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辅导教育

心理辅导教育范文精选

心理辅导教育

心理辅导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辅导无药可救

前言

其实,后进生的这些令老师头痛的行为,是有其产生的心理因素的,后进生的学习不良和行为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首先必须研究和探讨他们的心理特点、心理状态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他们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对明显的矛盾。

1、自尊心强与自尊心得不到满足的矛盾

前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指出:“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进生的自尊需要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但是他们的言行又往往让人们难于尊重他们,因此,这种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在内心深处引发了痛苦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有时也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2、好胜心强和好胜心得不到满足的矛盾

再差的后进生也有好胜心、上进心和荣誉感。尤其是那些调皮的后进生,总希望在众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他们对优等生、班干部表示瞧不起。可是内心深处对优等生们取得的成绩和言行,有时也会产生羡慕之情,想和他们比试一下。但由于他们学习成绩差,经常落后别人,所以总抬不起头来。因此,他们的好胜心、上进心得不到满足,心理非常苦恼。在这种矛盾下,一些后进生为了摆脱自己的苦恼,就想办法搞恶作剧,以引起师生的注意。

3、自尊心强与自卑感重的矛盾

后进生有着自强、自重的愿望,也有上进的自信心。当他们梢有进步、得到老师表扬时,就会有喜形于色的兴奋心情,心里一时出现“我也能变好”的念头。但由于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这种信心极其脆弱。由于经常受到别人的冷遇、歧视、白眼,使他们无法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一次一次终于从内心产生了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是自尊心多次遭到挫伤后产生的一种消极反抗的情绪。可以说,后进生是自信不足自卑有余。

4、上进心强与自制性差的矛盾

后进生也具有较强的进取心、上进心,有时也萌发“赶上去”的念头。但由于自制能力差,自己管不住自己,使得他们的上进心往往不能付诸于行动,即使付诸于行动,常常也只是“几分钟热度”。

了解了上述后进生的几种心理特征以后,我们就能发现,其实后进生并非“无药可救”,只要从心理辅导入手,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就能够帮助他们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学习,面对学校生活,达到良好的效果。

对后进生进行心理辅导,最好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1、克服自卑,建立自信

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轻视,因此绝大多数都存在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对后进生的学习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在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下,他们对学习不够努力,因为觉得努力也没用,同时,他们对老师的批评和帮助无动于衷,觉得自己也就这样了,怎么也好不了。因此,帮助后进生克服自卑,建立自信上关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因该注意对后进生多进行表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同时,对后进生进行批评时,要注意不要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在批评后要向他们提出希望,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是很有信心的。总之,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抓住时机,不断进行工作。

2、消除逆反心理

后进生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得不到应有的赞扬和尊重,因此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使他们不听从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教育,一意孤行,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和成长。帮助后进生消除逆反心理的关键,在于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家长对于他们的尊重和爱。要他们知道,老师和家长是爱他们的,对他们的批评和教育是以帮助他们为目的的。在这方面,教师应以情感沟通为突破口,抓住后进生的心理敏感的特点,在他们有困难、苦恼、情绪低落时及时给予温暖,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心理辅导教育范文第2篇

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学校需要针对学生共同的成长课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团体心理辅导能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起到更积极的作用。我们对某高校学生350人做了团体心理培训,并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27份。通过调查,发现团体心理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团体心理辅导在新生适应中的应用。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和人际环境等很容易产生焦虑,只有通过组织活动让大家尽快彼此了解、融入集体才能更好的解决新生的入学适应焦虑,而团体心理辅导就是最好的途径之一。教师通过一些基本的热身游戏,比如“刮大风”、“滚雪球”和“同舟共济”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通过表一我们发现,只有1%的学生觉得跟原来差不多,这说明在高校开展团体心理培训对于新生是有积极作用的。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二、大三班集体建设中的应用。要让学生在这个阶段获得更好的提升与发展,提高班级凝聚力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学习习惯和情感问题等不同的主题,运用团体辅导的技能和方法设计不同的团体活动,通过游戏创造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观察同伴,反思自己,使团队成员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加紧密,无形中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

团体心理辅导在毕业生中的应用。对于毕业生而言,他们面临就业的挑战,自我意识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和适合干什么的认识困惑,在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也会给他们带来很重的打击。可以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方式班会上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面试、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大学生建立新的自我认知模式,尽早地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增强其就业能力。

团体心理辅导与日常班级管理的融合。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可以尝试把班集体作为一个“辅导团体”,引入团体辅导的理念技术,结合辅导目的,设计相应的活动营造出一个具有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班集体,促进同交流,形成良好班风,促进学生个体和班级团体共同成长。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思考与建议

团体辅导主题的确定。团体辅导主题的确定以及成员的组成都是为了一个共性问题。因此,选择主题要有针对性,以便于组成团体,使学生在团体中产生认同感。

注重保护成员的隐私。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没有社会角色与身份地位的区别,每位成员都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因此,在团体开始前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充分尊重每一位成员,注重保护成员的隐私。

注重活动的体验与引导。团体心理辅导虽然操作性很强,其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指导教师的引导。教师应抓住机会引导,让学生产生共鸣。

结语

心理辅导教育范文第3篇

传统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知识的灌输性,教师在备课时预设好教学环节:比如设定教学目标,将授课的知识点即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重点解答,若学生无法正确会到,老师则通过引导将设置好的问题答案呈现在学生眼前。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本书的权威和绝对性,教学效果通过预设环节来完成,是一种强调师本位,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关键,使教学过程变成了灌输知识的过程。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按授课计划完成认识性的教学任务,是心里健康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授课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在教学中倾向自身的主导地位,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个别老师甚至在课堂上搞起一言堂,用单一的语言讲述来实现知识的传授,束缚的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下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这种灌输是授课方式。有学者在探索性的研究“新基础教育”时曾提出:一个课堂教学的真实过程就是营造一个师与生、以及多种教学因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推进的,并且是在新的状态不断生成的选择过程中推进的,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模式设计

团体心理辅导,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协助与服务来助人自助,它是一个教育过程,具备教育活动的性质,其目的是以是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而心理健康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民族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从中不难发现,团辅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两者的目标都具有相似性,可以把两者的理念相互融合,进一步拓展、创新。因此,笔者根据团辅理论,借鉴专业的技术,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特点,尝试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模式:

2.1根据授课内容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根据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高职学生成才与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的策略与训练、高职大学生情绪的调节、高职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高职学生挫折心理的调控、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因此,要推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必须设计针对以上教学内容的活动主题,使教学内容变得既生动有趣又便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如教授“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这一情景时,可以设计“我是谁”的团辅活动,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同事进行了自我剖析。

2.2根据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方案设计实施办法

在一个情景的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团辅活动的设计可以单一,也可以采用多重形式和方法,只要能够密切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即可,不要本末倒置。如过游戏环节设计时间过长,虽然学生互动性高,课堂也会很活跃,但是这样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就不能进行充分的分享和讨论,后期的理论分析阶段学生也就很难进入,教学效果不好。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具体操作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下面以情绪与调节单元为例,阐述笔者在课程教学中所实施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教学内容:高职大学生情绪调节教学目标:使学生认知情绪,识别自我情绪的多样性,通过情绪轮稳定性测试尝试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1)探究自我的负面情绪:让学生雨大家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负面情绪,要求描绘得尽量具体。请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帮助分析出引发这种负面情绪的行为或心理的原因。

(2)收集情绪形容词汇:将学生分成六人一组,要求每组在五分钟内尽可能多的在一张卡纸上写出表现基本情绪的词语,写好后让其中一组学生和大家分享其想到的词汇,其他组别分别进行补充。

(3)讨论放松情绪的方法:通过组织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有效调节情绪的心得体会,找出共性的内容,组织起来,变成通俗易懂的放松情绪的方法。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应用

心理辅导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应用

在政治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先进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需应对较大挑战。就团体心理辅导而言,即位于团体情境下,经由团体内部人际交互功能,让个体学会观察、学习,对自身和他人的关系加以协调,汲取先进观念,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并为他人发展予以帮助。将其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极为必要,可对教育模式的革新予以帮助,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予以参考。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即基于团体情境的心理咨询方式,以团体内人际交互功能,促使学生经由团体交流进行观察与体验,有效认知自我,协调人际关系。其存在如下特征:一是可给高校学生给予富足的资源,因团体环境内具有较多影响源,彼此间将产生强大的背景,学生能在此环境中获知更多资源;二是可给高校学生给予相应模拟空间,团体学习期间,个体无需像以往一样开展活动,而是经由新的身份和他人实施有效的情感交流,把内在情感体现切有效分析、探讨,知晓如何认知和控制此类情绪;三是其具有极强的情感感染力,交流期间,学生进行自助时可为他人提供相应帮助,彼此影响,协同商讨应对方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价值

(一)增强师生间的交际

师生之间可否有效交际对高校思政教育结果具有直观影响。借助团体心理辅导,可促使师生间具备良好的交流关系,缩减两者间的距离。因当代高校学生往往具备较强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可构建民主氛围,学生在交流期间可获取足够额尊重,能对他们的自尊心加以维护,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予以支撑。

(二)构建适宜的认知观念

高校学生之所以具有心理问题即自我认知存在偏差,这里的自我认知即看待自己的方式,对个体性格至关重要。心理学者表示,个体心理和行为具有偏差是因不正确的自我观念所致。将团体心理辅导适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可促进学生个体有效交际,彼此分享情感体验,舒缓心理压力及负担,构建产生正面向上的自我观念。

(三)构建思政教育情境

践行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先行条件即促进学生自我探索,对各类环境下学生如何展现自我加以引导。因高校学生行为会被环境因素干扰,故而可经由榜样力量引导高校学生行为。就团体心理辅导而言,借助社会学系理论,以团体心理辅导等平台为基础,给学生构建适宜的情境,所有学生均具备机会积极交流,表述自身所想,并经由这一过程对他人成功经验加以吸收。

(四)增强思政教育可接受度

学生思想及心理水平对高校思政教育可接受度具备直观影响。一般而言,辅导员及时察觉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也无法明确其实际诉求。物质条件外,高校学生希望在心理需求被实现后获得关心,而团体心理辅导可给学生构建关怀氛围,且经由思政教育为学生答疑解惑,加强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原则

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以榜样说教会等为主,导致理论和实际不符。相同情形下,团体心理辅导把个体主观意识视为是认知外界事物的关键信息来源,发觉个体内部潜意识结构,在相应层面使得教育手段多样化。将团体心理辅导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对如下原则予以关注:

(一)专业性原则

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等负责,其关键任务即思想政治工作。但团体心理辅导具备极强专业性,若促使一线人员仅依据自身工作经验将其应用,必将难以落实既定目标,因而为确保团体心理辅导彰显效用,萹蓄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参与专业培训,让其具备较好的心理健康及团体心理辅导能力。

(二)平等原则

就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教师通常处在制高点直接指明是非黑白,方式均将硬性灌输为主,但就高校学生而言,此方式极不合理,教育效果难以体现。但经由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可营造自由、民主且和谐的氛围,经由同一团体目标将团体成员凝聚,鼓舞成员位于团体内表述自身成长期间的困惑,对成员协同探讨和团体目标有关的话题加以引导,为成员共享经验及知识予以支撑。如此便需教师摒弃自身权威,深入学生群体,对团体内所有成员予以足够尊重,时刻经由积极的态度与观念对待他人。要知道,个体均值得被信赖,均具备较好潜力,均具备能力享有自我指引性成长。更为关键的便是,教师需经由团体心理辅导面向团体成员传达期望,为高校学生心理良性发展予以支撑。

(三)保密原则

团体心理辅导适用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原则即保密原则,为确保其落到实处,团体负责人和成员便需构建产生较好的信任氛围,且会于团体内对成员某些隐私进行暴露,这对高校学生心理成长大有裨益。但若此类个人隐私被他人故意披露,便会对学生心理构成较大伤害,使得高校思政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应用效果差强人意,对此我们需严格依据保密原则行事,对团体成员合法权益加以保障,确保教育效果。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应用

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获取了宽泛运用,具体可从如下层面表明:

(一)班级日常活动方面

高校教育较之基础教育存在较大差异,往往不具备固定教室和座位,班级概念不明显,学生整体匮乏较好集体意识。但实质上,学生成长期间班级的整体心理氛围对其集体感存在重要影响,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可促使身在集体中的学生具有归属感,对他们较好的集体价值观加以培养。与之相反,若班级整体心理淡漠,具有隔阂,便会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就团体心理辅导而言,其的实施给高校学生出具了较多心理问题的咨询服务,经由构建健全的保密与值班机制,出具班集体团体咨询服务,营造适宜的班级氛围,防止因班集体内部矛盾带来心理问题。就辅导人员而言,经由团体心理咨询的实施,可明确所有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心理状态,为高校学生处理心理问题予以帮助,并以各班级实情为基础落实思政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加以提升,为高校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学生团队活动方面

团体活动即高校团委面向校内学生实施的思想教育,在学生成长期间具备显著效用,可为他们构建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予以帮助。将团体心理辅导适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基于团委引领,获知高校学生实际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状况,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当做始发点,借助团体辅导模式,经由组织参观等行为给团体内的所有学生参与活动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和学生相互启发、诱导,在无形中构建产生较好心理素质并统一目标,变更团体内成员错误的理念、行为习性,促使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具备更好体验,改善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三)革新思政教育方法

就团体心理辅导而言,以催化、支持等技术为基础推动学生互动,赋予沟通交流较强的开放性,为团体内所有学生均可面向预先设置的方向发展予以帮助。辅导员经由语言把关键信息资料面向学生传播,促使学生有效融入情境,构建产生较好的团体动力,自发分享自身经验及感悟,促进学生积极反思与自我表述。如此可吸引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在思政教育实践期间,可经由较好的状态学习,发现自身缺陷并有效改进,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给予有力支撑。

(四)优化思政教育途径

团体心理辅导经由构建思政教育榜样为高校学生革新学习方式予以帮助。团体心理辅导期间,高校思政教育榜样可给学生给予科学合理的标杆,辅导员这一最为明显的群体需以身作则,为学生具备较好思想觉悟提供帮助。并且,在树立榜样后,高校思政教育应用团体心理辅道时,还可经由面质批评教育学生,也就是辅导员就学生思想意识、行为提出异议,可视为是较为柔和的批评模式,可为高校学生打从内心接受批评、不断进步予以帮助,改善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五、结束语

本文先对团体心理辅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而后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原则,并对其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望以此为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予以参考,确保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俊兵.新时期高校增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研究——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11):11-13.

[2]张佳怡,石世平.教练心理学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5):90-92.

心理辅导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朋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发展,高校的创新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在日益发生转变,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朋辈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意在探究朋辈辅导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实际意义。

一、朋辈辅导员概述

朋辈辅导员是指与大学生年龄相仿,通过非专业心理教育培训、选拔及督导等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成为具备为同龄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能力的年轻辅导员。很多高校中的朋辈辅导员都是从大学生中直接挑选出的一类大学生,在后期经过学校心理咨询师等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辅导,共同帮助其他学生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广泛实施朋辈辅导员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

二、开展朋辈辅导员心里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完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高校在大学生课程设置和安排方面具有时间宽松、自由度大、学生活动空间宽阔、思想活跃等特征因素,加上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得高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而当其他学生在面对和处理应激事件出现心理波动和异常行为时,朋辈辅导员作为同龄人加上长期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对于他们的异常心理表现朋辈辅导员能更快捕捉他们的异常反应,然后可将情况上报,学校能够在预定时间内高效及时解决处理,大大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对控制好高校危机事件突发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促进高校心理咨询主动化发展

虽然当前很多高校设立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和组织,但由于大学生复杂的心理及对心理咨询的抵触,使得一些大学生在遭遇心理困扰时都羞于主动咨询和求助指导,最终结果是高校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实施效果欠佳。而朋辈辅导员作为朋友或室友、同学能在非常自然的环境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给予心理援助。另外朋辈辅导员长期与身边同学接触交流,易于搜集掌握同学们的行为信息,通过充分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上的情感困惑并主动与他们交流谈心,有针对性的解决掉心理问题,在形式和方式上都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提升朋辈辅导员综合素质

担任高校朋辈辅导员的大学生本身就是从学生中选出的一批心理素质良好、具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影响力的优秀学生。加上后期经过一系列的规范培训,朋辈辅导员在和学生沟通交流的环节中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他们的人生经历,在他们原本基础上更加强化了自身特质。

三、优化朋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与措施

(一)营造开展朋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高校要加大关于开展朋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展板、海报等多种途径形式进行多渠道、多元化宣传朋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让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了解、支持朋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可开展朋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趣味知识竞赛、朋辈辅导员职业体验等活动,不断强化学生对朋辈辅导员的认知和关注,营造良好的朋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二)加强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

在朋辈辅导员选拔和考核方面,学校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人格、学习能力、生活经历、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不断完善和规范朋辈辅导员选拔和考核机制,优化朋辈辅导员教育资源。另外学校要重视朋辈辅导员的心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充实培训内容如心理咨询基本知识、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技巧、心理咨询实践等项目。通过邀请心理专家对朋辈辅导员实施讲座、交谈、沙龙等形式的培训,提高朋辈辅导员专业素质。同时定期强化检查案例分析、心理辅导实践心得,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朋辈辅导员服务能力。

(三)构建开展朋辈辅导员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构建开展朋辈辅导员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具体措施有建立三级心理保健网,通过校心理健康协会、院(系)学生心理健康协会、院(系)心理辅导咨询室-朋辈辅导员工作室三级网络,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实施心理指导。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设立心理网页,开展朋辈辅导员网上心理答疑、网上交流论坛或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强化朋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同时朋辈辅导员作为学生还可以利用网上聊天工具分享自己的生活情感经历和心得,并对学生生活学习动态实施观察,及时给予其情感支持和安慰。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心理学倾向于研究少数人的病理性心理,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倾向于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朋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对提高高校学生自我管理、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和功能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作者:蒋韵 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辉,杨婉秋,张满堂,等.学校朋辈辅导心理咨询员的选拔、培训与评估[J].云南电大学报,2014,9(1):37-3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