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入学教育

高校入学教育范文精选

高校入学教育

高校入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在邓小平理论宝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的设计中,教育始终占据主要的位置,其中思想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任务与目标、原则与方法、组织领导与队伍建设等基本问题作了一系列论述。它们前后联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对于改进和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高等教育的第一位。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和政治优势。教育好、引导好一代一代的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从培养接班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1978年他就明确地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在这段话中,他强调了培养人才的几个标准,首先是思想政治标准,即“有社会主义觉悟”,另一是文化素质标准,即“有文化”。他还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2)“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3)他在充分肯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明确指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他指出:“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4)“我们要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列主义、思想的优秀人才,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成为有很高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专心致力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5)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相互撞碰。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收入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形成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着如何理解和处理多样化存在的新特点,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弘扬时代主旋律,如何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人民,以及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政治,经济发展与道德升华,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将是新时期思想教育长期面临的新课题。2004年,党中央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正是应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挑战而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号召。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任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科学文化知识如何,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此,2004年3月26日至27日,教育部长专门在京召开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研讨会。周济同志就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提高他们抵御风险和侵蚀的能力。

二、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理想是指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们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是支配人们社会行为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而现阶段各民族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指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我们的事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有共同的理想,也就有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6)在“四有”中,邓小平也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他在一次接见外宾谈话中说:“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军事活动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7)这充分说明了理想和信念在革命年代政治、军事等生活中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向和行动的指南,起到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作用。同时,他也反复强调对青少年要加强理想教育。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强调:“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8)“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9)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的行为的规范的总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道德状况如何,是关系到这个民族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和社会进步的大问题。在邓小平同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他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10)邓小平同志也非常重视在青少年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他指出:“我们要向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努力宣传这种高尚的道德。”(11)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和新时期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12)

面对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使一些人淡漠国家的观念,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分配方式多样化,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多样化。利益原则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利益作用激发了人们进取意识和创新热情。然而,利益驱动也使一些人物欲膨胀、道德沦丧,引起许多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一方面他们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知识群体,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容易受一些反动、低级、迷信等内容的影响,从而弱化淡化人格精神。因此,越是全球化,越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信仰,对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对坚定社会主义改革事业胜利的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加强法纪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纠正人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巨大的,但也不是万能的,还必须制定严格的法律和纪律,才能有效地规范人的言行。在邓小平思想教育理论中也特别强调法制教育,他指出:“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也要坚持下去。就好象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13)“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律,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4)这些观点都充分说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把法律和民主放到同等位置。他在强调法制建设的同时,还强调了法律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他指出:“法律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主义也要进行这个教育。”(15)邓小平也非常重视纪律教育,他认为,纪律是实现理想的保证,是达到团结不可缺少的手段。他指出:“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16)在八十年代初邓小平也指出:“在党的机关、军队、学校和全体人民中,都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大中小学的学生从入学起,工人从入厂起,战士从入伍起,工作人员从到职起,就要学习和服从各方面必须遵守的纪律。对一切无纪律、无政府、违反法制的现象,都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17)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高等学校的学生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做到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遵守法律。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马加爵事件”,“兰州铁路运输技校新生入学三天被学生会干部殴打至死事件”,“高校学生网络犯罪”等都说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法纪教育方面还存在薄弱的环节。因此,必须坚持把法纪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要内容长期抓,把它纳入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诚信品质,引导学生确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学会正确的行使权利和义务,自觉具备社会主义法律国家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

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理论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开展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他指出:“要恢复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增长学生的知识和志气,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18)同时他还指出:“不仅大中学校招生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而且各部门招工用人也要逐步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办法,择优录取。”(19)这段话指出学校除了要开展好课堂教育,学习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外,还必须开展好课外教育,注重理论指导实践,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和经验,这也是为实现我国的教育目标所必须的。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邓小平同志也非常强调劳动教育,他指出:“一般学校要给学生参加劳动的机会。劳动也是教学,是政治思想课。”“学生参加劳动一是必须,二要适当,三要可能。”“学校要把劳动定到课堂中,每周规定半天,主要训练娃娃们养成劳动习惯,加强集体观念。”(20)这些充分说明了劳动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同时这一要求也是符合我国教育方针的。

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我国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开展工作。通过开展科技竞赛、文体竞赛、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品质和开拓创新思维,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将来投身到改革大潮中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五、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相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效果与整个社会大环境、大气候之间有着共同关系。环境好,风气正,思想政治工作就事半功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在各项工作之中,仅仅一个方面、一个部门去管,是难以奏效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十分重视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做改善社会风气和教育人的工作。1979年面对、“”一伙严重破坏社会风气的现实,指出:“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代,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打击那些严重破坏社会风气的各类行为。”(21)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发展,大学生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这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更多便捷,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冲击和挑战。邓小平也曾指出:“现在学生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有多种原因,有社会原因,有家庭原因。”(22)这充分说明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心共同支持。面对这种情况,他强调:“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进步,把被‘’破坏的优良传统恢复和发扬起来。”(23)“教育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重视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24)当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之间,学校仍起着核心和主导着用。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学校和家庭教育互相联系,他指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家长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25)因此,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适时地调整工作方法,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密切联系学校、社会和家庭,善于整合三者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共同开展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六、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政工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证。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各项工作更加纷繁复杂,越是纷繁复杂,越是不能放松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强调了要加强党委对思想战线的领导,他指出:“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克服软弱涣散的状态,已经成为党委的一个迫切任务。不仅理论文艺界,还有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群众文化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有类似的或其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6)他还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组织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交给政府、业务部门承担,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作用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如果一时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至少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上,否则党的领导既不可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强。”(26)因此,作为高校党委也同样必须关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好党政工作,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从而保证学校稳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党委的领导,还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这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又一有力保证。建立一支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涉及到人员的选拔、任用、培养和关心等方面。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的任用问题上他指出:“师资问题要注意,正规大学、中学现有的师资力量不能降低。”(27)这里的师资力量,一是指教师数量,二是指教师质量。在教师的培养上,他也指出:“要提高教师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要把教师培训列入规划、列入任务。”(28)当然在任用教师时他也要非常关心教师,关心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问题,他指出:“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鼓励外,还要采取其他一些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29)“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0)

高校入学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在邓小平理论宝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的设计中,教育始终占据主要的位置,其中思想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任务与目标、原则与方法、组织领导与队伍建设等基本问题作了一系列论述。它们前后联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对于改进和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高等教育的第一位。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和政治优势。教育好、引导好一代一代的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从培养接班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1978年他就明确地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在这段话中,他强调了培养人才的几个标准,首先是思想政治标准,即“有社会主义觉悟”,另一是文化素质标准,即“有文化”。他还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2)“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3)他在充分肯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明确指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他指出:“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4)“我们要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列主义、思想的优秀人才,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成为有很高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专心致力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5)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相互撞碰。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收入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形成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着如何理解和处理多样化存在的新特点,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弘扬时代主旋律,如何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人民,以及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政治,经济发展与道德升华,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将是新时期思想教育长期面临的新课题。2004年,党中央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正是应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挑战而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号召。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任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科学文化知识如何,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此,2004年3月26日至27日,教育部长专门在京召开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研讨会。周济同志就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提高他们抵御风险和侵蚀的能力。

二、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理想是指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们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是支配人们社会行为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而现阶段各民族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指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我们的事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有共同的理想,也就有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6)在“四有”中,邓小平也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他在一次接见外宾谈话中说:“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军事活动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7)这充分说明了理想和信念在革命年代政治、军事等生活中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向和行动的指南,起到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作用。同时,他也反复强调对青少年要加强理想教育。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强调:“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8)“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9)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的行为的规范的总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道德状况如何,是关系到这个民族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和社会进步的大问题。在邓小平同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他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10)邓小平同志也非常重视在青少年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他指出:“我们要向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努力宣传这种高尚的道德。”(11)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和新时期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12)

面对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使一些人淡漠国家的观念,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分配方式多样化,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多样化。利益原则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利益作用激发了人们进取意识和创新热情。然而,利益驱动也使一些人物欲膨胀、道德沦丧,引起许多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一方面他们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知识群体,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容易受一些反动、低级、迷信等内容的影响,从而弱化淡化人格精神。因此,越是全球化,越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信仰,对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对坚定社会主义改革事业胜利的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加强法纪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纠正人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巨大的,但也不是万能的,还必须制定严格的法律和纪律,才能有效地规范人的言行。在邓小平思想教育理论中也特别强调法制教育,他指出:“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也要坚持下去。就好象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13)“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律,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4)这些观点都充分说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把法律和民主放到同等位置。他在强调法制建设的同时,还强调了法律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他指出:“法律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主义也要进行这个教育。”(15)邓小平也非常重视纪律教育,他认为,纪律是实现理想的保证,是达到团结不可缺少的手段。他指出:“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16)在八十年代初邓小平也指出:“在党的机关、军队、学校和全体人民中,都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大中小学的学生从入学起,工人从入厂起,战士从入伍起,工作人员从到职起,就要学习和服从各方面必须遵守的纪律。对一切无纪律、无政府、违反法制的现象,都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17)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高等学校的学生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做到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遵守法律。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马加爵事件”,“兰州铁路运输技校新生入学三天被学生会干部殴打至死事件”,“高校学生网络犯罪”等都说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法纪教育方面还存在薄弱的环节。因此,必须坚持把法纪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要内容长期抓,把它纳入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诚信品质,引导学生确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学会正确的行使权利和义务,自觉具备社会主义法律国家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

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理论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开展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他指出:“要恢复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增长学生的知识和志气,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18)同时他还指出:“不仅大中学校招生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而且各部门招工用人也要逐步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办法,择优录取。”(19)这段话指出学校除了要开展好课堂教育,学习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外,还必须开展好课外教育,注重理论指导实践,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和经验,这也是为实现我国的教育目标所必须的。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邓小平同志也非常强调劳动教育,他指出:“一般学校要给学生参加劳动的机会。劳动也是教学,是政治思想课。”“学生参加劳动一是必须,二要适当,三要可能。”“学校要把劳动定到课堂中,每周规定半天,主要训练娃娃们养成劳动习惯,加强集体观念。”(20)这些充分说明了劳动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同时这一要求也是符合我国教育方针的。

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我国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开展工作。通过开展科技竞赛、文体竞赛、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品质和开拓创新思维,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将来投身到改革大潮中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五、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相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效果与整个社会大环境、大气候之间有着共同关系。环境好,风气正,思想政治工作就事半功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在各项工作之中,仅仅一个方面、一个部门去管,是难以奏效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十分重视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做改善社会风气和教育人的工作。1979年面对、“”一伙严重破坏社会风气的现实,指出:“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代,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打击那些严重破坏社会风气的各类行为。”(21)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发展,大学生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这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更多便捷,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冲击和挑战。邓小平也曾指出:“现在学生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有多种原因,有社会原因,有家庭原因。”(22)这充分说明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心共同支持。面对这种情况,他强调:“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进步,把被‘’破坏的优良传统恢复和发扬起来。”(23)“教育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重视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24)当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之间,学校仍起着核心和主导着用。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学校和家庭教育互相联系,他指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家长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25)因此,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适时地调整工作方法,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密切联系学校、社会和家庭,善于整合三者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共同开展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六、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政工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证。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各项工作更加纷繁复杂,越是纷繁复杂,越是不能放松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强调了要加强党委对思想战线的领导,他指出:“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克服软弱涣散的状态,已经成为党委的一个迫切任务。不仅理论文艺界,还有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群众文化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有类似的或其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6)他还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组织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交给政府、业务部门承担,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作用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如果一时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至少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上,否则党的领导既不可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强。”(26)因此,作为高校党委也同样必须关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好党政工作,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从而保证学校稳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党委的领导,还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这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又一有力保证。建立一支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涉及到人员的选拔、任用、培养和关心等方面。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的任用问题上他指出:“师资问题要注意,正规大学、中学现有的师资力量不能降低。”(27)这里的师资力量,一是指教师数量,二是指教师质量。在教师的培养上,他也指出:“要提高教师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要把教师培训列入规划、列入任务。”(28)当然在任用教师时他也要非常关心教师,关心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问题,他指出:“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鼓励外,还要采取其他一些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29)“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0)

高校入学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高职院校;立德树人

现阶段,我国正朝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方向努力奋进,同时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全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2022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愿景,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越发突出。入学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开学第一课,是他们了解学校和构建职业生涯的起点,即有效可行的入学教育能够帮助高职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并进一步明确职业生涯目标,为其快速成长成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现状

郭好翠、王翔[1-2]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并制定了高职高专类学生入学教育培养计划,相应的入学教育体系较为完整,主要包括军训教育、环境意识培养、专业适应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专业实习培训等,收效很好。同时,有关专家指出,高校新生入学培训课程要尽量选择“符合形势、与时俱进”的课程;教育过程不能拘泥于座谈会、系列讲座、班会、文体比赛等形式,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创新入学教育载体,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以科学理论占领新生入学教育主阵地,净化网络环境,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的工作体系优势,即各职能部门和教职工应齐心协力、统筹规划、科学部署,将入学教育贯穿新生教育始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

二、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实践路径

(一)教育内容设计

1.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德技并修。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4]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要紧扣立德树人这个关键,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融入新生入学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等各环节。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和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生命走向;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并通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培育学生创业创业素质;强化学生的诚信守法理念、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防护能力、妥善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强化劳动素质教育,使新生敬畏劳动、尊崇劳动,促使所有新生树立“我劳动我光荣、我劳动我时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好”的劳动价值观[5];加强专业教育,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立志成为各行业的能工巧匠。2.结合好“三全育人”,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专业发展基本定位,我校按照水利类专业、电力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进一步突显“三全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紧紧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诸多工作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育人要素,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并不断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努力形成整体教育结构,从而使学校思政工作领域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学同向并进,共同促进新生入学教育有效开展。3.拓展辅导员工作内涵,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要求将“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教师学生日常管理事务的重要内容[7]。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学校日常教育的起点,其效果不仅直接关系到新生的大学生活质量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还关系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8]。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新生入校后健康成长的重要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日常工作的任何细微之处都有可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刚入校的新生而言,其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先要讲好校情、校史及校规,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校、新生活,形成规则意识,让学生能够有班级归属感,进而在大学能有所收获,然后围绕“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这一主题举办专题讲座、播放一系列视频短片等,以引领新生确立远大目标、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热爱伟大祖国,并敢于担当新时代重任。

(二)教育实践

1.讲好百年党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故让当代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和中华民族壮美、感人的历史篇章,正当其时[9],此举是厚植社会主义爱国情感,坚定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崇高理想,引领全体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具体可充分利用窦家山战役纪念广场等优质校内外红色资源,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举办展览、观看党史题材优秀影视作品、开展主题班会畅谈心得体会、谈理想信念等形式,引导高职院校新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组织广大师生共上“党史大课”,进一步讲好党的故事,讲清党的贡献,讲懂党的理论,从而教育引导新生从党史学习中树牢信仰、汲取力量,在与新时代同向同行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另外,在高职院校新生入校军事训练过程中,教师可大力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进一步强化新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其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和时代使命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政治思想品质、军事素质和身体素质,同时引领广大高职院校新生深切体验党强大领导、我国特色政治制度的明显优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切理解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的使命和责任担当,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2.围绕校庆实践,开展知校爱校教育,培养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结合70年校庆,我校面向新生开展了一系列校史、校情与职业教育传承教育,真切回应了我校学生对学校发展的迫切期盼,并通过温润人心、激发共鸣、感谢回馈的校庆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工和校友关心校庆、参加校庆、献礼校庆,这进一步激发了新生把校园当家庭、把事业当家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同时,校党委书记以《文化自信引领下陇上“资环”文化育人的实践》为题,面向全体2021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深刻阐释文化自信、甘肃红色文化、“资环”文化三个层面的内涵,并勉励全体2021级新生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在陇原红色文化的感召下、在“资环”文化的浸润下,勇担使命,奋发有为,不断培养社会主义职业精神。3.开展军事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政治能力、军事能力的提升。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党的思想工作和国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得到了诸多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具体可通过军事训练课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包括军事理论、国际军事概念、现代战争军事方法、高科技作战方法和核武器,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条令、陆军部队分队技战术等军事知识,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军事概念和军事知识,从而起到提高新生军事思想水平、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的作用[11]。通过一定强度的军事化训练,可有效巩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军训汇报演出,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新生树立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观念,增强组织纪律性,还可以有效促使新生身心全方面健康成长,进而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概言之,通过军事教育,能促使高职院校新生有效提高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4.深化专业认知,开展学业规划教育,帮助新生树立明确的职业观。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通过专业认知教育会师生互谈、学业规划指导会师生互信、学习经验交流会学长学弟互识、成长成才报告会学长学弟互助等形式,帮助新生“读懂”专业价值、“吃透”课程体系、“了解”发展前沿、“明确”就业方向,培养新生学业志趣,增强其专业认同,让新生在入学教育阶段就能尽快转变学习方法,确立奋斗目标,设计规划好三年学校生活和未来发展蓝图。同时,可进一步使学生学到知识、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把握好专业知识,进而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技术人才。5.讲好劳模故事,开展各种活动,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高职院校要研究富有职业特点的学生培养方式,根据高职专业学生发展成才的实际状况,贯彻劳动教育基本原则,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具体来说,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学校可利用校园文化长廊,以及校园资小媒、抖音等平台,大力宣传杨力烈士、王小康劳模的事迹,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崇高价值追求、汇聚社会风尚的当代高素质劳动者,并开展邀请劳模进讲堂、工匠进校园等活动,使新生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倾听劳模故事,欣赏精湛技艺,体会和理解勤奋敬业的工人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在抓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强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感受平凡劳动的伟大;通过引导学生坚持参与日常劳动与环境劳动、校内卫生劳动、教育教学设施劳动、紧急处置劳动等,培养其自立自强的安全意识与技能;通过经常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活动,积极进行学校内部环境秩序管理,以进一步培养高职院校新生的社会公德,并深植爱国爱民情感;依托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同时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6.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均遵循国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研究和实践[12]。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可通过创新课堂竞赛展演、新老生经验交流会、创业指导教师见面会等方式,让新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价值,使其尽快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计划并进行实践。同时,高职院校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新生的认知特点和话语体系,开发校本化创新创业教育教材,规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在其他课程,如职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职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教学中,有计划地渗透创新创业元素[13]。另外,高职院校可以系统规划、建设涵盖不同领域的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创新创业系列活动,同时积极组织新生参加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技能竞赛,让新生在竞赛中开阔视野,提高创新创业技能。7.以遵规守纪为根本,开展法规校规教育,培养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法律法规是现代国家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公民行为要遵守的基本准绳。教育高职院校学生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和规章制度是构建健康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当代高职院校新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14]。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高职院校可通过邀请法律专家走进校园举办法律讲座、组织新生自学等多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逐步提高高职院校新生的法治意识;通过思政课程教师、辅导员、社会法制力量、家校联动等多种途径,整合多方力量推动高职院校新生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针对目前突出的“校园贷”现象,邀请属地民警走进课堂现身说法,在新生中大力普及金融信贷和网络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增强学生诚信守法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和妥善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高校入学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融入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1]这就要求高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基础上,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理念,坚持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线,以强化主体责任为目标,以自律习惯养成为过程,深入、持久、生动地开展学风建设。与此同时,新形势下高校延伸学风建设新阵地,积极融入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对于坚持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掌握世界发展大势、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基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定位视角来审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政小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课堂,有利于在青年大学生深刻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内涵与实践要义的过程中,促进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良好氛围的营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应然解读: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学风建设的时代意蕴

(一)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就是靠人才、靠教育。这一论断既是对新时代高校教育事业历史使命与发展方向的战略部署,也明确指出高校担负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神圣责任。一方面,高校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现为关键,培养将个人命运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具备爱国奋斗精神的、有理想有信念的时代青年。结合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积极转变工作思维、调整工作节奏、转换工作平台,以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为重点,以全员参与的学风建设为依托,以分层分类的谈心谈话为主线,熔铸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国家观。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具有弘扬中国精神、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的人才,要充分把握教育契机,融合时代元素,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情怀作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将学风建设活动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促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落实的全面性,锻造新时代大学生为中华民族、为人民、为历史的担当精神,肩负起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的时代重任。

(二)外在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高校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工作开展的同时,要科学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注重把学生放到学风建设中应有的主体地位上来,强化学习主体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与此同时,高校教育实践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增强大学生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在当代中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引导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并在助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把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与高校教育实践紧密融合,开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战场”,深度挖掘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实质中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自觉自愿的敬业精神,不断提高与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使爱国主义成为青年大学生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最终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三)价值回归: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现实推动

大学生作为接受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时代新人,是未来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是应当具备爱国奋斗精神、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耦合效应的生成和发挥,既需要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道德与情感、认知与行动,也需要及时有效利用学风建设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措施,引导大学生善于发现和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回归学习本分。一方面,以学风建设活动为载体,有助于培育和巩固青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尤其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要把党带领人民共同抗击肺炎疫情的历程,作为一部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3],增强实践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达到与课堂教学“同质等效”,真正实现以管理助学风,以榜样树学风,以活动促学风,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强化爱国认同。另一方面,从新的高度去审视和升华爱国主义的精神本色,从新的诉求去强化和拓展学生发展的学习本分,有助于进一步把学风建设活动落细、落实,增强青年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自觉意识,使爱国主义教育过程成为引导青年大学生知国史、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贯通过程,确保学风建设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学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目标上: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党对高校领导权的具体体现,同时坚持党的领导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从最终目的来看,高校必须承担起为高等教育乃至全社会立德的重要使命。总书记明确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因此,高校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风建设的同时,应始终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积极弘扬网络正能量,掌握科学的理论话语,高度重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正确看待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特性,以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发展。具体言之,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高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中,应从目标上、主题上进行灵活设计,主张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行为方式,解读和表达爱国的道理和意义,以身边的故事和话语讲清楚教育的内容,积极传播青春正能量,充分展现爱国主义情怀,以此深化高校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推动爱国主义理论走出书本和历史局限的现实需要,实现大学生对爱国认知、情感、行为等德育目标的深刻认识,从而持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二)内容上:坚持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做到情理相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期最大程度上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说服力;更要坚决保持战略定力,强化忧患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完善[5]。在高校学风建设活动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内容应紧跟时代潮流,主动设置创新议题,积极开展思想引领,全面将新时代道德要求和正确的价值导向紧密结合,不断架构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捕捉和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更好地诠释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特质,完善网络空间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最终实现增强思想引领与时代融合的最优组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大学生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融入高校学风建设活动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在内容上坚持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紧扣贯彻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紧盯解决思政教育的突出问题,完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平台建设,将碎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日常教育环节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传播、理论知识学习的全新阵地,不断提升教育内容的质量和实效,使网络思政教育改革更好对接时展所需。

(三)方法上: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学风建设是高校积累的活动特色和教育优势,是学校历史底蕴和整体风气的体现。在我国高等教育长期的实践进程中,始终遵循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律,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必须一以贯之地继承和发扬。因此,在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活动中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应坚持在方法上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中所蕴含的合理养分和思想精髓,同时更要在具体诉求和教育方式上与时俱进,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特质和时代需求,以期实现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在实践拓展上有所突破、理论创新上的创新发展。总的来说,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虽然对人们爱国的具体要求不同,但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仍是其本质要求。新形势下,高校既要继续利用课堂教学的便捷性和导向性,结合主题班团日活动、文化活动和学习小组等形式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理论学习,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同时,也要在创新学风建设活动方式上积极转变教育思维,创新爱国主义话语体系,主张线上线下发展融合,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教育实践活动,拓宽弘扬爱国主旋律的新阵地、新途径,在更为广阔的网络平台上用“小语言”表达“大思想”,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三、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明确行为指向:在自律习惯养成中涵育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是停留在思想环节,还应严格落实到行动层面。只有见之于理性坚定的爱国行为,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成为实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现实力量。高校在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风建设的同时,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自觉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一是引领打卡新风尚。开展“美字”打卡、“阅读”打卡等系列活动,敦促学生在扎实学业的基础上,养成书写良好字迹的习惯;推出寓教于乐的“运动健身”“经典阅读”“百科常识”“教师技能”等打卡计划,在教育灌输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促进自律习惯的养成,守好自己的学习“责任田”,明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一种爱国方式的最好表达。二是提升教育黏合度。新形势下,高校要切实关注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教育实际,以全员化的参与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感知度和吸引力,在传承与弘扬学校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元素,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起理国意识,肩负起为国为家的责任担当。三是增强场域延展性。破除社会宏观环境的渗透干扰,精准把握当前思政教育的新变化和学生成长的新诉求,深度应用到“互联网+”的全新教育生态中去,从社会网络空间(线下空间)延展至网络社会空间(线上空间),引导学生关注主流媒体,不信谣、不传谣,启发学生对生命、敬畏、勇敢、奉献、责任、担当等的思考,推动学生真知、真行,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域覆盖。

(二)拓展互动广度:在勤学善思过程中激活青春力量

高校学风建设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一种隐形德育的成效彰显。学风建设的特质和效果直接关乎大学生价值塑造和全面成长的向度,引导学生在勤学善思过程中,多措并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真正做到学思贯通、知行统一。首先,从学习小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课堂。高校在对青年大学生学习状态调查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学院实际、专业特点,自主开展学风建设的特色班级品牌创建活动,开展读书会、设立听书墙,鼓励学生线上线下双线阅读文献专著,引导学生多维度学、思、悟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与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做信仰坚定的爱国青年。其次,打造学习互动共同体。以党史学习教育激发校园活力,在学风建设中融入党史知识竞猜、热点网文短议、主题书画展评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形式,注重在互动活动过程中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能够秉持理性客观的态度,锻炼和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另外,发挥朋辈感染浸润作用,开展“大学生年度优秀人物”“优秀班主任”“十佳辅导员”等评选活动,积极选树校园身边具有爱国奋斗精神的优秀学子、教师的典型事迹,用大学生身边具体、生动的榜样激励和教育学生,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营造互相学习、争先比优的学习氛围,接续传递“教学相长”的温情和“精诚报国”的激情,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三)丰富思政实践:在践行初心使命中练就报国本领

只有保持对真理有追求、有信仰,才会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并承担起这份使命所赋予的时代责任。高校在开展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基于思政教育的文化教学要求,将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融入思政实践,进一步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资源做有效补充,让新时代大学生既能充分领悟爱国奋斗精神的理论实质,又能高度认识到爱国奋斗精神的实践意义。换言之,一是拓宽学习宣传教育新阵地。聚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科学运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布告栏和“易班”APP等教育平台,将爱国情怀培育和奋斗精神实践具体细化到学风建设活动的日常管理、学习、生活中,把每一项活动打造成为引领服务师生的长效载体,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的理论高度和对现实问题的辨析能力。二是探索思政课程建设新路径。以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探索构建以“课前任务布置、分组合作探讨、课堂展示点评、教师答疑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学生专题研讨、座谈交流、爱国影评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感,加深民族自豪感,胸怀技能报国志。三是挖掘思政育人资源新契机。通过延伸学风建设活动阵地,积极构建地方特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兼顾学生学习专业、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不同,在磨炼意志和增长才干中让学生体会实践的挑战与乐趣,并逐步增强活动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使学生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跃。

四、结语

厚植爱国情,实践报国行。在不同的历史站位和时代格局下,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和实践价值。新时代高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风建设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新思路、新途径和新举措,延伸学风建设新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律习惯,厚植爱国情怀,练就报国本领,巩固学风建设成果,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青年大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所激发的爱国之情转化为学习报国的自觉行动,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和搏击者,在身体力行中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6-12-09(01).

[2]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8-09-11(01).

[3].在统筹推进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0年2月23日)[N].人民日报,0-02-24(02).

[4]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5-12-31(01).

高校入学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表达;复述能力

复述英语小短文及对话内容,不是机械、简单的背诵,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材料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展示对自己对已知材料的加工能力。这就要求他们有很强的记忆力,还应对材料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主要是训练学生语言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一、针对教材内容,引导复述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选编一些阅读材料,其目的是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虽然选编的阅读材料较简单,但选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英语材料,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单词及句型的意思,学生复述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创新并表达。教学Unit6Inanaturepark中的Readandwrite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画出短文中描述的内容,让他们了解MrJone’shouse附近的自然风光。学生能根据短文的内容画出MrJone’shouse所处的环境,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出主要信息,对文本内容的认知更具体,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围绕绘画内容组织语句复述。通过绘画组织语言,能围绕图画内容进行复述,内容具体、生动,学生能做到把教材中语言进行内化、迁移,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复述不能脱离教材文本,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较弱,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阅读材料的中的主要信息,让他们理清短文的结构及脉络,利于学生复述,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二、提炼词句,引导复述

1、掌握重点词句。在我们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很多例文的结构层次不是很清晰,学习时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提炼例文中的短语和重点单词。可以利用每段首句、谓语动词、特殊句式等,让学生在读中思考,以词引句,以句组段,最后组篇,逐步扩展。设置关键词的数量根据短文的难度确定。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是重点词句,学生掌握重点词句,为复述奠定做准备。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短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其加工、再创造并进行表达。2、问题引导复述。教师可根据短文及对话内容涉及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把这些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创新进行复述。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围绕教材内容,要突出教学重点,以训练学生的表达为侧重点。根据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复述,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的想法也在复述中表达出来。每个学生复述完以后,老师都要给予中肯的评价,鼓励他们形成创新性的表达。

三、根据图表,引导复述

有价值的图表对学生思维有启发作用,有助于学生巩固教材内容,强化其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以图表的形式展现教材内容,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总结、提炼。学生在梳理英语知识过程中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为复述教材内容做准备。1、对话图示。教师可将学生要复述的内容以对话图示的方式制成课件或图片,凭借对话图示,把教材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内容提示进行复述。如复述Unit3“Whatwouldyoulike”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结合本课的重点句型Whatwouldyouliketoeat(drink)?I’dlike…展开训练,完成对文本内容的复述。学生复述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与迁移,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创造,深化加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记忆,为学生运用英语表达夯实基础。2、借助表格复述。借助表格梳理短文及对话部分,以表格形式展示短文的框架部分。学生对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增强复述的目的性,学生能围绕图表进行有条理的复述,其表达效果会更好。教学Unit1Myday对话时,为了便于学生复述,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表格,让其掌握短文及对话的结构,让学生围绕表格进行复述,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有些短文内容以时间为顺序,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图表,在表格里呈现其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在相应的时间段内标注出相应活动,学生对表格里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并进行复述,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玲俐.小学英语课堂复述课文的有效途径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8(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