入门的办法,以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 VB;数据类型;教学方法

【Abstract】Visual Basic (VB) is regard as one of good and practical visual programming language, has already become a required fundamental course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of non-computer majors. But in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there exsists the diffcult about instruction and study. This paper takes the instruction object as example for how to teaching the basic data type, and exploring improving the instruction method.

【Key words】VB instruction;data type;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作者简介:石勇涛(1978—),男,湖北天门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图像处理。

0 引言

VB(Visual Basic)是Windows环境下的一种方便实用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同时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科目中设置的一门开考语言,在国内许多高校里被作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年级学生而开设。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程序设计和简单的系统开发及应用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可以理解计算机程序编写设计方法以及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通过强化运用与编程实践,从而具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及可视化编程的能力。同时,有了该门课程的学习基础,学生也可报考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二级科目“VB语言程序设计”,取得考试证书,为将来毕业找工作添砖加瓦。

1 存在的问题

VB语言内容较多,既有结构化程序设计部分,又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部分,两者均比较抽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VB课程听起来枯燥、难懂,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理解不了学习的内容,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不少教师也同样反映,在开课前经过精心的准备,对课程的授课内容作了认真的组织,电子教案、例题、习题也作了相应的挑选和设计,但在课堂上,感觉到学生领悟力不够,反映平平,导致教师的教学热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一门计算机语言的学习,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得让学生明白课程的学习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知识的引入及案例的设计,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较为枯燥和抽象的内容的导入上,应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贴近实际,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尽快入门。因此,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该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知识的易受度,帮助学生迅速入门,进而达到学以致用,是教师在VB课程教学中必须要认真面对和妥善解决的问题。

2 VB教学中的疑难点分析

VB语言的内容相当丰富,包含有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表达式、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知识。其中,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和表达式构成语法基础,是编程中的最基本知识,重在精确掌握和熟练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分为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其中以循环结构最难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需要学生理解类和对象这些概念,学习各种控件类的使用,利用它们设计界面型应用程序,难的是事件处理过程的设计,主要还是建立在对前面基础性编程内容的掌握和运用上。学生要达到对VB语言较为熟练的运用编程,对基础编程部分的学习、理解和熟练掌握是必须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的恰到好处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十分重要必要的。

3 用生动的引例导入,提高知识的易受度

以VB语言中的基本数据类型为例,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有哪几种数据类型,比如,告诉学生数据类型分为整型、实型,整型又包括Integer(整型)、Long(长整型)、Byte(字节型)。实型又包括Single(单精度的浮点数)、Double(双精度的浮点数)和Currency(货币型)。对于刚接触计算机语言编程的学生来说,自然会产生一头雾水的感觉,这样的导入学习内容的方式是不被提倡的。如果能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分类的生动例子着手,说明分类的好处,再以数据为例,分析数据的特征和处理特点,让学生首先清楚数据为什么要分类,再过渡到计算机中数据的分类及编程语言中的表示,则可加深学生对数据的理解,进而结合基本数据类型的知识进行学习,就能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些数据类型了。

VB中的数据类型较为丰富,例如整型类型又进一步细分为Integer(整型)、Long(长整型)、Byte(字节型)。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类型的区别,能够正确运用它们,在VB授课时,我们可以刻意设计一些学生可以共同参与的内容,使之与将要学习的VB知识进行很好的衔接,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设计一段小程序让VB计算两个数的运算结果。

程序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a As Integer, b As Integer, c As Integer

a = 123

b = 456

c = a + b

Print c

End Sub

通过改变变量a、b的值,观察程序的运行状态和结果。比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不同进制数的表达。“假如我们想在该程序中输入八进制或者十六进制的数,怎么办?”接下来,可以将a、b的值改为整型形式下的临界值,比如,a=20000、b=12767和a=20000、b=12768,以观察值得溢出情况,让学生了解Integer数据类型的表示范围,从而引出Long型数据的概念。最后,趁热打铁,说明除了Integer(整型)、Long(长整型)数据外,还存在着一种单字节的存放无符号数据的Byte(字节型)数据。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将整型数据类型的不同范围、不同进制表示方式很自然地表述出来,而且学生很容易地在潜移默化中将知识理解和消化。讲解完整型数据后,接着可以继续引导学生,“那么在VB种如何表示带小数点的数呢?”于是顺利地进入实型数据的讲授环节。

4 强化实验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

VB程序设计对于初学者来说本身就比较抽象,再加上如果盲目地让学生对照着课本编写一些针对性不强的程序,很容易使学生对此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厌学情绪,对于VB课程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结合课程教学进度及讲述内容设计一些小程序的编写,让学生以此为突破口在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程序设计不是枯燥无味的、抽象难懂的课程,而是可以用来很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针对数据类型的内容学习,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计算题,让学生上机操作体会。特别是针对日期型数据,让学生体会日期的加减法运算,通过结果理解相应的知识点。比如,针对数据范围及溢出的解决方案,可以设计如下的代码: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a As Integer, b As Integer, c As Integer

a = 20000

b = 12768

c = a + b

Print c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Click()

a = 20000

b = 12768

c = a + b

Print c

End Sub

通过程序的运行结果,让学生自行总结造成的原因。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整理和学习,学生除了对数据范围的概念加深理解外,还会很自然地理解VB的显式声明方式和隐式声明方式。这和在课堂上强行填鸭式灌输相应的内容相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总结

在VB的教学中,对一些知识的讲授需要巧妙导入和总结归纳的方式,切忌按照教材的顺序机械地罗列出来。并且应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精心设计实践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上机实践自我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然,对于知识点的讲授切记不可能采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在VB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讲授的具体内容、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赵改连,王圆圆,郭艳阳.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1.

[2]周明.初中VB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徐宝文,郑国梁,周晓宇.程序设计语言研究与发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