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政办就业工作实施意见

市政办就业工作实施意见

一、明确今年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

年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就业和农民工工作联席工作会议、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实际,坚持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两手抓,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重点推动部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工作,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面向所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保持全市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年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是: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失业人员就业1.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及“4045”人员实现就业0.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万人次,其中:跨省转移4.5万人次,新增长期稳定就业农民2万人,劳务收入12亿元;重点扶持创业0.1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0.5万人;失业保险扩面0.34万人,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

二、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一)努力增加就业岗位。继续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结合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紧紧抓住实施“建设百个重点项目、培育百户重点企业”的有利时机,提前介入,早做准备,实现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鼓励和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就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鼓励民营企业(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国有企业和省内重点建设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年,力争使民营企业(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2000人,国有企业和省内重点建设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1500人。

(二)推进高校毕业生转移就业。要在落实好原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同时,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他们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残疾人家庭毕业生和纯农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力度。

(三)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百企千岗见习计划”。进一步扩大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规模,发展6户企业见习基地,组织50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

三、大力实施民众创业战略,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一)搭建创业服务平台。积极争取省政府对我市“部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重点支持,在两年内建成一个创业孵化中心,使其具备为大学生及其各类创业人员提供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功能的“一条龙创业孵化平台”、“一体化创业实训平台”和“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

(二)健全创业政策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加强对创业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积极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补助等创业扶持政策。

(三)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加大对“定点培训机构”的认定力度,推进创业培训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积极开展订单、定向等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年培训城乡劳动力2.5万人,创业培训0.13万人。

四、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

(一)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积极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选聘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选聘到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高校毕业生及选聘志愿服务西部(南)计划高校毕业生等基层服务工作。

(二)实施家庭服务业带动就业计划。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要求,大力推进家庭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通过发展家庭服务业,带动服务行业发展,扩大就业。

(三)积极开发公益性服务岗位。年,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和相关厅局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开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协管、医疗卫生辅助服务、司法协理、民政助理、人力资源开发协管、社区居家服务、农技推广指导等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一)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企业吸纳等多种渠道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对纯农户和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建立专门台帐,采取一帮一、进家入户和服务、政策及岗位“三对接”的就业援助方式,开展精细化就业援助;对长期失业人员、残疾人、低保对象、“4045人员”和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等实施“一对一”就业援助活动。

(二)认真做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专项活动。结合不同群体特点,以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东西部就业岗位对接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新疆金秋采棉”和“海西州采摘枸杞”等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专项活动。

六、全面推行就业实名制登记系统建设和《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

加强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信息,掌握就业状况。利用网络系统将企业岗位需求与劳动者就业需求进行对接,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加快推进企业诚信制度的全覆盖,充分发挥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力争年底对全市80%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实名登记,并完成《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工作。

七、加强沟通协调,统筹做好全年就业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就业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推进全市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工作责任,健全各类工作机制,把工作落到实处,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建立督查机制,对就业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要建立责任制,分解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局面。

(二)完善协调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加强各相关部门联系交流,做好信息沟通、政策协调和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做好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共同推进就业的长效机制。要指导和督促下级部门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要下大功夫重点推进民营企业、非公有制单位和国有企业、省内重点项目吸纳就业工作。

(三)了解工作动态,及时通报情况。及时对全市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调研,掌握全市就业工作进展和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和定期通报。完善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实现求职信息、岗位信息和就业状态信息的有效对接。加大就业信息实名制登记制度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就业创业典型的宣传,引导各类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就业观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良好就业氛围。加强督促检查和定期通报,抓紧做好市、区(县)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