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童话故事

数学童话故事

数学童话故事

数学童话故事范文第1篇

从前,在海边,有个聪明的孩子,叫西瓜娃。有个船霸叫周霸天,他很想霸占西瓜娃家的枣木船,于是,他与手下来到西瓜娃家门口,手下喊道:“西瓜娃,我家老爷听说你聪明,让你帮忙分分财产,分好了,赏你20两银子,分不好,你的船可就归老爷了。河边停着老爷的19条船,要分给3个少爷。大少爷分一半儿;二少爷分4分之1;小少爷分5分之1。船不能劈,不能砍。怎么样?”西瓜娃眨了眨眼睛,说:“好吧,把我那条船也加上。加上我这条船,一共20条。大少爷分一半儿,分10条;二少爷分4分之1,分5条;小少爷分5分之1,分4条。剩下一条是我自己的。”这下子,周霸天只好乖乖的拿出20两银子。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数学童话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普希金童话诗;格林童话;比较

1. 普希金童话诗与格林童话创作源起

讲到普希金童话诗的创作根源。一定要说到他的童年,童年时期普希金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族中,一心只顾享乐的父母对普希金的关心几乎没有。普希金从小到大主要由乳母和一个熟悉民间童话的保姆管教和照料。这个有文化的保姆给了童年的普希金最开始的文学启蒙。是普希金的启蒙老师,所以可以说普希金是非常很幸运的。他童年时周边有三个每天给他讲童话故事的人。一个是他的外婆,另一个就是他的贴身保姆,还有一个是在他家做长工的青年尼基塔。从他们所讲故事那里童年的普希金了解了多种多样的好玩的寓言和童话故事。等到普希金逐渐长大成为青年的时候,他的保姆还时常用童话和故事来抚慰他受伤的心灵,每当诗人不高兴的时候,他一般都会去找他的保姆要求保姆给他将一些他喜欢的故事,并且仍然像个孩子那样听津津有味。由此可以看出,普希金童话诗素材来源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他童年时听过的民间故事和童话小说。

2. 普希金童话诗与格林童话对比

2.1创作形式

普希金十分了解儿童的欣赏角度和心理特点。很好的将童话,童谣和抒情诗三者巧妙的地联合在一起开创了童话诗这一全新的文学体裁。 世界文学史上童话的创作数量十分庞大,但是能称的极品的数量非常少,像普希金一样用诗歌的形式来进行童话的创造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史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物。半个世纪以来,在童话诗的创作上还是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普希金的。所以他的相关作品相对来说就显的尤为贵重。普希金在童话诗的相关创作中突破了贵族文学的传统的限制,运用自己的天赋将民间童话和民间寓言巧妙的引入到诗歌创作之中,对民间相关童话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和提升。格林童话的故事素材是非常广泛的,其中以格林兄弟家乡的民间故事居多,他们小时候在故乡黑森地区,根据老一辈老人讲述的寓言故事及童话都成为他们最开始创作的源头。因为这些童话都是出自民间故事,身为学者的格林兄弟又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存他们的原来面貌,正是因为格林兄弟想要尽量保持童话故事原来的初始面貌,以此多数故事都显得十分简单粗糙,通过对创作形式的对比,我们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普希金的童话诗比格林童话精致了许多。

2.2人物安排和内容情节

在创作形式上普希金开创了童话诗这一全新的体裁,在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设定和情节设定上也更细致和更合理的调整,这一点在《公正和七勇士》的故事中展现的最为明显。许多童话对人物的描写都不是非常细致,一般都是根据故事情节自身来展现主题,但是普希金则特别重视对童话中人物的设定和性格的描写。公主的形象就被他描写的生动形象,她聪明、伶俐、善良、勤劳、对爱情矢志不渝,其实这也是对普通的劳动女性的真实写照,普希金还在自己的童话诗的那一章节就设定了王子叶里赛依的华丽登场,这种巧妙的安排就让王子与公主的爱情变得美妙生动,真实可感,也为小说后面王子历经千辛万苦寻找公主埋下了伏笔。除此之外,普希金将格林童话中的七个小矮人的形象更改成了七个勇敢的勇士,还设定了他们向公主求爱的剧情!这样不单单彰显了王子与公主爱情的纯真,又巧妙的将友情,亲情与爱情十分巧妙地融合在了整首童话诗中,让读者在读的时候倍感温馨。在情节的安排上,普希金也做了许多十分合理的调整。他没有像格林童话一样,让王后派一个猎人去暗杀公主,而是派了一个仆人跟踪公主,当王后知道公主还没有死的时候!她自己假扮一个苦命的老人,拿着一个有毒的金苹果来到林中木屋,通过一些手段骗公主吃了苹果然后中毒死去,但是在格林童话中的剧情却是王后三番五次才将公主毒死,这样写的目的主要是表现了公主的善良!但是这样剧情的发展也把公主写得有点太幼稚,因此笔者认为普希金的安排显得更加合理。

结束语

格林童话始终受到全球少年儿童的喜爱,小孩在阅读那些奇妙动人、梦幻美妙故事的时候,也了解白雪公主的善良,小红帽的聪明。普希金的童话诗作品虽然数量有限,但是他所创造的美丽童话世界却已近深深的植入人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我们应该可以清晰的看到,不管是普希金的童话诗还是格林童话,都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参考文献]

[1]孙云凤. 童话的世界并不总是美丽的――以《格林童话》为例.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2]王鲁蒙,胡晓琼. 对《格林童话》中继母形象的分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数学童话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童话故事;中班幼儿;叙事能力

叙事能力作为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今后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以童话故事讲述为媒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又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幼儿想听、想表达和交流的意愿,使幼儿在叙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本研究通过对4-5岁实验组幼儿进行童话故事讲述干预,探寻童话故事讲述对中班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能否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一、方法

1.时间

2013.7―2013.10

2.实验对象

鞍山市某幼儿园两个平行中班幼儿。分别为实验组与控制组,每班幼儿39人。

(1)测查工具:前后测的测查工具为四幅按照顺序排列、内容清晰、明确,表达一个完整故事情节的无文字图画。

(2)测查程序:由笔者担当教师,在安静的房间对幼儿进行单独测试。每名幼儿约1分半钟。使用统一指导语,在幼儿叙述过程中,不再提示。笔者对幼儿叙事内容录音。

3.实验干预

笔者对实验班幼儿进行童话故事讲述干预,为期12周,每两周一个童话故事。对控制组幼儿不进行干预。

4.叙事能力编码

笔者将叙事能力分为时间词语、连贯性、词汇运用、叙事长度四个维度,由三名评分者对其内部编码信度进行分析,且三名评分者评分具有较高一致性。

二、结果分析

1.两组幼儿前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各维度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运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时间词语P=.134,叙事连贯性P=.242,词汇运用P=.643,叙事长度P=.616,四个维度的t值伴随概率P值均大于0.05,因此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各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被试具有较高的同质性。

表1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维度\&t\&P\&实验组\&控制组\&时间词语\&1.577\&.134\&1.018(.072)\&1.146(.345)\&连贯性\&1.202\&.243\&1.066(.175)\&1.185(.383)\&词汇运用\&.502\&.623\&1.107(.192)\&1.145(.384)\&叙事长度\&.379\&.712\&1.219(.289)\&1.265(.410)\&]

2.两组幼儿后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在比较前测各维度差异性的基础上,对两组幼儿后测各维度进行差异性分析,进而检验童话故事讲述干预对实验组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是否产生显著影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表2 实验组与控制组后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维度\&t\&P\&实验组\&控制组\&时间词语\&2.743\&.462\&1.068(.179)\&1.220(.384)\&连贯性\&2.376\&.899\&1.151(.276)\&1.223(.428)\&词汇运用\&1.526\&.006\&1.548(.437)\&1.327(.385)\&叙事长度\&1.454\&.025\&1.552(.532)\&1.314(.506)\&]

从上表可以看出,时间词语、连贯性的P值分别为.462, .899,均大于0.05,因此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词汇运用P=.006

3.实验组前后测、控制组前后测比较

为了进一步分析干预后的对比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前后测、控制组前后测分数进行比较,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检测。如表3:

表3 配对样本t检验

[\&t\&相关系数\&均值\&标准误\&置信下限\&置信上限\&控制组前后测分数比较\&-1.923

(0.072)\&0.894

(0.00)\&-0.4578\&0.1527\&-0.6383\&0.0244\&实验组前后测分数比较\&-10.862(0.038)\&0.656

(0.00)\&-3.8462\&0.3752\&-4.5203\&-3.2459\&]

注:括号内为统计量对应的伴随概率

从表中可以看出,检验t统计量值为-1.923,伴随概率为P=0.072>0.05,前后测得分的均值差异较小。表明二者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由P=0.072

实验组前后测得分均值差为-3.8462,差异较大;检验t统计量值为-10.862,伴随概率为P=0.038

三、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经过12周的干预,在两班级具有同质性的前提下,实验组幼儿在后测词汇运用、叙事长度方面较控制组有明显提高,叙事能力较前测相比有明显提高。控制组幼儿在后测有一定提高,但是提高的不显著。

笔者认为,与控制组相比,以童话故事为媒介进行讲述,对于促进幼儿叙事能力发展具有一定的成效,且童话故事作用于幼儿叙事能力各维度发展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样本数量较小、实验时间较短、由于教师由笔者本人担任,教学方式可能还不够娴熟,没有达到最佳的引导效果。

四、建议

1.重视童话故事对4-5岁幼儿语言发展的价值

童话故事一直以来受到幼儿的喜爱,它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牵动人心的故事人物,丰富而优美的句子和词汇,恰恰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倾听童话故事,对幼儿语言发展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且4-5岁幼儿处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如果能够重视童话故事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珍视其价值,将对幼儿入学后的学习、理解、交往能力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幼儿园应重视童话故事讲述在幼儿园中的应用,针对4-5岁幼儿,培养其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为童话故事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更加广阔的平台,挖掘并讲述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童话作品,引导幼儿养成愿意向他人叙述童话作品的良好习惯,并组织游戏活动便于幼儿吸收新知识,增添语言学习的趣味性。

2.幼儿教师应针对不同叙事维度选择相应童话作品

在童话故事的选择上,教师需进行一定的考究。童话故事的题材多样,有描写人物的也有描写动物的,小班、中班幼儿较喜欢小动物的故事,教师在选择时可适当加重比例。在培养幼儿叙事能力的童话作品选择上,教师需要针对叙事能力的不同维度,选择相应维度表现突出的童话作品。在笔者对童话故事进行的四个维度划分中,会针对每个维度的特点,选取童话故事。例如训练幼儿词汇时,笔者会选择语言优美、词汇表现丰富的童话作品,例如《灰姑娘》,在该作品中,有对人物内心,故事背景等方面细微的刻画,用词准确优美,适合幼儿体会语言的丰富多彩。

3.重视叙事能力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

数学童话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童真特点;童趣课堂

一、用童话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1.策略

比如,在进行简便计算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先向学生引入这种计算方法必要性的相关说明。这时候笔者就引入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阿里巴巴和强盗准备瓜分五个山洞里的宝藏,已知每个山洞里都有2个宝箱,要想两个人分得一样多的财宝该如何分呢?

很多学生在听到教师的提问之后,结合童话故事大致都能联想到这样的解决方式,将所有的财宝聚集到一起,进行平均划分。但是同时很多学生也意识到这样搬来搬去有些麻烦。可不可以省去这个搬运的步骤,直接进行瓜分呢?换言之,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将总的宝藏数直接分成两份,利用基本的口诀出发来进行计算?

当教师按照如此的思路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就说明学生已经走进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当中,已经知道方便计算、快速计算的意义何在。接下来教师只要给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学生马上就能有所领悟。

2.评述

童话对于小学生有着异常强大的吸引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童话故事,不仅能够拉近小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让课堂充满童趣,增加吸引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的因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要注意的就是尽量不要使用那些存有争议的故事以及存在两极分化评议的故事角色,避免让故事本身的情结喧宾夺主。

二、在充满童趣的游戏中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1.策略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的学习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将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折纸游戏结合起来,首先让学生尝试着对折一张长方形的纸张,看看能对折出多少种效果。有的学生直接将长方形纸张的两条边对齐,这样就会出现两个一模一样的长方形;有的学生从两个角的位置进行对折,这样就会形成两个三角形。在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三角形和长方形知识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将由长方形所折叠出的两个三角形用剪刀裁开,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两个三角形是怎么出现的大家都知道,大家肯定也能将这两个三角形还原,再拼成一个长方形,但是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大家,大家能不能利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其他形状?”

很多学生因为之前对三角形的裁剪过程印象非常深,所以当笔者问这类问题的时候,学生还是会习惯性地将刚才分离的两条边组合到一起,但是这样组合而成的依然是之前的长方形,显然不是笔者所要的答案。当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思维比较固定,并没有实现思维的灵活转换时,会接着问:“既然三角形有三条边,那么大家可不可以尝试着将其他的边拼到一起呢?”学生一听犹如受到启发一般,纷纷跃跃欲试,于是一个全新的图形就出现了。

2.评述

游戏是较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最为他们所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合理地将游戏策略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在充满童趣的游戏活动当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开发其心智,让学生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在使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游戏的主体性原则,即对游戏的选择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没有围绕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游戏必然只是学生间的嬉戏打闹,不仅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无法达到提升学生认知的效果。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大部分的知识点都可以通过选择具有一定生活气息、竞赛性质的小游戏来辅助记忆和掌握。

三、结论

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而言,理想的教学方法必然能够让学生在没有负担、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以轻松的状态接受和感知学习内容,产生较强的记忆能力。而要想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最为有效和合理的方法就是基于小学生机体成长的特点,充分利用其成长过程中性格和心理上的特征来展开教学。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具有单纯、真实而又充满童真与童趣的特点,他们对世界充满着幻想,对美好事物充满着向往和追求,所以常常沉迷在童话故事里,沉迷在单纯而不复杂的游戏世界中。数学知识看似冷静、毫无感彩,事实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和情感上的特点,利用童话般的教学情境和充满童趣的游戏设定来展开数学教学,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吸收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大春.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满“儿童味”的尝试[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7):125.

数学童话故事范文第5篇

1 童话故事的特征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儿童文学辞典))

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好人很善良,坏人很恶毒。比如《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很善良,而皇后很恶毒;《灰姑娘》里,后母很恶毒,灰姑娘很善良。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一般来说,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的,不过,有童心的成年人同样能够在童话故事中找到快乐,让心灵纯净。

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丰富多彩的幻想是童话最基本的特征。当然,从广义上说,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幻想,但幻想却是童话体裁作品最本质的特征,是童话的灵魂,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幻想也就没有童话。童话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者,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童话区别于一般的小说和故事之处,就在于它能借助幻想的力量,使我们平常见的各种平凡人物和现象,展现出不平凡的奇异光彩,为小读者展开一个“幻想世界”。童话中的幻想,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亦虚亦实、如幻似真的奇境中自由自在地活动。童话故事中的幻想看起来好像能无拘无束,可在瞬间上天入地,一目千里,可写仙子,可写妖魔,可死而复生,可长生不死,甚至连虫鱼鸟兽都可以有人的思想,人的行为……所有这些,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可实际上,童话故事正是以‘幻想’为一方面,以‘真实’为另一方面,中间流淌着对儿童充满诱惑的奇妙故事、给童年增添了更多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