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部科技管理

教育部科技管理

教育部科技管理

教育部科技管理范文第1篇

广州市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细则最新版第一条 为提高本市科学技术人员素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市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受聘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科学技术人员。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集体所有、股份制、私营以及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的企业、事业单位。

本细则所称的受聘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科学技术人员,系指依照国家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取得专业技术职称或资格,同时受聘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医疗卫生和高校、中专、中技的自然科学教学的人员。

第四条 各级人事行政管理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管理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

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规划、组织、指导和监督本细则的实施。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本细则的实施工作。

第五条 各单位根据机构设置的具体情况,指定一个部门为管理继续教育的日常工作部门(以下统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并由专人具体负责。

第六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

(一)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并组织施行;

(二)编制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继续教育的选题;

(三)组织安排科学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考核学习情况;

(四)评估继续教育质量,总结继续教育经验,宣传、表彰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

(五)受理有关继续教育的投诉,并进行调解。

第七条 各级分管人事工作的领导要兼管继续教育工作。主管部门要把实施本细则列入下属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任期目标,并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八条 继续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重点相结合的方针,为提高本市科学技术人员素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

第九条 继续教育的目的:

(一)补充、更新、拓宽科学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智力;

(二)调整和完善科学技术队伍的知识和专业结构;

(三)培养中青年科学技术学科带头人。

第十条 继续教育的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人员所从事专业或学科的新理论、新信息、新技术和新方法。

继续教育的选题应根据国内外市场和科学技术的现状,和本市、本系统、本单位科研、生产、教育和工作需要,以及科学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际业务水平确定。

第十一条 继续教育的形式:

(一)办各类培训、学习和研修班;

(二)参加学术讲座、交流和考察;

(三)外派对口单位短期工作或进修;

(四)参加函授(刊授)、电大、职大、业大和夜大学习;

(五)有计划、有指导、有考核的脱产自学。

第十二条 接受继续教育是科学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科学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专业和所在工作岗位的需要,向本单位提出学习的要求;

(二)学习时间由本单位根据本细则的要求作出计划安排,保证每人每年不少于脱产12天,脱产学习的时间可以在同一个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期内累计使用;

(三)经所在单位批准脱产学习的,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奖金等,享受在岗人员的同等待遇;

(四)经所在单位同意派出学习并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学费及旅差费由所在单位报销。

第十三条 科学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服从所在单位安排,参加学习活动;

(二)遵守学习纪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三)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所在单位服务。

第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可以与在国内连续半脱产学习1年以上、脱产学习半年以上或派出国外境外留学、进修3个月以上的科学技术人员,事先签订接受继续教育后的专业技术服务合同。

第十五条 本市实行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

继续教育证书由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六条 继续教育证书由各区、县级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市政府各委(办)、各局(总公司)和市直属各单位颁发。由科学技术人员本人持有,实施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或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登记,并按高、中、初级的档次,由相应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每年验证一次。

第十七条 继续教育证书是系统记录科学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具体情况的有效凭证,是科学技术人员晋升、受聘专业技术职务及考核的必备证明。

第十八条 市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用作市继续教育专项调控经费,其数额应根据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相应增加。

各区、县级市财政每年也应拨出专款作为当地继续教育专项经费。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应为下属企业、事业单位继续教育提供条件。

第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继续教育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额度不低于科学技术人员工资总额的15%。

企业继续教育经费的不足部分,可以从如下途径解决:

(一)培训费用摊入成本;

(二)投入基本设施的费用在利润留成、包干节余、税后留利中开支;

(三)直接为产品创优、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服务的培训费用,在项目资金中开支。

事业单位继续教育经费的不足部分,可以在包干节余和预算外收入等自有资金中开支。

第二十条 广州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各级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申报,经审查认定可成为相应的继续教育基地;也可以直接与企业、事业单位订立协议,承担继续教育任务。

第二十一条 被认定为继续教育基地的单位不改变原来的隶属关系,其继续教育业务范围由认定部门确定,并接受认定部门的指导和检查。

第二十二条 市继续教育基地由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市继续教育基地按审定的专业范围和方向,对本市有关的高级科学技术人员及中级科学技术人员的骨干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其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列入市继续教育培训年度计划。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定期表彰和奖励在继续教育工作中认真执行本细则,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

市人民政府每两年表彰和奖励一次对继续教育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第二十四条 对不执行本细则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视其影响范围和情节,给予教育批评、通报批评,直至责令其改正。

第二十五条 社会科学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参照本细则执行。

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1、社会的发展是继续教育及其理论研究的外部需要和发展动力现代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知识总量激增,应用周期缩短,半衰率加速,从而导致了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职业结构等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从业人员重新形成的劳动力要有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和更高的智能结构。而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变成从业人员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重要阶段,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使继续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改造各层次的人才结构,必然要求搞好继续教育及其研究工作。

教育部科技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 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管理 对策

一、当前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科研滞后的主要原因及分析

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科研起步相对较晚,许多重大的实际问题尚未来得及研究或研究尚不够深入。近些年来,不少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很多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生源组织、就业安置、条件改善和规模扩张等方面,对教育科研认识不高、定位不准、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技术学校以培养技术型、工艺型、管理型人才为目标,把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上,而忽略了教育科研管理。由于缺乏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论文的数量虽有所增多,但真正从所教专业出发或从教学实践中提炼总结出的理论不多,仍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和总结上。

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疲于应付繁重的常规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顾及教育科研。随着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高,教师力量普遍不足,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过重,不少教师穷于应付教学工作,同时兼任多门课程,无暇顾及教育科研或满足于对原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体会的总结上,造成学校管理思想和方法、教师的教育观点和理论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职业技术学校本身教科研能力不强、水平有限。①科研与己"无关论"。学校的管理人员以及教师普遍认为,教育科研应属于专门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机构和专家负责,职业技术学校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②教育理论薄弱。目前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教师中,相当部分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尽管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也很有特色,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思考,无法用教育理论来进行提炼而上升为理性成果。

第四,科研机制不健全,科研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科研工作的成绩没有同个人收入、奖惩制度和职务晋升有效地联系起来,整个学校没有或难以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也有些学校急于求成过急,将科研目标定得太高,脱离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员的科研能力的实际,使不少教职员望而生畏。

二、加强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强化科研意识

首先,努力使教育工作者:①对教育科学方法和教育科学过程有基本的了解;②对教育科学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有基本的认识;③能够运用教育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看待和处理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其次,以示范带动全体。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应自己带头搞课题,以此做出表率,并及时把研究成果介绍个全体教师,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科研。

再者,引导教师立足"校本研究",从教学反思入手,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反思性研究的开展使教师走出"教书匠"的角色,自觉地把科研当作自身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自我定指标、定任务。

(二)健全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没有成立必要的科研管理机构,科研课题的立项、落实、检查、总结、鉴定等科研管理工作由教务科或督导室兼管。要加强教育科研,职业技术学校必须重视教育研究室的作用,应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的大小,确定教育研究室成员的数量和职责范围,设专人管理,享受与同等部门职务一样的待遇。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负责统筹全校的教育科研管理,组织、协调、督促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科学地组织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并从经费、资料、设施等方面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条件,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学校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将教育科研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融进各种制度和措施中,激发全体管理人员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以"外推力"触动"内推力",从而达到自觉学习教育科学,自觉研究教育科学的目的。

1、量化考核

(1)在以教师为本的前提下,建立了一套对教师和学科教研室工作的量化考核制度,并坚持每学期对教师、学科教研室教学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2)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这套考核制度,加大了教学研究在整个工作质量考核中的比例,将撰写能力、教改实验和教研成果评比量化。由于考核评比中其他项目拉分差距不大,教学研究分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凡在考核评比中获奖的教师和学科教研室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并将教育科研成果与教师的评先、晋升直接挂钩,激励教师在教学教研中不断创新。

2、科研激励措施

(1)学校教育教研部门应制定论文、教研、科研成果评比奖励条例。每年教师的论文、成果奖励申报表,交教育研究室审核,按不同等级给予一次性奖励。由学校学术委员会批准的学校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学校负责给予指导,其研究经费由学校适当资助,课题完成后,由学术委员会审定,并给予一次性奖励。

(2)对学术水平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的教科研课题,在项目鉴定后可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报教科研成果奖。

(3)对有贡献的课题组成员在评职、晋级等,优先考虑,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充分调动从事教育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教育部科技管理范文第3篇

1.1建章立制是继续医学教育的根本保证参照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和军队继续教育委员会有关要求,修订继续教育管理规定,制订和修改继续教育实施细则,明确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一是形成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制度,每2周举行一次全院性学术交流活动,科室每月2次组织小讲课,形成定期考核制度。每月组织1次“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考试,年终进行综合考评。二是规范学术交流。外出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活动区分层次按照“初职人员以住院规范化培训为主、中高级人员以‘四新’(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三性’(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培训为主”原则实行。通过建章立制不断规范继续教育对象及学分获取、审核、登记等环节,逐步完善继续教育工作的过程管理;同时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继续医学教育的约束力与强制性,保证继续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1.2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是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载体定期请军内外专家来院作学术报告,了解学科最新进展情况和新技术开展情况;结合实际组织健康大讲堂、健康宣教大比武、多媒体制作展评等活动,活跃院内继续医学教育气氛。有计划地选送科室优秀技术骨干外出学习,为医务人员更新知识、开阔眼界、掌握先进继续医学教育技术创造条件。对外出学习人员交任务、定目标,实施全程管理,并支持回科后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促进科室发展的动力,真正做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充分利用全军海勤疗养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学术任职这两个平台,主办和承办相关培训和学术活动,从而拓展继续医学教育内容。

2难点

2.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部分人员对终身教育认识模糊、不到位,观念陈旧,认为“现有的能满足工作需要就够了,学多了也没用”,导致在继续医学教育上“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另外,也有不少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只与晋升职称有关。某些已晋升到副高级职称或不再想晋升职称的人员,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不够重视,热情不高。还有一部分人员存在重学分获得、轻过程学习的现象,人到心不到,被动学习。

2.2聘用制度不完善配套不够疗区现役卫生技术干部严重缺编,现在大部分卫生技术人员是从地方招聘而来。由于部队没有相关配套制度,在继续医学教育、职称评定上按照地方晋升途径,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1年,浙江省卫生厅颁布《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本科学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3年”,这一政策限制了本院人力的使用,对疗养院的发展极其不利。

2.3学分管理手段繁琐信息化不够军队疗养院运行的是军队疗养院信息管理系统,没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块,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都是人工操作,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举办、学分年度验证,统计报表制作等,工作量大、程序较为复杂琐碎,且效率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继续教育工作,难以体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3对策

3.1转变观念认识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思想认识。通过专题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典型人物座谈等方式使大家能够清醒认识到,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医疗市场和人才的竞争也越发显得激烈,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才能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的客观要求;提高广大卫技人员对继续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渐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一步转变施训思路,从加强自身竞争力,提高医学人才的整体素质着手,把继续医学教育的定位点放在人才培养长远发展和整体建设上,制订“初级技术人员以“三基”为主,中高级技术人员以专业培训为主,人才骨干以定向深造、研修培训为主”的全员教育方案。

3.2加强管理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稳定发展强化激励竞争机制和制约监督机制,真正把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一是在政策制定上注重切身利益挂钩。将继续医学教育作为评定职称、聘任职务的重要依据。对年终考核继续医学教育未完成任务者,不能参加评选先进、职称评定和职称续聘,并与年度业务技术考核、年终奖金挂钩。通过利益触动来解决参加继续教育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二是在计划编制上考虑到实用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做好前期调查。每年在实施继续医学教育规划之前,有关部门应事先调查了解医师学习的意愿,然后根据医师的意见结合临床的需要,确定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区分人员类别,科管人员重点在政策掌握、各类项目申报、科研活动管理与组织、各类科研文书撰写等方面;卫生技术人员重点在本专业常见疾病、疑难病症的治疗、康复与预防,各类预防康复手段的学习,健康宣教技巧等。兼顾能力培养,继续医学教育还要包括卫生技术人员感兴趣的多学科多方面的内容,如先进的医学科学知识、医院管理知识、卫生经济知识,甚至办公室信息处理技术、外语、医院礼仪等加强个人工作能力的技能学习等。

三是在效果评估上注重规范性、科学性、经常性。规范管理是提高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完善领导管理体系,认真落实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建设,明确主管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运行机制。科学评估是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要从不同角度对继续医学教育进行评估以增强科学性。评估检查内容包括主管部门及科室的培训计划和内容、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满意程度(如讲课内容、方式、讲习班)。经常性检查监督是促进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对科管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检查标准。定期对科室进行检查,迫使各科室领导和广大医务人员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同时在检查过程中逐步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通过经常性检查监督结果实施奖惩,从而使继续医学教育进入良性循环。

教育部科技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农民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5-0010-02\

一、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并不是毫无阻碍的,更不是一帆风顺的。农村成人教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

(一)农村成人教育得不到重视且发展不均衡

因为农村科技与技能有时效性、地域性的特点,而且农村成人的文化素质基础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农村成人教育情况复杂多变,难以开展。况且时代飞速发展,社会对农民科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又加大了农村成人教育的难度。农村科技的不断积累使得农村成人教育具有长期性。实施农村成人教育是一项周期长、难度大的工程,很多情况下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得不到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应有的重视。再加上影响农村成人教育质量的因素众多,而且见效慢,因此相关部门更加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导致农村成人教育基本停留在短期实施的层面上,作为一种缺乏持续性的临时行为存在。

(二)现行管理体制不利于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

就目前农村成人教育中的农村农业科技教育而言,基本上是多个领导、多个部门分管,各部门之间缺乏合作,缺乏统一规划和全盘管理,常出现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各自为战的局面。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工作目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工作,相互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但是每个部门、每种教育工作形式都有其局限性,也都各有特色,仅仅依靠一个部门是无法高效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

(三)农村成人教育缺乏充足的资金、人力保障

虽然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有所发展,但是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大多数地方农村成人教育经费的来源只有中央和省级政府投入的经费,市县级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较少,甚至根本没有经费投入,这导致农村成人教育开展困难。除此之外,很多地区还存在农村成人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尽管这些地区获得了相应的培训经费,但是由于缺乏教师承担培训工作,导致培训无法开展。

(四)农民对农村成人教育认识不足,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农村成人教育认识不足,认为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没用”,因此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加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不规范、不切合实际,甚至出现欺骗、坑害农民的行为,更是严重打击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例如,有些部门推销农药、种子、化肥,吹嘘农用产品的神奇,坑骗农民的钱财;有些部门的培训人员素质不高,教育技能不足,培训内容偏离实际;有些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相互交流,导致培训内容重复,浪费培训经费,降低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推进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的措施

(一)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

由于农村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劳动者大都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劳动者文化程度较低、学习能力不高,这就需要政府强化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组建有实力、规范、科学、权威的培训机构。通过对农村的农业科技教育体系实施有效的调控和管理,增强农村成人教育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各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整合各个农村成人培训中心的力量,统一管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各个农村成人教育部门应该多交流、多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有关部门应该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将农业、科技、教育合理科学地结合起来。新时期开展农村成人教育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不能毫无计划,盲目跟风,要全面发挥农村成人教育的作用,提高农民文化知识、科学技能。

(二)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首先要提高管理层的管理能力,重视管理层的引导作用,把转移就业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中。政府还要广泛宣传农村成人教育,强调农民的农村技能培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同时完善激励政策,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服务工作。

(三)增加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

新时期下,想要保证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规范、有效、稳步开展,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首先,政府应该对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农民文化素质培训、农村劳动力从业技能培训等给予长期、稳定、足够的专项经费扶持。然后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加大政府监督力度,一定要将教育经费科学合理地用于农民培训工作中,杜绝浪费和腐败现象。

(四)挑选优秀教师,为农村成人教育提供高效的师资保障

国家应该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教师,提高农村成人教育师资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知识层次和技能水平,建立专兼职教师引进制度,同时还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再教育、考核,将农村成人教育的教师队伍打造成既能有效开展理论教学又能切实指导实践教学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时,为了适应变化发展的农村成人教育的需要,教师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方法。

(五)围绕农民的需要,切实开展教育工作

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应该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围绕农民的需求来展开,农民的需要也是农业发展、农村建设需要的体现。因此,农村成人教育应该围绕农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注重知识、技能培训,将农民就业与农村成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农民参加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三、总结

新时期推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各级政府应该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并对其投入一定的经费、人力以保证其稳步发展,同时还要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监督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各级政府应该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扩宽就业渠道,为农村成人教育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肖娜,史文生.农村成人教育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河南省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2\] 苗培周,赵冬云.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成人教育: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3\] 杨成利,张志新.农村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探析\[J\].成人教育,2010(3).

\[4\] 马艳艳.从发展妇女教育看河南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挑战\[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1).

教育部科技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实践

根据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思路,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从2013年起,四川省采取本科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合作培养的方式,选择部分专业,开展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汽服专业)是首批参加试点改革的专业。该专业由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华大学、四川港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挥三方的优势联合培养,合作三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监管培养质量。四年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在汽服专业学生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切实研究、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得出一些基本认识和经验。

一、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目标

以汽服专业为例,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适应汽车维修行业不断变革和汽车维修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落实对应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势必应提出全新的学生教育管理目标。目前,由于这一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时间不长,在学生管理目标定位、管理服务内容侧重点等方面还比较模糊,多数院校仍延续传统的本科学生管理+高职学生管理的方式,亟待创新。

(二)“1+3”学制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变革

四川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采用的是“1+3”新学制教学,即:学生第一学年入学后在本科院校就读1年,第二学年至第四学年在高职院校就读,最后一年还有3~6个月到企业顶岗实习。“1+3”的新学制不仅仅是学业时间和学业地点的变换,变换中产生的新问题、发生的新变化,让学生管理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变革。

(三)新类型、新层次的管理对象给学生管理

工作带来新问题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是本科教育的新类型和职业教育的新层次。面对这种新类型、新层次的教育对象,接踵而来的也是新的问题,对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由于高考成绩普遍偏高(四川省2013年至2015年招生层次为二本;2016年招生层次为一本),这类学生到高职学院后难以适应大的学风环境,部分调剂学生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现阶段招生的90后或00后学生,个性较为独立、思想较为倔强,有些还有较复杂的心理问题(如自闭症、轻度抑郁),他们对高职和本科两种教育管理方式接受能力不同,若管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对立或冲突。这一系列的新问题都需要教育管理者认真研究、因势利导。

(四)新型学生管理模式对管理队伍提出新要求

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的管理,无论从业务能力还是综合素养方面,都对学生管理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工作要求。目前,根据笔者走访省内试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院校了解到,很多院校这部分学生管理队伍建设都比较滞后。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学历、职称和个人素质亟待提升;学校整体的培训教育、奖惩考核、协调联动等配套制度没有跟上;部分老师在承担本科班教育管理的同时,还承担了较多的其他事务性工作,精力较为分散,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二、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中同样如此。学生管理者需在管理过程中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一般规律,通过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方法论等,结合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的阶段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班团会宣传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党团建设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日常事务管理

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对高端技术技能型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服务育人体系化设计,总结凝练工作经验,创新学生事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做好奖助勤贷、宿舍管理、资料报送等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三)学风建设和学业指导

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核心是技术技能,落脚点是人才,学生学术水平和实践技能是检验改革试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学风建设和学业指导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与专业老师有效对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联合导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建议,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或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学术爱好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等,对最终实现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四)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教育

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未来的职业发展情况是检验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成败标准之一。因此,学生管理者要结合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广泛收集整理职业指导案例,开展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教育,包括职业素养、职业规划、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考研、出国等方面的系统指导。

(五)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四川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采用“1+3”学制,将在不同学校学习,学生面临适应不同管理方式的情况加重了学生心理教育的复杂性。学生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学生的新特性,加强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学习,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谈心谈话,及时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对重点学生进行危机评估、实施干预、妥善预后及跟踪回访。

(六)各类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学生管理者应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高质量的学生活动,提供素质拓展、企业调研、开放实验室、专业技能竞赛等机会,调动学生全员参与,以专业和兴趣为导向,在多种活动中巩固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

(七)对外联络与研究

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由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合力共管,院校企之间应加强联动和交流互动。在学生培养阶段,如未承担主要教学和管理的院校(或企业)作为第三方应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于目前承担主要教学和管理的院校来说应主动加强与第二院校和企业的联络。同时,还应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的调研和走访,主动总结工作实践,研究工作规律和理论。

三、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一)确定“服务为本,引导为先;精准定位,突出特色”的管理理念

不同于高职学生的约束性管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学习基础较扎实,主动性较强,思维活跃,因此,在汽服专业的管理过程中,四川交职院汽车工程系首先树立“服务为本,引导为先”理念,时刻贯彻“以学生为本”思想,淡化“管”强调“理”。突出学生管理的服务职能,主动为学生搭建服务平台。例如在毕业生就业服务方面,汽车工程系针对汽服专业的就业倾向,提前组织汽服专业学生开展企业调研、考研指导会等活动,满足学生需求。针对高职本科部分学生潜在的心理波动和适应性问题,搭建心理咨询平台,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开展“不惧阴霾,我心向阳”主题心理班会、组织本科班学生进行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增进学生之间交流。同时,在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中,汽车系还以“精准定位,突出特色”的理念为指导。四川交职院院副院长陈斌教授认为:“相对于纯本科而言,高职本科把本科的理论知识与高职的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力求达到理论与技术的一体化。”在汽服专业学生管理过程中,汽车系将学生管理与职业能力目标相结合,搭建专项发展平台,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竞赛、专业项目、完成实践课题,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模拟招聘、实训室开放等,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宝马、丰田、奥迪、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标致雪铁龙、芬兰磨卡、中国平安等合作企业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对口的实训场所和实践岗位;通过前往四川港宏集团、建国汽车等企业走访调查的方式,依托系内的成都市汽车体验教育科普基地、四川省安全重点实验室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二)科学制定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系列制度

为了使汽服专业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四川交职院汽车工程系积极与本科院校、合作企业沟通,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结合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学生特点,出台了一系列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制度。例如:2013年在全省率先制订并试行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辅导员竞聘制度》,面向四川交职院全院教师公开招聘本科班辅导员,竞聘者通过讲解本科班管理构思及策略,通过面试答辩后择优选拔本科班优秀学生管理人才。此外,截至目前,已出台的针对汽服专业的学生管理制度还有:《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考核制度》、《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奖励制度》、《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违纪处分条例》、《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宿舍管理办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退休学管理办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请销假制度》、《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教育办法》等8个专项制度。

(三)探索构建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新型学生管理模式

1.成立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部

为做好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从2013年起,四川交职院汽车工程系成立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部,由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并配备学生干事1名,统筹管理全系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工作,联络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班各个辅导员和导师。

2.建立了三方一体学生管理联动机制

通过近四年时间探索与实践,四川交职院汽车工程系建立了“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合作企业”三方一体的学生管理联动机制,三方共同制定针对高职本科学生管理的统一标准和实施计划,融合各方的管理优势,形成了教育管理合力。通过每年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研讨会、每年新生的入学教育、学生到企业的专业教育和其他三方参与的学生活动,使人才培养的三方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对接更加顺畅。以第一届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2013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为例,在三方一体的学生管理联动机制下,针对大四学年学生有考研、就业、创业的不同需求这一新问题,三方迅速反应共同协商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方案,让继续深造考研的部分学生回到大学,由西华大学主要负责属地管理,四川交职院学生管理职能继续保留;让选择就业的学生参加宝马、奥迪、大众等品牌定向班学习后到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和四川交职院共同管理;让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学生继续留在高职学院,日常管理和创业由四川交职院主要负责。三方一体的联动机制,为正在探索阶段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试点中出现的新问题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提供了平台,并形成了共同解决问题的合力。

3.采用了“分级两化”的学生管理方式

在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中,汽服专业以年级为单位“分级”,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实行分年级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制定各年级的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分年级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教育管理,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在班级管理上采用“企业化”和学生管理内容“项目化”相结合的“两化”方式。以汽服15-1班为例,该班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了汽车4S店,企业员工由全班同学组成,辅导员出任董事长,设立总经理、部门经理和相应部门,每位学生对应各部门普通员工身份:销售部:信息员、展厅主管、库管、试驾员、接待员;售后服务部:前台接待(SA)、索赔、信息员、配件员、计划员、仓管员、车间主任、调度、救援司机、质检员、班组长、中工、学徒、机修、机电、钣金、喷漆、调漆员;财务部:出纳、会计、收银;客服部:回访员、预约员、信息管理员;行政部:人力资源、行政后勤、食堂、保安、行政司机、保洁员;精品部:仓管员、精品安装工、精品销售员;二手车部:评估师;定损理赔部:保险员、理赔员。班级管理采用“企业化”方式,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的环境下提前熟悉企业的管理模式,促进其“学生角色”到“社会人角色”的适应。同时,各类学生教育管理内容和学生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方式,把学生在班团会、课堂、社团、宿舍、公共场所的表现与个人的综合评价、评先评优挂钩,实施绩效考核,营造职场氛围,改变传统死板的教育管理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和活力,最终实现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教育管理从“思想———态度———行为———习惯”的全面塑造和深化。

4.创新打造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团队

根据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的三方合作培养模式,四川交职院汽车工程系创新建立了“双辅导员+三导师+学生助理”的学生管理团队。“双辅导员”中1名来自本科院校,1名来自我院汽车系,两名辅导员友好结对、双向沟通,全面负责学生在校四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三导师”即通过人才培养三方沟通,我们为每个班级配备了本科院校学术导师1名,负责指导学生展开学术和课题研究;配备了高职院校学业导师1名,负责指导学生四年的学业生涯;配备了企业技能导师1名,负责指导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学生助理”主要从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班优秀学生中遴选,让更多的有上进心、学习能力和自觉性强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激励当中。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四川交职院汽车工程系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本科班辅导员队伍建设及相关政策,为学生管理人员提供多种专业培训机会,加强管理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鼓励学生管理人员提高学历和职称,提高工作技能,努力成为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班高水准的专业学生工作者。

5.加强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科学研究

四年的工作实践中,四川交职院汽车工程系高度重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总结。多次组织学生管理团队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院校学习关于高职本科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要求本科班辅导员每年定期到企业走访,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职本科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管理人员参加国内研修、学术会议、学生管理工作研讨,开拓眼界,吸收高层次知识;积极争取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科研立项等,为进一步深入科学研究创造条件。四、成效及反思作为首批试点院校,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自2013年参与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试点工作以来,截至目前,汽车工程系汽服专业共招收了四届本科班,目前在我院就读的2013级、2014级、2015级学生共计144人,2016级学生现在西华大学就读,将于2017年9月转入我院。在汽服专业培养的四年中,我系大力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各本科班组织参加活动多次获得优异名次,班风正学风浓,1名学生保送研究生、2名学生考取研究生,杨文浩同学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进入国家集训队,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等,学生素养广受全院师生好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对学生管理工作不断进行总结和分析,力争探索出符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更科学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的路子,使学生管理工作在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雅博.云南省高职本科院校办学模式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吴金旺.郭福春.基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四年制高职本科模式研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6(08):15-22.

[3]阳帆.我省试点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企业1+1+1>3[N].四川日报,2015-9-15(05).

[4]刘畅.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探索性研究———以成都高等纺织专科学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