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学校德育思考

职业学校德育思考

德,乃人的生存之基,立足之本。这应该是世人不争的事实。所以,家庭、学校乃至于社会都非常重视人的道德教育。做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及特点的特殊性,德育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我做为团员青年的专职工作者,根据个人的亲身体会,就学生的德育工作谈点粗浅的看法,写几点感受。

一、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女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入学初期很朴实,学习基础虽不算好,但在学习和班级活动中都表现的比较上进。但是不出一个学期,就比较注重穿着打扮,并且开始涂脂抹粉,有时候还买些稍高档化装品,而最终发展到偷同宿舍同学的钱,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

开始,我对这位同学的变化感到吃惊,认为这位女同学道德品质太差,应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也正在这时,我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类似的案例。经过细想,觉得这位女同学的错误事实虽属于思想品德问题,但它是与心理健康密不可分的。于是我和班主任老师做了私下处理,帮助她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经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她成为原本的自我。

这件事教育了我,我认识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两者相互独立,既不能相互隶属,也不能相互代替。但是终极目标一致,即“育人”,培养人的健全人格,所以在德育工作中,不可盲目的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按照道德行为问题,简单的做出结论进行处理,即克服心理问题道德化的倾向.应当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也就是既要根据社会需要和道德标准,又要兼顾教育对象的个体心理状态、思想意识状态和思想信息接受的特点,将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内容、途径、手段上实现互补,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坚持统一性、整体性,“以心育德”,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德育之中,加强个体的道德内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创造和谐氛围,是提高德育效果的根本所在。

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从语言到思想感情上隔离开来,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德育效果。有一位教育学专家说过这样有意思的话:在今天的中国课堂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层面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的体内,却隐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这种描述在今天的教育中虽然有些不尽合理,但是这种意识和影响并不见得已彻底消除。所以必须强调教育环境的和谐。

和谐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教育者要把受教育者看成自己的朋友和伙伴,使两者处于友善融洽的关系之中,而不应有上下等级之分,说话的语气和风细雨而不是咄咄逼人。有人说这不是失去了教育者的尊严了吗?尊严并不是靠居高临下的气势和尖酸刻薄的语言建立起来的,而是靠受教育者对你的心理评价和认可度建立的,只有受教育者从感情上真正地接纳你,你的说教方可凑效,对你的批评、引导、启发达到口服心服的程度,才可能说心理话,而不是表面上的迎合。很难设想,在感情上格格不入,甚至于处于敌对状态,你能把握对方的脉搏。这难道不是和谐的教育环境能产生的教育效果吗?所以和谐在德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如此你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知道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从而找出病根,对症下药,治病救人。

“爱”是产生“和谐”的种子。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之间只有撒下“爱心”的种子才能结出“和谐”之果。“制度无情人有情”执行规章制度,按章办事没有错,错的是挥舞“规章制度”的大棒管、卡、压;动辙处分、动辙罚款不能说无效,但是要说真正有效或者说长期有效是值得商槎的。只有在管理过程中动之以情,以情管人、以理服人,这种“情”是源于“爱”的“情”,即有了和谐。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交流勾通难道还有“铁了心”的人吗?当然,学生在这种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接受来自于各个方面的信息,况且涉世不深,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而没有形成的阶段,难免犯错误,甚至多次反复,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地不厌其烦地施以爱心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德育的效果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传媒渠道的开创性与过去学生处于单一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的正面影响中,是有很大区别的。现在的学生处在正面教育和负面影响的种种碰撞之中,而对于他们这些个人认为成熟但实际上并未成熟的人来说,往往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无所措手足,于是产生心理疾病,而导致了道德问题的出现,但纠其根源,有的又的确是心理健康所至。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受教育者施以慈母般的爱心,营造和谐氛围,既要严格区分道德范畴和心理健康两类截然不同的问题,又要寻求解决这两类问题的恰当的方法和途径,使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三、人格魅力是实施德育的必备条件。

人格是指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理想的人格,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是人类优秀品质的充分体现。因而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众所周知,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按照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所以要求教育者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这一点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学生在校三年的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接触的是学校教职员工,他们的言谈话语、举止行为无时无刻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一个具有“向师性”的学生群体而言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讲,对于模仿力很强的学生而言,恰似无声胜有声。大家都知道,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指挥员不是单靠军事命令指挥战斗,在关键时刻是靠不怕流血牺牲,冲锋陷阵的大无畏的实际行动带领全体指战员去拼杀,这就是榜样的行动所产生的效应。而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每一个教职工的处事为人,举止言谈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德育效果,这难道不值得深思熟虑吗?所以我觉得学校的每一成员——事实上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站在德育工作者的高度,站在为全体学生负责的高度,不断拼搏、勇于奉献、敢于创新,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用自己精湛的业务、完美的形象、高雅的语言、不凡的气度营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去熏陶、感染和影响学生,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