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舞蹈教学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精选

现代舞蹈教学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舞;基础训练;基本动作;“蹲”的训练;技能技巧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现代舞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目前,随着舞蹈教育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相关艺术学校及培训机构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时代背景为舞蹈技术教育提供了发展平台,舞蹈教育事业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所以,舞蹈教师也应当在时展过程中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规范舞蹈训练,使学生基本功更加扎实的同时,能够有更加稳定的发展空间。

一、“蹲”训练的是现代舞训练的基础

(一)“蹲”是基本功训练的基础

“蹲”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是一个简单的状态。但在舞者的训练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蹲”。舞蹈训练中,蹲是通过腿部弯曲和伸直来进行的基础训练,其中包括半蹲、全蹲、双腿蹲和单腿蹲,这四大类又可以分出很多细枝末节,也足以说明在舞蹈训练中蹲动作训练的复杂程度。而“蹲”动作在很多舞蹈动作中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并且也是其他动作训练的基础。大部分训练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现代舞的训练也不例外,每一个动作都有着训练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蹲”动作的练习就为现代舞其他动作的完成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二)“蹲”动作训练的基本要求

蹲动作要求舞者两只脚以及两条腿有一个正确的开合度,要求动作训练者的腰胯、膝盖以及脚尖在一条横线上,臀部要和脚跟在一条竖线上。在具体动作中,下蹲的动作要从大腿开始,用大腿发力,而不能通过腰部进行。在进行下蹲的过程中,上身要始终保持正直,此时腰腹肌肉和背部肌肉要持续收紧。下蹲时和起立时都会有一个内在的对抗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能感受到这个力,是蹲动作训练最有效的效果体现。

(三)“蹲”动作训练对其他舞蹈动作的意义

“蹲”动作的训练像是一块基石,能够影响到其他动作的训练和培养。比如“蹲”动作是跳跃动作的推动力,蹲动作支撑着跳跃动作的进行。没有足够的蹲力就不能够保证足够的弹跳,也不能够保证在跳跃动作落地时的稳定性。有效的蹲动作训练,能够使腿部关节、韧带以及肌肉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弹性,在空中进行舞蹈动作的转体时,弹性的好坏决定着舞蹈动作的优劣程度。而在舞蹈的训练过程中,很多动作都需要弹性的支撑,所以,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蹲”动作的训练是最为基本的,对整个舞蹈生涯的连贯性极为重要。

(四)“蹲”训练的舞蹈价值

一个安排合理的蹲训练,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舞蹈训练者的肌肉群,并能够让舞蹈训练者形成优美的肌肉线条。与此同时,还能够提升舞蹈训练者的基本功,并提升个人的舞蹈技能。现代舞的教学培养一般都是以学生个人风格探索为主。学生通过跟教师学习基础的舞蹈动作和现代舞文化素养来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现代舞也从一开始的模仿到现如今发展成了自己特有的科学的基础训练要求。但无论现代舞如何发展,在基本功方面,蹲的训练一直是各方面的舞蹈教师所严格要求的。尽管在很多人看来,“蹲”动作是舞蹈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但事实上,“蹲”动作是整个舞蹈体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训练“蹲”动作的各方面要求

(一)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关系训练

在现代舞教学与训练环节之中,首先需要引导舞者充分意识到蹲这一动作的具体要领,并且也需要引导舞者意识到蹲这一动作的重要作用以及实际地位,并且需要面向全体舞者细致讲授身体各部位动作之间的细节关系,随后引导舞者合理参与现代舞教学与训练员工作。蹲这一舞蹈动作以及相应技术动作的要领在于引导舞者合理发动腿部以及臀部、腰部的力量,在现代舞基础训练环节之中,舞者并不具备极强的肢体协调能力,也无法通过意念快速调整肢体各部位肌肉的实际力量。因此,舞者需要合理调整肢体各部位肌肉力量,快速完成蹲这一具体舞蹈动作。舞蹈动作是由身体各部位共同协调来完成的,比如臀部和蹲的关系、腰胯和膝关节以及踝关节的关系,还有蹲起时腿部相互作用力的关系。这些也是在“蹲”动作训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体现。臀部在下蹲时,臀大肌会从两侧向尾椎部分收紧,大腿内侧的肌肉向外侧拉伸,这就形成了大腿内侧肌和臀大肌的相互作用力。腰胯及膝、踝关节之间在蹲的过程中要有一个统一的屈伸规格。在脚尖的方向进行屈伸,才能做到一个较为合格的蹲,而这个过程中,一旦有一个关节的律动节奏不对,就会影响蹲动作的用力方式,从而导致蹲动作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二)蹲动作的训练由浅入深,由慢到快

蹲的动作训练一般都是从慢到快的,训练节奏的好坏也决定着作用效果的好坏。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蹲是很多动作的基础,膝盖的弯曲程度能确定很多舞蹈动作的流畅性和延展程度。所以蹲的训练要从慢到快,由浅入深,让身体各部分肌肉群共同调动,并让膝关节慢慢适应训练节奏,这才是对舞蹈训练者最负责的训练方式。一般情况下,在舞者初步训练蹲的过程中,无法快速理解具体要领,也无法合理研究膝盖的弯曲程度以及具体的肌肉活动方式。大多数舞者在短时间之内无法快速体会到肌肉力量相互协调的具体过程,也无法充分感受到蹲的力量变化形式,为了合理解决此类问题,舞者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形式,稳扎稳打,逐步培养自身良好的肌肉活动意识。并且有意识,有目的调整自身肌肉运动形式以及力量的调动形式,避免大量肌肉力量堆积,导致无法快速完成蹲动作。在舞者初步训练蹲动作之时,需要缓慢降低重心,并且适当调整肌肉力量,适当调整膝盖的弯曲弧度,一点一点蹲,缓慢感受肌肉力量的蔓延形势以及主要的发力过程。在舞者缓慢调整自身肢体形态的环节之中,便可以充分感受到力量的主要流动方向,在蹲的过程中,腿部以及腰部同时发力,随后通过腿部与臀部相互作用的形式,保证自身身体平衡。

(三)在舞蹈技术方面的蹲动作训练

蹲动作训练的难易程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舞蹈技术方面,一个是现代舞的教学模式方面。在舞蹈技术方面,蹲动作重点训练的是膝关节的韧性,并在训练过程中帮助舞蹈训练者找到自己膝关节的延展极限,让舞蹈训练者能够感知到膝关节的存在,并能够运用膝关节,在舞蹈技术层面有一个很好的提升。通过蹲的训练提升舞蹈训练者的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力,并在基础动作中提升舞蹈训练者的技能技巧。在跳跃动作的过程中,膝关节的作用是助力舞蹈训练者起跳并对落地动作进行临时的缓冲。膝关节的灵活程度是舞蹈训练中旋转跳跃动作完成好坏的基础。蹲动作本身也可以训练舞蹈训练者的弹跳力、爆发力和控制力等。无论是舞者学习何种舞蹈技术均需要明确了解肢体以及各个关节的实际运动形式,以及主要的运动技巧,尤其是现代舞相应基础技巧,更加需要舞者进行反复研究与思考,大多数舞者在初步学习舞蹈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较多的学习问题以及理解问题,一部分舞者无法快速掌握蹲的具体舞蹈技巧,从而导致舞者在蹲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力量失衡、肌肉无法正常发力、肢体僵硬、四肢不协调等问题。为了合理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舞者在蹲的过程中合理理解相应舞蹈技巧,也需要舞者在舞蹈技术训练环节之中,掌握具体的肢体运动模式,将膝关节的力量疏散开来,随后力量逐渐蔓延至足部以及臀部,在通过臀部力量进一步扩散至腰部。

(四)在现代舞教学模式方面的蹲动作训练

现代舞教学模式多种多样,舞者需要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合理研究蹲动作的具体训练技巧,在蹲的过程中,充分体悟力量的实际转换形式以及蔓延方式,全身心感受自身下肢力量的变化过程,在实习教学模式的诸多方面做出细节性调整,进一步融合更加全面的技巧训练内容。在现代舞的教学方面,现代舞一开始的基础动作的教学都是以地板动作为主。让舞蹈训练者与地面进行有机结合,让其在地面上施展舞蹈动作时有如鱼得水的感觉。这是被业界人士称为一度空间的练习。在地板动作的练习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动作都要利用膝关节来完成。相对于膝关节来说,蹲动作的训练是最好的练习方式。一度空间的训练结束后是二度空间的训练。在地板上进行的半蹲状态以及直立状态进行舞蹈动作被称为二度空间。二度空间的舞蹈动作很多都需要结合地板动作来进行,而且蹲动作组合和地面动作组合对蹲动作的稳定更加重视,所以在二度空间,蹲动作的训练要求更为严格。三度空间在空间维度上指高空,在舞蹈动作中具体体现为跳跃动作。而蹲的好坏确定了跳跃的优劣程度,所以蹲动作的训练对跳跃的舞蹈技巧的完善至关重要。综上所述,现代舞的基础训练循序渐进,由易入难的特点也展现了出来。

三、“蹲”动作在现代舞中的重要性

(一)蹲动作对舞者的重要性

现代舞是一个较为年轻的舞种,其代表了新时代的发展中舞者对舞蹈的探索。现代舞不像部分其他舞种一样,追求极致模仿。现代舞是通过跟舞蹈教师的学习,培养舞蹈训练者自己的个人舞蹈风格。现代舞尊重舞者个人对现代舞的认识,并且允许不同的舞者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新的东西。现代舞拥有自己的训练方式和自己的评定标准。正是通过这些独有的东西,培养出了很多能够触及人们心灵深处的舞蹈家,是让人更加容易接受的舞蹈表演形式。蹲动作是大部分舞蹈动作的基础,蹲动作训练的好坏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舞者的舞蹈上限。由此可见,蹲动作的训练对一个舞者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二)“蹲”动作在基本功上的重要性

“蹲”动作是舞蹈的技术基础。基础的部分最重视对学生站立形态的培养,也就是身体各方面关系的训练。解决各部位之间的关系问题,对舞蹈训练者在跳舞过程中直立重心的转移以及技巧控制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通过基础的学习,让舞蹈训练者能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同时,领悟到蹲动作在舞蹈基本功上的所占据的重要地位。通过蹲动作的训练,提高舞蹈训练者的素质,并进一步夯实舞蹈训练者的基础,是基本功的重要练习部分。

(三)蹲动作在舞蹈交流方面的重要性

舞蹈交流在舞蹈文化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舞蹈文化艺术具有多元化的艺术特点,不同舞种之间也有着不同的文化交流形式,如比赛等。各种舞种之间的比赛也激励了很多舞者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对于舞蹈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于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视。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舞蹈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虽然各界人士保持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但各舞种之间也不免会有角力的想法,所以蹲动作所代表的基本功的培养也让文化交流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推动了各舞种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四、结束语

舞蹈是一个将基本功锤炼数千次的过程,只有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完美地完成舞蹈表演过程中的各种舞蹈动作。蹲无论是作为训练的基础,还是作为基本功的基础,都为舞蹈表演提供了保障。所以尽管在舞台上不会只做蹲的动作,但在现代舞中,想要呈现更好的表演效果,基本功的锤炼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黄德俊.现代舞基础训练教学探析[J].艺术研究,2019,(06):106-107.

[2]吴晟.浅谈现代舞肢体训练的重要性[J].饮食科学,2018,(12):293.

[3]阎菲.现代舞基础训练对拉丁舞训练效果影响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特殊性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针对高校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项新突破。正因为“新”,所以,《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作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不同,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本文试图从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这三方面作为切入口,对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科建设方向进行论述。

一教学对象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对象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学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正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作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跨世纪的有学识、高智商的大学生,究竟对舞蹈知识掌握多少?当我走进的已不是宽畅明亮的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而是走进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时,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芭啦芭啦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为什么认为是现代舞?”“因为是现代流行的,是现代人跳的舞。”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如何填补大学生舞蹈知识方面的“缺失”和“空白”,目前在高校开设的《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①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授课时间不同,是形成教学环节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仅是一学期,而舞蹈专业的授课时间安排则是四年。正由于授课时间的“短”“少”,因而更加深了这门课程的难度,所以必须在教学环节的诸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1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必须精炼、浓缩,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从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课程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点面结合”。首先应以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重点,因为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舞蹈的精髓。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另一个重点则是现代舞,因为现代舞是当今青年学生最想知道和了解的,但他们对现代舞的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现代舞是一种观点,一种对当代世界中艺术功能的态度。”②“在现代舞者的眼里,美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③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到对人性的关照;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2在教学方法的这个环节上,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舞蹈艺术欣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成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五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壮族舞蹈的“凤凰掌”等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加进自己对动作的感受,把所学的舞蹈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欣赏过程中。

3在教学手段的这个环节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舞蹈专业传统的“口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再之,舞蹈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乐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积极调动视听觉,使其在欣赏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

三教学目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正因为教学目的不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滞后,青年学生在艺术上的“营养不良”,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诸如自我个性膨胀、审美取向扭曲、爱情至上、信仰危机等,导致人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青年人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④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其次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在人们的眼里似乎科学与艺术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很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舞蹈教育理论家吕艺生在《舞论》中也说到:“实际上,我们每个跳舞的人,几乎无不天天使用90°、180°、720°等数字概念,天天生活在“一八零”的几何图形中。”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共同的目标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巧的发展,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所必须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⑥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文理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专业特别有帮助。一位外语系的学生写道“对于外语系的同学来说,舞蹈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对我们了解外国文化,促进外国文化的普及,对于开拓视野,以及对外国文明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文科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说“文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有很深的联系。艺术给文学创造带来灵感和动力,文学给艺术主题和思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课程中对各种舞蹈作品的欣赏,使我们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对我们在文学方面的认识也增加了更新的材料。”“我的专业是数学,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数学符号能如音符般跳动,思维能力如舞步般流畅,其实音乐与舞蹈与数学是交融的……”这是一位理科学生的体会。从学生们的心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今天,舞蹈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颁布,使《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现。我们相信《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并将会建立独立的舞蹈学科体系,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性、创造性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肉体的叛逆》刘青弋著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③《万般风情弄清影》陈洁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④《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族舞;现代舞;元素融入

艺术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1]。因此,对民族舞这种艺术形式来说,它来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在民族舞教学中,我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积极向上的内容,同时还能形成紧跟潮流的思想[2]。这些内容对于健全我们的人格与提高我们的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练习民族舞,我们不仅能使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同时还能使自己的身心变得更加愉悦[2]。在个体发展的前提下,整个社会也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而国家也会在社会的推动下变得更加强大[2]。

一、民族舞与现代舞的区别特征及融合意义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人们为了不断表达自己的情感,创造出了许多的艺术形式,如歌唱、舞蹈、绘画等[3]。通过这些艺术形式,我们不仅能够认识到人们生活的方式,同时还能体会到大家在这样的生活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向观众传达着怎样的情感。民族舞与现代舞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两种舞蹈形式,这两种形式的舞蹈各自具有出众的特色[3]。这样的舞蹈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人们的日常作息方式,而且还向我们展示了当代不同人的形态与外表。二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不断创新,表现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而且内容也越来越丰富[3]。要说二者的区别,民族舞侧重于彰显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更注重彰显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现代舞在结合了这些的基础上,将一些神话故事结合自己的独特形式,全都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以,民族舞更加注重民间的风俗文化与地域特色,它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乐观而又开放的生活[3]。它展现出来的动作既自然又流畅,而且还能呈现出一定的美感,带给观众更加高级的视觉享受。流传在人间的神话故事是相当多的[3]。所以,民族舞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宗教信仰的影响下,表现为各种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特色舞。然而,要发展舞蹈艺术,结合二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都是相当重要的[4]。民族舞在结合现代舞元素的基础上,体现为更加具有特色,更加具有艺术魅力的舞蹈方式[4]。在新时展要求的不断推动下,民族舞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与挑战。这对当下艺术文化的发展来说,是一道必须要跨过去的坎。只有沿着时展的方向不断前进,民族舞才能为我们昭示出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我们拓展出更加开阔的视野与贴近生活的艺术[4]。民族舞自身具有十分独特的特性,而在融入当代生活气息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结合现代舞的表演特色,将二者独特的地域性与舞蹈形式呈现出来。随着当代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工作者对自身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管是从自身的综合素养来说,还是从对艺术的追求来说,艺术工作者都将目光放到了更远的发展要求上。在促进这些文化发展之时,我国民族舞蹈发展得更好,而祖国的文化软实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4]。同时,在传承民族舞蹈的过程中,人民的审美水平与审美艺术特点也会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总之,民族舞文化艺术的不断创新与传承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与实力,彰显着国家民族的发展前景。融合现代舞与艺术舞,是当下我国舞蹈艺术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与方向[4]。一个人的气质可以通过舞蹈锻炼得以提升。艺术舞蹈的发展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相当深远的[4]。

二、民族舞与现代舞相互融合的举措与方式

(一)注重二者的技巧融合,突出舞蹈特色

不同类型的舞蹈都有其各自的舞蹈技巧。这些技巧是突出舞蹈特色的关键所在。通过灵活运用并结合不同舞蹈的技巧,舞者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种非同凡响的感受。而且舞蹈的动作是千变万化的,只要力度不同,快慢不同,它给我们带来的感觉以及情绪都是各不相同的[5]。演员需要应用民族舞与现代舞的技巧,为观众传达出整个舞蹈的动作与整个节目的节奏,让我们认识到舞蹈的独特之处,从而使更多的人学习舞蹈,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舞动人与精彩的部分。例如,在表演《雀之灵》这部舞蹈作品时,演员就要将《雀之灵》的内涵完完整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雀之灵》主要介绍了一只孔雀在不同的形态下展示出来的风格与特色。一看舞蹈名字,我们就能够了解到这部作品主要展现孔雀的多种姿态。因此,演员在表演孔雀的灵动时会遇到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雀之灵》的表演重点在“灵”这个字上,演员要将孔雀的灵动以及它在不同姿态下的身形巧妙地展现出来。在河畔边,伴着悦耳的音乐,一只婀娜多姿的孔雀,时而孤独,时而优雅,在我们的眼前翩翩起舞。在表演孔雀抬头、转身、开屏以及低头的过程中,演员会运用到很多的技巧,这些动作只要有细微的差别,就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为了给观众展现出宁静而又典雅的氛围,演员必须要将自己沉浸在孔雀的形象中,认识到孔雀的形态、姿势,并运用自己柔软的身姿与灵活的舞蹈技巧为观众表演整个舞蹈的独特之处,使观众深刻体会到孔雀的灵动与优雅。

(二)结合二者的情感搭配,深化舞蹈主旨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展现方式,而这种艺术展现的最终目的就是向我们传达一种情感。情感是打动人心最直接的方式方法,而情感的表达也是整个艺术表演的最终目的。在融合情感表达的过程中,民族舞艺术要不断结合并发掘现代舞元素的独特之处。只有将情感的表现力与舞台的展现模式充分融合在一起,民族舞才能真正体现其意义与价值[5]。所以,在民族舞蹈的表演过程当中,搭配二者的情感表现,是深化整个舞台表演主旨的重中之重。例如,在表演《走出荒原》这部舞蹈作品时,首先演员要认识到这部舞蹈作品是改编于一个音乐剧《一个士兵的日记》。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名普通的士兵在进入军营之后,锻炼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的历练过程。舞者在为我们表演士兵在军营中的生活时,需要结合自己在军营中经历不同事情时的内心体会,以此来展现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这部舞蹈作品在为我们展现舞蹈动作的同时还带来了一定的情节。所以,舞者需要理解整部作品的思想,了解士兵从入伍的第一天到真正成为士兵之后所经历的事情。这些内容对于表达舞台主旨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士兵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艰难的训练。在面对这些挑战时,士兵的心理状态是各不相同的。带领观众认识到士兵的心理素质是传达整部作品主旨的前提。而传达这些内容的过程,也是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过程。

(三)发扬创新民族舞风格,传承二者格调

科学而又正确地传承与创新民族舞蹈,是推动当下社会不断和谐发展,促进人民安定生活的一个辅助工具。人们通过欣赏舞蹈艺术,能够体会到不同层次人们的想法,而且在认识这些知识的同时,人们还能形成更加正确的人生观,更完美的价值体系,并促使自己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不断前进。在传承民族舞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将民族舞蹈其本身的特色与风格了解清楚[5]。例如,在表演杨丽萍老师的舞蹈《月光》时,演员需要将舞蹈体现出来的有关女性的特色深刻地传达到每位观众的内心深处。《月光》为我们营造了十分优美的意境。在这个意境中,女性柔美的肢体与动人的舞姿为我们书写着一篇篇美丽的诗,让我们如痴如醉。通过欣赏这部舞蹈作品,我们能从女性的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感悟这个世界,并通过自己的认知,展现这个世界。演员需要通过抬头、扭胯等多种动作来彰显自己内心灵魂的流动,体现自己身体的协调一致性。而对作品的名字《月光》,舞者需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创新这部舞蹈作品时,舞者首先要认识到月亮所代表的含义,认识到月光的淡泊。在结合现代舞的前提下,演员要从女性的角度出发,结合月光的寓意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大胆创新与发展。民族舞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必须要不断发扬其长处,避开其短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引得更多人来学习。民族舞与现代舞有许多相似的地方[6]。在发展民族舞蹈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有效地结合二者的相似与区别之处,明白各自的特色在哪里[6]。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会更加有效地融合二者的舞动特色,从而创造出更加具有特色的作品[6]。在二者结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技巧方面将二者有效融合,突出整个舞蹈的特色[6]。除此之外,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演员还要将二者的情感搭配充分展现出来,以此来深化整个作品的主旨。在创新舞蹈作品时,我们需要在二者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以此来传承舞蹈文化的格调[6]。

参考文献:

[1]吴昊.民族舞教学中融入现代舞元素探讨[J].艺术科技,2016,29(04):414.

[2]黄亚.现代舞元素的渗透对蒙古族舞蹈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6,(17):123.

[3]刘帅.民族舞教学的现代舞元素融合实践之研究[J].大众文艺,2018,(11):200-201.

[4]刘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元素的融合[J].大众文艺,2016,(08):165.

[5]曲诗蒙.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课程设置及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特殊性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针对高校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项新突破。正因为“新”,所以,《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作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不同,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本文试图从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这三方面作为切入口,对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科建设方向进行论述。

一教学对象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对象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学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正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作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跨世纪的有学识、高智商的大学生,究竟对舞蹈知识掌握多少?当我走进的已不是宽畅明亮的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而是走进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时,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芭啦芭啦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为什么认为是现代舞?”“因为是现代流行的,是现代人跳的舞。”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如何填补大学生舞蹈知识方面的“缺失”和“空白”,目前在高校开设的《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①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授课时间不同,是形成教学环节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仅是一学期,而舞蹈专业的授课时间安排则是四年。正由于授课时间的“短”“少”,因而更加深了这门课程的难度,所以必须在教学环节的诸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1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必须精炼、浓缩,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从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课程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点面结合”。首先应以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重点,因为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舞蹈的精髓。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另一个重点则是现代舞,因为现代舞是当今青年学生最想知道和了解的,但他们对现代舞的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现代舞是一种观点,一种对当代世界中艺术功能的态度。”②“在现代舞者的眼里,美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③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到对人性的关照;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2在教学方法的这个环节上,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舞蹈艺术欣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成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五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壮族舞蹈的“凤凰掌”等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加进自己对动作的感受,把所学的舞蹈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欣赏过程中。

3在教学手段的这个环节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舞蹈专业传统的“口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再之,舞蹈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乐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积极调动视听觉,使其在欣赏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

三教学目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正因为教学目的不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滞后,青年学生在艺术上的“营养不良”,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诸如自我个性膨胀、审美取向扭曲、爱情至上、信仰危机等,导致人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青年人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④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其次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在人们的眼里似乎科学与艺术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很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舞蹈教育理论家吕艺生在《舞论》中也说到:“实际上,我们每个跳舞的人,几乎无不天天使用90°、180°、720°等数字概念,天天生活在“一八零”的几何图形中。”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共同的目标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巧的发展,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所必须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⑥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文理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专业特别有帮助。一位外语系的学生写道“对于外语系的同学来说,舞蹈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对我们了解外国文化,促进外国文化的普及,对于开拓视野,以及对外国文明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文科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说“文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有很深的联系。艺术给文学创造带来灵感和动力,文学给艺术主题和思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课程中对各种舞蹈作品的欣赏,使我们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对我们在文学方面的认识也增加了更新的材料。”“我的专业是数学,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数学符号能如音符般跳动,思维能力如舞步般流畅,其实音乐与舞蹈与数学是交融的……”这是一位理科学生的体会。从学生们的心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今天,舞蹈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颁布,使《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现。我们相信《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并将会建立独立的舞蹈学科体系,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性、创造性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肉体的叛逆》刘青弋著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③《万般风情弄清影》陈洁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④《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国高等舞蹈教育模式比较

一、美国舞蹈教育模式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便陆续开设了学士和硕士学位,40年代就有了博士学位。因此说,美国是舞蹈教育大众化起步较早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90年代起,进入普及阶段。随着政府资助比例的逐年上升,美国公民得到了普及性舞蹈教育。在美国高等艺术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舞蹈教育作为辅助性的国民素质教育手段,被名正言顺地列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之中。进入21世纪,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美国更是把舞蹈与科技融合起来,把许多原本虚构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使舞蹈迈入了新纪元。由于美国舞蹈教育起步早,发展快,所以分科较细,包括专业的舞蹈教育、师资类舞蹈教育、高科技舞蹈、大众舞蹈教育,以及包含舞蹈的艺术文化教育等。美国的高等舞蹈教育打破了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多学科交叉学习并以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根基,体现了综合培养人才的目标。

美国没有悠久的舞蹈文化传统,舞蹈资源多来自欧洲与拉丁美洲,代表性的舞蹈主要是现代舞、现代交响芭蕾舞及美国土风舞。美国的现代舞是20世纪初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现代文艺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它宣扬人性、破除羁绊,不断更新自由的舞蹈风格,吸纳了不同层面的人士参与,客观上推进了舞蹈的大众化进程。

具体来说,美国的芭蕾学校旨在培养不同层面的舞蹈演员,学习的课程主要有:技巧课、特殊舞蹈、双人舞、话剧、普拉提(一种集瑜伽、舞蹈、体操的身体训练)以及现代舞。毕业生大部分去纽约市立芭蕾舞团。此外,纽约市的朱利亚德学院舞蹈系和纽约州立大学珀切斯分院舞蹈系这两处,也以培养高、精、尖的舞蹈表演演员为目标。

美国高等舞蹈教育大众化较突出的学校代表为NBU(杨伯翰大学)。NBU大学是美国文科名校,也是一所宗教大学。在这所著名文科大学里设有专业舞蹈教育和公共舞蹈教育两个学科。专业舞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演员、教师,所学的课程主要有芭蕾基训、现代舞、编舞技法、瑜伽、国际舞蹈史、音乐史、舞蹈研究、20世纪音乐、解剖学、运动学、美学、社会学、即兴创作、作曲、制作等。NBU的公共舞蹈教育是面向全校学生进行的普及性教育,课程以俱乐部的形式安排在每天中午的两个小时里,学习具有美国风土特色的交谊舞。舞蹈俱乐部对学生的个人条件不加任何限制,不论高矮、胖瘦、健全、残疾的学生,只要对舞蹈有兴趣就不拒之门外。公共舞蹈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精神,不歧视残疾人,强调人人自由、平等的思想。这个理念也深深灌输于美国高等舞蹈教育中,深刻体现了艺术大众化的社会现象。

美国的高等舞蹈教育也是发展比较顺利的国家。除了国家对人才培养战略政策支持外,学费、募捐、捐赠等民间投入与政府逐年加大的资助,也使美国高等舞蹈教育的素质化、大众化发展得以实现。培养演员的美国芭蕾舞学校打破了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课程设置体现了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文科大学专业舞蹈教育除了开设芭蕾舞、现代舞、编舞技法课之外,更加注重多学科的交叉。理论学习比重较大,较宽泛,是一个既能掌握不同舞种技能,又能从事理论研究,更能自主作曲进行舞蹈创作的教育体系,也是体现高水平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模式。但唯一不足的是,美国文科大学专业舞蹈教育没有把美国土风舞和印第安人舞蹈以及美国黑人舞蹈融入教育体系中,实为缺憾。

二、法国舞蹈教育模式

法国是芭蕾舞形成与发展的摇篮,世界芭蕾舞通常用的术语多来自法国。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支持建立世界最早皇家芭蕾舞学校以来,萌芽于意大利的芭蕾舞种子就在法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经历五六百年历史的洗礼,法国舞蹈教育发展更加完善、成熟,不仅学校里有完整的舞蹈教育体系,而且法国政府制定了《舞蹈教育法律》,将舞蹈教育法律化。

在法国,舞蹈教育有四种形式:职业舞蹈教育、职业性舞蹈教育、学前舞蹈教育、更高层次舞蹈教育。这四种舞蹈教育形式彼此链接、环环相扣,从宏观角度来看,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舞蹈教育体系。

1.职业舞蹈教育以法国巴黎舞蹈学校、马赛舞蹈学校、尼斯舞蹈学校为代表,主要学习芭蕾舞和现代舞,人才培养目标为演员。

2.职业性舞蹈学校是专业与业余紧密衔接的学校。这些学校遍布法国各省各地,称之为业余音乐舞蹈学校。培养对象为小学生、初中生中具有舞蹈专长的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学校采用淘汰制,有舞蹈才能的学生学习芭蕾舞和现代舞;对舞蹈有兴趣但才能不足的同学则学习爵士舞。初中毕业生中,有舞蹈天赋的学生可报考职业舞蹈学校,其他同学可将舞蹈作为训练形体与气质的业余爱好。

3.综合职业舞蹈学校的代表为国立音乐舞蹈学院。主要课程有:芭蕾舞、现代舞和舞谱。学习年限三年或四年。毕业生主要从事演员、编导和研究舞谱工作。

4.法国学前舞蹈教育是一种舞蹈启蒙式教育,基本是人体动律、舞蹈节奏的训练,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舞蹈教育。

5.法国更高层次的舞蹈教育类似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或是说类似于MFA(艺术硕士教育)。这种高层舞蹈教育学校在法国有四类:培养芭蕾舞演员的国立舞蹈中心;培养现代舞演员的国立现代舞中心;培养舞蹈师资国家舞蹈教育学院与培养舞蹈理论研究者和舞蹈市场管理人才的巴黎第八大学舞蹈系。

法国舞蹈教育主要靠国家公立学校,以政府财政为主。法国经济发达,而且也重视舞蹈教育。从上述来看,法国舞蹈教育已呈全面铺开状态,从低到高,环环相扣,形成比较完整的舞蹈教育体系。不仅如此,为规范舞蹈教育事业,法国还制定了《舞蹈教育法律》,确立舞蹈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考试通过者才可以在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这三个舞蹈领域内执教。同时还有一些硬性规定,如舞蹈教学场地基本设备要符合舞蹈技术需要:地板、镜子、把杆和防水设备等。获取舞蹈教师资格的标准是,除了要求学生专业技巧达到职业舞蹈院校的程度之外,还要求学生必须修满音乐基础知识、舞蹈史、生理解剖学和舞蹈教学法共600学时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人体动作科学分析和人体动作训练的方法以及理清舞蹈与音乐的关系,能够独立承担不同层面的舞蹈教学工作。

重要的是,法国舞蹈教育是比较合理、完善、规范的教育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也有不足,法国舞蹈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舞蹈教育的内容略显得单薄,未与其他学科联袂,人才模式仍停留在固守传统的基础之上。

三、英国舞蹈教育模式

英国是欧洲发达国家,高等舞蹈教育大众化起步早,并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全国舞蹈教师协会”,吸纳了各层面舞蹈教育人才,随着政府的教育改革法和全国教育科目表出台后,使有舞蹈才能的年轻人进入大学深造,接受高质量的舞蹈教育有了保障。英国舞蹈教育呈现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职业演员教育,课程以芭蕾舞和当代舞为主;第二种是体育舞蹈,亦普及教育,所学的课程以国际标准舞为主。学生参加由“全国舞蹈教师协会”组织的考试可分别获得不同级别的教师资格证,通过者可担任不同层面的国标舞教学工作;第三种是大学舞蹈教育。英国大学舞蹈教育以培养舞蹈师资为目的,学习的课程主要有: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舞蹈史论、创作音乐、戏剧等,是一种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所学内容较为宽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与同类相比,是较为完善的舞蹈师资教育的建构体系。

四、芬兰、丹麦、德国舞蹈教育模式

芬兰是欧洲较为发达的国家,但是其舞蹈教育素质化、大众化起步较晚,且只限定在儿童舞蹈教育发展方面。政府投资并出面组织从事儿童舞蹈教育的师资培训所学的课程主要有:芭蕾舞、当代舞和民间舞,而且均为初等水平,专业质量不高。丹麦舞蹈教育在丹麦文化部和教育部的经济支持及政策鼓励下,呈现出舞蹈教育全面铺开的趋势。其舞蹈教育为演员教育、师资培训和普及性教育。在丹麦政府支持下,丹麦于2000年组建了舞蹈教育协会,课程主要围绕教师资格所认定的科目,大部分科目与体育运动有关。

五、南非、日本、加拿大舞蹈教育

南非、日本、加拿大分别处在不同地域,其经济实力也不相等。但它们对舞蹈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及舞蹈素质教育、大众教育的发展速度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南非的舞蹈教育只限在小学、中学之中,而且是必修课。但是,由于南非教育界相对不够重视舞蹈师资的培养,因而造成中小学舞蹈教育课程均由非专业舞蹈教师来担任。因此,舞蹈教育质量不高,且只注重学生表演而忽视对其创作力的开发。

日本舞蹈教育与南非相同,中小学舞蹈教育基本由体育老师担当,这些体育老师曾在大学和私人舞馆接受过一些舞蹈训练,但所学科目带有局限性。此外,政府对国立大学舞蹈教育的投入极少,因此,日本国立大学及著名私立学校很少有舞蹈系科,演员的培养及舞蹈师资的培养均落在私人舞蹈学校中,因此,呈现单一化的现象。

加拿大过去为舞蹈的荒漠,虽然有享誉世界舞坛的高水平团体,但仅是演员培养模式的结果。目前,加拿大舞蹈素质教育开始得到政府的支持,但舞蹈教育课程在教学大纲中的位置尚不稳定,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没有舞蹈课。职业演员的舞蹈教育以芭蕾和现代舞为主,普通大学的舞蹈教育课程以舞蹈编导为主,整体课程的内容不够厚重,再加之政府资助不足,师资培训及老师资格认证等没有及时展开,造成舞蹈普及教育的局限性。

通过多国高等舞蹈教育模式的比较,有些现状值得我们思考:第一,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舞蹈教育并大力普及舞蹈学习,让舞蹈成为大众娱乐的主要项目。他们不断丰富高等舞蹈教育的成分,使各种类的舞蹈教育分工具体、目标明确;第二,有些国家,其舞蹈教育现状,缺乏设备、师资、课程设计成为普遍事实,也成为了限制其舞蹈教育发展的客观条件。第三,舞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有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还不够重视舞蹈素质教育,舞蹈仅成为那些国家中少许人生活的偶尔娱乐,这反而导致了其国家人们经济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相互失衡。

总之,各国都在努力探索舞蹈教育的多元化模式,并以质量为标尺,使之体系日趋完善。美国舞蹈教育家安娜·格林·吉尔伯特很关注舞蹈普及教育,她说:“什么是舞蹈教育的倾斜点?……首先我们应该把世界舞蹈界的带头人都联系起来,并坚信要为青年一代提供有质量的舞蹈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和政界人士的共同合作和努力,艺术有可能倾斜,世界范围内全面的艺术教育,将会改变艺术面貌以及社会的面貌,在二十一世纪,舞蹈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安娜·格林·吉尔伯特的呼吁回答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人类的文明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作为艺术门类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在推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人们更喜爱用肢体语言来宣泄情感,于是,各国纷纷寻找适宜于本国的舞蹈教育模式,逐步从高等舞蹈教育过渡到大众舞蹈教育。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舞蹈教育凭借着悠久的舞蹈文化积淀,以强盛的势头迅猛发展。几十年以来,我国也摸索出了一些比较规范的舞蹈教育教学模式,如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代表的专业院校高等舞蹈教育;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师范类大学高等舞蹈教育;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综合类大学高等舞蹈教育等。

不过,我国的舞蹈教育体系内部机制循环也面临着压力,来自转型期的机遇与挑战要求舞蹈教育体系有机调整。中国舞蹈教育应努力在本土化氛围中优化教育资源,并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教学模式,使其适应中国艺术发展现状,更符合国民对舞蹈事业的要求。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持续的、不间断的探索,中国舞蹈教育必定会在世界舞蹈教育之林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四海编译.美国芭蕾教育掠影.转载于舞蹈.2004年第4期.

[2]郑慧慧.体验法国舞蹈教育.舞蹈.200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