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经济管理

劳动经济管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劳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劳动经济管理

劳动经济管理范文第1篇

劳动定额的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质的改变和纵深推进以及产业升级更新换代过程中,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何创新劳动定额管理,让这传统而基础的管理工作继续发挥新的光彩,不仅关系到企业经济能否持续高效地发展,对于维护国家、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也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1管理定额工作的重要性

1.1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率。

追求最大可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的最基本职能,如何提高生产效益最关键因素是劳动者的效率。效率提高了,单位时间能够产出更多的产品,企业的利润才会增加。企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设备升级、经营管理等途径提高效率,如果不增投资、设备不更新、人员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定额管理可以通过对方法、时间、劳动者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力争使企业能够合理用人、科学组织生产达到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在经济转型期过程中需要重拾劳动定额,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1.2国外定额管理仍在继续。

劳动定额是基于生产工业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当人类进入了大生产、大规模、大批量的工业发展的时代,建立劳动力与原材料的低投入高产出却是永恒的课题。如今的美国企业80%以上的企业还在沿用当年泰罗开创的定额管理方法,日本制定的鼓励员工开发潜能的内容正是源于定额管理,因此大型企业生产效率得到了飞快的发展。

1.3定额管理作为劳动合同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雇主和员工之间的冲突也日益严重,我国长时间处于用工过剩的情形下,劳动争议频发。导致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定额不清,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劳动者一天要付出多少劳动才算合理,能够取得基本报酬,这就需要一个标准,为此在《劳动合同法》中要求劳资双方在平等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劳动合同条款,以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2经济转型期劳动定额面临的问题

2.1政府、行业失去了对劳动定额的管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劳动定额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定期对企业的劳动定额进行统计和考核,定额管理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随着相关主管部门的调整和经济形式发生转变,劳动定额变成无人问津的工作。劳动行政部门在颁发的劳动标准中,涉及到劳动定额相关条款也少之又少,除少数企业还在进行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其他企业几乎停滞不前。

2.2定额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地位弱化。

企业经营的多元化促使经营管理国际化,在竞争中成功与否的管理变得错中复杂,例如资本运营、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成就了一些企业,企业的急速扩张和技术升级改造,使得劳动效率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劳动定额管理已经在管理层面退居次席。加上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企业的经历几乎集中到员工的应聘,合同管理,薪酬设计等工作上面,以前劳动定额管理人员也转向了其他岗位,这就造成了近些年许多劳动争议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例如很多企业随意变更劳动定额,造成了近50%以上劳动者要从事10小时以上工作才能完成最基本工作量,拿到最低工资。

2.3定额管理得不到应有的创新。

经济转型时期,管理者对定额管理缺少应有的重视,经济经过几次转型,但相应的管理措施却没有很好的创新,技术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这与“中国制造”很不相称,曾经热衷于定额管理的管理人员也纷纷离开相关岗位,各大学开设的管理课程中也被其他课程所取代,造成了定额管理的创新不能与时俱进,满足不了企业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

3定额管理工作的创新

3.1确立行政管理在定额管理中的职责。

国家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要承担起劳动定额的宏观层面上的管理职责,积极构建行业和劳动部门的沟通平台,承担起定额管理标准化的制定、管理工作,同时对企业从事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

3.2创新定额管理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方法。

从传统的管理方法转向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运用标准工时理论,通过方法研究对不合理的管理进行优化整合,同时,设计出合理的操作方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3.3重视定额管理人才的培养。

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企业应配备专职的劳动定额管理岗位,设置专门的劳动定额机构。高校也应加大定额管理人员的培养,增加相关课程,出版相应创新教材,培养管理人才。

4结束语

劳动经济管理范文第2篇

合兴昌镇劳动管理站

(2005年10月14日)

近年来,合兴昌镇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到合兴昌投资兴业,据统计,目前全镇有各类企业1300多家,外来劳务工超过35万人,这给我们的劳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加上从2001年底取消暂住人员管理费后,基层劳动部门的工作内容转变为以日常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调解为主,可以说部门利益减少了,但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面对这种情况,我站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依法行政”的原则,努力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合兴昌的社会局面稳定,上半年全镇未发生过劳动争议集体越级上访、堵路游行等不安定事件,为全镇的经济社会进步作出了一定的努力,现将我们工作中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简要地向大家作个介绍和汇报:

一、积极适应当前劳动关系状况的现实要求,推动劳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劳动部门必须提高化解劳动争议和社会矛盾的处理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从我们镇的实际来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就业结构和就业形式的不断变化,当前劳动关系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拖欠工资现象依然较为严重;一些企业在劳动合同和工作时间、工作条件等基本劳动标准方面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相当普遍。这些情况也给我们劳动部门带来了许多压力和困难。如近年来的劳资信访案件持续攀升,2003、2004年分别比上年上升34%和12%,今年1至9月,信访案件也比上年同期(下同)增加了34%。企业恶意欠薪、负债逃的有增无减,今年1至9月,此类案件有宗,涉及员工843人,涉案金额162万元,分别比升39.8%、25%。重大案件总量高居不下,9个月共发生18宗,涉及2312人,涉及金额223万元,分别比升20%、39.1%和31.2%。形势表明,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动态化和复杂化,如果我们观望等待,只会陷入被动应付,手足无措的困难境地。因此我们采取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的办法,推动工作关口前移,争取掌握主动。

一是面上普查。今年以来,结合市区提出的《劳动用工管理手册》企业分类监察的工作要求,我们对全镇企业的劳动关系状况进行了再次摸底和清理。不仅仅是登记,而且对企业的性质、法人、地址、员工人数等都进行了实地核查,同时要求全县1300多家企业必须及时换领新的《劳动用工管理手册》,同时提交合同、工资表、考勤记录、管理制度等基础资料,由我站监察人员根据资料到企业调查后,再行核发。从而掌握了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了阶段性依据。二是重点监控。对一些在普查中存在较大隐患的企业,我们责成专人负责,限期要求其整改,促使企业采取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如罗岗社区的红旗五金厂,是多年来拖欠工资的老病号,我们监察工作人员就每周对其进行走访,询问督促工资发放情况,今年以来,对该企业的投诉明显呈下降趋势。三是动态跟踪。社会发展了,形势变化了,企业的劳动关系状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断会有这样那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暴露出来。我们在掌握面上,掌握重点的同时,还坚持动态跟踪,要求站里监察队的同志每周必须对5间以上的企业(不包括劳动争议调解涉及的)进行日常监察,定期采集资料,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集中性的问题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掌握、早处理,尽最大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

通过这几点关口前移的监察措施,我们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企业拖欠工资的情况大为好转,基本杜绝了拖欠2-3个月工资的现象;超时加班问题有所改善,大多企业都能保证员工每周有一天的休息;企业违规侵权的现象大幅减少,以往乱罚款、乱扣钱、甚至乱打人的极少发生。全街道企业的合同签订率达到了85%以上。

二、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的地域管辖优势,实现劳动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

长期以来,就劳动管理工作来说,镇一级的劳动管理站就是最基层的部门,镇内发生了劳动争议问题,都是由站里来负责,来协调,来处理,事实上街道劳动站仅有30来人,既要负责劳动争议调解,又要负责仲裁,还要兼顾监察,平湖有各类企业1300多家,一年的劳资信访案件5000宗,仲裁案件近600宗,可以说是只能是疲于应付,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全站人员都是扮演着“消防队员”的角色,“那里着火那里扑”,工作压力大,困难多,关键还不能保证效果。怎么办呢?根据各级“属地管理”的要求,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借鉴兄弟站的先进经验,这两年来,我们开始着手构建全街道基层的劳动关系协调网络,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的地域管辖优势,实现劳动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首先,从抓认识入手,提高社区对劳动关系协调的责任心和重视度。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社区的书记、主任,学习劳动方面的文件精神,让他们感觉到责任在肩、责无旁贷。对一些发生了重大劳动争议案件的社区,街道牵头,在案件现场召开现场会,分析案件对社区造成的不良影响,引起了基层的深思和重视。劳动站更是对各个社区逐个走访,宣传政策和形势。现在,各社区的领导班子都已经把劳动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10个社区全部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对劳动工作有计划、有投入、有检查,关注程度前所未有。各社区还积极响应街道的号召,主动出资筹集了256万元的企业欠薪保障金,为处理重大劳资纠纷案件提供了保障。其次,从抓队伍入手,充实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力量。前几年,各社区也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小组,但事实上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多数人只是挂个名,业务不熟悉,工作无从开展,一出问题,经常都是由劳动站出面,社区领导到场才能解决。针对这种情况,今年以来,我们对社区的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要配备强有力的领导,各社区主任要担任调解小组的组长,股份公司经理和治保主任要当副组长,二是要配备强有力的工作人员。要求各社区必须挑选两名以上素质高、能力强的年青人担任调解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三是强化业务的培训指导。我们举办了一期劳动争议调解培训班,还安排各社区两名调解员到我站进行为期一周的跟班学习,之后又结合案例对社区调解员进行分析说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又从实践来体验理论的方式,使社区调解员们掌握了一些劳动争议调解的政策法规和基本方法,以利今后工作的开展。四是加强硬件建设。我们要求各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小组要制度上墙,责任上墙,配备电脑、电话和传真等硬件设施,各社区积极配合,落实情况较好。

8月1日起,我们已经将30人以下的非重大劳动争议投诉案件下放到各社区调解,通过这几天的运作,有80%多的案件在社区得到了处理解决,既为劳务工提供了就近投诉的方便,又使劳动站的监察队伍从原来繁重的调解工作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点放到日常监察防范为主上来,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全街道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的管理效果。

三、严格贯彻落实劳动法律法规,坚持在劳动关系协调中依法行政

劳动经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问题;建议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经济的发展,如何科学管理农业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实现现代化,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日益显著,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实行科学的管理模式,助推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1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农业经济管理的意识不高

传统的思想下,人们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没有科学的认识,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重要性认识欠缺,因此,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农业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占比相对落后。一方面,人们普遍存在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意识淡薄,农村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关系农民生活保障的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在有的个别地方基层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简单的应付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具体工作的操作流程及有关制度解释不明确。比如,农村财务管理中有关管理人员补助、招待费超标问题的处理,由于缺乏一些具体的制度支持,出现了许多因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引起的遗留问题,这些遗留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极易引起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1.2 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70后、80后成为农村劳动力中的中坚力量,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比父辈高,大部分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大部分人都离开家乡到大城市中打工,向往大城市的工作环境,希望在城市中打拼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造成了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流向城市。留守在农村的成了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些留守的农村劳动力相对文化水平偏低,掌握科技水平的能力不高,即使通过培训,也无法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完全领会,不能够灵活地运用到生产中去。这些情况的存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的成效。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课题。

1.3 土地不集中,村民耕种不方便

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对于提高现代农业专业化和集约化至关重要。各地由于自然资源条件不同,有山岭地有平原地和丘陵地,有的土地肥沃有的贫瘠,大部分村里按照地类等级进行分配,造成村民家中分得的土地比较分散,土地不集中不便于村民耕种,不能使用大型机械进行集中耕种或收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而增加了劳动成本,耕种效率无法提高,村民劳动强度大,收获却不高,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税取消后,对农业实行了各种补贴,农民一般不想将土地流转出去,另外,农民的恋土情结依然挺深,这种情况不利于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因此,农民的增收空间不大。

1.4 农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未得到充分的保障

农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想在城里打工,想回农村继续耕种土地,因此,发生在农村土地流转的纠纷问题也会频繁的出现,特别是因土地流转后产生的土地信访案件也会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各地严格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但还有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个别地方还存在截留、挪用补贴款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自身也属于弱势群体,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过程中,屡屡碰壁,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维权积极性。

1.5 农业经济管理相关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力度,但是,这项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各地在具体工作中也是应付差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涉及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农村财务管理等涉及国家政策落实、国计民生的重大任务,具体工作中还缺乏一套行之有力的法规,来指导农业经济管理工作。

2 解决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建议

2.1 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关乎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财务管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涉农信访等关乎民生的热点问题。要从机构、人员、设备和经费等方面予以倾斜,确保工作有保障,工作有人干,充分发挥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更好服务新农村建设。

2.2 完善管理制度

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指标是农业经济发展。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就要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各项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规范农村经济活动行为,科学规划农业经济管理的管控工作,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标准高度,与时俱进地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充分考虑发展方向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相结合,提高经济建设效率和质量。其次在充分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在农产品外观、特色品牌建设等方面,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优化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等重要环节,发展多条销售渠道,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村经济增长。确保农业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2.3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在机构人员设置上向农经管理方面进行倾斜,各乡镇配备专职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农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根据农经工作需要,建立完整的工作体系,合理编制和调配农经管理人员,确保农经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对农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要加强科学先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学习,进一步转变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能力,成为专业能手,更好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农经管理人员要随时关注有关农村政策法规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方针政策发展方向,及时运用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思维来开展工作。支持鼓励大学生返乡加入新农村建设队伍,投身新农村建设工作当中,为有效激励大学生回乡就业,在薪资待遇等方面加大优惠政策,增强工作积极性,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农村经济建设当中去。

2.4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如何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阳光工程”整合教育资源,也可以采用田间课堂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送教下乡,加大培训力度,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者的综合素质,让农民群众掌握农业生产的科技知识技能,全面提高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

2.5 建立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更加规范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法律制度规范的框架下开展工作,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更好地开展农经管理工作,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农经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制度、涉农信访工作制度及矛盾纠纷调处制度等,用于开展和指导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更好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6 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建议农经管理人员科学的运用管理技术,准确高效的运用计算机设备完成数据信息的处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农经管理效率和信息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优化农经管理手段,加强农业管理工作指导,大大缩短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力之间的转化周期,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经管理信息化技术,科学准确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改革和规范完善。目前部分农村地区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及时反映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效能。在做好农经管理信息化技术推广的基础上,还要做好管理人员的设备操作技术、信息化意识的学习和培养,能够有效落实农经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农经管理信息化管理体系,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纳入科学有效的信息化轨道。

3 结束语

农村经济管理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程度,科学规范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能够助推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解决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不断拓宽农业经济发展融资渠道,加强农经管理队伍建设,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科学规范的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彦.浅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6(18).

[2] 高守葆.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5):214

劳动经济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工业统计工作是企业统计部门人员的主要业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拼图之一,在企业管理的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工业统计工作的贯穿,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来说,作用愈发显著。本文首先对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统计产品销售的各项数据,拓宽销售的市场;统计并分析产品质量的所有数据,从而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企业效益;统计各种劳动指标,完善劳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进行监督,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等。基于这些作用的发挥,最后提出了优化工业统计工作的相关策略,希望对我国的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业统计;企业经济管理;作用

一、引言

工业在我国属于第二产业,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持续拉动我国经济指数的增长。工业统计工作做得如何,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反映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因此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工业统计的范围是按行业来划分的,是通过完整的统计体系,对工业经济发展展开调查,并整理相关数据,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以及经济效益,对经济发展速度进行估算,以此来总结出工业经济的特点,以及经济指数变化的客观规律。企业的战略决策怎样具有前瞻性,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需要准确的得到经济发展方面的信息。提高本企业的管理水平,减少决策失误。企业的统计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统计工作质量,都影响着企业能否及时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及时的作出决策调整。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工业统计相当于企业管理的灵魂,在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在产生作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使政企分开真正的得以实现,企业不在受到政府行政上过多的干预,成为了自负盈亏的经济独立组织。统计工作也应该适应这种变化,改变传统的统计方法,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二、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统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开辟新的产品市场

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销售顺畅,才能转化为企业利润,进而周转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从这种角度来说,没有销售就没有再生产,销售是生产的先导。特别是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的相关数据,是最有价值的统计指标,能够准确的反映该企业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指的是企业生产产品的销售量,在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例。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竞争力之间是成正比的。如果产品的总需求量不变,造成产品市场占有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经营战略。往往价格的变化是导致该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的主要缘由。企业只有努力控制生产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的价格优势。市场覆盖率,是企业生产产品销售的区域范围与同类产品销售覆盖区域的总比值。它体现的是该企业生产产品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我们统计企业产品的市场覆盖率指标,用来了解该企业生产产品销售的区域广度,以此来预估扩大销售区域的几率。通过产品市场覆盖率指标变化的走势图,找出造成变化的原因,从而映射出销售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弊端,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拓宽销售市场,以及产品销售的空白区域。

(二)统计企业反映产品质量的各项数据,在分析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的工业产品只有保证质量,并做到适销对路,才能赢得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基,不仅如此,还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控制生产成本。工业产品的质量与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是分不开的,产品质量统计的指标既反映产品自身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又能反映生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企业通过产品质量指标的统计,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整改的措施。从而加强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督,分析出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的主客观原因,同时还要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就以为着提高了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在消费者中逐渐树立良好的口碑,这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良好的口碑就相当于企业的诚信度,这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三)统计企业的劳动指标,提高劳动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

工业生产需要调动企业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来保证顺利进行,企业的统计内容包括现有职工的人数和文化构成,从而掌握企业劳动力资源的最准确的资料,还包括实时跟踪人员数量的变动情况,并对各岗位人员安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以及岗位人数的比例变化,随时了解各部门劳动力是否出现紧缺和过剩的现象,以此为依据来进行人员安排的调整。企业还要统计劳动时间的利用率,从而估算出时间的利用价值,并找出劳动时间搁置和浪费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整改策略,尽量做到劳动时间安排的合理和学。企业的生产部门的员工是工业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主导者,这些员工的劳动时间安排的是否合理和高效,决定着企业产品生产的数量和成本,最终关系到企业的盈利情况。在企业里,考勤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确保劳动时间的充分使用,往往满勤的员工,使用劳动时间的效率是最高的。缺勤工日的次数越多,劳动时间的利用率越低。缺勤的原因有很多,正常的如病事假,产假和年假等,这些都会影响出勤率。

而制度工时利用率还受到停工和停产工时的影响。企业可以设立满勤奖,鼓励员工充分利用劳动时间,对缺勤次数比较多的员工,和它们的工资奖金挂钩。企业把出勤率和员工的工资绩效挂钩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力,让每一分每一秒的劳动时间都充分利用,而不是消极怠工。企业的生产车间是企业生产的始发地,车间里的工人长期劳动在生产第一线,以不同工种的员工来统计处得劳动生产率是不一样的。员工在从事生产工作的时候,对生产线的工人劳动生产率的统计,从中能体现工人的劳动技能娴熟度,技术能力以及工作的热情度。也能一定程度的体现出企业生产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是很复杂的,契合基本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是起决定作用的,但不是全部的影响因素,还受到生产工人在企业所有员工数量的比例,因为车间里还有不少辅助工人,他们不能算是生产一线员工,辅助工人如果数量多的话,就会降低劳动生产率;所以,要严格控制辅助员工的数量,增加一线生产工人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让每一个一线工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三、优化工业统计工作的相关策略

(一)增加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其参考价值

统计工作价值的实现,就在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面前,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统计数据分析,因此统计数据的质量也越来越被企业的管理者所关注。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高度的企业责任感,以及具有前瞻意识,采取得当的措施加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监督,加强对经济指标来源的审查,关注每个数据指标之间的因果联系,做到每个指标的出处明晰,提高数据的整体质量和真实度,才能对企业经营态势如实的反映,从而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一是要加强工业数据与相关数据的审核。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工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工业用电量、主要产品产量和主要行业的增长情况、工业增值税等情况,加强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的评估。同时,还要把握好工业生产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库存变动的衔接关系,确保工业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在审核中,当前要重点关注几个指标。比如工业用电量。

(二)是要加强统计能力建设

首先,要加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强化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把好入口关,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要强化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利用一切平台开展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对规模企业尤其是新增规模企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促其掌握必要的统计知识,了解指标含义,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三是要针对当前规模工业统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工业统计工作是企业统计部门人员的主要业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拼图之一,在企业管理的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工业统计工作的贯穿,工业统计工作所整理出来的有关数据,为企业作出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愈发准确和宝贵的依据,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宫春子.关于构建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思考[J].上海统计,2010(06).

[2]张志权.关于对当前工业企业统计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统计,2011(05).

[3]罗宏.对国有工业企业统计改革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11(S1).

[4]成阳.加强私营工业统计的几点建议[J].统计与咨询,2012(05).

作者:史春霞 单位:五矿邯邢矿业邯郸地质勘查有限公司

第二篇:企业经济管理内部审计与实施对策

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评价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和合法性促进企业盈利。内部审计有助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和改进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建设,能够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健康、稳步地发展。本文在分析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当中的内部审计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内部审计;经济管理;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而经济效益的实现需要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因为起步比较晚,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相对于外部审计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来说,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存在许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内部审计才能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发展机遇,更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审计法规体制不健全

虽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为了开展和规范企业经济管理内部审计而根据审计署4号令制定出《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其中明确规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要为促进经济经济管理和加快实现经济目标服务,但是实际工作中,这些规定和准则都没能得到彻底的贯彻和落实。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法规体系,企业经济管理不够完善,内部审计很容易会出现工作形式化现象,很多企业还会出现人治大于法治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尽早得到改善和解决,必然会导致在将来的企业经济管理中出现差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二)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工作起步晚造成内部审计相关理论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滞后。目前,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很多企业当中的内部审计人员其实就是财会人员。这样就造成内部审计整体的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风险意识不强、其他学科管理缺乏如计算机、经济学、质量检测、市场营销、法律、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匮乏、综合性能力不强,不能符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内部审计的工作要求。比如,在我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还有不少人的工作停留在传统的手工账上,对于计算机带来的新技术无所适从,即使有些人对计算机操作非常熟练了,但对于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内部审计的管理创新也是一头雾水。这样审计手段落后,不仅增加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而且时间起来工作效率低下,准确率得不到保证,严重削弱审计工作的功用,也就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需求。

(三)认知不充分

为顺应市场发展潮流,现代企业多数实行法人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需要具备独立的组织地位,才能发挥出内部审计应起到的作用。比如,现代企业中有许多企业因为业务拓宽,规模扩大,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纷纷成立了子公司,再随着业务规模增加,子公司数量也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与之相对应,现代企业也从经济管理中分离出内部审计工作并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内部审计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独立的组织部分,其实并没有能够脱离财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还是有待加强的。大部分现代企业的管理层在呈上来的各项总结报告中只着重找错报和漏报的问题,却在多数时候忽视了在企业决策和投资策略方面的风险。企业管理层持有的带有偏差的观念削弱了内部审计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阻止内部审计在本企业内扩大影响。

二、实施策略

(一)健全法规体制

健全体制的第一步是要加强建设组织结构。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结构,成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在做好与各部门沟通和配合的前提下,对整个企业的各管理部门和管理程序进行内部审计。其次,为使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能更加明确,我们要完善“一岗双责”的岗位建设,在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其工作业务的同时,也承担起该岗位对应的廉政建设任务。最后,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各项规定法则,更充分的监控审计进程,并及时构建对应的配套制度促进实施。

(二)加强人员培训

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要尤其重视对其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企业经济管理当中的内部审计人员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会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廉洁建设,在挑选审计工作人员时除了要专业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强,还要保证其进行公正廉洁的审计工作,可以签订协议书的形式进行。

(三)完善工作程序

在企业经济管理当中,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实施和报告。它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审计测试、审计取证、交换审计意见和草拟审计报告等。其中审计测试和报告是整个程序中的关键。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的程序共同组成了审计测试。它是产生审计风险的根源。审计报告作为整个审计结果的最终书面总结,成为审计风险产生的载体。这就要求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对审计报告和审计测试环节予以高度的重视。

(四)尝试外包策略

企业可以根据经济管理中的实际工作需要把本企业的部分内部审计或者全部的内部审计工作外包给企业外更专业的机构和人员,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可行的内部审计模式。这样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就能够进行更适当和合理的分工,进而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在进行外包时,企业可根据自身状况和实际需求,采用企业间合作内审或者全部外包等多样化方式。总而言之,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审计对于企业更好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仍有众多不足之处,但只要我们洞悉不足,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就会适应市场内激烈的竞争。内部审计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规范了企业的经济管理,反过来使企业决策者的审计意识加强,更加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两者形成良性循环,共创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韩晓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与控制初探[J].消费导刊.2013(7)

[2]曾祥慈.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文化.2011(29)

[3]惠龙.浅谈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认识[J].时代经贸.2013(22)

[4]宋颖曼.试论内控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3(3)

作者:倪翠红 单位: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师宗复烤厂

第三篇: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要点分析

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措施和控制措施,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强对现代技术和因素的分析,以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确保制定合理的经济管理措施,推动现代企业的稳定发展。现代企业加强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应以市场因素为导向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综合自身优势,采取相应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增强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推动现代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概念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是指针对现代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作为研究主体,通过对研究主体运行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实现对主体经济效果的分析,通过相关管理措施和模式,以确保研究主体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运行,应加强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划分。其中经济模式,可以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管理模式,可以分为分权管理模式和集权管理模式。针对经济管理模式在现代企业的运行,应加强对现代企业运行状况的分析,制定合理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措施,以推动现代企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促使经济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过度。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运行现状

(一)管理制度的影响

针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运行,主要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即现代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完善,造成对企业运行的相关情况不能进行及时分析、有利指导,因此现代企业漏洞、事故频发,严重制约现代企业的发展步伐,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模式的制定过程中,应加强对现代企业运行实际的研究,从企业运行的角度和管理角度,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以实现对企业运行和发展,制定有利的针对措施,推动现代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人力资源的影响

经济管理模式在现代企业中的运行,同时受人力资源的影响,即现代企业的发展建设中,由于企业员工素质不够全面,造成人才建设不够先进、科学,因此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得不到实质性改善,严重制约对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了解、利用,不利于经济管理模式制定的先进、科学。通过对现代企业的调查研究,影响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建设的原因,包括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和文化素质的欠缺。其中现代企业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是影响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主要原因,即对企业员工的培养和发展,缺少实质性的调查,相应的鼓励政策缺乏必要的积极效果,达不到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效果,因此企业员工在现代企业的生产建设中,缺少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利于提出有效措施以促进企业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严重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员工文化素质的影响,主要是指现代企业在建设中,对企业员工理论摘要: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推动,给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带来影响,为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束缚,结合时代因素和现代技术,完善建立现代企业独有的经济管理模式,有利于解决现代企业自身的发展问题和阻碍因素,进而促进现代企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以实现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全面认识,结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战略构想和运行措施,以推动现代企业的稳定发展。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思考水平和道德素质缺少高度关注,没有提出针对性措施进行提高,因此企业相关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得不到延伸和继承,不利于企业在现代经济潮流中树立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进而不利于现代企业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和接受。

(三)组织结构的影响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同时受组织结构的制约,即企业在发展建设中,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缺少对市场因素、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全面分析,造成组织结构过于简单、单调,注重形式化的发展,缺少内涵的培养,因此现代企业制定的组织结构缺少应有的活力和动力,不利于结合市场因素全面推动现代企业的发展。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

(一)关联性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关联性,主要是指经济管理模式的制定,以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规划和运行现状等进行全面分析,其中受各因素的影响,都容易造成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整或者运行效果的影响。因此针对经济管理模式的制定,应加强对各因素的分析,以确保全面指导企业的运行、生产和发展。加强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管理性的分析,是制定合理管理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而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和长远建设。

(二)指导性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指导性,主要是指经济管理模式的运行和制定,应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和管理制度的研究,结合财务部门的具体工作,实现对财务工作的有效指导,进而实现对财务工作的指导意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制定,应加强对财务工作的分析,结合财务统计的相关数据,科学规划企业发展战略、运行方法和指导建设措施,切实推动财务部门的工作。

(三)综合性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综合性,主要是指经济管理模式的运行,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相关措施的运行,实现对企业运行、生产和营销等各阶段的全面控制,实现对各阶段相关问题的及时发现和科学处理,推动企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针对经济管理模式的综合性,现代企业应注重对生产、运行和营销等各阶段的科学指导,同时加强管理,确保企业经济利益的提高。

四、现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针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加强措施,应注重对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促进经济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和完善建设,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稳定运行、发挥实质作用,切实针对企业运行、生产和营销等活动,进行全面控制,进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加强,经济管理部门负责人应督促工作人员,结合相关工作,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分析和管理,同时完善对其记录,结合相关规定和管理措施,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完善建设,以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展开,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全面运行。

(二)完善制定企业规划

针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运行和发展,应注重对企业规划的完善建设,通过企业运行现状的分析,结合先进建设经验,实现对企业规划的科学建设,以指导企业的有效发展和建设,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现代企业完善企业规划,应加强对运行现状的分析和发展趋势的预测,结合时代因素和经济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规划措施,以促使企业向既定目标的稳步建设和推动。但是针对企业的规划,应以企业的经济利益为根本和前提,合理运用经济措施,推动企业发展建设的步伐。

(三)完善考评体系

针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运行和发展,应加强对考评体系的完善,以实现对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运行效果的科学检验,结合相关管理规定和法律法规,以完善经济管理模式的内容和运行措施,确保其在企业中的稳定运行。企业管理部门,应注重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实现对经济管理模式运行的检测,从企业员工和企业整体不同角度,完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建设,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稳定发展五、结语经济管理模式在现代企业中的运行,有利于完善管理机构的建设和明确其工作制度,通过对其生产、运行和营销的全面管理,确保企业对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合理运用相关措施,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确保企业经济利益和推动现代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忠晓.探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J].港澳经济,2015(20):116-117.

[2]赵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研究[J].东方教育,2014,(08):101-102.

[3]胡增丰.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探究[J].现代商业,2012(3):112-113.

[4]何智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分析[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4,(05):145-146.

[5]何富林,章寒丽.对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2):151-153.

作者:徐富德 单位: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第四篇: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思路

摘要: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式出现,企业想要长久增长资本,需要跟上发展节奏,不断增强企业实力,企业的经济收益持久增长是企业存活的保障。本文论述在现有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强化与创新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强化;创新;企业;经济管理

全球经济每一次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存亡,在这种形式下,企业想要长久生存加速企业的经济增长,增长企业资本,提升企业实力就要不断创新,改变思维,取传统思维之精,吸纳先进西方思想,跟上发展脚步。企业除受外部全球经济形式影响,还受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影响,不断加强及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成为形式所趋。

一、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思维未跟上全球经济变化的节奏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下,企业思维对企业长久立足市场具有导向作用。企业思维落后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增速的突出问题,企业思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像自媒体的出现,网络的盛行,如不与时俱进,不去开拓互联网这一领域市场,开辟渠道,那么即使拥有丰厚的传统资源也必将导致企业经济的下滑,市场经济形式下,市场份额逐渐缩减的结果。

(二)企业创新人才短缺

企业内部人员多数以按部就班工作为原则,机械的重复,流水化操作形式,这导致企业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没有竞争力,影响企业的未来。因此企业在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考虑到企业创新人才短缺的这一问题,创新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前提,也是重要保障,所以培养人创新型人员成为关键。

(三)企业管理制度落后

企业的核心人才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方向盘,方向盘的掌控影响到企业游轮能否在在市场经济这片海域中安全的行驶。核心人物观念老旧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改变观念,加强自身对理念、知识的学习,充实头脑,如此能更好的握好方向盘。将所学内容及时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管理理念,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合理制定制度,保障企业管理的观念与世界接轨,使制度制定更合理、科学。

二、应对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实施对策

(一)企业在战略思维的改变

经济的增长,世界格局的改变,加速市场经济淘汰赛的脚步,改变战略思维势在必行。增加核心人才的知识储备,锻炼创新意识,聘请优秀讲师,传授先进理念。为核心人物提供国外学习的机会,学习现阶段国外的先进理念。与优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定期的互相交流学习,共同学习进步。勇于尝试,在互联网主流趋势下,在新媒体逐渐成为热议词语情况下,削弱观望心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参与其中,理性分析做出合理、具有科学性的判断。敢于创新,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以此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二)创新型人才的挖掘与培养

企业不仅要意识到培养人才挖掘人才的重要性,还应提高对留住人才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人才培养上需结合人员的自身素质,知识储备量,教育背景等方面综合评估,制定出科学、高效、合理的实际方案。帮助企业现有人员成长,增加企业现有人员的学习机会,培养创新意识,并对学习成果进行定期考核,对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者给予激励机制,提供一定的精神奖励及物质奖励,激发人员学习热情;对于企业招聘选择人才上,要注重创新意识的考评,通过提前作品准备,现场发问,以及填写专业测评试卷的方式来体现面试者的创造思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企业从长久发展考量,还可与高校搭建合作,借此人才产生与输出平台筑建起企业与人才沟通的桥梁,建立委培机制,以求修补企业创新人才短缺的这块短板。同样企业核心人物自身良好的修养对企业现有人员的影响意义也不容小觑。

(三)管理制度以人为核心

现阶段,我国企业逐渐意识到应当根据人性化需求制定管理制度,融入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目前部分企业已定期聘请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到企业进行讲座,对现有人员的心理起到疏导与教育作用。进而减缓人员心理压力,减低心理疾病的发生机率。帮助现有人员养成良好积极的处事心态。结合人员的实际情况多角度考虑,制定人性化奖励制度,奖罚得体。某些传媒企业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以奖励券的方式,对日常工作表现优秀或是有进步的企业现有人员进行奖励,企业会定期组织内部抽奖活动。利用这种方式企业不仅可以为优秀工作人员提供福利,在人员工作的整体积极性的调动上也收获了良好的效果。部分企业利用日常工做之余的时间组织内部活动,像组织内部辩论赛,通过给出问题的正反方向进行辩论,此活动对人员的心理、语言表述力、脑部思维的逻辑性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辩论赛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候补人员对于场上辩手的帮助对企业内部凝聚力的提升起到帮助。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对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激发出人员的工作热情。关注企业现有人员的实际生活境况,了解人员的需求,对需要企业帮助的人员给予及时且合理的帮助,以此促进企业内部凝聚力的提升,调动企业现有人员工作的热情,为企业留住人才提供帮助。

三、结语

就现阶段全球形势紧张,经济变化莫测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形式较为严峻,为有改变思维方式,寻求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不被拍倒,而创新型人才的发掘培养及合理科学制定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思维不断转变才是现阶段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中该有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茜.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4).

[2]刘启明.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5(08).

[3]韩圣峰.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6(08).

作者:姜兵单位:山东省蓬莱市财政局

第五篇: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摘要:企业想要长久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离不开积极的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其关系到企业能够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渗透,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企业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阐述了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分析了目前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希望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企业经营管理中,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地位无可替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科学管理.现阶段,我国企业虽然在经济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企业经济管理的效果.企业必须认清经济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经济管理的质量,为企业的长久发函保驾护航.目前世界经济的形势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只有发挥经济管理的作用,才能发展目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企业有原来的保守战略转变为积极开放的发展战略.这种情况下,优化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企业的现有资源至关重要.企业管理已经作为企业生产力的表现形式,成为企业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之一.经济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有利于形成具有企业的管理特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企业管理的因素越来越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知识经济下的特性原因.还有就是经济全球化形势和网络科技发展等原因.面对这些原因,企业必须对经济管理进行一定的改革,转变落后的传统观念,积极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和方法,以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

2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企业管理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经济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分析和管控,使企业的活动更加合理,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经济管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只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方法,才能营造出比较浓厚的氛围,才能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企业管理者要认清目前的形势,分析企业活动的相关指标,科学确定相应的生产方法和经营模式,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利润的提升.

2.1经济管理职责比较模糊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其都在不断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利润固然比较重要,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的社会效益同样比较重要.而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在部门设立时,均没有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同时更是缺乏专业性的管理人员,很多管理者更加倾向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这些因素都使得企业经济管理效率难以提高,各部门之间沟通无法保持顺畅.加之管理职责模糊,遇到问题各个部门都不愿意承担责任,相互推脱,难以及时解决问题.

2.2经济管理的观念比较落后

很多企业开始注重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但是在管理观念上仍然比较落后,经济管理过程中不能完全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管理观念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因此创新更是无从谈起.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的落后,使得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难以发挥.企业经济管理缺乏整体的部署,管理行为比较随意,缺乏系统性,因此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路难以真正改变,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2.3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规章和制度,导致很多经济管理政策难以落实.同时管理人员的观念比较落后,企业内部的执行力较差,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一些企业虽然经济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各个部门执行力也很强,但是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严重阻碍了企业管理制度作用的发挥,致使企业发展过程中苦难重重,无法实现经济管理的创新.

2.4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很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比较欠缺,人才利用率较差.缺乏完善的员工薪酬管理制度,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较差,工作缺少热情,没有主动性.同时企业的文化建设不到位,企业缺少文化氛围,员工与企业的结合较差,不能将自己融入企业中.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整体素质较低,管理思路比较混乱,缺乏长久的企业规划,经济管理的创新更是难以保证,因此企业的发展明显受阻,影响了企业效益的提高.

3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3.1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企业想要取得较好的发展,内部组织机构必须完善.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使企业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企业还能具备自身的特点,有助于企业应对各种竞争.

3.1.1组织机构的设立

企业在组织机构的设立时,需要充分依据企业管理本身的责任和权力,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结构合理和管理理念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发展.组织机构的完善有助于企业实现有序的、高质量的管理,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3.1.2调整发展方式

企业必须要调整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积极分析社会需求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式,使之趋于科学性、合理性,以提高企业的影响力.经济管理过程中,优化管理环节,建立一支具有高效率、实力雄厚的管理队伍,强化管理的水平,细化工作内容,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才能促进企业的和谐与发展.

3.1.3转变改革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大科学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拓宽企业的发展思路,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3.2形成科学的创新思路

企业想完成经济管理的创新,就要对经济管理中最为关键的管理人员进行把握.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不但要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还要紧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管理思路,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长期影响,管理思维比较固定,很多管理人员缺少足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工作中不敢打破传统的束缚,导致管理行为墨守成规,难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科学的创新思路是指管理人员要在传统的思维和思路上进行补充,扬长避短,结合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制定企业最终的发展目标,并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总结,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先进管理思路.同时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强化企业管理的作用,使企业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脚步,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

企业经济管理想要有序开展,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整个企业在这套制度的指导下,形成一个有章可循和有据可依经济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需要包含人员管理制度、绩效激励机制、考核监督制度等.企业管理制度在制定和修改时,一定要注意程度,不能而让制度限制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因为制度不健全而给企业发展带来风险.企业管理制度要做到刚柔并济,不但要保证制度的刚性,还要使制度能够融合人文理念的柔性,使员工感受到制度背后是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进而使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将自身更好的融入企业.员工积极性的提高才能使员工奉献自身的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改时,还要认真分析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在符合市场发展的前提下,指导企业进行正确的部署,进而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也要充分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真正实现经济管理的创新,促进企业的发展.

3.4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企业想要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首先,企业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管理人员要注重员工潜力的开发,根据员工的文化水平和不同特点,将员工安排到适合员工发展的岗位,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才华得到施展,这样员工才能各尽所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个人价值.这就需要人力管理部门制定一套完善的柔性经济管理制度.其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制定符合员工发展的培训制度,实现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共同进步,在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要实现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技术的提升.将优秀的员工补充到企业的骨干力量中,为企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水平.最后,企业还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企业想要取得进步,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可替代.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工作效率.企业文化建设时要关心员工的思想,给予员工真正的关怀,让学员感受到被尊重.同时还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积极听取员工的合理建议,鼓励员工创新思路,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企业的持久发展.

4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复杂管理,经济管理与企业的发展环环相扣,企业要重视经济管理的创新,积极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将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不断激发员工的热情,进而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经济管理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实现和最大化,因此经济管理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企业管理人员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在符合企业发展的前提下,积极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远征.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07).

[2]曲波.谈新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J].现代商业,2013,(15).

[3]朱华伦.新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2,(09).

[4]欧阳瑜.试论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J].现代商业,2013,(09).

劳动经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管理;农村发展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在现今深化改革,继续推进的情况下,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的管理较为混乱,不利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农民数量超过九亿,这就说明农民是我国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都不能让我们忽视。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民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外加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导致农民只顾眼前利益,盲目跟风的情况大有人在,直接导致农村经济的处于混乱的状态中。

一、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各自为政的散乱式农村经济发展状态,使得农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金成为,却得不到期望的收益,甚至还将农用土地以及水等公共资源造成了难以根治的破坏。总的来说,农村经济的管理较为落后,跟不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其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

在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中,大部分都由本村的村长等人员组成,而由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不一致,使得部分的管理人员对经济管理完全就不懂,农村经济管理名存实亡。在目前的体制下,大部分的农村都配备了新农村指导员,而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流于形式,没有参与到实质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由此表明了我国在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中重视度不够,导致我国农村的经济的管理还处于落后的阶段,既没有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同时又缺乏合理的引导、纠正机制。

(二)支撑农村经济的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在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活动中,人力仍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原因是由于我国的机械化农业推广面还不够深入,而部分地区以山地为主,土地结构难以开展机械化农业,需要人工劳动力的地方较多。而随着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一些老年人以及儿童,其劳动力可见一斑。在失去主要劳动力的情况下,农村经济难以推进,部分地方的农村经济止步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只剩老年人的农村回到老人们的年代。

(三)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综合素养较低

现阶段的农民主力由于小时候缺乏足够多的素质教育,其综合素养较低。这一现状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新兴的农村经济理念得不到推广,一些新兴的农业科技得不到认可,或是农民难以掌握这些新兴的农业技术。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农民自身力量的不足,使得其只有被浪潮吞没的结局。农民粗放型的经济方式,致使农民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的位置。

二、农村经济管理解决问题的措施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经济的管理问题同样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我国各个层面的深入改革进程中,农村的经济管理问题同样不能落下。只有认认真真的对待现存的问题,踏踏实实的解决问题,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不是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我国农村经济问题:

(一)重视问题,构建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农村经济的管理问题中,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强人力以及财政的投入,积极参与到其中,构建出完整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在农村经济管理体系中,首先应构建一个完整的组织构架,依据农村经济的特点,组建一支“战斗力”高的团队出来。在团队中应保证专业人才的位置,同时还应配备调解员,负责与农民的沟通交流。在农村经济管理体系中应依据市场规律,结合国家政策制定科学的纲领和规范,同时还要注重监督机制的构建及其贯彻落实。

(二)创新农村经济增长点,引导农民留村

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应依据不同地方的经济特色,制定和创新农村经济增长点,克服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政府工作人员还应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特别对于在外长见识或是取得一定成绩的农民应进行深入的探讨,鼓励其为家乡造福。在一些情况特殊的地区,还应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特别难开展农村经济的地方,可以在保持基本劳动力的基础上,让农民有选择性的外出打工。

(三)组织技能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综合素养

对于我国农民综合素养较低的现状,政府部门应积极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开展知识进村活动,提高综合素养。在对农民的培训过程中,可以选取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农民进行深入的教学,让其将新兴的农业技术带到农村中,通过亲身的实践,以农民的角度对新技术的讲解,也更容易让其他的农民接受。知识是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之路,可以在农村中设立技术学习基地,定期播放农业技术教学视频,或是购进相关书籍,供人们自由阅读。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是较弱的一块,其现状不容乐观,管理体系以及人员的滞后等等问题,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时,应加大对其支持力度,全面构建农村经济管理体系,提升管理人员以及农民的综合素养,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农民参与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还应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保证农村经济纠纷能够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为农村经管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峰.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科学性[J].农村经济.2013(12)

[2]张向明.关于乡镇经济管理问题的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2)

[3]徐会军.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定位与价值[J].财经界.2016(02)

[4]吴丽丽.加强乡镇经济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现代经济.2009(11)

[5]张军明.如何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与统计[J].商场现代化.2014(08)

[6]李虹琳.有效提高农村经济统计的准确性与科学性[J].现代经济.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