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节能技术

高效节能技术范文精选

高效节能技术

高效节能技术范文第1篇

一、公共机构用能现状

(一)用能基本情况。年全市纳入统计的用能公共机构565个,其中国家机关281个、事业单位258个、社会团体26个,用能人数289962人,办公建筑面积311.4万平方米。总能耗22.41万吨标煤,人均消耗标煤0.765吨,每万平方米办公建筑消耗标煤712.35吨,总用水量1166.20万吨,人均消耗水40.22吨。按省里考核标准计算,期间我市公共机构人均用能量在年基础上增长35%,用水量同比下降32%。用能呈上涨趋势,主要是用电器增加,用能绝对量的增加所致。全市公共机构用能以电、煤、燃油为主。煤消耗主要是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食堂、锅炉用燃煤,燃油消耗主要以汽油为主,部分单位消耗少量柴油,燃油消耗主要是汽车用油。电力消耗主要是办公建筑内空调、电脑、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照明用电,其中空调、电脑、饮水机用电占电力消耗的大部分。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市公共机构积极开展节能工作,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有所增强,节能措施逐步到位,能耗急剧增长的态势有所缓解。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公共机构能耗总量偏大、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能耗增长过快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通过对全市公共机构用能状况调查,发现我市公共机构在节能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办公耗能产品规模庞大,节能意识有待加强。我市公共机构办公耗能产品规模庞大,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公共机构对开展节能工作缺乏足够认识,宣传教育不够深入,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进度不快,建筑节能改造尚未启动;部分干部职工尚未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缺乏节约能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浪费能源资源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二是节能管理体制、制度有待完善。我市公共机构大多数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节能管理岗位和确定节能管理专职人员;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尚未制定;节能审计工作尚未开展;能耗统计制度还有待完善;节能考核尚未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范围,节能管理、节能改造、节能应用等方面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以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关为目标,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公共机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改善公共机构用能现状,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市社会节能工作中的示范作用。

(二)基本原则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在继续抓好党政机关节能工作的同时,强化对事业单位、团体组织节能工作的管理。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督管理,集中推进教科文卫体等能耗高、社会影响力大的行业和系统的节能工作。

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完善公共机构节能政策法规和制度标准,建立健全评价考核和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公共机构节能投资、补贴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广泛引入市场化手段,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持续健康发展。

源头控制,存量优化。建立新增耗能产品节能审查制度,严格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从源头控制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推进政府绿色采购,提高节能环保产品使用比例。推广成熟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产品。

经济适用,因地制宜。注重公共机构节能的经济性、适用性、阶段性和实效性,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以及行业特征,加强分级、分类指导,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三、主要目标和节能指标

(一)总体目标

到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监督考核体系、宣传培训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

通过加强日常节能管理,推行低成本、无成本节能管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培训,培养公共机构工作人员良好的节能意识和节能习惯;通过大力推进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加快用能设备的节能技术改造,提高用能设备能效;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和关键用能设备进行节能试点,创建一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单位”。

(二)节能量目标

以年能源资源消耗为基数,年人均能耗下降10%,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0%。

四、节能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工程

(一)重点领域

1.建筑物及其用能系统。公共机构办公建筑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要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范和标准,强化公共机构新建建筑节能,严格建设项目节能评审和建设过程节能监管,建设项目各分项节能工程和节能分部工程必须通过检查验收。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围护结构和用能系统节能改造,采用符合要求的保温隔热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门窗产品。实施配电、空调、采暖、照明、电梯、饮用水设备等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推广应用无功补偿、变频调速、高效冷却塔、高效换热器等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推动建立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机制。

2.附属设施。数据中心、机房、食堂是公共机构附属设施节能的重点。积极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采用高效换热设备、节能UPS等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开展公共机构食堂灶具、排烟系统节能改造,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灶具。

3.公务用车。加快更新“高污染、高排放”公务车辆,探索实施公务用车油耗定额管理,单车能耗下降要取得明显成效。加大新购公务车辆中节能和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比例。探索推进公车制度改革,调整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压缩公务用车规模。

4.政府采购。深入推进高效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评价监督机制,杜绝采购高能耗办公用电器。建立公共机构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鼓励采用国产自主产权、技术先进的节能产品,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导向作用。

5.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太阳能应用中的带头作用,推进公共机构建筑太阳能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在公共机构建筑物中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太阳能制热、制冷的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

6.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加强再生水利用。开展公共机构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促进资源化处理,建立资源循环利用的长效机制。至2015年底,市级公共机构要完成节水型器具的更换或改造工作。

(二)重点工程

1.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工程。重点用能单位和教科文卫体等系统是公共机构中用能较多的领域,具有单位数量和用能人数多、节能潜力大、公益性和社会影响力强等特点。在这些领域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工程,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公共机构整体能耗水平,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和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激励政策等方面的建立和完善,而且还可以更好地示范带动和引领全社会节能工作的开展。

期间,力争在全市各级机关、学校、医院、场馆等公共机构中选择节能工作基础较好、能耗总量较大、具备一定代表性的单位,开展示范单位建设,重点推进建筑维护结构及用能系统节能改造。到2015年,示范单位的能耗要达到国家规范的标准。

2.绿色照明工程。照明系统用电约占公共机构用电总量的10%。目前,高效节能荧光灯使用率约20%。用高效节能荧光灯替代普通荧光灯可节电30~40%,用电子镇流器替代传统电感镇流器可节电20~30%。期间,在全市公共机构中全面开展绿色照明工程,应用紧凑型荧光灯、直管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LED等高效光源,推广配光合理、反射效率高、耐久性好的反射式灯具和智能控制装置,实现办公区高效光源使用率和科学配置率100%,LED等固体光源使用率10%以上,废旧光源回收率100%。

3.绿色数据中心工程。数据中心主要由IT设备系统、空调系统、UPS电源系统、照明系统等四部分组成,具有用电设备密集、用能时间长、能源消耗大、安全标准高等特点。根据调查,公共机构的大型数据中心用电量约占其用电总量的35~55%,节能潜力大。期间,逐步对全市公共机构的数据中心,采用优化设备布局、间接自然冷却、改进UPS供电等措施,对其进行节能改造。

4.零待机能耗工程。目前,公共机构办公设备不断增加,电脑主机、显示器、打印机、传真机的待机能耗问题日益突出。期间,通过严格控制政府采购办公设备的待机能耗标准、采用先进的电源管理技术、推广节能插座等措施,有效降低待机能耗。

5.燃气灶具改造工程。期间,在全市公共机构食堂全面推广应用节能型灶具替代传统型灶具,实现节能型灶具使用率达到80%以上。

6.既有建筑物及用能系统节能改造工程。全市公共机构建筑物大多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计建设在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以前,建筑隔热保温性差,用能系统设备陈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按照省里下达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目标任务,结合我市新行政中心建设实际情况,期间,对不搬迁的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物及用能系统进行节能改造。

7.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工程。我市太阳能资源丰富,结合全市公共机构能源利用特点,期间,推广公共机构太阳能生活热水项目10个,集热面积0.2万平方米,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采暖项目各一个,光伏发电和采暖面积达0.8万平方米左右,其中,新建建筑全部有太阳能应用(有供热需求的全部安装使用太阳能利用装置)。

8.节能与新能源公务用车推广工程。期间,逐步提高新购公务车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大力推广以经济适用、节能环保,耗油低、排量小的节能环保型公务用车。

9.节水工程。期间,重点推广应用节水器具,支持公共机构实施现有用水器具的节水改造,实现节水器具使用率80%,节水型食堂食品清洗设备使用率80%,绿化用水使用节水灌溉方式达20%。开展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利用试点。完善用水计量设备,实现用水分户计量。

10.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期间,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公共机构废旧电子产品、建筑废弃物、餐厨垃圾、办公用品的循环综合利用,推广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处理和餐厨垃圾生物处理,强化建设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管理,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强化组织协调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机关事务与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环保、统计等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运转顺畅、执行有力、监管有效的公共机构节能组织协调机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和实行垂直管理的机构要根据行业特点,建立相应的节能管理和监督机制。健全市、(县)区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理顺工作关系,发挥职能优势,切实履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赋予的职责,保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完善市、(县)区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和协作工作机制,畅通工作和信息交流的渠道。

(二)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建立覆盖全市各级、各系统的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公共机构节能规范性文件和制度标准体系,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监督考核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据不同行业、系统的能源消耗综合水平和特点,制定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建立能源消耗基准线,实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定节约型公共机构评定标准。

(三)强化计量统计,夯实工作基础

规范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开展分户、分类、分项计量改造、试点、示范和推广。改进公共机构能耗统计数据采集、传输、分类汇总等处理手段,推进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建立与省里统一配套的公共机构能耗统计信息平台,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加强数据审核,开展统计专项监督检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强化统计分析,定期对节能降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各级、各系统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完善统计员制度,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四)加强监督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逐级分解落实节能目标,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相关单位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健全节能监督检查机制,推进节能执法。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监测,推进能耗监测体系建设,实施能耗状况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信息公开。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对发现问题的单位下达整改意见书。

(五)建立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新技术示范和推广

制定公共机构节能技术支撑体系示范和推广计划。根据公共机构特点,建立科学的节能技术和产品遴选、鉴定、试用、推广机制,制定公共机构节能技术、产品目录,积极支持国有自主产权、节能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对示范性实用性强、效果佳的节能技术和产品,组织在节能重点工程中优先示范应用,带动节能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加强信息技术与传统节能技术融合,推广适用的节能解决方案。

建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新增耗能产品节能审查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耗能产品的无序增长,遏制能耗急剧上升的态势。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将节能产品、设备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提高高效节能产品和设备在公共机构终端用能产品中的比重,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评价监督机制,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导向作用。

(六)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推进能力建设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电话等媒介,大力宣传公共机构节能。认真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提高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营造节能氛围。依托政府培训机构和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改进、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开展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定期组织节能技术和经验交流。

高效节能技术范文第2篇

近年来,我局积极开展节能工作,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有所增强,节能措施逐步到位,行政成本普遍降低,较好地控制了能耗不断增长的态势。但从总体上看,全局能耗总量偏大、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进一步加大节能力度,切实提高节能工作水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在节能工作上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节能管理体制、制度有待于完善。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节能管理岗位和专职人员;能源消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尚未确定;节能工作尚未全面开展;能耗统计制度还有待于完善,缺乏有效的节能考核制度,在节能管理、节能改造、节能应用等方面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节能管理工作还未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体系。

(二)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偏低。用能设备普遍能效较低,如高效节能灯的使用量占照明灯具总数量的比例偏低,空调等大型用电设备普遍未采用节能技术;办公设备管理粗放,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的选择,没有满足节能、高效的要求;公务用车还存在着能耗高等现象。

(三)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不够。由于缺乏鼓励节能技术推广的政策和支撑体系,造成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在我局推广应用不普遍,影响了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普及。

(四)办公区域节能改造任务艰巨。集中供电还未实现能源消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节能改造资金量大,任务艰巨。

(五)节能意识有待于加强。对开展节能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宣传教育不够深入,部分干部职工尚未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缺乏节约能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浪费能源资源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和全县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精神为依据,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目标,以节水、节电、节油、节约办公用品为重点,以办公能耗和车辆交通能耗为突破口,逐步改善机关用能现状,不断提高用能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县社会节能工作中的示范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工作效能和工作需要并重的原则;坚持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原则。力求以较低的资金投入、最低的能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主要目标

年至年五年间,节能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一)年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节能工作;广泛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培训,健全节能组织管理体系;全面开展能耗统计工作;加强日常用能管理,推行低成本、无成本节能管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切实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大力推进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加快用能设备的节能技术改造,提高用能设备能效;对一些关键用能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大力推进节能绩效考核评估,全面开展节能监督检查;在能耗网络监测管理体系建设上取得突破。

(二)五年目标

加快完善节能管理、标准、考核评估、投资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监管有力的节能管理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基本完成公共机构节能灯具、节水器具以及电热水器、和空调等节能改造工作;建立节能量化管理和信息化网络管理体系,不断夯实节能管理基础工作。到年,初步形成科学的节能管理体系,确保节能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三)节能指标

年实现节水、节电、节油量和节约办公用品耗费分别比年降低5%以上。

到年,节能在年基础上,节水、节电量分别达到20%;公务用车油耗降低20%;办公用品耗费降低20%。

(四)建立节能绩效考核评估办法

研究制定节能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进节能工作深入开展。年,要将年度节能工作目标纳入各股室站和个人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中,并占有一定的分值比例,实行量化考核,每两至三年评选全系统节能先进单位和个人并予以表彰奖励。要从单位能源使用现状出发,结合节能目标任务,制定各单位节能实施与考核方案,促进节能制度的完善和节能目标责任的落实。

(五)落实节能资金

每年要将节能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并实现逐年增长,用于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以及节能改造、监督管理、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活动。局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节能资金,支持节能工作开展。经费由办公室统一申请、统一调配、统一使用、统一管理。

四、节能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系统工程,用能范围广,节能管理跨度大。节能工作要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一)建立能耗动态监管体系

1.全面开展能耗计量统计工作。能源计量统计是节能基础性工作,是科学管理、绩效考核评估的重要基础。首先,认真开展能源消耗调查,做好年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全面准确掌握用能底数。其次,必须加强和改进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加大能耗统计力度,落实能耗计量统计专门人员,按时统计上报能耗状况,定期分析能耗状况,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在办公室的统筹安排下,根据各单位的基础设施情况,逐步实现能源消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按单位加装独立的水、电表,达到用能单位一户一表,保证用能数据计量统计的准确完善。实施能耗计量统计网络完善工程,到年实现水、电分户计量达到100%。

2.建立能耗网络监测管理体系。以统筹规划、节约投资和资源整合为原则,建立用能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监测管理体系,提高用能管理效率,将机关办公区全部纳入实时监控范围。到年,努力建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能耗网络监管平台。

3.逐步开展能源审计。对办公区域耗能设备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选取典型有代表性的股室进行能源审计,分析节能潜力。要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能源审计,逐步开展对本单位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及使用能源情况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价,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二)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应用

抓好节能工作,加强技术节能是根本。只有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在节能中的运用,才能保证节约的效能最大化。

1.加快用能设备节能改造。逐步淘汰高能耗的空调、计算机和打印机等用电设备;对耗能量大的空调、电热水器等用能设备,在综合考虑费效比的基础上,采用变频调速、无功补偿等节电技术,积极实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效水平。由办公室组织实施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方面的节能改造工作。

2.积极应用节能新产品。大力开展绿色照明行动,逐步淘汰高能耗灯具,楼梯、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全部安装智能控制装置,杜绝长明灯现象;水龙头、洁具更换为节水型器具,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年年底前,要努力完成高效节能照明灯具和节水器具的更换或节能改造工作。

3.抓好新技术、新能源试点。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逐步扩大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鼓励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开展中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绿地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鼓励使用雨水、河水和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中水,逐步减少和杜绝使用城市自来水。

(三)提高办公设备节能效果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进空调运行管理。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改进电路控制方式,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用照明。加强对燃油进行节能检测和改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建立班后断电和用电巡视检查制度。

(五)大力开展公务用车节能

目前,公务用车普遍存在着使用效率低、油耗高等现象,必须通过公务用车各项节能制度、标准、措施的实施,降低公务用车油耗。

1.加强公务用车配置管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置标准与管理办法,控制公务用车规模,优先选购节能环保型车辆,及时淘汰报废高耗能、高污染车辆。

2.加强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加大对公务车辆的监督检查,制定节能驾驶规范,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和节能奖励制度,建立公务用车油耗管理、油耗统计和“一车一账”制度。严格执行车辆百公里耗油分类控制标准,加强单车百公里油耗考核,每月张榜公布单车油耗量和行驶公里数。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合理安排车辆出行路线和用车人员搭配,减少车辆空驶里程,提高公务用车使用效率。认真落实派车登记制度,严禁公车私用。全面实行公务用车统一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和定点维修制度,对定点单位和场所要进行严格评审。

3.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按照公务消费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势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六)加强节能采购管理

节能采购是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从源头上控制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公共机构节能产品、设备的采购管理,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凡属列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颁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并规定强制采购的,必须采购列入《清单》的产品;凡属列入《清单》并要求优先采购的,只要《清单》中有所需的产品,应当采购列入《清单》的产品,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健全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评审和监督制度,不断扩大实施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的范围,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

(七)加强办公用品管理

要全面建立办公用品采购、配备和领用制度,选择低能耗、环保、质优价廉的办公设备。推进无纸化办公,充分使用再生纸,复印纸及草稿纸要双面使用。鼓励使用钢笔,减少一次签字笔的使用,硒鼓、墨盒等办公耗材要修旧利废。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节能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构建节能工作网络,建立健全节能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保证节能工作的持续、有效实施。

1.健全节能工作领导机构。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办公室、业务股、园艺站。负责节能工作重要事项的决策、领导、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机关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和有关协调工作,全面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节能工作。

2.构建节能工作网络。构建完善的节能工作网络,建立节能工作联络员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定期交流工作情况。设立节能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管理。

3.建立节能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办公室将节能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和指标,按年度分解落实到成员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用能特点和上一年度用能状况,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管理或者节能改造措施,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

果业局局长对全局节能工作全面负责,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负责人绩效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要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建立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健全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和用能系统操作规程,加强用能系统和设备运行调节、维护保养、巡视检查,重点用能系统、设备的操作岗位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二)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

节能工作需要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和业务技能。

1.加大节能宣传力度。要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张贴节能用语标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公共机构节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增强节能意识和能源节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构建节能工作信息平台。要利用工作研讨会、节能宣传周等形式,促进节能工作和信息的交流,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节约热情,增强节能工作的有效性。及时收集整理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好的做法。

3.做好节能培训工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分期分批对节能管理人员、重点用能设备运行人员和能耗统计人员进行节能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要经常开展节能教育和节能技术培训,培养广大干部职工良好的节能、用能习惯。

(三)加强节能制度建设

加强节能制度建设,规范公共机构的能源管理,保证节能工作顺利开展。

1.建立能耗统计和报告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能耗统计和管理制度,按规定要求如实记录能耗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并及时做好各项能耗统计汇总上报工作。办公室要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切实做好能耗统计报表及台账等基础工作的布置落实,为节能制度和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2.建立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办公室要按照管理权限,根据能耗综合水平和特点,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能源消耗定额,根据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能耗支出标准,从源头上控制公共机构财政预算开支。要根据能源消耗定额,在规定范围内使用能源,加强能源消耗支出管理。

3.建立节能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办公室要会同各单位研究制定节能激励和约束措施,实行奖优罚劣,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

(四)加强节能监督检查

1.抓好能耗公示工作。在规范能耗统计报告工作的基础上,定期将水、电、车辆用油等能耗状况公示;建立健全公示后的跟进机制,加强对公示数据的分析和通报以及异常能耗的反馈和处理等工作,使公示起到应有的监督效果。

高效节能技术范文第3篇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保证“*”规划提出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根据《*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政发〔20*〕7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我市加强节能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到20*年,以20*年可比价格计算,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1.64吨标准煤,比20*年降低20%以上,平均年节能率4%以上;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和升级,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在全市重点用能单位中,*集团公司和*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其他重点用能单位的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标准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市场主体自觉节能的机制。工业、交通、城建、旅游、教育和卫生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定各自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方案并予以实施。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要求,把节能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充分发挥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立足节约能源推动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和区域布局,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能源浪费。

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遏制高能耗行业过快增长。鼓励和支持现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企业搬迁改造要严格能耗准入管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市、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和停止供电,属于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积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

合理优化用能结构。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原煤直接使用,加快发展煤炭气化和液化,提高转换效率。引导企业和居民合理用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

(二)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

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推动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集团公司和*化工(集团)公司要认真落实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工业节能要以项目为依托,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能源消耗在质的方面能有根本转变。要加快实施*集团公司富氧顶吹镍熔炼系统烟气余热利用、熔炼系统回转窑、32m2反射炉以煤代油技术改造、熔炼转炉残极加料系统节能技术改造、铜合成炉、镍闪速炉系统余热蒸汽发电,金化集团公司年产16万吨合成氨装置填平补齐综合节能改造、2#“三废”锅炉改造、*台ф2.4m和5台ф2.61m煤气炉改烧煤棒,金泥集团公司水泥粉磨系统改造、密闭型电石炉尾气治理和利用,金铁集团公司电机系统节能工程、余热余能利用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镍都实业公司2.5kt/a硫磺节能降耗技术改造、2万吨硫酸铜提质降耗扩能改造,永昌发电公司6#、7#炉干除渣、干除灰节能改造、2×300MW“以大代小”扩能改造等一批骨干节能项目。上述项目建成后应注重“三废”的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

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应注重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循环经济的项目,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一律不得引进,在引进项目的论证方案中一定要有能源篇、环境保护篇等有关内容。

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努力实施节能65%的标准,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开发和推广车用代用燃料和清洁燃料汽车。

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

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

推动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及社会组织节能。重点抓好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及社会组织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办公设备节能,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节能采购,稳步推进公务车改革。各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在节能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三、重点实施节能工程

认真组织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重点抓好*集团公司、*肃电投永昌发电公司、镍都实业公司、金化(集团)公司、金泥(集团)公司、河西堡铁厂六户省列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降耗工作。节能工作要以项目为重要手段,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能源消耗的质量转变,要积极支持*集团公司2×150MW热电联产工程、镍精炼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工程、铜冶炼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工程,镍都实业公司年产8000吨氯化镍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金化集团年产1.5万吨高品质磷酸一铵装置、金泥集团密闭型电石炉炉气净化及综合利用技术、河西堡铁厂2#烧结机、永昌发电公司2×300MW改扩建工程等重点节能项目。各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要抓紧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工程配套资金到位,同时市发改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加强节能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先进节能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市、县(区)人民政府要把节能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开发高效节能工艺、技术和产品,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示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解决技术瓶颈。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市经委将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定期公布国家限期淘汰的落后产品、设备和工艺以及各行业的能耗先进标准,组织行业共性技术的推广。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市政府将编制全市节能降耗的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和保障措施。市经委会同市统计局要将“*”规划纲要确定的能耗降低目标分解落实到县(区)及重点用能企业,并与县(区)政府和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加强考核,实行目标责任制。县(区)政府、市属各有关部门也要根据“*”规划纲要,把实现能耗降低作为约束性目标,认真制定本地区、本部门节能降耗专项规划。建立能耗考核公报制度,将能耗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市、县(区)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考核内容,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市发改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具体办法,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500吨标准煤以上或年用电200万千瓦时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执行合理用能专题审查制度。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力度。市经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每半年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不断提高能效标识的社会认知度,引导社会消费行为,促进企业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加强电力需求和电力调度管理,优化企业用电方案,推广应用高效节能技术,提高电能使用效率。改进发电调度规则,优先安排清洁能源发电,对燃煤火电机组进行优化调度,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重点耗能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强化基础工作,配备专职人员,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加强监督检查。

(四)推动公共节能工作。修订完善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有关标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加大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禁止淘汰设备异地再用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情况。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严厉打击报废机动车等违法交易活动。积极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加快城镇供热商品化、货币化,将采暖补贴由“暗补”变“明补”,抓紧制定建筑供热采暖按热量收费的有关政策,加强供热计量,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培育有利于节能的供热市场。

(五)加大对节能工作的支持。“*”期间,市政府将建立节能专项基金,并按每年GDP增长幅度的0.*-001%相应增加,用于对节能技术进步项目、节能新产品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的支持及节能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县(区)人民政府每年也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节能重大项目、示范项目及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各重点用能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规划和管理办法,重点要加强节能项目建设,以项目为重要手段,来促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有效开展,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节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节能奖励计入工资总额。

(六)实施有利于促进节能的激励政策。各类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强和改进电价管理,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完善电力分时电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促进结构调整。用足用活国家有关节能降耗的优惠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其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在项目建成投产后的连续5年内从该设备产生的企业所得税中进行抵扣。

(七)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市政府将筹备成立*市节能监察中心,其职能为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禁止淘汰设备异地再用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情况。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专家库,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各重点用能单位要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强化对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市经委要认真做好节能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信息咨询、交流与合作等工作,积极为企业能源管理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八)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市、县(区)人民政府和各有关单位要为统计部门依法行使节能统计调查、统计执法和数据等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针对我市中小企业长期以来能源统计工作基础薄弱的现状,要进一步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统计人员能在新形势下尽快适应新的统计报表要求;重点能耗单位应充实必要的统计人员,加强统计队伍的建设,完善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建立能够反映我市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统计体系;要强化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的审核,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九)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广泛开展区域间在节能领域的合作,对引进的新技术、新工艺要加大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力度。

高效节能技术范文第4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8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17号)精神,现就加强我县节能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工业领域节能。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县级以上重点用能企业,一律实行能源利用评价报告制度,每年至少实施一个以上节能技改项目(措施)。各重点用能单位必须加强能源管理员队伍建设和企业能源统计工作。

二、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所有新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必须全面执行节能50%的建筑设计标准,并逐步过渡到节能65%的标准。逐步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鼓励在建筑中开发利用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大力发展新型、节能型墙体材料,扩大预拌砂浆和商品混凝土使用量,提高全县散装水泥利用率。

三、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加强交通节能管理,合理规划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建设节能型的交通运输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严格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老旧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报废更新,积极推广汽车节油技术,大力发展节能运输工具。

四、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和绿色照明等产品的应用。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夏季空调设置温度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空调设置温度不高于20摄氏度。

五、切实抓好农村节能。研究制订农村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管理办法。加强农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大力推广应用沼气、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鼓励农村发展户用沼气池。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装备,加快实行拖拉机报废更新制度。

六、推动机关团体节能。加快制订县级机关单位的能源消耗定额,建立能源消耗考核制度,努力降低机关单位建筑面积和人均能源消耗。切实落实国家三部委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库〔*〕185号),禁止采购淘汰类用能产品和设备。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标准,鼓励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油耗、低排放环保型车辆。

七、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鼓励、推广、应用与我县产业适用的先进节能技术(如锅炉煤改废、水循环利用、余热余压利用等),改造传统高耗能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县电力系统新上变压器和电力用户受(配)电变压器,必须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节能型变压器。积极推广节能灯、节能冰箱、节能空调等节能产品。

八、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期间,全县要围绕国家推行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重大节能项目。县经济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行动,以循环经济为龙头,着力抓好节能技术改造、电力需求侧项目、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节能技术推广、清洁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与散装水泥生产等“六个一批”重点项目。切实做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九、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全县所有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等)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实施参照《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浙发改投资〔*〕419号)执行,具体由县发改局会同有关部门抓好落实。

十、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确保工作经费落实,强化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

十一、贯彻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浙江省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强化政策激励,加大惩戒力度,增强可操作性。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主要耗能行业能耗准入标准、节能设计规范、主要工业耗能设备、机动车、建筑、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能效标准以及公共建筑用能设备运行标准。严格执行高能耗行业差别电价政策。

十二、加大节能执法监督。把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以及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和限额执行情况、建设项目执行节能标准情况、高耗能行业执行差别电价情况作为节能监督执法的重要内容,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以及机关、商厦、宾馆、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及淘汰落后情况;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专题论证规定的执行情况等。对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设备的企业,要加大查处力度。主要产品生产能耗超标准限额的,必须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责令其停产。

十三、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要高度重视能源利用统计工作,为统计部门依法行使节能统计调查、统计执法和数据等提供工作保障。统计部门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充实人员,完善能源统计指标和统计网络体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督促用能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加强用能计量和检测,确保能源统计数据准确可靠。

十四、完善节能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建立有利于节能降耗的价格机制。对经认定属于淘汰类、限制类的高耗能企业和其他能耗超标企业,价格主管部门应认真督促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对其用电实行加价。

*、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宣传、文化、广电、新闻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节能的重要意义和先进典型,弘扬勤俭节约的精神,曝光浪费能源的现象,引导合理消费,营造“节约能源资源是每一个单位和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的良好氛围。经贸部门要及时报导循环经济新理念、有关方针政策、节能成果和典型经验。认真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加强经常性的节能宣传和培训。动员全社会节能,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消费理念,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成为每个公民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

高效节能技术范文第5篇

我国工业能耗的现状严峻,国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高于业界平均水平的27倍;我国重工业的单位产品能耗相较于发达国家也不容乐观,以乙烯、烧碱电石等产品为例:我国合成氨平均单耗比欧美发达国家高了近一倍;我国乙烯平均单耗比国外高出一倍多;我国烧碱的吨产品能耗比欧美发达国家高40%;而每吨电石的耗电量比国外高20%。我国化工行业能源消耗大且化工产品生产规模小,其中煤是工业最主要的能源消费之一,煤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总量是有限的,而工业生产的另一重要能源———石油,其加工过程和产品质量对它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大影响,而且我国石油的产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进口。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节能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而化工节能涉及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其关键是优先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先进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加强节能管理,降低能耗物耗,提高能源及原料利用率。

2化工行业节约能源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节能领域上做的还不够完善,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目前节能主要有两个方面: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技术节能主要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过程和技术来实现节能的目的。研发并使用新型节能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例如采用集成膜技术和吸附过程的膜吸收器,在分离特定组分时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使气体吸附效率极大地提高。这是因为疏水的多孔膜可使气液具有更大的接触表面,使两相间传质极大地增强,从而强化吸附过程。新型微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该材料可用于烟道气中CO2的捕集和分离,具有低成本、高选择性、高容量的优势,特别是在较低压力下具有上述特性。氮氧化物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采用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可在较低温度下、高选择性地脱除氮氧化物。还有使用新型高效的化学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它参与化学反应,但反应结束后,它的质量、性质不变,却能够加快反应过程,这样就能减少能源的使用。研发和采用新型节能技术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然而这种方法需要较高的投入和较长的周期,并未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管理节能是通过加强管理来实现节能。具体就是通过对用能的人员以及用能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实现节能目的。管理节能是低成本或无成本的,但是其节能潜力需要通过制度等措施建立而实现的,建立用能管理体系以及通过相关标准认证都是管理节能的重要方式。管理节能必须和技术节能相互配合,如果只采用技术不加强管理,则也不能实现技术应该发挥的节能效果,同样,只是依靠管理节能而不采用节能技术、使用高效节能设备,也是不能实现最佳节能效果的。

3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