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第1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小季另辟蹊径,成功打入优质客户内部,掌握了一大把优质资源,笔者对此也非常佩服。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最大的购买群体正是这些大叔大妈们,他们手上有闲钱,掌握家中的财政大权,对理财的兴趣也是十分浓厚,虽说一般不会接触网络,却正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生力军。对于他们而言,银行是可靠的代名词,而且银行理财产品也确实做到了低风险、不低收益,成为注重理财安全的投资者的首选。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获得了高速成长。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萌芽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末,当时大多数人没有理财的意识和概念,银行提供给客户的是专业化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自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在国内问世以来,每年都在以几何级数增长,特别是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银行理财产品在近几年时间内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发行的理财产品仅135款,而2012年末则增长到32152款,8年增长了237倍。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3年度,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为56827款,发行规模约为56.43万亿元,较上年度增长85.87%。2014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共发行理财产品87718只,累计募集资金49.4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1.25%和47.57%。发行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展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巨大发展潜力。

银行理财规模增长势头迅猛,近5年来,银行理财一直保持50%以上的增速,进入2014年,银行理财势头依旧不减。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迅速增长的这几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一步一个台阶的向下走。从最初能达到7%的收益率递减到6%,到如今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的“破6进5”,确实有点让人看不懂,难道银行真是奉行“多了砍,少了赶”的原则?据数据显示, 2014年上半年,共有82450只理财产品进行了兑付,共兑付客户收益2561.30亿元,加权平均的年化收益率为5.20%。其中,有10.44%的理财产品实际兑付客户的收益率要高于预期的最高收益率。虽然预期收益率逐年在下降,然而银行兑付客户收益率总体水平较去年有明显增长。业内人士分析,去年银行理财的高收益水平主要是当时的“钱荒”造成的,从今年一季度到现在收益率的降低只是逐渐恢复常态。

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让投资人放心,据了解,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出现违约,仅有113只理财产品没有达到预期的最高收益率。据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只有31款银行理财产品发生了亏损,仅占兑付产品总数的0.04%。即便是亏损的这31只产品的平均本金偿付比例也达到了90.59%,绝大部分是结构性产品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虽然迅猛,却也不是一帆风顺。回首往昔发展历程,也算是一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血泪史”。那些年,让银行理财摔跟头的产品着实不少。2007年国内股市牛气冲天的时候,国内各银行是看得眼红心跳,迫切希望参与其中分一杯羹。一时间,挂钩股票、基金、保险等高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爆炸性增长,而随后股市行情急转直下,这一批高回报的银行理财产品也跟着栽了个大跟头,当时亏损过半的比比皆是。

坑爹的不仅仅只有股市,银行还曾经发行过很多突破普通人想象力的产品。这些感觉自己“萌萌哒”的理财产品被统称为另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标的从最初的艺术品、红酒、白酒、普洱茶、古董陶瓷,再到挂钩二氧化碳排放权、全球水资源指数等新兴概念,甚至还有火腿理财,涉猎极其广泛。时至今日,另类理财产品仍然存在,只是有赢有亏,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这类产品通常具有“典型的高风险、高利润”,大多数采取“预期年化基准收益+超额收益”模式,且不保本,貌似更希望投资者到期提取实物,更适合具有较强风险承受力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还是无福消受。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第2篇

几天前帮友人看一部情感小说稿,几度唏嘘感喟。谈及白璧微瑕之处,我告诉友人,女主人公的初恋情人,一个极端自私懦弱的猥琐胖子,写得有些脸谱化了。友人同意我的看法,但同时透露说,全书中唯有这个人物是离原型最近的。

原以为最贴近现实的却被指失真,我感受得到友人语气中透出的挫折感。我们习惯了把爱情想象得很美好,也习惯了编织出风花雪月的故事把爱情讲得很美丽,然而当我们试图走近真实生活时,却发现内心深处的那种软弱无力。

写虚易,写实难。我告诉友人说,“真正有力量的作品,关键人物的形象应该是立体的,鲜灵活现的。你笔下的胖子已形成了自己眼中的刻板印象。你以为读者应该很明白了,可大家接受的只不过是你提供的不充分的信息。而且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你自以为已经很了解这个胖子,可事实上并没有那么深刻地认识他。”

其实理财与写作也有相通之处。各种主流的理财方式和工具,本刊均已反复讲过,然而当我们再一次拿起银行理财产品并试图进一步挖掘时,却发现离市场越近,我们的心态越战战兢兢。如果把它比作一次情感小说写作,我们应如何阐释投资者与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爱情”故事,如何解读“爱情”之殇中那个“极端自私懦弱的猥琐胖子”,又如何为“爱情”旅途增添亮色并走向幸福美满结局?

也许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不过我们仍然希望展现给大家有关银行理财产品尽可能的立体与真实。

在所有的金融机构中,与我们联系最紧密和最受信赖的无疑是银行了。存贷款要到银行;交水电煤气上网费,首先想到的是银行;电子银行、银行卡、衍生产品、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推陈出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将银行与我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走进银行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银行理财产品则是各种理财工具中最受老百姓青睐的形式之一。

要理财,到银行

当代银行业的发展已有数百年历史,暂不论关于银行业起源的金匠版本说还是汇兑商版本说谁更正确,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存、贷、汇是传统商业银行的最基本业务。然而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兴起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壮大,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世纪70年代后期,资本市场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给美国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为银行理财业务的发端与拓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是与国内理财服务市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04年可以称作是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元年,2月2日,光大银行首开先河,发行了内地第一款外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10月,光大银行推出国内首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光大阳光理财B计划,一种收益比定期储蓄利率更高的理财方式出现在人们眼前。由此,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的大幕正式拉开。在光大银行之后,招商、华夏、中信、民生、兴业等多家股份制银行纷纷跟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在稍晚时候开始推出各自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到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它的分类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基本分类即按标价货币分类和按收益类型分类,分别见图1、2。

从委托投资期限上看,银行理财产品还可分为超短期产品(1个月以内)、短期产品(1~3个月)、中期产品(3个月~1年)、长期产品(1年以上)以及开放式产品(可以每天或者在约定的日期申购、赎回)。

除了售卖自己的产品之外,依托其广布的物理网点和庞大的客户存量优势,银行理财先机尽占,基金、信托、外汇、保险、黄金等其他投资方式纷纷借道入驻,银行已俨然成为“理财产品超市”。

打招牌,安全稳健

股市跌跌不休,基市萎靡不振,楼市扑朔迷离,金市前景难料,艺术品市场泡沫再起……与此相对应的,却是CPI的持续高位运行,这让许多持资待投的人备受煎熬。但如果你在街头找一位大妈来问,大妈可能告诉你:愁什么愁,买银行理财产品呀。

老百姓为什么如此信赖银行理财产品?在存贷款业务占绝对主导的时代,银行最大的特征是具有极高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往往与国家信用联系在一起,因此安全可靠,值得信赖。银行理财业务则从存贷款业务脱胎而来,安全稳健是其主流产品的主要特征。

设计初衷追求稳健

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初衷是风险收益水平界定于定期存款与股票之间的多样化投融资工具,即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比股票低,收益比同期限同币种的定期存款高。

保证收益类产品是最符合这个设计初衷的产品,它的预期最高收益水平的设置有两个基本参考指标:同期限同币种的定存利率水平和同期的物价水平。如图3所示,2011~2012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大约超越同期限、同币种定存利率0.3~1.1个百分点;从时间上约滞后CPI指标6个月,并且随着近期通胀水平的降低,去年年底以来已经超过了同期CPI。

通过设立门槛以隔离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本质上是金融投资产品,并不是储蓄存款。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理财产品购买者不但要承担产品风险,还要承担“买者自负”的风险。即使是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可能存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与银行传统的储蓄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为了加强风险匹配能力,银行理财产品通常设定了不同级别的准入门槛。2011年10月9日,银监会正式出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将理财产品的风险分级与销售直接挂钩。风险评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风险评级为三级和四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风险评级为五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

固定收益产品中表现较佳

目前国内可以投资的固定收益产品包括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分级基金A端、投连险固定收益类和类债券股票等。从下表可以看出,2008~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仅次于一级债基,风险波动状况仅次于货币性投连险和货币基金,在固定收益产品中综合表现更佳。

看产品,风险也有大差异

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总体风险水平不高,流动性也不错,这是许多人爱死了银行理财产品的理由。但银行理财产品众多,在差异中带来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可能放大了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绝不是俯首可摘的牡丹,也可能是长了刺的玫瑰,这几年出现的“零收益门”、“负收益门”就是明显的警示。

保证收益类产品:定期存款的良好替代

无论投资结果如何,到期银行均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及固定收益。投资者购买了这类产品,就意味着与商业银行签订了一份到期还本付息的理财合同,并以存款的形式将资金交由银行运营,银行在固定期限里,将募集资金集中并开展投资活动。由于产品投资于协议存款、商业票据等特定领域,且客户没有提前赎回权(但银行有),使得产品有封闭操作的便利,有助于提高产品收益。

图3已表明,保证收益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大约超越同期限、同币种定存利率0.3~1.1个百分点。想必有不少投资者会问:有了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还要定期存款做什么?其实,这个收益的取得是以一定的流动性丧失(客户没有提前赎回权)和风险的增加(银行提前赎回的风险和利率风险等)为代价的。

此类产品适合手中持有大笔现金、对本外币理财产品不甚了解但希望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获取保守收益的投资者。

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有保证地追求浮动收益

是指产品到期后,向投资者保证本金安全,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担的一类银行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在保证本金的基础上争取更高的浮动收益,投资者在存款的基础上,向银行出售了普通期权、互换期权或奇异期权,因此得到普通存款和期权收益的总收益。

收益通常有3种情况:零收益、达到预期收益率以及零至预期收益率水平中间的收益。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一些保证最低收益率的产品,即产品到期后,最差情况下投资者可以获得最低收益率。一般情况下,最低收益率为活期储蓄利率,目前的情况为0.50%。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的“保证本金安全”,仅是针对于持有到期或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而言,如果客户提前赎回,则本金可能发生损失。另外,如果是外币产品,该类产品也不保证兑换成人民币后的本金安全。一般认为,银行在此类产品中,不仅扮演了资金管理人的角色,而且扮演了担保人的角色――以保证担保的形式为投资者担保投资的本金安全。

此类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水平均略高于保证收益类产品,流动性也略强(可赎回),较多受到经常持有大笔流动资金同时希望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获取稳健收益的投资者青睐,如中小企业主等。

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需要一定风险承受能力

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收益水平向投资者支付收益,并不保证投资的收益和本金安全的一类银行理财产品。目前市场上出现了部分保本的理财产品,比如90%保本,这类产品到期后最差的表现为投资者只能获得初始投资额90%的本金。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第3篇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下称:“中心”)统计,2012年二季度,全国共有100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总量为6449款,同比增长33.2%,环比下降10.3%。其中普通类产品为6053款(包括5款开放式产品),同比增长33.1%,环比下降11.4%;结构类产品396款,同比增长36.1%,环比增长9.7%。(注:文中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数据整理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25日。)

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季度运行趋势上看,2012年二季度发行产品的商业银行数量继续上升,其数量由2012年一季度的92家上升至二季度的100家,除了五大国有银行和11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外,增加最为明显的是城市商业银行,表明城市商业银行参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热情持续高涨。参见图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类型。2012年二季度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分布较一季度变化不大,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仍占最大比重,保息浮动收益产品占比最小。具体统计数据如下:非保本型产品占比为59.7%,较今年一季度下降4.9%;保本型产品占比为25.2%,较一季度上升4.9%;保息型产品占比为15.1%。图2展现了2009年至2012年二季度不同收益类型产品的数量变化趋势,可以清晰的看到2012年二季度非保本产品的数量和占比均有下降,共发行3847款,环比下降797款,降幅为17.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期限。2012年二季度期间,3个月(含)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的数量较季度有所减少,但占比较上季度上升了1.3%,依然为市场主流,占比为65.3%。3~6个月(含)理财产品占比19.6%,较一季度下降0.2%。6~12个月(含)理财产品占比13.1%,较一季度下降1.2%,1年期以上理财产品占比2.0%,较一季度上升0.1%。参见图3。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图4展示了商业银行所发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情况。总体来看,各期限结构的利差水平稳定在200个BP(基点)左右,但两年期产品的利差陡然加大。从利差水平来看,最低的为6个月期产品,利差为153个BP。7天、3个月和1年期的利差水平在200个BP以下,其余各期限均在200个BP以上,2年期产品的利差最大,为364个BP。从收益水平的环比表现来看,3天、14天、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水平有所上升,但升幅有限,3个月期产品升幅最大,为14个BP。而产品收益水平下降的各期限中,2年期产品下降幅度最大。

产品投资方向分析

普通类理财产品投资方向分析。从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来看,2012年二季度,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较一季度并未有明显变化,除了固定收益权类产品外,其余各类产品数量较一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固定收益权类产品较上季度增加19款,其余各类产品均大幅减少。相对占比方面,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的占比下降明显,较一季度下降5.1%,同时,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占比较一季度上升4.8%,其余各类产品占比变化不明显,上升或下降幅度在0.4%以下。2012年一季度和2012年二季度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对比情况参见图5与图6。

2012年二季度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发售数量最多,发售3640款,数量较一季度减少141款,占比60.1%,上升4.8%,环比下降3.7%。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发售1930款,数量较一季度减少597款,占比31.9%,下降5.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3.6%。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440款,数量较一季度减少29款,占比由一季度的6.9%上升至7.3%。固定收益权类理财产品发售33款,较一季度增加19款,此外,二季度信贷资产、票据资产类产品分别发售9款和1款。

从不同投资类型产品的期限收益结构来看,普通类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权类产品的期限最长、预期收益率最高,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期限最短,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最低。从环比表现来看,各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普遍下降,而除了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之外,其余各类产品期限均有所缩短。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97天,环比缩短4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3%,环比下降45个BP。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27天,环比延长10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5%,环比下降32个BP。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42天,环比缩短9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04%,环比下降44个BP。固定收益权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354天,环比缩短53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81%。环比下降9个BP。信贷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60天,环比缩短68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2%,环比下降44个BP。票据资产类产品期限和预期收益率信息不明确。详细信息参见表1。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第4篇

产品量价齐升

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0个百分点,这是年内央行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市场资金甚为紧张,7天和14天回购利率及隔夜和1周SHIBOR利率都超过了今年春节前的最高水平。与5月份相比,受货币市场利率影响最为直接的人民币债券类产品预期收益率全线上涨。

4家银行发行信贷类产品28款。不区分期限,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1%。1个月(含)以下期产品发行1款,预期收益率为5.00%;1~3个月(含)期产品发行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8%;3~6个月(含)期产品发行4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8%;6个月~1年(含)期产品发行1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82%;1年(含)以上期产品发行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53%。

10家银行发行结构性产品4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9%。澳元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3款,预期收益率未公布;加元和港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各发行1款,预期收益率也未公布;美元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2款,预期收益率均为4.50%;而人民币结构性理财发行3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5%。

到期收益分析

当月到的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672款。其中,保证收益型395款,保本浮动收益型220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共1057款。

6款产品未达最高预期收益率

从到期收益表现来看,1389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有6款没有实现预期收益率。

招行发行的“金葵花焦点联动系列之A股金融类股票表现联动理财计划”到期遭遇零收益。该款产品发行于2010年6月10日,投资期限为1年,其挂钩标的为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以及工商银行这3只A股股票。产品每季度设定一个观察日,若某一观察日所有股票收盘价均不低于期初价格的108%,则产品终止并获得收益,第一个至第四个观察日终止能够分别获得4%、5%、6%和7%的年化收益率。然而,实际情况却是4个观察日都未能达到终止条件,故产品到期收益率为零。

“焦点联动系列之石油价格表现联动理财计划” 为招行发行的一款挂钩于NYMEX最近月交割的石油价格收盘价的结构性产品。在2个月的投资期内,若石油价格从未跌破期初价格的92%,则产品到期收益率为5.50%,否则为0.40%。石油价格在投资期内下跌并跌破期初价格的92%,产品获得最低预期收益率。

平安银行的“安盈理财1003―挂钩一篮子股票人民币理财计划”投资期为1年,挂钩标的为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这4只港股,产品到期仅获0.36%的最低预期收益率。

光大银行有3款阳光理财套餐计划均挂钩于3个月期美元LIBOR,产品投资期限分别为3个月或2个月,并设定了利率区间。由于3款产品在投资期内挂钩利率始终未突破利率区间,因此产品到期收益率均为最低预期收益率。

2款产品到期超出最高预期收益率

除上述未达预期收益率的产品以外,还有2款产品到期收益率超出预期收益率。

“华夏理财增盈增强型1093号理财产品27天”为一款组合投资类产品,其到期收益率为3.60%,高于预期收益率0.30百分点。另外,齐商银行的“齐银成长信贷理财Ⅰ号”投资对象为信托贷款,该款产品预期收益率为4.10%,到期收益率为4.12453%。

32款产品到期收益表现突出

当月到期理财产品中,到期年化收益率达6.0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计32款。从投资币种上看,人民币25款,澳元7款。

收益率较高的人民币款产品多为债券与货币市场类、证券投资类、信贷类以及组合投资类。招行的“私人银行尊享权益系列之积极策略1号理财计划”和“私人银行尊享权益系列之平衡配置1号理财计划”均为证券投资类产品,二者投资期均为3年,到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9.1893%和8.2773%。另外,有20款半个月及以下期限产品到期收益率达6.00%及以上,产品投向涉及信贷资产、票据资产以及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显示出6月较为紧张的短期资金面情况。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第5篇

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

占比上升明显

当月,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1006款,市场占比上涨至61.76%;保证收益型产品发行400款,市场占比下跌至24.55%;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市场占比也出现1.25%的小幅下跌。

包含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票据资产、信托贷款、信贷资产和股票等中的若干投资对象的组合投资类产品较6月占比增加,导致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市场占比上升。

当月,1个月以下期产品发行量占比下跌至37.20%。与此同时,1~3个月(含)期产品发行量占比上涨至31.12%,其余期限的理财产品市场占比出现小幅波动。其中,3~6个月(含)期产品下跌1.00%;6个月~1年(含)期产品占比下降0.59%;1年以上期产品占比上升0.09%。

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分析

随着半年考核结束,银行间市场短期资金需求下降,1个月以下期人民币债券类产品预期收益率出现下跌。由于货币市场利率较6月中下旬出现回落但依然维持在高位,且7月7日央行年内第三次提高存贷款利率50个基点,受此影响,1个月(含)以上期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上涨。

3个月以上期信贷类产品预期收益率下跌明显

当月,3家银行发行信贷类产品12款。不区分期限,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0%。1个月(含)以下期产品发行1款,预期收益率为5.10%;1~3个月(含)期产品发行7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3%;3~6个月(含)期产品发行1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0%;6个月~1年(含)期产品发行2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0%;1年(含)以下期产品发行1款,预期收益率为5.50%。

结构性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下跌

当月,9家银行发行结构性产品34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0%。澳元、欧元、英镑、港币和美元结构性理财产品分别发行3款、3款、1款、2款和3款,这些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均未公布。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22款,平均预期收益率均为3.60%。

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收益分析

当月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557款。其中,保证收益型393款,保本浮动收益型238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926款。

3款产品未达最高预期收益率

从到期收益表现来看,1235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有3款没有实现预期收益率。

其中,中行发行的“中银进取ZYJQ10006A产品”和“中银进取ZYJQ10006B产品”为两款同结构不同币种产品,分别为人民币款和美元款,二者到期均获得最低预期收益率。这两款产品发行于2010年7月7日,投资起始日为2010年7月20日,产品期限为1年。产品的挂钩对象为4只港股:工商银行(1398.HK)、中信银行(998.HK)、中国国航(753.HK)和中国联通(762.HK)。

产品设定了一个观察区间,即挂钩股票期初价格的50%~140%,其中期初价格为2010年7月19日的收盘价。在产品投资期限内,若4只挂钩股票的任意一天收盘价均在观察区间内,则产品获得最高预期收益率(人民币款和美元款均为5.50%);若只要有1只股票的任意一天收盘价突破观察区间,则产品获得最低预期收益率(人民币款为0.36%,美元款为0.10%)。实际情况来看,中国联通期初价格为10.22港币,而该股在投资期内价格上涨并突破观察区间上限,2011年5月30日收盘价达到顶峰且超过期初价格69.08%,因此2款产品到期仅能获得最低预期收益率。

邮政储蓄银行的“天富人民币理财计划3号第二期”发行于2009年6月25日,投资起始日为2009年7月16日,产品投资期为2年。产品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工具和权益类投资工具,具体包括国债、金融债等各类型债券;股票、封闭式基金、ETF基金、LOF基金、新股(债)申购;货币市场基金及银行存款、现金及监管机构允许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其中固定收益类工具投资总额不低于理财资金的70%,权益类工具投资成本总额不高于理财资金的30%。产品预期收益率为1.40%~8.20%,而产品到期收益率为2.24%。

2款产品到期超出最高预期收益率

除上述未达预期收益率产品而外,还有2款产品的到期收益率超出预期收益率。

“华夏理财增盈增强型1097号理财产品62天”和“华夏理财增盈增强型1107号理财产品28天”均为组合投资类产品,产品投资对象包括信贷资产、信托贷款以及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二者预期收益率分别为3.70%和3.60%,到期收益率分别为3.7484%和3.6484%。

54款产品到期收益表现突出

到期理财产品中,到期年化收益率达6.0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计54款。从投资币种上看,人民币有50款,澳元有4款。

收益率较高的人民币款产品多为债券与货币市场类、股权投资类、票据资产类以及组合投资类。民生银行的“非凡资产管理黄金投资2号理财产品(G02)”于2010年11月26日开始投资,投资对象为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挂牌交易品种,产品于2011年7月15日提前终止,到期年化收益率为15.3772%。渣打银行的“市场联动系列MALI11152E”挂钩于中国神华股票,产品运行了1个月时间后,于2011年7月16日到期,到期收益率为10.00%。另外,有27款半个月及以下期限产品到期收益率达6.00%及以上,其中北京银行的“心喜系列2011336号:人民币14天SHIBOR挂钩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接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