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网络管理

学生网络管理范文精选

学生网络管理

学生网络管理范文第1篇

一、网络使用问卷调查结果存在的

问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手段和通讯交流平台,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然而,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尚不能正确辨别是非丑恶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是否同时得到了快速提高呢?网络建设的确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极大地影响,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我们也不可以盲目乐观的看待网络发展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在现实中,仍有部分学生还在网络的认识和使用上都有很大不足,所以关注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十分必要。

据我们了解,河源市紫金县镇上一个比较贫困的农村,给孩子买台电脑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因而许多中学生只能是通过去网吧上网,可是‘网络’这个名词对这些尚处于青春期,缺乏自控力的中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学生因为长期沉湎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无心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为了掌握中学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我们对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分别来自初一、初二和初三三个年级,调查问卷设计了20个选择题,其中3个多选题,17个单选题。60名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本次问卷调查收回60份,有效问卷56份,通过对这56份试卷的分析,得到了真实和详尽的材料,总体看来,中学学生使用情况有利有弊,但是利大于弊,大部分学生能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但也存在部分问题,网络素质有待提高。

二、网络认识及上网情况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它的好处也有不好之处,究竟青少年对网络认识多少,又是如何认识的,他们的上网情况又是如何?这些值得我们去关注。

将近有一半的学生都是通过自己接触来认识网络的,也有不少同学则是从朋友口中或在书上、杂志上电视上得知网络,总体来看基本正常。可是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学校没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十分陌生,甚至不知道‘网络’是什么,又有何作用?由图1知道,38%的学生经常上网的地方网吧,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数据,据了解,有不少学生因为迷恋网络经常逃课上课,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学校以及家长需要格外关注这部分分学生,引领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超过一半的学生每周上网次数在1至3次,将近一半的学生的上网次数选择了一般,这很好,说明了大部分同学对上网都能够很好的控制住,不让自己沉迷于网络。不足的是,当地网络仍未得到普及,大约1/4的同学没上过网,这点当地学校和政府需要给予支持。

三、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逐步融入到人们的学习

生活以及工作中,因其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功能,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使用网络的时间过长,会对网络产生一定的依赖性,由于网络的吸引,使他们在不使用的情况下经常觉得无聊,所以会不自主的用网络来填补思想空虚,许多学生就是因为迷恋网络无法自拔,最终荒废了学业。那么,他们当初为何会使用网络,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28%的学生使用网络是因为获取信息,拓展自己知识面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网络作为信息交流渠道的重要地位。可是,值得注意的是,将近四成的学生是因为好奇而接触网络,可但我们询问他们上网主要是做什么时,许多学生都说是玩游戏或聊天交友,而查阅学习资料却只有少部分,这也客观反映了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学校和父母应该多加指导。

不可否认的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和进行娱乐、消遣等活动,很大一部分都是借助网络手段来进行的,但是网络本身也有不足之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学生和家长又是如何看待互联网的?

从以上三个图中可以得知,大约一半的学生认为上网的确对学习会有影响,但是只要适当的上网,不但可以减少影响,而且还可以放松心情,这也说明了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使用网络。图8反映出了,超过一半的父母不鼓励孩子上网,他们认为上网会让孩子沉迷,而将近30%的父母则不过问孩子上网情况,从这几个数据可以看护,父母对网络的认识还存有不足,不能很好的认识网络,指导孩子使用网络,网络素质有待提高。

如今是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给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影响。在肯定互联网积极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

它的消极作用,如果对教育不够,学生容易沉迷网络之中,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家长的事情,也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情,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部分学生上网次数过于频繁,网络素质不高,容易沉迷于网络之中而无法自拔,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对于孩子上网,家长的指导十分重要,可是部分家长自身对网络的认识不够,要么对孩子指导不够,要么就不过问,甚

学生网络管理范文第2篇

1.通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网络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使得获得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但随着信息量的增多,大量的信息不经筛选的呈现给用户,造成了垃圾信息的堆积。这是高校和政府目前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大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群体,容易受到外界舆论的影响,从而失去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力。如出现这种情况,便会导致年轻一代出现负面情绪,无法冷静的进行网络政治的参与,发表一些过激言论。所以,对于高校以及社会方面,需要通过知识教育管理来培养大学生对网络政治信息的政治鉴别能力,对于复杂的信息能够分清哪些是正确有用的,哪些是思想垃圾,这样才能在进行网络政治的参与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慎重的发表言论,有效避免出现非法行为或者不理性的网络行为,提升网络道德,净化网络环境。一方面,需要指导大学生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正确的政治鉴别能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在校园网站增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板块,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新闻热点事件有正确的判断,理性的评价,在网络政治的参与中体现出良好的素质。网络政治知识教育是急需开展的一门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的政治知识水准得到提升,在网络政治中有正确的观点,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有序参与网络政治。

2.通过知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网络政治的形式,使得大学生对于政治有了更多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增大了对政治的热情。但是,过热的网络政治会产生一些负面新闻、负面评价,影响大学生的正确判断。所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知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通过知识教育,让大学生领悟到网络政治的内涵所在,在参与网络政治时,要有正确的主体意识。大学生在具备政治热情的基础上,必须充分、正确的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有学识、有能力、有思想,但这个群体也是正在成长中的不成熟的一代,需要学校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得到正确的政治知识教育,才能将他们的学识应用于社会,正确参与政治。大学生们需要具备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意识以及自律意识,这两项是参与网络政治的根本,也是基本准则,只有本着这两项原则,才能有序的参与网络政治。学校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律意识。互联网本身就是进行知识教育的良好平台,学校要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知识,了解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知识仅凭大学课程学习是不够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拓宽。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加强网络政治知识教育,对于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全而正确的政治观念举足轻重。

二、法律教育管理

1.加快网络立法网络立法目前已逐步提上日程,这项决定,对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义重大。网络虽然是一个相对自由的交流沟通渠道,但是若没有法律对网络行为进行规范,网络政治参与就会出现混乱。美国在这方面已有立法——《网络信息公平使用法》,法律保护公民获取政府的政治信息的权利,政府需要为民众提供政治信息,与此同时,对于公民对于政治的评价、见解,政府需要予以隐私保护。法律的颁布明确了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民众在参与网络政治时,便有了保障。网络政治参与中不乏一些非法行为的出现,如毫无依据的抨击、鼓动民众等现象。对于这些现象,也需要通过法律条文加以约束,如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逾越了法律,就要加以制裁,以净化网络环境。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政治时,虽然是在虚拟网络中匿名发表言论,但这个过程是行使了真正的政治权利并且对于国家政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个过程必须有法律的约束,对于不合法的网络政治参与现象,通过法律条文加以约束,违法现象通过法律进行制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网络政治环境清洁,并且为大学生提供了更良好的网络政治环境,免受非法言论的攻击,也更好地保障了大学生所参与的网络政治评论切实有效。目前,我国已出台了《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多项网络管理法规,通过这些法规的颁布,可以看出我国在互联网健康方面做出的成绩。通过法律的制约,网络政治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优化,网络政治参与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这些都为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合法参政意识立法是净化网络环境的基础,大学生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题,还需要知法懂法。这就需要高校对学生加以引导,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学生深入的了解,在参与网络政治的过程中,哪些行为是权利,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义务,是必须履行的,还有哪些行为是禁止的,不能触及的。只有全面细致的了解了法律规定,了解法律赋予网络政治参与群体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越出雷池的事情。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管理,很好的约束了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行为,作为网络政治的主体参与者,规范了大学生的行为言论,便是对网络舆论走向加以规范,在大学生这个主体的带领下,网络政治参与便会越来越健康。

三、道德教育管理

网络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匿名发表言论方便了一些舆论鼓动者和不法分子的网络违规行为,而这些行为一旦猖獗,就会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行为发生偏离。对大学生加强道德教育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大学生这个群体,目前普遍将网络作为表达自己政治见解,发表政治言论主要阵地,由于这个群体数量庞大,所以可以造成巨大的舆论导向。一旦这个群体的舆论产生歪斜,便会引起网络政治参与产生不健康的状况,引领更多的互联网用户产生舆论歪斜,造成舆论恐慌或者政治观点发生偏差。所以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政治时,不仅要具备充足的政治知识、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意识,也要规范自己的道德,不能因一己之私,情绪化进行政治言论的发表,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政治抨击。为了杜绝个人主义引发的网络政治言论盛行,高校需要对学生做好道德教育,对学生宣传党中央的精神,传播正面思想,让学生领悟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提高道德觉悟。要从根源上杜绝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化,就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进行道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大学生具备了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明确自己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地位以及正确的做法,然后才能有序的参与网络政治,发表健康政治的言论,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使得网络政治参与更加健康,更加贴近党和政府的发展方向。

学生网络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国家的稳定、民族的未来。然而,当前大学生安全问题频发,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大学生安全教育普遍缺乏,尤其在网络环境下,安全问题出现新的特点。为此,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意识,创新安全教育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网络环境;机制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同时,报告中指出,2015年,42.7%的网民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在安全事件中,电脑或手机中病毒或木马情况最为严重,发生率为24.2%,其次是账号或密码被盗,发生率为22.9%。除此,随着网络购物群体的不断增大,网络消费安全问题明显上升。2015年,在网上遭遇到消费欺诈比例为16.4%,较2014年提升了3.8个百分点。大学生占据着网民的一部分,他们每天拨弄着手机,占据着电脑,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他们社会经验缺乏,阅历浅,尤其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第一次远离父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应对一些安全问题的经验不足,由此造成了很多安全问题。随着网络的极大普及与各种社交、购物等平台的出现,很多大学生暴露在信息泛滥的环境下,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更加严峻,安全工作亟待加强。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安全问题呈现的特点与安全意识现状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安全问题呈现的特点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隐私易泄露。随着网络购物、网络交友、网络浏览等的普遍,安全问题也出现了新特征。大学生尤其喜欢通过社交平台进行自我表露,如公开自己的照片、生日、所在地点与家庭信息等,这些信息易遭泄露,成为诈骗者行骗的工具。

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严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拓展,大学生无一不关注、依赖网络。据调查,高校中60%的同学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上课、吃饭、走路、开会都不忘看手机。因看手机造成交通事故,因沉迷网络造成学业困难的大有人在。

3.网络环境下,安全问题发生的频率增加。在传统的交通安全基础上,网络出行变得流行,如滴滴打车等软件的应用已成为当前一个新的较为大众接受的渠道。在传统的饮食安全基础上增加了网上订餐,网上外卖、团购等。因网络流行而发生的网络财产的诈骗,情感的欺骗,虚拟的高风险投资等增多,频率增加,涉及的人群更为广泛。这些安全问题随时出现在每个人身边,稍不留神就步入安全陷阱,由此给高校的安全教育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

1.大学生安全意识普遍缺乏。笔者在安徽财经大学做了一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调查,发现86%的同学收到过垃圾邮件,46%的大学生电脑、手机遭遇过病毒攻击,32%的同学有信息被盗的经历等。但大学生对于安全问题的意识并不强,在调查的400名学生中,只有20%的同学会经常关注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80%的同学较少关注或不关注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就该校公开公布的数据来说,2015年3月接到学生报案11起,其中诈骗案件7起;2015年4月接到学生报案15起;2015年5月接到学生报案11起,其中诈骗案件8起,这还不包括没有报案的同学,实际遭遇安全事件的更多。这其中所有的诈骗案件均是与互联网相关的欺诈,与网络兼职,网络购物,网站刷信誉等。之所以发生多起诈骗事件,主要还是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缺乏。

2.大学生网络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法律意识淡薄。通过和部分学生的交流以及调查显示,60%左右的大学生对互联网法规制度不大了解,部分大学生缺乏依法上网的意识和自觉,一些学生甚至利用计算机技术实施诈骗,传播色情物品,发表不当言论,触犯了法律。同时在网上透漏他人信息,未经他人同意他人照片的现象经常发生,难免引发同学间的纠纷。法律知识的欠缺,很多大学生在个人隐私在网上泄露以后不知道如何应对,通过法律渠道维权的观念不强,维权方式方法不多。高校对于网络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相对比较少。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日益重视大学生安全问题,大力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但其中也不乏存在一些问题。

(一)安全教育零散,部分高校未开设安全教育课程

一直以来,高校主要依托学校的保卫部门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包括新生开学时的安全手册,安全隐患的展板宣传,地震演练等。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班级辅导员给学生召开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这些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并不系统,比较零散。目前,部分高校已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如中北大学将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设40个学时,2.5个学分;安徽财经大学的安全教育课程设17个学时,1个学分。但部分高校未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安全教育的网络课程也是少之又少。

(二)安全教育途径单一且效果不明显

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除了安全教育课中提到以外,其他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比较少,途径单一。另外,效果不是很明显。高校一般自上而下地重视并开展相关安全教育,着重于学生的现实安全,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安全和与网络联系产生的相关安全问题。从安全事件发生的频次来看,高校的安全教育收效甚微,这一方面和安全教育方法、途径有关,另外一方面也和学生自身有关。

三、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及教育的对策建议

2015年7月《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今年4月15日首个国家安全教育日,可见国家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对于高校而言,要始终以安全第一为先,不断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及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宣传、培养

无论是高校还是个人,首先要从学生的安全需要出发。学生需要了解、获知哪些安全是高校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前提。从学生进校开始到学生毕业离校,这期间都不能忽视安全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涉及的内容包含各种各样的,如:网络环境下的饮食安全、财产安全、就业安全等。可以结合以往的安全事例,最新的安全事件和国家的政策,消费者权益保障日、网络安全日,学校的规章制度等进行广泛的、全面的宣传。

(二)不断更新安全教育内容,改进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第二章第六条中指出:学校应根据环境、季节及有关规律进行防盗、防火、防特、防病、防事故等方面的教育,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可见,安全教育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变化。尤其是当前网络环境下安全问题出现了新特点,我们在安全教育中要增入网络安全的内容,增入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关于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我们也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展板、画报、主题班会,可以开展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教育的征文、安全事件的案例征集、安全事故的分析,同时也可以邀请消防员、侦察员等专业人员来开展安全讲座,安全演练等。

(三)加强安全教育课程的监督与管理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首先,有必要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程,赋予相应的课时,学分。其次,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预防措施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大学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要结合网络环境下安全教育产生的新特点,增设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正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第一章第五条中指出: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再次,安全教育课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可以发动学生的力量,组织开展网络安全问题大讨论,网络成瘾问题分析,让学生自己模拟安全事件,拍摄安全教育微电影,制作安全警示牌,进行实地演练等。如此,可以提高教育的效果,让学生意识到安全就在身边。

(四)开展相关安全技巧演练

安全教育重在实践,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学校可以通过有效的组织和措施,让全校师生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到急救、消防演练等实践活动中,比如如何做心肺复苏、如何逃离火场、受伤了如何进行自救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真正去体验安全技能,接受教育,增长知识,从而自发的提高安全意识。

(五)将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安全教育不是单独的一个课题,稍稍留意,我们会发现,很多安全问题的出现,尤其是网络安全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关,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培养的同时,我们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加强他们的法律观念,让他们做到不在网络这种公开的平台上说不道德的言语或者攻击别人,不在网络上随意发泄自己的愤怒,做出违法的事情。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走进学生的心理。把安全教育纳入到高校培养和发展人才的系统中。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我们更要及时发现新问题,改善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加强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监管,多开展实践活动演练等,通过种种途径来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技能,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1):1.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第二章,第六条.

作者:胡小媛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口语探析

【摘要】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英语口语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自主学习的优势,不足和建议,以期在教师引导下更好地发挥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大学英语口语;网络环境

一、前言

自主学习是当前外语教学的热点,研究和探讨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自主学习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和网络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成为当前英语口语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网络英语口语的自主学习,使传统口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全新的学习环境——网络自主学习给当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口语自主学习的优势,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以期为提高网络自主学习的效果提供借鉴。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最早将自主学习概念引入外语教学的是HenriHolec,他在1981年出版的专著《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中提出:“自主性”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学习者具备自主性意味着能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能够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进行评估。1985年,他又将此概念扩展,认为学习的自主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全权负责有关他(她)本人学习的所有决策和这些决策的实施”。Little(1995)提出,真正成功的学习者总是自主的,他们愿意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具有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有意识地进行控制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应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3]。

三、网络环境下的口语自主学习优势

(一)网络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多彩,有效地便携地进行信息输入

网络拥有巨大的信息量。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地搜索国内外的各种英语资料,获取丰富的口语素材。例如,在线电影和在线广播都是很好的口语自主学习的资源。在线电影展现了交际场景、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对白,而且还可以看到背景画面、动作表情。这有利于更容易、更准确的理解语言。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到相关的口语表达词汇,而且可以掌握这些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从而加深词汇的理解。另外,电影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极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进而快速地提高学习效果。而在线广播提供了最新的时事和最新的口语表达资料。一些著名广播电台,如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之音VOA,美国新闻网CNN,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都在互联网上有在线广播。它覆盖面广,一天24小时不间断随时都能收听,这就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新的词汇和口语素材。

(二)网络自主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

网络自主学习的一个优势在于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从时间上讲,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所教班级内学生较多,不可能有充足时间安排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机会开口练习。而网络自主学习的时间是非常自由的,充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课外学习时间,进行口语训练。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从空间上讲,在传统环境下学习者一旦离开了课堂,就缺少了开口说英语的氛围,可能进入英语口语学习的盲区。网络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了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疑问,可以及时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如电子邮件,QQ群和网络BBS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来指导和监控学生的口语学习,学生们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来完成许多过去只能在课堂中完成的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资源分享,学生互评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满足个性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满足不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学习者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反映在英语口语学习上尤其明显。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根据大部分学生的要求和水平安排授课,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相比之下,网络自主学习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一人一台电脑的网络学习模式能有效克服学生开口讲英语的羞涩和紧张,克服不自信的心理障碍。其次,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习程度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练习。可选择的话题涉及文化,生活,体育,娱乐,健康等。网络上图文并茂的丰富资料,建立了英语口语学习的必要语境,从而增进了口语练习的效果。最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时向教师求助,教师则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

(四)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言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在传统的口语自主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课外书籍阅读的方式获得信息。这一学习过程比较单一和枯燥。网络自主学习改变了乏味的状况。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丰富多彩的在线语言学习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使他们乐学爱学,并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同时,网络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口语自主学习变得充满乐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越来越大地被调动起来,从而使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更有效果。

(五)突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网络自主学习强调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养成自己学习思考,探索的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想象力、潜力得以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发挥空间,使其口语自主学习得到更好效果。

四、网络环境下口语自主学习存在的不足

网络自主学习有很多优势,但并不是完美的,在实践中它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抵消了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

(一)缺少教师的监督

网络资源满足了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教师希望学生通过自主完成作业增强英语学习的能力。但是,网络自主学习主要凭学生的自觉去学习,弱化教师对学习者的监督,很容易使得一些学生模糊了学习目标。网络上海量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但是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被与话题不相干的信息所吸引。他们虽然搜索了不少背景信息,但是所找到的内容可能缺少相关性。

(二)学生自身的心态问题

大学生在口语学习方面容易存有以下两种心态:(1)过分自卑。由于学生英语口语练习机会较少,学生的口语能力低且怕犯错误,因而普遍存在着较重的自卑心理。(2)应试心理。自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推行以来,一些学校把学生四、六级通过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英语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所以许多学生寄希望于达到及格线,而不注意口语能力的培养。

五、网络环境下口语自主学习的建议

(一)加强教师的监督作用

自主学习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学习,它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检查下有目标的学习。所以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必须受到教师、课件和网络管理的指导,教师利用网络监控功能,根据学生的不同自主学习潜力和个别差异,对他们实施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提问、抽查作业、组织测试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通过面谈鼓励学生进步,帮助他们分析不足。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口语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口语自主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还需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网络环境虽然为学习者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但是这种纠错功能是网路自身所不具备的,所以,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口语学习。

(二)发挥情感因素对学生口语自主学习的作用

情感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口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Krashen(1982)认为,仅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是无法促成习得的,关键问题还是要消除学习者的情感障碍,其主要包括学生的动机、焦虑,态度、心理障碍和自尊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效果[4]。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口语的能力就要发挥情感因素对学生口语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通过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他们减轻焦虑,端正学习的态度,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等。而多媒体网络交互性、灵活快捷、跨时空的特点,极大地拓展学生和英语母语者之间的交流和联络,也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多层次、开放式的平台,弥补了传统课堂上对口语教学的时间不足和不能兼顾每个人的特点。

六、结语

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口语自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际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哑巴英语现象,促进真正实现从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尽管网络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只要积极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口语学习就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俞航 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效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网络环境下更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研究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下与英语学科进行生态化整合的意义与可行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网络环境;研究性学习;生态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的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出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由此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对于研究性学习特别重视。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与运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众多教育者和研究者们从本体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等多方面探讨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并且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从而很好地支持了英语教学改革。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研究性学习以主体教育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对知识进行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者作为主体,教育者的思想和对于学科的认知都应该向其传输,使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与教育者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共同运转。同时,在认知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习者已有的学习经验,需要通过学习者互相的“协作”对学习资料进行分析、假设和验证;还需要在“协作”中的“会话”来帮助学习成员进行学习计划的构建。在网络环境下,这种知识的构建和主体认知更加灵活,使每个学习者进入到个性的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注重使每位学习者的个性健全发展,它尊重每位学习者的特性和生活,为学习者创造了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而网络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并在教学过程中构成生态和谐,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的生态化原则

第一,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注意教育者、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等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将这几大要素视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要使他们在各自的生态位之间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且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忽视任何一方面的作用都会破坏这一生态系统,进而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就学习者而言,要将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出发点。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是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英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手段,终身学习能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是指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发展原则。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是因为主体教育理论强调的是学习者和教育者都是学习的主体,但最终教育者要将学习者作为教学生态系统的主体,鼓励学习者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估等都要出于学习者的需要和具体情况。因为学习者的个体发展和认知能力与情感态度的不同,使得学习者在生态教学中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重视这种生态位的差别,鼓励学习者进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学习者确实参与到学习中并获取语言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并进行个性化教学。

三、生态化网络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

生态化教学理论认为课程中的每个部分,如学习者、教育者、学习资料、教学技术等均在生态教学中有着各自的生态位,即互相为支撑、相互作用,为英语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和谐、有序、健康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模式已由2+1模式(理论、方法+课程/教材)转变为3+1模式(理论、方法、技术+课程/教材)。由此可见,技术在教改过程中技术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研究性教学中除了各种媒体的运用,最重要的就是网络的应用。生态化的网络不仅对研究性学习有着促进作用,而且还有着极大的支持作用。

第一,学习资源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使学习者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学习。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化时代,通过各类网站,人们可以从任何地方来查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教育也与时俱进地进入到网络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领域当中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研究性学习的网络特征是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及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网络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也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互联网可以提供有关自然、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因此,网络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实践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给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环境。

第二,生态网络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角色的变化。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不仅是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而且也是学习者的内在要求。教育者是“教授”的主体,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主要作用是进行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者是其组织者与指导者;学习者是创造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情感作用,以学习者的自我完善为目的,着重维系课堂的人际关系,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方式都应围绕着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在研究性教学中,教育者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要求教育者角色需要从“教育者”改变为“指导者”,从“教学”转变为“导学”,成为学习者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助学者。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指导者首先对学习目标有着足够的认识,依据主体理论和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对网络情境下的研究性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分析,再依据构建出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决定此过程学习目的,即主题;并根据主题确立一定的学习情境,针对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提出有关的问题,以适当的方式引出主题,充分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进行适时反馈,这样就建立起了良好生态环境下的良性循环。

四、在网络生态环境中的英语研究性学习

第一,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的有机结合。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在学习过程中确实具有较大差别,但是二者可以作为生态圈中必要的生态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机的结合,研究性教学旨在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在于一词、一句的得失,这对英语学习者自我阶段性评价,以及对下一阶段学习目标的设置有着巨大效用,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目的及有效地学习。另一方面使学习者在课堂外能更加积极地进行英语自主学习,从中积累科学研究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技能。

第二,在网络生态环境中整合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网络不仅仅是一个能够获取信息的资源库,而且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适应性强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在此环境中可以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共同构建知识结构。通过网络环境,学习者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在此过程中能给予学习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可以促使学习者对原本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反思,从而促进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英语学科来讲,网络环境可以提供听说读写译中任一个部分的资源,学习者在这些资源中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到相应的材料进行自主学习。此外,网络环境更容易使学科专家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与学习者进行交流并做指导。由于网络环境的便捷性,专家们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或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并可以对学习者相应的问题提出个案分析,而且不局限于具体分析,也可以展示各种解决思路和对问题的认知过程。还可以对学习者提供关于问题的最新资讯,开拓其眼界,使其超越教室、教育者的局限,从而进一步与网络世界结合起来,提高获取知识的灵活性。

总之,网络环境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资源环境,研究性学习的学习主体依靠网络获取资源、解决问题,网络环境与研究性学习相辅相成,而在生态网络环境下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使得学习者与学习材料置于良性循环之中,而且也是学习者的主观需要和自主学习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

[2]任丽.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鞠玉梅.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语言学导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07(8):3-7

[4]崔允.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15.

作者:刘丹齐 单位:佳木斯大学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已进入我们的视野,各行各业都在努力调整以迎接这一重大挑战。然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高校而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认真对待,而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系统有效了解和防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高校心理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网络环境;心理档案;对策

一、引言

1.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互联网的兴起及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普及。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信息环境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给传统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大学生心理档案,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档案这种丰富的信息长期被埋没,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不完整,不能系统地挖掘其价值。另一方面,对档案的利用没能充分实现。现代网络技术对档案工作的渗透和改造,更加剧了这种矛盾。

2.大学生心理档案。大学生心理档案是客观、综合地记录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档案材料,是专业档案的一种形式。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档案通常涉及大学生的一般信息,包括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基本信息,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咨询记录等。心理档案是动态变化着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高校中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时效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工作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升自己。其次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科学地分析心理档案数据的需要,充分利用心理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很好地把握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正是基于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的必要性,深入分析当前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网络环境下心理档案管理的挑战

1.隐私与安全问题。互联网所体现出来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虚拟性等特征改变着我们的信息加工方式,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心理档案的开放标准必须严格定义,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增加,而大学生心理档案记载着大学生个人全部的信息,一旦泄露,会对当事人带来很严重的后果。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档案所面临的网络环境下的隐私与安全问题成为心理档案管理工作最大的挑战,同时也是网络化心理档案管理工作首要考虑的问题。

2.专业人才缺乏。在网络环境下,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的发展,给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档案管理部门不仅需要有传统的心理档案管理人才还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心理档案管理工作依然使用传统的方法,这种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关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查阅学生的心理档案效率比较低下,不能快速准确地调取。而专门的心理档案管理技术人才又出现了断层,无法很好地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这对于心理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3.心理档案的内容未能动态更新。很多高校针对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能很好地追踪到每位学生的动态变化。往往是在完成一个周期的心理档案收集后便不再关注学生的变化,通常只对大一新生进行普查,然后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回访。这样数据的搜集很难实现对学生心理档案的动态追踪,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心理档案的信息不能反映大学生当下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导致严重的滞后,从整体上不利于相关心理健康部门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和分析。

三、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对策

1.运用网络对心理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在网络环境下,心理档案的隐私性与网络的开放性存在一定冲突,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规范大数据化,确保网络的安全性,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严谨性,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充分利用并分析学生的心理档案,运用专业的心理统计学知识分析整理心理档案数据。

2.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网络环境下,心理档案管理部门不仅需要掌握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人才,也需要掌握各种相关心理档案管理技术专门人才。随着网络技术以及各种自媒体的发展,心理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心理档案资源开发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也对心理档案信息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定期更新数据,实施动态管理模式。要意识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新生心理普查,仅能说明学生该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反映大学四年的心理动态,因此也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能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因而,应该每学期都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普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整体上比较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年纪差异以及性别差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现全面记录大学生的大学四年心理动态。

参考文献:

[1]刘翠英.生涯发展视角下的应用型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探究[J].兰台世界,2015(26).

[2]王景芝.建立高校学生心理档案之我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0(2).

学生网络管理范文第4篇

网络资源虽然极其丰富,但网上的虚假信息、不健康的文化垃圾也很多,学生的身心还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不良的网络环境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后果。虚拟网络中,会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发表的一些恶意中伤,破坏社会和谐,恶意诽谤的文字,学生不辩真伪,容易跟着瞎起哄,他们的单纯被坏人利用,最终导致人品及道德水平滑坡,丧失自己远大的理想及抱负,终日沉迷于追求金钱,追求物质享受中,用金钱来衡量一切。有些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牟取暴利,宣传色情,暴力,沉沦等刺激学生眼球的文化垃圾,使学生从中难以自拔,荒废学业,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这一切对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

网络游戏成瘾,学生缺乏集体主义感,人际关系不会处理,整天夸夸其谈,以自我为中心,总想超越他人,而网络游戏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追求心理,他们认为在网游中获得的成功的机会远远高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现实中受挫或不如意的人。他们在网络中寻求快乐,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在这种虚幻环境中,使学生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上网成瘾已不再是不可思议。他们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长此以往,不仅花费大量金钱,时间,还荒废了学业,摧残了精神,甚至造成心理畸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对此种情况引起高度重视。

与人相处是门艺术,需要时间的投入,而学生陷入网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与他人交往的愿望,慢慢就会形成自我封闭,导致脱离现实,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就会紧张,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学不会与人共处,就会影响学生的集体主义感,从而影响校园班级的建设。学生们现在学习压力很大,需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减压。如果上网成瘾,学生就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甚至不可利用的时间上网。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对课外有益身心的活动不感兴趣,网络已成为能够代替一切活动的一种新的嗜好。作为学生管理者,许多人对网络领域还不甚了解,不具备较高的网络水平,导致学生管理者缺乏与学生沟通的人格魅力及亲和力。在这种形势下,必定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够采取更为民主,更为自由,更为生动的方式进行,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

针对以上情况,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辨识能力弱,故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控制文化主题是当务之急,多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使学生们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加强学校网络中心建设,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去伪存真。对已有网瘾的学生也不能粗暴对待,通过聊天室进行心理咨询,让部分治愈者成为志愿者,互相促进,帮助解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探索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与途径。学校的班主任,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了解沟通,提高自身的网络心理问题的咨询技能,对网络问题学生专门进行跟踪心理辅导,有效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现代社会的学生管理者,要改变观念,调整策略,讲究实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完了教育中的问题,拓展新的教育领域。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引导学生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网络,为培养新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郭华单位:西安市卫生学校

学生网络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生管理

引言

网络是随着科技发展逐渐诞生的,它的出现就是为了让人们办公更加方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然而,对网络不正当的使用,将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虽然部分具有自制力的高校学生,能够合理使用网络较好地学习现代化知识,但如今网络语言、网络游戏的盛行,让很多学生迷恋深陷,给高校管理者带来了诸多管理问题,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做出正确的管理调整。

一、网络语言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尽管网络语言是在一个虚拟的平台中进行交流,但是网络语言的合理使用,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交能力。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形成一种独特方便的交流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相互之间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还能增厚学生之间的感情。网络具有的开放性与互动性的特点,使学生可以运用网络语言交流,进行合法的情感宣泄。

(二)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求职途径

网络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条安全健康的就业途径。网络求职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方式之一,信息化时代的更新,使实体求职模式逐渐向网络求职转变,这是网络改革更新的成果,也是求职者的幸运。利用网络语言与企业单位负责人直接进行交流,简单地了解工作流程,继而敲定工作。通过网络求职的方式,极大地为毕业生提供了便捷,减少了在求职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三)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网络进入教育事业之前,一直是运用传统的学习方式:黑板、粉笔、老师与学生。如今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形成了学生的另一种学习方式。网络就是一个活的图书馆,有着丰富的书籍与资料,并且在全球性图书馆当中,大部分书籍以英语为主,学生在阅读资料的同时,不仅丰富了国外的知识文化,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英语水平,因此网络学习是一种既便捷又有效的学习方式。(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当代高校学生是伴随着“读图思考”成长的,在网络交流中传达大量有视觉图像信息的图片。相对与人直面交流,就缺少了锻炼对视觉图像的想象力。在现代网络交流中,往往为了节省交流时间,提高交流效率而使用谐音或简便字词来表达整个语句的含义。因此,在交流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无形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想象能力。

二、网络语言对高校管理工作的消极影响

(一)影响大学生对语言的审美品位

网络语言中经常出现一些网络流行垃圾语,而大学生对这类语言的运用却十分广泛。流行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汇都是粗鲁不堪、普遍还未脱离低级趣味的,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学生难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直接导致他们的语言素质降低。比如,在当下网络中流行的“草泥马”“泥煤”“特么的”等等一些网络词汇,大学生运用这些语言与他人交流,会不断地降低自身的语言审美品位。文字语言是我国传统的文化,不合理地使用,不仅对自身的语言功底有所损坏,还违反了传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

(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网络中存在大量的虚假、骗局、黄色等不良信息,这就是所谓的网络泡沫信息。学生经常浏览该类型的网页或进行不健康交流,不仅会逐渐崩解学生正确的价值三观,还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大学生是一个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群体,这些网络泡沫信息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对其价值观进行攻击,从而致使部分大学生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正确完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之前走上歧途,严重的还会引诱学生犯罪,造成重大的不良后果。

(三)影响大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很强,一些自由组织的词汇也能在网络广泛应用,传统语言讲究的文字含蓄与委婉,现在已经逐渐在年轻大学生心中失去了概念。信息化时代,学生都在使用键盘打字,长久下去,学生还能否在书面上表达就成了问题。比如,在一些大学生完成的书面文字作业中,时常含有一些网络流行语言,这些大学生已被网络语言影响得无法正常使用书面用语进行文字表述。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大多都缺乏美感与内涵,甚至有严重的语法错误,大学生长期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对他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网络是一个具有完全开放性与匿名性的虚拟社会,缺乏法律对其专门的管理和整治。一些学生在其中自由地谈论违反社会道德与法律的语言词汇,这是一个不良的交流过程,语言暴力与黄色语言的长期使用,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在网络语言中,经常会有一些为了增加邮件或日志的转评量,在文章后续附上“不转发别人死全家”之类的诅咒,大学生在这样的暴力网络语言环境下生活,心理健康必然会受到不良影响。

三、网络语言影响下高校管理对策

网络在使用中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大学生自由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及正常的网络交流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学生心理影响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所以在负面影响的背景下,从事高校管理工作的教育者要对校园不良网络信息进行加强管理,制定各种相应策略并加以实施,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

(一)提高学生对网络语言筛选能力

网络语言虽然有诸多的不良之处,但是也有它必然存在的理由。大学生在网络这个平台中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对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与发挥思维创造力都是有利的,所以网络语言具有双面性。例如,大学生在选择使用网络语言时,将含有语言暴力与黄色的不良信息自动过滤掉,选择一些具有思想内涵的语句,如“跌倒了就爬起来再哭”“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等等一些语言,在保持字面整洁的同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才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教学管理者要充分地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过程中必须遵循谨慎的原则,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

(二)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网络语言思想

高校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管理力度,向学生传播正确的网络语言使用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让学生认识了解到滥用网络语言危害的严重性,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自身对网络的自控、自律能力,使学生自觉抵抗不良信息的侵蚀。对网络依赖成性的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其走出网络,或者利用网络开拓自己的兴趣,减少网络对其负面影响。学生接受了正确的网络使用思想原则,树立了正确的网络语言观,自然便会走上正轨。

(三)加强学生对书面表达能力的锻炼

网络语言的运用致使诸多高校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正在逐渐丧失。书面表达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髓,主要体现在文字词汇的使用与语法的运用,要求整个语句通顺、优美、有内涵。针对出现的现象,高校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与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课后布置专业作业时,要求学生手写并独自完成,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推进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高校管理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特征,开展各种不同的心理调查活动,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让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展开具有心理健康培育的针对性活动,让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并加深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从此对网络不良现象有较高的抵抗力,自觉脱离网络成瘾的歧途。在此基础上,高校管理者还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轻松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的关注从网络中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高校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管理教育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将网络式教育运用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要适当地结合面对面的传统教育方式。言传身教与其结合能够有效地增强教育效果,达到管理的目的。其次,要对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人情教育”,让其在网络交流的同时,不要忽视与身边人及亲人的情感交流。最后,要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全面渗透的目标,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当前许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都在网络中搜索答案,完全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违背了高校教育的目的,所以要对此进行合理的干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结语

网络语言是一个虚拟的交流平台,大学生在应用网络的同时,要积极学习网络中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自觉抵抗不良信息。面对网络,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操作技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全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语

参考文献

[1]丛丽,李琳琳.网络语言影响下的大学生言语社区流行语语言变体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10).

[2]胡蔚蘅.网络语言影响下的大学生语言修养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

[3]黎文升.论网络语言影响下的大学生道德建设[J].群文天地,2011(11).

[4]姚晓辉.谈网络时代大学生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报业,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