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应对金融危机意见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应对金融危机意见

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式,对我县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影响开始逐步显现。企业面临经济危机的威胁生存压力大,企业养老保险困难诸多;我县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受金融危机影响,陆续有人返回,使我县就业形势严峻、压力增大;劳动行政执法难度也较大。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效地抓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这项民生工程,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了稳定就业局势、加大社会保障的一系列措施以适应新的形势,努力转变工作思路,积极响应县政府的号召,以“保增长、促发展”为中心工作,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内容,促进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平稳快速发展,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2009年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劳动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大劳动就业指导服务力度和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保障功能,努力实现“人有所事,病有所医,失有所靠,伤有所治,老有所养,规范用工”目标,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茶陵做出积极贡献。因此,在当前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处在经济体制转型关键时期这一阶段,面临着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查找出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出应对措施刻不容缓,是当务之急。

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保增长、促发展”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一)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从08年7月开始,我县在外务工的农民工陆续有人返回,至11月达到返流高潮。据统计,截止08年末,已有2.8万人已返回居住地,占外出务工人员的22.7%,今年这一情况还继续延续,就业压力很大。一方面劳动力供大于求,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大量企业招不到人,形成民工荒,尤其是熟练技术工人。当前,劳动者就业观念仍然没有改变,很多农村劳动者把到私营企业打工当成一种临时谋生的手段,没有长期打算,缺乏敬业精神,高不成,低不就,不少劳动者存在等待、观望的思想。企业文化缺失、社会保障滞后、劳动条件恶劣以及经常发生的拖欠工资的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就业积极性。同时,结构性失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劳动力总体素质不能适应新增就业岗位的要求。

(二)养老保险扩面、征缴难。造成此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⑴我县企业改制中欠缴社保基金21329万元,截止08年底,仅兑现1529.2万元;⑵我县制定改制企业职工提前5年退休政策,让1000多名职工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按最低缴费基数计算,每年减少企业社保基金收入300多万元,增加退休金支付1000万元,两项相加,年增加缺口资金1300多万元;⑶现在,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4984人,实际缴费的只有11827人,稳定月收保险费仅230余万元,而企业退休职工已达5811人,月应支付退休金达500余万元,应收应支平均每月缺口达到270万元,年支付缺口近3200余万元。⑷我县大部分企业的经济状况不好,科技含量低,利润空间小,再加上业主对缴纳社会保险的消极态度,是造成养老保险扩面与征缴难的主要原因;⑸缺乏宣传,对社会保险政策性、强制性、福利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往往对参保积极性较高的都是一些超龄的人。

(三)其他保险扩面更难。由于宣传不到位,措施不强硬,社会保险申报、登记没有形成应有的气候。在私营企业这一块,缴纳最好的算养老保险,但也只有极少数的知名企业为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一些中小企业根本没有参保。其它社会保险扩面更难。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很少,效益不好的企业也很难收到钱,压力很大。工伤保险由于企业员工很不稳定,申报人数与企业规模和统计局的统计极不相符。

(四)社会保险制度不够完善。一方面我县的医疗保险政策,现在报销比例偏低,由于收支平衡,老百姓颇有微词。应加大对医疗保险的财政投入。同时要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制度。企业改制后,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没有着落,不能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致使上访现象严重,这些因素既影响了我县的经济建设,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规范的财政支持机制。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投入已成社会共识,但在理解上仍有两个不同点:一是财政投入是仅限于各项社保基金和专项资金的支付缺口,还是包括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险就业体系自身建设的投入。二是投入是仅限于当前资金缺口的弥补性投入,还是包括中长期支付风险的储备性投入。我认为着眼长远,统筹考虑,也是劳动保障事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五)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劳动执法难度大。国有企业改革、改组过程中,大量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没有理顺,经济补偿金缺口巨大;真正改制的企业、进入社会化管理的还不多,不少人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享受的对象比较绝对,不利于向真正的弱势群体倾斜。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等劳资纠纷、侵权案件以及由此引起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大量增多,日益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从近两年我们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例看,矛盾的焦点一是劳动合同争议;二是用工主体以各种借口拖欠农民工工资。面对农民工讨要工资困难,劳动监察部门执法阻力较大,缺乏强制手段。劳动合同三年计划基础薄弱、任重道远,从企业不愿签合同开始转向员工不愿签合同。原来是企业把员工作临时工,现在是员工把在企业打工作为临时谋生的手段,稍不如意就拍屁股走人,随后就到劳动部门投诉,要求讨工资、还押金。从法律的角度讲,企业没有签劳动合同或者社会保障不完善,他也确实随时可以不干,现在不少企业主还没有这个认识,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很被动。这些问题不解决,缓解企业用工矛盾,就永远是一句空话。

二、针对当前劳动和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一)根据我县实际,分类建档,分别指导就业。一是特困户。丧偶、夫妻双下岗、体弱多病、男满50周岁和女满40周岁以上下岗人员和其他因子女就学、天灾人祸而造成的家庭特别困难户作为一类建档;二是伤残、烈军属、损失劳动力的弱势群体作为一类建档;三是生活水平已低于或接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下岗职工作为一类建档;四是失业人员和下岗一年以上,有一定劳动就业能力的人员作为一类建档;五是有外援收入和有人瞻养及家庭有较好经济收入的失业人员作为一类建档;六是大中专毕业未实现就业的人员作为一类建档;七是外出打工、家政服务、计时工和在流通领域经商的失业人员作为一类建档;八是企业内部待岗人员作为一类建档;九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及返乡的农民工名单。建档后,劳动力服务管理机构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全面启动对特困户援助的大行动,其行动的重心向弱势群体倾斜,并规范失业率登记“口径”。实施“鸟食就业”、“钟点就业”、“假日就业”和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工程,进而缓解我县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

(二)缓解劳动就业和解决社会保障压力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项长久性工作。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改过去的统包统揽,转为通过社会方方面面力量来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思路上来。一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逐步淡化单位意识或“皇粮”意识。宣传国家就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市场选择为根本取向,以自主就业为主导模式,以素质能力为竞争之本,形成与计划经济迴然不同机制的方针政策,促使择业者淡化“铁饭碗”意识,提高依靠个人技术优势来谋生的新型理念,增强自主学习一技之长的意识、增强职业流动意识、择业自主意识、择业实现自身价值意识、职业风险意识。同时择业者要在这种社会大背景情况下,塑造自己个性,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就业价值观;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通过自身的能力和技术优势实现就业,造就自己在社会的生存能力和自食其力能力。二是要加强街居和社区建设,腾出社区公益性岗位安排失业者就业。发挥其岗位资源优势,采取“送岗、腾岗、设岗”等多种途径,如保洁、保绿、保安、保养、商业、物业及医疗保健和家庭配餐等岗位腾出来,为部分弱势群体送岗。同时拨出专款或用最低保障线资金补贴安排就业的单位,并为就业人员相应上缴50%的养老保险金。三是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非谋利福利机构,逐步实现就业和社保社会化。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慈善机构、福利机构、同业协会、基金组织等社会救助体系,并使之成为上网的联动机构,对贫困群体施行临时性救济、廉租住房、粮油帮困、学杂费减免、助学金、奖学金、半价病床等措施。这些非谋利慈善机构资金的筹措,可采取“四个一点”,即政府拔给一点,上级非谋利慈善机构下拔一点,本机构筹措一点,从经常性捐助机构和社会福利盈利中划拔一点来解决,同时做好监管工作。加强劳动就业执法队伍建设,促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化,缓解政府工作压力。四是要从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实际出发,培养和规范劳动中介组织,将就业和再就业服务机构向街道、社区、饮食业和个私企业延伸,同时通过拔给再就业启动资金,实施再就业岗前免费培训。如组织失业人员为酒家加工水饺、面包、企业初加工小零件等。对安置失业人员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政策,并列入评优评先的内容。五是要放宽“低保”标准,简化“低保”办理手续。“低保”金逐步由民政部门转向社区服务网点发放。六要做好国有、集体改制后的职工安置工作。改制的企业要尽量“内部消化”,并做好企业内国土出售资金和国有集体企业资产出售资金的流转工作,确保用在“两个确保”的工作上。对累计缴足8年或10年社会养老保险费的下岗失业人员,男女达45岁以上年龄的,允许提前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退休手续,按时发放养老金。对45岁以下年龄的下岗人员,实行周期性的文化补课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实现再就业。其目的不要使过多的下岗人员流于社会。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七要消除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歧视现象。对下岗再就业者刁难、设阻、敲诈勒索、漫骂殴打,损害再就业软环境的人和事,要严格执纪执法,营造良好的再就业环境。八要放宽临时工、合同工招聘范围。行政、事业机构改革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编制少的单位更需要临时工、合同工,县里应放宽政策予以招聘。具体做法可将救济金,最低保障金流转给用人单位,然后不足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贴,并负责缴纳社保和医保费。招聘方法由用人单位选定,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监督。九要在社区建设中配套筹建医疗点和幼儿园场所,提供廉租和水、电、办证、办照等优惠政策。

(三)保增长、促发展,解决长远的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用了一个比喻:“骑自行车的人都知道,骑得快车子稳,慢就晃,停就倒。因此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有更多的岗位出现。”结合当前全国上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形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科学发展的方式方法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困难,以“保增长、促发展”为契机,实现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科学、稳定发展。当前,我国人口进入高潮期,劳动就业进入高潮期,人口老化进入高潮期,只有通过加快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平台,才有可能解决新的社会矛盾。一是通过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解决就业问题。我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从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上,几乎每座楼房顶都是一块不毛之地。这些不毛之地不仅面积数量十分巨大,而且阳光充沛,是有待开发的宝贵资源,有利改善市区的生态环境。开发屋顶资源已不是天方夜潭的奇想,而是十分现实可行的事情。在日本东京,屋顶开发已达14%,目前还在扩大。他们在屋顶建菜园、盖花窑、种蔬菜、养花种草,美化环境,增加了城市的氧气和湿度,减少了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使人们心旷神贻。在东京的夏天,已使城市温度下降了,室内温度下降了2度,冬季增加了房屋保暖。在经济上,减少了室内的空调费用,增加了蔬菜的产量和花卉的供应量,综合效益十分可观。今后我县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科学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土地的流转,在房地产开发后的屋顶产权全部归属政府所有,作为蔬菜和花卉生产基地并配套在屋顶另辟防火通道,使用特殊种植土壤,改造现行屋顶,生产有机绿色净菜、花卉,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增加商机,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就业岗位。目前,沈阳等城市已启动了试点开发屋顶经济工程。二是可以采取综合措施提供就业岗位。如政府划拔一些山地,给予启动资金,引导毕业生发展“种养业”庄园,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社会力量办学、旅游产业,组织劳务输出,引导失业人员进入流通领域经商,以及建立全县性治安巡逻队伍等办法,提供再学习和就业机会,更快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解决长远就业的问题,既有利于我县经济社会的稳定,减少流动人口的数量,也有利于环节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基础性保险征缴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