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教育学

劳动教育学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劳动教育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劳动教育学

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实践浅析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系中对劳动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明确劳动教育的整体目标和价值内涵来丰富和发展高中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结合劳动现状给出了强化劳动教育价值实效的实践路径,旨在以此促进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有效培育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在普通高中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能够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新课标修订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对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综合全面的解读,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与普通高中课程教育体系,对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以及实践途径进行深入研究。这既是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需要,也是高中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和职业生涯认知的进一步丰富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

(一)有利于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

应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高中生全面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基本理念,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及创造性劳动来发展自身的价值。高中课程体系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将劳动教育作为核心素养培育的一个重实践路径,既能够充分凸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能够有效地落实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

中小学体验活动的内涵与价值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1]这为我国中小学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做出了总体规划和具体指导,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而日本也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学习指导要领》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文件为日本的劳动教育提供法律支撑。尤其是通过“体验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与学校课程实现深度整合。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日本中小学“体验活动”的内涵、价值,以期为我国新时代开展和落实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一、日本中小学“体验活动”的内涵

20世纪50年代,日本中小学教育出现了偏重知识传递,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倾向。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工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日本中小学课程中开始展开“体验活动”。1976年,科学教育和工业教育委员会对高中职业教育的状况进行了讨论,强调要“加强与工作相关的经验学习”[2]。同年,教育课程审议会(简称“教课审”)发表了咨询报告,较为系统地为日本高中的劳动体验活动提出了明确的建议。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临时教育审议会(简称“临教审”)和“教课审”相继发表了咨询报告,对于在日本中小学教育中实施“体验活动”进一步提出了明确的、多方面的建议。在中央教育审议会答复“面向担负下一代的自立青少年的培养”(2007年)中明确指出,“体验活动:指以通过体验进行某种学习为目的,对体验的人有意图、有计划地提供的体验”[3]。其中,“体验”一词指的是,“着眼于经验者的能动性和经验内容的具体性,指向主动的经验和具体的经验”[4]。由此可见,日本中小学“体验活动”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在具体的亲身经历中得以成长和成熟。它是日本中小学教育中必须运用的一种活动,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并具有其内在特性。

1.日本中小学“体验活动”的类型

根据日本在2017年修订的新《学习指导要领》,可将“体验活动”分为社会体验活动、自然体验活动和日常生活体验活动三种方式。社会体验活动主要包括公益服务体验和职场工作体验。2017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公示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中提出“在综合学习时间进行的志愿者活动,是作为思考与社会的关系的探究性学习而进行的,在体会到勤劳的尊贵和生产的喜悦的同时,还能体验到培养公益服务体验等社会服务精神”[5]。公益服务体验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集体组织的形式,在日本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的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活动。例如,到敬老院关爱老年人,开展灾害志愿者体验活动等,让参加者真切地感受到志愿者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职场工作体验是指中小学生通过参加真实的社会中的工作,获得工作的知识、技能,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的学习方式。小学特别活动科指出,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和要求开展体验活动,在小学高年级让学生获得社会角色和责任的体验。在中学则要更加重视职场体验活动,使中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尊贵和生产的喜悦”[6]。自然体验活动是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与自然相关的直接性的体验活动。自然体验活动出现在日本中小学的道德、环境、生活等科目中。例如,在日本小学的生活教育中强调让学生主动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注意到自然的变化情况,发现地形地貌、季节等的不同特征,使学生在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中扩大见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中学生可以参加农业体验活动,通过饲养和栽培动植物、销售农产品等活动让学生领略农业的魅力。日本小学的自然体验活动强调让学生与自然面对面地接触,在体验自然中丰富感性;在中学阶段则要求学生根据经验对身边地区进行调查,活用技能,在实际调查地域的过程中,体验性地理解大自然的知识。日常生活体验活动是指通过提出实际生活中的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致力于解决课题,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中明确指出,“在各学校制定目标和内容时,重视日常生活和与社会的关系是很重要的”[7],开展日常生活体验活动是将学校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日常生活中的课题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紧密相联,学生更容易关心这样的课题,也更容易进行直接体验。日本中小学的日常生活体验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在制作料理、清洁卫生、栽培植物等日常生活体验活动中,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自信和能力,也形成了对日常生活的参与意识。日本的小学家庭科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对家庭、衣食住行、消费和环境等的科学理解,在掌握与之相关的技能的同时,从生活中找出问题,设定课题”[8]。在中学要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体验活动,在掌握相关技能的同时,从社会中发现与技术相关的问题,培养恰当、诚实地想办法创造技术的态度。

2.日本中小学“体验活动”的特点

点击阅读全文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

在新课程中,有一项国家指定的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它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它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三年级起开设。它的开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课程改革中,已有的劳技课程的形态和名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劳动与技术”的名称与以前的“劳动技术”名称相比中间加了一个“与”字,这一方面表明了“劳动”与“技术”两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劳动”与“技术”两者的区别,同时,“劳动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又体现了综合的特征。

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炼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强调劳动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实现和劳动教育的多途径实施和多学科渗透。

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所内含的技术教育,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专科院校所开办的高度专门化的技术教育,而是指普通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技术教育。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技术教育是未来社会成员基本素养的教育,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因此,技术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有着广泛而又独到的教育价值。

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哪些特点呢?据专家介绍,过去,小学的劳动课、初中的劳动技术课是独立设置的一门课程。新课程计划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这是课程形态上的重大变化。它综合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语文、艺术、社会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伦理、审美、环保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识与新的能力的综合学习。

在国际上,作为诸多国家基础课程之一的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一个包括劳作、手工、设计、家政、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商业、职业准备等科目在内的庞大学科群。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新课程确立了劳动、家教、技术、职业准备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初中和小学的性质、特点,进行了课程内容的学段定位,如在技术方面,小学确立为“技术初步”,初中确立为“技术基础”;在职业准备方面,小学确定为“职业了解”,初中设计为“职业引导”。

点击阅读全文

特殊教育学校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特殊教育学校是指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专门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

第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制一般为九年一贯制。

第四条特殊教育学校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需要实施教育,为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继续接受教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五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掌握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步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

点击阅读全文

小学德育建设研讨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思想品德课利用学校德育室,通过看图、听解说、查资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旧西藏、新西藏走向富强的现代化中国等使学生从中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谈不上新西藏。平常进行国旗、党旗、团旗的教育,并认真举行一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开展英雄故事会,组织学生开展家乡新面貌的调查访问活动等,从中让学生初步懂得三旗图案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思想品德课教育儿童从小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伟大理想。

二、加强文化礼貌教育

藏族有广泛的礼节,简单的动作和语言都充满了礼貌,充满了一种道德修养。但走进校园却发现学生们缺了一种礼仪规范的教育。我们应提倡学生向周围其他人学习,向前辈们学习礼仪,在生活中积累,并在实践中运用。在校进行队礼和队风的教育。通过开展学雷锋、学英雄模范人物来深化队礼教育等,使学生懂得队礼意义、学会讲礼貌、养成关心他人、帮助同学,培养热爱集体、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良好思想品德。

三、加强队组织教育

队组织的教育主要做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民主选拔大队成员、中队成员以及队长。由辅导教师和班主任带动着重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文明礼仪、学习成果等。通过他们所取得的好成绩作为“点”带动整体,优化整体。如队长负责组织成员共同参与出少先队板报、宣传队礼、队风,组织建设校园文化等活动来对其他学生做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