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局现代化教育发展计划区

教育局现代化教育发展计划区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争创“双一流”机关和“双高目标”学校,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坚持依法治教,强化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师资培训,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全区教育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学前教育:3至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6.4%,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70%。

(二)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升学率均达100%,优质教育资源比例达58%。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99.95%,毕业率达100%,优质教育资源比例达到65%。聋哑儿童、盲童、弱智儿童入学率达100%。

(三)高中教育:初中升高中升学率达到97%,普高优质教育资源比例达到60%。高考上线率、重点率和本科率均有提升。中等职业学校计划招生1*0人,创建省市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市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完成农村预备劳动力素质培训450人次、社区教育培训2万人次。

(四)教师队伍素质: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9%、99.1%、98.5%、97%和90%。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专科学历比例分别达到52%、81%,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达到73%、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含在读)学历比例达到4%,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

(五)示范学校建设:创建省市级示范学校2所、省级标准化学校6所、省市级绿色学校2所、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1所、市现代化学校2—3所、市一级社区学校1所。

(六)现代教育装备建设:实现生机比7:1,“班班通”普及率95%。新增17所学校达到省教育装备I类标准。新建和改建实验室30个,改建15个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中学所有图书馆实现电子化管理。改建15个智能化数字校园广播系统,新建26个校园网站,建成光纤全覆盖的教育城域网。

(七)教育基本建设:全区中小学新建校舍面积23000平方米,投入危房改造、零星维修及食堂改造专项资金5000万元。

三、主要工作

(一)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重点,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教育系统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各学校(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方案,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要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要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做到“321”:一是做到三个坚持,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办一流教育,育一流人才;二是体现两个主体: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三是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要不断更新教育发展理念,坚持“幼儿快乐游戏、小学快乐学习、初中为高中培养学有潜力的学生、高中狠抓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努力实践“双高目标”(为学生造就高水平教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学生)办学理念,实现“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创建教育品牌”的工作目标。

2、全面贯彻《决定》精神。要结合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出台的《中共温州市*区委温州市*区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温龙委发〔20*〕73号)和《温州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温龙政办发〔20*〕128号)精神,分解细化各项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推进,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以协调各类教育为基础,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3、巩固提高“普十五”成果。立足实际,深化教育改革,坚持协调发展,处理好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公办与民办、普教与职成教的关系,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防辍控流”机制,建立流动生月报制度、健全入学通知制、逐级上报制、定期通报制、目标责任制、定期督查制。在考核评估学校、班级和教师的优劣时,充分考虑平均分、优秀率和后20%学生的转化情况。

4、全面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认真贯彻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规范幼儿园审批手续,开展新一轮的非法办园点的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采取“审批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办法,全面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对无办学资质、不具备办园基本条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实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建立等级管理和升级奖励制度,高质量办好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上规模上档次的幼儿园,加快等级幼儿园建设,拓宽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积极推进学前教学改革,加强幼儿教育实验、科研的管理与指导,落实“幼儿快乐游戏”育人模式,加强保育工作,突出素质启蒙教育,注重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保姆式”倾向,提高保育质量和办园水平。

5、深入开展小学合作办学。15所合作小学在教师交流、教科研、学生活动等方面加强深层次交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小学集团化办学进程。开展强弱校互助活动,充分利用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优质、示范学校辐射、带动作用,改进区内支教制度,深化支教内涵,研究试行“捆绑”评估奖励制度,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评,以评促建,努力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良好教育。

6、全力促成初中教育特色发展。在加强教育管理、稳步提升质量的基础上,将特色办学作为我区初中下阶段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努力挖掘和发展学校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提升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属于各自学校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一校一品”,同时加大特色办学课题研究力度,总结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7、努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一步明确民办普高的定位,调整全区普高格局,深入开展联合教研和质量监测工作。深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教学四项规范达标。继续推进与国际合作办学,公办与民办联合办学等。成立高考备考指导组,加强对新高考的研究,更加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选考能力。要积极开展选课走班活动,以适应在全科会考基础上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高考新模式,特别要切实加强高三后期管理,加强对民办高中管理和指导。稳妥实施首次新高考,切实过好实施课改高考方案这一关。

8、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大投入,重点扶持,积极实施第二轮“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加快重点职业学校建设,重点抓好灵昆实训基地建设、机械和美术设计专业建设和“双师型”队伍建设,引导职业学校加强特色培育,做强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有效防止和制止学校专业设置的低水平重复。继续实行职高提前招生,逐步提高职普比例。探索公办职高与民办职高合作办学新模式。鼓励学校与企业战略合作,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子。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认真做好就业指导。

9、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发展。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力度,进一步完善社区学院、乡镇(街道)社区学校、村(居)教学站一体化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扶持奖励力度,创建市一级社区学校,支持社区教育学校创优创品牌。进一步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的资源优势、文化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继续做好农村成人教育和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大力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大力发展成人文化技术教育。

10、扶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继续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采取优惠政策扶持,加大对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的规范管理力度。出台并实施《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用好区财政每年200万元的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好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补助。继续实行公办带动民办合作办学机制,组织开展对民办学校督导评估,强化民办学校内部管理,着力提升民办学校的常规管理和办学水平,引领民办教育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三)以各类建设和创建为契机,着力改善学校育人环境

11、大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教育基建重点工程建设,做好住宅区配套教育设施的使用管理工作,推进区实验中学、区外国语小学、状元二小、沙城三小、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重点工程和续建工程的建设,启动永强中学迁建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大楼建设的前期工作。支持创省市级示范、重点和特色学校的基本建设,继续对当地镇(街道)或村集体有资助的建设项目给予政策倾斜。

12、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要加大投入,增设教学功能用房,做好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高中通用技术教室和数字化实验室及音乐、美术等教室的建设与各类教学仪器的添置和更新。推进“书香校园”工程建设,大力提高中小学生均图书册数,在充分发挥图书效用上下功夫,努力让孩子看上更多更好的书。完善教育城域网建设,提升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功能应用水平,高标准实施“班班通、堂堂用”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全区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能力与水平。继续做好危旧校舍的勘察、监测工作,及时做好危房改造工作,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13、加快创建重点示范学校和特色学校。设立奖励专项资金,完善以奖代补制度,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创建省市级重点、示范学校或各类特色学校。加强对各校创建工作的指导,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召开特色学校、社区学校、合作学校等经验交流会,共享经验成果。

14、努力创建现代化学校。制定出台现代化学校创建三年规划,实施星级学校动态评估机制。到2011年全区要创建8—10所市现代化学校,其中2009年创建2—3所。设置学校梯次发展平台,实行动态评估机制,上半年完成第一轮评估。

15、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实现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到制度文化及内涵发展的转变。通过媒体宣传、家长会、学校开放周、开放日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学生在学校得到的良好发展,展示良好形象。大力推进“绿色校园”创建,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开展文明校园、文明班级创建活动,使全区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16、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加大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治理力度,优化交通环境,规范整治教育托管机构。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改善学校安全设施,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完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对卫生、伙食问题和设施设备安全的督查,切实做好各种传染疾病的预防工作。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各校要建立“开学安全”第一课制度,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师生自救演练活动。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坚决杜绝重大事故发生,创建平安校园。

17、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贯彻落实《温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开展示范家长学校创建活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创建率达90%以上。鼓励学校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改的家长会模式,加强家校联系,构建互动机制,架设一座沟通桥梁,努力构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的和谐关系。

(四)以办好各项惠民实事为要点,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18、全力做好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认真做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等工作。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完善义务教育学校贫困生档案及资助制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全覆盖,进一步扩大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面。实施贫困学生关爱行动,采取多种渠道筹集救助资金,扩大贫困学生救助覆盖面,努力保证每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通过落实“营养餐工程”、劝募社会爱心人士结对助学等多种途径,妥善解决贫困生生活问题。关注学业成绩后20%学生的分布及成因,建立帮扶监测体系,有针对性地帮助和促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断进步。进一步关心并做好特殊儿童教育。

19、继续妥善做好新温州人子女入学工作。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工子弟学校为辅的办法,继续妥善解决好新温州人子女入学难问题。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建设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筹资创办公办民工子弟学校,挖掘公办学校学额潜力,规范民工子弟学校管理,与北京“新公民学校”发展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创办*区新公民学校,使更多的外来人员子女享受良好教育。

(五)以落实素质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20、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养成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紧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重要环节,健全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体系。继续完善德育导师制,坚持以新的理念、鲜的内容、活的方式开展学生行为养成等各类活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充分挖掘校本德育资源,打造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环保教育、国防教育、禁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德育评价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德育品牌,在全区形成不拘一格、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21、积极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工作。抓好“课程课堂课外”,要紧紧围绕“三条底线”、“四个转移”,即“要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做到开足规定课时、开齐规定课程;规范招生秩序,做到有教无类关注全体学生;规范作息时间,确保学生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和“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研究学生、研究课程、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社会实践上来”,加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任何学校、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擅自调整课程计划。继续深化教育管理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小学小班化教学、初中分层次教学、高中研究性教学试验,坚持“轻负担高质量”,使学生“书包减轻、作业减负”。完善中小学后20%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机制,倡导通过日常课堂教学,发现和了解困难学生情况,为困难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教育辅导。认真总结“轻负担、高质量”经验,选择学校开展试点。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项规定》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违反教育教学规范处理办法(试行)》,定期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加强教育督导,把中小学减负作为重点,明确责任区督学的责任,切实加强抽查尤其是暗访,要始终注意防止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教师工作负担的情况发生。

22、深入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将课外文体2+1工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充分发挥省首批课外文体工程示范区的作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积极推行大课间活动,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周密筹划,精心组织好中小学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四节活动,开展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足球联赛等三大中小学赛事,形成课外活动的系列化、序列化,扩面提质,丰富内涵,促进师生主动和谐发展。同时积极创建WHO健康促进学校。

(六)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努力增强教师队伍活力

23、着力推进师德建设。贯彻落实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大力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高尚师德,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加强教师师德考核,坚决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有偿带生、补课,要求教师文明上网。开展师德标兵评比活动,推广典型,激励教师全面提升师德水平,大力培育教师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树立教师队伍崭新风貌。

24、健全队伍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制定绩效考核评价办法,依法保障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努力提高教师待遇。设立每年300万的考核奖励资金,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给予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三支队伍待遇倾斜。要认真贯彻落实《温州市*区中学高级教师管理暂行办法》、《温州市*区优秀骨干教师奖励办法》、《温州市*区中小学校校(园)长队伍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的管理。研究教师职后考核办法与合理流动办法,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认真落实新的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加强编制管理,进行建立科学的教师准入制度和培训机制的探索,推行干部竞争上岗、教师调动考选、毕业生录用考选等制度,加大区内干部教师交流力度,实行示范学校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交流任职与相对薄弱学校教师到示范学校上挂学习制度,合理配置教育人力资源。

25、积极实施教师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普通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规划,分类别、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教师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同伴互助”教师群体发展新模式,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团队。认真实施新教师上岗培训工程,继续开展中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大力推进幼儿园教师全员岗位培训,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工作,大力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继续开展“读好书,促发展,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读书活动和开设“教育博客”活动。做好校本培训基地(示范)基地复查工作,引导全区中小学校努力建设学习型团队。

26、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要通过分类别分层次培养培训校长,组织校长论坛、校长办学思想探讨会,举办校长后备力量培训班,培养一支有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办学成效,适应现代化建设,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型校长队伍。实施中小学校长工作目标考核奖,进一步明确校长岗位职责,尝试校长职级制。继续抓好“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研修培训。要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名校长+优秀团队”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27、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与国内著名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深化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培养创新型教师。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名师、名校长,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学科骨干等三个层次评选工作。召开表彰大会,成立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努力打造优秀教育团队。推进区“十一五”首届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积极外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大力实施“领雁工程”,举办“领雁工程”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德育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召开“领雁工程”总结大会,表彰先进,营造良好氛围。

28、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确立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制定班主任全员培训计划,分批次分层次培训班主任,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加强德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开展区骨干德育教师评选,组建一支德育教师骨干队伍。班主任工作与绩效工资挂钩,提高班主任待遇。

29、继续深入开展“教学规范达标”活动。在总结初中“教学规范达标”活动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小学、高中教学规范达标活动,扎实抓出成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推进小学高段语文教师担任两个班的教学试验。

(七)以党风行风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30、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组织建设,认真抓好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开展规范化党支部创建工作,评选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定期开展廉政谈话,全面做好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深入开展“抵制人情风、把好权力关”专项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学校与教育局签订的党风廉政责任书的各项内容,加强源头治腐力度。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为契机,大力开展“阳光教育”活动,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继续做好各类建设、维修项目及大宗物品政府采购的招投标监管工作。加强教育纪检人员培训,加大查办违纪案件力度。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设立意见信箱、设置举报热线电话等方式,广泛开展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打造教育系统良好形象。

31、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严格贯彻招生政策和考试规定。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严格系统财经纪律,发挥教育审计站的内部审计作用。开展收费示范区和收费示范校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收费公示制和收费许可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执行学杂费书本费减免政策,不得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提高班、补习班和竞赛班等,高中教育阶段严格实行“三限”政策,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严格执行按成本收费政策,从严规范和治理教育收费行为,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进一步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学校名次。高中阶段招生继续深化以初中毕业生考试成绩为基础、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改革。规范重点高中保送生自主招生和普通高中特长招生制度,将重点中学40%招生指标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形成初中教育教学方面的正确导向,中考加分项目实行省级备案制。认真做好新课改高考方案、有关招生政策和考试规定的宣传工作。规范招生考试管理,提升考试管理的技术水平。做好中职与自考的衔接,加强高中会考工作,深刻领会新课改高考方案中高中会考的作用。

32、深入开展“双一流”机关创建。充分利用平时理论学习会、机关干部夜学活动等平台,继续开展“科长论坛”。深入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继续完善局机关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密切与基层的联系。深入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报结制、AB岗制、绩效考评制等,为基层、为学校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做好文明机关建设和复评工作,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注重建章立制,规范办文办会办事程序,严格考核奖惩,积极为民办实事,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加强督导评价工作,促使机关“双一流”目标和学校“双高”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信息工作,注重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和教育对外宣传工作,动员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发展,努力营造优先发展教育的社会舆论环境。加强教育文化建设,总结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研究教育的新办法和新举措,编辑《*教育》系列丛书。及时受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认真答复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做好保密、档案、共青团、妇女儿童、工会、计生、离退休教师等各项工作,为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