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事管理论文

人事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人事管理论文

人事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2完善分配激励体系

从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师资源来看,普遍存在严重短缺的情形,因此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做好教师人才资源建设工作,不但必须吸纳人才,引进人才,同时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人才的发展。高校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摸索适应自身特点的不同人才资源分配方法合格措施,秉性效益优先原则,将不同单位机构的工资总额同办学质量,以及科研水平进行效益衡量,多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进行照顾,提升主要人才的福利待遇,实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进而实现分配激励体系的目标。

3实现高校内部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

在高校内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非常繁杂的问题和不足,受到多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实现高校内部人力资源科学化配置,首要因素是按照学校自身的环境以及外部的发展变化,严格明确高校内部具体的组织结构,然后还要加强对于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实现人力资源和科学化配置。因为高等院校的劳动通常都是以脑力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来明确教师的工作总量,这也充分的表现出了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基本标准。

4从绩效评价转向绩效管理

对于高校的教师人力资源而言,其自身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于生活的需求,涵盖了个人成就感,自我实现等等其他方面的内容,一般而言,绩效管理主要涵盖了绩效计划于目标的制定,绩效考察等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当然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内部因素管理。所以实现绩效评价向绩效管理的转变,也充分的表达出了高校人才资源的独特属性。

5强化创新机制改变

相对于大多数高校的管理理念而言,几乎都是奉行的行政管理的理念,对于人才资源的管理匮乏创新。创新对于任何行业,单位而言都是相当关键的因素,创新不但能够让高校焕发活力,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校的未来发展。高等院校的相关人事部门应该坚持创新性的思维模式,不断健全和改变管理结构。另外还应该彻底的更新管理理念,改变工作方式,培养全面的责任观,慢慢形成民主管理的全新思维模式。同时在管理方式措施上也必须要不断创新,在健全相关制度基础之上,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进而全面的促进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

二.结语

人事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1思想上不够重视由于我国事业单位之前的长期实行平均分配思想占主导地位,事业单位从领导到员工往往都对人事绩效考核制度表示出抵触情绪。他们认为如果细化人事绩效考核,将会影响到团结和和谐,故不是很赞成人事考核。即使有些单位领导认识到建立了人事绩效考核制度得重要性,但是员工的思想上不够重视,最后也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效果。

1.2绩效考核技术不完善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者往往缺乏恰当的绩效考核技术和科学方法,带有很多的主观意愿。加上有些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搞绩效考核就是对他们自己的工作的稳定性的破坏。还有绩效考核者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方法和技术上,考核时需考虑人情关系、工作时责任心不强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导致绩效考核失去公平和公正,没有形成良好的绩效考核氛围,考核制度形同虚设。

1.3绩效考核制度处在探索中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的制度正处在探索中,在制度的内容上存在缺陷,设置不合理,没有细化,考核内容大同小异。现在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大都是通常是以岗位和任期责任制为考核的基本依据,没考虑到具体工作将会在实际中产生的效益,对除了这两点之外的其他方面的考核不予重视。同时,考核标准设置不细致明确,考核标准往往受考核者主观价值观的影响,特别是容易受个别领导主观意愿的影响。考核判断过程中,定性的居多而定量的较少,考核判断标准的随意性大。

2.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的改进对策

2.1营造良好的考核氛围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中,绩效考核才能落到实处。要让全单位的员工都认识到为什么要进行绩效考核,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氛围。主要是以下三方面:一是为了对过去的工作业绩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考核,看到问题所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供员工晋升的依据;二是为了对员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对其能力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如何做这样的评价呢?口说无凭,是不是用这样的评价来做出一个公正的结论。通过事实来说明能力和你的业绩是不是更有说服力。三是为了提高工作绩效,实现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及时了解任何员工任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谁能干,谁不能干,考核结果一目了然。用考核的方式来证明员工的业绩,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从而为事业单位选拔任命和使用人才提供依据。

2.2正确定位绩效考核,加大考核者的培训力度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要有正确的定位,尤其是领导更应该有这种意识,将绩效考核作为完整的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此外,还要加大考核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客观公正、准确的绩效考核结果不仅取决于考核制度、考核技术及方法,更受到考核者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影响。因此,对参与绩效考核的考核者进行专项的培训和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2.3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及考核方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首先要对员工的岗位进行科学有效分析,不同岗位不同的考核标准。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客观分析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并编制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其次,要科学合理的确定考核内容,设置指标体系。可采用层次管理法将考核体系分为整体绩效考核、部门绩效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三个层次,以解决考核内容以偏概全的缺陷。在设置考核指标时需注意平衡,注意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可实际观察并可以量化的指标为主,以相关的定性指标为辅。最后,要明确考核标准,使考核周期系统化。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有效地与薪酬挂钩,并综合考虑考核目的、被考核职位、考核指标类型来确定绩效考核周期。

2.4充分利用并及时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绩效考核结果来之不易,加以充分利用才使得绩效考核工作更有意义。应将考核结果告知被考核者,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会就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被考核者面谈,若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无异议,则在考核结果表上签字确认;若有异议,则可进行绩效考核申诉。其次,对被考核者的绩效考核结束后,各级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应及时对其绩效中未达到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制订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各级考核者应为被考核者提供绩效改进指导和帮助,并跟踪其改进结果。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从建立交流与沟通反馈、有效运用绩效考核结果这两个方面入手,切实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反馈制度。

3.结论

人事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要遵循的主要原则

为了保证整个农业科研单位的正常秩序,保证农业科研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原则,并在整个过程之中,受到这些基本原则的约束。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原则。第一个要考虑的原则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物质性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基本职位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基本工资数目也是相差无几的,那么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所能够提供给的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的额外金钱就成为了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追逐的方向,是可以极大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因此,要进行考虑的首要原则是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物质性人事管理原则。第二个要考虑的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地位性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获得职位的晋升之后,不仅仅可以获得更加多的物质性收益,还可以收获来自各方的尊敬,这也是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的源动力之一。但是,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职位毕竟有限,没有物质性的人事管理的使用广泛。因此,其次考虑的是原则是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地位性人事管理原则。第三个要考虑的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公平性的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农业科研单位之中,因为种种原因,总是难以得到自己应有的人事管理。除此之外,在竞争之中,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也难以避免拉客等恶意竞争行为的出现。例如在家族性农业科研单位之中,就很少有工作人员能够真正地晋升到管理层之中去,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的运行,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机制也难以激发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公平性的人事管理原则。

2.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思路

进入新世纪,在信息化的时代下,传统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够满足人才的切实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农业科研单位推行人事管理机制的时候,一定不能够仅仅考虑到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经济方面的人事管理,还要注重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全方位人事管理。例如,可以在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做出了对农业科研单位巨大的经济贡献的时候,可以考虑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设立相应的职位,满足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未来发展。也可以为工作人员去报一些专业技能知识培训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以后的发展提供保证。在进行整个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评判过程之中,可以随时进行变化,并使用相关的档案管理手段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并根据这些变化改变变量(例如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性别情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年龄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婚姻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位状况等变量),就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模型。通过对这些基本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变量的研究,可以得出各个变量改变之后,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所接收到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回报,以及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具体的满意程度,制定出符合农业科研单位长远利益、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基本制度,等等,这样就可以拉近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促进农业科研单位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结

人事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传统人事管理的概念

传统人事管理指的是企业对人和事物的管理,一般是由企业的人事部门来作为组织和企业内的职能部门从而管理日常的事务性的工作,是在一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基础上,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和相关的事物为对象,协调、监督、控制人与人或者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一定的目标。广义来讲,人事部门是一切包括单位、部门、团体等组织机构在内的、对组织内人群的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人作为一种成本和工具,注重的是其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传统的人事管理所强调的是单方面的静态制度控制和管理,人在这种模式中处于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固定和封闭的状态,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对人进行控制,这使得员工只能够被动地接受安排的工作,没有选择的余地,限制了人员的流动性。另外,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是照章办事、照计划行事,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对于数量的重视导致了对质量的忽视,无法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各个组织机构通过运用现代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对有思想和劳动能力的人们进行开发、吸纳和运用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人作为主要的资源,注重的是对其的产出与开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出发点也是人,管理的归宿点是最终实现人与事的优化配置,从而让企业或者组织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放眼于现代管理的角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表现为不断探求人和岗位的相互匹配,将人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种较为现代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人不再是被动接受管理的对象,也不再是企业谋取利益的工具,而是作为了具有能动和潜质的资源,更加注重人的能力开发和利用。

二、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异同比较

1.相同之处

首先,两者具有相同的管理对象,两种模式所管理的对象都是企业或组织中的人,也都是在调节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次,两者具有相同的管理任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传统的人事管理为基础并从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两者都具有招聘录用、考核、奖惩、考勤、福利、档案管理、培训等基础工作,所以二者的基本管理任务是具有相同性的。最后,两者也具有相同的管理目的和职能,都是以组织和企业的发展为目的,都在充分利用“人”这一能动性资源来实现人力、财力和物质的最佳配合,从而提高效率。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而且也为组织和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虽然两者在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上存在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和职能都是具有一致性的。

2.不同之处

首先,管理理念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将人作为成本和工具,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则将人作为重要的发展资源,注重的是人力资源的产出和开发,而开发这一内容则是传统的人事管理中所不具备的,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特有的内容。其次,管理模式不同。传统的认识管理是以“事”作为管理的中心,没有考虑到人与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则是将人作为资源的一种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动态、心理和意识的调节,是主动的开发模式,管理归结于人与事的系统优化,将人力资源开发贯穿了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再者,管理的地位也不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整个企业和组织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经营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效益不可或缺的部门。这种重要性让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的地位大大提高,国家出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国家职业标准也使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具专业性和高水平。相比而言,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只是处在执行层,在整个经济管理活动中不具有过重的比例,只是单纯地处理事务性的工作,因此两者在地位上也存在着差异。

三、小结

人事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提高人事管理的透明度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职人员的招聘和奖惩。传统人事管理是以纸张为传播媒介,具有速度慢、影响范围小、信息实效性不强等是重要特点,对人事管理透明化造成很大影响。信息化能很大程度解决这一问题,人事管理信息化,使得人事信息更加透明,人事管理工作更加的公平、公正、公开,有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任用,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帮助学校进行人事决策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资源,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通过信息化对高职院校人事工作进行管理,可以科学、客观的将反应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情况,这些情况是高职院校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高职院校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科学、准确的掌握学校人力资源的情况才能使高职院校的决策和发展战略更加科学、合理。

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当前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是我国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制约信息化发展进程。

(一)高职院校对人事管理信息化认识程度不够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多领导或人事部门负责人对于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高,单纯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只是依靠硬件设施的采购,并会使用简单的办公软件,忽略了对于管理软件的应用,一味追求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忽略对于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实际上,对于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对硬件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并通过软件的应用,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最终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

(二)人事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学科,学科内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对于高职院校当前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为人力资源及相关专业毕业,对计算机技术相对陌生,先进的管理手段不能很好地应用,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人事管理的优势。进而造成先进的手段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现代的人事管理,有时还会给工作带来不便。因此,要加快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首先要对从业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使之能很好地掌握工作软件,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是将工作内容向电子化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部门间只是根据各自工作需要建立标准,而忽略整体考量,导致对于同一项工作,由于汇报部门不同,而出现需要的信息及信息的形式不同,这极大影响工作效率。例如,我校近年来建立了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对在职教职工的自然情况、学历资历、职称情况以及工资情况等进行了信息采集与整理录入,但由于缺乏动态的管理模式与制度体系建设,没有详尽的制度和标准,使得在工作中,出现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现象,致使管理层在进行决策时,不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决策。

三、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时期,很多领域信息化的成功经验都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基础和借鉴。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要突出以人为本、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理念。

(一)提高对人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不仅是对当前管理工具的信息化,更是对当前人事管理手段和方法的信息化。在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的服务理念,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牢固树立以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不断推进人事管理信息化进程,进而推动高职院校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对从业人员也提出新的要求,胜任力决定人事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也决定了信息化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中开展情况。学校应积极与计算机专业教师沟通,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及应用软件的相关培训,使得从业人员对于管理软件能够很好的掌握,让软件更好为工作服务。此外,学校还应定期选配优秀员工参加全国组织的培训,在培训中不仅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还可以通过培训提供员工的从业技能,使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三)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全面实施信息化不仅要依靠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更要对人才进行引进,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对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的保证。高职院校应更具自身实际情况与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通过人才引进与在职人员培训相结合的手段,加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通过将网络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有机的结合,真正实现人事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建设,校内外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当前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情况,掌握高职院校招聘信息。同时,高职院校人事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对校内教职员工的培训工作。这样不仅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管理成本,同时对于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提出新的内容,促进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