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财务管理专业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分析1

摘要: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是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势在必行。教学策略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及时作业点评与答疑,发现学生学习不足和改进方向,多方面考核评定成绩,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良好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

关键词:学生能力;财务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标准;改革;实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竞争的进程加快,“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精通财务管理知识和掌握外语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财务管理毕业生面临的劳动力市场,将会多方面接触原材料采购和跨国并购等海外业务,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专业英语的交流和实践应用技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双语教学的基础课程,是用英语阐述财务管理概况、诠释财务报表、财务比率分析、货币时间价值与估价、风险与收益、资本预算、资本市场与资金筹集、资本结构、股利政策和营运资本管理等专题。课程标准是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以后,对于其学习效果的具体描述,是教学质量应该达到的具体指标,是基于学生学习结果的具体行为描述,更多侧重于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尽可能是可以达到的、理解的和评估的,范围应该涉及认知、技能与情感这三个领域,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产生正确的职业素质和价值观,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主要关注的是怎样有效的利用课程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1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1.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理论和实际操作性很强,需要对利润分配和企业筹资等进行科学的计量,做出正确的决策,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培养的学生要求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目前,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英文财务管理专业术语,经典理论、重要知点,能够阅读和翻译财务管理领域的英文文献。显然,这难以培养学生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使用英语的能力,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1.2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财务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标准的达成,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程度英语词汇量,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从广东培正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听说能力偏低,词汇量少,阅读、写作、翻译能力缺乏,英语思维能力薄弱,很少有学生读过英文原版书籍。很多学生不敢使用英语参与课堂讨论,课后做的复习不多,课堂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难以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体系,教师及学生均无法从教学过程中获取成就感,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1.3缺乏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英文水平的教材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目前还是比较缺乏,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和语法准确,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学生可以既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又能接触到纯正英语,应该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但是其专业难度大,相对于国内教材价格高昂,很多学生不愿意接受,国内很多是中文财务管理教材的翻译版,对于学生群体的特点没有很好的区分和定位,又很难买到配套习题集和教辅材料,给课后自主学习造成了困难。

1.4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财务管理专业英语课程要求任课教师既具备扎实的英语教学能力,同时具有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但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现状,还是比较缺乏能同时符合两项要求的教师,师资队伍或者是英语背景,或者是商科背景,对专业词汇发音不够准确,造成教学质量比较低的现象。

1.5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不完善目前,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单一灌输式,很多时间用于专业术语的讲解和发音,为了能够引导学生阅读和翻译教材,要求记忆大量的专业词汇,而忽略了必需的听、说、写的基本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在考核方式方面,也不够完善,总评成绩主要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优点是能对学生专业文章阅读和翻译能力,专业词汇的掌握程度进行一定的客观评价,缺点是不能有效地评价英语的听,说和写的实践和运用能力。

2财务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标准的改革和实施

2.1教学策略的改进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教学方式的适时改进与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引导学生深层次学习,支持教学目标达成。可采用课程先导练习+教师理论知识点讲授+讨论点评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英语基本理论部分的教学;同时,采用专题专项课堂习题、复习、辅导指导的方式,开展内容、目标明确的随堂实践性学习。在教学总体设计方面,以学习财务管理专业英语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线,将理论与应用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过程,开展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重点以新闻视听、微型案例、正文、核心词汇、思考与探索和知识扩展等多个板块作为切入点,教会学生能把财务管理知识的相关概念和专业英语进行充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财务管理英文教材、掌握财务管理英语术语及其习惯用法,提高其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教师提供扩展性案例材料,提出观点、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表达个人观点、进行课堂演示或进行小组汇报。教师针对发言或小组报告情况进行补充及点评,对具体的教学环节、方法、手段、小目标等作灵活、具体的设计,以求教学与实际需求匹配最大化,更好地助力课程目标的实现。在教学组织方面,原则上要求学生独力完成课程的学习与课程作业,如若课程作业目标较大、较复杂,时间需求较多,可酌情允许学生组成小组,但人数宜以3-5人为宜。分组工作应在完成课程第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讲授后即进行。在教学实施方面,应在第一部分课程内容的讲授完成后,即安排学生开始着手课程作业实施;在财务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控制好课堂讲授在整个课程学时中的比例,尽量分配安排更多的学时给予学生主动讨论课堂环节,应适时将阶段作业与考核情况,在课堂上进行公开展示与点评,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存在的不足和今后提高的方向。

2.2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每周组织一次作业点评与答疑,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学习方面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同时,教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教学总体进度效果作出评估,及时发现教学方面的短板与不足,及时给予调整补充;教师需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等途径,注意观察和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并及时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额外的学习帮助与支持。课程结束时,教师须认真撰写成绩分析报告,并结合日常教学中的观察,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为开展课程教学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以对教学持续地改进。
2.3成绩评定与反馈在考核内容方面,与学生基于英语处理财务管理业务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高度关联。考核侧重于对学生财务管理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基本业务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为财务管理概况、诠释财务报表、财务比率分析、货币时间价值与估价、风险与收益、资本预算、资本市场与资金筹集、资本结构、股利政策和营运资本管理等专题,藉此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及掌握业务处理技术的水平。成绩评定,按照考试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评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后作业、课堂考核(出勤情况、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等构成。平时作业(课后作业)要依循课程教学大纲所拟教学内容,按照“财务比率分析、货币时间价值与估价、风险与收益、资本预算等专题”分别安排4次阶段性作业。但具体作业内容、次数可在严格执行课程教学安排的前提下,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与安排,并以相对应的教学分段的知识目标要求与能力目标要求为依据,对阶段性作业情况进行及时的评点、剖析。

3结束语

通过学习财务管理专业英语课程,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理论,又具有良好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实际能力,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劳动力市场对财务管理岗位中英双语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渐增长需求。课程标准的改革有助于学生获得如下学习成果。

3.1提升政治思想素质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熟悉基本财务管理法规和政策,守法意识和纪律观念明显增强;熟悉财务管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干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职业意识。

3.2掌握财务管理专业英语基本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熟悉财务管理概况、诠释财务报表、财务比率分析、货币时间价值与估价、风险与收益、资本预算、资本市场与资金筹集、资本结构、股利政策和营运资本管理等专题;掌握财务管理的英语习惯表达,以及基于英文分析解决财务管理的基本问题。

3.3具备基于英语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会运用财务比率对财务报表进行初步基础分析,会运用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对股票债券进行估价,会运用风险收益分析对资本预算决策、资金筹集决策以及资本结构决策做出初步基础分析判断。

作者:李曜铎 单位:广东培正学院会计学院

财务管理专业分析2

0引言

财务共享服务作为新兴的管理模式经过短短三十年的发展,已逐渐被国内外企业所热衷。据统计,在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约有90%的企业、欧洲半数以上的跨国公司正在实施各类财务共享服务。以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铁塔、中车四方、东方电气、潍柴动力、中国重汽、华为公司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正陆续实施各类财务共享服务,建立各部门协同作业,数据共享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支撑能力,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的共同战略目标。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创造企业价值,就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框架和模式。

1财务共享中心与绩效管理概述

1.1绩效管理定义及目的所谓绩效管理,就是建立企业战略目标后,将目标层层分解,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参与制定绩效计划,通过绩效考核与绩效评价激励员工持续改进,并将绩效结果应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实现绩效目标的持续提升并最终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一种管理活动。绩效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工作考核和潜能开发不断激励员工,持续提升员工的绩效;使企业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改善企业整体运营;完成企业的组织战略目标;构建积极的企业文化。

1.2财务共享中心的定义和特点财务共享中心(FINANCIALSHAREDSERVICECEN-TER,简称FSSC),是通过集约化的平台系统打通整个数据流、实现数据的实时性,以标准化、集中化的核算流程去对企业财务、业务、绩效等进行处理,助力企业的决策者更好地去洞察、判断,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信息数据的支持,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增加企业价值而建立的一个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财务工作分类更加精细化,提升了财务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和资源整合率的提高,有利于数据信息质量的提升、进而提升和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支撑能力,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2现行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绩效管理的目标不够明确随着新兴技术的运用和加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虽然目前已经有部分企业引入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目前我国的财务共享中心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目标还停留在将传统的绩效管理变成无纸化电子数据。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大环境以及全球疫情的冲击,企业不知道如何应对,特别是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如何设计绩效管理应该达到的目标,如何选取合理方法来层层分解目标设定得不是很明确,使得绩效管理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2.2对于绩效管理及评估的数据整合度不高企业涉及的信息数据内容多且相互存在一定勾稽关系或者影响逻辑,关联比较复杂,一个数据要素产生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其他的数据及结果。目前,财务共享中心主要任务仍然是处理简单重复的业务,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大量数据进行简单采集进而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这些数据存在较大的重复性,数据的整合度也不高,如果在进行绩效管理及评估时仍然使用这些数据,就会增加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工作量,同时也会降低绩效管理及评估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3缺乏完善的绩效管理预警机制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其绩效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目前财务共享中心的模式多为单纯的单据处理中心,侧重集约化和成本化优势,在绩效管理的预警监控方面仍然十分薄弱,只注重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对绩效实施的过程如何不够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绩效目标,保证绩效项目地有序运行,完善绩效管理的预警机制非常必要。

3构建大数据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框架

3.1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中的优势平衡计分卡主要是指基于企业战略的建立,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将战略目标逐步分解转化为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指标体系,考察财务与非财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外部和内部、成果和过程、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程度,并据此进行绩效管理的方法。平衡计分卡在现代企业战略建立、规划与执行管理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发展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

3.2大数据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构建

(1)大数据与平衡计分卡模型。构建大数据+平衡计分卡的可视化绩效管理数据分析逻辑模型,该模型需涵盖基础设施、业务单位、数据服务中心及用户单位。基础设施包含智能终端、网络、服务器、安全设备和存储器等部分。业务单位包含组织架构、客户关系管理、流程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系统设计等。数据服务中心包含数据处理模块及数据加工模块。用户单位是包括集团公司、分子公司、企业的决策者、员工、顾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企业应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构建模式,大数据+平衡计分卡模型如图2。

(2)制定合理的细化目标。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发挥“指挥棒”的重要作用。企业应根据明确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按照战略目标和各个维度关系,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方面逐层细化分解目标,将企业发展前景和员工自身目标结合,制定合理的考核目标和评价指标,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发展规划,还可组织成立专门的战略领导小组,请精通绩效管理工作和财务共享中心的专业人士通过专业的方式方法去分解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目标和评价指标,将企业逐渐打造成数据化、科技化、信息化的产业类型。

(3)重视数据的基础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功能即收集数据,确保数据及时、准确传输。如果数据收集不够完整,就会对绩效管理的维度与维值产生限制,从而导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后续数据化方面难以有亮点或更大突破。构建大数据技术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的绩效管理模式,从数据获取方式与数据处理方法两个层面提升平衡计分卡在财务共享中心的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在数据获取方面,伴随业务的复杂度、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企业对数据需求越来越大。财务共享中心通过统计数据,创造和过滤海量的基础数据,最后通过流程,输出为报表需要的核算数据。基于核算数据,不断进行工作内容的扩充,逐步实现从单纯作业中心转型为作业中心+数据中心,产生更加及时的经营数据。在数据处理方面,随着行业的互联网化、大数据化和平台化,数据信息越来越复杂,企业对于数据的需求越来越精细,有价值的决策信息,需要企业本身的数据颗粒度有足够的精细化水平。财务共享中心通过层次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识别和整理财务数据,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通过一定的模型进行输出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作业标准化和业务支持灵活性,做到对新业务或新赛道灵活运用,产出高质量多维度的数据。

(4)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大数据时代,绩效管理应做好相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监控、预警等相关工作,并借助预警机制,有效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促使绩效管理规则更加规范化,提升绩效管理水平。要建立内部就数据传输的管理机制,包括传送对象、审批条件、具体浏览数据的权限并具体到细节。通过制度流程的制定和有效的监督,识别防范风险点,并将风险点的审核嵌入到系统中进行识别,以精细、合规的内部管理,通过流程、制度、系统来实现自动管控,发挥最后一道大闸的作用。

(5)加强人员梯队建设。随着机器人/AI的出现和普及,对标准化、同质化、重复性高的工种需求在大量减少,但对于高阶共享中心管理人才和财务专家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金字塔型的组织架构不再是最稳定的结构,为应对必要的业务拓展弹性需要,企业要加强人员梯队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加强技能培训,重视一线人员对流程、操作的理解,提高员工的参与度,构建沙漏型的组织架构。

4结束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借助物联网、云端计算、AI、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企业获取数据的渠道和方式更加便捷,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财务管理实践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构建大数据+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共享中心的绩效管理模式,以组织文化和员工成长为核心,以新业务拓展和新技术引入为重要抓手,以财务管理为主线的分析预警机制,构建起简单、快捷、专业、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作者:李静 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

财务管理专业分析3

资金作为企业(单位)运转的核心资本,同时,资金管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体现集团企业的规模优势,集团企业会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增加资产和资金,从而促进企业在其他投资领域的全面发展。但与此同时,企业的不断扩张会导致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庞大,涉及行业庞杂,资金配置难度增大。因此,只有采用资金集中管理办法,根据集团企业自身的资金情况,建立全面的资金管理制度,才能保障资金的合理调配,避免资金风险。基于此,加强对集团企业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策略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相关概述

(一)资金集中管理的概念与特征资金集中管理,指的是集团企业通过在总部集中管理资金的方式,设置独立资金管理部门,对集团资金进行统一调度、管理与监控,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整合,有利于企业存量资金盘活、资金利用率提升,还能降低财务风险。集团企业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管理主体特殊性。集团企业由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等组成,是一个大型集合体,而资本是将这些经营主体连接起来的纽带。通常情况下,目前集团企业母公司与子公司采用独立经营模式,自负盈亏,而子公司需要按照母公司的经营战略实施,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作为一个完整会计主体出现。第二,资金管理具有复杂性。集团企业涉及多个行业,牵扯到各种各样的业务,资金作为连接母子公司的纽带,资金管理复杂性高,不仅需要做好各项资金的调配,同时需要对每笔资金使用行为进行监督;第三,层次明显。考虑到集团企业资金从空间、时间上呈现出不均衡状态,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子公司实际情况,采用分层针对性管理办法,保证资金管控效果。

(二)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第一,集团企业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能够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帮助。集中管理是一种有效的资金管理渠道,借助全面预算模式可以对集团企业资金进行合理调配,确保资金可以用于效益高、风险低的项目。借助月度预算进行相关款项的拨付,专款专用,确保资金能够按照预算安排。第二,能够降低企业融资难度。集中管理模式下,集团企业能够对现有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对资金进行随时清查。采用资金集中管理,发挥内部清算管理体系降低融资的难度,减少企业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性,为集团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第三,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开展中,能够在生产、销售、绩效、预算等各个环节中体现精细化管理理念,确保企业运营中资金充足,避免闲置资金浪费,还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集团企业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效率的策略

(一)积极推进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第一,将资金集中管理理念引入到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依据“收支两条线”模式,下属子公司各项沉淀资金都能够归集到集团总部。集团总部设置财务中心,建立统一账户用于资金流监管与资源配置活动,并在财务中心增设会计岗位,用于处理与资金活动相关的报销结算、业务审批、资金筹融等工作。或者,集团公司也可以引进“资金池”模式,将子公司的分散账户进行销户处理,并为子公司统一开设“资金池”账户,用于资金划拨和归集活动,以“资金池”为核心控制企业沉淀资金规模、提高集团企业整体资金管理效率。实际上,总部资金池的建立为集团企业创建了统一归集渠道,为集团企业资金账户扁平化管理奠定基础;第二,针对以往集团企业中资金分散、账户臃肿问题,可以借助财务公司平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在集团与子公司之间建立总账户与分账户联动的管理机制。同时,资金正常运转下,集团总部的决策层也可以透过账户资金流动与周转信息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把握资金的动向,能够为资金调配提供依据,避免企业资金被过度占用。集团企业还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能够统一企业的资金账户,可以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和银行财资系统、财务支付系统等对接,可以实时掌握资金余额、支出等动态信息,有利于事前防范财务风险。

(二)基于预算实现资金收支控制第一,集团企业可以站在战略层面,对预算编制环节加强重视,能够将战略意图、战略目标等融入资金预算工作中。能够对集团内外部经营环境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内部经营管理状况,在满足基本业务需求的同时制订资金预算方案,从计划源头控制收支活动,为企业正常运转提供物质保障。第二,以年度预算目标为核心,结合季度、月度经营计划对目标进行分解,根据集团企业实际业务内容,可以将业务部门按照其功能划分为三个责任中心,即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费用中心,确定不同责任中心的权责关系,有利于预算指标落地;同时,由预算委员会联系不同责任中心分解预算指标,逐层落实到主要职能部门与关键岗位层面,并逐渐渗透到具体的业务、岗位层面中,发挥资金预算管理协同联动作用,能够对资金预算工作进行有效约束。第三,根据业财融合要求,集团企业必须将“提质增效”作为预算管理实施的根本目标,要求业务部门以资金预算方案为依据,在执行过程中加强与财务部门的联系,主动向财务部门反馈资金收支业务信息与预算执行信息,保证资金预算方案能够符合业务实际情况。第四,加强绩效考核与激励政策的内在联系。预算绩效考核是对各责任中心、职能部门预算期间执行率的评价,相关评估结果应与年终绩效、奖惩制度挂钩,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强化全员预算参与意识,并出具预算绩效考核报告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可参考依据。

(三)统筹资金制订支出计划第一,集团企业可以发挥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集成作用,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将下属子公司动态信息收集与整理,包括应付款信息、货款到期信息、应收账款信息等,预测企业资金存量与流动速率等,制订科学的预算方案,有效监督与控制资金活动。第二,加快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速度,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职能,集团总公司可以向下属分公司指派管理会计专员,让其为下属分公司投资决策提供意见,参与到投资决策活动中。特别是针对一些大规模的投资项目,管理会计职能作用发挥,能够全面分析资金流量、投资前景、金融政策等因素,预测项目投资可能出现的风险,估算投资效益,为投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信息依据,同时也可以加强集团企业对下属分公司资金支出过程的管控,全面落实支出计划。

(四)设置金融资源管理中心第一,为了满足集团企业日常运营需求,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同行拆借、资金池调拨等方式,为集团企业制订切实可行的资金计划,提升资金流速。利用资金集中结算中心模式,利用总分账户联动模式,不仅可以采集集团总部与分公司的相关信息,还能对供应链中与之相关客户信息进行采集,提高对集团企业往来交易活动的管控。第二,资金筹融是集团企业弥补资金缺口的主要方式,对于集团企业来说,企业通常需要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满足资金需求。但同时,为了降低融资风险,企业需要针对差异化的融资渠道制订不同的融资风险预测模型、编制融资审批流程,在经过决策层商议以后,预测企业偿债能力,并加强对企业履约过程的监管。第三,对于集团企业的金融投资工作,应该做好统筹规划与管理,以集团企业战略投资目标为基础,逐渐规范投资的流程,综合考虑投资项目风险,为实现金融投资“保值增值”奠定基础;第四,加强金融风险防控。针对金融业务开展中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制订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将其纳入到集团财务中心风险数据库中,利用风险规避模型,提出有效的风险管控建议。

(五)建立健全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第一,集团企业应该成立资金监管委员会。根据市场经济的相关要求,各大集团企业对于监管委员会模式较为青睐,如很多电力集团建立电力监管委员会;银行集团建立了银行监管委员会等,通过监管委员会准确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为行业运行提供帮助。集团企业可以在内部设立资金监管委员会,由财务主管领导牵头,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制度,形成相互监督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资金监督委员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操作,通过制度约束避免出现权力滥用问题。这种内部资金监督方式应该渗透到每一个下属子公司当中,发挥资金监管委员会的作用。第二,积极推动财务委派制度。集团企业应该坚持资金合理分配原则,能够对下属子公司进行统一的财务监管,能够针对子公司实际情况,帮助其构建完善的财务运行制度,而集团企业委派人员可以按照要求赋予相应权利,但同时也需要满足相应考核要求。第三,积极开展内部审计。落实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审计,尤其是强调资金事前审计,做好资金风险的防范工作。第四,保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权威性。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应该将资金集中管理相关的实施流程、管理制度等作为审计内容,提高审计工作动态性、针对性。

(六)加强对资金流的动态监督集团企业在开展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必须增强对集团内部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资金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能够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工作,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资金流管理工作当中,实现对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全程监督,提升资金利用效率,避免闲置资金过量而造成浪费。具体实施过程中,集团企业应该根据财务工作需求,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积极组建符合集团企业工作需求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促进集团企业各职能部门、子公司信息资源共享,促进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之间的融合,便于集团企业更好地监督收支活动,且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集团企业还应该加强与第三方机构之间合作,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定期维护、更新,保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能为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提供服务。

(七)构建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背景下,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离不开信息化技术支持,可以建立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系统妥善安排各项资金划拨、归集、调配等,同时资金管理系统还具有实时监控、预警等功能,从而提高对集团企业各项资金的监管力度。第一,应该建立资金计划信息系统。从集团总部到各个下属分公司,都必须完善资金计划环节,通过系统自检功能,能够将相关信息集中起来,提高资金计划信息利用率。第二,构建资金监控信息系统,对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实现对集团企业及下属子公司各个银行账户的有效监管,保证资金的安全性。第三,构建资金预警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实时监控企业各项资金,同时对资金流向、资金流波动等进行有效反馈,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减少风险损失。

(八)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更高,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适应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需求,必须培养财务管理人员责任感、使命感,强化相关人员业务培训。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意识,端正工作态度,能够紧跟时展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能够从庞大复杂的信息数据库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各项决策提供参考,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同时,集团企业应该向优秀企业学习,能够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交流学习发现自身不足。另外,建立内部考核机制,设置科学的考核目标、考核内容,保证各项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将员工绩效、职位晋升等与考核结果挂钩,通过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让其全面参与资金集中管理工作,促进集团企业稳定发展。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资金作为集团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联系集团总公司与下属分公司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集团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必须加强资金管控,控制资金风险,保证资金利用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集团企业对资金集中管理更加重视,构建完善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内部资金结构,通过完善的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为企业各项决策提供依据,为集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顾艳.加强内部控制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效率的策略分析[J].金融文坛,2021,12(08):58-60.

[2]郝燕.实习加强集团公司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J].商讯,2020,18(02):45-46.

[3]邓小芳.财务共享牧师下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策略思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12(03):99-101.

[4]张文佳.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策略思考[J].首席财务官,2021,25(11):118-120.[5]黄超.新形势下提升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策略[J].商场现代化,2021,23(08):87-88.

[6]王亚红.浅谈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大众投资指南,2020,14(04):61-62.

作者:宋秀敏 单位: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