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建设发展十一五规划

社会建设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让全市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机制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社会问题,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

二、发展目标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组织,建立规范、充满活力的城乡基层组织;建立与和谐*建设相适应的基层民主制度、社会法治制度以及市场经济制度,整体提升*的制度水平和制度竞争力;建立有效控制基尼系数机制,保障全体*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建立稳定、平安、文明的社会秩序与环境;建立社会道德内在的操守机制和诚信为本的信誉机制;建立人文底蕴深厚、人与自然和谐、代际公平的*发展机制。

三、发展重点

(一)社会组织建设。一是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治水平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市场主体依据政策信息自主决策能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二是夯实基础,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继续大力推行示范村组、示范社区建设工程,以点带面,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发挥其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建设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多元投入为主体的机制,为社区管理的资金提供保障。鼓励兴办社区服务中心,加强社区文化站、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与社区运动场地建设。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三是建立符合民间组织发展规律的管理机制。根据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趋势,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规范民间组织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在市区建设民间组织(社团)活动中心,为民间组织提供比较固定的活动场地。大力培育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的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发挥它们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使社会组织逐步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成为政府职能转移和公众参与管理社会的载体。

(二)社会制度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继续搞好村民自治和村民委员会建设、城市居民自治和社区建设,规范农村“海选”机制,加强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和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其他民主制度的建设。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二是实行依法治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建设法治政府。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健全地方法规和规章制度,重视乡规民约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乡规民约的制定与完善。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三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和机制。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咨询制度,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专家咨询、组织听证、社会公示、新闻监督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广泛的社会参与。完善市场准入的公平制度,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全面构建市场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完善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选人用人制度。完善公开招标制度。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围绕与人民群众社会生产、生活相关联的安全问题,进一步健全安全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要保证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住房安全、行路安全,保证人群聚集场所的安全、生产安全、学校安全、通信安全和网络安全,各种安全事故率控制在1%以内。

(三)社会公正建设。在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制,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不合理的分配行为,打击非法收入,实施效率反哺公平。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努力建立起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实现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抓好“济困工程”,深入开展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结亲扶贫、社会扶贫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帮贫扶困,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抓好“就业再就业工程”,认真落实市、区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强化组织领导,启动就业与再就业帮扶基金,对农民工就业培训成果实行政府购买制度,积极刺激农民就业能力提升。抓好“福利与慈善工程”,加大财政投入,调动社会资源,促进包括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以及教育福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抓好“教育工程”,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切实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实现教育公平,着实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此外,还要抓好“公共卫生工程”、“广厦民居工程”等其他社会公益事业。

(四)社会秩序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社会秩序结构。大力发展经济,加大中间收入阶层在全市人口中的比例;建立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机制,不以任何理由人为地设置障碍,排斥阶层之间的成员流动;社会各个阶层之间保持互惠互利的关系,保持公正规则。二是完善社会互动机制。建立完善的表达各种合法的政治要求、政治利益,实现政治协调的社会民主机制。保证公民能够合法、经常地参政议政,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民力。设立正常、合理的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缓解紧张关系,排除对立情绪,有效化解纠纷和冲突。逐步建立起顺畅的民意沟通机制、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便民利民的服务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三是继续创建“平安*”。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努力探索治安防范工作市场化、社会化、群众化的新途径:以公安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会面治安防范为重点,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多警种联动,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配套,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范水平。

(五)社会伦理建设。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加强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道德素质。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情感。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加强信用建设。开展知礼向善教育,优化人际环境。大力推行文明礼仪规范。力争到2010年,市民对政府诚信的满意度达95%,对行业风气的满意度达90%。

(六)社会人文与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大力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建设市区文化批发市场中心,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并通过实施石鼓书院修复工程、科学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会展中心建设工程等项目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牢固树立文明发展的观念,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对森林、江河、古树名木的保护,努力把*建设成一个经济结构合理、功能协调高效、生态意识浓厚、人与自然和谐,以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山川秀丽为标志的生态大市,使人民共享社会和谐。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力争到2010年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6%、31%;市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2%,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90%,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75%,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

四、实施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要加快由传统的“以经济管理为主”,向现代化的“以社会管理为主”转变,将思想观念切实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上来。真正做到抓经济建设和抓社会建设与管理齐头并进。要把改进和创新管理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摆上工作日程。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有益经验,深入研究社会建设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公共政策。

(二)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资,拓宽社会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市场化、投资决策程序化、项目管理专业化、中介服务社会化和政府调控透明化,促使社会建设领域民间投资和利用外资的比重逐年上升,资金来源结构有明显改善。

(三)积聚人才,加强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工作部署、工作方式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特别要围绕一些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由领导干部带头,组织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分析。注重把握新趋势、新特点、新动向,努力取得有分析、有见解的研究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四)实现社会建设制度化,建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社会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社会组织、制度、公正、秩序、伦理及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营造政府主导、各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社会建设的氛围。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全力配合,形成各大班子齐抓共管、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社会建设工作格局。通过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负责、社会参与的社会建设机制,集中全市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集中攻坚,使全市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