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家访总结

高校家访总结范文精选

高校家访总结

高校家访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暑期大家访;辅导员;大学生

“暑期大家访”活动是目前各大高校推行的一种制度,它的实施能够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迈向职业化、专业化,有效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家访能够让高校辅导员进一步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拓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渠道,全面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一、家访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因此本人制订了详细的暑期大家访工作实施方案。

(一)在家访过程中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家庭经济情况等;

(二)辅导员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等;

(三)根据不同学生介绍学院的相关政策,让学生以及家长全面了解学院,清楚办学特色,充分利用好学院各项政策;

(四)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学院工作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意见和建议;全力配合学生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

二、家访形式分析与总结

家访一般分为三种形式,书信访、电话访、实地访。放假之前,我向我分管的全体同学发送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信中注明了护理系电话,个人电话,护理系邮箱,方便学生家长与我进行沟通与交流。电话访是针对边远地区的学困生、贫困生、单亲家庭等特殊人群进行交流与沟通。这里重点分析实地访。

(一)关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

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是通过贫困生库进行筛选,根据家访路线集中的原则,确定好每条路线的家访名单。贫困生绝大多数都来自偏远的农村,而高额的学费跟家庭实际经济状况相互矛盾着,因此他们一般承受的压力比较大。根据本次家访发现,大部分贫困生都比较懂事,不仅为家长分担家务,还都选择在暑假打工,为家长分担经济压力,或是凑下学期学费,或是挣点下学期的零花钱。由于本校属于三本院校,学费比较高,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大,因此导致有些贫困生有点心理压力,个别贫困生有自卑心理。因此,在家访过程中,作为辅导员的我们,一直鼓励学生要正视家庭经济条件,我们贫穷但是志向不能短,贫穷是暂时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提升自己以后的生活质量。同时一定要树立美好的理想,绝对不能因为一时的贫穷而消极懈怠。通过为他们讲解学院以往励志成才的故事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为他们介绍了学院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可以申请,这些岗位不仅能获得经济补助,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个人能力。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三金也能为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二)关于单亲家庭的同学。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因此,单亲的孩子需要家长与老师共同关爱,在家,家长尽量与孩子多交流沟通,重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在学校,老师也要尽可能的多与学生接触,多谈心,鼓励学生尽量多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多与同学交流,打开自己,放下思想包袱,像正常孩子一样的生活。本次家访中,单亲学生占了一部分。他们平时可能表面上跟普通学生一样,但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很少向别人敞开,他们往往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很少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三、家访工作思考与工作展望

(一)走出去——家访有利于全方位了解学生。

通过家访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以前对学生的了解,主要源于他们在校的现实表现以及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家庭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通过深入沟通,了解学生以前的经历和在家的表现,不仅能对学生有一个立体的、透彻的认识,而且还能够有效帮助自己以不同的角度和开阔的视野去认识学生、分析学生和帮助学生,做到因人而异,增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二)引进来——家访有利于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和诉求。

家访是老师与家长的一个沟通纽带,家访不仅有利于强化家长对学校全新的认识,还能及时收到家长对学生、老师、学院最真实的反馈。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可否认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因为家长掌握学生在家的第一首资料,辅导员老师可以针对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家长进行共同地沟通交流,形成共同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同时在与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汲取到学生的一些真实信息,比如学生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毕业后的志向等等,这样在以后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可以因材施教,已达到事半功倍。

(三)家访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管理工作。

首先“大家访”活动的开展,让老师走进学生家庭,拉近辅导员与家长之间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院老师对他的关爱。其次,辅导员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表现,能够准确了解学生及其家庭存在的实际问题,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这对心理不健康的同学,以及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提供了最前沿、最真实的素材。暑期大家访工作的顺利完成并不是学校、家庭、自我教育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建立的良好的“家庭与学校”联系会一直继续下去,建立“大家访”学生档案,通过上门回访、电话回访、短信回访、网络回访等形式做好学生的跟踪教育工作。而这些工作不一定只在暑假进行,比如电话访、书信访、网络形式的沟通三种形式完全可以在平时建立起来。家访是一种制度,但更要让家访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孙卫平.浅谈高校家访工作的开展[J].人力资源管理,2010(3).

高校家访总结范文第2篇

一、再创高考新辉煌,谱写教育新篇章

2013年我校高考再创佳绩。一本上线315人,二本上线405人,在全市各县市区名列前茅。本科上线1145人,连续7年突破千人大关,万人口上线率在全市各县市区连续9年位居第一。在参考人数锐减的情况下,各批次上线率较2011年呈递增趋势,一本上线率比2011年增加二点五个百分点,二、三本上线率均超2011年。县委书记张臣良在第一时间给我校做出批示:向一中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要认真地总结经验,下苦功夫,夺取新的进步。2013年高考再次续写了我县高考工作新篇章,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二、安全常抓不懈,打造平安校园

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2013年,我校在安全工作上坚持“预防为主、重在治本”的原则,不断完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广泛宣传教育。建立依法管理、长效管理机制。2013年,继续加大对学生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防护能力,做到日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加强普法教育,举办知识讲座,营造良好的法制宣传氛围。继续坚持校级领导带班、中层值班和保安值班巡查制度,加大公寓楼管理力度,加强用电管理,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电、防震、防楼道拥挤等安全教育。加强对餐厅监督力度,学校通过成立膳管会,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对餐厅的监管工作中来,通过流动红旗对餐厅服务标准进行定期评比,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还组织了全校逃生演练活动,通过演练增强了师生的防范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师生在特殊环境中和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紧急逃生的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学校的安全网络得到层层加固,保证了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三、把握课改新内涵,创建课堂新模式

质量是立校之本,我校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学生,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引导教师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把科研过程看作教师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教学改革过程、新的教学理念形成过程,通过研究适合学生的具体方法,在实际过程中解决问题。我校坚持把握新课改内涵,创建新课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老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体。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不拘泥于现实,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聘请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唐山市二中物理教师张子厚、沁阳中学党委书记张进才等知名学者到校讲座,并派大批教师到杜郎口、广州等地学习交流,不断扩大教师的知识面,培养了一大批勇于创新思辨和课堂改革的教师。

四、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活动,通过国际合作交流,拓宽学校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思想。今年,先后有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技术大学、意大利马切尔拉塔美术学院到我校学习交流,为我校教育进入国际化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经验,必将加快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进而提升我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加大高校交流力度,打造优质生源基地

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校与重点高校的联系,不断提升我校的品牌效应,增强学校内涵和提高社会影响力,我校积极牵手重点高校,加强与重点高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在探索高校与基础教育衔接的新途径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3年,我校先后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全国“985”和“211”重点高校优质生源基地。本着“密切合作、加强沟通、携手培养、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探索多元化选拔与多样化录取相结合的机制,使双方通过校际互访、合作交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选择机会,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

六、重视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精神。学校高度重视文化潜移默化育人作用,全力打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开展了一系列赠书、读书活动。王治中校长对在各方面做出成就的教师和有进步的学生开展赠书活动,号召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大量购买有益书籍,开设阅读欣赏课,扩大学生读书面,让书香芬芳溢满校园。此项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滋润了学生的心灵,而且为校园增添了无限诗意。学校还组织了第一届艺术节、秋季田径运动会、教职工文体趣味游戏、“春华杯”诗歌朗诵比赛、“陪伴”青春心理讲座、、中秋赏月主题班会、“庆祝十八”摄影书画展、书法讲座、“雷锋月”、青年志愿者植树护绿、太极拳进校园、“阳光”晨读、编定《在荀子像前吟唱》一书、定期印刷校报校刊等活动,在活动中,师生积极参加,乐观向上,充分展现了县一中师生文化素养和优秀的精神风貌,各项活动把县一中校园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七、高考期间新举措,体现“家庭式”关爱

今年高考期间,我校打破历年常规,允许高考期间学生在校住宿。部分班级学生代表怀着激动的心情,主动找到校长赠送自己精心培育的鲜花。高考期间鸡蛋、鸡腿、排骨等被免费送上考生的餐桌。为保证留校考生的饮食起居安全,校领导特意安排工作人员狠抓食材来源,严把食品质量关。在住宿安全上,严把住宿安全关,切实保证考生高考期间安心住校。紧张的两天高考,我校高三学生在母校考点享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和关怀。

八、构建节约型校园,培养师生勤俭美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多处张贴关于勤俭节俭的标语,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有关资源节约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开展“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使师生养成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粒米的良好习惯。2013年,我校加大浪费现象的监督力度,对节约用电、用水等现象给予通报表彰,对浪费现象给以及时制止并通报批评,因此,2013年电费、水费等诸多费用呈大幅下降趋势。

九、加强家校联系,优化班级管理

走出校门,做好家访,邀请家长,走进课堂。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了解学生校内外的情况,通过家访或开家长会的方式,将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告知家长,这样既拉近了家长与老师的距离,也使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的工作是复杂而艰巨的。学校通过交流、学习等方式优化了班主任的工作,使班主任更新教育理念,改善师生关系,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服务观念;影响学生,树立师表观念;相信学生,树立民主观念。让班主任成为了班级的掌舵人和学生的良师益友。

高校家访总结范文第3篇

一、活动时间

年9月1-30日

二、活动主题

援助进家、政策到人、帮您就业

三、工作目标

1、帮助未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2、帮助已经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稳定就业。

3、凡是县内符合条件的困难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都要作为援助对象;凡有就业愿望、有劳动能力、不挑不拣的困难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活动期间都要促进他们就业。

四、活动内容

1、进家入户,摸清底数。依托全县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居委会)等工作平台,特别是社区(居委会)联络员,开展进家入户走访活动,摸清辖区内未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含“4050”人员、低保人员、残疾人、失地农民)的底数和基本情况。

2、建立台账,个性服务。建立乡镇、社区(居委会)两级就业困难人员台账,掌握其基本情况和就业愿望,为其量身定做就业服务,促进其就业。凡是能落实就业岗位的,在活动期间全力帮助实现就业。

3、落实政策,稳定就业。通过落实扶持政策,特别是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在活动期间,凡符合条件且未享受扶持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都要将扶持政策落实到人。

4、广泛宣传、营造气氛。组织相关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就业政策和本次活动提供援助服务的具体措施,营造全社会关心就业、关心困难人员就业的良好氛围,营造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和摸底阶段(时间为9月1日至9月15日)。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1、精心组织。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精心组织好此次专项活动,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好各项政策。

2、调查摸底。依托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居委会)等工作平台,对辖区内所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梳理,确定援助对象。

3、建立台账。对确定的援助对象进家入户,掌握其基本情况、就业状况、享受政策情况、面临的就业困难,在乡镇、社区(居委会)建立援助对象台账。

第二阶段:帮促就业和政策落实阶段(时间为9月15日至9月25日)。主要以“四送”形式开展援助活动:

(一)送政策

1、组织开展专门的政策咨询活动,在人力资源市场、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大厅、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等设立“困难群体帮扶就业窗口”、“培训推荐指导就业窗口”、“一对一一站式帮扶窗口”、“大学生就业服务窗口”等特色援助窗口,将近期中央、省、市、县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印制成册,免费发放到每一位援助对象手中,使他们了解适合于自身的政策内容和办理途径。

2、组织劳动保障协管员深入社区、居委会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家访,开展上门政策咨询,宣传再就业扶持政策,发放宣传单,向援助对象介绍就业和接续社会保险政策,解答他们关心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问题。

3、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再就业优惠政策问答”形式,使全社会进一步了解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内容。

(二)送岗位

1、依托乡镇、社区(居委会),协调有关部门,集中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通过送岗上门、重点推介等形式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对“零就业”家庭成员,挖掘社区“三保”、家政服务、物业管理以及再就业岗位,挖掘用人单位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通过举办困难群体再就业专项活动;采取公共服务机构窗口推介,社区、居委会上门推荐的办法,重点为“零就业”家庭成员推荐就业岗位。切实做到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只要不挑不拣,确保一人上岗。

2、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各基层组织的协调沟通,积极开发各类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招聘大学生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重点帮促“双困”高校毕业生就业。

3、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见习活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协商用人单位或培训机构,确定一批见习基地,开发适合大学生的见习岗位。优先组织就业困难并有见习要求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见习,通过职业见习,提高其职业技能,丰富工作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送技能

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在就业部门的指导下,组织辖区内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组织进行创业培训。就业部门要组织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为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采取订单式培训、培训机构与企业联合培训、滚动式培训、职业技能与学历教育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模式,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提高市场就业的竞争能力。

(四)送补贴

1、落实社保补贴政策。社区、居委会要对辖区内已就业的困难人员享受社保补贴政策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逐一申报落实每一位援助对象的社保补贴。

2、岗位补贴政策。对公益性岗位、各类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岗位、街道社区组织开发的服务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安置高校毕业生的,要按政策规定落实岗位补贴。

3、帮助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对已实现灵活就业的援助对象,告知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政策和程序,为其提供便利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服务。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9月26日至9月30日)。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1、做好跟踪服务。不仅要做好活动期间促进就业的援助对象的跟综服务,而且要做好未实现就业的援助对象的跟综服务工作,努力促进其就业。

2、做好稳定就业服务。对已经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家庭成员,要跟综落实就业政策,发挥就业政策的优势,帮助他们稳定就业。

3、做好活动总结。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对本县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核实,总结推广经验,探索和完善就业援助机制。

五、工作要求

1、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迎国庆就业援助进家入户专项活动”,明确这次活动为国庆60周年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保稳定、保就业方面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力量,集中时间,把活动搞好,达到预期目标。

高校家访总结范文第4篇

一、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

责任推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后,上学期间的一切事情都应该由学校来负责。有这种观念的家长不会主动与教师联系,也不会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可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家长还千方百计地推脱责任,找学校的麻烦,这种行为不仅对家长有影响,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家长要经常主动地与教师联系,要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且要和教师多沟通,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勤交换意见。要知道,学校教育是绝对替代不了家庭教育的,只有二者互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应对家庭教育缺失的策略

家庭教育的缺失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存在片面的理解和认识,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常常有抵触情绪。为了能更好解决家庭教育缺乏带来的问题,班主任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诸如摸排走访、心理辅导等,同时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起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一)召开“家长会”,构建家校沟通平台家长会是班主任和家长面对面沟通的最好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形成家校教育同步化,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误解。为了使家长会开得更有效果,班主任要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和家长达成共识。

1.吃苦教育。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优越的生活条件让孩子学会了安逸和享受,有的孩子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困难,采取了逃避和放弃的方法。因此,家长很有必要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体验家长每日为了生活奔波操劳的艰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如让孩子从洗一次碗、刷一次鞋做起,通过这些体力劳动让他们明白漂亮的新衣和可口的饭菜来之不易,明白享受这些并非理所当然,进而学会感激。

2.健康消费。理财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要从小培养,换个角度说也就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健康消费。过年时,家长会给孩子的压岁钱,而且平时也会给孩子零用钱,他们如何用好这些钱呢?如果这钱使用不合理,不仅会造成浪费,也会严重影响养成健康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给孩子零用钱一定要有原则,给多少也要合理,或者家长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完成某项家务活来获得一定报酬,最起码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懂得家长挣来的每一分钱都很不容易,这样他才能学会珍惜和节约。

3.赏识与批评。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经常会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优秀的孩子作比较,这种比较让孩子非常反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呢。因此家长要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孩子,不要总拿着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要认可和表扬自己的孩子,使他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自信,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当然,家长一味地赏识孩子也不合理,批评手段还是需要的,否则孩子经常处在夸奖语言的糖衣炮弹中,会逐渐丧失自我,这就需要家长学会合理地赏识和批评孩子。

4.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切忌拔苗助长。孩子的成长是符合一定教育规律的,家长不应该给孩子选择不适合其年龄的教育。报纸上曾报道,有位女孩5岁就弹钢琴,之后就上舞蹈班、外语班,一年级发表文章,小学四年级写武侠小说,初中时期一个晚上写7000字的言情小说,这种教育正常吗?这是他们这种年龄应接受的教育吗?这种过早开发孩子潜能的教育,虽然能让家长和孩子得到一时的骄傲、自信,但是一旦孩子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不仅家长会失望,孩子也可能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将家访做到实处

家访是班主任主动与家长沟通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这样班主任可以深入到学生的成长环境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为了减少家访的盲目性,提高家访的工作效率,教师必须根据班级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目的地采取相应的家访形式,以实现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合作。家访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初访、细纺、重访和特访等,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家访形式,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I型熬过。

(三)以多种形式进行家校联系

除了开家长会、家访,教师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联系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如建立家校QQ群,与家长通过网络聊天,家长也会很乐意把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想法与教师进行沟通。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虽处于主导地位,但家庭教育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应当协调家长、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王少广单位:河北省沙河市册井中学

第二篇: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其成因

独生子女因为成长的环境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成长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性格缺陷:自私自利、娇惯虚荣、脾气暴躁、胆小怕累等等,我们通过走访分析总结出下面几个比较突出的典型性的问题。2.1特殊环境激发特殊优越感一直以来,社会或者家庭把独生子女群体当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这样的“有色眼镜”看待下,独生子女本身也产生了一种特殊感,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越感。独生子女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是这个特殊群体中的特殊一员,他们不愿意干重活累活,不愿意吃亏受委屈,不愿意被别人指责批评,想成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上的优越感,与其他非独生子女产生一种无形的隔离感。

1.我行我素的任性与骄纵

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相信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对自己的宝贝都是百依百顺的,甚至是宠爱、溺爱的,孩子们被浓浓的爱包围着反倒感觉不到自己的独立性,久而久之产生一种依赖与任性,他们认为的是怎样就要事情按着他们的意图发展,一旦出现被拒绝或者是被批评,便会大哭大闹,任性不已。这也成为很多独生子女父母面临的首要的苦恼。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所有的零食与玩具都是他们自己的,甚至是爸爸妈妈的爱也是独占的,这样他们很容易会“我行我素”,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这是我的,我就是要这样!”

2.依赖性强,独立性弱,胆小害怕

独生子女一旦遇上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动脑筋解决,他们更多的是想寻求父母的帮助,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对父母有一种很深的依赖感,一旦遇到问题,他们的父母会在第一时间帮他们解决。这种深深的依赖感使他们渐渐丧失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与信念。在做事时他们也是畏畏缩缩,不敢单独尝试。出了问题他们更愿意躲在父母的身后看父母来替自己收场。不仅如此,父母也进一步满足助长了他们的依赖与畏缩。各种事情都替孩子考虑在前面,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现在很多高分低能儿就是这种依赖感的最好体现。他们不愿意离开父母,因为他们想寻求父母永远的庇护。独生子女各种问题的产生是社会与家庭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父母为工作而忙碌,孩子忙于考试与学业,家庭观念淡薄,父母与孩子缺少必要的沟通。网络的出现,更多的孩子沉湎于电脑,而网络中很多东西都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这些负面信息对孩子的性格教育造成了误导。家庭是另一方面的原因,家长们溺爱孩子,只关心孩子的学业与成绩,与孩子的日常沟通更少,导致独生子女更加孤独落寞。因此,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

1.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孩子是模仿性比较强的,因此父母的言谈举止很容易会引发孩子的模仿。作为父母要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智的爱护孩子,注意度的把握,防止溺爱。在日常的生活中以身作则,主动动手动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且作为活教材对独生子女进行适当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形成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理解,但是盲目的爱会让爱悄然失色,甚至会成为危害孩子健康发展的一剂毒药。因此,做好家庭教育首先要从家长入手。

2.大胆放手,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孩子就像是手里的沙子,你攥得越紧,沙子流失得就越快,如果把孩子一味的放在自己的身边,那么将来孩子受到的伤害就会越深,孩子成长道路上就更加困难重重。很多父母可能会担心,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孩子单独外出可能会不安全,孩子就像在笼子里的小鸟,总是不能被放在蓝天下自由飞翔。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是放手,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去与外界沟通、交流,学会与别人合作、分享。成为一个有自我意识,性格独立的人。

3.舍得让孩子吃苦,今天的教训是明日的经验

作为父母要明白适当地让孩子吃点苦是很有必要的。在生活中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参与到各种公益劳动中去,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责任意识,即使在以后遇到困难都不会轻言放弃。

4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之我见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我们要对独生子女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在学会做事前先学会做人。在智力方面,从小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智力教育,培养他们遇事多思考的能力。在劳动方面,我们提到的让他们参与到各项公益劳动中去,学会珍惜,学会吃苦。在美术与体育方面,要关注他们的健康审美与身体的锻炼。通过上述五个方面把他们培养成积极健康,综合素质强的栋梁之才。

三、结束语

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家庭教育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成长艺术,要想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任何一个家庭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作者:李琴华单位:仪陇县土门镇小学校幼儿园

第三篇:传统的新型家庭教育

一、正确认识孩子行为,避免有色眼镜存在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就是依照孩子是否听大人话为标准来评论孩子。殊不知这正是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孩子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得到的结论才会使得孩子记忆深刻,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更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孩子没有真正被开水烫过就不会铭记烫伤的痛楚,一个家长永远不给孩子接触毛笔的文化,就不会培养出孩子对毛笔的兴趣,一个家长永远不让孩子去翻弄玩具,就不会培养出对机械设备的灵性。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像一个探索者,在对与错的边缘游离,这时也是孩子最容易出错和跑偏的时期,也是家长纠错的最佳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不能把孩子某些不当行为看作孩子淘气、不听话或者叛逆等行为。家长要理性地对待孩子的行为动向,不能一棒子打死,在纠错的时候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成长。在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时候,不应该过度指责,或者在朋友他人面前故意提出孩子的不当行为。保护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尤为重要。

二、提升家长素质,为孩子树立标尺

由于各个家庭的情况和每位家长的自身素质不同,在家庭环境中对孩子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也会受到各自条件的限制,有不同的方法和内容。但是有些方法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做到的,区别是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层次不同。在这些方法中要求家长具备一定的能力,或者说在做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家长的自身素质决定孩子素质的高低。孩子天生的模仿力不容任何人忽视,孩子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家长的行为以及思维习惯。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朋友,夫妻两个都很喜欢打麻将,平时邻居或者朋友喜欢去他们家里一起玩麻将,在玩的时候互相说一些不良话语。结果这个朋友的孩子在暑假的时候,失踪了两天,家里着急得要命。后来在孩子同学家里找到了。这个孩子找了几个同学在一起玩麻将,并且还有抽烟等不好行为。通过这件事,我们能进一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三、建立学校家庭双向互动,打造孩子无真空成长

人类是群居性的动物,通过群居找到乐趣,找到彼此依靠的安全感。孩子的群居性相对大人更为强烈,他们在邻居的圈子里,在同学的圈子里都会有自身的群居体系,以此有利于彼此学习,共同成长。但其中也不乏出于好奇参与不良的集体活动。孩子这样的群体会对家长以及学校进行保密,尽力不让家长和老师发现他们这些行踪,这就导致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管理孩子的真空地带。这个神秘的地带对孩子的影响不会亚于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所以,保持这个地带的环境健康对孩子顺利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的主要栖息地,介于两者之间,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展动向,避免孩子自我纠错能力相对较低的情况,家庭必须和校方紧密联系,密切配合,多维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构造环境。孩子生活学习期间,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或者不正当行为的引导,此时孩子为了避免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责罚,会故意伪装以及编织谎言来周旋与家长和老师之间。在这种情况可能性存在的情况下,家长和老师通过密切沟通,尽可能地了解孩子的动向,一旦出现信息不对称,双方要针对问题,迅速找出解决办法,针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纠错。家庭和学校双向互动,避免孩子走入歧途。

作者:谢晓霞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

第四篇:家庭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分析

在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家庭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古代就有“孟母择邻”“岳母刺子”等故事和《颜氏家训》《太公家教》等家庭教育文献。中外许多著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卢梭、杜威、鲁迅、陶行知等,在他们的著作中,无不强调家庭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很多家长认为儿童入学后,孩子就可交给学校,他们就可接受学校有目的、有系统的素质教育。家庭教育就可暂告一段落,其实不然。上学这期间,儿童良好习惯的形成、素质的培养等等仍然离不开家庭教育。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儿童每天在校时间只有七、八个小时,其余时间大多在家里,加之每周有两天在家休息,时间不可谓不多。

儿童和家长朝夕相处在一起,一方面家长的素质、教养、人格、言谈、举止、生活方式、教育态度等都有意无意的影响着儿童。俗语说的好:近朱着赤,近墨着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样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儿童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记得上届初三,班里有个孩子,名字叫董坤。不说那孩子成绩怎样,就说平时上课,他都很难做到按时到校。很是让我头疼。该说的该教育的都苦口婆心地做到了,但收效甚微。一天,这孩子又没来班上,我就赶紧给其家长打电话,通报了情况。谁知道家长漫不经心地答道:知道了。接着后面几天孩子都没来校,我心想家长知道情况,没必要再去通报该生的情况。谁曾想一星期后,其家长带着孩子怒气冲冲地来到学校教务处,指责说我不让孩子上课,是班主任我赶他出了教室。我气愤难当,当着教务主任、孩子父母面,让孩子自己说明情况。事实摆在了家长面前,但家长仍然纠缠不清。到这时,我才明白董坤这孩子屡教不改的原因。

家长都是如此的素质,孩子能好到哪去?(当然这也是气话!最起码孩子比家长强一点:还没有无中生有,无理取闹)。可见父母的素质潜移默化影响到了孩子。另一方面,儿童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学习状态、兴趣爱好等,在家中表现的最为坦白和自然。家长对儿童的表现又极为关注和敏感。所以有了了解儿童全面、真实情况的条件,并可以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培养。我的女儿今年高三了,因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平时管教也算严格,所以习惯还算好。在老师眼中,她上课听讲认真,会听课。回家作业认真完成,是个不错的孩子。但作为一个孩子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老师在学校是看不到,也管理不到的。这时就需要家长给予纠正指导。记得那年她六年级,有了在家拿硬币买零食的习惯。(其实平时也有给她零花钱,一月十元。)俗语说的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当我发现后,气愤异常。平时家里也没断过她零食,怎么孩子就这样了?狠狠打了她一顿后,开始了耐心的劝导,并告诫她,如果再有这样的事,决不顾及面子,告诉老师同学,看脸面往哪放。事后我偷偷的和老师进行了沟通,希望能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改掉她身上的毛病,并希望老师监督孩子在学校吃零食的情况。一段时间后,老师反映她在校吃零食少了,而在家,我的硬币也没了再少的情况。现在想想,幸亏当时发现问题及时,如果拖到现在,后果可是不堪设想。我们知道,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起着主导地位。

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在对儿童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其作用不可替代。但那不并不说明家庭教育可有可无,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全面配合,进行广泛的教育,这样,学校教育才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素质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学习、品德、兴趣、爱好、礼貌、交往、卫生、健康、安全、家务、消费等等,如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对培养儿童的素质是非常有益的。如果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在学生这些方面多下工夫,如团结有爱、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礼貌守纪、热爱劳动、简朴节约、按时完成作业、认真细致、善始善终、讲究卫生、坚持锻炼等等,那么对儿童的素质教育培养就会产生连续性的作用。使之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总之,在对童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国家、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儿童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儿童的素质教育才能日臻完善。

作者:张书琴单位:新疆阿克苏

第五篇: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

一、敢于担当

如今在各种溺爱的呵护下,很多孩子在成长中心理发生了扭曲。如重庆的“摔童”事件,当事情发生后大家都会关心被摔孩子会怎样,谴责摔人的女孩品德有问题。却很少会有人沉下心来去探讨一下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导致她的这种行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人分析她的心理有疾病。与其这样说,倒不如说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当事情发生后除了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关键时刻为孩子做出表率外。是不是还要第一时间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还要知道要为错误的行为付出代价。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这样,才能逐渐完善自我。里根的父亲在儿子成长中对他的教育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去学习。有一天8岁的里根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0美元。闯了祸的他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给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当这个男孩成为美国总统后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一件普通的小事却成就了一个伟人高尚的人格。这种敢于承担责任的教育恰恰是我们的教育中忽略的一个方面。没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就没有这种处事的态度。久而久之,孩子就缺乏了一种责任心和爱心。当他们长大后就会变得逃避责任,对他人及社会冷漠。

二、勇于受挫

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会让孩子学会坚强。这种能力并非天生具有,这需要适时让孩子受到一定的挫折,在挫折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成长中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来说,这时他们最需要家长、老师的帮助。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鼓励孩子积极的面对问题,不能逃避,更不能气馁。挫折就像生活中的绊脚石,想法把它搬开,前面就是平坦大道。一高中女生因被怀疑她在服装店偷窃,店主将监控视频截图发至微博求人肉搜索。很快,她的个人隐私信息曝光后因承受不了别人对其指指点点从桥上跃下身亡。这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日本人提倡“吃苦教育”不正如此吗?让孩子们冬天穿短裤行走,这就是一种锻炼的方式。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孩子一点挫折,让他们吃点苦头,让其受到锻炼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尽心尽责,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当孩子在社会中出现问题时,决不会是某一方的教育失职。但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家长来说,对孩子思想行为的教育会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意识,甚至影响着他们一生的命运。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对其进行着一种良好的行为培养极为重要。正如哲学家萨克雷所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作为家长在重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同时,也要把教育孩子成为一种习惯持之以恒。

作者:魏敏单位:山东省滕州市东沙河镇东沙河中学

第六篇:新时期下的大学生家庭教育

一、新时期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新特点

1.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当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出现日益复杂的现象。主要特点有:第一,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家庭结构的核心,独生子女是大学生家庭结构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第二,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等现象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家庭结构的重要一部分。单亲家庭指由父亲或母亲单独抚养孩子的家庭。单亲家庭家长由于离婚造成的心理失衡对大学生心理造成消极影响;单亲家庭往往出现父亲或母亲一身兼两职的现象,在教育子女方面,出现精力不足、时间不够、力不从心的现象,家庭教育的总量受到了影响。第三,家庭教育思想方法上容易造成偏差,往往更加注重孩子的智育、轻视德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提高子女的成绩上。

2.网络时代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对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时代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首先,对父母与子女之间亲子关系的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传统的权威关系逐渐消失,被民主交流、平等对话、“朋友式”的亲子交往方式所取代。而这种新型的亲子关系决定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是构建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其次,对家庭教育目标的影响。受传统的功利家庭教育观的影响,重视对子女学业方面,即是一种“外部目标”,而网络时代的教育目标更加强调人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积极追求创新成为网络时代家庭教育追求的目标,即是一种“内部目标”。最后,教育主体的转变。网络时代的到来可以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大学生借助网络,使得自我发展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心理素养逐渐加强。外在教育只有转变为自我教育,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二、新时期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虽然目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高校、家庭的重视,但家庭教育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一方面,我国高校受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长期都实行封闭办学、封闭管理,很少与大学生家庭取得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扩招后,高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才逐渐增多,但仍有许多高校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大学生家庭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许多家长认为子女上了大学,完成了升学任务,已经长大成人,就逐渐放松了家庭教育,忽视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价值。

2.高校与家庭沟通不畅、互动不足。目前,高校与大学生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首先,高校与家长联系的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与大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不可能像中小学阶段的教师家访、家长会那样,让家长定期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因为高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极为不便,很难实现。其次,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学校较远,家长去学校看望子女的机会较少,即使去学校看望子女,也只是短暂的停留,很难与高校院系领导、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联系。而学校也未能建立一个大学生家长联系机构,不便于大学生家长与高校的沟通。最后,高校与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等学生出现问题,如违反校纪校规、出现身体或心理问题时,学校才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并不能事先知情,没有能力阻止事情的发生。高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障碍,导致了家长对子女情况了解的片面性,对家庭教育造成了不利影响。

3.大学生自身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顺利考入大学,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不再需要家长的教育,不再愿意接受与家长沟通。特别是对于那些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家庭,子女就更不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另外,由于部分大学生对自由、独立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自己已经成年,摆脱家庭、父母的束缚便是自由和独立的标志,所以对家庭教育盲目排斥。大学生出现的这种盲目排斥家庭教育的态度,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4.大学生家庭教育理论还不成熟。大学生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指导,只有科学、系统的大学生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才能使大学生家庭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理论方面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需要。

三、新时期强化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1.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新时期,要发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必须整合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形成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合力。首先,学校应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变目前家庭教育受到弱化的局面。第一,利用新生入学的机会,通过给家长书信或者召开家长座谈会的形式,让家长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供做好家庭教育的一些具体措施建议;第二,学生入学后,通过各种联系手段,建立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及时与家长长效沟通机制,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第三,学校成立由学生工作处领导的,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大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协调工作。其次,社会应营造一种积极的大学生家庭教育氛围。具体措施有:第一,各类新闻媒体应加大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内容、手段等方面做宣传和引导;第二,社区、学校等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大学生家长学校,向大学生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家长的素质;第三,各类科研院所加大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力度,增加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课题项目研究,逐步建立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科学体系。最后,大学生家长要改变过去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互动系统中;主动采取多种途径与学校的辅导员、班主任联系,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学习工具,扩充自身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

2.采用多种沟通渠道、建立长效互动沟通。大学生家庭教育需要借助多种远程交流工具,建立长效的沟通渠道,第一,电话沟通。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家庭教育交流手段之一,电话交流快捷、方便,家长可以直接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及时发现子女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迅速地进行指导、沟通和交流。如果家长在电话沟通时发现子女在思想上出现波动,可以立即与学校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进行联系,了解情况。第二,网络沟通。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沟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工具,如QQ、MSN等实现对话和沟通;家长还可以登录学校的教育网站,了解高校的最新动态,学习最新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第三,书信交流。书信沟通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家庭教育的沟通方式,其优点是便于学生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私密性较强,目的也比较明确;手写书信富有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心。第四,定期或不定期看望是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一种良好沟通方式。第五,拜托亲友探望子女是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一种延伸。

3.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大学生家庭教育只有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联系起来,才是成功的教育。我国的大学生年龄通常在18~24岁之间,这个时期的青年思想基本成熟,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新时期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倡一种“互动”式的教育,只有家长与大学生良好互动,才能对大学生家庭教育效果产生积极影响。第一,在高校中,通过讲座、谈话等形式,指导大学生分析、判断问题,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转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二,针对新时期独生子女存在的“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通过设置集体活动,使学生融入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学会谦让、合作等优良品质;第三,针对目前大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通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第四,大学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学习工作、假期实践等方式,开展自我学习,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高校家访总结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1.制定、完善、健全各项相关的安全制度,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发生。

2.结合学生自身行为,把《守则》、《规范》、贯穿到整个学期,让学生做到言行一致,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3.通过开展公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树立公德意识。

4.积极构建学校主导、家庭延伸、社会辐射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要继续完善学校安全、卫生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突发事故处置工作预案,要进一步落实预防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要把安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落实好每周的安全教育重点及安全工作例会制度、月总结汇报制度等,确保学校师生的安全。

1.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完善职责,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层层落实,层层追究。

组长:

副组长:

组员:每周带班领导值日教师所有教师及更夫工友

2.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板、标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严峻性,并定期召开班会、校会,安全演练等。各班除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外,每周利用班队会,晨会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做实,让安全深入人心,从而使学生关爱生命,学会生存,掌握多种自我保护的防范措施,让安全事故为0。

3.加大检查力度,有制度就要有落实,有布置就要有检查,不搞形式主义。

4.强化班主任和值日老师的责任制度。

(二)构建德育机制

1.转变学校德育干部角色

学校德育干部不应只是抓纪律卫生的代言人,而是开展德育活动和推进学校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及时了解学科德育实施情况,有效推进教育教学的一体化;要制定各类人员岗位育人职责,全面落实全员育人;要扎实推进班级、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团队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在区域德育资源利用、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方面做好统筹协调。

2.建立学科德育评价体系

学校要把学科德育的实施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要素之一,认真落实新课程的要求,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全体教师落实教书育人的职责,切实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要探索建立学科、年段德育工作评价落实体系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考评机制。

(三)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培育教师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提升班主任、科任老师的育人技能和育人艺术。今后在评选各级各类优秀教师时,将逐步通过述职评比等方式产生,真正推选出广大师生信服的先进个人。

2.加强班主任工作

一是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班主任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力求科学化、系统化;二是要密切家校联系。要经常与家长联系,通知家长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学生校外情况。对学生进行家访,并做好家访记录。三是要做好三好学生、规范生、优秀学生干部、校园之星的评选工作,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以使评选的结果公正。

3.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

少先队组织要成为组织德育活动、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力军。学校大队部要健全组织机构,把团队干部有机的组织起来,发挥大队部的职能作用,通过日检查、周公布、月总结、学期总评的制度,大力宣传榜样学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提高学生践行文明礼仪的自觉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四)加强养成教育

1.养成教育系列每周训练重点必须落到实处。要加强对《守则》、《规范》的学习,并贯穿到平时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来,解决班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加强巡视,加大值日力度,检查贯彻落实情况。

2.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主题活动,将公德教育贯穿整个学期。从第一周校长的国旗下讲话开始,为学校的公德教育拉开序幕。要通过开展公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树立公德意识。要切实上好晨会、班队会课,有班会教案和记录,杜绝被占用现象。

3.利用每周的升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公德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的系列活动。

4.发挥校外教育功能。学校要主动与社区联动、与家庭配合,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明确社会、家庭教育责任,确保校园周边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不断挖掘德育资源,充分发挥人文历史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不断丰富学校德育内涵。发挥校外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校外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5.加强本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深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全员学习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强化对学校后勤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深化校务公开。

(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通过狠抓考风考纪,促进校风、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规范办学行为;二是多开展一些能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能培养学生自治自律、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的主题活动;三是根据学生需要,广泛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积极开展课后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四是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