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会计

基础会计

基础会计

基础会计范文第1篇

(一)教材编制不科学,并未进行改进与完善

教材内容大部分是理论知识,这样是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枯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另外,中职生应用的教材依然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两本书,而教材并未在教学方案改变下进行相应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不但给教师备课造成一定难度,也不利于中职生的学习。

(二)财务会计部分内容穿插与基础会计知识点不容易掌握

以往讲授财务过程中利用的基础会计重要知识点,而目前在讲解时,中职生会感到茫然,因此必须及时补充有关知识点,在讲解过程中还要动笔写,让中职生记录在笔记本上,此种方式就可以把相对完整的知识内容进行认为打断,然后进行接续。

(三)中职生处理有关业务的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教师怎样讲解、中职生怎样做。中职生学习比较认真,可以使教师对部分知识有一个重新的认识,重新进行思考。例如中职生在学习现实成本完成原材料获取和发出核算过程中,某个原材料入库,可是发票的账单并未到的业务,一定要在月末进行暂估入账处理,在下月初完成该笔业务的冲减,而借方关系到原材料账户,因此在月末完成加权平均计算出有关存货企业成本过程中不必考虑该部分。中职生有些迷茫,登帐时记录和计算过程中不将其算在内。

二、强化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教学的措施

(一)注重侧重点,强化财务会计教学

现实教学过程中,关于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方面的教材内容不足,因此,在备课中,讲义内容无法结合实际应用。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教学虽然形成了总体框架,但是尚存在明显不足,知识点的连接存在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能对基础会计教材的内容加以会。因此,需要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直观教学上来。例如,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对错账进行更正,传统教材当中方法中,不需要使学生对账簿登记系统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清晰。因此,在对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使学生首先掌握货币资金内容,以此,才能实现对企业当中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资金进行处理,具备相关能力。在中职生实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相关原始资料,主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银行的存款日记账等,并要求中职生依据审核没有错误的原始凭证认真填写有关写记账的凭证,同时及时、有效登记账簿。而在此过程总有可能发生登帐错误和填制凭证的错误问题,这就需要依据中职生发生错误的具体知识点,认真进行修改,并且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错账更正的有效方法。

(二)加强业务训练

中职生在理解财务会计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尤其是在大篇幅理论的叙述理解方面,对知识理解存在相对较大难度,不可急于先讲解理论,而是要经过现实业务的有关处理讲解,组织中职生进行动手训练,然后教师依据中职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内容讲解,此种教学顺序不会使中职生感觉到理论内容比较枯燥。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长时间的大量理论讲解,就会影响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组织中职生进行业务训练,可是提升中职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改革与创新

财务会计教学对教师在讲解内容的熟练程度方面有着较高要求,而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分课程教学方面至少要进行三个循环教学。可以随时解答中职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并且认真对基础会计的有关知识点进行补充。不管是以哪种方式完成课程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引领中职生走上就业岗位时能够得心应手,熟练的适应现实工作岗位对工作的需求。

三、结束语

基础会计范文第2篇

一、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两种方式比较

所谓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凡是本期收入的收益款项和付出的费用款项,不沦是否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期末不需要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而权责发生制是以收益和费用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收益和费用,凡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反之,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共同之处在于均是会计确认收益和费用归属期的基本原则,但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的取得和责任的承担作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即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或承担费别的责任就可确认收益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人、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企业经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损益的记录又要分期进行,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较,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二、权责发生制的局限与不足

尽管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有其合理性,在当前乜已成为绝对主流的会计确认基础,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实现制,但随着权责发生制在实际中的应用,已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一)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理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对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或事项,往往无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问题。自创商誉因为是没有直接相关的现金流人的经济业务,就不子确认。这实际上是按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脱离了权责发生制。

(二)权责发生制主要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配比这两条原则发展较为完善,相比较而言,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明确、完善的原则。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在权责发生制下则是由于运川复式汜账原则间接涉及。在记录收入的同时,记录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录费用的同时,记录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完整的权责发生制应该不仅是指对收人和费用的确认,它还应能广泛应用于全部的会计要素。

(三)权责发生制会计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但由于历史成本会计很少考虑实际价值的变化,造成资产价值数据失真。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取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具有可验证性,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但过分注重资产的可验证性使得一些重要的数据无法得到反映,例如:一些重要的人力资源成本等。又如,目前的会计实务对物价的变化,仍持相当谨慎性的态度。即使在会计核算时参考物价变化因素,大部分也只确认损失,而不确认持有利得,从而导致资产价值数据失真。

(四)一个在损益表上看来经营很好,效率很高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相应的变现资金而陷人财务困境。这是由于权责发生制把应计的收人和费用都反映在损益表上,而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则部分反映为现金收支,部分反映为债权债务,因为权责发生制下的传统会计最终决定的是净利润而不是现金流量,然而在金融风险的日益加剧的今天,现金与现金流量比会计利润更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提示这种情况,应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来弥补权责发生制的不足。

在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中,会计确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会计核算主体何时将本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记录为何种要素,从而达到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这一根本目标。目前,无论从财务会计的理论还是实务来看,可选择的会计确认基础一般只有两个,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两种方式比较

所谓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凡是本期收入的收益款项和付出的费用款项,不沦是否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期末不需要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而权责发生制是以收益和费用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收益和费用,凡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反之,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共同之处在于均是会计确认收益和费用归属期的基本原则,但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的取得和责任的承担作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即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或承担费别的责任就可确认收益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人、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企业经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损益的记录又要分期进行,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较,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二、权责发生制的局限与不足

尽管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有其合理性,在当前乜已成为绝对主流的会计确认基础,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实现制,但随着权责发生制在实际中的应用,已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一)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理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对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或事项,往往无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问题。自创商誉因为是没有直接相关的现金流人的经济业务,就不子确认。这实际上是按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脱离了权责发生制。

(二)权责发生制主要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配比这两条原则发展较为完善,相比较而言,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明确、完善的原则。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在权责发生制下则是由于运川复式汜账原则间接涉及。在记录收入的同时,记录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录费用的同时,记录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完整的权责发生制应该不仅是指对收人和费用的确认,它还应能广泛应用于全部的会计要素。

基础会计范文第3篇

基础理论是一切其他理论的基础,对学科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对于会计学科来说,其基础理论不单单是基础学科和基础科学,同时还对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进行探讨。理论的概念就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将实践中共同的、正确的部分加以概括,从而总结出普遍的经验。理论的分类比较繁多,按照性质进行分类的话,一般情况下可分为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基础理论是一切理论的先导,对其他理论具有指导作用。伴随着基础理论的不断发展,可以为具体学科会计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方法和研究发展趋势上的指导。

二、会计基础理论的相关问题

(一)会计基础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分类

对于会计基础理论的,我们可以做如下概括:它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形式,以此来揭示会计本身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换句话说,它是对会计学科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总的概括。按照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哪种理论,它们的理论基础都是哲学和经济学。通过哲学,再加上其他学科的知识,来阐述会计学的理论。我们研究会计学理论的同时,要结合哲学和经济学等其他基础学科,只有通过与基础理论的比较和分析,可以为会计学理论的研究找准正确的研究方向。会计学理论在整个会计领域居于最为基础的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会计学理论是它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在对会计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许多概念需要我们去厘清。这些概念是研究会计基础理论的基础,因此,必须对这些不同的概念进行掌握。会计原理,这个概念是对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以及具体的操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述。会计原理又被称为“基础会计”“会计学基础”等等,这说明在会计学理论研究中,会计原理的地位是居于最基础,对深入研究最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地位的。会计基本知识,这个概念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分别由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践知识两部分组成。它是一个概括性的概念,是对会计实践成果的一个总的概述。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因而,会计基础知识对会计的具体实践也就有了最具普遍性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的认识。基础会计,它的而另外一种称谓是会计学原理,它的作用是向人们展示会计工作的基本规律。还有一个与之相似的概念“会计基础”。会计基础的含义比较广泛,在这里不能将基础会计和会计基础的概念相互混淆,因为两者的含义以及对会计理论研究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二)会计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学术界,对于会计基础理论内容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一些误解认为会计学理论主要包含在《基础会计学》等具体的学科中。其实,会计基础理论由于居于指导性的地位,它还包含在其他相关的学科里面。会计基础理论,如果按照其性质进行划分的话,可分为以下几种:会计的一般基础理论、核算理论、管理基础理论以及体制基础理论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着与会计学不同的相关的学科。因此,会计基础理论的范围非常广。

(三)会计基础理论的主要特色

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会计基础理论也不例外。会计基础理论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的指导性。

基础理论的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其他具体学科。会计基础理论指导着会计研究的内容、会计理论的构建以及会计的具体实践。

2.全面的系统性。

它的基础理论是个非常系统的理论,各个部分相互连接,从而组成一个整体。

3.高度的稳定性。

会计基础理论的产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基础理论也会与时俱进,但由于它是居于指导地位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基础理论的变动不会很大。

4.极大的支持性。

会计基础理论应用于其他的具体学科,给予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同时,会计基础理论揭示了会计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因此,它可以为会计学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支持。

三、会计基础理论的主要作用

基础理论对具体学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会计基础理论对于会计学的其他相关学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

(一)会计基础理论的引导作用

会计基础理论的引导主要表现在对会计实践的指导上。会计基础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抽象出最具普遍性的规律。它是在感性基础上的理性认识,可以对会计的具体实践进行指导。

(二)会计基础理论的认识作用

认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基础理论来比较客观的认识会计具体事物。在企业的经营中,有许多与会计有关联的现象,比如账目的核对、企业的决算以及每年政府的预算和决算。这些都需要通过会计基础理论来进行认识,从而了解经济生活中会计和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

(三)会计基础的教育功用

在我国的高校中,会计专业这个学科教学中,需要会计基础理论的指导。在一般的高校会计学科里,会计基础理论可以通过《初级会计》或者《会计原理》加以体现。通过对会计相关学科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会计基础理论的一些概念以及性质。

四、会计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每个学科都必须发展才能生存的更加长远。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若要取得更加深入的研究成果,必须首先明确会计基础理论发展的战略和发展方向。

(一)会计基础理论发展的战略

在当前情况下,会计基础理论的发展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那么,在会计基础理论研究中,也要遵循科学发展的战略。会计基础理论的发展要体现人文关怀;另外,对于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而不重实践的问题,要特别注意保持学科全面的发展。

(二)会计基础理论发展的趋势

1.创新研究,解放思想。

影响会计基础理论研究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思想上的认识问题。一些研究者认为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能即可显现出经济价值,不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视度不够强烈。这就导致了实践成了无源之水。理论作为指导实践的先导,必须走在实践的前面,并且要为实践提供正确的方向。在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中,要坚决抵制“理论无用”和“依赖洋人”的思想。我国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必然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同时在借鉴国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要不断进行创新,研究出我们自己的成果。因此,在会计基础理论的发展方向上,必须注重创新,不能在现有的成果里进行重复性的研究。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要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基础理论时,要将会计学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具体的是要将环境会计作为研究的一方面,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对经济组织的经济核算中,更要注重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是否超出了设定的标准。会计基础理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就是要依据社会的不断变化而推动基础理论研究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结语

基础会计范文第4篇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意义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对会计基础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要求和示范,在日常工作中参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标准,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努力的方向,会计基础工作日趋规范。另一方面,会计基础规范化对会计基础工作考核的意义也不容忽视,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时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规范,为会计基础工作考核提供了政策依据以及考核标准,有利于进行更加深入的改进。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现状

目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标准。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不高、会计人员素质有待优化。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严重制约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顺利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混乱无序的现象还少量存在。因此,积极探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中量化考核的应用

在了解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发挥量化考核的优越性,加强量化考核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为此,下文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中量化考核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量化考核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作用

为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工作的有效开展,采取量化考核的形式,为会计工作提供所应遵守、执行的标准,有利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会计人员提供行动指南,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保证考核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从量化考核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作用上看,它不仅是会计人员工作的事前标准,而且是具体标准细化考核目标的过程,也为日后会计工作的监督评定提供了有利依据。因此,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中量化考核的应用必不可少。

(二)量化考核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应用

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的考核项目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其中不同的考核项目,所对应的标准分和扣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在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进行量化考核的过程中,采用百分制的量化考核,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考核体系。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应本着客观公正、据实评分的原则,“以考核为手段,以促进管理、强化服务为目的”的宗旨,严格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切实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量化考核。

三、结语

基础会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 基础工作 财务 会计法 规范化

前言:

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业务量较大与涉及面较广的工作,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并且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然而,当前会计基础工作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因此,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水平,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是当前各级单位与各个财务部门所肩举的一项重任。

一、当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上级对会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基础工作,继而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⑴近几年来,财务人员的数量快速增加,导致着他们的具体操作技能不能完全跟上,这些新上任的财务人员,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达标的周期延长了;

⑵一些单位的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不够重视,尤其是部分地区的财务人员换岗频繁,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标准降低了;

⑶由于会计基础工作业务量较大,涉及面较广,而财务管理部门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将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是需要一定的难度的,尤其是一些城镇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他们是当前会计基础工作最薄弱的环节;

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工作监督体系滞后,不断约束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

二、加强我国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的策略

1. 贯彻落实好各项财务的规章制度

一些单位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然而却并没有真正将这些制度加强与落实,如《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内部牵制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等,这些制度里拟订的内容,都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点核心,如果能真正明确与落实这些制度,可以让单位会计工作,更加制度化与规范化。所以,应不断加强我国会计基础工作,减少工作中的漏洞,首先必须加强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贯彻落实好各项财务的规章制度,将各种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对于一些城镇企业比较薄弱的环节,可以建立一些监督检查与奖罚制度,以此来一步步减少会计基础工作的漏洞,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

2. 全面掌握与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会计法》

要让财务人员全面掌握与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会计法》,要熟悉里面的法规、法律和各种制度,作好准确报账、依法建账等工作,真正将会计基础工作落实。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宣传,最好是定期开展会计基础工作的宣传课堂,以便让各部门领导真正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

3. 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财务人员的素质修养,与会计基础工作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财务人员是会计基础工作最亲密的接触者,想要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财务人员的素质必须不断提高。当前,提高财务的素质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⑴财会部门与各级领导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有规则,有计划地分期分组培训在岗的财会人员,特别是对于税收、财会、金融这些刚出来的新政策,要加大组织力度,组织财会人员们参加这些新政策的培训,好让他们能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⑵应培训财会人员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不仅要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规范学习,还要加强他们的政治理论学习,让他们自觉地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增加自身的责任感,以此来让他们更好地规范自己,让他们能够自觉地爱岗敬业,将会计基础工作一步步地做到位。

4. 加强落实好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

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业务量较大与涉及面较广的工作,而财务人员的手段是灵活多样的,各个财务人员的素质也都不一样,因此,加强财务人员的监督工作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本保障。所以,各级单位应成立一个定期监督检查小组,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这些小组可以由上级部门组成,也可以由财务人员们组成,这样一来,还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互相检查,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水平。

5. 将财务人员参与经营过程的管理工作提高

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他们的工作范围太小,只局限在室内报帐,除了报帐还是报帐,以至于很多会计对于真正生产的流畅与经营的过程根本不知,因此,要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同时也要加强财务人员们参与单位生产经营的机会,并加强对合同的管理,才能使财务人员能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从而使会计基础工作由内而外地更加程序化、制度化。

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业务量较大与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它在单位的经济发展与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会计基础工作它不单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流程,它更是一种知识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以及增加自身业务水平的体现。当前,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水平,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是各级单位与各个财务部门所肩举的一项重任,这需要所有会计人员共同努力,要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做起,从而来一步步实现整个经济活动的有序运作,为企业经济持续、稳定与健康的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宏,粮食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思考.《现代商业》2009年 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