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民经济创新发展报告

国民经济创新发展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一、1—8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特色农业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今年全市早稻种植面积18万亩,比上年增长7.8%;油菜实收面积12.05万亩,同比增长19.86%。1-8月全市食用菌栽培量1.6亿袋,产值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41%。生猪饲养量147.61万头,同比增长45.13%;家禽饲养量1027万只,同比增长98.25%。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面启动,完成了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编制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规划。市级下山脱贫小区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1-8月共落实宅基地570户,动工建房260户,安置农民1996人。深入实施农民素质工程,1-8月共培训农民15527人。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整线连片推进,上余至江郎、城区至廿八都两线沿线累计粉刷赤膊墙面积16余万平方米;新启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60个,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81%。

(二)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企业效益稳步提高

1-8月,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51.6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3.5亿元,同比增长38.1%。规模以上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5.6亿元,增长57.6%,机电、电光源、木业加工、消防器材等产业增幅分别达到34.4%、48.3%、103.9%、133.5%。经济效益较快增长。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利润总额5亿元,同比增长35%。

(三)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外贸出口继续走高

1-8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增幅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同比增17.9%,零售业同比增19.2%,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26.8%。

对外出口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势头,1-8月,全市海关口径出口额9330万美元,同比增76.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0.7个百分点。

(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居民收入稳定提高

1-8月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7.37亿元,同比增15.5%,地方财政收入4.40亿元,同比增19.8%;财政总支出7.96亿元,同比增32.2%。1-8月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3.58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4.68亿元,同比增1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5.54亿元,同比增18.8%。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势头良好。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05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94元,增长14.3%。

(五)投资保持稳定增长,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1-8月,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12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25.6%。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年我市实施“310工程”及备选项目和衢州市重点、衢州市“六大百亿”工程、省重点项目74项,20*年计划投资32.8亿元。至8月底开建61项,开建率82.4%,比去年同期增1.9个百分点;完成投资19.3亿元,完成当年计划投资59%,同比增5.4个百分点。其中市“310工程”及备选项目共60项,20*年计划投资28.4亿元,至8月底开建47项,开建率78.3%,同比增5.9个百分点;完成投资16亿元,完成年计划投资56.3%,同比增10.7个百分点。新增黄衢南高速公路衢州互通至*北接线、贺村农业综合物流中心两个20*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至广丰公路被列为20*年省重点预备项目。

招商引资态势良好。1-8月新引进项目328个,实际到位市外投资额11.25亿元,增长3.6%,完成年度目标的72.5%,其中实到市外工业投资额8.76亿元,同比增长101.5%。

(六)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

科教事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效显著,1-8月全市共申报专利150余件,同比增长60%,授权72件,同比增长32%。科技合作不断深入,5家企业与同济大学等高校签订高新技术项目合作协议。全面启动省教育强市复查验收工作,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加快推进,峡口片区教育布局顺利完成,实验小学、*二中、滨江中学扩建以及城南、城北初中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作业本费,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2007年的230元/人、330元/人提高到300元/人、450元/人。

文化卫生旅游事业持续发展。扎实推进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试点工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乡镇标准文化站、省级文化示范村和衢州市级特色文化村建设全面启动。群众文艺活动蓬勃开展,组织了十七大精神文艺宣传演出和四川特大地震赈灾义演活动。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全市20家建制乡镇卫生院成功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市公共卫生中心和第四专科医院建设进展顺利。手足口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发展迅速。清漾毛氏历史文化村、和睦彩陶文化村一期工程建成试营业;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一期工程开建。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加强。积极开辟就业渠道,1-8月共新增就业人数2578人,帮助1117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稳妥推进“五费合征”工作,扎实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及灾害救助制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从每月248元/人、150元/人提高到280元/人、168元/人。及时组织抗击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全力抓好受灾群众的救助帮扶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积极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共募集赈灾款物1382万元。

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绿化、文化融入和城市功能优化“三化提升工程”顺利推进,城北入城口精品景观带、双塔电站以北段等8个绿化项目加快推进,完成绿化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艺术中心一期工程启动建设,景星塔、凝秀塔、百祜塔三塔修缮亮化,西塘古民居维修等工程顺利实施,须江沿线古道十景浮雕墙、西山健身公园雕塑全面完成;城北大型超市、时代广场等建设进展顺利,西市街等菜市场加快改造提升,须江游览桥、文教路、西山路、凝秀南路等工程有序推进。

节能减排有力推进。启动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方案”,启动了*经济开发区江东区印花浆企业污染专项整治,江贺公路沿线木材加工企业锅炉黑烟专项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危险废物专项整治。

从总体上看,今年以来我市经济仍保持了相对较快增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但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主要是:一是国际国内环境趋紧,影响我市经济稳定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二是因部分项目推进不到位,影响了投资进一步增长;三是由于原材料、用工、运输、融资等成本持续攀升,部分企业利润下降,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四是受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农林生产损失惨重,加上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乏力;五是物价上涨较快,1-8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7.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9.5%,物价上涨过快,增加了低收入家庭负担。

二、全年经济展望和下一阶段工作建议

综合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政策取向,结合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和各方面的支撑条件,下半年我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3.5%的目标可以实现。下半年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主动有为,针对我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并为明年乃至下一轮经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1、加快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要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的督查力度,加快项目报批、施工设计、政策处理、征地拆迁等工作进度;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协调办公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丽人集团中高密度板生产线、双氧水公司钯触煤双氧水生产线、英博国光啤酒集团啤酒生产线、源光照明公司节能灯生产线、46省道*至贺村公路外移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

2、努力做好项目前期。要健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体系,创新“调研-规划-项目”三大前期联动机制。加大对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推进力度,促进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当前要着重抓好*江航道开发、48省道延伸至黄衢南高速公路江郎山互通、坞里山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尤其要做好黄衢南高速公路衢州互通至*北接线、贺村农业综合物流中心两个20*年新增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在年内开工建设;同时要做好*至广丰公路等省重点预备项目土地预审、工可审批等前期工作;继续开展“三个百亿”工程谋划活动,注重项目质量,努力储备一批关系“民生”、维系“发展”、带动“全局”的重大项目。

3、全力抓实招商引资。要注重招商项目质量,强化产业招商,围绕“4+X”重点培育产业及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引进龙头型、带动型、基地型项目,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会,努力引进与我市产业配套的企业。强化招商服务,各部门单位要及时对本单位的意向项目、在谈项目、签约项目、在建项目、动工项目及续建项目进行全面排查,特别是对已签约未动工项目,要分析原因,落实措施,做好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以及开工率,切实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二)着力化解要素瓶颈制约,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1、做好土地的开源节流工作。一是拓展建设用地空间。要抓住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列入全国试点的有利时机,做好我市用地指标的向上争取工作;加强项目包装,全力争取“国家和省重点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防灾救灾建设、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城镇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污染企业搬迁”项目等国家和省计划指标。二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指标,确保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的需求,做到项目用地优先报批、跟踪报批。三是切实强化土地节约利用。加大闲置用地处罚和流转力度,提高工业用地利用率。在程序合理的前提下,简化工业用地出让“招拍挂”程序,缩短项目落地时间。

2、做好资金的优化配置工作。从政府角度,要进一步扩大政银企信息交流,引导银行新增贷款投向我市重点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融资平台功能,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尽力解决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缺口。从银行角度,要积极鼓励市内各金融机构改善信贷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金融服务,改进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增加信贷支持;要建立完善的担保、抵押机制,扩大以应收账款、存货、专利权等形式的抵押担保范围。从企业角度,要增强自身积累能力及从外部获得融资支持的能力。要合理利用民间资本或争取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3、做好煤电油运、原材料的保障工作。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加快220千伏清漾变、110千伏凤林变、35千伏四都变、新月变和石门变等电网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强化煤、成品油供应保障,对重大原材料和重点物资供应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加大运输协调力度,做好应急预案。

(三)深化重点产业培育,推动工业经济提升发展。

当前,我市已确立“4+X”重点产业培育方向,即一方面要把机电、电光源、消防器材、木业加工四个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培育,另一方面,要继续培育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努力促进重点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化发展。

1、制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一是抓紧编制完善“4+X”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建立责任明确、分类实施的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执行的刚性。各部门要围绕产业规划,分解落实相关工作任务,确保各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二是拓展提升园区平台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抓紧完善“省级开发区+重点乡镇功能区”二级工业平台体系,探索实行“一区多园”开发管理模式,开展*经济开发区扩容前期工作,以*市中部工业区开发办挂牌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加快中部特色工业经济发展区的开发建设,提升建设标准。

2、整合产业扶持政策,做大龙头企业。一是整合产业扶持政策。有效整合我市各种资源要素,加强对“4+X”重点培育产业的培植扶持,确保市政府工业发展扶持资金的70%以上用于重点产业,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不断放大。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对现有亿元企业和科技含量高、能耗低、附加值高的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植。积极鼓励企业实施强强联合的发展战略,对接借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培育企业上市,确立一批重点上市培育对象,做好企业上市的有关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三是严把产业准入。进一步健全规范市工业投资项目审议制度,着力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确保充分利用土地等要素资源,将环境容量向重点产业倾斜。各开发主体和项目引资单位,要严格执行项目准入要求,严把项目引进关,确保项目投资按约足额到位,项目各项管理指标按约履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3、强化科技人才战略实施,打造区域品牌。一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进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区域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强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突破的组织与协调。二是推动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在质量、标准、技术和管理上下功夫,加快产品优化升级。积极培育省级、部级产业基地,提高区域产业知名度。三是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以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为主体的技工人才的引进,引导鼓励职校毕业生留在我市企业就业,确保解决好社保、户籍等后顾之忧。稳步推进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帮助企业做好新法实施后劳资纠纷的化解工作。

(四)积极引导服务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营造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完善全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修改完善旅游、商贸、物流等专项规划。加快制定鼓励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切实调动各级各部门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着力推进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等重点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高三次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

(五)加强价格监测监管,稳定生产生活秩序

完善各项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工作预案,密切跟踪监测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变化动态,做好价格监测的预报、预警工作。提供市场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让企业及时了解原材料和产品的价格变化。要强化市场价格监管,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各类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维护和规范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经营秩序。关注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各项补贴政策要及时落实到位。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关键性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夯实各项基础,对于今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抢抓时间,务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计划目标,推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