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培训课堂

财务培训课堂范文精选

财务培训课堂

财务培训课堂范文第1篇

1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参与互动少

一直以来,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都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通过大范围的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都是以讲授法为主,在授课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粉笔、PPT幻灯片等为主要学习工具,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班班通等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进,很多教师甚至省略了黑板、粉笔的步骤,直接以PPT幻灯片为主要教学工具。虽然教学工具发生了改变,但是根本上并没有改变“讲授法”这个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互动少,仅仅是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来说,依旧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解为主导、死记硬背的强制性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达不到,仅仅是上课勤于记笔记,下课做练习,甚至于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习惯了考前划重点,死记硬背重点,以通过考试为最终目的的教学特点,导致了很多高分低能,毕业走向社会后无所适从的后果,严重违反了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

2实验室建设不足,缺少实践教学环节

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安排上,都没有设置课程实践环节,从本门课的内容来说,如果只注重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会导致学生的知识、理论和具体的岗位能力脱节,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再加上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扭转观念,认为本门课不需要配备实验室和实训室,认为只需要通过课堂讲授就能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的必备知识,忽视了本门课的实践教学。本门课的精髓是“管理”,如何做好“财务”的“管理”,如何做好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于一体的经济管理,非常有深度,并不是简单的课堂理解、学习、做题就行的,必须通过模拟案例去分析、讨论,才能完成教学目标。但是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实验室、实训室建设远远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求,在客观上也影响了本门课的教学。

3“双师”型教师缺乏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倡导的是“双师”型的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双师”型的《财务管理》教师要同时具备深厚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而且可以给财务管理方面提供专业的意见,完成事务性财务工作。纵观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建校史短,人才缺乏,很多《财务管理》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没有企业实践经验,不具备“双师”型素质,也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践教学。

二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教学方法的改进转变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知识层次、学生的学习目的等方面设计课堂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讲授内容、合理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在以应用型人才教育为主导的高职教育来说,教学方法的改革非常重要,要改变以前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法,变成“案例教学”为主的课堂讲授方法。“案例教学”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分析、辩论、演绎、推断、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任课老师收集和编写教学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复杂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企业现状描述、业务处理和财务管理做出问题分析和问题处理,将学生放在案例分析讨论过程的主体,训练高职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阅读案例、讨论分析案例,形成案例分析报告并做出PPT展示演讲。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不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实现无缝对接。

2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加强

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高职《财务管理》的课堂设计中,实验、实训课程环节非常重要,在完成了课堂知识点的讲授后,就要深入去抓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而这个过程的实现必须结合实训环节才能完成。针对《财务管理》的特点,必须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设计以下实训环节:首先,在完成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学习后,围绕教学重点进行项目实训,包括投资决策、分析、筹资过程分析等等,模拟企业财务管理,可让学生根据单个项目进行实训,也可让学生组成团队模拟各个环节的操作来进行综合实训,掌握企业投资、筹资环节的重点和要点,以及每个人在企业团队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其次,稳固校企合作关系,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和企业、银行、税务机关、财务公司等机构进行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调研、工作,进行认知实训,使得学生接触到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了解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情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财务培训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改革;路径

2014年财政部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管理会计工作,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各高校加快建设管理会计课程体系。2016年6月,财政部颁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建立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2016年10月,国家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一系列文件的颁布表明国家对管理会计学科的重视。。

一、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课程地位偏低,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一直以来,受我国企业会计重核算,轻管理,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思想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滞后。在高校中,管理会计没有像财务会计一样受重视,导致管理会计课程地位偏低。从课程设置看,目前各高校的财务会计课程体系较健全,一般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和综合会计实验等课程;而管理会计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一般只有一门管理会计课程,没有初中高级管理会计的分类,也缺乏配套的实践课程。从课时看,财务会计总课程200课时以上,而管理会计一般只有48课时。由于课时有限,教师一般只能讲授一些基本理论,前沿理论和实践教学很难顾及。

2.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边界不清

教学中,管理会计遇到的首要问题是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课程边界不清。管理会计的中心旨在从已知材料数据中,解释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财务管理中心旨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对投资、筹资、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这两门课程同时涉及短期经营、长期投资、预算管理等内容。因为课程内容相同点较多,教材重复率较大。虽然从定义看,管理会计学习范围更大,作用更强。但财务管理的内容更具体,且与财务密切相关,重点知识重复现象非常严重。同时,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也有大量内容重复。成本会计是用于核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活动,是对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价值管理活动。管理会计负责整体公司的分析决策,而成本会计负责公司成本方面的分析决策,两门课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等教学内容相同。重复交叉既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也破坏了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实践

教学环节各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大多采用的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或利用PPT授课,先介绍教材基本理论与方法,然后结合教材例题或习题进行讲解。学生则以记笔记为主,然后按老师布置的习题进行演练。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势必造成学生和教师缺乏平等的互动,使课堂学习枯燥无味,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很多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大多数高校都有设施完备的财务会计模拟实训室,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实训软件也很多。但很少有高校建设管理会计模拟实训室,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实训软件也很少。从校外实践看,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没有安排校外实践环节,即使有校外实践环节也往往是随便找个企业走马观花参观一下了事。实践环节的缺失使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无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路径

1.提升管理会计课程地位,建立完整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应从培养“核算型”会计人才向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变。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管理会计设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增加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课时量,提升管理会计课程地位。从教学实践看,管理会计课程的课时量至少应增加到68或72课时为宜。同时,应比照财务会计建立初、中、高级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管理会计课程之前设置管理会计导论,帮助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向学生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其对管理会计产生兴趣,并为后续的管理会计课程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课程之后设置高级管理会计课程,重点学习管理会计前沿理论。比如,作业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价值链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等。同时,引入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为他们日后考取CMA,成为管理会计师奠定坚实基础。

2.整合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厘清与其他课程的边界

管理会计的侧重点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目标是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相关信息。管理会计课程应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和评价为教学主线设置教学内容。财务管理的侧重点是资金运作,应以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为主线设置教学内容。成本会计应以成本核算、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为主线来设置教学内容。通过整合使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三门课程既相对独立完整,又避免了内容重复,厘清了各自边界,突出了学科重点,节约了教学资源。

3.基于CDIO教育理念,采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CDIO是全球几十所著名大学发起并倡导的现代工程教育框架,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的缩写。该教育理念以认知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生产系统的生命周期为前提,采用经验学习模式设计课程结构,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做项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和开拓创新的能力。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点,真正理解各知识点内涵和其间的关联,并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按CDIO教育理念,高校可以将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知识模块,每个知识模块对应一个教学项目,鼓励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4.建立以学科竞赛为途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当代学生从读书起,便处于高压的竞争环境之中,这使得“以赛促学、以赛促能”成为可能。学校可以在校内通过选拔高技能人才,让有能力的人参加省级、部级甚至国际级学科竞赛。例如,IMA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网中网杯”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等。以IMA案例大赛为例,学生以团队参赛。赛委会以某公司案例为题,让学生通过PPT分析、现场讲解等解决公司存在的实际问题。比赛考核学生发现、理解、分析和评价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管理会计知识综合生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清晰表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能力。比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参赛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以成熟的案例为比赛题目,使学生能接触多方位专业知识。比如,供应链管理、精益企业与精益财务、库存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特别订单决策、流程改进与提升、预计利润表等。特别是参赛者拿到案例后,要分析财务变化趋势、流动性、盈利情况、经营情况、变化原因;非财务方面当前供应链优劣势,企业所处位置,与精益生产理念是否一致等。这是在平日教学中无法实现的。让学生深度思考实际工作中面对的多种问题,全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得出答案即可,而是从宏观层面、多维度地分析和解决。

5.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它利用媒体形式展示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每节课平均5~10分钟,时间简短但却是完整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时随时随地想学就学,想学哪部分就学哪部分,哪里薄弱学习哪里。微课是直接利用互联网实现教学的教育手段,很多在课堂上无法使用的教学手段在微课中都可以实现。比如,情景模拟教学、室外实例教学等。因为微课是提前录制好的,在学生学习时播放,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准备时间极限压缩至零。所有准备环节在微课中均可剪辑掉,实现精简教学,重点教学。例如,讲解时,教师不光可以单纯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更可以提前录制,以情景模拟的方式,重现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在生动表现的同时,不但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通过公司内部不同部门负责人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对企业的各部门分工和工作流程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6.增建实践培训基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一般来说,实践培训基地是给在校学生提供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实践技能的场所。实践培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践培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培训基地。在校内,各高校应增建管理会计模拟实训室,并配套相关的实训软件。在校外,应建立依托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培训基地,助力产学研合作教育。要同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及一整套可操作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使学生通过不断积累,在校外实践培训基地真正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高校也要尽可能地建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育体系和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平台,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创新型人才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前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R].财会[2014]27号.

[2]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R].财会[2016]10号.

[3]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R].财会[2016]19号.

[4]冯雪琰.基于CDIO理念的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模式探讨[J].商业会计,2013(06).

财务培训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课程;问题;改革;创新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成本会计作为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成本会计课程也尤其重要。作为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成本会计课程对人才的培养应更注重应用型、技术型等方面的培养。鉴于此,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方式,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成本会计课程的改革尤为重要。教师教学观念应得到更新、教学方式也要相应转变,课程创新理念得到树立,实施课程改革才能得到推进。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较为复杂,核算方法和数据表格较多。成本会计这门课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成本核算方法和表格计算较多。同时涉及的核算过程复杂、连贯性和实践性较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及不同成本计算方法。例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就包括五种分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甚至包含六种分配方法。这些计算方法教师大多以表格形式向学生讲解,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文科生,本身就对数据不敏感,再加上数据间的复杂勾稽关系,学生很容易跟不上教师讲解的内容或混淆较多的成本核算方法,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较差。

(二)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离。当前成本会计教材内容大多还是按照传统企业生产模式进行讲解,有些内容和案例并没有及时地进行更新。教材案例大多为传统制造业和工业企业,而学生毕业后会进入各种行业就业,因此也需要了解和学习多种行业的成本核算。其次,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系统的进步,财务专业软件的应用,成本核算效率的提高,教材中许多成本核算方法都已经不再使用,因此,课程内容与实践应用逐渐脱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会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带来影响。

(三)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我国传统教学方式局限于教师以板书和PPT课件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老师讲解,缺少自己动手、动脑。然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主要内容涉及到各种成本费用的分配和归集,并且各项成本费用之间涉及复杂的勾稽关系,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通过各种表格向学生解释成本分配过程,还会涉及到许多公式。即使学生在课上听懂了教师讲课内容,缺少自己动手计算,没有自己理清表格之间关系,课下也会很快遗忘。结合成本会计课程特点,以讲授和课件结合的传统的讲课方式不仅容易使学生走神,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也给教师带来了相对多的工作量。

三、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方案与创新

鉴于以上成本会计课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成本会计课程改革还需继续完善。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更新知识储备、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结合、与学生“互换角色”,同时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建立课程实训室以及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一)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作为教学的首要条件,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具备实务中成本会计核算的能力。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对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补充和更新,还应当掌握企业中实际成本核算方法,在教学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其次,相同课程之间可以安排听课、评课等活动,引导教师分析和反思教学行为,增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和能力。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听课学习,或者到企业进行实务学习和培训。

(二)重整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成本会计教材内容涉及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然而,许多方法过于陈旧,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财务系统的优化,许多成本核算的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企业的需求。例如,教材中的分批法、分步法和品种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陈旧过时的知识点删除,增加新知识点,或者选择最新出版适合学生的教材,同时结合学生感兴趣和较新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这样能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更多时间放在重难点知识上,并且案例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展开讨论,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印象深刻,对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行为,让学生更多参与。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多,就业岗位少”的现象越发明显,企业人才招聘时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素质,学生只具备一些理论知识,而缺少实践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而传统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只具备生硬的理论知识,却不懂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因此,在课堂中应该让学生处在主导地位,进行案例分析,老师更多在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堂划分阶段,第一阶段由不同学习小组做相关课程学习汇报或案例分析,同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评分、提出问题;第二阶段,组织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第三阶段,教师解决疑难问题并作出点评和知识点总结。这样的上课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者,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不仅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减少走神次数,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外,教学方式的形式丰富,可避免学生为了期末成绩,仅在课程结尾突击学习,教师在成绩考核方面也更具多样化。

(四)创新课程的教学手段。1.中国大学慕课和雨课堂结合使用。中国大学慕课是现有国内优质的中文在线学习平台,包含很多高校的课程。慕课平台支持手机程序和电脑客户端,其操作方便简单,教师可以在里面创建成本会计课程班级,较适用于课前准备和课后安排作业。雨课堂也是现有的智慧教学工具,其更注重课堂中的教学体验。教师可将在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中使用慕课,课上阶段使用雨课堂,两者结合使用,教学效果更佳。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课前。教师可以在慕课班级内学习任务公告和上传预习课件。该平台不仅能保存所的信息以便学生随时获取,而且可以有效了解到每名学生预习情况。可以监督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并提高课上效率。(2)课中。教师可使用雨课堂进行学生扫码签到,并且可将上课用到的课件同步到每位学生的手机或电脑上。其次,教师可以在雨课堂上设置随堂测试题,学生进行回答后会就自动统计答题情况,快速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3)课后。教师可在慕课中上传课后作业,并规定截止时间,学生可线上完成作业并进行互评。鉴于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其计算多、表格多、逻辑性强等特点,课后作业也多涉及到计算和表格,所以本课程作业在线上完成更为便捷。学生可将完成的电子版作业上传到慕课中,之后教师答案,学生之间进行互评。2.PPT和微视频结合使用。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以“PPT+微视频”模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视频,一个微视频解决一个知识点,用视频的方式解决较难知识点,同时微视频有相应的PPT让学生进行辅助学习。微视频的特点是时间较短,学生学起来不容易厌烦。PPT作为配套学习,包含重点难点,便于学生随时翻阅。成本会计课程相对枯燥乏味,教师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增添学生学习乐趣,有效达到课程教学目的。

(五)建立成本会计课程实训室。成本会计课程的实务性较强,学生仅仅学习教材中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建立会计相关课程的实训室,提高相关课程实践教学力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扎实掌握成本会计课程的精华。教师可以将课程分为理论讲解和实操运用两部分,学生可以先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再去成本会计实训室进行所学理论知识的实操运用。具体而言,实训室中应该引进当前企业应用较广的财务系统软件,同时要有进行实训模拟时所用到的企业资料背景和数据,这些数据资料结合财务软件可以为学生模拟一场完整的成本核算实训,让学生在模拟实操中巩固加强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实训室还应有专业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进行评价和成绩评定。

(六)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学校可以和当地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与合作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学生在校学习完专业理论知识后,经学校或导师推荐再到合作企业进行培训及实习,让学生接触企业实际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此外,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可以邀请企业内部财务经理、财务主管等专业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指导,可以与企业合作举行校园成本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发挥自己所学理论,实际运用到比赛中。学生在校掌握专业理论,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

四、结语

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成本会计课程的改革,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使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更为有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方式,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兴趣;高校可以建立实训室,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联系实际、学会创新,使学生在差异发展和体验成功中,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专业型出色人才。

参考文献:

[1]邹丽.成本会计精品课资源建设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研究[J].商业会计,2020(03):123-125.

[2]庄媛.打造成本会计品牌金课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J].品牌研究,2020(03):98-99.

[3]金静静.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4):402.

[4]吴红燕.民办本科院校成本会计理论课教学改革思考[J].会计师,2019(14):70-71.

[5]谭敏,谭灵.谈《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429.

财务培训课堂范文第4篇

1.学习培训。学校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带”形式。

2.走出去、请进来。学校要安排每个人每学期都有外出培训的机会,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参观、教研等方法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

3.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每人都要有自己的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教学研究课题,以此开展课题研究、评教评学、观摩展示、优质课竞赛、实验课等活动,为教师素质提高创设环境,促教师专业成长。

4.全面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实行“听一节课,学一个优点”,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互相进行评课活动,而学校的领导要进入教师的课堂中,将每个科目的教学动态了解清楚,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要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沟通,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5.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评优”的活动,让所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6.严格管理。要建立健全跟教学管理相关的制度,而检查工作由学校相关的领导来负责。针对教学总结与计划、集体备课、教案书写、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课堂的组织管理、课后辅导、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命题能力、试卷分析和讲评、后进生的补习提高、教研活动、继续教育学习、教育科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都要具备对应的规章制度,采取不定期抽查及定期检查的方式,给予真实的评价。

7.期末考察则依靠考试成绩、领导评价以及学生评价这几个评价来综合,从而得出教师的个人评价,将其归纳进教师的个人年度评价。

8.工作中,教师要做到:建立良好的形象,取得良好的成绩,拥有一项特长,取得良好的教改效果。

二、强化课堂进程的管理

(一)课堂教育中教师必须要做好的几个阶段

1.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前要准备好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的选取。

2.知识的导入,在新知识点的教学中导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其是新知识的开始,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开端。

3.研究主体,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其关键在于研究而不是简单的讲授。

4.加强知识的巩固,巩固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知识的掌握。5.扩展总结,处于这个阶段不但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总计,还需要对学习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

(二)要重视教学的反馈

1.要构建学生教学信息的队伍,准确掌握学与教的相关动态。

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3.采用教务处、教研组及年级组等各个不同层次的组织来安排学生与教师的各种会议。

4.组织听课制度。建立听课相关的制度,按照制度来规定每个教师及领导每周要听课的次数,在听课以后填写相关的表格。

5.开展对考试科目采取书面质量分析的方式。不同的科目在考试结束之后,对应教师要仔细填写“教学质量分析表”,其中要包括考试的情况,学生成绩曲线以及今后的改进方针等。

6.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模式来了解教学计划的辅导与执行情况。

7.学校领导要实施教学质量研究与相关资料反馈工作,定期开展质量研究会议。应用多种反馈方式实施跟踪检查,以此来提升教学品质的管理能力。

三、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制度是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注重制度的构建,应用制度管理教师,做到制度管理与情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奖罚分明,一视同仁,让学校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所有师生都做到严格遵守制度。最重要的是求真务实抓落实,把制度落到实处,做到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使学校常规工作落到实处,产生效果,收到实效。

四、细化后勤保障管理制度

要提升教学品质,需要在学校安保工作财务管理及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制定对应的方针,要使学校处在一个安全且安静的环境中,保证学生与教师的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财产安全。与此同时,要强化财务人员与后勤人员的业务与政治学习,要把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掘出来。通过以上方法措施,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

财务培训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1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

随着现在高等教育及留学教育的日益深入和普及,更多的高校选择开设双语课程以加强对学生的英语与专业知识的双向融合,这样不仅可以加强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程度,而且还可以满足为国家提供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自教育部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双语教学已在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学校的经济管理学科课程教学中得到迅速推广和运用。国际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双语教学的是以双语教学改革为契机广泛吸纳国内外前沿观点,通过使用英语讲授国际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使学生全面掌握财务管理主要理论并能运用外语了解国际前沿专业问题,以实现为我国的涉外经济活动培养和输送优秀实用人才。

2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教学定位

在我国的经济管理学科的课程设置中,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用性与理论融合的专业,其课程设置上,除了基本的理论概念的学习,还应该能顺应时代需求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涉及。首先,本科教学中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双语教学,只有那些课程内容涉及国际范围,并且可比性大的课程才适合推行双语教学,而国际财务管理正是符合上述特点的课程。其次,国际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开设,作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那么做为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授课对象来说,如果采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更能提高其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最后,我国双语教学发展的时间短,积累的教学经验有限,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体系仍需要进行优化改革。因此,国际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典型课程,其双语教学设置可以为我国普通财经类高校中英文双语的其他课程的教学改进提供一些有用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3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现状

鉴于国际财务管理课程的其双语教学的特性,一般高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首先在进行课程基本情况的确认上,就存在一些争议。通常来说,教研组在在双语教学的改革方面会投入更大的精力,为规划实施课堂双语教学做准备。常见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1.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也就是说会只适用一些关键字和常规的英文课堂用语。2.采用英文PPT和板书,教师以英语讲解为主,汉语为辅;会对重要的专业知识点进行汉语解释和说明。3.教师全英文讲授,同时辅助教学的PPT和板书也全部是英文。以上不同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和教师,因此应该区别或者分阶段适用。但是现在对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双语课程本身的难度使得其很难达到全英语授课的水平,本身对学生的英文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所以目前大多数高校综合考虑下还是使用中英文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各个高校在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大纲设置是存在差异的,因为课程难度和课时的限制,导致一些内容重要的章节缺少课时分配或者甚至于整章删除,那么在教学衔接和跨学科知识点融合方面,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说,目前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还面临的困境是,课程内容比较难进行财务管理实务方面的教学,很多情况下所涉及的案例与国内实务课程无法吻合。不仅如此,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双语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导致学生很难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也是国际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上一个难点。

4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相关问题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和难点,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改革可以从教材、师资培养、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展开。

4.1教材选择

进行双语教学首先需要挑选合适的教材,根据教材中合适的内容,再去设计相关教学方案,进而开展教学。国际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均源于国外的理论国内诸多教材也是以翻译外教材为基础。目前选用的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教材,大部分都是英文原版教材,这样能更好的诠释教材的内容,消除由于翻译问题造成的知识点理解上的困难与偏差,的有助于学生更直接的理解概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完全使用纯英文原版教材,会对英文能力有限的学生造成影响;如果学生单纯因为英文水平低而没有办法学习课程的重要专业知识点,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因无法理解课程内容进行消极懈怠学习的局面,形成一种反面影响。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建议选择带有一定中文翻译为辅助的英文原版教材,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教学方案,还会对英文水平有限的学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英文原版教材有配套的中文翻译版本,那么更适合现如今大部分高校的国际财务管理教学。

4.2师资培训

在双语课程的设置要求中,如果可以采用有留学经历的教师,并且有一部分教师有双语教学的经验,那么对于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的师资配置是比较充分的。然而一些高校在不具备这样的师资力量的同时,还想要开展这门双语课程,那么对于教师的相关培训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除了对于国际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也可以聘请外教对本校教师进行英文的培训,两者进行有机结合,那么培养的师资力量不仅可以拥有双语教学表达、设计及组织方面的优越能力,而且拥有的专业的知识背景与教学能力,使其完全可以胜任国际财务管理双语的教学工作。

4.3教学方法

国际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与财务管理基础有很大区别,教学大纲贯穿关于汇率的计算以及国际金融的内容,包括一些中西结合的案例,主要是介绍如何应对涉外财务管理。因此,如果本课程从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到案例分析、答疑辅导都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以及辩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给学生营造尽可能多的外语学习气氛,为其将来从事外企财务方面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主动性明显提高,运用外语的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不仅如此,对学生的要求也要有所改变。为了能让学生同时在课堂上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提供提高英文水平,因此可以采取英语讨论与问答环节,或者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案例的分析总结和汇报,不仅仅是要求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学生也要进行双语配合,这样才能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在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进行双语教学中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网站及APP的应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英文专业词汇的积累,有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来说,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阅读水平,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英语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来更深入理解专业知识,避免出现过度依赖字典的情况。

4.4考核方法

改进考核方式方面,是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考虑到这门课程的难度和特性,它比一般的专业课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因此在能力的培养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上来说更为重要,更适合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在平时成绩中,加入对学生的考察,例如进行小组案例分析作业,小随堂测试等,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抓紧学生平时的学习。同时,期末考核也不应单纯地进行卷面测试,而是应该结合大论文等多种形式综合评定成绩。

5结语

总而言之,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开展对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改革设置和高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过程来说,教师要特别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中英文相辅助的氛围,引导学生多利用英文,但是不会影响其知识点的理解吸收,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流的实际能力。同时师资力量的培训和考核方法以及教学手段,都应该参考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特性和授课讲课双方的层次,进行合理调整和灵活适用。国际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模式尚未十分成熟,目前的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注重教学改革的实践的同时,还要摸索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改进,从教材的选用到师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再到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考核方式上,完善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陈楠楠,江新会.我国普通高校本科双语教学发展存在的阻碍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9):35-36.

[2]段维彤,储娜,胡阳.中英文双语财经课程的教学思路初探——以《国际财务管理》为例[J].时代经贸,2018(25):86-87.

[3]符蓉,吕沙.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04):77-78.

[4]王琼.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探讨[J].会计师,2012(03):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