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局发展社区德育管理意见

教育局发展社区德育管理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年初工作计划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路子,优化德育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全区教育系统“十一五”发展规划打好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继续突出“两大教育”重点,进一步优化德育内容。

1、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特别是要结合今年9月第三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倡导集体主义,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1)继续组织和落实好第三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活动。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各校要以此为契机,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精心设计、策划和全面开展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系列教育活动。

以校园开放日为主要形式,在9月份选择一天为校园开放日,集中开展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全区结对的学校(包括与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结队的学校)要积极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并把活动的内容向家长开放、向社会及媒体开放。相互间交流学校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2)充分发挥人民防空试点学校的作用。今年,区教育局和区人防办在全区中学和4所试点小学开展了人防教育。下半年各校要继续抓好本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记录,能经受检查。

(3)引导和提高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使用地图和辨别错误地图,特别是带有政治性问题地图的能力,形成正确使用中国地图的氛围,自觉维护国家版图的尊严。

2、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点放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重视文明行为的反复训练,使学生学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讲卫生、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做到仪表整洁,行为文明,维护秩序,热心公益。

(1)进一步深化班集体创建和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我们将在适当的时机召集全区骨干班主任针对班集体建设进行专题论坛,集思广益,探索班集体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2)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善于与人平等相处。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生理健康教育,树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意识,培养健全人格。

(二)以“四项建设和一个促进”为基础,坚持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以培训为途径、以激励表彰为重要抓手,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认真抓好班主任培训工作。不断完善班主任培训制度,今年暑假期间已经推荐了部分学校部分班主任参加了各级班主任培训班,下半年还将加大推荐力度。

(2)充分发挥各级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各校要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和评价方法,严格班主任的任职条件,精心挑选和培养班主任(特别是新上岗的班主任),要尝试实行班主任持证上岗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班主任的校本培训通过培训全面促进班主任成长。

2、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到所有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把教学内容视为学生精神升华和德行发展的智力基础,把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视为促进学生合作互动、营造民主平等氛围的载体。

下半年我们将以市半年度德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实施新课程,实践新德育”这一主题为中心,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启动高中新课程中“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方案的研究工作。各校要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和德育创新活动,并结合“三校”建设的实施要求,针对当前教育中出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认真总结归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取得突破。年底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校“三校”建设进行督察和考核。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校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让每一堵墙壁、每一处景点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各校要坚决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级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

4、加强德育管理的社区化建设。德育工作应放到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去思考。各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社区化的德育管理网络,切实发挥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的合力。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保持家校合作教育的正常化,及时沟通学生在校内外学习、生活等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德育工作。

5、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社会工作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以解决学生学习中过重的心理负担、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青春期的心理烦恼,升学就业中的困惑和日常面临的各种挫折为重点,通过配备专业教师、小学高年级以上推行的班级心理委员制、规范课程体系、定期开放心理健康辅导室、建立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反馈机制等方式,充分挖掘潜力,塑造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