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基础美术教导

基础美术教导

美术教导理论家尹少淳在谈及基础美术教导时指出:“在中国,美术家普遍不关心基础美术教导”;“实际上,美术家的成长与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基础教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一,美术家都有其成长的过程,就普遍情况而言,基础的美术教导是一个必由之路径。正是基础美术教导为高等的美术教导提供了源源不绝的人才资源。其二,基础美术教导为美术文化培养了广大的受众。”[1](p.1)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美术文化的评鉴力,我们的教导工作者无理由轻视基础美术教导,应该蹲下来亲近基础美术教导,重新审视我们基础美术教导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与误区。

美术教导方法总是与美术课教学相伴随,只要你在从事美术教学活动,你就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某种教学方法。问题是,并非所运用的一切教学方法都是有效的、科学的和适用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导者,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制约美术教学方法的诸多因素之中,除了我们认识的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环境之外,美术教导思想是其最要害的因素。美术教导思想是教学实践的向导,它直接影响了美术教学科学方法的制定和实现。

“中国现代学校美术教导思想存在着两种明显的分离趋势。一种强调技术性,美术教导被视为一种技术教导;另一种是把美术教导置于儿童天性的任意发挥之中。”[1](p.6)强调技术性的美术教导非常重视美术技法的练习,学校美术教导成了以后接受专业美术教导的前导。在这一教导思想的影响下,教学评估便落入学生参加的各类美展与竞赛是否获奖之中。少数学生因为有绘画的天赋和对美术的持久爱好,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最终他们走上了专业的美术之路。应该说,我们这些美术教导工作者,多属于此种类型。“目前,我国的基础教导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其目的是要由过去单纯重视知识技能,转变到既重视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让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和过程,学会学习,并形成有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p.3)我们的教导部门一心要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有所突破;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央的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在研究成果向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2]显然,我们一味强调基础美术教导的技术性因素或是强调“儿童中央论”都不符合美术教导的初衷。前者往往使绝大多数受教导者不再能通过美术教导而受益,他们的思想自感因缺少这种“天赋”而混乱,他们对美术课感到迷惘和悲观,总哀叹自己画得一团糟。而后者在恢复了儿童天性的同时,又是以牺牲美术这一学科特点为代价的。“学校美术教导在实施美术教学过程中,固然对学生的心智、创造力等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这只是美术教导一方面的功能,美术教导同样应该通过美术活动对学生进行一种审美教导,使学生获得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儿童中央论’在这一方面显然做得很不够。”[1](p.7)甚至说,这种美术教导模式对于那些没有责任感的美术教师倒是一种逃避批评的最好遁词。

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基础美术现状而言,“儿童中央论”提的不是很多,而是很少。它需要我们教导的决策者和教学人员对“儿童中央论”的理论精髓予以充分的消化吸收。因篇幅所限,本文对此不做过多论述。

而多少年来传统的基础美术教导模式,已让美术教导的技术性达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这更应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为了认清这种技术性的误区,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产生此种情况的思想根源。

其一,忽视了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艺术最接近于人的精神层面,美术作为造型艺术固然需要技术性,但同时也是情感的载体,它永远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是创作者个体对世界的感叹、反映与表现,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情感始终参与其活动,情绪和心境对美术家的认识产生着重大影响,不同的人会因条件的不同,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背离情感属性的美术是不存在的,而我们的基础美术教导就是要培养学生体验情感、表现情感的能力,并在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上起到侧面诱导作用。

目前我们美术教导的现状表明,美术的这种情感载体的属性在受教导者人格完善上的积极意义并未得到有效实施。“由于重‘技术’原因,将美术的情感因素一压再压,再加上市场偏重于对美术的装饰性的重视,美术的情感因素始终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技术性与装饰性固然也反映出美术这一方面的特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畅,然而美术一旦失去情感的优势,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必然大打折扣。”[1](p.19)

其二,过分强调基础美术教导的技术性,与急功近利的市场意识影响不无关系。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导者,时常碰到此种情况,一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自家孩子成绩太差而让孩子学美术。他们此种想法无外乎是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我们的学校也往往以学生在美术比赛上的获奖多少来评定美术教师的教学业绩,这必然使得他们热衷于技术练习以求显效,从而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在此两种情况的影响下,美术教导重技术的趋势,必然畅行于世。

其三,既然美术的教导价值仅仅局限在技术这一层面上,学与不学便完全取决于眼前的利益需要。因为纯粹从学校教导的角度去说服家长、学生去信服美术教导的巨大价值与作用是极其困难的,缘于它不能提供我们可以参照的对象。而学校美术教导的成果是隐形的,无法在短期内以明确的质和量来度量和判定,人们再不会相信那些空洞的“意义”。故,目前基础美术教导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美术课的地位并没有被学校与社会所重视,它仍完全处于副科的位置。

事实上,我们目前在基础教导上所存在的问题是让人极为不安的,与教导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相去甚远。这突出表现在它背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有人问:在现实生活中什么人最累、最辛劳?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么毕竟是谁呢?是我们的中小学生!众所周知,他们的书包越背越重,学习时间越来越长,他们很少有学习美术、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也更难有接触社会和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这些难道是孩子们正常的生活吗?是全面发展的教导应该追求的目标吗?基础美术教导只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目前基础教导的怪现状。

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就时说过,他没有非凡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可见只用专业知识教导人是不够的。不重视基础美术教导,或夸大基础美术教导中的技术性,最终只能把人教导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而不是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现代心理学家的研究已表明,一个人的胜利,20%依赖于智力因素,即智商水平的高低;余80%都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其中最要害的是情感因素。”[3](p.158)而作为与情感因素关系密切的基础美术教导是应离我们的教导渐去渐远,还是越来越近?答案显然是后者。

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导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这并不能掩盖我们已取得的光辉成果。随着素质教导理念的深入人心,美术日渐显示出学科的优势来。针对目前基础美术教导中出现的技术性误区,笔者认为在教导过程中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启迪思维,培养创造力

美术技能属于智力技能,它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用心去领悟,最后把作品进行艺术的外化表现。这一切都离不开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智能,是一种能动思维。现代美术教导也不是培养纯熟的画匠,而是培养布满创造力的艺术家。美术课上,老师要善于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门。美术中的美感往往能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欲望。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线条去试着表现柔美的内容,然后领悟为什么英国画家威廉·荷加斯要说“波状线比任何线条都能够创造美”[4](p.44),并且他又认为蛇形是最美的,它“使想象得以自由,从而使眼睛看得舒服……”[4](p.56)。最后在学生对这种“美的线条”有了更深领悟后,再用抽象的形式画出各自的作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展为本,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练习,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让学生认识人的情感,认识美术的特征及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综合学习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在详细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美术教师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程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并使这种爱好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让学生领悟美术独特的价值,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三、为发展而进行评价

在基础美术教导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应体现多维性、多级性和多元化。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参与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就要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我们已习惯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但是要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学习气氛,必须努力构建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发现自我,发挥个性,学会探索,学会实践,施展才能的过程。对于学生美术作品或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呈现为分数或等级,可以是平等交流的评语,也可以是互评或座谈等综合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详细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从旁观转变为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引导,把师生关系从淡漠、对立过渡到和谐、民主、互相欣赏。

四、加强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前苏联教导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术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假如说我们一味强调其技能性而忽视它在发展健全人格中的重要意义,这必然背离了基础美术教导的初衷。通过美术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加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化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从而拥有健全的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美术教导必将挣脱副科的地位,而其教导者和受教导者也必将走出技能性的误区,对此我们应布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