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艺术教育

高校艺术教育范文精选

高校艺术教育

高校艺术教育范文第1篇

一、高校公共设计艺术教育的意义

1)理解力提升。

当今世界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化世界。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情,而各国的设计理念、设计模式和设计方法都有差异。现实中,高校针对设计艺术开办了专业课程,同时还开办了公共设计艺术课程,让非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有机会来学习相关课程。课程中囊括了国内外名家的设计作品。艺术教师可以从作品的角度出发来剖析它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设计特色,让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能从中有所悟、有所学,同时在理解它国文化及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设计特色,对设计艺术有进一步理解,接纳多元化的世界,也接纳多元化的艺术文化、设计文化。

2)创造力提升。

艺术设计不同于文学鉴赏和技术学习,它对学习者创造力的要求极高。换言之,一个在艺术设计上造诣颇深的设计者一定是一个颇具创造力的人才。对普通大学生来讲,创造力不足是自身思维的典型缺陷。鉴于此,在高校中,艺术教师要刻意让普通大学生鉴赏艺术作品,并从中领会创造的内涵。

3)审美品位提升。

在艺术设计中,教育的重心是审美。因此,公共艺术教育课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独特的鉴赏力和审美观。而艺术教师可借助两种方式来切实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位。第一种方式是增加作品鉴赏内容。艺术教师让大学生自己鉴赏,并提出自己的审美认识及意见,大家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第二种方式是提倡生活审美。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于生活,大学生需要从生活中寻找资源和灵感,将生活的美结合自身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

4)兴趣激发。

设计艺术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一个水杯、一只钢笔、一栋楼房和一辆车都需要在设计基础上才能完成制造。因此,设计艺术几乎无处不在。高校中,艺术教师要将这种思想传递给大学生。教学中,艺术教师除了拿出艺术作品,还要尽可能加入生活中的艺术素材来进行教育;此外,艺术教师还要让普通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观察,领会不同产品在设计上的精妙之处,由此来激发普通大学生参与设计艺术教育的热情。

二、高校公共设计艺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1)内容设置。

高校在实施公共设计艺术教育中,要注意教学的内容设置,而内容设置的重点要把握两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最好以鉴赏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在初期的课堂中,艺术教师要呈现出名家作品,引导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如何鉴赏设计作品。在中期的课堂中,艺术教师要让学生慢慢尝试着独自鉴赏。在后期的课堂中,艺术教师要让学生尝试自我创作。非艺术专业大学生不同于科班的艺术生,不能要求其拥有太高的创造技巧,而是侧重于提升其创造思维。第二、教学内容要多增加文化内容。艺术教师要向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传授更多与艺术设计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例如:同样是举办婚礼,中国人更喜欢穿红色礼服,因为中国人认为红色是最喜庆的颜色,而西方人更喜欢穿白色礼服,因为西方人认为白色是最为纯洁的颜色,象征最为纯洁的爱情,这便是设计艺术中文化差异的表现。公共设计艺术课程属于高校的选修课程,建议在每周开设两堂设计艺术的选修课,同时建议理论学习、艺术鉴赏及艺术创作的课时时间则分别占据三分之一的课时最佳。

2)方法运用。

高校在实施公共设计艺术教育中,要注重方法运用。结合现实情况,本文建议艺术教师要尽可能借助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多媒体教学法,艺术教师提前将教学中所用的素材从网络中下载下来,在教学中则以播放幻灯片、声音和视频的方式来展示作品,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还激发了普通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种方法是讨论教学法,在文化学习、艺术鉴赏及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教师都可以将此方法在其中运用。具体是将学生分成多个组,并设置一名组长,艺术教师提供一个题目,让学生都加入讨论中,自由发挥言论,并由组长将本组的结论表达出来,最后再由艺术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方法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十分有效。

3)资源运用。

近些年来,各地都有大师级别的讲座,也有规模大小不等的美术展览,高校艺术教师要注意关注当地的这些信息,尤其是美术展览,在展览开办前,将展览的地点、时间和内容等告知所教的学生,展览开办期间,由教师集合学生,带到展览所在地。在观赏美术展览的过程中,艺术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集中性的观赏,由教师介绍展览作品的情况,让学生自由表达想法,形成良好的鉴赏氛围。之后,艺术教师再让学生们自由鉴赏,近距离的观看和真切的感受优秀设计作品的造型、色彩和材质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力,这是在教室里看幻灯片和图片极大不同的地方,能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艺术的兴趣。学生回校以后将鉴赏的内容及各自的想法以文字、图片方式呈现出来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是对校外资源运用的一种良好教育方式,可供目前的高校所借鉴。

三、结束语

高校艺术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一、艺术教育的涵义

艺术教育是一种以视觉和听觉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的特点,艺术教育与现代社会及人才素质有着密切关系。艺术教育以它独有的教学特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健全心理的形成。通过艺术的媒介,培养受教育者艺术表现力,提高受教育者艺术修养。“以情动人,潜移默化地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宗白华先生的这句名言精辟地指出了艺术教育的独特性所在。艺术教育通过意象的形式令受教育者在与现实生活实际更为近似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化与陶冶,这就比其他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具体,更富有感染力。艺术教育以它内在的平等精神、人道内涵和开发潜能的直接性、完整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深刻的人文教化作用,它能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情感健康宣泄的途径,使受教育者合理地处理物质利益与精神价值、知识技能与心理素质、个人追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使受教育者的内心在审美状态中达到感性与理性、生理与心理、情感与精神的统一发展。

二、艺术素质的特征

艺术素质是指具备艺术范畴内的内在知识水平和外在表现相协调统一的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比如从事舞蹈、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等艺术行为的人他们所具备的和艺术相关的能力。是指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心理品质,除正确的审美观念、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外,更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把真实生活中熟视无睹的信息、符号、现象重构于一个新形式之中。

艺术素质教育即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内容,来改变艺术素质水平的教育。首先艺术素质教育与“德”有紧密联系。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其内容是广泛而富有联系的,如果仅仅将艺术素质教育归结为单纯的技巧性训练,显然达不到正确理解艺术的目的,应该从文化现象或者说人文素质的高度来整体认识艺术,才是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全面认识。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不单只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门类。各民族、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因而产生的艺术也必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质。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家乡、爱本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

三、艺术教育对审美观念的培养

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审美需要是人类内在情感生命的需求,是人所特有的本性,心理上的情感冲动是它的直接表现形式。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大学生想象力更加丰富,情感起伏变化更加强烈,对精神生活产生了更高的需求,为了使情感能够不影响实际生活地释放出来,一种虚拟情境的创设就成为必要。而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正是通过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意象诉诸受教育者的感官,调动起受教育者的感知、情绪、想象、理解等各种心理功能,令受教育者走上健全人生发展的轨道。在艺术的类型中,最主要的、人类感觉最敏锐的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因此,任何有感觉的人都会对音乐的音响而有所反应、有所感知,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细致的一种艺术。可见,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完成的教育。正是因为艺术本身是美的铸造,它感染人,作用于人类的审美,靠的就是它自身美的魅力。所以说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四、艺术教育对思维的培养

艺术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是另一主要功能,感人心者莫先于情。爱因斯坦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的分工,左脑以语言、计算、逻辑等功能为主,右脑以记忆、形象、情感等功能为主,左右脑既分工不同,又互相调节,互相辅助,偏重任何一方,智力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只有全面平衡的发展,才能达到增进智商的目的。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认为:逻辑思维是科学家的方法、形象思维是艺术家的方法。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艺术家通过非具象的手段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由于是非具象性的艺术,因此,他的创作必须以想象力为心理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充分发挥,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而作为艺术的受教育者,通过不断地对感知力的培养,对艺术欣赏的二度创作,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个由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过程,是受艺术情感激发的过程,是艺术不断给大脑思维提供丰富给养的过程。苏联巴甫洛夫学说:人类的生理心理机能,都有其节奏规律。大脑思维时,注意的对象越是处多变的运动状态,注意力就越集中,越有深度,注意对象转换的本身,就是给注意力的一种给养。就是不断给脑力形成新的刺激,不断导致神经兴奋的再现。因此,对促进全面思维创造了条件。“艺术能够激起幻想,开拓思想,形成道德原则,扩大眼界,皆因思想立场,给人以理想”。

五、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措施

(一)注重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采取多种办法。以音乐教学为例,通过讲解音乐背景、情节等,通过画面展示、播放幻灯或电影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强烈兴趣。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受到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和实践者的注意。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启发、诱导、感化、影响学生心理,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认知上的需要和对音乐的兴趣。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在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合作,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艺术教学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活泼多样的艺术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气盎然。

(三)学生应从心理上接受艺术教学

大学生处于人生阶段的过渡期以及德智体发展的高峰期,大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基于这些心理特点,大学生教育特别需要一种更为人性化、能够开发大学生潜能、促进其全面素质均衡发展的开放式、立体式教育模式。选择一种适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能使其在乐中求知的教学方式已势在必行。在高校艺术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艺术教育,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才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真正的目的。

总之,艺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学生的性情,纯洁心灵。事实上,素质的提高,不单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是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个人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提高;素质的提高,普通高校开展艺术素质教育是国家发展长期战略大问题,是能否培养出高水平人才问题。其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的艺术素质问题,使全体学生享受到良好的艺术素质教育,这才是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应该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英)赫伯.里德著吕延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长沙:湖南人学出版1993

高校艺术教育范文第3篇

1.招生人数增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除了专业的艺术院校之外已有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及理工类大学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约占高等院校总数的80%。高校的扩招也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增长,其专业规模逐渐扩大。

2.部分高校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大众化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践性应用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过分追求艺术设计的形式表现,忽略了多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及相关社会实践,艺术设计与建筑学、经济学、工学及市场营销等学科间缺乏交叉,最终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与市场脱节,而脱离实践与技术支撑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称为真正的人才。部分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导致这一现状的最主要原因还是部分学校对实践教育的忽视,使得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训。

二、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对策研究

1.合理招生

高校的发展应当以科学发展为前提,合理设置专业学科,招生人数应当与自身办学条件相符,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只会适得其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全民素质提高的前提使高等教育教学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保障。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与培养方向目标等方面都不同于纯美术教学,在高考招生阶段应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和文化素质的考核,如考查考生的设计思维、图案设计能力以及设计方案新颖性等。此外,由于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科学知识,因此在高考录取时也不能忽略学生文化课成绩。

2.转变艺术设计教育理念

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过分追求艺术设计的形式表现,忽略了多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及相关社会实践,因此应当首先及时转变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高校应当建立高质量的教学实习基地,联系相关企业帮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如何运用知识、需要什么知识,转变学习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还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方向与培养目标上应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自身优势,有所侧重,使其成为风格独特的特色专业。如意大利一些高校在特色办学上专门开设玻璃、皮具、珠宝等专业,并取得不俗成绩,这值得国内高校借鉴。笔者认为,可以将彩信编制、美甲、形象包装等设为高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

三、结语

高校艺术教育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在高校开展公共舞蹈教育是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对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现状,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引言

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之才,将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任。因此,当代大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而舞蹈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开设舞蹈课(以形体课为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同时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状况,提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的必要性,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现状,以及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公共舞蹈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从公共舞蹈的特点和表现力方面来看

高校公共舞蹈的特点是:(1)全部参与。它不只是少数人的、高精尖的舞蹈人才的舞蹈活动,是正常人美育需要的由全体学生参与的舞蹈学习;(2)普及性水平。不是高难度的舞蹈水平,而是重在学习基础的、简单的、常识性的舞蹈文化培养。

形体舞蹈课,通过对上肢、下肢与躯干的规范训练,掌握身体运动的规律,并在一定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中能够协调自如地运动。而大学生在学习了舞蹈语汇后,可以支配自己的躯体,抒发情感、宣泄激情。当他们需要歌唱抒发情感,就更需要通过肢体来加以演绎。舞蹈是一种易普及的艺术,它比音乐具体形象,比戏剧简单容易,适合表现他们的学习生活。大学生通过舞蹈可以协调肢体,调节文化学习造成的不动状态,更重要的是还能增强自信心,使人摆脱腼腆和拘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情操,充分展示当代学校的校园风貌与当代学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

(二)从公共舞蹈教育的作用来看

舞蹈训练是一种肢体训练过程,它不但可以使人的形体优美,而且还因为舞蹈经常是双人或多人配合的活动,所以舞蹈过程也是培养舞蹈者关注他人、关注配合、注重协调的过程。我国老一辈舞蹈家郭明达先生,在美国学习和考察后,作出了如下介绍:“几十年来,美国教育系统里的舞蹈设置目标,认为舞蹈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使动作准确。在心理方面,舞蹈对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有帮助;对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益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舞蹈课的训练,这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要求。

(三)我国高校普及艺术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头

从1988年国家教委印发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到1996年,国家教委又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再到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充分肯定了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各高校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把艺术选修课逐步纳入教学计划,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选修公共音乐、公共舞蹈、公共美术等艺术课程。而舞蹈发挥其肢体语言的魅力,吸引了大批的青年学生,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各类艺术教育形式共同存在。

二、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公共舞蹈教育课程的设置

据不完全统计,各高校开设公共舞蹈课程一般可以分为两大块:(1)形体与气质的塑造。这一课程是老师教授学生训练形体、塑造气质的方法。学习舞蹈基本功,最大限度地开发肢体的表现力,学习常用的技术技巧和舞蹈风格韵律,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学习舞蹈剧目,培养正确抒发感情、完整刻画舞蹈形象的艺术水准。(2)中外舞蹈艺术经典作品赏析教学。是通过视频媒介,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介绍古今中外优秀舞蹈作品,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舞蹈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了解每一种舞蹈风格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认识舞蹈的美学特征,唤起他们内心向往美的追求。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可以给学生一个舞蹈知识的形象化的教育和一个合理的舞蹈艺术的知识结构,开阔他们的眼界,提升对美的鉴赏力。

(二)公共舞蹈教育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1、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组织学生观看舞蹈音像资料,以“画面”中那些优美舞姿,丰富的情感表达,来传达对美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进入自然的舞蹈学习状态。

2、教学方法的多变性

“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用形象、精炼的语言讲解舞蹈动作要领,再通过肢体示范教学,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动作,使得同学可以直接模仿,并用心理解和体会动作要领。但是随着高科技慢慢渗入教学,有了多媒体、电视教学等,更能成为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毕竟舞蹈是表演艺术,它是通过肢体来表达的,在教学中加以电视教材,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把握需要传达的意思。

3、结对帮扶教学

根据高校公共舞蹈的特点,是由全体学生参与的舞蹈学习。虽然不是高难度的舞蹈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些同学领悟掌握得快一些,就可以进行结对帮扶,把领悟慢一些或动作出现错误的与掌握得快一些的同学组成一组,互相纠正错误,避免动作的错误出现。

(三)高校大学生舞蹈团队的不断涌现,丰富了校园文化,带动了高校课外艺术活动的健康发展

经抽样调查,全国90%以上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大学生舞蹈队。而这些团队中的同学多是通过公共舞蹈教育的课程学习后,涌现出的一批骨干分子。因对舞蹈的热爱,自发成立的舞蹈团队。近几年,高校非专业同学参加全国各类舞蹈大赛的比比皆是。就拿江西第二届大学生舞蹈大赛来看,共48个节目进入复赛,非专业组23个节目,比例占了一半。虽然这部分学生可能在表演上达不到准专业的水平,可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自信地表演,充分展示当代学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并有效地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遇到的“瓶颈”

1、学校领导的认识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明确

迄今为止,还有部分高校领导同志一直对艺术教育的作用持怀疑的态度,甚至认为公共舞蹈教育可有可无,只不过是供休闲娱乐而已。艺术教育机构只是团委工作下的文艺干事兼管,没有设立专门的舞蹈教研室,据不完全统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等艺术教育专门机构的高校只占高校的18%。

2、资金短缺。配备不齐全

经调查,有些高校用在舞蹈教育上的经费严重不足。有一所学校每年投入自然科学研究上的经费达8000多万,而投入人文科学研究的经费仅有100多万,而真正用在普及艺术教育上的经费那真是少得可怜。一般高校进行舞蹈训练的场地,通常只是普通水泥地面的教室,没有铺设专门的地板、地毯、把杆,更没有镜子了。最多只是用普通迎宾用的地毯铺设在水泥地上,那样活动极容易受伤,更是无法达到训练的效果。

3、师资力量缺乏

2006年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指导方案》中强调,各高校应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加大配备专职的师资力量。就说北大、清华的专职公共艺术课教师都不到十名,那普通高等院校就更是无法按国家规定来配备;再从学历上看,从事高校公共教学的研究生教师的比例也只占25%,可见学历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五)提几点高等学校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构想

首先,加大各校领导的重视,从认识上要重视,真正明确美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认清大学生普及舞蹈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再者,建立起公共音乐、舞蹈、美术等教育专门机构,由他们专门负责全校公共艺术教育,并指导学生开展各项工作。最后,应配备根据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0.15%~0.2%的专职教师,还应配给相应的教学场地、设备和需要的各项活动经费。

高校艺术教育范文第5篇

1.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所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科、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其特点各有不同。在课程教学中必然会碰到较大的群体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既要照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区别对待个人才能的发展。对于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着重于电子器乐、电子绘画、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充分发挥和契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对于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着力于平面设计、三维造型、以及设计美学思想的教学,着重于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对于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着重于艺术品味、艺术修养、艺术赏析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质;对于化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强化工业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自觉能力。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艺术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是搞好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方面,应积极迎合时代的发展,提高艺术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促进信息技术和艺术课程的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不断拓展教师和学生获取艺术及相关信息的能力,力争能够充分利用网上及远程艺术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利用教育信息网络,建立艺术教育资源库,通过艺术教育网站,学习国内先进的艺术教育教学理论、观看优秀艺术教育家讲授的艺术教育示范课;大范围开展网上教研活动,为艺术教师使用多媒体提供素材,提供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发教师电子备课平台,帮助教师制作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电子课件,大幅度地提升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水平。大力提倡和支持学生的主动艺术实践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潜力、提高艺术能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要求学生们主动动脑、动手,学习分析归纳和创造,提高已有的艺术技术、艺术潜力,引导学生的艺术自觉、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

3.提高和增强教师的艺术素质和教学能力广泛的艺术内容、不同的艺术思想和繁盛的艺术形式,思维活跃、眼界开阔、涉猎广泛、活泼热情、能力超强、独立思考的新时代大学生对从事艺术教育的高校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教师提高能力适应新时代艺术教学的特征和要求,是当前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艺术教师,自觉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努力学习和跟上新时代艺术乃至社会的发展的脚步。要求老师充分理解和汲取青年学生的思想火花,发现和发挥青年一代的可贵、可爱之处,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充分激发和鼓励青年学生的创造性,宽容和包容各种艺术创造和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营造高校艺术教育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多元化艺术教育平台

1.以大学生文艺社团为龙头,带动学生积极参加艺术教育活动大学生文艺类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起重要作用,学生们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同时既增强了自己的社交交往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可以说艺术社团活动是提高学生艺术文化修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大学生文化社团的水平和水准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和体现。世界著名高校无不走在校园社团活动的最前沿,甚至某些世界名校的社团艺术水平之高,达到甚至超过知名的专业艺术团体。因此,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艺术类社团的指导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对社团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有组织地大力开展各类文艺社团活动,提高社团的艺术水平和水准。社团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形式,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提高。因此,应该把校园社团建设纳入学校的正式教学内容,给予专向教育资源配置,引领和指导社团活动向更高水平和更广范围迈进。以社团活动为重要的载体,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2.积极开展高雅艺术活动,以高雅的艺术活动感化学生高雅的艺术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们通过观看、倾听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近距离的接触艺术、理解艺术、从而体验艺术所带来的巨大魅力。因此,应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定期邀请知名的艺术团体、艺术家来校为学生进行专场演出或主题讲座,用高雅的艺术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提高修养。组织不同内容的艺术实践,调动学生对艺术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计划地组织不同艺术内容的实践活动,将活动深入基层,鼓励学生、指导学生自己创意、策划、组织并实施艺术活动,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组织和沟通等多种能力,当他们成功地组织艺术实践活动后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调动他们对艺术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创建艺术教育评价体系

1.课程教学的评价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基础艺术素质的主要手段。以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提高为主要目标,因此以考核和考试为主要评价方法。包括学校自我评估和教育督导、基础知识考试、论文撰写等形式。要把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与动态的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起来,既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又对教学决策进行评价,同时应注重避免学生对艺术考试的恐慌心理,要通过考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但在整体评价中仅作为基础成绩计入考核,一般不超过4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