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初一论文

数学初一论文范文精选

数学初一论文

数学初一论文范文第1篇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激励性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要经过精心的预设.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激励性,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相关数学问题的学习好探究中去.例如,在讲“探索勾股定理”后,我在黑板上呈现如下问题:Rt△ABC的∠C=90°,BC边为8cm,AC边为6cm,请学生计算一下AB的边长.并说道:“这是一道简单的勾股定理的应用问题,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正确给出答案.获得第一名的同学得到一个奖品.”听到我这样说,学生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并且马上投入计算当中.不一会儿,就有同学给出了问题的答案,他也因此获得了奖品———一个笔记本.而其他的同学也对其投以羡慕的目光.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通过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予以解决,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勾股定理的重要性.由于其中融入了激励性,因此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非常之高.当然对于学生的奖励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无论是哪种激励措施,对于学生的问题解决参与积极性来说都是一种有效激发.

二、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除了要对学生具有激励性之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初中生在课堂教学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思维上的障碍,当他们的思维出现障碍的时候教师不能视若无睹,而是应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给予其一定的启发,引导他们更好地突破思维障碍.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我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推导平方差公式.十几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小组可以推导出该公式.看到学生焦急的表情,我也替他们着急.思来想去我决定给学生一定的引导,于是我在黑板上列出了如下算式:①(x+2)(x-2);②(1+3a)(1-3a);③(x+5y)(x-5y);④(y+3z)(y-3z).然后再引导学生找一找上述算式究竟存在何种规律.通过我的启发式提问,几分钟之后学生终于准确推导出平方差公式.看到大家开心的表情,我的内心也感到非常欣慰.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通过实施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推导出了平方差公式.在学生的公式推导出现障碍的时候,我适时地进行启发式提问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提问对学生的启发性.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时间性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之后,还需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提问的时间性.如此以来,方能真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后,有位教师提问:你们谁能够推导出平方差公式呢?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快速进行推导,但是仅仅过去一分钟的时间,这位教师看学生仍然没有推导出来,就显得非常不耐烦了.接下来这位教师干脆直接在黑板上写出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的做法,真的让人无法苟同.这位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给学生留出的探究时间却太少.试问: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学生如何能推导出平方差公式呢?所以说,课堂提问必须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的课堂提问,方能称之为是有效的.

四、总结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弥足珍贵的,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掌握的学问和艺术,教师要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在课堂提问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具有激励性、启发性和时间性.只有这样,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

作者:赵建斌单位:浙江乐清市白石中雁学校

第二篇

一、创设有效问题的途径

1.创设导入问题,引出教学主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挖掘相关的知识背景,为教学内容与生活搭建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抽象出数学模型,提炼出数学问题.例如,在讲“数轴”时,教师提出问题: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读一读:尝试读出图中广州、盐城、哈尔滨三个城市某日测量的温度.看一看:温度计上的刻度数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能准确地说出每一个度数?想一想:你能借鉴温度计,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这样,教师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涵的数形结合———点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巧借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故事,能化繁为简,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百羊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若得这般一群凑,于添半群小半群,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微妙谁猜透.(注:小半即四分之一)这样,教师借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故事创设良好的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急于寻求答案的兴趣.

3.关联新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呈螺旋状,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教师要以旧知为铺垫,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如将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的学习融入已有的知识网络之中,实现知识的衔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展开丰富想象,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发现规律.例如,在讲“菱形的性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生活中的伸缩门、水晶、菱形窗户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之美.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有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吗?这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这些图形和平行四边形又有怎样的不同呢?接着教师回顾矩形的定义,通过变化角的大小,将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引领学生类比,通过一条边的变化,给出菱形的概念.

4.加强师生的互动,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彼此交流、彼此分享中发现问题,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例如,在讲“线段直线射线”时,设计师生对话如下:师:拉紧的线和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什么?生:线段.师:线段有什么特点?生:有两个端点.师:如果我们想知道这根线有多长,有办法吗?生:可以测量长度.这样,课堂教学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逐渐展开,使原本消极、倦怠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总结

数学初一论文范文第2篇

1.利用错题资源精选例题,夯实学生的双基教师的备课除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会不断的总结分析学生的薄弱之处,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选例题,在适当的情况下引入“易错题”,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概念教学中,学生不重视概念理解,老师就可以在讲完概念后,通过例题进行辨析,加深理解。例如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念后,通过例题进行辨析,加深理解。例如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方面,“易错题”的演示、比较能达到更好效果。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错,还检查不出错在什么地方。老师就可以让一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纠错,找出典型错误,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2.利用错题资源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点评错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大多数老师都会评讲作业中的错误之处。但我们发现老师一再强调的地方,学生还是反复错,遗忘得也快。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来点评错题,通过分析其他同学错误的原因,理解并掌握考察的知识点,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总结出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规律和技巧。

(2)利用错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切忌让学生去套用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通过“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去猜测、讨论、交流,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易错题”

收集整理“易错题”,可以让学生养成及时总结、反思自己学习状况的好习惯,并从中获得启发,避免因盲目解题陷入题海,有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养成经常反思的好习惯每个学生都应该准备一本错题本,按照章节的内容,把平时上课、考试、作业中的典型错题摘录下来。在题目下面要注明错误的原因,如审题不清、概念模糊、考虑不全面等,可以用红笔圈出做好记号,让错误一目了然,并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如果有些题目能一题多解或产生变式,那效果就更好了。一章内容整理完毕后,在班级开展评比,秀一秀大家的错题本,把多数学生容易犯错的题目或有借鉴作用的题目放在习题课上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督促学生用好错题本,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错题本的建立是考前复习的好资料,督促学生在空余时间养成经常翻阅、思考的好习惯,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对于做得好的同学或进步大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创设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同学,要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小组间的交流合作、互帮互助,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

三、总结

数学初一论文范文第3篇

具有抽象性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共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那些喜欢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来说,数学课是他们喜欢的学科,但对于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数学课让他们感觉枯燥无味、难学,听数学课成了一种折磨。要让这些学困生喜欢上数学,对数学老师来说是一种考验。教师应在课堂上运用幽默的语言,巧妙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共鸣,能很快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住。如在学到九年级“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接着马上追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如三角形、四边形……”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他们无法滚动。”教师可再问:“那就造成这样的形状吧(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椭圆)!行吗?”学生始而茫然,继而大笑起来:“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老师接着追问“:为什么造成圆形就不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答案不一,这时,抓住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教师面带微笑地说:“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那老师就带领你们进入一个神秘的王国,这里的国王叫做‘圆’”(板书课题),同学们开心地大笑,在愉快的笑声中,他们带着疑惑、充满期待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讲“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时,教师作开场白:“我身轻如燕,可以飞上旗杆帮你们量出旗杆的高度,我是水上飘,能凌波微步测出东江的宽度。你们有这个本领吗?”学生肃然,老师接着说:“我的‘师傅’是相似三角形性质,我的‘独门绝学’是数学方法,想学我本领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大笑,纷纷举手。老师接着说“:认真听完这节课,你就免费学到了绝技。”同学们情绪高涨,我们的新课就这样开始了。石本无火,相撞而去而火花璀璨,水本无波,投一石而激起涟漪。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给他们带来快感,从而唤起他们急切的求知欲。学生带着疑惑进入新课,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二、风趣幽默变枯燥为生动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诙谐幽默的语言具有神奇的诱惑力,可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心智、激发兴趣的作用。如:在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借助图形向同学们引入这三个概念后,学生会觉得很复杂,特别是出现变式,如当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时,学生更是看得眼花缭乱。教师可以把那条截线比喻成菜刀,两条被截线比喻成两根葱,找三种角时关键要分清楚哪两条是葱,哪条是刀。然后提问“:这个内容是有点复杂,那我们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区分?”教师用红色粉笔把一对同位角描出来,问学生觉得这个图形象什么?同学们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对同位角与大写字母F极为相似,再试试其他位置的同位角,都可以看成是F,只不过位置不同而已。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了,个个争先恐后地总结出:内错角与Z相似,同旁内角与C相似,把复杂的几何图形比喻成学生熟悉的葱、菜刀和英文字母,不但能让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而且让学生更清晰地分辨出了这三种角,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可见,数学课堂上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明朗化,而且在加深学生记忆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这样就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不自不觉地进入教师所设想的思维天地里。

三、善用口诀化解教学难点

有些难点,三遍四遍讲,学生未必记得住,但如能改用口诀去描述、表达,便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帮助理解、记忆并掌握。八年级的完全平方公式,学生初学时感到抽象不好记,使用时总与平方差公式混淆,为了帮助他们掌握,教师可以根据公式本身的结构特点编成口决:“首平方,尾平方,二倍在中央,符号看前方。”七年级的有理数加法法则既拗口又难记,中下生往往搞错和的符号,可顺势引导同学们总结出顺口溜“: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这个口诀较书上的法则简洁、形象,既好记又好用。实践证明,通俗易懂的口诀、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可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又能有效地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复杂的法则、定理等,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但应注意,归纳的口诀、顺口溜要精练、简单,能高度概括问题的本质。

数学初一论文范文第4篇

岭南的民间艺术文化数不胜数,千奇百怪,是中华民间艺术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岭南民间艺术文化艺术种类繁多,有粤曲粤器、少数民族服饰、传承多年的粤菜、各种雕塑、房屋建筑这些都是岭南文化的象征。岭南文化中的南越古墓和开平碉楼以及村落都是世界遗产文化。广东有丰富的民间艺术,教者更应该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融入岭南民间艺术文化,加强中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学习初中美术中融入的岭南民间艺术文化,把其发扬光大。传承好、创新好岭南文化,也是初中美术教学实践研究的目标。

二、岭南民间文化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

既然在岭南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术教科书中以及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融入岭南民间艺术文化是那么的具有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融入岭南民间艺术文化呢?怎样才能让岭南民间艺术文化为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做贡献呢?

(一)岭南服饰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岭南服饰独具特色,少数民族的服装不仅具有岭南风情,还把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岭南地区中服装文化的代表是瑶族和壮族的服饰。它们的服饰以红黑为主,装点各种金银首饰。在进行第四单元———静物画构图与色彩的初中美术教学中,首先可以教授同学们画静物画的方法,最主要的是把岭南文化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画静物画可以画人体模特,也可以画一些物品。老师可以收集具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或者是一些木屐让同学们作画。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还可以指导同学们认真领会画岭南服饰的真髓、岭南服饰的颜色搭配和意义。红色表达了岭南人士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热情好客的性格,金银首饰的搭配展现了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子女的祝福。木屐更多地为老一辈男士使用的鞋子。木屐看似不够严肃雅观,但是木屐展现了岭南人士的包容性。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就教授同学们观察服饰和设计服饰,这不仅会增加同学们对岭南服饰的认同,也教会了同学们具有宽广的胸怀,还可以教会同学们画静物图的技巧和对颜色的认知。

(二)岭南建筑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一朵奇葩。岭南建筑不仅丰富了中华建筑习惯和建筑资料,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向世界优秀建筑学习,取长补短,体现了岭南人士的积极好学。岭南建筑的代表是开平碉楼、瑶寨和西关大屋以及岭南民居。在初中美术老师教授“源于自然的启示”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把岭南建筑融入到美术教学实践中。岭南地区的自然气候是夏季炎热,且长年多雨。而且在古代,这里的自然没有得到开发,野兽出没。到了清朝末期和战争时期,这里又土匪猖獗。所以,岭南的建筑以坚固的堡垒和圆形的寨子为主要建筑风格,为的是团结协作。岭南民间小居的房屋大都是向下的三角形,为的就是顺利排走雨水。那么,初中美术老师在教育同学们作建筑画时,可以启发大家要根据自然环境的启示以及人文风情学会设计建筑。如西关大屋多狭长为的就是通风,在美术设计上,任何美术作品它都要展现人文风貌。所以,岭南建筑可以为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提供很多很好的参照物。

(三)岭南食物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岭南食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数粤菜。粤菜的核心就是清谈,以及老火靓汤。众所周知,一桌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把“色”放在第一位,可见颜色的搭配、形状的摆设对于菜的重要性。初中美术已经开始学习对颜色冷暖色调的搭配以及形状的设计。所以,把岭南食物融入到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说是绝妙的。粤菜的卤味,外形金红油亮,色泽明快,可以做成特色拼盘,也可单独成为一道看家菜。卤味能为菜肴添辉添色。在初中美术所学习的———发现与创造中,老师就可以很好地把岭南食物和食物器皿的设计融入到美术教学实践中。在美术课堂上,老师放映粤菜,让同学们找出它们色泽搭配的奥妙和形状摆设的特点,然后自己用画笔创造一盘食物。注意运用颜色和形状,在设计器皿时还有注意它和菜肴搭配的和谐性。由此可见,岭南食物对于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数学初一论文范文第5篇

一、过渡语要“巧妙激趣”

初中语文课堂的过渡是指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把教学内容前后环节巧妙衔接起来,顺理成章地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小觑的环节。教师艺术的过渡语能收到承上启下、锦上添花、回味无穷、浑然一体的效果。它不仅映射了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提高教师的课堂魅力,而且还直可以发挥启迪心智、激发兴趣、引人人胜的作用。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的艺术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恰当的过渡语是奏响课堂生命欢歌的一剂良药。如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时,在分析“烈日”部分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之后,为学习“暴雨”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如此酷热的天气,如此艰辛地拉着车,此时的祥子最渴望来点……此处老师稍作停顿,学生异口同声:“来点雨吧!”“雨来了,可这是祥子所需的及时雨吗?”学生带着疑问,急切地阅读文本寻找答案。这样的过渡,不但自然顺畅,而且能启发学生思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教学李煜的《相见欢》一文,我先带领学生理顺词义,整体感知词人内心离别之苦、亡国之恨。为了把握文章主旨,更好地品字、析句赏析词作,我精心锤炼这样一段过渡语:同学们已感知到本词写的是“离愁”,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离愁”是通过哪些具体事物表达出来的呢?学生很快找到“月”、“梧桐”、“秋”这些本就是惹人愁思之物,进而理解这不是一般意义的闺房中的相思之愁,也不是游子的羁旅之愁,而是一种深深的故国之思和浓浓的亡国之恨。可见,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注意自己过渡语的艺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在课堂中领略到那种语言和谐之美。

二、点拨语要“启发灵感”

新课程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点拨者,通过教师的点拨,将思维导向深入,促使学生柳暗花明、越过障碍、除去纷繁冗杂。如教学《孔乙己》一文,对课文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的理解是难点。为解决好这一难点,我是这样点拨的:①为什么孔乙己是“大约”死了(结合当时孔乙己处的社会环境里、特殊的身份)?②为什么孔乙己是“的确”死了(结合孔乙己的两次出场,在外貌、神情、动作上的变化)?这两个问题环环相扣、深入浅出,难题迎刃而解。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时时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它准确、鲜明、生动且风趣幽默,才会促使我们的教学语言走向了“左右逢源”的境界,学生才会学得兴致勃勃,教师也才会教得兴味盎然,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无穷魅力。愿更多的初中语文教师在使用语言的时候,能做到多种方法结合进行,讲究教学的语言艺术,做一个引导学生走进语文学习乐园的启蒙者。

作者:韩桂红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沙城第三中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