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临床护理

基础临床护理

基础临床护理

基础临床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基础医学;临床护理;课程融合;课程改革

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30年的空白,给社会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概念,认为护理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种技能教育。这种观念严重地影响了护理学的发展。不少护理教育工作者通过外出考查、国内调查均已提出我国的护理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有国外护理专家评价中国护理教育落后于美国50年。而学科要发展,教育需先行。因此,要促进护理学的发展,必须进行护理教育改革。这是所有护理界同仁所公认的。随着新的健康观的形成,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卫生保健体系的不断完善,护理人才已成为我国的紧缺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护理专科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健康维护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首先,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方面的定位比较模糊,没能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培养模式。其次,课程内容体系为医学本科的压缩版,仍然沿用传统的老三段结构。第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第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偏重理论教学。第五,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和落实。第六,教材内容陈旧与21世纪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得以实现。近几年,我国的护理教育正处于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我国的高职护理院校正在积极地进行着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在目前的高职护理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基础医学课程都作为护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先期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其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现代护理改革一致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应该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王娟等人调查发现,在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和原则上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应该为护理专业服务,强调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学习、临床应用相联系。目前普遍存在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两步走,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结束后,再开始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存在内容重复、分散,学生易遗忘及思维片面等问题,临床护理课程教师往往要在授课过程中,花大量时间复习相关的基础医学课程知识,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教学负担,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率。

二、我院针对现状对高职护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为了改善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相脱节这一现象,我院借鉴国际护理教育理念,打破学科界限,根据人的整体理念,试点探索按“人体系统”来设置体系,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一体化融合”,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紧密围绕现代护理岗位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整体性、综合性原则及护理专业特点将原有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护理课程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方向班级中选择1个班进行试点,将课程体系的组织结构从传统的“基础—专业—医院”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实施“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一体化融合”,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项目、任务、人体系统来设计课程体系。即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五官科护理、传染病护理等课程有关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同时进行工学交替,课程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实现同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减少了传统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重复教学,缺乏内容整合的弊端,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护理知识,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按系统进行教学实训,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和临床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我院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完善、课程体系的制订和完善、教材编写、工学交替的实施等各方面做全面的探索和实践,将对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系统性、建设性和可行性的经验,对于改变我国目前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护理教育差距较大、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现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院建立了全方位的课程改革的教学评价体系

基础临床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临床实践;脱节问题

随着近年来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教学模式也在随之不断的进行改善,以促使理论教学更加适合临床实践的需要。部分调查资料显示,护理专科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后,反应临床实践操作同在课堂上学习的护理理论知识存在不一致现象;部分临床见习负责教师反应,学校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过于繁琐机械,部分内容已经被淘汰或不适用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教学同临床应用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本次研究通过对本地医院的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应用情况进行研究调查,旨在对基础护理教学同临床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提出问题

1.1 教学现状

随着护理教学的不断发展,不断有新的知识和内容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但是仍与临床的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距。基础护理教学的主旨在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该专业特点在于有较多的实际操作内容。在《护理学基础》及《新编护理学基础》中,均保留有近80项护理操作内容,因此基础护理教学的重点仍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1.2 临床现状

对本地18所级别不同的医院进行80项临床基础操作应用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1.2.1临床基础护理操作的应用情况,见表1.

表1 80项基础护理操作的临床应用结果

类别 例数 临床应用 非临床应用

基本操作项目 26 22(27.75%) 4(4.75%)

临床护理项目 11 9(11.5%) 2(2.25%)

治疗护理项目 36 31(40.25%) 5(4.75%)

抢救护理项目 7 7(8.5%) 0(0)

总计 80 69(87.5%) 11(12.5%)

1.2.2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人员的情况 见表2.

表 2 69项基础护理操作的技术人员情况

类别 护士 医生 其他人员

基本护理操作 14(20.92%) 0 8(6.83%)

临床护理操作 2(2.65%) 0 7(8.85%)

治疗护理操作 23(31.25) 2(2.44%) 6(7.56%)

抢救护理操作 4(5.35%) 3(3.15%) 0

1.3现存问题

1.3.1部分过时操作技术仍在被讲授

当前临床应用的很多设备都已革新,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简化了众多护理操作。但是目前护理专业的教学中扔在按照过往内容进行操作讲授,使得众多已经被淘汰的操作项目还在课堂中出现。

1.3.2护理教学程序繁琐,过于机械

随着一次性护理用品的出现,使得护理操作中的许多中间环节大大简化,但是护理教学仍旧按照原有的操作程序进行讲授,使得课堂同实践脱节。

1.3.3部分课堂内容并不进行临床操作

目前在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大部分清洁护理操作均是由家属完成,使得护士所需进行的护理操作项目大大减少,因此造成许多教学中讲授的患者卫生清洁护理工作基本不会再临床出现。

1.3.4部分内容不属于基础护理范畴

部分抢救性和治疗性的护理操作主要是由医生完成,而护士在其中主要起着协助的作用,但是这些内容扔被在课堂上作为护理专业的教授内容。

2 问题分析

2.1被淘汰的护理操作项目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医疗设备不断得到革新[3]。目前大部分医院均配备有齐全的护理设备,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对某些操作项目,如电动吸痰、氧气吸入等已实现管道化和中心控制,但是在教学中仍是以人工操作为讲授重点。因此,教学内容应紧跟临床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

2.2护理操作机械繁琐

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教学在结合临床需要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规范进行护理操作的讲授。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是应用护理操作流程图来辅助教学,指导学生护理操作的正确次序。但是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受到医院的实际条件的制约,应该在操作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变通,以期最好的完成护理操作。同时,护理教学只能对临床操作中的一般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对于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无发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要求学生不断进行自身解决问题的护理思维的培养和强化。在护理教学中,繁琐的教学程序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则需要更具实际要求进行调整,不能僵化。

3建议和对策

3.1 不断更新教育者的观念和知识

在实施护理操作教育时,要求教育者很除了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外,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另一方面,护理教育应该同医疗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教育者应不断进行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以便于将临床应用中的新技能、新器械及时向学生介绍,以培养更加适合临床护理的新型护士。

3.2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和探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走进病房,同病人进行实际接触,使课堂教学同临床实践牢固结合。

3.3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完善教学基地的建设,实现现代化和标准化,按照医院的具体要求来建设教学基地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以保证学生在教学基地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尽早融入实际医院工作的节奏。

综上所述,改进护理专科的教学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水平,对于实现基础护理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涛.论护理临床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167

基础临床护理范文第3篇

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采用新型的基础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在对照组中,对患者采取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之后,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在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妇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127-02

最近几年,医疗科技的进步使医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健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护理安全事件呈增多的趋势[1]。不过只要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以及不断进行沟通,相信护理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为了能够探究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此我院做出以下研究,选取我院在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采用新型的基础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在对照组中,对患者采取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之后,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0~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5岁,病程在1~5个月,平均病程为2.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丰富基础护理模式内容。对于腹腔镜全身麻醉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对其阴道进行护理,在手术后,由于患者全身麻醉插管,肩部有疼痛的感觉,因此,①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洗漱,以及置尿管护理。②协助患者翻身,告诉其有效止咳的方法,与其进行交流沟通。

1.2.2制定护理工作的层级管理制度。由护士长,主管护师等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对各项护理管理制度,质控标准,以及质量标准进行制定,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并由医务管理人员对护士,和护士长进行定期进行行考核和检查,在检查时,一旦发现问题,则必须对问题进行立刻纠正。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督查[2],做到奖惩分明,在工作质量上形成竞争机制,从而来促进护士长和护理人员加强学习的力度。

1.2.3建立妇科护理缺陷讨论机制。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防范意识。护士长需履行督促和管理的职能,对差错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和进修实习生的管理,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作用,以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应对护理工作,确保护理的安全。

1.2.4召开妇科专题会议。因为科内新上任的护士,工作人员的变动,还有妇科护理工作内容的增加,所以医院应当定期展开妇科专题会议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错误的环节,进行分析讨论。并使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在临床医学上的重要意义,基础护理就如同桥梁意义起着连接护士和患者的作用,因此护士在护理妇科患者时,必须要有耐心,细致进行护理。

1.2.5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制度。平时做好分级督促制度,做好各种护理的记录,并制定各项出奖惩的具体措施[3]。如有违反操作规则的人员,则应当对其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罚。这样使得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

1.2.6对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护士的行为进行规范,并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养,培养起工作责任心,规范病历书写,以新的护理观念,动向,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3统计分析。在统计方法上使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P≤0.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模式的效果比较,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变革,人们不仅在追求着物质上的生活,也在追求着一种精神层次的满足,因此人们对医疗的服务的质量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在医院内要享受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而所谓的人性化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工作态度的转变,即要以人为中心,以患者为本[4]。主要是指医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替病人着想,关心病人。

采用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对护士工作的影响,①避免护士在工作中的遗漏。②降低了护士在工作中的医护矛盾,同时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③增强了护士的护理水平。④提高护理合格率。

综上所述,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念湄,李武平,孙艳平,等.注重护理人员服务质量调查的导向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691-693

[2]赵曙光,李晓予.用理念指导护理实践,从实践中升华护理理念[J].护理杂志,2003,20(6):66

基础临床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优质服务;基础护理;临床意义

         基础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压疮护理、晚间护理、晨间护理、口腔护理等,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的的主要内容。医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是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本文将就五种基础护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做简单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基础护理的研究对象

         2011年1月,某乡镇医院按照比例选取了96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水平以及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待患者的态度等。其中,共有医生35名,护理人员61名。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对基础护理都保持着科学的态度,这表明医生与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极为明确。调查结果证明,加强医护人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是理清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关系,提高医护人员掌握基础护理知识的准确性,以及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服务的重要因素。

        2   五个护理在基础护理中的含义

        2.1 压疮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时刻防止压疮的紧急发生,这也是急诊科科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2 晚间护理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睡眠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在护理的过程中进行操作。而要想使晚间护理的服务效果达到目标及需求,要想满足患者的要求,就要在护理过程中找到问题所在,并据此制订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再认真地加以实施。

        2.3 生活护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护理工作,其内容包含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在整个诊疗期间,患者都是需要被关怀和照顾的。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从患病到痊愈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环境、卫生、睡眠、活动等生活内容进行精心合理的安排。

        2.4 晨间护理是为了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再次发生,使患者在护理中体会到清洁感和舒适感。医护人员应该在对患者的病情加以了解和观察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治疗和诊断。晨间护理的主要内容便是保持患者病床和病室的清洁卫生。

        2.5 口腔护理对于患者来说,是有利于其进行住院治疗及恢复健康的,应积极应对。口腔护理一般采用含漱与刷牙的方式,来预防口腔内微生物的增长或抵触细菌在口腔内的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清除口腔异味,使口腔内部清新与舒适的目的。

        3   分析与讨论

        3.1树立新理念,拓展新内涵  护理服务不仅体现护理学科的价值,更是乡镇医院赢得患者信赖的基础。护理部要积极宣传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全院护理人员更新观念 ,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

     &n

[1] [2] [3] 

bsp;  . 塑造新形象,提升综合素质  医院应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利用工余时间进行职业道德、礼仪、心理、护理理论、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学习,使医护人员自身的仪态、语言、沟通技巧、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有明显的进步,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促进专科护理的发展。

  . 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措施

        .. 营造温馨的氛围  注重乡镇医院的文化建设,将现代人文文化融入环境中,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营造舒适的环境,使患者身心愉悦。

        .. 提供优质的服务  把患者的需求作为首要任务,以优质的服务流程来完成患者的需求,以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为目标,用以检验服务的实际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 注重细节服务  在细节上做文章,让细节成就精品。坚持推广人性化的服务,让每一份真情填满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例如,在各科的看诊室放置饮水机和一次性水杯,提供给患者使用;在每个看诊位提供患者放置私人物品的空间。

        .. 加强沟通和理解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要积极沟通,护理人员要多理解患者的痛苦,给予患者除治疗之外更多的服务,在心灵上多加关爱及慰藉患者。

           结论

        . 创新护理模式,提高专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我们现有的护理模式与世界先进的护理模式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并不符合我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追求理念。思想观念对护理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乡镇医院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奖惩制度,把基础护理放入护理工作的概念里,这也是对基础护理质量确切有效的保证。

        .. 加大对生活护理的管理力度,将基础护理列入各级护理管理者的质量监控之中,强化基础护理的质前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

        .. 实行人性化服务护理模式,拓展护理服务新内涵,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并激励护理人员通过多种途径熟练掌握专科知识和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丰富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知识,尤其是心理学、伦理学、交际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知识等,进一步提高个人修养、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从而提升专科护理的质量。

        .. 低投入高产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介于当今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医疗机构的日益增加,医疗系统的竞争极为激烈,在这样的情形下,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乡镇医院才有深度发展的希望。为了在激励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乡镇医院必须扎实稳打,保持和谐发展,让人性化服务为乡镇医院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乡镇医院异军突起的核心竞争力。 

基础临床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胰岛素泵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后期在循证医学思想影响下而产生的护理新理念,近年来逐渐得到护理学教育与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认识和关注[1]。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患者的一个实践过程,指护士慎重、准确地应用所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意愿,将3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2]。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是以护理程序为指导,护士为住院患者实施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是根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所制定的住院护理图式,将每个病种的护理相关内容都按发生时间制定图表,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详细介绍,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有效的护理标准路径[3]。在制定路径表格时必须根据循证问题查寻循证支持,并进行循证观察,而在实施路径表格时,则要注意循证应用和循证评价。将两者结合应用,对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竞争力,促进护理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目前,世界上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是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即胰岛素泵。它能够模拟正常胰腺的胰岛素分泌模式,按照机体需要进行程序化设置,24 h持续向体内输注微量胰岛素,餐前再按照需要输注负荷量,使血糖得以稳定控制,从而减轻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和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毒性作用,使高血糖患者进入良性循环。CSII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也逐渐被很多大医院及糖尿病患者认可并应用。

我院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临床单病种的护理过程,在原有常规护理基础上以循证护理理论为指导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80例糖尿病患者,均为病情需要且愿意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无急性并发症及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和感染。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0例,初中及以下10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0~60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8例,初中及以下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即以患者为中心,将特定的护理程序系统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护理工作模式。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下临床护理路径,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下,提出目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实证,制定CNP表格并实施、评价。

1.2.1提出问题在护理实践中发现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模式,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期间的患者的遵医行为为75%,患者满意度仅为83%。为了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本课题组提出:①在临床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护理工作模式;②制定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期间更佳护理流程。

1.2.2寻找实证,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要求,制定了临床护理路径图表,见表1。

1.2.3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监督护士长组织科内全体护理人员每周学习临床护理路径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课程。患者入院即由责任护士发放临床护理路径图表并详细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的有关内容及要达到的康复目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更个体化、精细化、人性化。护理人员按照流程,观察病情,分析病情进展,实施相应的护理技术操作。

1.3评价指标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遵医行为和血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血糖值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患者满意度及遵医行为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α=0.05。

2结果

3讨论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如何降低高血糖、预防和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己迫在眉睫。胰岛素泵是一个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系统,是目前最符合人体生理状态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能更迅速有效地降低血糖,是目前最先进、安全和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措施,能使患者的血糖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控制标准或接近控制标准[5]。随着人们文化水准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住院期间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整体护理注重人的整体性,人与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方法上的整体性[6],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缺乏评价和监控,将内容一次性灌输给患者,其内容太多及健康教育的时机选择不佳,使患者一时难以理解或接受,收益甚少[7]。循证的实质是客观明确运用最新证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中应该熟练掌握操作程序,严格交接班,提高专科知识,尤其是护士的预见性。而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利用CNP图表指导,每日严格按照路径中的内容对患者进行宣教,让患者及时准确地掌握自己下一步的治疗项目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糖尿病治疗的相关内容。其效果如下:①提高了患者对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护理人员每天按路径指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使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机会,密切了护患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同时,患者通过交流,获得了疾病治疗康复过程的知情权,消除了对医院的陌生感,增强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②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糖尿病控制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自我管理,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时要求患者参与疾病的自我管理[8]。患者对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尤其是饮食、运动等对血糖的影响会有较深刻的认识及理解。③缩短了住院时间。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开展工作,使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一定的模式接受诊疗护理的同时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获得最佳服务,血糖得到及时稳定的控制,极大缩短了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成秀梅,等.糖尿病患者饮食调控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8):77-79.

[2]唐梦飞.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中医药导报[N].2009-04.

[3]郑舟军,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396-398.

[4]肖晓玲,等.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结合运用于临床的探讨[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16-17.

[5]Sivitz WI. Lipotoxicity and glucotoxicity in type 2 diabetes.Effects on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J].Postgrad Med,2001,109(4):55-59,63-64.

[6]陈君英,马丽红.医疗护理全面协作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