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技局领导理论学习会讲话

科技局领导理论学习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集中下午半天时间,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刚才,会议表彰了科技工作先进企业和单位;远彤副市长对我市当前的科技工作作了很好的分析和部署;省科技厅蒋厅长在百忙之中抽时间给我们作了专题辅导报告,辅导报告指导性、实践性都很强,内容丰富,容量大,观念非常新,对我们做好下一步的科技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市委、市政府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中暴露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环境容量和要素制约进一步加剧,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中心环节、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为贯彻落实好今天会议精神,我就下一步的科技工作简要讲三点意见。

一、要正确处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以环境优势增强创新优势。我们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对企业而言,政府抓经济工作的观念理念、政策思路、方式方法、抓手手段都应该围绕发展方式转变而首先作出适应性调整,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蒋厅长刚才在辅导报告中讲到,在科技创新中,政府起到一个主导作用,企业起到一个主体作用,市场起到一个对资源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三大作用要同时发挥才能真正推进科技创新。所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作为,而且是大有作为。下一步关键要抓住两点:一是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政府要搞好服务。以前企业要发展,我们要在报项目、批土地、引进设备等方面搞好服务。现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微观经济呈现紧缩态势,不少企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展模式,都在作适应性调整,我们的服务要跟上,在企业研发、上市、创牌等一系列活动中搞好服务,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工作。二是在整个科技创新过程中,我们要营造好环境,在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组织等各方面做好工作。

二、要正确处理企业与产业的关系,以企业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今后区域之间的竞争,不再完全是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的竞争,更主要的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竞争。我们平湖有很好的产业基础,近几年走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应该说也是成功的。现在,市委、市政府根据平湖新一轮发展的需要,提出打造五大产业集群,是符合实际的。如果我们各行各业都发展,五花八门,各种要素分散配置,产业集聚率不高,就形不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的竞争力就不强,也就意味着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不强。不仅是全市,其他的大小平台,包括平湖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和各镇、街道,都要在发展中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走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当前,我市产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好的趋势,尤其是一些传统产业在抓紧转型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加快发展,最近光伏产业发展也出现了好的苗头,我们要加强研究,加强引导。产业的做大做强,又必须依靠一大批企业的创新创优。我们要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投入、技术研发、专利申报、品牌创建中的作用,大力扶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引进人才的主体、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做强企业,做大产业。

三、要正确处理投入与创新的关系,以有效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刚才,蒋厅长在报告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很多的事例来讲这个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投入与创新的关系问题,真正使有效投入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没有有效投入,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就无从谈起。但有效投入,不仅仅是建造一点厂房、引进一点设备,我们要不断扩大和丰富投入的范畴和内涵,尤其要把人才引进、专利申报和引进、研发等科技创新作为有效投入的重要内容,从而提升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百日攻坚、推进两创”行动,主要内容是推进有效投入、招商引资、节能减排、要素保障等工作,我们要把蒋厅长的辅导报告精神贯彻落实到整个“百日攻坚、推进两创”行动中去,把这项行动组织好、推进好。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不但要讲发展,还要讲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尤其是在投入上,不能简单地出数字,更要注重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在招商引资上,要牢记引进好的项目是财富,引进差的项目是包袱。

总之,我们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发挥好平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为推进平湖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

唐远彤同志的讲话

今年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街道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贯彻落实“两创”战略的重要之年有了一个较好的开局。今天会议主要是总结分析全市科技工作情况,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重点和任务,动员全市各方力量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关心、重视、支持、参与到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中来。

一、分析现状,把握形势,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科教兴市”战略、“两创”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所提出的目标任务,不断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精神,科技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一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在工业经济领域,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达19.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17.02%;实现新产品产值109.1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9.9%。今年1-4月,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3.0亿元,同比增长34.1%,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24.2%;新产品产值28.1亿元,增长52.6%,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为15.8%。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力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20*年,全市累计引进油菜、粮食、瓜果蔬菜等703个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培育两大新兴产业,观赏鱼池塘养殖面积达到1150亩,温室养殖40000平方米,实现产值1.2亿元,芦笋种植总面积达到1000多亩。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专利工作方面。2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645件,同比增长29%,其中发明专利54件,实用新型专利162件,占申请总量的33.5%,同比增长4%;专利授权量452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科技项目方面。共向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申报6个类别113个项目,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5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6项,省科技计划项目5项,省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共争取省级以上项目资助680万元,比一般年份多争取50%以上,反映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科技实力方面。扎实开展科技“创先”、“创强”工作,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科技变化综合评价在全省县(市、区)中的位次连续5年保持上升态势,20*年科技综合实力居全省19位,科技进步水平居13位,科技变化综合评价居11位。

三是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投入方面。20*年,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5921万元,全社会科技投入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8%和24.7%;全社会R&D经费支出4.67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占GDP的比重达1.94%,比上年提高了0.32个百分点。政策引导方面。新制定了《平湖市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的实施办法》、《平湖市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认定办法(试行)》等2个科技政策,对原有的4个科技政策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引导和推动各镇、街道制订科技政策。特别是对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的政策作了重点宣传、培训和落实。人才队伍方面。20*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556人,全市万人拥有人才数突破1000人,科技活动人员数达到6103人。同时,广泛开展科技(科普)宣传,大力推进公众科学素质行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这几年,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扎实工作,我市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创新能力得到较快提升。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科技创新仍然存在着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科技资源的集成、整合不够。与大院名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联合攻克关键技术,引进吸收先进技术,通过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推动平湖产业提升和企业二次创业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探索机制、拓宽渠道。同时,企业研发(技术)中心、行业科创中心等创新载体在带动企业、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有待发挥。科研力量薄弱,领军人才缺乏。

二是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不明显。对依靠创新来推动发展重视不够,表现在企业技术开发费的投入还相当有限,20*年,我市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1.26%,低于省科技强市创建标准1.5%的要求,在嘉兴五县二区列倒数第二。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逐年提升,但涉及企业面不广,只有102家。这一方面跟我市的产业结构有关,也反映了企业自主创新、专利保护的意识总体不强,科技投入总量不大。

三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带动效应不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少,在规模企业中的占比不高。我市现有部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仅占全市规上企业的3.8%。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内资企业规模不大、产业带动力不强。如我市有17家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光机电产业,但分析发现在该产业中,日资企业数量占1/3,产值占2/3;内资企业数量占2/3,产值占1/3。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当前,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越来越大,各方面也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我们国家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嘉兴市也作出了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和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的决策部署。可以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时代进步的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对平湖来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不仅是上级的工作要求,更是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平湖服装、箱包两个传统产业占比就近30%。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传统产业发展成本不断增加、盈利空间日益减小,产业提升和转型的需求越来越显紧迫。而且,平湖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较为紧张、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显突出。要改变这种现状,根本的出路就在于科技创新。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并把科技创新作为“十大工程”之一予以重点推进,就是要扬科技之长,避资源之短,把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产业来克服资源环境要素的约束,大力拓展结构调整的空间,全面提升发展质量,走内涵式、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为平湖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安上腾飞的翅膀。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创业创新总战略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嘉兴市创业创新战略,全面推进我市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十大工程”,培植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平台、加大创新投入、改进创新服务、优化创新环境,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目标是:到2011年,政府对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5%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比例和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均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专利申请量达到9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8%以上,专利授权量达到700件以上。基本建立起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跟进全省先进水平的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居全省前列,科技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省县(市、区)前十位,创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抓平台载体,提高创新承载力。加快科技创新,离不开创新载体的支撑。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业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火炬计划光机电特色产业基地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科技创业孵化中心建设,争取早建成、早运行,要建设好、招商好、服务好,为高层次人才、初创型企业提供创业平台。在各镇、街道工业功能区要创造条件规划建设具有镇域特色的孵化区和专业园,打造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的集聚区。二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合作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接轨上海工作,组织开展好科技对接交流活动,今年要组织开展好市、镇两级12项对接活动,重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难题征集和科技信息交流等工作。推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平湖院区(集成光学研究所)的建设步伐,利用好院区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加快现有科技成果与平湖产业对接,提升平湖产业层次。继续稳步推进中科院嘉兴中心平湖无机非金属材料分中心建设,当前特别是要在金卤灯用半透明氧化铝管项目已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加强攻关,完善工艺,加快产业化。三要进一步发挥行业科创中心的作用。加快推进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五金机械、童车、洁具等现有行业科创中心的作用,重点在信息资源、关键公共设备共享,以及产品检测、展示和人才服务上下功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带动行业整体发展提升。

(二)抓项目带动,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拓展科技项目领域,在加强重点科技项目推进的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和环保、节能减排等社会事业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一要眼睛向外,加快科技招“商”引“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把技术创新与招商引资、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项目,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引进一批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人才团队,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形成平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要眼睛向内,提升产业层次。按照“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达成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等三个一批要求,重点加强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力争在部级光机电产业基地建设上有更大的成效;积极推进服装、箱包、造纸、洁具、童车等传统产业通过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推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三要眼睛向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重大专项。对照上级政策要求,立足实际,积极承担各类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锻炼科技人才队伍,提升科技研发水平,争取上级的支持和指导,力争在承担重大自主创新项目中取得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

(三)抓主体培育,激发企业创新源动力。要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的梯队培育模式,提升发展一批上规模的行业龙头企业创品牌、出专利、建标准,鼓励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企业进入到各类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孵化培养一批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初创型中小企业。到2011年,力争全市累计拥有部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5家。当前,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重点提升各级高新技术企业。各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力量相对充足,信息来源比较广泛,在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要争当全市自主创业的排头兵、自主创新的先行军。最近,国家科技部等三部委出台了部级高新技术企业新的认定办法,现有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要按照新办法,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成果转化,真正实现“技术一流、规模一流”的目标,在全市企业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紫光机械、恒业电子等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要对照新标准,坚定目标,加快科技攻关,力争早日升级。二是着力激活初创中小企业。我市6000家左右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这是我市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管理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有利条件,孵化培育一批有潜力、有市场、有效益、有技术的成长型企业,争取成为省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形成创新企业蓬勃发展的梯度优势,不断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三是积极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在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中努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研发机构成为省级以上企业或行业研发(技术)中心。到2011年,全市累计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2家,省级企业(行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行业科技服务中心2个以上。

(四)抓人才队伍,增强创新支撑力。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当前,要高度重视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在创业创新中具有关键作用,可以说企业家的创新意识、眼光和魄力对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为企业家,要重视科技投入,像抓工业生产性投入一样抓科技投入,尤其要加强人才、技术等无形投入,以科技投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要重视科技产出,关注科技投入的产出效应,以科技投入带来更多好的产品、好的项目、好的专利、好的经济效益;要重视科技合作,不仅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信息对接,企业之间、企业家之间也要加强交流,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共性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共享合作,共同推进行业、企业科技创新。二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创新人才使用方式,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努力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支有干劲、善合作、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优秀团队为平湖创业创新;要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以在嘉兴五县二区乃至长三角地区更优的人才政策,让科技人才经济上有保障、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吸引各类人才在平湖、来平湖创业创新;要强化人才激励措施,建立健全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通过实行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等多种分配形式,进一步探索“一流人才、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的办法和途径,真正做到既能“引得来”,又能“留得住”,更能“用得好”,发挥人才最大效益。三是加强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科技工作者网络,进一步健全镇、街道科技、科协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加大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要稳定科技助理员、科协工作者、科技特派员等基层科技工作者队伍,尤其要充分发挥好企业科技联络员的作用,经常活动、加强交流,密切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切实肩负起为科技人才、为自主创新服务的重任。

三、加强领导,强化保障,不断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落实任务。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责任机制,完善镇、街道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把抓科技创新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同经济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要按照“*”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做到既各负其责,又互相配合,确保各项科技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科技部门作为党委、政府抓科技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协调和管理职能,组织和集成社会科技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在促进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市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要加大投入。要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持续稳步增长,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导向性作用;要改进科技资金的资助方式,注重主动设计,试行公开招标,推行事后补助,切实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加快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服务支持,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和培育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机构,引导社会资本介入科技风险投资,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

三是要改进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嘉兴市科技发展规划和一系列相关政策,认真实施我市出台的《关于激励创业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平湖市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的实施办法》等政策,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的服务指导,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以省知识产权创建市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深入实施专利专项活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