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共建和谐社会

共建和谐社会

共建和谐社会

共建和谐社会范文第1篇

走出家门,小区二期建房工程工地尽收眼底,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穿安全服,屋里屋外,墙上墙下,场地上,机械旁,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号子声连成一片,好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看到这些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工人们,分不清哪个是老板,哪个是工头,哪个是来自外地,哪个来自农村,看见的只是他们相互的关爱,共同的劳动。

漫步来到集贸市场,蔬菜水果,鸡鸭鱼肉,琳琅满目。城里人,乡下人,本地人,外地人,相聚一堂。微笑的脸上看不见鄙视的目光。讨价还价显示出真诚与互信,拥挤的人群中虽有一些穿着制服的工商管理员,正忙着为赶集的乡下人把称提筐,安排摊位,市场处处是那样的繁忙,却又是那样的和谐。

回到家里我想,我们生活在这个城里,这个社会,离不开乡下的农民工,外地的经销商,有了他们,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了我们所有人的团结友爱,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家园,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共建和谐社会范文第2篇

有一次,妈妈骑着自行车带我去买菜,在回家的路上因路不好走,买的菜又多,所以菜从蓝子里掉了许多,正当妈妈弯腰去拾的时候,一个小学生拾了起来,笑着对我妈妈说:“给您,阿姨!”妈妈下一个劲儿地夸她。

还有一次,我姨夫带着我去交电话费,走到那儿,掏钱包时把钱包掏掉了,那儿的管理拾起来不是把钱包装到他的口袋里,而是拾起了,用手擦擦灰尘,给了我姨夫。

看,虽然我们的县城虽小,但时时刻刻都洋溢着和谐的气息,每个人的心里都刻着“和谐”两个字,这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都很和谐。

共建和谐社会范文第3篇

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

是共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中国历经30年的改革,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机构的精简与职能的转变使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面临深刻的变化和调整,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面临新的分化与合理定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社会组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我们看到,这些组织能对改革中由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等原因造成的“真空”地带起弥补和协调作用,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建设性影响。所以,在和谐社会这一广阔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社会组织的发展理论依据及其有效发展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在国际上,通常把社会组织称为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民间组织,也叫Third Sector(第三部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Lester.M.Salamon教授等认为NGO有以下七个属性: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中国的社会组织发展时间不长,但也同样具有这些性质。中国社会组织大规模发展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单位制度的弱化为中国城市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与良好环境。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引入,不仅直接导致了社会组织在数量和种类上的激增,更重要的是这些新产生的社会组织在性质上大大不同于改革开放前所存在的“社会团体”,80年代后社会组织的民间性、自主性、组织性、志愿性和合法性都得到了很大的增强。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各类民间社会组织总数已达800万个以上。虽然我国的社会组织在数量上迅速扩张,但是发展质量堪忧,仍存在众多制约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首先是资金不足。在国外,第三部门资金来源很多,有各种志愿捐款、会费、服务收费,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政府的资助。而在我国,民间福利组织资金少而且来源单一。这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公益传统,民间的捐赠很少;另一方面,我国的福利资金不足;此外,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民办福利组织还没有真正纳入政府福利体系之内。

其次是组织资源和动员能力不足。由于民间福利组织主要是对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这一群体处于社会的较低层,没有能力自助,只能靠社会上有能力、又热衷于社会福利事业的人来提供帮助,所以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主要靠人们的觉悟、爱心和人道主义精神来推动,需要参与者的奉献精神。然而在冷峻的现实面前,道德的力量有时是无法战而胜之的。

此外,诸多社会组织发育不全,能力不足,对政府和社会缺乏有效的回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依靠领导的个人魅力及其艰苦奋斗创建起来的,这些组织的人事、财务等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各种组织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有的违背社会组织的宗旨甚至从事违法活动,不同程度地损害了这些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影响了它们在公众中的形象。这些问题不但对社会组织本身的发展有害,而且对整个社会和谐的建设不利,亟需高度重视,尽快解决。

由于对民间组织的认识和判断发生偏差,在部分党政干部中间,对民间组织存在不友善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与我们当前大力倡导的和谐社会精神格格不入。既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那么我们就要抛弃长期以来形成的排他性思维方式,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前提下,采取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各种组织资源,如此才能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从历史来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一直就充满兼容共生思想,中国传统哲学向来也以“和合”思想见长。从现实来看,一个社会的发展必然是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与合力推进的结果。恩格斯曾用“平行四边形”作比喻,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无数个人和众多的社会集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众多的社会集团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必然离不开包括各类社会组织在内的所有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伴随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多样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对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今天,政府正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转变,政府没有必要对社会事务进行全方位的直接的管理,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微观社会职能,应该、也可以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社会组织将在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可以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最终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全社会的福祉。

在共建和谐社会过程中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当前,社会组织数量迅速扩张,增长质量亟需提高,各级党政干部对社会组织认识亟待深化。在此背景下,社会组织更应探寻一条有效地参与社会发展与和谐共建的路径,树立良好形象,以更好地实现自身使命。

在西方,社会组织甚至可以影响政府决策。它为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决策、督促和改善政府行为,从而有效地实现公共治理提供了制度化的途径。与社会组织的类型相关,中国的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建设性提议。这是中国社会组织参与政策过程的最常见方式。在自上而下的社会组织,特别是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中体现最为明显。他们在法律上享有参政议政的政治协商地位。据清华大学统计,有58.7%的社会组织曾经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并有42%的社会组织表示所提建议受到不同程度的采纳。这种对话模式的特点是:对话的主题、方向或框架在政府的整体规划之下,社会组织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等,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话的目的是更好地共同致力于政府设立的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

利益诉求之表达。这更类似于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倡导行为。这种对话方式的特点是:社会组织代表民间提出意见和利益诉求之表达,具有力量均衡的意义。它可能是为了会员利益,如不同的行业协会代表其会员的利益进行对政府的政策游说,也可能是为了某种公共利益,如环保组织为了公众的生存与健康,要求在重大工程中纳入环境的评估,等等。

参与式合作。这种方式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让社会组织真正成为平等的主体,改变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治理方式,很可能形成民间利益的有效表达,成为主要的社会合作模式。比如,2006年2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对外宣布,6家社会组织首次通过招标与政府合作参与实施村级扶贫项目。这是中国政府在扶贫项目方面的一种创新和尝试。

参与式合作被认为是以后更多的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但是在有些地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程度和效果仍然不容乐观。那么,在共建和谐社会中社会组织应该怎样发展呢?什么才是社会组织的有效发展路径呢?这首先需要从大的方面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中共精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要将这一精神和要求贯彻到社会组织发展的层面,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完善社会组织立法,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在社会组织的立法中,对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职能、行为准则以及活动的范围和领域都作出相应规定。重点是规范和引导社会组织的行为,明确界定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哪些行为是法律所倡导的,不断改善社会组织的法律、政策环境。

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创新。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大量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微观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出去,转交给相关的社会组织承担,腾出精力和力量,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满足公民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从国家与社会高度一体化逐步达到国家与社会的合理分工,实现政府向社会的部分放权,逐步扩大广大公民和社会组织活动的空间。

加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社会组织不仅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规范的议事规则,而且应当建立民主的决策程序。要把有政策水平、专业知识、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引入到社会组织中,建立职业化的队伍。建立以服务效率、管理水平、工作业绩为主的激励机制,完善社会组织的自律机制。

共建和谐社会范文第4篇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为谁建设和谐社会、靠谁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如何建设和谐社会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也为新时期中国妇女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关于共建共享的科学论断,进一步指明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道路。“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是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思想,揭示了共建与共享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现实途径、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共建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实现共享的前提和条件;共享反映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实现共建的目的和归宿。没有共建,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不讲共享,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谐社会建设就失去了动力。所以,只有共建才能确保共享,只有共享才能促进共建,两者紧密相连、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统一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需要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深刻表明,广大妇女只有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才能平等享有发展成果,不断实现自身的进步;只有动员妇女这支伟大力量共同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变成现实。与全国人民一道共谋科学发展、共促社会和谐、共创美好生活,必将为妇女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实现自身全面进步与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关于“两个最大限度”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和谐社会建设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穿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一条红线,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价值追求,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源泉,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只有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奠定我们党执政的坚实群众基础,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奋进力量。“两个最大限度”的重要论述深刻表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我们一方面要为妇女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广泛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搭建舞台,切实用发展的思维、发展的办法和发展的成果解决妇女前进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妇女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广大妇女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是妇女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大局必须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

关于发挥“四个作用”的明确要求,进一步指明了妇联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努力方向。工青妇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动员各自联系的群众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是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现阶段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如何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是我们党在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包括妇联组织在内的群团组织联系群众比较广泛,对群众的情况比较了解,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在推动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发挥“四个作用”的明确要求深刻表明,妇联组织必须充分认识和谐社会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深入研究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妇女群体的新特点,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妇女群众工作的新规律,不断为履行职能增添新的内涵,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激发广大妇女谋平等、促发展、创和谐的奋斗热情,更好地发挥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生生不息、昂然奋进的时代主旋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抢抓机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艰苦奋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安定团结。各级妇联组织要切实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牢牢把握共建共享的根本要求,真正使广大妇女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坚定拥护者、热情宣传者、积极实践者、成果享有者。

充分发挥组织妇女群众的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既为广大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充分发挥组织妇女群众的作用,就是要求各级妇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最大限度地激发妇女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作为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组织动员妇女为夯实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建功立业。要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科技牵手、项目牵手、资金扶持”城乡对接帮扶工作,在培养新型女农民、发展致富带头人、转移富余劳动力、创建和谐新农家、建设巾帼示范村等方面下功夫,带领农村妇女走科技致富、转移致富、生态致富的路子。要围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进行业、进社区、进村镇,激励各行各业妇女立足岗位、学习成才、自主创新、建功奉献。要围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深化“文明生态庭院”、节约型家庭等创建活动,引导妇女树立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自觉投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践。要围绕促进人与人的团结和睦,把和谐理念寓于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廉洁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和社区家庭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弘扬和谐精神,共建和谐文化,为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做出积极努力。

充分发挥引导妇女群众的作用,为打牢全社会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贡献力量。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精神力量,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充分发挥引导妇女群众的作用,就是要求各级妇联充分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等方法,进一步增强妇女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用真理引导妇女群众思想,用真情温暖妇女群众心灵,用真心维护妇女群众利益。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妇女思想教育的全过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妇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妇女,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妇女,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妇女,不断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妇女正确分析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信念和信心。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妇女增强法制意识,正确运用民利,学会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做好妇女群众的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引导妇女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构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充分发挥服务妇女群众的作用,为解决好民生问题贡献力量。关心群众生产生活、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从整体上看,当前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妇女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服务妇女群众的作用,就是要求各级妇联高度关注妇女群众特别是困难妇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尽心竭力地帮助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妇女群众信赖的“妇女之家”。要把握服务需求,畅通倾听妇女呼声、反映妇女意愿的渠道,深入了解妇女群众的现实状况、发展需求和思想动态,为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奠定基础。要拓展服务领域,广泛开展为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妇女和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等服务的“春风送岗位”行动,扎实推进扶持困难妇女创业的小额信贷工作,深入实施“春蕾计划”、“安康计划”、“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等为困难妇女儿童服务的社会公益活动;要关注女领导干部、女企业家、女知识分子等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要给予老龄妇女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努力使我们的服务惠及最大多数的妇女群众。要完善服务手段,通过源头参与、协调推动、宣传动员,借政府之平台、举社会之力量、引各方之智慧,切实把服务工作做到妇女群众的心坎上,让广大妇女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充分发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作用,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贡献力量。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男女两性享有平等权利,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领域中的各项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和落实,但男女两性发展不平衡、妇女合法权益受侵犯的现象并未完全消除。充分发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作用,就是要求各级妇联从促进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切实履行好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职能,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做出贡献。要健全维权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妇女儿童利益协调机制、妇女儿童诉求表达机制、妇女儿童矛盾调处机制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机制,推进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配套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使维权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要抓住维权工作重点,把握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重点关注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失地妇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同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协助党和政府有效化解影响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各种社会矛盾。要完善维权工作网络,加强妇联网络、司法保护网络、社会救助网络和维权监督网络的建设,构筑社会化、开放式的维权工作格局,聚集全社会力量,共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妇女的切身利益。

在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上,各级妇联要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使命,实现对妇女群众的有力组织、正确引导、优质服务和有效维权,真正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团结带领妇女投身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着眼于提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团结动员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要重视学习,切实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和大政方针特别是社会建设理论与社会政策的学习,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做好妇女工作所必备的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使我们的理论水平和知识水平更加适应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时代新要求。要重视调研,抓住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大局的突出问题,抓住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中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要问题,抓住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加强理性思考,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新规律、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要重视实践,多到条件艰苦、困难较多的地方去开展工作,多与基层的干部和群众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多办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好事实事,努力把能力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实际成效。

着眼于夯实和谐社会建设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这些年来,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和妇女群体的分化,特别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如何把组织、引导、服务、维权的各项工作切实有效地覆盖到各个领域的广大妇女群众之中,妇联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要积极争取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建的总体规划,纳入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安排,做到统一研究、整体部署、同步实施、统筹推进。要巩固农村、乡镇妇女组织,加强街道、社区妇联组织,推进党政机关、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妇委会和团体会员队伍建设,加强与各类妇女社团的交流与合作,探索覆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流动妇女群众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努力构建以妇联基层组织为主体,以其他妇女组织为骨干的宽领域、广覆盖、社会化、开放式的妇女组织体系。要鼓励基层创新,真正实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

共建和谐社会范文第5篇

??题记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他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快捷。在大家赞叹社会进步、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它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在鲜红的车轮下,一个个美满的家庭转眼破碎。

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就像一颗威力十足的定时炸弹,一触即爆,这颗埋伏在我们生活的炸弹,只要你稍不小心就会爆炸,炸得家庭破碎,炸得人心悲苦。

一个11岁的男孩和他的朋友,骑着三轮车在公路上来来回回的玩耍,他们玩得非常高兴,幼小的声音传递着他们的喜悦。突然,一辆“终结者”(大卡车)飞奔而来,无情地结束了这几个小孩的生命,一瞬间鲜红的血染红了“终结者的手”(车轮),几个孩子当场死亡,一场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几个幼小的生命也随之逝去。

大卡车随意乱闯,只是为了交差,得一笔工钱,不顾违章的后果。可这位司机知道吗?只是为了工钱,只是为了这么一笔小小的工钱便违反交通规则,刹那间就葬送了几条无辜的生命,使悲剧上演,鲜血染红了车轮,受害者的亲人悲痛万分。

生命像音乐,像画面,暗自挟带着一种命定的声调或血色,只有当它遇到大潮的袭击,听到号角的催促,此时它才会顿时抖擞,露出本质的绚烂和激昂。

生命是美好的,不讲安全的生存是危险的。

繁忙的市内大街上,道路两旁的绿树正在发芽。树下,若隐若现着一道绿色的防护栏。栅栏内,行人步履匆匆,忽然停下脚步的人要干什么?别忙着疑问,看?他四下张望,最后将目光停在了远处的那一条人行斑马线上,一抬脚,便越过栅栏,向着人行的斑马线跑去。说时迟,那时快,一轿车急速驶来……他大字形倒在地上,腹中的肠子混着血大量流出体外。不多时,活泼的生命奄奄一息地躺在担架上。

时光飞逝,岁月轮回。从欢乐到悲伤,从成功到失败,生与死的距离何其遥远,却又何其相近。也许就是你一个偶然的疏忽,一个盲目的行为,一线侥幸的心理,让生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终生无法弥补!

我了解到每一分钟受伤于交通事故有1人,每六分钟死于交通事故1人。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上亿,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几千亿美元,间接损失更远甚于此。

这样大的数目,这么多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了我们,人的生命虽然宝贵,但很脆弱,一旦失去了,就永远无法挽回。每一个人的动作都系着安全,只有把安全记在心中,才能做到珍爱生命,才能让生命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人是坚强的,但也是软弱的。在面对死亡时,人们可能会勇敢地接受一切,但也许会畏惧,会哭泣……可是当那些死者个个紧闭着眼睛,离我们远去……他们可曾想过比他们更伤心,更悲痛的是他们的亲人……

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使我们能自由的呼吸,不断成长,今天的我们不正是冉冉升起的初阳吗?充满着青春活力,散发蓬勃朝气,但是你们可曾想过,当我们离开母亲的怀抱,独立行走在人生道路上时,我们如此美妙的生命靠的是什么呢?我思来想去,归结为两个字,安全!是“安全”这把拐杖?I卫着我们的生命,维护我们生存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