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总结办法

数学总结办法

数学总结办法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策略;SWOT;QSPM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4-0024-07

民办职业教育是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利用国家非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民办职业院校和民办培训机构的总称。民办职业院校是民办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很快,办学格局呈现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特点。2013年,江西有民办高等职业院校29所,招生28 456人,在校生数80 945人,毕业生数27 529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56所,招生数28 653人,在校生数92 994人,毕业生数33 650人;各类民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31所,教学班(点)171个。江西省民办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江西省经济技术进步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影响因素SWOT分析

SWOT分析法通常用于企业战略决策分析。在这一分析法中,通常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关键因素,其中优劣势分析是针对分析对象自身优势和劣势的内部环境,机会和威胁分析着眼于分析对象所处的外部环境。

(一)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的优势(S)

1.办学基础增强,经验丰富(S1)

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西省民办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江西省已经形成南昌、新余、赣州三大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一批部级、省级重点及示范性民办职业院校成长起来。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江西省民办中、高等职业院校已为社会输送了各类职业技术人才超过35万,为江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双赢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办学基础显著增强。同时,江西省不断改革创新运行机制、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在增强民办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2.办学方式灵活,适应性强(S2)

一是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在管理体制上,大多数民办职业院校实行的是参照企业化运作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更具有灵活性。二是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专业设置等方面能充分考虑市场需要,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3.办学主体多元,充满活力(S3)

江西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通过个人独资、股份合作、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形式参与职业教育,在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同时,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了扩大和补充,找到了一条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又适合江西省情的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新道路,增强了江西民办职业教育的活力。

(二)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的劣势(W)

1.发展规模还不够充分(W1)

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速度较快,但整体规模与江西省的庞大的人口基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并不相称。数据显示,2013年初,江西省人才需求总数为21万余人。而2013年江西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总数为2.7万余人,其规模与社会需求仍相差甚远。

2.发展结构不够平衡(W2)

一方面,地区分布结构不平衡。以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为例,2013年,南昌、新余、赣州三地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数为23所,而江西全省总数才29所,三地院校数占据江西省总数的79.3%。另一方面,各民办院校之间发展不平衡。一批民办院校通过不断创新改革发展思路,最后发展为办学规模较大、教育质量较高、社会效益较好的院校,如江西科技学院。而那些规模小、办学条件差、毫无特色的民办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师资缺乏和生源不够等因素,在激烈的教育服务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3.师资力量薄弱(W3)

江西省很多民办院校都缺乏专任教师,且这些专任教师大部分是公办学校的离退休教师,一般这些教师年龄偏大,所教授的知识容易与时代步伐脱节,投入到教学的精力也很有限,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还有些民办院校通过外聘教师来解决师资问题,但这些外聘教师质量良莠不齐,又缺乏有效管理,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缺乏一支具备较高素养、专业基础扎实、结构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制约很多民办院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4.办学资金短缺(W4)

民办院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团体或个人出资。国家给民办职业院校的拨款非常有限,导致办学资金短缺而使办学条件受到限制。江西省很多民办职业院校的基本设施规模小、仪器设备数量少、档次低,根本无法满足实践性教学需要,图书资料、信息化资源更是少之又少。硬件设施的缺乏,已经严重影响到江西省某些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

5.目标定位不够明确(W5)

一方面,江西省很多民办职业院校的创办者没有将学校发展目标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结合起来,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影响民办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办学过程中,办学者以营利为办学目标,采取纯“资本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把出资创办的院校仅仅当成一种为其赢利的投资手段和创收的工具,这就偏离了教育应有的内涵。

6.内部管理不够规范(W6)

江西省很多民办职业院校存在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表现在: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有些民办职业院校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实行“谁投资、谁当家、谁管理”的办学模式,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招生行为不规范。因为缺乏有效管理,某些民办职业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虚假招生宣传、招生、招生回扣等不规范行为。这些行为会对民办职业院校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有损于其办学形象,最终影响到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

(三)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的机遇(O)

1.坚实的立法保障(O1)

200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法律上具有同等的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这部法律的颁布标志着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支持、保障民办教育的发展。江西省通过颁布《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和《江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等地方法规,为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良好的政策环境(O2)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要求落实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政策。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环境,在职业院校的设置标准、民办职业教育的准入和审批制度等方面为社会力量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江西省在《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西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明确提出要健全或完善民办教育扶持政策,将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201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这些政策和法规制定和实施,为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3.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O3)

江西省为加快工业发展和加速工业崛起,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各行各业势必需要数以百万计的高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为江西民办职业院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4.市场经济发展,社会投资教育的热情高涨(O4)

一方面,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提供了广阔的教育市场,这成为民间资本投资教育的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降低了投资风险,为民间资本投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这些都使江西省民间投资民办职业教育事业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5.广阔的上升空间(O5)

江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办职业院校的实力,使得民办职业院校与综合类大学无法竞争的局面得以改善,给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造就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创造了广阔的上升空间。

(四)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的威胁(T)

1.民办教育的性质界定不清(T1)

《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教师和受教育者在法律上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地位。但在实践中,公办学校的性质是事业单位法人,而民办学校则被定性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很多不公平问题的产生就是源于这种模糊不清、前后矛盾的定性。

2.民办和公办院校教师人事管理方式的差别(T2)

民办学校的教师在录用时大多是签订劳动部门的劳动合同,人事关系由劳动人事部门管理,而公办院校的教师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签订的是人事合同,人事关系则属于教育部门管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制度,体现出民办院校教师的身份定位不明,同时也导致了民办职业学校的教师管理难度大,有时会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3.服务市场不完善,增大办学风险(T3)

在生源市场上,因为缺乏有效监管,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影响了民办职业院校的声誉,损害了学校的发展利益,办学风险加大。

4.观念上,社会接受程度低(T4)

一方面,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职业院校就是培养工人、“打工仔”的地方。另一方面,人们对民办教育的接受度低。江西省民办教育虽然发展较快,但整体实力不强,办学质量不高,加之有些民办院校的管理不规范,不注重自身社会声誉,使得社会对民办教育存在错误的、片面的、不公正的看法。这两方面的合力,导致江西省民办职业教育的社会接受程度低,影响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

5.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压力大(T5)

随着江西省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自主创新等一系列战略要求的提出,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知识扎实、技能精良、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已成为迫切需要。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不高,毕业生竞争力不强,就业压力增大,无形中给民办职业院校带来的不小的挑战。

6.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T6)

江西省目前的办学格局中,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条件下多种办学主体、多种教育模式激烈竞争。民办职业教育在这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特别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随着高校扩招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源;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学生进入普通高校的机会更大,更多的学生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学习,而不是中等职业学校,这会从纵向上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再者,由于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资源不足,因而还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

(五)构建SWOT分析模型

根据前文对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的SWOT分析,构建SWOT策略(见图1)。

1.发挥优势,利用机会(SO策略)

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应利用现阶段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立法保障,结合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旺盛需求,总结办学经验,发挥自身办学方式灵活,办学主体多元化的优势,不断提升发展潜力。

2.利用机会,克服劣势(WO策略)

结合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对社会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分析,科学定位办学目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民办职业院校的办学行为,明确政府对民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利用有利的外部政策环境,增大办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增强办学基础;利用院校转型契机,优化办学结构,减小各地区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程度。

3.利用优势,回避威胁(ST策略)

总结多年发展经验,加强对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先进人物和单位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改变传统观念,逐步完善社会环境;发挥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特点,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采用多种办学方式,不断增强民办职业院校在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4. 克服劣势,回避威胁(WT策略)

民办职业院校应结合市场需求,科学定位发展目标,提高应对劳动力市场压力的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基础,使自身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加强自身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逐步转变社会观念,提高社会接受程度,改善办学环境。

通过对四种策略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哪种策略都有各自的优势。为了确定哪种策略更有优势,需对四种策略进行定量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影响因素的QSPM分析模型

(一)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通过IFE(In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和EFE(Ex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评价矩阵模型对四种策略进行定量评价。本文以EFE矩阵模型的具体建设步骤为例说明。

第一,列出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采用前文分析的机遇和威胁11个因素。

第二,给每个因素赋予权重。权重反映各个因素对民办职业院校发展影响的大小。权重数值由0.0(不重要)到1.0(非常重要)。无论是机遇还是威胁,对民办职业院校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就应当赋予较高的权重。所有因素的权重之和等于1.0。各因素权重将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完成。

具体分为两步:

(1)成对比较,确定重要性。用1、3、5、7、9表示两因素比较时前者比后者的重要程度依次增加,其中1表示前者与后者具有同样的重要性。用2、4、6、8来表示上述两相邻等级的中间值。两因素交换次序比较则用相应的倒数来表示(见表1)。

(2)计算各因素权重值。设Ni为各因素与其他因素相比所得结果的积, Ni则为各项积的10次开方, ni代表各因素所占权重,则有:N1=1×3×■×■×■×3×5×4×7×3×6=324,N1= ■=1.783;同理,可得N2=0.013,N2=■=0.648; N3=63985.371,N3=■=3.024;N4=472500, N4=■=3.694; N5=5186160,N5=■ =4.693; N6=0.049, N6=■=0.74; N7=6/157500,N7=■=0.361;N8=0.039,N8=■=0.723; N9=1/921984,N9=■=0.253;N10=0.185,N10=■=0.845; N11=7/93312, N11=■=0.387。

根据归一化处理ni=■,又因■■i=17.151, 可得n1=1.783/17.151=0.1,n2=0.04,n3=0.18,n4=0.22,n5=0.27,n6=0.04,n7=0.02,n8=0.04,n9=0.02,n10=0.05,n11=0.02。

第三,对各因素进行评分。结合相关文献,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评分。评分范围是1-4分,1分代表反映很差,2分代表反映为平均水平,3分代表反映超过平均水平,4分代表反映很好。

第四,将每个因素的权重乘以它的评分求得相应的加权分数。

第五,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数相加得到总加权分数。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可以得到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外部影响因素EFE矩阵(见表2)。

根据EFE矩阵模型原理,总加权分数的范围都是从最低的1.0到最高的4.0,平均分为2.5,高于平均分2.5分。这说明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能很好地对外部影响做出反应,低于2.5分,则说明不能很好地应对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外部影响因素加权总分为2.7分,明显高于平均分2.5分。这说明江西民办职业院校能很好地应对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机遇大于威胁。同时,在面临的机遇中,坚实的立法保障、经济结构调整、教育投资热情高涨以及广阔的上升空间的影响因子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民办职业院校应当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机遇,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目标,加大投入,增强办学实力,提高教育质量,逐步转变在教育竞争市场中不利地位的局面。

根据EFE矩阵建立的步骤与方法,可以建立IFE矩阵(见表3)。

根据IFE矩阵模型原理,总加权分数的范围都是从最低的1.0到最高的4.0,平均分为2.5。总加权分数低于平均分2.5,表示民办职业院校内部处于弱势,高于2.5则表示民办职业院校内部处于强势。从表3可以看出,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内部影响因素加权总分为2.08,远远低于平均分2.5分,这说明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内部劣势高于优势。同时,从表3可以看出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办学资金短缺、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以及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的影响因子占有较大比重。民办职业院校应从加强自身规范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明确办学目标,提高办学质量。

(二)江西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四种策略评价QSPM分析

在前面SWOT分析和EFE、IFE分析模型的基础之上,可以建立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四种策略评价QSPM(见表4)。

通过上述对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四种策略QSPM分析,可以看出SO策略得分最高,为5.88分,其次是WO策略5.55分,WT策略和ST策略分别得分为4.78分、4.9分,因此可以得出SO策略最优,其次为WO策略。

三、加快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的建议

(一)总结经验,发挥特色,把握发展机遇

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应总结其在运行机制、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把握当前有利的政策环境以及广阔上升空间,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发挥灵活多元的办学特点,创新办学模式,将自身特色与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构建“管理有特点,专业有特色,人才有特长”的特色机制,走特色办学之路。

(二)在注重内涵建设的前提下,加大投入,科学发展

在办学过程中,民办职业院校应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坚持育人为先的原则,正确处理规模、特色、质量与效益这四者的关系,注重内涵发展。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办学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应注重实践环节的投入,加大对学生使用知识、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长远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

从学历、资历、年龄等方面优化民办职业院校的师资结构,扩大青年教师的比重;提高教师入职标准,保障师资质量;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加大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特色学科带头人培养,培养“双师型”名师;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保障师资队伍的稳定。

(四)加强规范管理,依法办学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牢固树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理念,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法律素质,在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下实施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促进学校管理体系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马金强.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机遇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7(9):40-43.

[2]江西省教育厅.2013年江西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4:122.

[3]金晓晖.关于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41-43.

[4]朱虹.江西民办教育的改革发展[J].教育学术月刊,2014(7):37-43.

[5]李伶.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娄底市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19-21.

[6] 徐琴,赵鹏程.浅析中部地区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江西省为例[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6):92-95.

[7]任平,代晓容.民办职业教育困境破解的政策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06-111.

[8]孟凡华.民办职业院校困境突围[J].职业技术教育,2012(6):50-52.

[9]任平.民办职业教育困境探析[J].教育导刊,2013(10):53-55.

[10]揭芩.论民办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发展[J].职教论坛,2007(19):42-44.

[11]王阳阳.基于IFE矩阵和EFE矩阵的人力资源战略SWOT分析[J].经济论坛,2013(7):119-123.

[12]韩晓静.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中的应用[J].情报探索,2006(5):119-122.

[13]项国鹏.企业战略决策分析工具的创新:SWOT与QSPM的联合应用[J].企业经济,2013(12):23-27.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on-government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Jiangxi as an Example

CHENG Li-hao,LIU Jun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China)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陕西省;民办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建议

陕西省民办院校啦啦操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内先进地区的高校啦啦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响应 “国家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极大的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各民办高校极力开展啦啦操活动。面对这一现状,陕西省对已经开展啦啦操的民办高校进行调研,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便于有效地解决问题,为其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啦啦操在民办高校的开展与提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参加陕西省健康活力大赛的部分民办高校西安思源学院;西安创新学院;西安海棠职业学院;西安西京学院的啦啦操5名教练员与70名运动员。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通过各种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啦啦操开展的现状和相关问题等,并对获得的资料分析、研究,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问卷。根据研究的需要,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我省民办高校啦啦操教练员和啦啦队员进行问卷调查, 共对其发放“调查表”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回收率为87.5%。

(3)数据统计法。对收回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陕西省民办高校啦啦操教练员学历调研

经调查表明:民办高校本科教练员3名占总人数的60%,研究生2名占总人数的40%。讲师2名占总人数的40%,助教3人占总人数6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陕西省啦啦操的教练员学历都在本科以上,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将逐渐走向成熟化。

2、陕西省民办高校拉拉队员的现状

据调查,陕西省民办高校啦啦队员的组成较复杂,从事健美操训练的同学有26 名,占总人数的37%;从事过体操训练的同学有2名,占总人数的2.8%;从事舞蹈训练的8名,占总人数的11.4%;没有从事任何项目的同学;占总人数的42.9%,从事过其他项目的有4名同学,占总人数的5.7%;从事过两项以上运动的同学有7名,占总人数的10%;以上数据显示,参加陕西省民办高校啦啦队的同学,来自不同的项目,以健美操项目为主要来源,但还有31%的同学无任何基础,也没有参加过任何训练。据数据显示,运动员基础差是陕西省民办高校教练从事工作遇到的难题。因此,运动员的选才对提高技术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3、陕西省民办高校啦啦操的教学现状

(1)陕西省民办高校啦啦操的教学模式。据统计,陕西省42.4%的民办高校啦啦队制定了长期训练计划,23%的民办高校啦啦队采取赛前集训的模式,还有34.7%的民办高校啦啦队采取平时间断训练,赛前集训的模式。(2)民办高校啦啦操的场馆设施。据统计数据显示,陕西民办高校啦啦操训练的场馆设施有50%在室内场馆,还有50%在室外场地训练。说明民办高校场地设施不太理想,从所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训练场地差,训练条件艰苦。(3)陕西民办高校啦啦操的经费来源,42.4%的民办高校由学校直接支付,34.7%的民办高校由队员自己支付。23%的学校和队员共同承担。据调查教练员和队员在训练期间学校所给的各种训练补助都较少。有的只有在比赛结束后发放一部分奖金;有的学校不会提供任何训练费。由此看出,啦啦队员物质保障渠道太少,以学校承担为主、以自给自足为辅。因此,训练经费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啦啦队的可持续发展。也降低了教练员和队员的积极性。(4)民办高校啦啦队的管理制度。据统计,民办高校建立了规章制度有22.3%的,但不够具体;有77.7%民办高校没有建队目标,但其中只有21.7%的民办高校有建队目标。说明大部分民办高校还没有建队目标,这会影响啦啦操发展进度。建立目标是非常必要的,教练员的责任就是要根据队里的实际情况和任务,对本队提出明确的远、中、近期目标,并设法激励队员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奋斗。

4、民办高校啦啦操开展的建议

(1)扎实的基础与科学的选材相结合是拉拉队水平提高的关键。据调查,陕西民办高校啦啦操队员的基础薄弱,专业运动员很少,因此教练在选材方面很难进行。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可以使民办高校啦啦操的运动技术水平快速提高,成功的选材也就意味着训练成功了一半。

(2)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是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据调查,民办高校啦啦操在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上都很难保证长期系统的训练。但是只有进行长期有计划的训练,才可以保证队员的身体素质迅速提高,因为柔韧、力量、速度,耐力都不是短时间就能提高的。而啦啦操的难点是在一套操化当中完成许多难度动作,尤其在很快地节奏下完成高难度的动作而且所有的动作必须做到一致性,才能保证动作的准确性,这些都必须经过长期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因此,要保证学校啦啦操的综合系统训练,就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

(3)扩展民办高校啦啦队的经费来源。要训练好拉拉队,首先需要的就是场馆,但是场馆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其次就是队员和教练的生活补助的问题。只有在充足的经费前提下,才会使队伍得到很好良好的开展。而民办高校啦啦队员多,专业场地设施费用都很大,所以依靠学校拨款较为困难,所以我们经费保障需要多渠道,可采取校企合作来解决训练费用,来提供训练时的物质保障。

(4)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是队伍建设的依据。啦啦队因为人数较多,所以管理要得当,要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不然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影响到训练效果。所以只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才会使队员之间更加团结、友好。只有在目标明确的形势下,队员才会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为达到最终的目标,心紧紧连在一起。

三、结论与建议

1、民办高校啦啦操的发展与其它发展较快的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建议多参加比赛,在比赛中获得经验,逐渐成长。

2、由于民办高校部分队员身体素质较弱,所以在难度动作选择上局限性非常大。民办高校拉拉队员后备人才较少,应该从小抓起。

3、广开渠道,筹集资金,来保证场地设施和队员的训练费用到位。例如:校企合作、企业赞助,募捐等等。

4、在制定训练队的规章制度和训练目标方面,应该更详细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制度,有利于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

[2] 苏荔榕.啦啦操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宜春学院学报,2007.4.

[3] 王D.广西省啦啦操运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职业圈,2007.13.113.

[4] 张玲玲.我国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及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1.47.

[5] 徐中秋,徐艳,刘松霞.啦啦队历史沿革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第3篇

目的:本研究以某民办高校227名在校生为被试,探讨了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控制源及其相关关系。方法:运用问卷法,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内外控制量表进行了施测。结果:(1)主观幸福感得分,城市籍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农村籍民办高校大学生且差异显著。(2)在心理控制源上得分,各方面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内外控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3)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在总分上呈显著相关。结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存在相关关系。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控制源

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主观幸福感由两个基本成分组成: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

心理控制源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对行为或事件的一般性看法,存在着内外控的个体差异。内控性指人们相信自己应对事情结果负责,而外控性则指人们认为事件结局主要由外部因素影响。

当今学术界把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结合来的研究不多。民办高校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所承受的学习压力和将来工作的压力所造成的心理负担也比一般大学生要大,他们所处的环境、面临的学业与其他类型的大学生又有某种程度的差异性。所以此次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通过探讨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特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特点以及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旨在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以及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借鉴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

从某民办高校不同专业和年级中抽取300名被试者,回收有效问卷227份,有效率为75.67%,其中男生55人,女生172人,其中11级的 2人,10级的39人,09级的35人,08级的147人,07级的4人。其中独生子女20个,非独生子女207个。其中城镇68人,农村159人。被试的年龄范围在19-24岁。

1.2方法

1.2.1 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

由Campbell等人制定。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问卷2部分,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描述了情感的内涵;后者仅由1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均为7级计分。总分为总体情感指数表之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的得分(权重为1.1)相加。其中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的一致性为0.55,根据姚春生(1995)等人的研究,本量表的重测一致性为0.849。

1.2.2 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量表)

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含23 个项目和6 个插入题。每个项目均为一组内控性陈述和外控性陈述,要求被试必须从中选择一个,对外控性选择记分,得分范围在0(极端内控)到23(极端外控)之间。该量表为自评式量表,在15分内完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间隔一月的重测信度r=0.72。

1.2.3 统计处理

研究者本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发放并回收问卷,用计算机录入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 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值为7.427±1.4873,其中9分以上的有20人,占被试总人数的0.088%,绝大部分的本校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不高。

2.1.1 根据数据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幸福感指数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2.1.2根据数据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幸福感指数不存在显著独生子女差异。

2.1.3根据数据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幸福感指数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2.2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特点

本研究中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最低得分为3,最高得分为21,平均水平为11.27±3.466。对被试的各个变量(男女、城镇与农村、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心理控制源量表上的得分做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被试的各个变量在心理控制源量表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把在内外控量表上得分大于、等于12 分的称为外控组,得分小于12 分的称为内控组,经检验,结果内外控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

2.2.1根据数据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2.2.2根据数据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不存在显著的独生子女差异。

2.2.3根据数据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2.2.4根据数据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的内外控差异。

2.3根据数据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2.3.1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在总分上显著相关。

2.3.2 把在内外控量表上得分大于等于12 分的称为外控组,得分小于12 分的称为内控组,经相关分析,表明外控组比内控组在幸福感指数量表上的得分略高,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

3 讨论与结论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合作项目;评估指标;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作者简介:李垚(1986-),男,彝族,云南武定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胡涌(1959-),男,彝族,云南武定人,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083)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14-03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办学理念与办学条件还不够成熟,同时高校自身也没有较为权威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办学项目进行系统化考核。虽然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项目评估方案,为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出台的评估方案中,一部分评估指标难以量化,同时未给出评估指标的权重值,这给合作办学项目的评估带来了一定难度。

因此,笔者通过分析文献中的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及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从中总结出能够进行量化考核的评估指标,并结合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现状,构建出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图,附上了所有评估元素的权重值,以供我国相关评估机构参考。

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指标体系要素分析

1.问卷设计

本文所选择的项目评估的对象面向全国所有高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多集中于211、985类院校。在211院校中,有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从机构设置、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环节对合作项目进行整体评估。而985院校中,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20余所高校从专业设置、机构定位、机构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对合作办学项目进行系统性评估。

通过参考《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和与之相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体系的各类文献,并结合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际发展情况,笔者认为,一个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应当涵盖下文所述几个层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之后,向20位专家及学者发放问卷,对专家的反馈问卷进行反复的分析与总结,最终确定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2.评估指标体系要素分析

(1)教育层面。

分为教材合适性、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监控3个二级指标。

1)教材合适性。符合教学大纲、引发学习动机、信息内容正确、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对象明确等5项作为三级指标。符合教学大纲:教材的内容是否在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引发学习动机:学生是否能通过教材的学习提高对此专业的兴趣。信息内容正确:信息内容是否正确。教材内容丰富:教材的内容是否涉及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及前沿知识。教学对象明确:教材涉及的专业知识是否针对特定领域的学生。

2)师资队伍建设。师生人数比、学历水平、教师培训、科研水平、学生满意度这5项作为三级指标。师生人数比:项目合作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学历水平:教师士及以上的各自人数所占比例。教师培训:高校是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科研水平:教师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及个人所获奖励。学生满意度:在校学生对任课教师课题教学的总体认可度。

3)学生监控。专业课总学分、学科总学分、企业实践考核、行业就业率4项作为三级指标。专业课总学分:学生专业课总学分。学科总学分:学生所有课程的总学分。企业实践考核:全面考核学生的个人能力。行业就业率:观测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比例。

(2)项目合作层面。

可以分为:项目基本概况、项目可行性、项目经营、项目风险测评4个二级指标。

1)项目基本概况。分为数据正确性、权威性、审查及更新这3个二级指标。数据正确性:该项目的相关数据是否准确无误。权威性:信息或数据来源是否可靠、具备专业程度。审查及更新:能及时提供我方高校变更后的项目数据。

2)项目可行性。分为项目内容详细性、资产评估、资金来源渠道、合作经验、合作期限这5个二级指标。项目内容详细性:项目内容的详细程度。资产评估:固定资产的评估。资金来源渠道: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合作经验:国外高校提供在与其他高校进行项目合作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案例资料。合作期限:双方进行项目合作的期限。

3)项目经营。分为项目经营:策划方案、资金管理方案、制度权威性、机构数量、项目监控力度这5个三级指标。策划方案:合作双方共同策划项目合作整体流程。资金管理方案:合作双方对于资金的利用与管理。制度权威性:制度所起到的约束性与实效性。机构数量:根据项目合作内容而建立的机构部门数量。项目监控力度:相关人员对项目合作过程的监督力度。

4)项目风险测评。分为合作领域、资金运转率、双方硬件条件、单方违约率、法律政策这5个三级指标。合作领域:双方所合作领域层面的广度及深度。资金运转率:资金周转的速度。双方硬件条件:双方对其合作所需达到的标准进行系统考核。单方违约率:单方面撕毁合同,退出对该项目的投资的情况。法律政策:政策产生出的隐形限制。

(3)社会层面

分为内部效益、外部效益2个二级指标。

1)内部效益。包括知名度、校区扩建、教学设备更新、合作项目数量4个三级指标。知名度:社会不同身份的成员对国内高校的认可度。校区扩建:通过项目合作,校园得以扩建。教学设备更新:及时引进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备。合作项目数量:合作项目数量是否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2)外部效益。包括招商引资、示范点、产业链这3个三级指标。招商引资:是否能吸引更多外来教育资源和海外资金。示范点:供其他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活动借鉴与参考。产业链:同国外教育机构进行的项目合作能有效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

二、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问卷设计

表1 评价标度意义及说明表

标度 定义 说明

1 同等重要 两两评估项目的程度具同等重要性

3 稍微重要 经验与判断稍微倾向某一指标

5 明显重要 经验与判断明显倾向于某一指标

7 强烈重要 实际显示非常强烈倾向于某一指标

9 极端重要 有足够证据肯定绝对喜好某一指标

2、4、6、8 相邻尺度的中间值 介于两个相邻比值之间

请按照评价尺度意义说明表(见表1),对下列各项评估指标(见表2)进行两两比较,写出两两评估要素之间的比值,即相对重要性比例(9最大,1最小)。

2.问卷调查及分析

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多所高校的教师、教授、留学生,以及国内相关评估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项目管理人员等。最后,选择20人进行问卷调查。所选取的专家均参与过中外合作办学相关的研究工作,对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有一定的经验。

3.权重值的求取

Yaphank的全称为“Yet Another AHP”,此软件是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决策支持工具,它能较为方便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迅速地计算出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对其单一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进行准确检验。将调查问卷结果依照顺序输入软件中,便可求得各指标的权重值。

三、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1.确定评估要素

根据《高校中外办学评估项目评估指标体系表》,将因素集W分为3个层次。

第一级因素集:W={ W1,W2,W3}={教育层面,项目合作层面,社会层面}

第二级因素集:W1={W11,W12,W13}={教材合适性,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监控}

第三级因素集:W11={W111,W112,W113,W114,W115}={符合教学大纲,引发学习动机,信息内容正确性,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对象明确}

2.判断矩阵的建立

AHP的基础信息是人们对每一层次中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反复回答以上一层次的要素Ck为准则,两个要素Bi与Br之间的对比;利用yah软件和表1,可得出如下判断矩阵:

3.权重值计算

(1)运用权重计算方法中的“方根法”,将新向量每个分量开n次方,并将所得向量归一化即为权重向量,其公式为:

Wi=( i = 1,2,3 …,n)

因此 A1=(1×1×3)1/3=1.442 A2=(1×1×3)1/3=1.442

A3=(1/3×1/3×1)1/3=0.480

则WΣ=(W1,W2,W3)=(1.442,1.442,0.480)=3.364

(2)对方根组成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所得的结果为所求特征行向量:

Wi=(W1 ,W2,W3)=(0.428,0.428,0.144)

(3)根据公式W=AW∑,计算出矩阵最大特征值:

根据公式λmax=(n=1,2,3…,n)就有最大特征根:

λmax=(++)=3.0189≈3

计算一致性指标C.I.==(3-3)/(3-1)=0,通过查找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可知,矩阵阶段为3的R.I.=0.52。

(4)计算一致性比例C.R.==0÷0.52=O

当C.R.

四、结论与讨论

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获得的数据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中外合作项目评估遇到的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合作项目评估兴起的时间较短,少有研究对该评估模式进行专门的研究,致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的内容与模式缺乏相应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另一方面,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专家一致认为项目合作层面、项目经营、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监控等多项评估指标都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过程中,高校多半是侧重于评估师资队伍、教学效果,而忽视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出现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长此以往,必将阻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发展。

与此同时,本研究设计出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少量评估指标不具备较强的可量化性。笔者希望此评估指标体系能供相关评估机构和高校参考,同时也希望今后从事此方向的研究学者及专家对本研究进行更深层次的修改与完善,以便构建出更为合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蔡海怡.规范管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22-23.

[2]陈承新.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对策构想[J].浙江社会科学,2004,(2).

[3]阚阅.当代英国高等教育绩效评估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林金辉,刘志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刘敏.加强跨境教育质量监控,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3):13-16.

[6]邱均平.评价与管理[J].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07,(2).

[7]孙宏才,田平.网络层次分析法与决策科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8]谭向明.上海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4,(3):48-49.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第5篇

一、高校成本的概念及分类

高校成本是指高等学校为培养学生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包括提供教育服务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高等学校的成本对象是学生。

为了适应不同的管理需要,可以按不同的标志将高校成本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分类方法:按数量可以分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按成本是否可以直接区分受益的成本对象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成本发生的领域不同分为教学、科研、服务成本等;按成本的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二、高校成本的性态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在校学生人数范围内总额与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没有直接联系的费用。其特点是在一定的学生人数范围内,成本总额不受学生人数增减变动的影响,但是从每个学生分摊的固定成本看,却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而相应减少。固定成本一般可区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与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高等学校的领导层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的一定期间的预算而形成的固定成本,比如招待费、广告宣传费、师资培训费等;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教学能力成本,它与整个学校的教学能力及其正常维护直接相联系,例如行政办公楼、学生食堂、教学楼、实验设备等。它们一经形成,短期内难以作重大改变。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关联范围内其成本总额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减成比例增减,但是每个学生的单位成本保持不变,不受学生人数的变动影响。例如学生的助学金、学生宿舍床位等费用。

半变动成本是指总成本虽然受学生人数的影响,但是其变动幅度不随着学生人数的变化保持严格的比例。这类成本同时包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因素,实际上属于混合成本。它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半变动成本有一个初始的量,在此基础上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成本就会增加,又类似变动成本,例如修缮费、教学人员工资、教学业务费、计算机等实验设备维护费等;其二,半变动成本随着学生数的增加而呈阶梯式增长,称为阶梯式成本,其特点是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其总额不变,当学生人数增长超过一定限度时,其发生额会突然跳跃上升,然后在一定的学生人数范围内又保持不变。例如实验室人员的工资、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工资等。

半变动成本可以根据其表现形式进行分解,分解的方法很多,基本的方法有高低点法、回归分析法、散点图法等,最终可以将其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高校成本的确定应按高校会计制度中的支出科目确定,但是“设备购置费”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应以折旧形式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费用中去。因此在成本项目中不宜设“设备购置费”,而应增设“折旧费”项目。“社会保障费”属于离退休及公费医疗专项支出,与学生成本无关,也不应列入。所以教育成本项目可以分为: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其他费用和折旧费。

三、高校成本核算方法

在成本按性态分析后,高校成本核算方法可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完全成本法就是把高等学校为培养学生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都计算为学生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半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法是在对半变动费用进行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只把高等学校为培养学生而发生的变动耗费的货币表现计算为学生的成本,而把固定成本当作一种学年费用,也就是期间费用不计算为学生成本的一种方法。上述两种方法不能互相代替,但是可以适合不同的管理需要。

四、本量利分析方法在高校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将本量利分析运用于高校办学项目投资和成本核算是一个新问题,目前尚无成熟的经验,本文试图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就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程序作一些探讨。主要步骤如下:

(一)收集、整理和分析本量利等相关数据资料

按年初高校招生规模等发展的要求,分析招生计划资料,收集有关业务量(学生人数)计划、平均计划学杂住宿收费水平、计划办学投入成本等计划材料,为本量利分析做好材料准备。在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对高校办学进行分析之前,必须按高校各项成本的性态,将高校支出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是在进行本量利分析前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基本假定。只有可靠地划分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建立起有关的成本性态模型,并且假定办学项目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而所有的固定成本,均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直接在当期的边际贡献中扣除,才能保证本量利分析的准确性。依照以下原则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1.在直接费用中,将其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即将院、系、处、教研室等部门开支的直接消耗成本,包括电话费,业务费,报刊材料、其他材料费,低值易耗品费,电话费等列入变动成本。

2.将直接费用中为教学业务开展而发生的、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费用,划分为固定成本。据此原则,将教学部门和教辅部门开支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教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修缮费、购置费、其他费用等列入固定成本。

3.将间接费用,即将不能直接计入教学支出的管理费用列入固定成本。包括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支出以及教工教育费、咨询诉讼费、坏账准备、科研费、报刊杂志费、租赁费、无形资产摊销、利息支出、银行手续费、汇兑损益等。

4.将其他支出,即教学支出以外的支出列入固定成本。包括被没收的财物支出、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财产物资盘亏损失、与高校无关的基础性科研支出等。

5.此外,将财政专项支出专项反映,不纳入高校成本性态模型分析范围。

(二)预测计划年度目标利润(事业结余),指导学校办学工作

1.确定高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

利润=收入总额-成本总额=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业务量×单价-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即:P=px-bx-a

其中:P为利润(事业结余)、p为单价(生均教育事业收入)、x为业务量(招生人数)、b为单位变动成本(生均教育事业支出)、a为固定成本总额。

资料1:假设某高校办学2007年应分摊的固定成本为

2667万元,单位(生均)教育事业收入为22225元,单位(生均)教育事业支出(变动成本)为14383元。

则:该校事业结余(P)=(单位教育事业收入p-单位教育事业支出b)×招生人数x-固定成本a,亦即:P=(22225-14383)x-26670000=7842x-26670000

2.确定保本点。

保本点是指业务量达到某一点时,其业务收入正好与业务成本相等,这时高校经营不盈不亏,若要获利,必须超过保本点,扩大业务量。在此,主要利用边际贡献法和保本图法确定办学业务的保本点。

假设某高校办学2007年有关应分摊的固定成本、单位生均教育事业收入、单位生均教育事业支出数据同资料1。

据此计算如下:

(1)单位边际贡献=单位教育事业收入-单位教育事业支出=7842(元)

(2)单位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位教育事业收入×100%=35.28%

(3)保本业务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3401(名)

(4)保本业务收入=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率=7559(万元)

计算结果说明:该高校的保本业务量(在校生规模)为

3401名,业务收入保本额为7559万元,只有超过保本点才能获得收益;在保本点上,只能获得边际贡献总额2667万元,与固定成本总额相等,不盈不亏。为了更形象地表现出保本点,显示数量、成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利用绘制保本图的方法确定保本点。

绘图方法如下:

一是在图上标出教育事业收入线,该线过原点且呈相应夹角上升,二是在图上标出教育事业固定成本线,即一条通过坐标点(0,2667)且与横柱平行之线。三是在图上标出招生人数为3401名,教育事业收入为7559万元时的坐标点(3401,7559),在这个点与坐标点(0,2667)之间绘制一条线作为教育事业总成本线。通过绘制保本图后,可以看出保本点教育事业收入为7559万元,与其他方法的计算相同。教育事业收入线和教育事业总成本线相交点即为保本点。3.预测计划年度目标利润(事业结余)。

资料2:某高校2008年预测招生人数为5200名学生,业务收入(教育事业总收入)为11557万元,该校生均教育事业收入包括财政生均拨款、学费收入等为22225元、变动成本(生均教育事业支出)包括教学成本等为7479.16万元,把以上数字代入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边际贡献=业务收入-变动成本=40778400元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业务收入)×l00%=35.28%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业务收入)×100%=34.59%

事业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12.20%

目标利润=预计招生数额×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14103096元

4.制定目标利润下的有关指标。

(1)目标利润下的招生人数。

实现目标利润的招生人数=(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总额)/单位边际贡献=5200(人)

(2)确定目标利润的生均教育支出。

实现目标利润的生均教育支出=生均教育事业收入-(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总额)/招生人数=14383(元)

(3)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总额。

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总额=预计招生数×(生均教育事业收入-预计生均教育事业支出)-目标利润=2667(万元)

另外,本量利分析的规律是:在业务收入不变的条件下,保本点的高低受总成本的影响。即保本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高低。固定成本越高或单位变动成本越高,保本点也越高,实现的盈余越少;固定成本越低或变动成本越低,保本点越低,实现的盈余越多。通过保本点和目标利润的确定,得出量、本、利之间的内在联系,即高校若要增加业务收支结余,提高经济效益,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业务工作量、增加业务收入和降低成本方面。

(四)本量利分析的意义

1.高校要增强竞争实力,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教学服务,提高业务水平,加大力度进行内涵建设。

2.高校应严格控制办学固定费用,减少非教学性开支,要充分考虑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当该项目投资能给高校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于预期的成本消耗的投资,高校才可以采用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