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培训;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对我国会计职业的执业质量和会计培训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培训教学工作必须更新观念,顺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会计专业培训的特点,适时进行会计教学工作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探索培养适应新经济需求的会计人才的新途径。

一、会计专业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缺乏针对性由于我国的会计专业培训教育一直以来大多都由普通高校举办,且教学师资等资源主要依赖普通高等教育的资源,会计专业培训也就自然承袭了普教的教学模式,然后缩减课时。教学计划即使修改也是委托普教的教师来代办,而对普教的教师而言,由于目前普教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以及学员基础差等因素,高职称和高水平的教师很少给参加会计培训的学员上课,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学员的实际需求,不熟悉培训规律和学员学习特点,所以,制订的教学计划对学员而言,也就没有针对性。

(二)实践教学环境和形式单一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就大多数会计培训的实际情况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同时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采用的许多资料是由教师自编的,无法保证实习实训需求。这种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员解决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毕竟与实际情况有一段距离。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因为合作方收入与付出不等同等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成为会计培训的会计实训基地。培训班实训基地的严重缺乏,使得学员的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

学员本身就是会计从业者或潜在的会计从业者,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加强职业素养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和途径。目前会计专业培训学专业课程体系很少涉及与这方面相关的课程。而且,教师也往往忽视了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相关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片面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未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其中,难以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四)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不够完善,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有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大多是产品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项目,而对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没有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员知识面的拓展。

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的项目还应进一步拓宽到其他类型的会计主体,如商业、金融业、行政事业单位等。

另外,会计实践教学应包括会计(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三类学科的系列课程,还应包括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两种方式。但从许多培训基地的模拟实验教学来看,真实体现模拟实验的课程只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计算机操作也较少。

枯燥的理论教学以及理论不能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导致学员被动地接受知识,所学的知识也做不到扎实和稳固。

(五)师资队伍流动性强,教学水平良莠不齐

师资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执行者,对教学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会计专业培训教学师资力量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普教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但他们兼职成教教学,对会计培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相对了解较少。

二是在校就读的研究生,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广博的知识,并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易于与学员沟通,但他们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教学规律的研究,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是退休老教师,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但对现代成教思想知之甚少,对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不够熟悉,甚至不会使用,影响了会计培训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 )

二、提高会计专业培训质量的途径

(一)改革教学方式,推广会计案例教学,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会计培训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模拟内容的比重,以培养学员的实践操行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员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只有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学好。会计案例教学无疑是理论和实践性的契合点。

(二)围绕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合理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层次和培养水平。在课程设置上应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展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员学会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以因材施教为立足点,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基础性、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各门课程的衔接性,适当增加人文教育及职业素养的课程门类和课时,减少专业必修课,拓宽专业基础,突出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应以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为中心,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什么,就讲授什么内容。教学内容应以实用性知识为主,强调针对性,争取做到学即能用,适当补充会计实务中新出现问题的研讨专题课和“诚信、敬业”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着力培养学员的职业素养。

(三)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它是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避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它是文字、声音、图像的结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员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必须扩大现代化教学的范围,提高现代化教学的质量。

(四)开展新会计知识讲座,完善师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众所周知,会计制度、会计法规更新快,会计知识也随之更新。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应及时了解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积极参加新会计制度培训,更新知识。学校应根据会计制度的改革情况,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师资队伍,开展有效地教研活动,同时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新会计制度讲座,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员,使学员了解到最新的会计知识及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学以致用,跟上会计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2).

2、刘天明.试论我国成人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专业培训范文第2篇

职业教育科学模块主要设置了走近职业教育、如何进行专业教学、体验专业教学法、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教师、教育技术与电气专业教学等六个培训项目;专业模块主要设置了专业理论、四新模块、电气典型实践操作知识与技能;综合提高模块主要设置了专业教学评比、专业研究综合项目、教育教学研究综合项目、课题研究实战训练等四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训练注重其综合性、复杂性及其层次性。对于不同教学层次的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而言,由于教学水平和教学需求不同,则对各种模块的培训内容的需求种类和需求程度也是存在差异的:

(1)新入职教师处于基础阶段,培训内容更注重对各个不同的领域所涉及知识的一种初步的了解。

主要有电气专业教学法、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职教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职教管理理论、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人际交往、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训练、专业问题解决、专业实践操作知识、行业和企业参观考察、职业学校参观考察、考证考级、行业基本操作规范、职业道德培养方法、岗位分析法训练等。

(2)提高型教师相对于新入职教师更加成熟些

因此培训内容更加注重对基本能力的升级,因此即便是相同的培训项目,那么培训的要求和深度也和新入职教师有所区别。职教新理念、电气专业教学法、职教课程改革、班级管理方式方法、如何开展科研、教师专业化发展、获取有效信息、职业生涯指导。专业扩展知识、行业和企业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训练、专业实践操作知识、行业和企业参观考察、企业顶岗实习、安全教育分析法训练等。

(3)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相对最为丰富,处于更深的培训层次。

其培训内容包括职教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职教课程开发、如何开展科研、教材编写。专业前沿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训练、专业研发技能训练、专业问题解决、专业实践操作知识、行业和企业参观考察等。各层次的教师均可通过专业论文的写作、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教案的展示与交流、课题研究实战训练、说课、评课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总之,培训内容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到教师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应该顾及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尽可能全面并切合实际的确定具体培训内容。

2培训方法

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中,主要注重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地度过职业适应期。提高型教师和骨干教师则要寻求一些比较成功的教学实践,组织他们去观摩、去亲身感受,从而对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有所启示和引领。所以,对不同层次教师不同项目培训方法的选择应当考虑相应的师资队伍及合适的教学方法。

(1)培训师资的选择:

①教育科学模块主要选取中职学校的优秀教学能手、专业教学法的优秀实践者参与;②专业模块基本上采用复合师资,主要有大学电气专业方向的教师、大学电气实训指导教师、企业研发人员、企业实践操作能手、岗位分析专家及职业学校优秀专业教师,不同的项目培训由相应不同特长的教师共同担任,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③综合模块主要有从事大学电气专业研究教师并熟悉中职教学、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专家、教研部门的研究专家和职业学校优秀电气专业教师团等师资力量。

(2)教学方法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战演练法、小组合作法等。案例教学法优点在于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参训者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参训教师自然地将这种培训方法迁移到他以后的教学中去;实战演练教学法是鼓励教师实际参与各项技能操作,在真实的和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主要用于专业模块的项目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法不但学到培训要掌握的内容,同样可以训练与人合作、交流以及沟通的能力可以极大地促进培训本身的吸引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和复合师资这种主要师资模式,以工作任务来引领培训项目的实施,鼓励全体参训教师的积极参与来组织培训过程。在学习和交流中提高教学能力,不仅仅学会知识,而且要学会把学到的内容和方法迁移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

3培训目标

以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为培训的核心目标,针对教学水平和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

(1)新入职教师。

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目标重点在于各种基本教学知识和基本教学能力,涉及范围较为广泛,要求相对较低。所以新入职教师应当初步了解职业教育本质特点并形成关注职业教育的意识,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和专业教学法以进行正常教学活动。初步把握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及成长规律,尝试与学生交流形成指导学生就业的意识。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识和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进行职业规划。初步把握中职课程发展新理念及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及原则,尝试参与学校组织的课程开发项目。掌握教育技术在电气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会初步使用就业需求调查的各种方法并尝试去实地调查,了解就业岗位并开始关注职业分析的方法。能根据特定教学内容独立设计、书写教案,并说课,发现并学习解决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与他人交流教学成果以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2)提高型教师。

提高型教师的培训目标相对于新入职教师的要求更高,是从简单了解到基本了解并尽可能熟练把握的提高过程。要求提高型教师能基本把握职业教育本质特点并独立保质保量完成教学活动,熟练操作每一种专业教学法并尝试使用不同专业教学法的组合与创新,把握课堂的节奏,自如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逐步形成教学风格。基本把握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及成长规律,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指导学生就业,同时把握自己专业成长的阶段,正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独立完成简单的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把握教育技术在电气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步认识到教育技术使用的优势和局限。能基本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并能初步尝试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完全掌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涉及的相关内容。掌握岗位分析方法,根据随机抽取的教学内容设计、书写教案,并说课。能初步参与评课、独立发现教育教学问题、专业问题并努力解决进而形成科研成果。能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及方法,完成小型子课题项目的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3)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一般已经能够很熟练的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经验也相当丰富了,对于这一层次教师的培训目标的重点不再是各种低层次的自我训练,而是应当更多的涉及课程开发、职教课程改革并结合个人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对骨干教师的要求是能深刻把握职业教育本质特点,能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掌握与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相关的扩展理论、从宏观上建立电气理论与扩展理论的层次关系,熟练掌握专业实践操作、四新技术,并能将其融入现在的课程和教材中去,保持专业技术的更新速度。将岗位分析的结果归类重组并形成新的教学内容,正确评价年青教师的教案和说课,提出有效建议。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深入浅出熟练地保质保量完成教学活动,熟练自如地选取和运用不同的专业教学法从事教学,积极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经验并推广。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完全掌握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去独立研究教育教学问题,进而形成研究成果帮助年青教师面对困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独立开发课程与编写教材,指导年青教师参与简单的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独立发现教育教学问题、专业问题,解决复杂层次的问题,进而形成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统筹总领总课题项目研究、设计研究方案、控制研究过程、形成总研究成果并推广实施。

4结束语

专业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融合;培训模式;培训手段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8-0026-02

伴随着电力企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加之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检修”体系建设下专业融合的迫切需要,培养一支适应“大检修”发展要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有先进的培训模式和丰富的培训手段来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员工队伍。

一、构建先进的培训模式

培训工作不仅是企业的需要,也是职工自身的需要,培训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多样性、层次性、长效性的培训模式。

1.培训坚持以人为本

多数员工都有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要求,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这就要求培训工作必须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自身发展需要。就要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

2.培训方式多样性

培训方式不能只局限于灌输式的一对多的课堂教学,再此基础上要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检修工地或生产厂家生产车间等地方,让员工去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用集中讲解、师带徒、导师制、岗位轮换、厂家培训、技术论坛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培训工作。针对不同发展需求的员工可以开展专业交叉培训的方式,使员工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要员工综合素质。

3.培训模式层次性

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各专业有计划、有目标的培训相关专业的技术领军人物,作为相关专业的技术带头人;培训班组长及工作负责人的工作能力,借以提升检修工作的承载能力、应急能力和现场安全系数;培养全员的生产技能水平,至少保证所从事专业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拓展专业范围,提高综合能力。

4.培训模式长效性

培训工作不能拘泥于一时一刻,要渗入到每时每刻,要有长效机制。注重培养员工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各种激励机制,使员工想学习、爱学习、重学习。将培训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长期不懈的坚持,方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二、丰富各种培训手段

要想达到培训的目标,就必须要求丰富的培训手段,针对不同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手段,促进其发展与提高。常用的具体培训手段如下:

1.师带徒

师傅徒弟签订师徒合同,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计划中不仅要包含基本知识,还要有实践内容,不仅可以有本专业的知识,还可以有其他专业的知识,要锻炼徒弟的动手能力,还要注重方法,要有定期进行考试,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促进徒弟学习的积极性,师带徒不局限于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可以采用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形式。

2.导师制

导师不仅要授课,还要启发员工思维,不仅仅是了解一项技术,还要培养其对本专业的整体认知水平,同样要制定培训计划,培养动手能力,并定期进行考察,给员工一定的学习压力。

3.岗位轮换

定期对学习积极性高、工作能力强的员工更换从事专业,更换时采用师带徒或导师制培养方法,促进其对新专业的学习,这样可以扩大员工知识面,使其掌握各种检修技能,提高综合能力,更加能促进专业的融合。

4.厂家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厂家为电力职工做培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厂家培训分为多种方式,可以邀请厂家工程师到检修单位进行技术讲解,也可请厂家工程师到现场在指导检修过程中做培训,或是直接派遣员工到厂家生产车间去学习,要达到好的培训效果,培训对象仍然不要有针对性,且到厂家生产车间不能走马观花,要跟随厂家安装人员现场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及检修中的问题,才能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不管是采用何种培训手段,均要有相应的跟踪制度、考核机制、激励机制来驱动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培训工作才能取得最大的实效,才能达到培训的目标,否则培训工作只能流于形式,而没有多大的实际效果。

三、案例分析

现以某省公司某检修工区为例来说明其培训工作在促进专业融合方面的实际效果。2009年之前,此检修工区主要负责变电站断路器设备、GIS全封闭组合电器、隔离开关等一次设备(除主变压器设备)的检修维护,共四个检修班组,其中两个班组负责断路器和GIS组合电器的检修维护,两个班组负责其他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其班组人员技能水平情况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009年,专业化检修深入开展,为了加强专业融合,提高整个工区的检修维护水平,该工区对四个班组进行了人员调整,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009年转业调整后,该工区积极开展相关培训,采用各种手段,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对调整后人员进行培训。该工区先后采取如下方式展开培训:

工区技术专工集中讲课,并以实际设备进行培训;

组织职工参加技术学校专业培训;

组织职工参加技能鉴定培训班学习;

联系设备厂家,安排职工分批次到厂家参加实地培训;

开展导师制、师带徒的方式重点培养有学历的大学生和年轻职工;

利用技术论坛积极开展技术交流;

采用岗位轮换培训方式,扩大员工知识面,提高综合技能;

工作中一次工作必须安排开关专业人员参加,开关设备工作同样要求安排一次人员参加,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在每一次培训结束后,都进行相关培训内容的考试,对考试成绩优秀的职工进行奖励,并把每一次考试成绩计入个人业绩。每年定期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定级考试,根据定级考试结果判断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票或二种票负责人。

经过三年时间,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在此期间,各班组之间进行过人员微调,同时也补充很多新人员,2012年初人员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情况看,2012年与2009年相比,工作负责人人数几乎增长近一倍,技师人数增长4人,高级工增长11人,中级工人数增长6人,只有初级工人数出现负增长,但总体来看,该工区职工普遍技能水平出现了大幅提高,且有2名技术员调任工区技术专工。该工区采用了多样的培训方式,并开展了层次性的培训模式,经过三年的培训达到了融合专业,培养了技术领军人物,普遍提高了全员技能水平的目的。

四、结论

本文从专业融合的角度,阐述了检修专业培训的模式及手段,及采用层次性的培训模式和丰富的培训手段才能打造出专业技术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检修队伍,才能适应检修专业融合,“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要求,才能在电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住竞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龙.供电企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式初探[J].宁夏电力,2010,(2):64-66.

[2]林硕.关于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0,29(24):72-73.

[3]祁小丽.浅谈当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9-10.

专业培训范文第4篇

党的服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从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村民小组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擎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持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处理设施等变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幸福感、安全感,许多村民小组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

二、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说,“青山水就是金山银山”,结合自身资源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脱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改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四、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强化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等培训,提升指导服务“三农”的本领。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专业培训范文第5篇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国家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适应我国林权改革需要,提高评估师胜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能力,中评协针对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江西及东北等森林资源大省的特点,8月下旬在四川成都对所属区域的评估师进行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专题培训。培训班安排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林业基础知识、林木林地森林景观生态价值评估实务与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近几年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能够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专业人才,为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提供了专业支持。

9月上旬,中评协在甘肃兰州举办了矿产资源资产评估专题培训班。主要针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山西、辽宁等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对所属区域内的评估师进行了矿产资源资产评估专题培训。安排了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程序和标准,矿山建设程序、采矿选矿专业知识,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及矿业权评估理论与方法等内容。本次培训深受学员的欢迎,学员对培训班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中评协、地方协会继续多办类似的培训班。

9月中旬,中评协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评估执业风险防范专题培训班,主要安排了资产评估法律责任及案例分析、评估执业风险案例分析、评估机构风险管理、评估项目合规性审核相关问题讲解、评估机构经营风险与项目风险控制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评估师的风险控制意识和防范能力,对保证和提升评估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帮助。

近两年绩效评价工作和生态评估已经在评估行业全面展开。为深入贯彻落实谢旭人部长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挥评估行业的职能,提升评估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更好地服务财政中心工作,10月中旬,中评协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评估新业务专题培训班,针对财政绩效评价和生态评估两个新领域,重点安排了绩效评价相关政策讲解、绩效评价方法讲解、绩效评价实务操作及案例讲解、生态价值评估实务与案例讲解等课程。为学员们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财政绩效评价和生态评估的政策和操作流程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学员们表示,一定要把握机遇,深入学习绩效评价和生态评估相关政策和专业知识,掌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充分运用所学成果更好地服务于财政绩效评价和生态管理工作,提升行业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