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科研座谈会讲话

农业科研座谈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市召开全省农业科研工作座谈会,是新世纪以来我省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农业科研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我省农业科研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讨论修改《*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探索有效促进我省农业科研工作创新与发展思路。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市农科中心和*农民创业园,刚才,又听取了各位代表的发言及八个单位的典型经验交流,通过大家的发言和典型单位经验交流,充分反映了当前我省农业科研工作现状与发展思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讲得都很好。借此机会,现就我省农业科研工作的现状、形势任务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谈四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进一步坚定做好农业科研工作的信心

改革开放3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农业科研工作蓬勃发展,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进入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巨大贡献。“*”期间,全省农业科研单位共承担农业科研项目4254项(其中部级科研项目235项),荣获科技奖励464项(其中部级奖励19项),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17项,省级农业技术推广奖711项,发表农业科研论文近万篇。在*年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中,我省农业科研综合实力位居前列,其中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全国前50名中占10名,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全国前20名中占5名。*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3%,家禽良种覆盖率达85%,猪良种覆盖率达95%,农业科技贡献率由*年的48%上升到51%,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年的19.3%提高到35.3%。农业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均列全国第六位,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平均每亩耕地产值列全国第二位。主要农产品产值产量在全国排位靠前,其中花卉产值、饲料产值产量位居第一,输港澳活猪量位居第一,水果、糖料产量位居第三,肉类产量位居第六,蔬菜产量位居第七。在农业部最近启动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我省分别有3位首席科学家,45个功能研究室和36个综合试验站参加体系建设,国家财政投入*承担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资金共4260万元,投入资金量仅次于山东,排名全国第二,充分体现了我省农业科研工作的综合实力。我省农业科技工作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扶持农业科技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更离不开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省农业厅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我省农业科技工作主要取得了七个方面的新突破。

一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以来,全省共引进和选育新品种(系)8842个。超级稻育种研究、杂交稻优质化育种和航天育种技术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良种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我省育成国内领先的两个产量达到750公斤/亩以上的超级杂交稻粤杂122和粤杂889通过了部级品种审定;还育成一批在省区试中比对照平均增产8%以上超级杂交稻天优998、天优122、培杂泰丰、桂农占和玉香油占等一批新品种(组合),被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的超级稻品种。1996至*年间,经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公布的家禽新品种与配套系共14个,*占了9个,其中岭南黄鸡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0%,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省(区)。近几年来,共选育出蔬菜新品种(品系)200多个,其中瓜类品种占全省同期通过审定品种的50%以上;培育推广岭南特色水果品种50多个,推动全省良种果树应用普及率达80%以上。这些品种的选育为确保我省乃至全国的粮食、食品供应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是人兽共患病防控技术研究取得了新突破。据统计,全省每年因动物疫病造成约1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数百亿元的间接经济损失,其中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些重大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而且危害人类健康。我省农业科研工作者敢为人先,大胆创新,攻克难关,在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Ⅱ型等重大疾病的快速诊断、疫苗研制开发和防控方面成效显著,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为我省乃至全国制定有关禽流感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了技术依据。

三是动植物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取得了新突破。我省农业科研工作者率先讲并采用的“以栖息地生态控制和作物布局控害为基础,抗凝血灭鼠剂持续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鼠害持续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过3488平方公里的示范和25.96万平方公里的推广应用,共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其中示范区鼠害控制投入产出比达1:18。香蕉抗枯萎病、鸡球虫病、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检测诊断和防治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防止微甘菊、桔小实蝇和红火蚁等有害生物入侵的防控技术研究也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农业生产规程和食品安全技术研究取得了新突破。我省农业科研工作者高度重视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在农业安全生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通过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综合研究、示范,提供农产品安全科技支撑,有力确保我省农产品安全工作。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果树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农作物节水技术、稻菜轮作高效种植制度、有机茶叶生产规程以及蚕桑新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技术,配合优质抗病虫的新品种、无公害肥料与农药等物质载体的推广应用,为建设节约型、循环型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联合实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示范区”提高了蔬菜、水产品、猪肉等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国际竞争力,保障了供港澳和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截止去年底,全省食品加工类发明专利1000多项,在全国名列前茅。突破性攻克了食品添加剂超标、微生物超标及质量不稳定等技术难题,为*传统特色食品的提升和改造提供了关键性技术研究。截止今年6月,全省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28个,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538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385个,有机食品117个。全省共有农业类名牌产品275个。

五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不断升级取得了新突破。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是农业产业中关键的一环,是连接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桥梁,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至“*”期间,我省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不断发展,在果蔬、粮油、肉类制品、功能食品、茶叶蚕桑等特色资源加工以及传统食品加工升级方面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这些成果的研究应用提高了农产品深加工整体技术水平,促进深加工产业迅速发展。目前我省农产品深加工的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农产品深加工率从1978年的不足10%发展到目前的近30%,使农产品深加工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六是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新突破。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067万千瓦,比去年增加50.2万千瓦,增长2.5%;全省机耕面积1544.3千公顷,比去年增加60千公顷,增长4%;拖拉机总台数为38万台,比去年增长0.8%;联合收割机达到11500台,比去年增加696台,增长6.4%;机动插秧机突破600台。农用排灌机械动力达357.8万千瓦,比去年增长6.9%;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动力达213.8万千瓦。具有*特色的设施农业,园艺机械,畜牧、农产品加工设备发展迅速,装备总量快速增加,水平不断提高。

七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全省各地以实施*-*年省人大《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议案》和*年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契机,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先后建立和完善了省良种引进与改良中心、省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省土壤肥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3个省级中心,4个省级杂交水稻亲本提繁基地,10个省级区域性农作物种子、种苗和畜禽质量监督站,19个省级区域性良种中心,50个县级良种推广分中心,100个区域性乡镇良种推广中心站;积极推进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切实为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抓手,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九五”期间的18%提高到现在的40%。截止10月30日,广州、东莞、中山、云浮等4个市已在实施改革方案,并报省农业厅备案。全省需要改革的113个县(市、区)中,有105个县(市、区)制订了改革实施方案,占总数的93%;已通过县(市、区)级政府审核的有44个,占总数的39%;已通过地级以上市政府审批的有19个,占总数的17%。

二、找准差距,切实增强做好农业科研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的*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讲:“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我省人多地少,耕地、水等农业资源短缺,依靠资源增加产量空间有限。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最直接的、最大的潜力还是依靠农业科技。尽管近年来我省农业科技水平逐年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与江浙鲁等农业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跟踪式”、“模仿式”研究比较多,原始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产前、产中、产后、产品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

二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不高。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51%,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同时也低于江苏的58%、浙江的56%、山东的52%,很多农业科技成果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力等问题亟待解决,农业科技及队伍素质总体不高,吸纳新技术的能力不强。

三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还比较薄弱。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战略型、领军式农业科学家还不多。直接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的实用型专家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从农业部启动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任务不难发现,在入选体系建设50位首席科学家中,我省只有3人。

四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数据表明,世界平均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农业科技投入资金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为1%左右,发达国家一般为5%左右,*年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为0.56%,我省投入强度为0.3%,可见我省农业科技投入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年,我省农业科技投入逐年减少,分别为6.1亿元、7.3亿元、5.6亿元、5.3亿元和4.9亿元。

五是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衔接不够紧密。多头管理、部门分割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导致缺乏有效分工和密切协作,一些领域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不仅难以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术链,而且在农业科技投入上重复、分散,浪费了科技资源,降低了创新效率。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个体系相对独立运行,相互衔接不紧,影响了农业科技整体合力。

当前,在全省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的关键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因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十分关注随着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发展农业与保护环境,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等人民群众日益关心的矛盾和问题,坚决把工作着力点转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上来,全面推动我省农业科研工作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为此,各级农业科技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以科学、求实、拼搏、创新的精神做好农业科研工作。

三、理清思路,准确把握农业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党的*届三中全会明确讲,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今年9月,胡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对发展农业科技讲到,“一项技术能够引发一场革命、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在刚刚结束的“*现代农业博览会暨名优新农产品展销会”上,书记讲,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展望“*”,全省农业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起点、多目标、抓重点、建体系”。“高起点”就是要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先进水平,突破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多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全面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又要保障农产品和生态安全;“抓重点”就是要突出我省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完善农业主导产业的技术体系和强化前沿技术储备;“建体系”就是建设以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为核心,以各市农业科研机构和推广机构为重点,以县、乡(镇)农业推广机构为基础,形成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及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力争到2015年,使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由“*”期末的51%提高到6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40%提高到65%,动植物良种覆盖率比“*”期末提高2至3个百分点,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翻一番。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年12月农业部、财政部印发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农科教发[*]1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在*年启动了第一批10类优势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年7月,农业部、财政部又印发《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结合实际开展相应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全国已有安徽、山东等省结合实际制定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就是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组织优势科技力量开展共性与关键性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和推广,这是有效解决农业科研领域长期以来存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分工不明、协作不力等问题的有效方式。为增强我省农业科技竞争力,根据《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省实际,从今年开始,由我厅牵头,组织省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的有关专家在吸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反复论证,多次修改,初步形成了《*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加紧推进争取《方案》立项工作,希望得到省级财政支持,争取在09年正式启动体系建设工作,重点支持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针对我省主导农产品开展共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将会促进我省农业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以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为方向,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基础应用研究与高新技术领域研究,为提高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供保障。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学科发展、增强科技后劲为目标,在功能基因组、植物高光效机理、生物固氮、抗旱机理、动物克隆、生物反应器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在生物技术领域,重点克隆一批优质、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旱、耐盐碱和品质改良的动植物基因,加大转基因技术研发力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抢占前沿科技领域的制高点。二是加强动植物新品种的自主创新,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良种保障。重点研究利用开发主要农作物、畜禽等种质资源,应用常规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分子定向育种等生物技术,挖掘动植物高产、优质、抗逆等重要遗传潜力,突破种子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和综合生产加工技术,培育新一代动植物超级品种、优质品种和特色品种。三是开发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建立高效健康种养模式和生物灾害、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体系,创制一批基因工程疫苗、生物农药、生物肥料、饲料添加剂等高效安全农业生物制剂,在禽流感、口蹄疫、稻瘟病等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防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强农产品和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与监控技术研发,将产地环境监控、农产品品质提升与质量监测、投入品安全使用、有害物质降解等技术进行配套集成,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提高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为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提供保障。要重点突破酶工程、生物工程、现酵工程以及高效分离、杀菌、防腐、干燥等农产品精细加工技术,开发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功能性健康食品和配料等,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加快新型保鲜、储运、加工技术及设备的自主开发,促进食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五是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保障。大力开发和应用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等实用技术,重点突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等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技术,研发多功能、智能化节水农业关键设备与重大产品。加强源头控制、过程治理以及末端资源化治理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核心技术的攻关。开发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以秸秆燃料、肥料、饲料和基料转化为手段,推进生物质能源、有机肥和秸秆养畜等产业的发展。六是开发农业工程技术与智能化装备,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保障。重点研究农业装备自动导航、过程监视、智能测控和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等,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产品产地加工等成套技术装备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显著提高我省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

(三)要以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广泛调动全省农业科研、农业院校、技术推广部门服务农民的主动性,切实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实际的问题入手,多办好事和实事,让农民得到实惠。要围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要加大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行动力度,继续组织实施种养业良种引进和培育专项,努力扩大优良品种覆盖面,加快普及先进实用种养技术,提高技术到户率和到田率,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强化农村培训工作,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业发展造就强大的人才智力队伍。同时,各级科研院所、农业院校要加强与地方和农业企业的横向科技合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宣传展示,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合作开发、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着力解决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科技问题,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四)以深化科研机构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明年将是全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时期,全省农业科研机构有可能面临再次改革,在服从服务大局、确保农业科研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及科研工作持续稳定的前提下,努力建成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科研单位。我这里想突出谈三个机制创新的问题。一个是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首先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合作”的科技氛围,坚持和完善科研项目合理支持机制,为科技人员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发展环境;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把管理的关口从成果鉴定和评奖扩大到全过程;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积极性。第二个是科技推广体制的创新。要紧跟市场需求和产业化运作需求,积极扶持和培育农业企业参与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形成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农业企业为辅,上联科研和教学单位,下联农户和合作社,政府引导,上下联动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第三个是科技平台构筑的创新。构筑科技平台可优化配置科技资源,解决农业产业化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大力扶持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合作,全面构建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与技术推广机构科技平台,有效增强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综合试验能力和辐射能力,促进新成果和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技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强化科研与推广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建设成为上游科研单位(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科研成果的集成地、转化平台及科技试验田、下游(县、市、区)农技推广体系的技术供应站、示范点和培训基地,建设成为科研与推广的衔接点。各地农科所要积极主动加强与省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纵向联系,与地市之间的横向联系,建立紧密衔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形成强大的农业科技合力,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强化措施,努力实现农业科研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科技工作者讲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类科研管理机构和科技工作人员要站在全局利益来思考问题、谋划工作,要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农业科技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承担国家产业体系的单位和人员,要按照体系工作细则和核心任务,全力以赴完成好体系建设总体任务。要着力转变思想观念,把过去的以项目实施为主向科技平台及体系建设转变,主动适应新的变化,主动参与转变,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农科教之间的协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现有科技资源,积极争取农业科技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切实提高科技服务能力,着力形成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

二要加强人才培养。要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重视对中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认真做好农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通过送下去、走出去等多种形式,不断锤炼人才队伍,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在谋划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我们已经考虑将建立产业技术首席专家制度列入实施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就是加速领军式人才的培养过程。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一旦启动,希望各位专家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不负重望、不辱使命,切实承担起责任,积极发挥作用,真正能够解决一些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真正树立起首席专家的权威,做到名副其实。要积极发挥农业科技推广奖作用,切实奖励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科技人员。三要加强业务学习。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迎合时代的潮流,顺应形势的发展。要努力提高掌握政治理论、现代管理、法规政策和科技知识能力。要牢固树立经常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强化理论武装。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农业科技的发展动态,09年我厅将组织科技考察团到国内外学习,及时把握世界农业科技工作的方向和趋势。要善于研究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增强预见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要认真做好农业科技的研究、试验、示范和应用工作,努力多出成果,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四要加大科技投入。要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大力支持,尽快落实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立项工作,逐步调整投资方向,整合科技投入资源,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领域的投入,不断改善科技工作物质装备,完善科技推广手段。要建立完善“良种引进和培育”、“农业科技推广”等农业科技项目立项的科学评估机制,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对现有的科技资金进行梳理和整合,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并真正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目前,我厅已将2009年的省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和省级良种培育引进专项两个项目申报指南已“*农业信息网”上,希望各单位认真研究,及时做好农业科技项目申报工作。有条件的科研单位,要拓宽多种方式、多个层次科技研发的投入渠道,要广辟社会筹资渠道,引导和带动社会民间资金投入农业科研专项,提高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科研工作地位。

同志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研工作是一项崇高而光荣的事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把我省农业科研工作推上新的台阶,为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