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嫁接技术

农业嫁接技术范文精选

农业嫁接技术

农业嫁接技术范文第1篇

我国北方地区土地面积约为全国的44%,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只有全国平均数的1/5,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10。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矛盾。尤其近年来,随着气候日趋干旱和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水、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建立节水型社会,发展节水农业已成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必然选择。节水农业就是以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核心的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涵。其核心是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通过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适宜的农业技术和用水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充分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和水的生产效率及效益,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对WTO的挑战,节水农业更应赋予其新的内涵,其内涵应扩展为节水、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业。节水农业技术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基础性工作,选择适当的技术有助于节水农业的发展;研究开发节水农业技术,有助于提高节水农业的效益。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现状各种节水农业,技术的水平,以及技术的适应性作认真分析,为真正实现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打好基础。

2节水农业技术水平及评价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特点,适宜推广应用的节水农业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地面灌水技术、喷微灌技术、雨水利用技术、农业节水配套技术、劣质水利用技术及农业节水管理等技术。

2.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是渠灌区输水的通道,其主要作用在于把灌溉水从水源处安全、快速、高效地输送至需要灌溉的田间地头。这是提高灌溉水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减少灌溉水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每年因渠道输水渗漏损失的水量高达1500亿m3,相当于3条黄河的年水量。渠灌区在我国北方占有很大的比重,渠灌区控制面积约占我国北方地区灌溉面积的2/3左右,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大力应用推广渠道防渗技术,仍是节水农业发展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土渠道输水渗漏损失约占引水量的50%~60%,一些较差的损失高达70%。与土渠相比,混凝土护面可减少渗漏损失80%~90%,浆砌石衬砌可减少60%~70%,塑料薄膜防渗可减少90%以上。据有关资料,混凝土衬砌渠道仅20~30元/m2,50U型渠道造价30~40元/m2,砌石类衬砌由于采用当地材料,造价还低于混凝土类。因此,该项技术应为我国北方地区重点应用推广的节水农业技术。渠道防渗技术是我国应用推广面积较大的一项技术,据统计,我国防渗渠道衬砌总长度55万km,占渠道总长度的18%,控制面积0.1亿hm2。纵观目前渠道防渗技术与方法,依据所使用的防渗材料大致可划分为土料压实防渗、三合土料护面防渗、石料衬砌防渗、混凝土衬砌防渗、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6种,其中混凝土衬砌防渗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渠道防渗措施,可分为现场灌注和预制装配两种施工方式,防渗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特别是使用混凝土“U”型渠槽防渗还可以提高渠道流速和输沙能力。我国渠道防渗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配套的技术体系,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以下问题。①衬砌技术成本较高。②高寒地区渠道衬砌防冻胀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深化。③西北地区一些特殊土,如湿陷性黄土、盐胀土或膨胀土等的渠道衬砌尚需要解决适应大变形问题。④我国中、小型渠道开挖与衬砌施工机械性能差,型号少,满足不了生产实际的需要。

2.2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输水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田间沟畦灌溉作物,以减少输送过程中水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的节水技术。它具有省水、节能、节地、易管理,且省工省时等优点。同时,投资相对较低,采用PVC管道,平均投资3750元/hm2。以管代渠,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92%~95%,使毛灌水定额减少30%左右,节约能耗25%以上。低压暗管输水可减少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一般在井灌区可减少占地2%左右,在扬水灌区可减少占地3%左右;由于输水管道埋于地下,便于机耕及养护,耕作破坏和人为破坏大大减少,加之管道输水速度明显高于土渠,灌溉速度大大提高,可显著提高灌水效率,并且管理方便,省工省时。我国自50年代就开始对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试点应用,至1997年,我国北方地区该项技术已推广266.7万hm2。该技术除在井灌区得到推广应用外,近年来,在渠灌区和扬水灌区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北方井灌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加以推广的主导输水技术。

2.3地面灌水技术

我国灌溉面积大约有97%的面积采用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技术是我国目前应用面积最广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一种灌水技术。如美国1994年地面灌溉面积也高达73.6%;韩国达99.5%。自60年代开始,在广大北方地区开展地面灌水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70年代,提出了小畦灌、长畦灌、分段灌及细流沟灌等多种改进后的地面灌水技术,并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省推广应用;80年代后期从美国引进了波涌灌技术,并结合地面覆盖,开发了膜上灌水技术,节水增产效果显著。但我国目前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个别地区甚至更低,田间水利用系数只有0.6~0.7。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操作得当,畦田、沟的规格适宜,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8以上,灌溉定额可大幅度下降。可见地面灌溉节水潜力非常大。膜上灌较一般地面灌溉可节水30%以上,高者可达50%以上,波涌灌(包括畦灌、沟灌)可节水10%~30%,灌水均匀度及储水效率均明显提高,分根交替灌溉可节水10%~30%。这足以表明地面灌水改进提高应用后的节水潜力。地面灌水技术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应大力应用推广的主要田间灌水技术。纵观我国目前地面灌溉技术研究水平,不仅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而且与生产实际需求也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生产之需要,尚需下大力气,加以改进、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地面灌水技术的研究重视不够。②对地面灌水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③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地面灌溉需要有相应的田间工程相配套。④灌水管理水平落后。

2.4喷灌技术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是利用专门的系统将水加压后送到田间,通过喷洒器将水喷射到空中,并使水分散成细小水滴后均匀地洒落到田间进行灌溉的一种灌水方法。同传统的地面灌水技术相比较,它具有适应性强,控制性强,且不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等优点。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喷灌与传统地面灌水技术相比,可节水25%~40%,且灌溉均匀,质量高;减少占地,能扩大播种面积10%~20%;不需平整土地,省时省工;并能调节田间的小气候,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以及对某些作物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而且实施喷灌技术,有利于促进灌溉机械化,自动化。但喷灌技术的发展也有其局限性,如受风的影响大,且能耗大,一次性投资高,这是影响喷灌技术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喷灌系统投资,固定式为15000~18000元/hm2、半固定式为9000~12000元/hm2,移动式轻小型机组为3000元/hm2,大型喷灌机为3000~6000元/hm2。因此,建议喷灌技术的发展一定要和经济效益挂钩,对于那些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可以提倡发展喷灌,但对于大田作物,则要视经济状况而定,特别是对于那些经济尚不太发达的北方山区、丘陵区更需认真考虑。由于喷灌技术本身的优点,以及水资源的短缺,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均对这项技术非常重视。1987年全世界喷灌面积发展到3000万hm2,1998年,我国喷灌面积已发展到86.73万hm2。我国自70年代开始发展喷灌技术,喷灌设备生产已具备一定的规模,生产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现阶段喷灌发展的需求,甚至还有部分出口。但在产品种类、材质、性能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主要差距在于,①关键设备耐久性能差,从而影响设备的寿命。②山丘区喷灌设备配套性能差,还没有形成适合山丘区的喷灌技术体系。③节能喷灌设备,与设备的系列化标准化程度低。从总体上讲,我国喷灌技术水平正处在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过程,特别是质量急待提高。

2.5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微灌具有节水省能(节水达70%~90%)、灌水均匀,水肥同步、适应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微灌一般比地面灌省水30%~50%,甚至超过60%,比喷灌节水15%~20%,比喷灌能耗低。由于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可适用于山区、坡地、平原等各种地形条件。微灌系统不需平整土地和开沟打畦,可实现自动控制灌水,大大减少了灌水的劳力强度和劳动量。微灌的不利因素在于系统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太大,且灌水器易堵塞等。对于果园固定式微灌投资12000~15000元/hm2,大田固定式微灌投资为9000~12000元/hm2,保护地栽培微灌投资15000~18000元/hm2。因此,其适宜作物尚需同喷灌技术的选择应用一样,要因地、因作物、因区域经济而定,同时,又要考虑微灌本身属局部灌溉的特点。我国微灌技术自1974年开始发展以来,大致经历了引进、消化和试制(1974~1980)、深入研究和缓慢发展(1980~1990)、快速发展(1990年以后)3个阶段。目前,在微灌技术领域,我国先后研制和改进了等流量滴灌设备、微喷灌设备、微灌带、孔口滴头,压力补偿式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过滤器和进排气阀等设备,总结出了一套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微灌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建立了一批新的试验示范基地,发展了3.4万hm2微灌面积,建立一批微灌设备企业。初步估计,我国微灌设备产品的生产能力,从数量上讲,完全可以满足我国发展微灌的需要,但质量上仍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我国目前大量微灌产品依靠进口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微灌设备种类少,性能差、工艺水平落后,材质不耐老化。②水净化技术未彻底解决。③对适应微灌技术的作物尚有一定争议。④管理水平差。

2.6雨水利用技术

雨水利用技术实质是雨水资源化的过程,它是以降雨地表径流调控为手段,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一项技术。从实现的手段来看,它可以划分为大气降水调控(如人工增雨技术)、地表径流调控(如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土壤入渗调控技术(如强化土壤入渗技术)。从利用的方式上看,可分为雨水就地利用技术(将雨水就地直接转化为土壤水)、叠加利用技术(将多个地块雨水叠加于某一地块之上)和异地利用技术(通过提高地表产流能力,将径流引入人工存贮设施中存贮备用)。是一项投资低廉、发展迅速的技术,特别是80年代后期以来,干旱频发、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这项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雨水利用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特征。目前,在我国雨水利用技术主要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丘区、喀斯特地区,且主要应用于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比较成功的范例有甘肃的121集雨节灌工程、内蒙的112集雨工程、宁夏的窑窖农业,以及陕西的窖灌农业工程等。主要采取硬化路面,或修筑人工集雨场,强化地表产流强度,修筑存水设施存贮地表径流,采用先进灌水技术灌溉农田,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工程实施多采用政府资助、群众投劳的方式,大约每窖政府补助300~500元。该项技术效益十分显著,根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在甘肃省定西县3年田间试验结果,对于春小麦在苗期和拔节后期采取滴灌技术补灌2次,次灌水15~45mm,增产23%~62%,灌水利用效率达到3.25~4.8kg/m3;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抽雄扬花期补充灌水22~30mm,灌水利用效率达到3.25~6.88kg/m3。从总体上看,这项技术应用前景很大,但尚有诸多问题未得到深入解决,具体表现在:①雨水资源的适宜开发程度。②不同区域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③雨水利用技术与设备。④雨水利用的应用基础研究。⑤雨水利用工程的管理。

2.7农业节水增产配套技术

为了充分、高效利用农田水分,达到作物增产的目的,所采用的所有农业技术,称之为农业节水增产配套技术。主要包括节水增产的水肥综合施用技术、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适雨种植的作物合理布局,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秸秆、地膜覆盖技术,采用化学药剂抗旱、保墒技术、保水剂的应用技术,以及节水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选用技术等。在依靠工程技术方法所产生的节水技术的基础之上,所发展起来的农业节水增产配套技术,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实现节水、高产、高效是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水肥综合调配实现水肥综合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节水调控技术也迅速发展,并开始在节水农业中应用。如通过根源信号传输水分,调节控制作物有效光合,增加蒸腾,依靠水分的供给实现上述调控过程,以达到节水、增产,实现高水分生产效率的目的。如何实现各种农业节水增产技术的最佳组合,形成技术整体优势,是目前世界各国家均十分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至今仍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难题。不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对照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以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我国均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农业节水增产技术如何与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整体优势与配套技术体系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②各种单项农业节水增产技术如何在不同作物、不同节水灌溉条件下应用,虽有研究,但尚未形成规范化、标准化技术体系。③生物节水调控技术理论上虽有一定研究,但如何在生产中应用尚有一定距离,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在节水抗旱品种选育方面的应用研究,与国外差距甚大。④现有技术的组装、集成、配套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方面,也还存在诸多问题。

2.8劣质水利用技术

据有关统计数据,1997年全国建制市污水排放量为351亿m3,而同期我国污水的处理能力按满负荷运算,也仅有47亿m3,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这部分水源对于城郊节水农业的发展也不失为一笔相当大的资源。根据我国北方地区的特点,劣质水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城市污水;二水矿化度较高的苦咸水(矿化度大于3g/L);三是高含沙量浑水。在劣质水开发利用方面已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如高含沙浑水淤灌技术在西北黄土高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关于城市污水灌溉问题目前研究较少,尚未发现突破性进展。从目前技术的发展水平来看,高含沙浑水淤灌技术相对成熟,苦咸水灌溉有一定研究积累,尚待深化,而城市污水灌溉研究相对薄弱。根据生产需要,需研究下列问题:①高含沙浑水灌溉技术体系。②苦咸水灌溉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③城市污水利用灌溉问题。

2.9节水灌溉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管理技术是指根据作物的需求规律控制、调配水源,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实现区域效益最佳的农田水分调控管理技术。包括土壤墒情监测与预报技术、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的制订,以区域总效益最佳为目标的灌溉预报技术、输配水与灌水量的量测和调节控制技术几个方面。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是灌溉管理技术的基础,它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把有限的灌溉水量在灌区的作物生育期内进行最优分配,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从50年代开始,我国在此方面研究比较深入,编制了全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建立了全国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近年来,我国又开始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研究,总结了一些非充分灌溉技术、抗旱灌溉技术、低定额灌溉技术和调亏灌溉技术等,并在生产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关于灌溉预报研究,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上许多学者致力于此项工作。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学者对作物需水量的预测方法和模型做了一些研究,有些模型的理论和实用性均较好。就世界范围而言,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灌溉量水及水位调节控制是很粗糙的,甚至不可行。目前,使用和研制出的量水设备很多,但多用于实验室、城镇供水、工业系统,很少适用于灌溉系统。纵观我国节水灌溉管理技术水平,虽在理论研究上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但应用技术研究差距尚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土壤墒情监测技术与设备,及土壤墒情预测技术。②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特别是不同节水灌溉技术,如喷微灌等条件下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③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预报技术。④抗干扰和泥沙淤积能力强、水头损失小的实用量水技术与设备,尤其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量水技术与设备。

3结论

1)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以及地面灌水技术是我国北方灌区节水农业发展的3大支撑技术,必须大力推广。但目前尚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尤其是地面灌水技术。

2)喷微灌技术无疑是节水、高效、高产的节水农业技术,也是我国北方地区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与重点。但不应一哄而上,贪大求洋,搞“面子”工程建设。目前应集中力量研究质优、价廉、技术性能可靠的国产设备,并尽量使其系列化、规范化、标准化,为下一步更大面积应用推广创造条件。

3)雨水利用技术是我国北方山区、丘陵区节水农业发展的主要供水方式,但技术尚不完善,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形成配套技术体系,并要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结合。

4)农业节水增产配套技术是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克服过去那种重工程节水,轻农艺节水的片面观点。但目前单项技术相对成熟,如何组装、集成、配套、凝炼,并进而创新,形成与节水灌溉技术相配套的技术体系或技术模式,仍是今后亟待加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5)节水灌溉管理技术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节水农业研发的主要技术之一。

农业嫁接技术范文第2篇

一一年来的工作成效

1、站容站貌大为改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农业站上划到农委管理后,我站及时召开了会议,会上大家对文件认真学习,并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统一了认识,就是: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县农委十分关心我站工作,今年春天给我站配齐了办公桌、椅、柜及电脑,场党委又给我们腾出了一间办公室,彻底解决了办公场所问题。我站全体同志深受感动,一致表示:只有认真工作,勤奋敬业,才能报答领导对我们的关心。为此全站人员在学习上十分认真,工作上十分努力,分工负责,责任明确,精诚团结,朝气蓬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技术服务力度加大,农业项目成效显著

围绕全场农业生产,积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一是推广优质品种11个,其中小麦品种2个,玉米品种3个,棉花品种2个,大豆品种2个,花生品种2个;二是推广高产栽培技术17项,其中小麦4项,玉米5项,棉花4项,其它4项。为做好推广工作,全站同志分片包干,对各自业务承包的村负全责,落实技术服务。

推广农业技术与实施农业项目相辅相成,我场共实施7个项目,分别是小麦良补、小麦高产攻关、玉米良补、棉花良补、科技入户、配方施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1)良种补贴项目实施顺利我场小麦良补实现全覆盖,主推优质品种烟农19,采取分村负责、责任到人的办法,做好技术服务。良补区小麦亩产均超过500公斤,由于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玉米良补实施5000亩,占玉米面积的60%,灾年取得亩产500公斤的成绩,远比其它杂牌品种高的多,群众有了较好的亩收益,农业部门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切实改变了农户对玉米品种选择随意的现象,为明年顺利实施玉米良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棉花良补实施了1000亩,推广的品种灾年表现不错,让广大棉农十分放心。

(2)科技入户项目效果明显我场7个村1个场部社区共80个科技示范户,对小麦和玉米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小麦科技入户推广4大技术,即主推1个高产品种、科学播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科技入户做到一增四改,即增加密度、改种耐密品种、改为麦后铁茬直播、改用配方肥、改用机械作业。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进行服务,并要求每个示范户带动20个农户共同落实高产措施。由于技术人员服务到位,示范户认真带动,科技入户工作成绩显著。示范户小麦单产550公斤,带动户小麦单产525公斤;示范户玉米单产530公斤,带动户500公斤。县对我场科技入户工作进行了表彰。

(3)小麦高产攻关项目顺利过关我场在20*年—20*年度实施小麦高产攻关2万亩。全部种植烟农19,适期科学播种,全部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机耕、统一机播、统一田管、统一机收。每次田管前,我们都认真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及时加以解决,采取召开广播会、发放明白纸、直接入户等措施,确保田管及时到位。由于天帮忙、人努力,全场小麦高产攻关田平均单产1100斤,超高产攻关田单产近1200斤,为此,我场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受到市县奖励。

(4)配方施肥项目规模扩大配方施肥项目在我场小麦高产攻关田全部实施,每亩节约成本15元,氮肥后移每亩增收60元,合计亩节本增收近80元,2万亩攻关田节本增收近160元;在玉米上实施配方施肥5000亩,亩节约成本10元,重施穗肥增收50元,亩节本增收60元,5000亩玉米节本增收30万元。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已深入到我场农户心中,为将来的项目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新型农民培训项目顺利进行重点是围绕小麦生产,配合县农技中心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农业产业化规模扩大

我场农业产业化重点是为优质小麦生产提供优良种子。在此过程中,我站同志围绕产前、产中服务,推广精少量播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防杂保纯等技术。在种子生产过程中按技术规程操作,使得我场种子达标率近100%,面积扩大到1.2万亩,给我场农户增收180万元。由于质量保证,公司、农户双方互利,推动规模进一步扩大。

4、林业生产稳步推进

全场春季植树重点是淮北大堤两侧林带建设,堤内20米宽,堤外10米宽,全长5.5公里,成活率98%以上;在曹移路、刘周路等通村公路两侧及其它地段也完成植树任务,成活率非常高。在林业生产中,我们按林业规划及安排,做好分配给我站的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林业生产通过县林业主管部门的验收,场林业工作被县表彰。在林改工作中,全站人员当好参谋,认真摸清情况,积极工作,既当指导员又当战斗员,圆满完成县下达的林改任务。

5、水利兴修成绩显著

按照“推磨转圈”的操作方式,去年治理了炮台沟,场部与施湖界沟,解决了4000亩土地的排涝问题;今年计划疏浚场部与怀远界沟,能解决2000亩土地的排涝问题;在春季的桥梁、大中沟现状摸排中,我站同志认真负责、及时上报;在防汛期间认真值班,并做好防汛准备,听从指挥,尽心尽力,完成各项任务。场水利工作受县表彰。

6、农机工作有条不紊

做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做到机械深耕、深松,科学播种,及时机收,组织跨区作业,返乡作业;做好农机具的试验与推广;做好农机协会的日常工作;把安全宣传教育与机手技术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农机下乡年审的机会开展服务。在农机化工作中,我们团结一致,学用结合,打好农机服务的基础。今年全省秋种机播现场会在我场举行,取得了成功。

7、其它工作

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认真统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调查任务;及时报送各种材料;维护社会稳定、抓好文明创建、参加抗震救灾捐款捐物献爱心活动;协调各项事务,做好农业现场会的后勤保障工作。

二工作方法

1、参加各种学习,提升政治素质,增强服务本领

按县农委、场党委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补充新内衣容。特别是对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学习,对我们促进很大,提升了思想境界;平时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更多实用技术知识,为农服务本领不断提高。

2、以项目为依托,强化技术服务

围绕7大农业项目实施,不断探索技术服务方法。从开始到结束都深入实践,认真记录,不断创新,总结经验,取得较好效果。

3、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实施结构调整

我场农业产业化就是小麦良种繁育。为此我站认真调查、科学分析,认为我场发展良种繁育有条件、有基础,完全可以扩大规模。为此先后促成施湖村、张庄村与丰硕公司合作进行良种繁育,扩大了良繁面积,目前达1.2万亩,促进了农民增收,使得种植业结构向良繁方向发展。

三存在问题

1、农户经营规模小,不利技术推广

每户经营10—20亩土地,即不愿流转给大户,也不愿增加投入。土地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农业生产近似“鸡肋”,务农劳力老龄化、妇女化明显,接受新事物慢,传统种植根深蒂固,而行政不能强迫命令,影响了生产的发展。

2、产业化水平低,种植业结构单一

只有种子生产规模在扩大,但效益有限,其它作物受市场影响大,效益并不理想,群众没有积极性,经过多年对比,不如外出务工,导致种植业结构单一。

农业嫁接技术范文第3篇

(一)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升温,粮食总产有望再增。

去年,在中央、省委出台的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的激励下,我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粮食生产扭转多年下滑的局面,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今年,中央、省委继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扶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农业税全面取消后,对农民的激励很大,全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继续升温,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今年我县粮食总产可望达到2.3亿斤,比去年增加2000万斤,增长9.5%。具体的测算如下:一是扩大面积增一点。红薯、玉米等旱地作物比去年扩大1.5万亩,增加粮食产量900万斤。二是提高单产增一点。通过加强管理,力争水稻、玉米、红薯三大粮食作物亩平单产提高30斤,增加粮食产量1000万斤。三是发展避灾农业增一点。地膜玉米比去年扩大2万亩,增加粮食产量100万斤。四是扩大良种增一点。通过扩大水稻、玉米、红薯等大宗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增加粮食产量100万斤。

(二)农民增收势头较好,农民收入有望再次大幅度提高。

据农村住户调查显示,上半年,我县农村人平实现现金收入达892元,同比增163元,增幅22.5%。从全县整体情况分析,今年我县农民人平纯收入增150元是有把握的。一是粮食增产增收。通过实现粮食增产2000万斤的目标,可增收980万元,人均29元。二是发展养殖业增收。充分发挥生猪养殖商会、山羊养殖商会的辐射作用,建好养殖示范乡镇,扩大养殖业的规模,全县生猪出栏可增3万头,山羊出栏可增2万只,肉牛出栏可增1800头,网箱养鱼增8000口。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业,预计农民人均可增收50元以上。三是发展林果业增收。通过采取加强管理和水果的分级包装等措施,林果业这一块农民人均可增收10元以上。四是发展打工经济增收。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外出务工。今年可新增务工人员5000人,增收2000万元,人均59元。五是落实政策增收。通过落实免征农业税的政策,全县农民可减负增收680万元,人均20元。通过以上五个渠道,农民人均可增收168元,扣除灾减因素,可确保人均增收150元目标的实现。

(三)特色农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板块经济效益日益凸现。

今年以来,通过政策促、部门扶、市场引、能人带、干部帮,我县特色农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

一是充分发挥养殖商会在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商会,猪、羊养殖规模扩大。目前,我县养猪商会共有会员230户,比去年底增120户,预计到年底,会员可达到300户,会员出栏肥猪4万头,全县生猪出栏20万头,比去年增加3万头。20*年底,我县山羊养殖商会共有会员32户,目前已达到70户,预计年底可达到100户以上,会员养羊3万只以上,全县山羊养殖规模达到10万只以上。生猪养殖大户徐赐进,今年可出栏肥猪2000头,实现收入280万元,实现利润30万元,上交税费16万元;山羊养殖大户黄崇淼,今年可出栏山羊400多只,实现收入12万元,利润6万元;洪港镇留咀村的阮云来养牛60头,养羊100只,预计可实现收入20万元,实现利润13万元。

二是充分发挥富水库区水面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网箱养鱼规模进一步扩大。去年,我县共有养鱼网箱1.3万口,今年计划新增2000口,达到1.5万口。由于网箱养鱼效益可观,农民积极性非常高。据统计,今年我县养鱼网箱达到2.1万口,比去年净增8000口。网箱养鱼已经成为库区人民继发展柑桔之后的第二次创业,在有的库区村组,网箱养鱼不仅是农民脱贫的好门路,而且成了致富的好项目。燕厦乡港口村今年新增网箱4100口,户平20口,人平4.7口,预计户平可增收6000元,人平可增收1430元。

三是充分发挥我县山场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导庄园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县从事庄园经营并已具一定雏形的庄园户有35户。全国劳动模范、大路乡青年农民陈志远经营的葡萄园,总面积300亩,去年接待游客2680人次,实现收入85万元;预计今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实现收入15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

四是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大县的目标,大力发展楠竹、水果业。20*年,全县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四乡六业”的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旅游大县的目标,狠抓了楠竹基地和水果基地的建设,全县共新建楠竹基地1.5万亩,水果基地0.98万亩,楠竹和水果基地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一是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去冬今春,全县开工农水工程1269处,完工1269处,完成土石方1*.2万m3,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5万亩。

二是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得到加强。元—8月份,安排29个项目,覆盖10个乡镇、27个村,1300个农户,6000多人;目前,已启动实施25个项目,竣工24个,受益4650人。其它在建的工程项目7月底前可全部完成。8—12月份,在17个村,安排19个项目,解决1100个农户,5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生态家园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计划全年完成500户的任务,目前已启动182户,完成126户,建池126个,改厕1020m2,改厨1580m2,改栏1960m2。

(五)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村社会进一步稳定。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各项扶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两补一减免”政策,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村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农村社会越来越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为实现全年增产增收的目标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和突出问题:

一是自然灾害的威胁大。目前,我县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旱情和病虫灾害,抗灾夺丰收,抗灾保规划的任务比较艰巨。

二是农业生产资料涨幅过高,对农业的投入和农民的增收有一定的影响。据调查,农膜、钾肥上涨15%,尿素、磷肥上涨20%左右,碳氨上涨30%左右。

三是农村债务重、化解难,大多数村被沉重的债务所累,无力发展公益事业。

四是农民对政策是否可以保持长期稳定心存疑虑。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1、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确保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

2、继续抓好农民增收工作。一是立足抗灾促增收;二是加大调整促增收;三是发展打工经济促增收;四是抓好流通促增收;五是落实政策促增收。

3、抓好防汛和抗旱工作,防汛抗旱两不误。

4、抓好森林防火道的建设。

5、抓好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6、继续抓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业嫁接技术范文第4篇

一、狠抓灾后重建和粮食生产,全县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良好

一是全力搞好灾后重建。全县共完成补、改种面积12万亩,加强灾后田间管理25.2万亩,修复灾毁大棚0.4万亩。在土桥镇宽量村、田庄乡洪流村、附城乡江头村创办了水果灾后培管、灾后蔬菜育苗、灾后蔬菜生产3个示范片。向上级争取农业救灾资金三批共198万元,以种子(苗)、化肥等补助形式及时发放到灾区农户。二是加强了惠农政策的落实。大势宣传国家“十项惠农政策”,共发放宣传光碟332张,张贴宣传标语900份,发放宣传资料3.2万份,使惠农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对全县早、中稻面积进行了核实,确保水稻良种补贴等政策资金落实到户。三是有效制止耕地抛荒。将《*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耕地抛荒问题的若干意见》(郴政发[20*]5号)文件转发到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求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文件精神,摸清底子,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耕地抛荒的问题。据我局统计,全县耕地抛荒面积364.28亩,有关乡镇正采取措施复耕。四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县政府成立了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与乡镇签订了食粮生产责任书,明确了奖惩措施,制定了20*年全县粮食生产方案,出台了激励机制,对种植水稻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亩奖励100元。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三星城郭和附城廖家分别建立万亩超级稻高产示范片和百亩亩产900公斤攻关片。

二、加强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农民综合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抓好了“阳光工程”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共招收农村学生940人,培训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文秘、汽车驾驶等12个,现已结业的有420人,在读520人,其中转移就业的有386人,就业率为91.9%,培训后就业学员的人平月收入达到1400元。二是抓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今年共确定培训示范村45个,培训基本学员1800名、创业学员45名、村级动物防疫员45名,培训主导产业有超级稻栽培、杂交水稻制种、水果种植、蔬菜种植、家畜养殖等5个。累计下乡开展科技培训和指导22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份,举办培训班240期,培训农民12000人次,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2项,示范村农业实用技术应用面积达85%以上。三是抓好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全年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5万亩,推广配方肥1500吨。已对全县4028户农户的施肥情况展开调查,取回土样4626个,取得化验数据28462个,发放施肥建议卡8万份。创办千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51个、百亩村级示范片316个。预计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亩能节约成本20元,增产5%,全县增收节支1800万元。四是搞好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了农田抗灾能力的提高。以世行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为平台,建设灌溉水渠28.6千米、维修机耕道13.2千米、种子晒坪1800平方米,田埂硬化28.6千米,基地防洪抗旱能力明显增强,配套设施基本完善。

三、注重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环境逐步好转

一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的方式,对全县农用物资质量进行全面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共检查化肥、农药、种子经营网点110家,查处未经审定的杂交水稻品种10个3160公斤;没收禁止销售的高毒农药60公斤;查封含量未达标的复合肥30吨,全部退出*市场;依法查处农资违法案件6起。全县农资市场秩序良好。二是大力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农贸市场、超市、学校等农产品集中供应和消费场所逐步实行市场准入,进行强制检测,建立检测日志,不合格农产品不得上市销售,切实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加强“三品认证”,已成功申办无公害食品认证7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个。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个,面积12万亩。基地上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技术操作规程,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强了农业环境保护。顺利完成了全县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数据录入,开展了保护青蛙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对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的防控,启动了乡村清洁村工程,申报了野生兰花资源保护等等,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下段工作思路

虽然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等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夺取全年农业工作的全面胜利。

1、加强粮食生产工作。对乡镇粮食生产工作进行督查,确保晚稻播种面积和上级支农政策以及县政府鼓励粮食生产有关政策的落实到位。加强生产指导,尤其是水稻病虫害大面积防治指导,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增收。

2、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活动,加大对涉农案件的依法查处和从严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的相对稳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农业嫁接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荷兰无刺黄瓜;嫁接育苗;靠接法

无刺黄瓜又称水果黄瓜,以康德为代表的荷兰无刺黄瓜因口感好、味道美、品质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的需求量逐年扩大。嫁接栽培能够克服连作障碍以及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性,因此被无刺黄瓜育苗广泛采用。其中靠接法以其方法简单、对环境要求宽松、成活率高、技术容易掌握而备受欢迎,是采用率较高的一项嫁接技术。

1培育适龄壮苗

1.1种子处理与催芽

越冬的无刺黄瓜品种可选用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戴多星、康德等[1]。用25~30℃温水浸种8h左右,转入保温箱内催芽。具体做法:用无破损的塑料袋,内装32℃温水,封好袋口,放在泡沫保温箱内,袋内水深约10cm左右,上覆干净的湿毛巾,种子平摊在湿毛巾上,再用干净的湿毛巾覆盖保湿进行催芽(冬季育苗要将保温箱尽量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并做好保温工作)。待种子80%破嘴后,把保温箱内温度降低到22℃左右待播。

1.2播种

1.2.1培养土的处理。选没种过瓜类、土豆,无除草剂残留的疏松、肥沃的园田土过筛,拌上适量的以色列海法公司生产的魔立壮或保利丰(以确保黄瓜茎杆粗壮、方便操作和提高嫁接成活率)备用[2]。

1.2.2做床。冬季棚内育苗,尽量选择在棚中间部位育苗(光照好、温度高,同时方便控制),要避开棚的前脸和两头(这些部位低温、寡照);秋季育苗,要选择通风、透光、地势较高处。要做高床,并注意防水和控温。

1.2.3播种。播种前1d,将床做好,浇透底水,然后铺上培养土,整平,并用普力克600倍液把畦面浇透;播种密度为间距3~4cm,有利于苗下胚轴伸长,但要注意温度、湿度调控,胚轴不宜过长。

1.3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育苗床用地膜覆盖保温、保湿,床面温度保持白天25~32℃,夜间20℃左右,注意防止高温危害,可采用遮阳网遮阳降温,出苗达70%左右时,揭去地膜,温度偏低时要采取加温和保温措施。全苗后,适当降低温度,白天22~28℃,夜间15℃左右,避免苗茎生长过快,导致苗茎过细,提早出现空腔。2片子叶充分展开时,适当提高温度,促苗茎生长,使其到嫁接时长到要求的高度,此时白天温度以25~30℃为宜,夜温不变,结合补水用进口普力克灌根1次预防猝倒病,药水避免溅到苗心。

2培育适宜砧木

砧木可选用南瓜,嫁接的黄瓜产量高、品质优、口感好[3]。砧木浸种、播种、管理与黄瓜基本相同,但也有差异:一是砧木多采用畦面直播法,不催芽,比黄瓜晚1d播种;二是砧木播种间距在2cm左右,不宜采用密集撒播法;三是注意温度和湿度的调控,出苗前保持苗床较高的温度,白天温度32~35℃,夜间温度不低于20℃。出苗后降低温度,防止苗茎生长过快、苗茎过高以及过早地出现空腔,此期的适宜温度为白天25℃左右,夜间12~15℃。注意保持畦面湿润,不宜过湿。

3适期嫁接

3.1嫁接时期

黄瓜苗要求2片子叶充分展开,第1片真叶露出大半或初展;苗茎粗壮、色深,子叶到地面之间的幼茎高5cm左右;幼苗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砧木要求2片子叶初展或刚展平,未露心叶或刚露小尖,苗茎粗壮、色深,子叶到地面之间的苗茎高度4cm左右(比黄瓜苗茎短1cm左右);幼苗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

3.2靠接操作要点

3.2.1起苗前准备。起苗前1d,把嫁接场所和摆苗的苗床遮成花荫;同时,用进口普力克600倍液对适宜浓度的甲维盐(按说明使用)喷洒植株,预防病虫害。

3.2.2砧木苗的削切。用竹签挑除生长点,然后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轻轻把2片叶合起并捏住,使瓜苗的根部朝前、茎部靠在食指上,右手捏住刀片,在南瓜苗茎的较窄的一侧(与子叶生长方向垂直的一侧),靠近子叶(要求刀片的切入口处距子叶不超过0.5cm),与苗茎约成30~40°的夹角向前斜削1条长0.8~1.0cm的切口(将对折后普通双面刀的一半全部切入茎内即可),切口深达茎粗的2/3左右。把切好的苗放在洁净的纸或塑料薄膜上备用[4]。

3.2.3黄瓜苗茎削切。取黄瓜苗,用左手的大拇指和中指轻轻捏住根部,子叶朝前,使苗茎部靠在食指上,右手持刀片,在黄瓜苗茎的较宽一侧(着生子叶的一侧),距子叶约2cm处与苗茎成30°左右的夹角,向前(上)1削刀,刀口长度与南瓜苗相同,刀口深达苗茎粗的3/4左右。

3.2.4嵌合。瓜苗切好后,随即把黄瓜苗和南瓜苗的苗茎切口对正、对齐,嵌合插好。黄瓜苗茎的切面要插到南瓜苗茎切口的最底部,使切口内不留空隙。

3.2.5固定。2瓜苗的切口嵌合好后,用塑料夹从黄瓜苗一侧夹入,把2瓜苗的结合部位夹牢。

3.2.6栽苗。黄瓜离地靠接法在嫁接结束后,要随即把嫁接苗栽到育苗钵。栽苗时,瓜苗要浅栽,适宜的栽苗深度是与苗上的原土印相平或稍浅一些,使嫁接口远离地面,避免接口遭受土壤污染。

4嫁接苗管理

4.1温度

嫁接8~10d内,苗床内要保持适度的高温,以确保嫁接苗的成活率。白天适宜温度是25~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夜间适宜温度12~18℃,最适温度是15℃左右。冬季育苗在定植前适当降温炼苗。

4.2空气湿度

嫁接结束后,要随即把嫁接苗放入苗床内,并用小拱棚覆盖保温、保湿,或用白色地膜覆盖嫁接苗,周围压实,使苗床内的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3d后将小拱膜适量揭口放风,使小棚内的空气湿度下降,避免棚内的空气湿度长时间偏高引起发病。从第4天开始,每天逐渐延长苗床的通风时间,并逐渐加大通风量。嫁接苗成活后,加强通风,空气湿度控制在70%左右。

4.3水分

嫁接苗栽入苗钵放进苗床后,要随即逐株或逐行浇透水,并尽可能避免将水浇到嫁接口上,造成病菌感染。浇透水后,一般前3d内不再浇水。苗床开始大通风后,育苗钵土容易失水变干,要根据钵土的干湿变化情况及时浇水,使钵土经常保持湿润。用苗床栽苗,浇水量要适当减少,以保持床面半干半湿为宜。浇水时要求逐苗或逐行点浇水,以保证将育苗土浇透、浇匀。

4.4光照

嫁接当日以及嫁接后的前3d内,用草苫或遮阳网把嫁接场所和苗木遮成花荫,从第4天开始,于每天的早晚让苗床接受短时间的太阳直射光照,并随着嫁接苗的成活生长,逐天延长光照时间,每天的适宜光照时间以瓜苗不发生明显萎蔫为标准。嫁接苗完全成活后,撤掉遮荫物,进行自然光照下育苗。苗达到2叶1心后定植,宜早不宜晚。

4.5适时断根

断根有2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嫁接苗完全成活后即可进行试断根,如果不明显打蔫,就对全部嫁接苗进行断根;另一种方法是双根定植,缓苗后再进行断根,遇到嫁接口愈合得不是很牢

固的植株,就晚点断根或是留双根生长,此法比较灵活。

5参考文献

[1]张丽君.黄瓜嫁接育苗[J].新农业,2008(11):27-28.

[2]汪赋菊,苏进伟,杨存雨.温室黄瓜栽培嫁接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6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