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文化论文

城市文化论文范文精选

城市文化论文

城市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益阳;城市文化;特色;成因

城市文化特色是实现城市间差异竞争的重要资源,是城市有别于其它城市的重要亮点,是城市的魅力所在,是城市过去和现在的浓缩,是物质实体和历史文化的提炼,是城市形象的精髓和灵魂。世界名城北京、纽约、巴黎等皆因其独特的文化沉淀和所产生的城市特色而令人神往,都体现了各自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能把最富有生命力的历史、文化特色代代相传。本文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分析千年古城益阳的特色,并探究其成因,以期对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作有益探索。

一、益阳的城市文化特色

益阳湖山秀丽,人文荟萃,如镶嵌在洞庭湖畔的一棵璀璨明珠。奔流不息的资、澧、沅三水从境内流过,注洞庭,汇长江,齐归大海,纳三楚文化之精华,聚滨湖水乡之特色。其城市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历史文化悠久。

益阳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至今已有2000余年,源远流长久远。但从文物考古的研究看,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益阳就有人类生产生活的遗址,已被发现并被挖掘考证的,主要有南县涂家台遗址。涂家台遗址具有7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文化村落遗址的显著特色,重要的出土文物有大量陶片及墓葬中完整的人体骨架,经南京考古所碳14放射检测,在涂家台出土的文物特别是人体骨骼距今已7000余年,专家将涂家台遗址划代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创办于440年前的益阳龙洲书院,是古代湖南四大书院之一;会龙山上与白鹿寺遥相映衬的栖霞寺是东晋古刹,相传是明代建文帝避难的地方;坐落在资江大桥南端的裴公亭,是唐代宰相裴休攻读诗书的故地;桃花江畔清幽静美的凤凰山,传说是当年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流放时行吟垂钓,写作《天问》的地方,桃江现还有天问台。考古研究证明,益阳为兵家重地,资江与志溪河交界处至谢林港,上世纪90年代末曾出土2600多座战国墓,万余件战国器物大多为兵器、陶器,刀、枪、剑、戟等青铜器及大量完整的陶器,还出土了一枚虎符(器物全部存于省考古所)。益阳还有许多流传民间的三国故事:诸葛井、马良湖、鲁肃堤、关公坳等等。

(二)文化名人荟萃。

益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奇山异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俊杰。唐代诗僧齐己,明代名臣郭都贤,清代名臣陶澍、胡林翼,书法家黄自元,华侨教育家张国基,革命先烈熊亨瀚、夏曦,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国际正义人士”的何凤山,首任驻港部队司令刘镇武,现代文化名人周扬、周立波、周谷城和叶紫,著名作家莫应丰、散文家叶梦、小说家刘春来、戏剧家赵凤凯、表演艺术家谢芳、雷佳、吴军等。他们都是益阳人,都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益阳是文化体育之乡,全市有全国文化先进县2个,全国先进文化站2个,羽毛球闻名世界,曾涌现出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等5位世界冠军和杨智勇、文巨刚等著名教练,1998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管理中心批准在益阳建立中国益阳羽毛球人才训练基地。

(三)美女文化出名。

湖南盛产美女,最为出名的是益阳市桃江县的桃花江,享誉海内外,国内无出其右,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蜚声海外。黎锦晖先生的《桃花江》是现代流行歌曲和商业音乐开始的标志和代表作。该曲使桃花江誉满神州,驰名中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河”,成了世人向往的仙境。三、四十年代上海滩到处都是吹吹打打《桃花江》,老一辈的人大多会唱。许多著名演员与歌手都唱过此曲,如:周旋、邓丽君、谢采芸,徐小凤就是唱此曲出名的。后来的电影插曲新《桃花江》也成为一代名曲风靡至今,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桃花江》。电影《桃花江》被视为中国最有影响的两部影片之一,该片开创了歌舞片的先河。桃花江是那样俏丽迷人,美丽如画。山水秀丽,风景优美,盛产桃花丽人,面如姣月,清丽可人,真是“你爱了肥的俏,你丢了瘦的娇,你爱了瘦的娇,你丢了肥的俏,你到底是怎样地选怎样地挑?”。有两个著名海外美女,钟情文和张梦瑞就来自桃花江畔,周扬先生的前妻也来自这里,其倾国倾城的美貌至今许多老人都记忆犹新。该地自嘉庆年间就列为选妃之地。此地女孩皮肤细嫩,白里透红,状如桃花。桃花江是湖南的十大旅游区之一。“到张家界看山、到洞庭湖看水、到桃花江看美人”,每逢黄金假期,慕名前往桃江,希望一睹美人风采的游客大有人在。

(四)湖乡文化突出。

湖乡文化兼收并蓄,沉稳平和又旷达浪漫。南洞庭是益阳的渔米之乡,南县百余年历史就是人傍湖而居,因湖而繁,其文化的包容性、互补性较强,丰裕的生活带来平和沉稳又旷达浪漫的气质,较一般定义的农耕文化更有其包容与创新。湖乡文化的英雄气概最能体现在治水之中,无论是围湖造田还是在汛期的抗洪抢险,嘹亮的夯歌号子和在风里雨里堵沙眼、抢断堤的人墙,都会让人觉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气概。同时湖乡文化的田园牧歌式的浪漫又是这种丰衣足食的农耕文化的另一面。人称这里是“花鼓戏窝子”,无论老少几乎每人都可以唱几段《西湖调》,忙时务农,闲时唱戏,逢年过节邀几户人家就可以唱一台大戏。因此,在南县、沅江一带的民间职业剧团十分活跃。

(五)竹文化浓郁。

益阳被称为“南竹之乡”,有竹林百万亩,竹资源十分丰富。益阳人喜竹、赏竹、观竹、听竹、吟竹、颂竹、食竹、用竹,竹与益阳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成为一种崇尚坚忍不拔、劲节虚心的文化精神追求。益阳的竹雕、竹编、竹郁、竹装修享誉海内外。益阳曾连续举办四届国际竹文化节,在海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益阳小郁竹艺漂洋过海,其工艺技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享有盛誉,小郁民间艺人被请到非洲传授技艺。现在益阳的竹地板、竹胶板都为新型的装饰建筑用材,成了部分乡镇支柱性特色产业。

城市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城市文化建设关乎着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是城市的灵魂和魅力所在,是城市发展的力量,也是城市以及整个国家繁荣安定的重要基础。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都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宏富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乃至各种习惯,它既是既往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的积淀,又是当下该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而本文所说的民族文化也是指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中国民族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它是世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滋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能历五千年经风雨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背后所依靠的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而全球化指全球各地不同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关联依赖的态势。伴随而生的文化全球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是文化国际化、世界化、多样化,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激荡、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化的经济态势下,不同民族的文化发展及传播的显现出不平衡的状态,西方世界及发达国家的经济优势衍生出文化的优势,他们因为自身的优越感,利用先进的技术及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有意识地将西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体系传输渗透给发展中国家。在此影响下,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民族信仰和民族意识也被动摇,民族文化的信仰危机在这些国家演变成一种社会心理冲突,社会的发展失去了稳定正常的社会心理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自身的民族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城市中出现传统破裂、道德冷漠、民族文化丧失,民族文化身份模糊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社会的无根和无序状态,这显然是背离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在中国的民族文化遭受巨大挑战的严峻形势下,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全球化在对民族文化生存形成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化全球化不是文化的一体化,面对和接受不同文化的优秀成分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的泯灭,如果这个民族能自觉积极地参与全球化,充分利用全球化的积极因素发展自己的经济文化,它的民族文化就迎来能来新的发展契机。孙熙国和刘志国认为,坚持文化的民族主体性,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民族独立地位的重要条件。

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而言,这是中国特色之所在。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文化的互动模式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大门,也给予我们机会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这是我们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大好时机。我们应充分利用世界性文化共享的机会和平台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来丰富我们的民族文化,给我们悠久的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时代精神,使中华民族以一种健康的精神和自信的面貌参与到世界的建设和改造中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不断地被提上日程。中国的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地区有着更高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诉求,理应当成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中的先锋队和主力军。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以及西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强势影响下,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也似乎重复着工业时代的西方发展模式,雷同的城市建筑和千篇一律的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似乎使城市丧失了原本的魅力。原柳州市市长陈向群早在2004年就指出了我国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的“特色危机”。许多城市不分地区、不分历史文化背景,不分气候及其自然条件,不分景色,也不分城市性质的种种差异,而相互模仿,使原来颇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正被模样一致的建筑所淹没,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相像,难以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另一方面,文化的全球化又要求民族文化积极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当中来。认为:“全球化迫使城市不得不发展自己独自的文化特色,以吸引商务、投资和高科技专业技术人员……全球性和地方性变得同样重要,共同成为当代的城市文化特色的一部分”。城市缺乏文化品味,就如同人没有灵魂与精神。中国的城市要保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从塑造城市品格和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入手,充分开发利用中华民族和城市本身的传统文化根基,打造城市的特色名片,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新时代展现出新的面貌和风采。

二、秦皇岛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秦皇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600年的商朝初期,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古书上记载的孤竹国就位于秦皇岛卢龙县境内。伯夷叔齐的故事,成语“老马识途”,都与孤竹国有关。秦汉时期,这里是东巡朝拜和兵家必经之地。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到碣石,刻碣石门。并派燕人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人和不死之药,秦皇岛由此得名。明代著名军事家徐达在辽西走廊西端山海交汇处,修建了山海关关城。从此,山海关成了明代扼守边塞、经略蓟辽的雄关重镇,也是此后中国境内著名的军事重地,见证了众多中国重要的历史时刻。历史上的名人也和秦皇岛有着渊源。“古之贤人”伯夷、叔齐,就是孤竹国君墨胎氏的两个儿子,今天在秦皇岛市卢龙县的六音山中,还存有“夷齐读书处”的遗迹。历史上除了秦始皇东巡碣石并使秦皇岛因此得名之外,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之后也来到了碣石。如今,在北戴河莲蓬山的冈峦之上,还存有汉武台的遗迹。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凯旋而归,来到秦皇岛,观沧海,看日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四言诗《观沧海》。另外,让秦皇岛人引以为荣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祖籍也在这里。自谓郡望昌黎的韩愈是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至今昌黎县尚存韩文公祠和以韩愈为始祖的《韩氏家谱》。历史上吴三桂和李自成在山海关激战,演绎出“冲冠一怒为红颜”传奇片段;明朝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此修建了蜿蜒入海老龙头长城;另外民间故事人物孟姜女传说也是山海关人。秦皇岛地区流传下来民间艺术形式也很多,是秦皇岛地区民族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抚宁鼓吹乐历史悠久,乐曲丰富多彩,深具古韵。抚宁鼓吹乐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在清代中期就已广泛用于民间舞蹈的伴奏,如今它的流行遍及抚宁农村,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2006,抚宁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吹歌之乡”和“中国吹歌研究基地”的双重殊荣。昌黎秧歌在秦皇岛地区也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它融合了中原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活泼、诙谐、朴实、红火,具有表演性。猴打棒是青龙满族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南部长城沿线满族聚居的乡村,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满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另外,抚宁的剪纸艺术、皮影雕刻等民间技艺和北戴河杨肠子火腿,长城饽椤饼等特色美食等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三、利用民族文化推进秦皇岛城市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秦皇岛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它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宜人的海滨气候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但就知名度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利用秦皇岛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就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1.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如果说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没有文化的城市就是没有生命和生气的城市,那么城市的文化品牌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称和标志,没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城市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无魅力可言。纵观世界范围内的著名城市,诸如法国巴黎、日本东京,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是以它独特的历史传统为基调的,中国城市的文化个性和品味的打造必须依靠主要本民族文化传统和城市的历史积淀。再比如说北京,如果没有天安门,没有故宫,没有几百年的胡同文化,她就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同等规模的城市没有什么差别,不会让炎黄子孙那么魂牵梦绕,不会让各国人们这样心生向往。秦皇岛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与典故,民间传统技艺也很丰富,这些都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资源,秦始皇的求仙入海之处,韩愈的故里(祖籍),抑或当地的风格独特的抚宁鼓吹乐等都可以被打造成秦皇岛的城市文化名片,要使秦皇岛不仅是作为一个气候宜人的旅游城市的形象存在,而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内涵的魅力城市。在秦皇岛的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宝贵的民族文化传统应该被珍惜,政府要加大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宣传模式,以城市的文化余脉打造响亮的城市文化品牌,这既是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也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培养市民的文化认同。城市的基本构成是城市的居民,要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必须要广大市民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当中来。同时,提倡在城市文化发展中重视历史文化传统,并不是要去恢复与照搬历史文化传统的形式,而是要从历史文化传统中寻找一种有利于促进当代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文化认同。当一个城市的政府只注重招商投资时,当一个城市满是模仿欧陆风格的街区大厦时,当一个城市的民众只会垂涎于琳琅满目的“舶来品”时,这个城市是没有个性与灵魂的城市,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城市不会有长远健康的发展。和很多中国城市一样,秦皇岛在城市的发展中偏重于经济发展和高楼大厦现代化建筑的建设,民族历史文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文化特色不足和缺乏文化感染力城市,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低。同时我们也看到,城市居民在生活水品提高的同时对于文化和精神领域的消费有着更高的诉求,广场舞的文娱方式的流行揭示出城市居民参加文化活动的巨大潜力和热情,在这种情境下,市政部门要对于居民的文化活动和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开发培育传统文化新的市场。秦皇岛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积淀包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城市文化建设中政府要引导广大市民对传统文化认识、珍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培养其对于本地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自豪感,使其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积极的民族文化精神,增强城市内在的凝聚力,推动城市文化与经济的健康发展。

3.利用现代化媒体传播、发展民族文化。无论是打造城市的民族文化品牌还是培养市民的民族文化认同,都基于民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特别是面对青少年群体,他们是中国未来建设的主体,要想使其承担城市文化及民族文化建设的重任,就必须要培养他们对于民族文化的感情和认识。结合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年龄特点,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应该成为政府和社会对其宣传和介绍城市的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秦皇岛在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宣传中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影响力,把握引导媒体的价值导向,通过新鲜和更加“接地气”的方式鼓励和提高城市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提高广大市民的民族文化意识,为利用民族文化支援城市文化建设奠定基础。同时,民族文化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在秦皇岛城市的文化中,要抓住契机对于民族文化传统加以改造和创新,使民族文化具有时代内涵,增强传统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民族文化在更大的程度上推进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工业设计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广义的工业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狭义的工业设计单指产品设计,即针对人与自然的关联中产生的工具装备的需求所作的响应,包括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以及因发展所需,对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狭义工业设计的定义与传统工业设计的定义是一致的。由于工业设计自产生以来始终是以产品设计为主的,因此产品设计常常被称为工业设计。城市文化,可以定义为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也可说它是“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

2工业设计与城市文化的冲突

工业设计与城市历史文化的冲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风格和历史传承,对于一些历史气息浓重、历史传承久远的城市来说,工业设计对城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工业化整齐划一的大批量生产中,在现代气息非常浓重的工业设计下,城市文化中的历史气息丧失了原有的特色,城市原有的、流传下来的城市文化传承被破坏,原有的城市风格和城市特色被破坏。同时,在城市同一地区既有城市历史文化的遗留传承,又有现代化的城市工业设计的痕迹,造成了城市风格、文化极为混乱,互相冲突,没有协调,对城市文化建设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工业设计的整齐划一对城市文化的冲突。工业化强调统一设计,统一开发,大规模生产,大批量出售,同样工业设计中也有高效的批量生产,因此工业设计在城市文化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放眼望去同一城市的工业设计的产品大多相仿,相似或者一模一样,造成文化的审美疲劳,也使城市文化变成了单一的现代化工业化符号,丧失了城市文化原有的生命力和活力,使其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单一格调。同时,大量的工业设计投入批量生产,使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区分度逐渐变小,城市与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像,现代的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越来越接近,导致了城市个性、城市文化特点的缺失,使城市文化缺乏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变得平庸没特点。工业设计对于旧有城市文化的破坏。工艺设计是城市工业化之后的产物,在工业化的浪潮中,城市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工业化的洗礼。一些城市被迫地也要跟随城市化的脚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同样工业文化也是如此,工业文化对于城市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对城市旧有文化的破坏,这种破坏无法避免,只是破坏程度会有所不同,这种工业设计与城市文化的冲突较为普遍。

3工业设计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在工业设计与城市文化发生冲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工业设计者也在努力避免工业设计对城市文化造成冲击。工业设计不是单一的冰冷机械,它是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强调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文化艺术融合的产物。可见工艺设计有着文化与美的因素,这给工业设计与城市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契机。工业设计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提到一个城市的城市文化不可避免地就要提到城市的历史文化,一个有历史文化的城市是有积淀和底蕴的。工业设计要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融合,特别是对于那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工业设计更是要融入历史文化,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的工业设计能对城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工业设计者要对城市历史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切不可盲目照搬,只为现代化而设计。工业设计与城市文化现代化的融合。城市进入现代化之后,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业设计给城市文化带来了新鲜的活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的城市来说,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城市文化集中地在现代化、高科技的工业设计当中体现。工业设计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气息,它为城市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可以让人从中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年轻与朝气,发展与进步,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体现,是工业设计与城市文化融合的体现。工业设计城市旧有或特有文化的融合。一个城市往往都有着自身的特点,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和明确的文化发展趋向,这种文化方向应该是明确的、统一的、长期坚持的。所以工业设计要与城市文化中旧有的或特有的文化相适应,相协调,做到不影响城市的主体文化建设,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4工业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城市都是经历了发展、吸收、冲突、融合、沉淀等等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文化对于设计的影响不可估量,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让文化对工业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工业设计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设计管理四类,包括造型设计、机械设计、电路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UI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网站设计等。工业设计又称工业产品设计学,工业设计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方法学等,是一门综合性的,将工业产品加以美化并使其更具功能性的学科。在文化对工业设计产生影响的同时,工业设计同样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

(1)工业设计对于城市文化。从历史的发展中我们知道,人们的文化是从生产工具的制造开始的,这种工具制造,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早期工艺设计的开端。在早期人类的工具制造中,人们在满足了工具的实用价值要求后,就已经开始追求设计的美观,在追求美观审美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造物艺术。在这种造物艺术不断丰富的同时,艺术水平不断提升,也就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象征。在不断发展丰富的过程中,造物艺术文化是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形式。相较于过去的造物艺术对于一个区域的影响,如今的工业设计对于一个城市文化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并且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2)城市文化对于工业设计。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思想观念等等,形成了不同的城市文化。这种城市文化对于工业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工业设计产品的使用者来说,要符合自身的文化需求和审美取向。二是对于工业设计的设计者来说,设计者是工业产品设计的主导者。设计者在设计工业产品时除了考虑实用性,肯定还要考虑产品的艺术性是否符合城市文化的发展趋向。设计者身处在城市当中,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对城市也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这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对设计者的产品设计产生了影响,也就是城市文化对于工业设计的影响。

5在工业设计与城市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提到联通,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手机,是手机上的红色中国结标志。可以说,手机是一种最典型,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工业产品,其中联通手机上的红色中国结就是工业设计与中国文化结合的最好体现。中国结有寓意着幸福,连接友谊、亲情、爱情之意,这与手机所传达的连接之意一脉相承,相通相连,这是工业设计与中国文化融合非常成功的例子。同样的这样融合也体现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应正确处理好工业设计与城市文化之间的问题。避免工业设计对城市文化的破坏,让工业设计与城市文化建设浑然天成。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工作,城市规划中城市的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避免工业设计对城市文化建设的破坏,对城市规划的破坏,对片区规划的破坏,对城市整体风格的破坏,做到工业设计与城市文化完美融合,浑然天成。

6工业设计与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

对一个城市文化影响最为直观,市民最容易关注到的,就是工业设计在城市的公共设计中的应用。城市的公共设施是城市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的公共设施就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场所与设备,包括交通、文化、体育、金融、行政等各个方面。从工业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城市公共设计的系统、装饰、功能、经济等方面都融入到了公共设施的设计建设当中。要注重美观,注重城市的设计理念,注重设计个性与整体性的结合,最重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让工业设计体现在公共设施的建设中,与城市文化相互辉映。工业设计与工程技术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其中最大的区别莫过于工业设计中要包含美的成分,这种成分会对文化产生影响。工业设计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沟通对话,通过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传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取向。经济性。工业设计要以城市经济发展为基础,城市的公共设计当中首先应该考虑到经济性。工业设计的公共设施要体现出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使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若是城市经济发展一般,却在市中心建立一个与经济发展不相符的工业设计产品,就会与城市的发展显得极不协调。能效性。工业设计自然要考虑到产品的功能性,没有工业设计只考虑美学而不考虑它的功能性,首先要满足工业产品的使用性,然后再去考虑其他要素。功能性集中体现了工业设计中对科学与科技的应用,对城市文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整体性。工业设计作为一种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设计,在对城市的建设中要具有系统性。系统性体现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作品,而是在城市建设中一个有组织、有规划的整体,要有统一的联系性,要有统一的风格,统一的整体性,与城市文化主旋律相协调。装扮性。工业设计的美学艺术成分体现在装饰性上,工业设计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美化工业产品,满足人们审美要求,进一步达到一定的艺术性,直至产生一定的文化影响,达到更高的精神层面上的高度,进而就会对城市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7总结

城市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选择“点线结合、分类开发、品牌扩张”的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模式。点线结合即运河是线性文化遗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亦是线性发展、带状开发,但应先在“点”上突破。依据当下淮安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先期应以发展运河文化旅游、美食、印刷、传媒等产业为主,进行“点”上开发,实现重点突破,推进沿运文化产业带、旅游观光带、创意产业带园区)建设等“线”上发展,实现整体推进。旅游休闲依托运河作水文章,可向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扩展,发展旅游观光、会展创意、运动休闲业,拉长运河文化旅游产业链,使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更突出。饮食服务主要是加大淮扬菜、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的推介力度,形成“舌尖上的淮安”的认知度。创意产业可以借助淮安沿运河城市中心区人力资源密集、高校集中、传媒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城市西南沿运化工厂搬迁的优势和契机,辟建创意园区,积极发展出版、报刊、印务、软件开发等传媒产业、新兴媒体产业。沿运河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方面呈两端强、中间稍弱的状况,因此应有所区别,因地制宜,分类开发。模式和路径选择上,要体现地区差异,并和当地经济发展及其个性特色相配套。京津、杭州、苏锡常等路径选择主要是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集群效应,加快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嘉兴、镇江、扬州、徐州、济宁等打造精品,德州、聊城、淮安、宿迁等加速赶超,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淮安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实际,根据目前淮安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实力和能力,在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分类选择方面,应该侧重和优先发展运河文化旅游、会展、运动休闲、美食等产业,然后逐步发展游戏动漫、数字出版、创意设计、影视制作、娱乐演艺等具有科技含量高、原创性强等特点的创意产业。品牌扩张即发挥淮安地处苏北,毗邻大运河、淮河、洪泽湖的生态环境优势,积极打造以运河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品牌,包括淮安运河风光游品牌,大运河-淮河-洪泽湖休闲养生游品牌;以探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童年和少年足迹的伟人故里品牌;以淮扬菜为主的美食文化品牌,包括淮安区、清河区、清浦区淮扬菜品牌及文楼汤包品牌,淮阴区码头镇羊肉汤品牌,盱眙和金湖小龙虾品牌、洪泽湖大闸蟹品牌;以运河特色的创意产品设计开发旅游纪念品品牌,如与《西游记》有关的游戏产品与动漫作品品牌;以创作、拍摄反映运河文化如漕运、河道治理等为内容的影视剧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进行有效推广,传播城市形象,通过品牌扩大淮安在全国的知名度,提升“运河之都”淮安在沿运城市里的影响力。

二、开发的突破点和着力点

1、发展运河旅游休闲

做足水文章运河旅游开发,要做好水文章。搞好运河遗产廊道建设,重视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强沿岸绿化、美化,抓好运河水质净化,搞好河岸综合治理,在历史文化遗迹和景观集中的河段,要控制楼房的高度,搞好景观提升、业态提升与品质提升,打造人文运河、生态运河、绿色运河。

1)实施精品战略。一是打造运河名胜古迹游精品,主要开辟伟人、名人如、韩信、吴承恩、关天培、梁红玉、周信芳、郎景山等)故里游、漕运文化遗迹游、运河古城古镇古街游等旅游线路。二是打造运河水上风光游精品,主要开辟里运河淮安市区段、里运河淮安市区至淮安区段、京杭运河淮安市区至淮河、洪泽湖段运河水上风光游线路。三是打造运动休闲养生游精品,如利用榷关、盐运、漕运与河道总督驻节地,与国家海关、国税及地税总局、盐业总公司、航道总局、水利部等国家相关部门沟通,依托运河、洪泽湖,在淮安设立全国性培训中心或干部培训基地;与国家有关体育运动队合作,依托运河或洪泽湖,开办运动员训练基地。依托大运河,向洪泽湖延伸,利用老子山温泉、铁山寺、天泉湖等资源,开辟休闲养生游精品线路。旅游客源第一步以吸引江浙沪鲁皖豫等周边省市游客为主,第二步逐步扩大影响,向全国延伸。

2)实施协作战略。一是加强淮安市域内协作,主要是淮安所辖清河区、清浦区、淮阴区、淮安区、盱眙县、洪泽县、涟水县的协作,使市域运河特色旅游不再单打独斗,而是通过合作增强整体实力,发挥集聚效应;二是加强淮安与毗邻的沿运城市扬州市、宿迁市、徐州市的协作,特别是要加强与邻近的扬州市、宿迁市的战略合作,可通过成立旅游联盟等方式,把运河旅游向深度和广度开拓和延伸,使运河旅游内涵更丰富,内容更多元。

3)实施营销战略。做好运河旅游营销工作,加强对外宣传。目前淮安市域有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盱眙龙虾节、洪泽湖水上运动会•旅游文化节、金湖荷花艺术节、涟水白鹭节等节庆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盱眙龙虾节和淮扬菜美食节,现有节庆活动主要是以美食为主,宜增加以旅游为主的节庆活动,特别是突出运河特色的节庆活动,可由淮安区承办“运河之都”文化旅游节,致力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庆旅游品牌。在运河景观集中地如淮安市区清江浦或淮安区河下古镇创作、推出运河漕运实景演出,创作大型实景节目。开设淮剧及淮海戏常年演出点。通过高品质旅游景点景区、节庆活动、大型演艺节目、游乐场等聚拢人气,吸引和留住游客。洪泽湖水上运动会•旅游文化节应做大做强,扩大影响。通过广告、公关等,把运河旅游的招牌打出去,形成旅游热点,拉动文化消费,促进运河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2、弘扬淮扬美食文化,提高知名度

要在弘扬美食文化中发挥和打造一批美食名店。使游客到淮安就像到洛阳要到“真不同”、到苏州要到“得月楼”、到扬州要到“富春茶社”和“冶春茶社”一样进入名餐饮店消费。如重点打造淮安文楼汤包、新半斋饭店等特色店。在保留传统风味并适当创新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恢复、做大做强一些老字号店。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淮扬美食。通过淮安、扬州两市间的协作战略,联手推介淮扬菜;通过宣传淮安的“运河之都“地位,借势宣传淮安在淮扬菜中的领军地位;1通过美食节继续推介淮扬菜;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淮扬菜体现的绿色、养生、健康的饮食文化风格和南北适宜、口味适中的特色。通过有效传播,扩大影响,拉动消费。

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辟建创意园区要推进运河文化开发。目前淮安在文化产业上还没有知名品牌,还缺乏创意人才,但发展潜力巨大,要强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使之尽快成为支柱性产业,提高在GDP中的比重。2要重视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特别是高端人才、领军人才,依托市内高校,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开设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专业,加快创意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创意产业集群效应。充分利用城南大学城高校集中的优势,辟建创意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兴媒体等产业;充分利用里运河与京杭运河之间的化工厂等工厂搬迁让位于生态环境建设)机遇,可以通过园区建设,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以品牌扩大影响,以品质赢得市场,拉长产业链,发挥孵化器功能,逐步使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

4、确定发展门类,突出区域特色

1)发展软件开发与动漫产业。依托淮安软件园、大学城,开发软件、动漫、游戏产品,特别是要高度重视《西游记》这一根植于淮安的文学名著的相关产品开发。要强化创意设计、制作、展示。淮安已建摄影大师郎景山艺术馆,淮安还是雕塑家滑田友的故乡,可以依托郎景山艺术馆,举办全球性郎景山杯世界人像摄影大赛、风光摄影大赛,使淮安成为摄影比赛的重要举办地;举办全国或亚洲滑田友杯雕塑大赛,除已建的淮阴区东方母爱公园成为雕塑公园外,还可依托运河辟建主题雕塑公园;搞好旅游纪念品等工艺礼品、手工艺、工艺美术的开发、设计。

2)要重视影视创作等传媒产业和新兴传媒产业。在一些历史名镇建立影视基地。成立影视制作公司,筹拍以反映运河漕运、河道治理等题材大戏,筹拍以陈瑄、万恭、潘季驯、于成龙、靳辅、张鹏翮、高斌、郭大昌、黎世序等治理运河河道有功的名臣为主人公的影视剧;筹拍以韩信、关天培、梁红玉、周信芳等为主人公的影视剧精品。继续打好《西游记》这张牌,以此为题材,多创作影视精品。辟建传媒产业园、影视产业园,形成集聚效应,通过影视剧创作,促进影视产业发展,提高淮安知名度,带动旅游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城市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是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一座城市,是该区域聚集人群在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的表达诉求的完美体现,在当今社会强调一体化、多元化、个性化并行的时代,如何将城市与符合这座城市的文化实现完美的融合,早已经成为立市之本。为什么一个城市会演化为文化名城、为什么一个城市会发展为商业之都、为什么一个城市会拥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吸引众多粉丝的光顾,除了名山大川、历史古迹外,更为重要的正是这座城市的内涵—即社会文化所散发出的独特气息。但由于在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城市商业形象的认识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在定位上盲目效仿国际一线城市的发展轨迹,抛弃了本地区应有特色,丢失个性化准则,错过了最佳的成长阶段和发展机遇。同时,在各自已经形成的城市商业形象的持续性发展管理上,又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预判性,往往是今年一套方案,明年全部推翻,又冒出一个全新的想法,没有系统的战略发展规划,造成很多城市的商业形象塑造各自为战,杂乱无章。“千城一面”的城市风格,雷同的商业语言表述,乏味的商圈规划设计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特别是东北地区城市商业形象的诟病。城市商业形象,这个最能展示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涵实力的差异化竞争的成功利器,却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城市经营,形象先行;形象塑造,商业支持;商业内涵,文化铸就。”城市特色的商业形象就如同一张亮丽的名片,拥有一个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商业形象,往往对城市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令城市获得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吸引更多的投资目光,捕捉更多的发展机会,挖掘出潜在的经济增长要素,从而对城市影响力的大幅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形象作为城市形象的灵魂所在,它既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同时又为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坚实的保证。深厚的城市商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文化行为、道德行为和心理构成。商业形象既是商业文化的表层和风貌,也是中国商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现阶段针对城市商业形象重新塑造的研究,更多还是从商业、经济的传统角度进行探索,难免出现“就事论事”、思路狭隘、孤立片面的弊病,很难跳出原有思维理念的制约,以多元化态度、混感官模式进行研究。本项目针对我国城市商业形象发展状况,以文化创意角度为切入点,并结合已有理论和近年来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所做的该项目类型研究成果,力求探索一条符合我国社会特色、人文理念的城市商业形象重构之路。辽宁省很多城市本土文化特点突出,借助其历史符号塑造起鲜明了城市文化形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城市的商业形象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态,或盲目发展模仿抄袭令自己变成其他城市的复制品,或停滞不前让自己始终停留在原有的已被淘汰的模式下艰难生存。对这些城市的商业形象重构研究不仅关系到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的发展,甚至关乎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以辽宁地区重点城市作为对象研究其商业形象现状,将文化创意引入探索其发展规律,对于辐射至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21世纪是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国家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让文化的创造力充分释放。当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由过去原有的硬件竞争,逐渐向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过渡,城市与城市之间原有的经济实力的较量已经逐渐演化成为文化实力的比拼,城市特色形象经营的主导方向已经开始向文化创意产业迅猛靠拢。一座城市所能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包括多方面,其中自身拥有的独特文化创意产业,是其它任何竞争城市都无法模仿的。而这种各不相同的文化产业特点,正是城市个异性的所在,也是城市所具有的真正综合实力较量的精髓所在。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为本民族和地区的生存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对城市商业形象重构的研究中,文化创意应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以精神文化作为构筑商业形象的灵魂,以制度文化作为强健商业形象的骨骼,以营销文化作为充实商业文化的血肉,以创意文化塑造商业形象的表层。同时建立商业形象经营的组织机构,构建商业形象经营的经济基础,构筑商业形象经营的核心精神,策划商业形象经营的传播战略。文化创意对在城市商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文化创意在其中所体现出的作用越来越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城市商业形象重构之间已经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文化创意使城市商业形象充满活力,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李茉茹肖剑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