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局生态学校建设发展意见

教育局生态学校建设发展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教育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将生态的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办学、管理、教学、育人等各项工作之中,加快生态学校建设,提升学校内涵,逐步形成县域教育特色,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学校建设为抓手,营造健康向上,自然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注重宽松、和谐、快乐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生态过程,构建高品质的*教育生态。

二、总体目标

坚持教育生态理念,全面打造和谐、绿色、平安的生态学校,努力构建集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阳光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六园一体”的生态学校文化。力争通过3—5年的实践,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高品质区域生态教育。

三、主要内容

(一)以绿色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友好型环境

利用广播、校刊、宣传栏等媒体和阵地,营造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气氛。科学筹划,精心组织,搞好校园绿化,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步入校园犹如步入花园,充分体现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品质。

(二)以书香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学习型学校

切实加大投入,建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终生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结合“书山有路”教师读书活动,大力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

(三)以和谐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生态化教育

1、以班级管理为载体,构建和谐的班级生态

创班级生态文化,建生态式班级。树立学生是管理的主人、管理是为了帮助学生生动活泼和积极主动地发展、评价管理成效的标准是管理者对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的反思过程等生态教育下的班级管理理念,采取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在行为上导向学生、在环境上陶冶学生等生态教育的班级管理策略。

2、以生态课堂为载体,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

坚持以生态教育思想为指导,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通过有效的策略方法,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协调平衡,营造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和氛围,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全面、和谐、自由、主动、健康发展;坚持教育情境性、心理安全与自由、自主合作探究、动态生成、师生共同成长等原则,着力构建生态课堂。

3、以学校管理为载体,构建和谐的管理生态

倡导对话式管理、标杆管理、项目管理、危机管理等效能管理;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互动沟通机制,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

4、以菇乡文化为载体,构建特色生态文化

结合我县实际,全方位挖掘有利于丰富“中国廊桥之乡”内涵的廊桥文化、有利于推动食用菌产业提升的香菇文化、有利于推动竹木加工业发展的筷子文化、有利于激励广大群众创业热情的红色文化等校园文化。

(四)以阳光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成长的绿色平台

拓宽教育教学领域,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充分发展的绿色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亮点,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系列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使之科学化、制度化,为学生的成才构建起绿色平台。

(五)以数字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教育的高速公路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学习知识、体验生活和感悟人生,自觉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能力较强的现代人。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教学活动,使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发生质的变化。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学校管理,使学校向数字校园迈进。

(六)以平安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教育的平安大道

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健全防范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效防止重大案件和突出治安案件的发生,杜绝违法犯罪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为学校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开辟一条平安大道。

四、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结合“书山有路”读书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生态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要以生态教育理念加大学生、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力度。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切实加强领导。

2、制定方案,精心组织。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可与发展性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3、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抓住教育创强的有利时机,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切实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完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进一步均衡城乡学校的发展水平。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文化要通过阵地来体现,阵地要通过文化注入内涵。要逐步建立起个性化的文化阵地,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有利于建立公平化、个性化、自主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