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农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五大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农业产业化是在不改变双层经营体制的原则下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并通过对农户生产环节和生产要素协调管理重组,提高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链、产业群,实现分散的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有机结合。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能扩大规模效益,而且可以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是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的基本前提,也是农村经济走上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农业产业化是贫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客观要求。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脆弱,耕作方式粗放,农民思想比较落后,使农业资源和劳动力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发展缓慢,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也难以摘掉贫困的帽子。因此,只有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依靠政府引导及“龙头”企业的带动,提高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才能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走向市场农业的必由之路。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批农民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农业耕作方法,开始探索提高农业附加值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开始把眼睛盯向市场,盯向规模化生产,从培养主导产业入手,逐步摸索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从“产加销一条龙”到“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这种产业化模式是农业的一条重要出路和发展方向。只有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有效地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才能增强农产品的总体质量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平安县农民在党的富民政策和西部大开发良好机遇的引导下,已摆脱只求温饱的自足自满状况,农业生产正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由低效益向产加销一条龙的高附加值经营机制的转变,大批以农副产品加工、塑料大棚、牛羊育肥、规模养猪、私营企业等为主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生产水平先进、经济效益明显的产业集团迅速发展起来,带动了周围农户的效益农业、效益畜牧业、效益加工业的路子,激发了广大农民筹集资金,选上项目,发展企业的致富勇气,加快了农民走向市场的步伐,开成了一、二、三产业互相促进,互相弥补的良性循环轨道,使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一是以塑料大棚为主的“菜蓝子”工程。近年来,平安县节能日光温室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蔬菜的花色、品种、面积、产量、品质、产值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2000年,全县蔬菜生产面积达1.2万亩,平均亩产2600公斤,总产量3120万公斤,总产值1630万元”其中温棚面积0.13万亩,平均亩产4700公斤,总产量611万公斤,总产值268.4万元。蔬菜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分别比“菜篮子”工程实施前的1994年增加5944亩、1001万公斤和500万元。塑料大棚的兴起既优化了农业集约化程度,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新的出路。更进一步加强了农户之间、农民之间的经济联系,这种联系和分工又促进了蔬菜生产的系列化。“菜篮子”工程使农业走上了高产、优质、高效的良好途径。二是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农村畜牧业。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村畜牧业开始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县委、县政府以项目建设为龙头,集中投入,重点开发,进一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推动了畜牧业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涌现出了石沟沿养猪、拉树岭牛羊贩运育肥等典型。石沟沿村有284户,修建暖棚猪舍的户达%%以上,全村养猪近800头。拉树岭村年育肥羊5000多只,牛700多头。而且有45户200余人长年在西宁、格尔木、县城等地从事牛羊屠宰、销售,实现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08万元,其中畜牧业收入101万元,所占比例达94%;人均畜牧业产值3845元,畜牧业纯收入1590元。牛羊贩运育肥的规模化发展,带动了规模效益和群体效应的产生。2000年平安县发展牛羊贩运育肥户1723户,贩运牛11640头,羊38560只,育肥出售牛3780头,羊21062只。两项共创利润431万元。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1984户。这些养殖大户的涌现,带动了千家万户发展饲养业的积极性,使不少农民由原来自繁自育、自我消费型变专门从事种源提供、贩运、育肥、饲料加工系列生产中的一条链条;使畜牧养殖业有了更细的分工,更周到的服务,解决了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许多问题;使一些贫困户在伺养中脱了贫;使农区畜牧业向高产值、高效益的规模养殖推进。三是成为产业化主要“牵动力”的乡镇企业近年来,平安农民跑运输、开手工小作坊、开饭馆,积累了一定资金。仅树尔湾村小手工作坊式的榨油厂就有102家,平均每家年生产总值达30万元,销售收入达25万元。沙沟乡树尔弯村农民贾文芳第一家开家庭油菜籽加工厂,他于19%年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技术水平较高的平安县粮油集团公司精炼油加工厂,经过四年多的苦心经营,已形成固定资产232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44万元,总产值达807万元。目前,全县有930家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3920人,年营业收入达11456万元。这些乡镇企业的兴起大大激发了农民兴办工业企业的积极性,并培育出了一大批农民企业家,使大量长期耕作于土地的农民转变成为产业工人,加快了农民走向市场的进程。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有利条件

平安县地处徨水谷地的腹部,是海东地委、行署所在地,是海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有平安释重镇的美誉,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堪称“交通咽喉”。县城距省会西宁30多公里,距西宁飞机场不到10公里,距兰州市仅200公里,109国道和兰青铁路贯穿东西,西去的平西高速公路已投入运营,东去的马平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地理位置优越,海拔低(2066一3600米),气候适宜(平均气温7.0度),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土壤条件好,污染少,空气新鲜,有利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推行农业产业化。

四、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一)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平安县绝大部分农田为山旱地和高寒脑山地,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多变,自然灾害多而频繁,加之平安县农业基础的脆弱,经不起自然灾害的袭击,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基本上处于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落后状况。(二)劳力素质不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差,闯市场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化经营的需要,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整个农业生产底子薄、积累少,农业结构不太合理,使农业生产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且发展产业化经营缺乏必要的市场,有资源无市场,势必要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和效益的提高。(四)主导产业基地小。平安县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基地一般都规模小、档次低、大多为传统产业和产品,数量少、批量小,市场占有率低,基地规模不大,主导产业根系不壮。(五)产业链条短。即使象沙沟乡树尔湾村这样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的乡村,除了油籽加工产业化经营搞得较好外,其余仍处于产业化的雏形阶段,突出表现为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能力低,经济效益不明显。蔬菜生产,多数只有从育苗到鲜菜上市这一环节而已,养猪基地和绝大多数牛羊育肥直至胭体出售、原皮上市,基本没有任何加工增值。(六)产业化组织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组织体系是由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三大要素构成,平安县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与主导产业的衔接不太好,而且现有的产业利益主体多数联系松散,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户获得只是一些服务项目,且不完善。农户与产业链上的其它企业或公司这间必要的利益制约机制,双方有利时尚能同舟共济,一旦利润减少,农户利益很难保障。

五、发展方向和途经

(一)发展方向

平安县发展农业产业化,应从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出发,实行以农为主,多种经营相结合o’并根据2010年远景目标,积极有效地扩大农林牧副商品性生产,稳步地向农业产业化、区域化、专业化过渡,走投资较少,经济效益较高的道路,不断增加资金积累,壮大经济势力,加速实现产业化的步伐。

1、洲水地区:在海拔低,交通便利,水热条件好的平安镇、小峡乡等川水地区,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处理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农业与多种经营的比例关系,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改造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行肥(复种绿肥)田轮作,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土壤;加强现有水利设施的维护、配套及用水管理;大力发展豆科复种绿肥,增加饲料饲草来源,积极发展规模养殖业、饲料加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促进该区农业向“二高一优”的方向发展,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步伐,逐步推广沼气、日光节能温室、厕所、猪舍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将蔬菜变成川水地区的主导产业,提高菜农收入,丰富城乡人民的生活。

2、浅山地区:干旱是浅山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该区地广人稀,沟深坡陡,虽然年降雨量345.4~左右,可是蒸发量大,降雨难以积蓄,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因此,一定要加大力度,推广雨水集流和滴灌技术,小水大蓄,滴水归田。二要鼓励农民种草种树,以林护农,以草养畜,以牧促农。三要修建水平梯田,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推广土地深翻,适时早播,抢墒播种、增施有机肥料等实用技术,合理种植洋芋、蚕豆、油料、药材等作物。四要引导、鼓励农民广开经营门路,扩大商品生产,从组织、加工、收购、销售等方面进行协作和联合,稳定生产,提高质量,增加收入,加快产业化发展。

3、脑山地区:以唐隆台、黑林滩、郭尔等村为代表的脑山地区,因地势高寒。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量低而不稳,所以要农牧结合,农林牧全面发展,按自然规律调整农作物结构,在逐步建成青裸、油料、牧业基地的同时,适量种植地膜洋芋、萝卜和蒜苗等早熟、耐寒的优良品种,采取轮作倒茬,春耕翻压、人工拔草,化学药等综合灭草措施,加大饲草、饲料生产和草场建设,发展半牧半养的畜牧业,使畜牧业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同时要动员闲散劳动力外出打工,开展多种经营,广开生财之道,增加经济收入。

(二)发展途径

农业产业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所以平安县要把充分把握国家经济建设进一步向西部倾斜的历史发展机遇,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产业化建设为中心,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引用技术和人才,制定实施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建立科学的产需预测模式和服务体系,使产业化从传统的经验管理,逐步转入科学管理,逐步形成有地区特色的产业化经济结构,保持全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投入力度。农业产业化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重要途径。所以各级党政领导要给予更进一步的重视和支持,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和教育农民转变观念,要把农村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走产业化之路作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结合、工农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扶持和培育各种形势的贸工农一体化企业,推广公司加农户模式,扩大农副产品深加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一要充分发挥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通过股份合作、合作基金会等形式,引导农民、村集体和集体企业增加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二要在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的同时,扩大省地县财政和信贷资金的投入比例、重点支持产业化项目,把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工代贩等项目尽可能地与发展产业化结合起来。三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强与国外和省外发达地区的联营协作。

2、推进科技兴农,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从平安县农民的整体素质而言,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科技知识少的问题,成了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大障碍。所以要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努力办好乡村两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积极实施“两基”教育,大力扫除青壮年文盲,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农民利用现代科技的能力。

3、培植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要根据当地特点,着眼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确立合适的产业或经营领域,培植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和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一是徨水谷地重点扶持发展以苹果、桃、梨、杏为主的优质果品生产和优质小麦、蔬菜生产;二是利用国家扶持退耕还林还草的大好时机,退去劣耕地,种植林木草,发展畜牧业。三是有水利资源的地区发展渔业生产;四是开发、利用好藏菜、发菜、药材等野生植物资源;五是进行猪牛羊育肥加工为主的畜产品生产;六是城镇郊区和109国道沿线大力发展郁金香、唐昌蒲为主的高原花卉生产。对上述产业或产品要在认真核清现有的自然地理状况,进一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数乡一业,多村一品”的产业生产格局,并加大科技含量,使大宗产品上档次,特色产品上规模,真正使这些产品成为当地农村的主导产业。

4、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它一头连接市场,一头带动农户,是农户和市场的中介,抓住龙头企业就是抓住了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为此,今后应尽快扶持一批具有引导生产、开拓市场、深化加工的综合功能的高起点的“龙头”企业。着重发展能促进市场流通的农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能带动畜禽和水产品生产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养殖加工公司;能带动资源开发和贫困户劳动力就业为主的硅铁、碳化硅等冶炼企业。同时,在发展龙头企业时,一要突出培育和发展市场潜力大、加工层次深、科技含量高的创汇能力。二要突出对牛羊肉加工厂、冷库,畜产品公司、皮革厂、饲料厂等现有的农牧产品加工骨干企业的挖潜、改造和扩建,使之发挥出应有的“龙头”作用,三要突出乡镇企业的发展。把建设龙头企业与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进一步依托资源优势,瞄准产业化方向,下功夫搞好农牧业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

5、抓好基地建设,提高规模化水平。在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建立自己稳定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一定规模的粮油、肉蛋奶、菜、果品和水产品商品生产基地,重点蔬菜、蚕豆、油菜、青棵、生猪、牛、羊和花卉等生产基地,并逐步把生产、加工、贮运、销售融为一体,尽快形成产业化经营新格局。通过“小个体,大群体”,促进新产业基地形成。

6、注重规模效益,建设功能齐全的市场。要培育一个地区的王导产业,并能长期巩固发展下去,就必须大胆发展规模经济,想方设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通过典型引导、重点扶持农民发展规模产业,建立巩固商品基地,培育功能齐全的市场,加快市场建设的步伐,为农产品流通提供场地。并把县乡市场的运转机制结合起来,实施县乡和大小市场同轨运行,以增加市场的吞吐能力和辐射能力,为农民走产业化之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7、协调利益关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各利益主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只有完善分配机制,兼顾各方面利益,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本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从保障农民利益出发,明确责权利关系,确保各环节、各方面利益的实现,维持农业产业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8、强化网络建设,完善服务机制。在引导农民走产业化过程中,必须要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服务合作组织和“中介”机构,形成国家、集体农民结合,社区性、综合性服务与专业化,系列化服务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科技、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巾、产后服务,建立起农业产业经营保障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作用,把服务重点放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放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二是加强科技宣传培训,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并培养一大批具有“绿色证书”的农民技术人员,为农业服务。三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搞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四是提供信息服务,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五是加强企业服务。已建立的各个龙头企业在产业化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利用服务的纽带作用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力。进而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六是加强流通服务。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市场,加快培育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农畜产品提供交易场所。同时,充分发挥各基层供销社的优势,拓宽农产品流通的服务领域,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