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意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意见》,进一步推进我市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现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要坚持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今年内要完成组建市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采取整体拍卖、转让出让、职工入股等多种形式盘活国有资产。加快我市国有经济改造成为股份制的步伐。政府采用资产划转、资本注入等形式,进行新一轮资产重组授权经营,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集团聚集。尽快出台以经营规模、资产质量、效益水平为企业分类定级基准的规范性文件,科学、合理确定政府直接授权经营企业,努力实现由单纯生产经营向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混合型转变。

2、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实现国企改革与发展新突破。

针对企业的不同类型和经营状况,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其加快改革和发展:对目前已具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行业中的骨干企业,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对当前有一定困难但有市场前景的企业,要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努力使其走出困境;对严重资不抵债以及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加大兼并破产关闭力度,加快有序退出市场。

3、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帮助其建立、健全技术中心,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建立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良好机制;注重和加快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协调搭建信息平台,帮助企业获取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培育打造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

4、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不断扩大全市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基金征收,确保基金安全;采取企业有效资产变现、国有资产收益调剂、加大政府财政补贴等办法,建立和新辟稳定的社保基金渠道;按省有关规定,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增强基金保障能力。二是切实做好职工的安置和再就业工作,对下岗失业后从事个体经营人员实行政策优惠。三是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5、加强国企党的建设。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重点抓好企业董事会、国有产权代表的管理工作,切实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混合型经济

6、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和混合型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粤发〔*〕4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河委发〔*〕16号),设立市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协调服务指导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积极营造和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和混合型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通过引导扶持,力争到2008年,全市民营经济和混合型经济从目前占企业经济总量的30%左右提高到60%左右。

7、放宽民营企业和混合型企业经营条件。

除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必须办理的审批外,其他部门自行设立的前置审批事项,一律不作为工商注册登记的条件。放宽注册资本的限制,自然人投资兴办个体工商业或合伙企业的,不受注册资本限制;以高新技术成果和专有技术投资兴办混合型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其成果经专门机构评估和省主管部门认定后,技术成果作价金额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可不受限制,由投资各方协商约定。挂靠国有、集体企业的民营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办理脱钩变更登记手续后,企业可保留原企业字号和经营范围;国有、集体企业整体改制为私营公司制企业的,允许沿用原企业名称,并加冠“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8、加大对民营经济和混合型经济的支持力度。

民营企业、混合型企业均可享受《*市鼓励外来投资若干规定》(河府〔*〕107号)的优惠政策。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民营企业、混合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要尽快运作。对到我市民营企业、混合型企业就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以及技师以上的技术工人,在落实工作单位前,可先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人事档案由市人才交流中心为其托管;暂不迁入户口和人事档案关系的,可由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特聘工作证》,持证者享有与我市常住户口居民在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要为民营企业、混合型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市、县区工商联要设立民营企业、混合型企业投诉中心。

9、大力培育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

通过加强科技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向加工业、制造业等科技开发型企业发展。支持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工业园区通过整合提高,发展成为民营科技园,并在市高新区设立民营科技工业园。今后5年内,市财政每年按15%的递增比例安排科技三项费用、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所增加的资金用于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力争到2008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300家,民营科技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70%以上。

三、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视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

10、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实现政事、事企分开。〖HTSS〗按照事业单位的属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结合党政机构改革,重新界定事业单位的职责范围。从今年起,用2年左右的时间,对我市1446个事业单位进行全面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职能收归行政机关,确需由事业单位承担的一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委托授权规定重新进行界定。把政府及部门所属的社会性、技术性和服务性职能交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对各类生产经营型、技术开发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将事业单位兴办的各类实体和后勤服务机构,从主办单位中剥离出来,明确投资主体和产权关系,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同时,对事业单位的经费渠道进行全面清理,按照不同类型和经费自给能力,重新界定财政供给范围和供给形式。严格控制财政拨款和收取规费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推进有条件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有偿服务,逐步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向自收自支或企业化管理过渡。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尽快走向市场。

1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认真落实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级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应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逐年增长。实施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督导制度。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对社会力量办学,政府优惠乃至免费提供用地,减(免)收行政性规费。支持新创办的普通高级中学、职业高中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独资举办、合伙办学、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和后勤社会化的多样化办学模式。积极推广“名校办民校”方式,促进老校、名校运用自身无形资产进行发展。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年底前,全市新建普通高中6所;撤销初中52所,新建初中5所,扩建初中99所;撤销乡镇中心小学20所,扩建乡镇中心小学98所;撤销完全小学815所,扩建完全小学433所。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聘任)制度,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办法,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增强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12、促进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技术开发类科研单位的企业化转制和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建立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和专业孵化基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支持推动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建立省、市级技术开发机构。经过几年的努力,争取培育建立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13、促进文化体制改革。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一要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改革,重点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任期目标责任制、职位管理制、竞争上岗制、薪随岗定制。二要加快经营型文化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三要改革文化投入机制,动员和发挥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14、大力推进卫生体制和人口与计划生育体制改革。

进一步加强我市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对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全面实施执业医师资格制度。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卫生三项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面向市场,引进外资,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有计划地发展社会民营专科医院,增强医疗机构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综合治理”的新机制。

15、加快广播电视事业体制改革。

一是按照省传媒集团整合原则,我市广播电视以资产入股形式,整体加入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改革任务。二是利用广播电视专用传输网络,积极开展增值业务,加速信息技术向社会各领域的辐射和渗透,力争2008年前完成市到县、县到镇的有线电视光纤联网工作,实现全市县级以上城市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三是积极发展以声像内容为特色的互联网业务,使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站形成优势互补,逐步走上视听网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16、加快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

运用“经营城市”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和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模式,加快市政公用事业体制的改革。对现有的生产性、经营性和作业性市政公用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企业化改制,逐步改组为产权多元化股份制企业。*年开始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进行改制试点,通过社会公开招标决定作业单位。到*年,全面放开市政设施维护、城市绿化建设养护、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保洁等作业市场。大力推行城市市政公共资源的特许经营制度,限期出让管道燃气经营权、专线公交车线路经营权、路灯广告权、道路桥梁及标志性建筑等设施的广告和冠名权,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城市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者。完善和规范市场准入管理,开放市政公用事业的建设和运营市场,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除国家禁止或限制外,允许社会资本、外来资本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政府由市政公用事业投资的供应者逐步转变为管理监督者。建立和完善市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式和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价格听证制度和成本监审,规范定价行为。

四、大力培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中介组织

17、促进社会中介组织健康发展。

按照“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模式,积极促进和大力培育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所有的社会中介组织都必须与挂靠单位、主管单位彻底脱钩;大力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的执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和监管,将中介组织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优化组合社会中介组织,增强社会中介组织的市场竞争能力,打破部门和行业垄断,保障中介组织合法权益;鼓励和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信用体系,从而在整体上保证社会中介组织的资质和资信;大力发展流通领域社会中介组织,使流通领域物流畅通,周转快捷,政府有形的、无形的资产必须通过拍卖方式转让;加强科技领域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引导,促进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要定期公开政府社会性的信息资源,使社会中介组织能平等及时获取经济参考指数等信息。

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18、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依法行政,改进政府管理方式。遵循“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原则,大力压缩、减少行政审批。对确实需要审批的事项,要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使行政审批趋于科学化、法制化和合理化。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进一步做好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工作。突出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形成政府决策全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19、加快财政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进一步改进部门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的科学性、规范性,逐步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年底前在全市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加快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试点工作进度,所有行政事业单位都要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范围,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统一财政供养人员的福利补贴。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将政府强制性、垄断性的经营收入和社会公共资源占用经营收入全部纳入财政统一管理。

20、加强执法监督,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确保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的有效实施。提高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和检察工作能力和水平。各级行政机关要按照合法、公开、公正、高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职能部门之间的执法协调机制,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和依法治市。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建立健全行政决策和执法的责任制和责任过错追究制。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