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美术教育

高校美术教育范文精选

高校美术教育

高校美术教育范文第1篇

1.盲目引入西方前卫艺术理念

自从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后,我国在思想文化上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紧密了。欧美各国的思想形态和价值观念不断涌入我国,对我国的各行各业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美术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欧美思想的影响,大量不健康的却又貌似新潮的美术教育观念不断涌现。譬如一些高等学校的美术专业置我国国情于不顾,盲目引进欧美的前卫艺术理念,并以此作为评判学生作品的审美标准。如此一来就让不少学生对美术的本质和创作规律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甚至让很多学生对此形成曲解,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形成错误的美术价值观和创作观,难以提高美术道德修养和美术技巧。此外,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很多美术生的心态不沉稳,对经济利益过分追求,一味强调形式上的创新,而不注重表现本质内容,致使创作出的作品华而不实,无聊至极,充满“颓废主义”的所谓“创新”。这种艺术理念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影响极大。

2.轻视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美术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单一化比较严重,不少高校美术教师一味强调知识和绘画技巧的传授,而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这是典型的陈腐教育观念,长期运用这种观念进行教学并不能让学生的绘画技能达到较高水平,因为缺乏美学理论和素质修养的美术技能培养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艺术本质的掌握,以及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新。

3.忽视艺术理论教育

从美术专业角度来说,开展美术理论教育,对于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美术意识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学生美术鉴赏力和美术表现风格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在当前这种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显得更为突出。可是现在我国一些高等学校的美术教师盲目追求时尚和新颖,过分追求与国际接轨,对于欧美一些所谓的“前卫”美术理念不进行任何选择就“全盘吸收”,并且不顾实际情况向学生盲目灌输。从形式上看,这是与时俱进,可是这些所谓的“时尚”艺术理念却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培养策略

从本质上来说,美术教育是一种寄寓人文思想的教育,在当前艺术理念和艺术行为百家争鸣的情况下,各高校美术教师应结合美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树立超前的美术教育艺术理念,实施与时展一脉相承的教学方式,在传授绘画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强化民族艺术观念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的美术教师盲目追求欧美所谓的“时尚”美术观念,并不加选择地把这种颓废的创新观念传授给学生,这最终导致学生在美术素养方面的修为不够,并对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形成制约。对此,各高校美术专业可引进民族艺术观念,因为我国从古至今不论是在创作技巧上还是在美术素养方面都是具有较高造诣的国家。在美术教育中强化对民族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更能提升其在美术方面的涵养。对于欧美的新潮美术理念,我们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而应根据我国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批判性地吸收,合理选择有用成分融入美术教学,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时尚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2.净化美术价值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功利主义思潮不断涌现,大量具有功利主义性质的美术教学手段不但让高校美术教育的本质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而且还扭曲了学生的人格,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康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因此,高校美术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修为,彻底抛弃各种功利主义教学思想,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美术教育事业融为一体,为学生做好榜样;其次在美术教育中要进一步明确美术教学的“游戏韵味”,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审美情趣,才能引导学生在美术的殿堂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才能彻底摒弃美术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美术教学环境。

3.构建新型的美术教育机制

各高校的美术教育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从体制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构建一个新型的美术教学体系。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美术教学的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全方位改革,把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作为一项重点内容融入美术教学体系,打造一个知识、素养齐头并进的新型美术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针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构建一个新型的评价模式,在评价学生时既注重美育,又注重德育,重点考查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感受能力以及领悟能力,同时还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人品修为有机融为一体,综合评价学生的思想素质。

高校美术教育范文第2篇

(一)盲目扩大教育规模

美术作为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象征,其发展较为缓慢,需要由高质量的人才来推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这一小规模领域被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推向了更大的平台。此外,扩招还会降低学生的入学门槛,学生通过美术班的突击训练便可以达到升学目的,而专业考试内容的模式化,专业成绩的过分关注,也使得文化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此一来,定会恶性循环,教学质量不断下降,社会需求越来越得不到满足。

(二)重专业,轻文化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整体素质偏低,即专业课很优秀,但文化课往往不尽人意。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入学目的,不了解当下的社会环境需要什么样的美术人才,甚至对美术缺乏认识和感情,没有主动性,更没有那种用生命换取艺术的激情。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文化课的强调不够,考核不严格。学艺术除了要勤奋,还要投入,要培养一种对艺术的感情。但是当下美术院校的教学方法为学科制,各知识被切成块,学科之间不能相通。而美术作为一门学科,它并不是简单直接的应用,而是融合了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当下过分强调学生的专业特长而忽视文化课的弊端,必然会带来众多问题。专业能力只是一块敲门砖,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创作性情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所有这些又恰恰离不开文化素质的培养。

(三)重技术,轻理论

重技术轻理论是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绘画技能,而忽视了美术理论的教育。美术这门艺术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类记录和认识客观事物的需求。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努力提高和丰富表现技巧,为的是满足人类再现客观事物的需要。所以,高校美术教育将重技法作为不变的教育模式。但殊不知,美术艺术发展到今天,其技术问题早已不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当下,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判断能力和创新精神。对美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不再是检验艺术人才的唯一标准,所谓人才,还应具有新锐精神,具有对当代艺术精神的把握和洞察力以及将对社会、对生活、对事物的真实感受转化为美术形式的能力。

(四)美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

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着师资队伍不健全的现状。首先,结构较为单一化,一些高校由于扩招,由于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美术专业的泛滥,导致在招聘美术教师人才时,条件较低,仓促了事。其次,缺乏骨干型教师和美术学科的带头人,很多高校都只把具有美术经验的教师作为主力军,忽视了对一些教授、副教授的引进。第三,美术教师的队伍良莠不齐,教学理念较为落后,而且许多教师的文化修养、艺术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都还不够,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学生、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五)教育管理模式缺乏针对性

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个问题———教育管理模式刚性过硬,缺乏针对性和柔性因素,学生处在被动的位置上。毋庸置疑,这严重影响了高校美术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二、对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控制招生规模,重视生源质量

艺术院校的扩招能引发教学质量、社会就业等诸多问题,但扩招也实为社会所需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同时要注意适度、合理的原则,盲目、大规模的扩招,一方面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对学校品牌的消耗和浪费。另外,高校还要重视生源的质量,强调对生源的考核和筛选,防止学生随波逐流、没有目的的报考,为将来美术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当然,学校还要契合社会需求,除了对传统精英艺术人才的培养外,更要注重对复合型人才和新型人才的开拓。

(二)调整并完善课程设置

高校对美术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打破以往教学结构不合理、专业课体系和内容陈旧、单一的弊端。增强课程内容丰富性,强调综合性课程与基本理论、技能的有效结合,强化基础、淡化专业,完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制度。具体如下。第一,增加一些诸如西方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社会学、艺术创作心理等的人文修养方面的课程,实现专业与文化,技术与理论的均衡发展。并通过多方面知识的学习来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提高文化素养,然后用一种更高的眼光来分析社会。第二,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如在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增设设计专业。

(三)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校美术教育应该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美术教学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美术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靠课程设置和新专业的开设,另一方面还要看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带头人来担当艺术骨干。因此,各高校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培养、选拔青年学科带头人,积极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中坚作用,和青年教师后劲足、实践能力强,适宜担当创作的主力军作用。当然,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性别比例协调的高素质美术师资队伍的建立,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限制师资队伍近亲繁殖的倾向,吸引一些在美术教育上有成就的专家担任客座教师,并邀请其参加教学、科研等工作,使编内编外达成互补。第二,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广大教师在良好的自我创造的心境下,进行创造和研究。第三,每年为教师创造一些外出进修、考察的机会,更新学术和思想,学会各种新型材料及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强化专业优势。第四,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制度环境,从制度上保障师资队伍的建设。最后,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四)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即在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个性特色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具体措施和建议,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用真情实感的付出来培育这种个性意识。第二,学生要有自觉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个性表达方式的意识。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及审美层次的提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所得,也并非一蹴而就能成。因此,它需要从大学阶段的一开始就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将具有个性特征的创作培养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去。以创作带动能力训练与培养,使他们在完善组织、建构完整作品的基础上,不断锤炼个性化艺术语言,明确自我价值的存在。

(五)增加课外活动

高校美术教育范文第3篇

一、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1.实用价值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涉及的范围较广,创作民间美术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是通过就地取材、在生活生产的实践经验中总结而来的,具有区域性的特征。如,民间剪纸、年画等可以应用在室内装饰上;可以雕刻在石头、木材、砖等建筑材料上,起到装饰的作用;还可以印在衣物、鞋帽、食品和玩具上;也可以用于文艺表演,如皮影戏。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民间美术课程,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和文化习俗,并在美术创作中加以运用。

2.审美价值

人民群众是民间美术的创造者,民间美术又服务于人民主体。民间美术所表现的审美观念是集体意识下的一种喜好,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渗透民间美术的审美观念,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形式美的追求,增强了作品内涵。民间美术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人们的精神诉求。民间美术丰富了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情感,陶冶了其情操,改变了其审美观念,提高了其审美能力。

3.道德伦理教育的价值

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成为辅助道德教育的重要工具,如陕北的二十四孝剪纸发扬了孝道文化。通过建立民间美术的体验模式,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方式是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民间美术通过感性化的手段,引起人们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道德品质。

4.智力价值

智力价值指的是民间美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上发挥的价值,尤其是在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感知能力上的作用。民间美术通过图画激发情感的产生,在装饰手法和创作细节上都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让观赏者发挥自身的想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民间美术作品的不同形式是与作者丰富的思想意识、情感紧密相连的,不同的色彩、线条表现了创作者的情感。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民间美术,可以帮助学生从民间美术作品中获取知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1.民间美术丰富了高校美术课堂教育的内容

民间美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民间美术,能够丰富教育内容,实现对高校美术教育的补充,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美术教学途径的创新。在高校美术课堂上适当穿插剪纸、皮影、雕刻、蜡染、刺绣等民间工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丰富了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

2.民间美术促进了高校美术教育体系的完善

由于普通高校的美术教育在教育经费、基础设施、办学经验和师资力量上无法同专业美术院校相比,导致缺乏专业优势。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是极为重要的。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美术教育,突出了美术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利用民间美术完善高校美术教育体系,要充分了解民间美术文化的分布,还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丰富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此外,高校还要重视民间艺人的创作经验和工艺技法,进一步实现完善高校美术教育体系的作用。

三、结语

高校美术教育范文第4篇

1.很少学生想去条件相对艰苦的偏远地区完成实习环节任务

随着当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趋显著,部分大学生有比以往更加浓厚的追求高生活品质的意愿,同时对“物质生活带来的赏心悦目及便利”也越发依赖。如此高校难以安排学生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偏远地区完成相应的实习环节任务,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承受社会压力的能力”的目的。

2.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低,难以胜任实习岗位工作和完成实习环节任务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美术教育毕业生在校期间缺少主动培养自身文化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的意识,导致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高,最终难以胜任实习单位分配的任务,难以适应实习单位环境,欠缺实践能力及实践操作的培养能力。该环节不足主要表现为:

第一,部分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对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够、对专业知识的积攒不足,导致其后期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不强;

第二,部分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思维局限严重、阅历较浅、知识储备不足、综合素质较低,为后续的实习任务加大难度;

第三,部分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正确处理社会现实和个人理想的能力较欠缺,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养成了“我行我素、自我中心”等不良习惯,甚至到实习单位后无视实际教学状况、条件,脱离教学实际,单方面奉行“艺术至上”的宗旨,难以完成“培养自身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实习任务。

3.部分高校美术教学专业学生欠缺科学有序、有计划而相对完善的技能训练和指导

当下,部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对形式美表现能力教学序列概念及其理解并未达到相对清楚的程度要求,对相关技能的掌握不够牢固。并且,很多学生仅对专业课程、课本知识展开机械、死板的学习,其所在高校很少为其安排相应的技能训练环节,学生自身更是很少主动寻找运用知识、训练技能的机会。很多高校美术教学专业缺失科学有序、有计划而相对完善的技能训练和指导,直接导致了学生自身相关技能的欠缺。

二、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不足,各高校应有意识地培养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个人物质方面的补助、精神方面的褒奖等)引导大学生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偏远地域展开实习,完成、达到培养自身适应环境、承受当今社会压力的任务和目的。对于创新意识、实践精神较为突出的部分学生,教师应相应地及时投入并加大对“培养创新”的投入力度,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合格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具体的教育实习环节中,指导教师还应格外注意对学生具体教学任务的安排,以便学生能在该环节内充分理解、掌握教材中的难点、重点;注重对学生个人潜力的挖掘、调动其实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的特长能充分发挥,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和自身素质的完善。当然,实习环节的重中之重便是制订“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并且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实践计划和实习指导。教学实习展开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和计划,以便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各方面专业能力和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参与实习的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达到以培养创造力为基础来提高个人技能的目的。安排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必要环节和有效途径,为提高高校美术教育实习环节的成效,教师应该实时分析实习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针对实习环节中的不足和弊病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保证高校美术教育实习环节的顺利展开。

三、结语

高校美术教育范文第5篇

1数字化时代给高校美术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数字化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新成果,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图形和图画为主要形式的媒体信息使人们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对高校美术教育具有十分鲜明的影响,首先,数字化美术教育的出现对传统的美术教育产生巨大冲击,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用书本和画笔组成的教育形式,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增添了计算机等现代化高科技。其次,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也有了革新,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平台能看到更多的美术作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把握好美术教育。学会把美术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充分展现出艺术之美。通过多媒体这种先进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轻易制作出完美的作品。由于多媒体教育脱离了传统的画笔与画板,现代软件的全新功能完全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整幅作品的创作。除了完成作品以外,还可以制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计算机软件的剪辑功能,对于高校的美术教育来说,具有革命性的发展。在计算机上绘制图画,几乎没有成本计算,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益无害,还能够增强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配合好多媒体技术,把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一步步的动画讲解,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方面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字化技术带来更为广阔的教学资源,并且随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发展,高校教师也逐渐学会运用画板和教案来创造更多的现代媒体产品。透过互联网,可以看到全球各个地方的大师们的作品,这种做法不断扩大着教学资源,使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和完善。如在讲解到欧美印象派的作品的时候,通过互联网,先搜索出来与这个画派有关的所有的画家,然后搜索到与这个画派有关的所有的作品,在最大程度上拓展教学资源。这种崭新的数字化的变化,加强现实中的课堂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现实课堂的人们与网络另一端的人员展开激烈的讨论,共同学习美术的创作。学生的学习也不仅是枯燥无味的,还会加深学习印象。并且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启迪思想,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目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在社会上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许多著名的艺术博物馆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些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搜索学习与研究,方便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动向。这一举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高效,以便于学生正确把握当代艺术的普遍走向,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高校美术教育发展。

2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

提高高校美术教师的素质任何一种教学资源都需要通过教师语言的传递来真正发挥出作用,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完成绘画这一出现在数字化时代的重大成果,这个成果需要结合教师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成为提高教师绘画水平的主要推动力。因此,为了跟上数字化时代的脚步,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能够主动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去全面思考计算机教学的最主要的方式;其次,要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通过计算机这种设备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奇妙的数字化的艺术世界,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地发光发热。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优点学生要想完成一幅纸质的绘画作品,需要用到笔与颜料,并且还要把颜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技巧进行调色,这样才是一幅完美的绘画作品。这种作品是非常不容易保存的,不仅会受到光线问题的限制,并且会随着环境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点需要特别引起注意。一幅好的绘画作品,经过十天半个月的绘制过程,最终可能因为在作品上染上颜料而导致作品的销毁,还会造成教学过程的严重中断。另外,重新准备绘画工具的代价太大,严重浪费时间,不能保证作品高效地完成好。美术教学的教学进度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与传统的绘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计算机绘画艺术。计算机绘画艺术中的数表、键盘、屏幕取代了传统的绘画工具。通过计算机中的绘画软件,可以充分展现出学生的创意和设计理念。通过计算机这种手段绘制出来的作品,完全不必担心因为染上了过多的颜料而遭到损坏,而且可以在各个不同的场合展示。并且一幅作品还可以复制,进行远距离的传输,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绘画作品完全可以轻易地流通到各大网友的手中,被多数人所熟知的过程也能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宣传效果。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使人们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反复有效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反过来提高了课堂中美术教学的效率。在传统的绘画中,各种会运用到生活中的绘画技巧都是在前人的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种绘画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绘画经验不仅包括了绘画过程所需要的各种技巧,也包括了熟悉的绘画工具和具体的实践。通过学习这些绘画技巧,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如何去欣赏一幅画的能力,紧着才能学习如如何才能绘制出一幅高质量的美术作品。这个过程要进行起来难度非常大,而且会耗费教师和学生非常多的时间。而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短短几年的实践内教会学生众多的绘画技巧,更要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时间紧任务重。在大学将近四年的时间内,教会学生最多的知识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的成效并不十分显著,结果也很难令人的满意,导致学生在绘画上掌握的知识并不多,在毕业的时候很多学生收获的可能仅仅只是一张文凭。这些情况显然不利于美术教育的长足发展,不能让学生把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然而,美术教学资源数字化这一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彻底摆脱传统的美术练习过程,把类似于颜料调色的问题交给电脑来完成,学生需要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作品的构建与设计上面。学生把自己想使用的颜料输入到电脑中,无论是多么复杂的颜色,都可以通过电脑的渲染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能够保证作品的零误差,还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使用计算机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这个过程的发展,不仅完善了绘画技巧,同时强大的绘画软件还可以帮助完成以前那种只有大师才可以完成好的作品。这种绘画体验能够使学生与大师对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美术功底。

3结语

我国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高校也要紧跟着时展的步伐,发扬其优点,提高教师的美术素质。教师要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刘兴亮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讲师

第二篇:学生审美观高校美术教育研究

一、学生审美观提升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史学家陈寅格曾在民国时代提出关于学术精神内涵以及人格标准等内容,其充分表达出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而这种精神在不断传承过程中也成为极具价值的人文精神,对于现代高校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现阶段高等教学对学生的培养在保证科技文化知识为学生所掌握的前提下,还需注重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中审美观教育便为继人生观与世界观培养后的另一素质教育,保证学生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与审美观念看待世界。

二、高校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艺术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体系中的比重已逐渐加大,尤其在初级阶段包括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表现极为明显,尽管包括大学在内的各阶段教学中关于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在比重方面有所不同,但仍贯穿于整个教育始终,为学生审美意识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但实际对各阶段课程进行比较时也不难发现,相比初级阶段作为必修学科的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多为选修内容,更多高校学生对其选择看重的主要为学分,忽视其真正的价值所在。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不仅来自学生自身,而且包括教师、家长以及高校等各方面,未重视美术教育的作用,导致高校美术教育在当前仍面临较大的困境。

三、学生审美观念培养中美术教育的应用路径

1、汲取传统文化优秀成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也呈现出不断交融的现状,不仅社会群众思想价值观念受多元文化影响发生一定改变,在教育领域中表现更为明显,出现难以取舍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尴尬局面,很大程度上对高校学生群体产生一定的冲击。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应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美术教学课堂中,使学生审美情趣得以提高,这也是适应现阶段人文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正因西方发达国家技术的不断引进以及文化理念的冲击,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更青睐于西方物质文化思想,未真正肩负起传承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使命,造成艺术教学中的审美观念脱离我国本土文化。对此现状,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中应充分认识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性,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优秀成分,使学生人文素质、审美理想等适应我国发展需求。

2、从美术课堂学习与生活中提高审美意识高校美术教学当前采用的方式仍以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悟大多来源于教师提供的美术欣赏作品以及基本的美术技法等,通过学生模仿能力的提高促进审美创新意识的增强。不可否认,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学生基础知识得以强化,但事实上却未综合运用社会中的其他资源,难以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术教育中的审美观念,更无从谈及以审美意识看待世界。对此,高校美术教育不应单纯局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需适时将美术教育内容融入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术知识。而课外教学活动中需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即使美术教育在高校不作为必修课程,教师也应适时组织学生开展野外写生活动,注重美术理论内容与实际的相结合,强化学生审美意识。

3、拓宽提高学生审美观念的渠道与中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相比,美术教育在中小学阶段为学生带来的更多为直观感受,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提高认知与模仿能力。但高校美术教育则注重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美进行认识与感悟,以此使审美观念得到培养。高校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大学阶段学生无论从生理或心理方面都趋于成熟,在美术创作以及认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应利用此特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文化特征,以正确的审美意识与价值观念对比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使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辨识能力得到培养,保证自身审美理念不偏离我国文化发展轨迹。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使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渠道得以拓宽,首先应注重引入更多的美术作品,从作品中体会时代特征与文化思想。其次,也应充分利用当前信息化时代为教育领域带来的优势,通过构建关于美术文化内容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学生获取美术知识的途径得以拓宽。除此之外,高校美术教育中也应充分利用现有高校与社会资源,如展览馆或美术馆等,可组织学生适时体验,将其展示的美术历史文化与当前社会文化进行结合,有利于综合提升审美意识以及创造能力。

四、结论

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是促进其自身人文素质提高以及带动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审美观念的提升又需充分发挥高校美术教育的作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应充分认识审美观念提升的必要性,立足于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现状,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实现美术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并不断拓宽学生审美意识提高的途径,这样才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审美意识去看待社会、创造生活。

作者:罗诗琦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第三篇:高校美术教育改革思考

一、目前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

1、过分重视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要求不高

美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文化教育,有三个层面组成,即审美形态教育、美感教育、情感教育,这三个层面实际上已经概括了整个美术功效,并且呈现出从高到低的递进关系。但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在实践上却侧重甚至一直停留在第一层面,在教学中直接表现在具体技能、技巧的传授,很少有人文教育的培养,更没有进行系统理论的学习。这不利于培养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完善的人格,并能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情感的真正美术人才。

2、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是美术学院毕业的,因此他们在教学观念上依然保持的是美术专业院校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而且他们对多年形成的学院规范定式已经内化为习惯,对目前现代形成的美术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缺少必要的认知和研究。从而呈现出课程脱离学生主体,用接受式甚至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狭窄,甚至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另外,美术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还是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授法,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教学效果不理想。

3、美术教学内容陈旧,不符合时展的要求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有过几次改革,但是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的美术教育的总体框架并没有真正的改变。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上盲目的去模仿甚至照搬照套专业美术院校,美术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不符合美术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教育内容过于陈旧和单一,理论和实践结合少,不够多元化。这些都在影响甚至阻碍了美术人才的培养和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新课改下高师美术教育的改革措施

1、顺应时展的要求,以人为本

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与生俱来的人文性质,所以我们要顺应时展的要求,让人文精神回归到美术课堂,人类的教育最终目的是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理想、拓展人的心灵,而美术教育在这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师美术教育要回归到人文精神的轨道上来,不但要重视美术的技能性教育更要重视其人文教育,要真正的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合格的美术教育者,从而也更好地培养优秀的美术爱好者和从业者。

2、改革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

美术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程体系上更加注重美术教育与文化的结合,把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融入到真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情境中去。在内容上要把生活经验设计到内容中,美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教育,与音乐、舞蹈、写作、表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使人表达自我。因此要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增加趣味性,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美术技能知识更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审美情操。此外,除了采用以往的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直接感知、实践、陶冶情操和指导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参观法、欣赏法、情景法、实践写生等途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

3、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美术有着天然的创新属性,因此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战无往而不胜。要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潜能,从而把这种意识和理念转变为实际能力。

4、加强美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美术学科实际上是所有学科中素质要求最全面的,他不但要求掌握成熟的美术技能,而且要求具备广博深厚的人文知识,因此要让美术教育者加强中外文学、美学、民俗学、哲学、地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人文素质,从而真正成为合格的美术专业教师,要提高美术老师在学校的地位和待遇。要让美术老师有用武之地,不能仅仅把美术当做一种其他课程的补充,在其他方面不让美术老师有后顾之忧,要让他们真正的投入到美术教学中去。

三、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