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基础真题

公共基础真题

公共基础真题

公共基础真题范文第1篇

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题1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2.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

A.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各门具体科学则是关于自然界或社会中某些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的科学

C.哲学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分,各门具体科学则没有这种区分

D.哲学的真理是绝对的,各门具体科学的真理是相对的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3.“他说你行,你不行也行;他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在哲学上属于()。

A.辩证的唯物主义B.唯物的辩证法

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4.在第二次飞跃中必须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

A.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群众

B.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取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D.经过思考作用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5.从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来看,()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

A.必须发展生产力

B.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C.坚持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D.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正确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

6.我国经济发展带动全局的战略重点,是()。

A.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能源和交通发展

B.教育和科学

C.培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与世界经济接轨

正确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

7.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构想首次被写入党的正式文献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

C.十三大D.十四大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8.“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国家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正确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

9.我国民法是调整()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特殊主体B.一般主体

C.平等主体D.财产主体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0.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的()有代位继承的权利。

A.父母B.配偶

C.子女D.兄弟姐妹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1.如果数罪中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则采取()原则,只执行其中一个死刑或无期徒刑。

A.从重B.从轻

C.限制加重D.吸收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12.对于预备犯()。

A.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B.可以比照未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13.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

A.针对特定的人制定出来具有特定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B.针对不特定的事制定出来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C.针对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D.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出来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13.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

A.针对特定的人制定出来具有特定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B.针对不特定的事制定出来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C.针对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D.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出来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5.我国承担高、中级国家公务员培训任务的新型机构是()。

A.北京行政学院B.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

C.中央党校D.国家行政学院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16.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行政首长进行决策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是()。

A.领导本级政府工作

B.召集和主持本级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C.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D.同工作部门首长负责制以及工作责任制相结合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7.在政府权责结构系统中,上下级政府主管同类业务的职能机构之间的关系,一般是()。

A.领导关系B.垂直领导关系

C.指导关系D.协作关系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8.撰写规范性文字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A.说明B.议论和说明

C.叙述D.描写

正确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

19.我国对作品实行()原则,作者在作品完成时即取得著作权,受法律保护。

A.实际履行B.协作履行

C.先申请D.自动保护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20.应立卷归档的公文是()。

A.具有查考价值的已处理完毕的公文

B.明令撤销的公文

C.秘密公文

D.未经本人审阅的领导人讲话稿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21.关于报告,说法错误的是:()。

A.报告可以分为工作报告,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和答复询问的报告

B.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反馈信息、沟通上下级机关纵向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为各机关普遍经常使用

C.报告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例如撰写总结报告

D.报告与请求不能结合使用,在报告中不得夹带请求事项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22.简报不具有以下哪一特点:()。

A.连续性,大部分简报需连续分期印发

B.明确的针对性

C.简明,简报,贵在“简”

D.快速,有强烈的时间性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23.始终做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立党为公B.执政为民

C.“三个代表”D.与时俱进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24.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

A.根本性因素B.重要性因素

C.决定性因素D.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25.2014年6月6日,法国在西部沿海小城阿罗芒什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战役——诺曼底登陆()周年。

A.50B.55C.60D.65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26.由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参加的朝鲜半岛核问题第()轮六方会谈于2014年6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工作组概念文件,发表了和谈启动以来的第二份《主席声明》。

公共基础真题范文第2篇

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题1分)

1.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个原理完全一致?()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D.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3.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的是()。

A.柏拉图

B.列宁

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邓小平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4.“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机械论的观点

D.外因论的观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5.在党的()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形成了这一理论的主题。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6.在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上应坚持()。

A.把经济增长速度放在首位,效益服从速度

B.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尽快增长速度

C.速度与效益并重,两者都应放在第一位

D.速度与效益完全一致,二者是一个问题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7.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的标志是()。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8.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9.邓小平提出部分先富带动共同富裕的政策()。

A.以承认地区之间和劳动者之间的差别为前提

B.是反“平均主义”之道

C.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条件,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D.是代表富裕阶层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0.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耐,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是()。

A.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加强调控、稳定物价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1.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纪律检查委员会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12.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收入

D.国有企业工程师业余帮助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13.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适用法律时()。

A.就不应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B.有时也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C.仍然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D.法律应无条件地服从党的政策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4.司法工作人员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应当依法追究而不追究,不应当追究而追究,或者作出枉法裁判的行为,应判处()。

A.司法工作人员罪

B.司法工作人员罪

C.徇私枉法罪

D.行政执法人员循私舞弊罪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5.有关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法人在清算阶段仍具有清理所必须的权利能力

B.不同类型的法人,其民事权利能力的大小、范围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类型的法人,其民事权利能力也有差异

C.法人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不同

D.法人权利能力的范围均由法律直接规定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16.单位行贿罪,是指单位为谋取()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A.利益

B.非法利益

C.不正当利益

D.正当利益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7.行政处罚只有()。

A.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

B.由公安机关执行

C.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

D.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戒措施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18.对于自首和立功的人进行处罚,错误的做法是()。

A.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不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对于犯罪较轻的自首分子,可以免除处罚

C.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

19.国家行政权力的载体是()。

A.国家权力机关

B.政府机构

C.各级党委

D.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军事机关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20.下面()在省建委和市建委之间不存在。

A.领导关系

D.指导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协作关系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21.我国政府机构与立法机构的关系是()

A.并行关系

B.平等关系

C.从属关系

D.业务关系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22.能使行政监督有的放矢的是()。

A.实行政务公开

B.“三令五申”

C.加大惩戒力度

D.完善各种监督程序

正确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

23.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行政外部监督体系。

A.法制监督

B.财务监督

C.审计监督

D.主管监督

正确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

24.当一个人担任多种职务时,在公文书写中应当()。

A.各种职务全部列出

B.只列其中一种即可

C.使用最重要的一种职务,并用全称

D.只列出与文件内容有关的职务全称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25.201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为中国军团夺得首枚金牌的奥运健儿是()。

A.双人跳水天亮

B.双人跳水郭晶晶

C.射击手王义夫

D.射击手杜丽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26.201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中国军团共夺得金牌()。

A.35枚

B.32枚

C.27枚

公共基础真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职业化 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 服务

一、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公共基础课程,总学时约占专业教学总学时的1/4强,是职业院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但是,由于沿袭着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各课程之间相互独立,各自追求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针对特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整合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职业性不强,职业道德观、敬业精神、沟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通用职业素质教育都还比较欠缺。

同时,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与服务性不强。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传统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多为“枯燥抽象的概念、理论与公式”,教师讲得吃力,学生听得费劲。与当前倡导的“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相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轻基础重专业”的普遍现象,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多方面着手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增强专业服务效能

1.树立基础课要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新理念

近年来,由于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影响,职业院校的学生容易处于迷惘状态,失去对专业学习的信心与追求。为此,公共基础课应充分借助思政类和人文类课程,结合国情和就业形势,通过生动的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学)而不是枯燥单一的说教式教学,在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与择业观,用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专业学习、生活与工作。

在当前三年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实际在校时间往往只有两年到两年半,其中,第一学年大部分课程为公共基础课,主干专业课程通常集中安排在后一年到一年半中。如果能在第一年的基础课程教学中,突破就基础论基础的观念,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适当引入专业教学理念,强化基础知识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体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接触专业课程之前即能体会到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学习的关系,了解专业思想,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2.优化整合以“知识、能力与素质”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构建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要突破单一课程优化的观念,不再一项教育对应一门课程,而是依据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体系,以能力目标为导向,优化整合各门课程,构建模块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实现以能力为导向的职业化人才培养目标。例如,针对不同专业需求,将《高等数学》与《工程数学》整合,将《高职高专英语》与《专业英语》整合,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既有效避免了课程内容的交叉与重复,提高了课时实用性与效率,也更好地实现了基础课程为专业教学服务的目标。

3.改革教学内容,增强专业服务效能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文化素质与职业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也包括知识应用型课程。众所周知,在许多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都会用到高等数学的方法、思想和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传统的《高等数学》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各专业教学内容均以统考大纲为指导,与专业教学没什么联系。为了使公共基础课程能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有必要通过教学研究与改革,寻找基础课程与各专业的结合点,在基础课程中融入相应的专业知识。

在实际操作中,关键是要针对专业特点,找准基础课程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这就要求基础课程教师主动与专业系部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熟悉、了解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了解该专业学生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充分认识自己所教授基础课程在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针对专业特点,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尤其是设计与专业应用相关的教学案例。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要指出在哪些专业课中的哪些实践环节要用到相关基础知识,这样既可以把学生从抽象枯燥的公式与概念中解放出来,提高学习兴趣与效果,又能做到有的放矢,满足后续专业教学的需要,增强基础课程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效能。

4.改革教学方法,适应以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统一。借鉴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成功经验,创设职业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任务驱动法变“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为“以工作过程体系为主线”的教学组织,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待完成的典型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完成任务,真正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可在基础教学中,针对专业特点,适当引入真实或模拟案例,与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此过程中学到了哪些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然后,再创设另一类似的案例情境,由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础课程的实践目标是提升素质、应用知识,为专业教学服务。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尽管也尽量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但是由于其课程的基础性,学生尚不能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情境中利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专业问题。但是通过实践教学,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实践体验中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更好地为后续专业学习和工作服务。

三、改革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增强专业服务效能的实现条件

要实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使之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体现职业教育特点,需要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交流,实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

公共基础真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05-0000-01

The Probe of University Computer Public Course‘s Reforms

Jiang Lili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formationize, all trades and professions‘s informationize are accelerated. The ability of computer is as important as the ability of English, become the standard of hunter measure talents. So it’s have new demands to the public of computer education. The article by means of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computer public course; take some ideas and thinkings from the content of courses, the method of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The base computer teaching;The content of courses;Teaching method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基本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高校把加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成为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高校计算机公共课存在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由于该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层次的参差不齐,计算机公共基础课面临严重挑战。

(一)课程内容老化,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更新速度特别快。然而,我们的教材却由于某些方面的限制,更新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计算机本身更新的速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永远都是学习的落后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没有实际的用途。例如现在学生们使用一般都是Windows 7,而我们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却是 Windows xp 的操作系统。为了使学生在短暂的大学之间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二)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佳。虽然社会信息化在不断的发展,但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停留在低级的阶段,并没有真正大面积的利用现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有欠生动性和交互性。目前很多地方的计算机基础课都是在非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利用多媒体教室,把课件和演示内容用投影投到大屏幕上进行授课,或者有的地方干脆就直接用最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施教,把一门生动有趣的计算机课完全上成了一门干瘪无味的理论知识课。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互性和灵活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仍然没有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三)上机实验环节效果不好。目前学生的上机时间还很不够,部分学生计算机基础底子较差,如果只在实验课的时间练习,远远不能达到“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程度;其次,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实验指导教师少,机器故障率高,实验内容准备不充分等,使得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四)测试手段缺乏科学性以及客观性。计算机公共课程的考试模式还沿用传统的笔试和机试,还是人工出卷、阅卷、进行试卷分析,没有真正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完成自动组卷、自动判卷、自动生成试卷分析。测试的手段落后,也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五)没有找到适合的课外学习方法。学生的课外学习没有足够的学习资料和方向,没有足够的老师辅导、答疑,学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影响了知识的巩固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方法

(一)适时更新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也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首先,在保证加强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还要不断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新兴技术进行探索的兴趣,对此有必要增加选修课程,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多媒体应用技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Internet应用与网页制作等。大一给学生开《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结构化程序设计》,大二、大三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给其开出适合其专业发展的选修课程,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认识和利用,让学生真正体会计算机的重要性。(二)改革教学手段及方法。首先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引进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在局域网的环境下,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授课,既可以让学生清晰的看见老师演示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软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真正做到互动的学习过程。其次,建立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网站,把计算机基础相关的内容全部放到该网站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教师上课的电子课件,观看教学演示过程,也可以进行知识点的自我检测,还可以就不明白的知识点给老师留言,同时,教师应定期处理学生的问题。(三)加强对计算机实验课的管理。上机实习是学好计算机基础的必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对上机环节的管理。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的质量,应为每次实验课都设计好实验内容,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认真填写实验报告。由此,可以充分避免学生实验的盲目性。对于一些应用层次的实验,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适当的布置每个阶段的上机实验题目,随着教学进度的进行,学生在每次都认真完成了实验以后,在期末结束时就能完整的完成一个题目,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开发计算机基础在线考试系统,该系统有自己独立的题库,可以根据不同的难度或考试对象要求,自动生成试题,在考试结束后,能自动判卷,并根据考试情况,自动生成试卷分析,使得计算机基础的考试完全在计算机上完成,增加了考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结论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上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上来;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公共基础真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效率;公平;正义

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003-02

一、公平、正义的本质

对于后发追赶型国家,效率不容否定,在坚持效率的同时,无法保证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平、正义,可能会在弱势群体追求尽可能大的利益的时候掌权者在一定程度上不予以支持甚至压制。所谓的公平、正义包括程序的公平、正义和实体的公平、正义,其实际上就是关于财富分配的问题,本质上是规则制定的问题,因为分配是得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的。程序的公平、正义包括机会的平等和规则的平等,而实体的公平、正义包括源分配(物质定价权即游戏规则的制定也即所谓的资本市场和计划统筹等的区别)和第一次分配(在游戏规则里创造财富后的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在按照第一次分配规则分配后的基础上掌权者进行人为的第二次分配,目的是为了修正第一次“自然”分配所造成的矛盾、冲突也就是为了所谓的“公平”),还有所谓的第三次分配即规则的最大受益者向最小受益者所做的基于所谓的“人道主义”的“道德反哺”。

二、“公意”与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的概念都是人类给予的定义,确切地说是某些人给予的定义,定义是基于一部分人的利益的基础上所做的,而不是全人类的基础上即人民全体共同意愿的基础上或曰共同体共同意志的基础上或曰卢梭的“公意”的基础上[1],因为在人类有史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就没有存在过真正的全体人民的“公意”,利益都是分散的,也是因为有史以来就没有存在过共同的利益基础或曰经济基础(原始社会所谓的原始共产主义不可考,不在研究范围之内),共同利益基础或经济基础的大同社会只是也许只能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想象,即使是这样所谓的大同社会也不是或曰未必是真正的“公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真正的公意最起码应是包含了人类所有的各个生活领域(经济、政治、人文、道德等)的基本原则的共识,即需要给所有的社会领域都制定一整套游戏运转规则,而这套规则需要得到全体所有人的同意,这才叫公意,所谓的有利于共同体的公意也是由某一部分人下的定义,而不是真正全体人民共同决定的(当然,由实时的所有的全体人民共同制定,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本身是幻想,但由此说明所谓的真正的公意就是不存在的)。既然不存在真正的公意,也就不存在真正的公平、正义,因为没有得到幻想中的公意支持的任何东西。就好像当今的民主、人权的话语权即定义权掌握在某些特定的国家和人群(西方国家、个人、社会集团)而不是所有国家共同的意志一样。现实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哲学的理论上的是和否除外),因此就没有绝对的完美的定义,也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和正义,因此,鼓噪公平和正义这些声音的肯定不是全体人民的意志,那也就没有了绝对的权威,公平和正义都是相对的,都是一部分人的意志。既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和正义,那现在的或曰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本身存在“原罪”的情况下去定义公平和正义以及如何在现实中去把握和实现。因为不存在真正的公平和正义,因此现实中的公平和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工具,是一种为了利益(经济、道德、精神等等)分配制定出来的规则。现实中的公平和正义就是为了现实服务的,而现实又是差异万千的,因此公平和正义理论上完全可以由现实中的人们(掌权者或学者或各种利益团体等)自己去把握,只是由于群体(国家间、国家内的各阶层等等)间影响巨大,不可能独自行事(定义、操作),所以才纷繁复杂。为此,掌权者有理由有条件在现实中去具体的把握、操作,把公平和正义完全当做一种实现某种目标的工具去定义、操作。

三、效率与公平、正义是具体的、现实的

效率与公平、正义是一对矛盾体,一方的增长是以另一方的损耗为代价的。现实中,效率与公平、正义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视国家、社会的差异不同而不同。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存在明显的巨大差异,因此完全有理由去在效率和公平、正义之间搞不同的平衡,关键是各个国家、社会在完全的效率和完全的公平、正义之间如何去分配。

效率和公平、正义之间分配的优先次序取决于不同社会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积累优先于消费,资本的逐利性使得自由竞争成为主导性的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由竞争的最后结果就是垄断,没有程序的公平、正义和实体的公平正义。垄断是最有效率的,而垄断资本家奉行“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但是过度的竞争和对自有资本主义的放任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丛生,危及了资本家阶级的利益;同时,垄断的高效率却造成了严重的机会和财富的不平等分配,这引起了除垄断资本家之外的整个社会的不满,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反思以及随着整个社会对人性和人道关怀的觉醒和重视,建立机会均等和缩小贫富差距的相对公平、正义的各阶级和谐相处的社会成为共识。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运动划分为激进的共产主义运动和渐进的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其中共产主义运动对资本主义自身的改良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但基本都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初始阶段。对财富的追求、资本的疯狂逐利性和现代化的渴望使得国家、领导人和资本家将效率放在第一位,民众和社会的不成熟使得弱势群体和一些呼吁公平正义的声音极为微弱。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和各种社会不公,社会矛盾丛生,最后必然危及整个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人类社会整体已经发展到强调和谐和共同发展的时代,公平、正义和人道主义已经是时代的潮流,因此,程序正义、机会均等和财富公平分配是发展中国家应及早重视并实行的政治议题,不能等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并爆发以至危及整个国家社会正常发展的地步才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