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环境治理

农业环境治理范文精选

农业环境治理

农业环境治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发展对策;滨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的环境问题a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为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求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汇藥资塬、整合要素、强化措施、加强美丽宜屑乡村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滨海县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推进情况

滨海县地处江苏省东北部,濒临黄海,东与韩国隔海相望,北靠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全县总面积1949km2,耕地面积150万亩,常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40多万亩次,生猪年饲雜慧120万头左.右,水产养殖面积10万亩左右,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滨海县按照农业农村部提出“一控两减豐產本”的目标,结合农村人居坏境整治“四治理、四提升”的要求,通过政策引领、项S带动、措施推进,滨海县农业生态环堤突出问题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1.1抓示范创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稳步发展。通过争取江苏省财政资金,着力打造示范样板,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稳步发展s2019年,共令取江苏省项目财政补助资金9900多万元用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废弃物治理:C作,.争取近700万元用于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和绿色防控示范K建设,全县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1个、示范典型8个6、着力打造“特色农业走廊”“绿色生态走廊”“旅游观光走廊”及万亩果园等10个万亩农业基地加快建设,滨海伴亩:田生态农庄有限公司成功莸评:国家休闲农业?乡村旅游3星级示范企业,伴亩用等生态农庄获评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题创意农厨,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國洪林村获评扛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着品村,建立了梨花雨等7个农旅结合的旅游项目。

1.2抓推广应用,全县化肥农药用量得到有效控减。实施化肥农药减谨增效行动,按照“精、调、改、替”总体要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全面提升耕地质量5实现化肥减毚增效D2019年全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11万亩,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削减4.96%0襄持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绿色增产技术等,减少不合理化学农药投人,促进农业丰收和钜态环境安全。2019宇.,全县建设省级绿色防控示蒞K3个、市级示范片1个、县级示范方1个,绿色防治技术普及率达100%,病虫拿書録色防控产品魔盡:率达81.3%,农薄使用实现零增长&

1.3抓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大力推广农业产业协作、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推进秸秆、畜禽粪便、废旧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樨化利用e座茬组织“263”专项行动、全县生态环境“10+r专项整治等系列活动,全县新建卢用沼气近2万处、各类沼气X程项目:130多处,全县建有化粪池20万m3,实现了畜禽粪便和污水的综合利用,减少了有机污水排放对水体和興围生态环境的污染。2019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洽理卓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24%s全县秸秆机械化全量坯田面积在170万亩左右,培植新蓝天、威宇:新能源结秆综合利用实体24个,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的收储和秸秆肥料、燃料、饲料、菌料、垫料、原料等多种形式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已在95.12%以上大力开展“清猜田园”行动,通过组织开展超薄地膜联合执法行动,推行地膜钜产新标准废旧地膜回收站15个和废旧地膜回收试点项目1处等措施,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7.141加强农药生产邀雷管理,推动形成农药使用者收集、农药羟营者回收、农药生产者处置的处理机制,全县种植大户和散户农药包装度弃物回收率分别达85.6%和50.2%。

1.4抓达标排放,水产养殖减排得到全面治理。滨海县按照省、市关于坚决打好汚染防治攻坚战总体部署要求,坚持“逢态优先、依法依规、分类施策、属地管理”的原则,通过减少放养密度和饲料渔药使用量,加强“两鱼一虾”高密度养殖场和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整治,养殖尾水排放量降低30%左通过建设“生态沟一人工湿地一净化塘”处理系统,加大对氮、磷的处琿,工厂化养殖必须配套建设尾水处理设施,进一步促进尾水达标排放,有效控制水产养殖污染Q“一虾两鱼”养殖场整治率达1〇〇%?

1.5抓源头管理,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2019年,滨海县坚持以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为抓手,以农产品威儀安全县创建为契机,精心规划,狠抓落实;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s1.5.1强化农资市场整治加强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剤等农业投人品的质貴监测和专项检查,严厉打喪生产、销售、使用上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食品安全1.5.2完善农产品质_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通过追爾系统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建立起县、镇(区)及生产主体S敏追溯网络农产品,二银一标新申报23个,对获得品一标”认证或登记的企业、合作社等,统一纳入追溯平台管理,实现农产品魇量安全可查询可控制、可追溯措施,打造“产销有记录、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体系@

2当前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滨海甚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业生态.环境依然面临较大威胁。

2.1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养殖主体责任意识不够强,畜禽粪污整治存在反弹现象,畜禽养殖排泄物处理的关键性措施有待提高。

2.2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尚处于初级阶段。地膜画收利用率偏低,旦回收处置技术服务和加工利用体系尚未建.立,产业化水平总体滞后。,

2.3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亟待加强。大景农药废弃包装瓶使用后随地乱扔,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4作物秸轩高值化利用数量有限。秸秆资源分散,收集成本高,秸秆利苗主要以就地还田为主,固化成塑、基料化利用f工业原料等相对髙附加值利用数貴有限。

3关于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在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上,要充分利用全县农业生态环境消理的既有基础和优势,通过认真实施“五大工程”,提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实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1畜禽养殖业清洁化生产工程。大力推进绿色健康清涪生态养殖5通过农牧结合实施节水养殖,实行雨污分离、固液分离、化粪池发酵床和沼气H:程处理等方式方法,使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实现清化生产和资塬化利用,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和长效运行机制,纳入保险的病死动物应收尽收。确保小型以上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在90%以上^

3.2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根侧深施肥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削减化肥施用总量:,年:应用面积保证在200万亩次以上,2020年化肥施.用量较2015年削减5%Jtl快推进农作物病虫録色防控示范区_设,大力鑛广农.业防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拓展大型施药器械和植保飞防技术,实施精准科学用药,提升防治技术水平s优化病虫测报技术,配套安装频振太阳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等,减少化孛农药的使用暈和使用次数,提高农药利用效率,积极推广农药零差率统一配送供座,实现农药使甩最零增长,力促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a

3.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实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年稳定在170万亩次3?右;以滨海新蓝天生物质燃料、盐城威宇新能源等秸秆利用企.业为依托,推进秸秆能源化、燃料化、词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途径利用。全面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或农民経纪人、:企业+村委会:+农户”等精秆回收模式^推广应用葙秆有机肥生产、秸秆生物腐熟、生物反应堆等技术,和以秸秆为纽带的“种植基地一猜秆一养殖一有机肥一还田”生态循环技术模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3.4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工程。充分发挥沿海及城郊地理、市场优势,扩大休闲渔业、观赏渔业项致建设s按照省、市关f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部署和《滨海县水产养殖污染隊治工作实施方:案練求坚持^生态优先、依法依规、分类施策、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两鱼一虾"高密度养殖场整治,促进尾水达标排放。

农业环境治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

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产和生活物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时对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对保障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最受关注的是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条件的基础和前提是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的转变、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许多问题,如土壤侵蚀、流失、农业面源污染等,对农业生产的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对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2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我国地理分布上山地丘陵多、耕地少的情况形成了农业生态环境复杂,易受自然灾害。,农业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将是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平原地区,气候变化、干旱、洪涝灾害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普遍,各种地质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为因素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追求利益,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大量砍伐树木会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使得减少耕地和生态环境恶化,开采矿产资源将导致地表塌陷和大气污染。社会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意识和国家法律。法律没对农业生态环境做到周密保护。此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片面强调效益已成为政府的追求,忽视了农业环境保护和管理。

3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影响

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减少农业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农业灌溉用水不达标,酸雨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产品产量和质量都造成影响,退化植被和土壤侵蚀,不仅导致减少产量,而且还使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资源大大减少,使农业发展速度减慢。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一旦被破坏,就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酸雨污染对土壤、树木和植物腐蚀,并且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平衡,造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恢复时间更长,甚至出现了沙漠化。上述都是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关,影响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着到破坏,减少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减慢,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国民生产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产生了农业经济危机,也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灌溉使用污水,过量使用肥料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此外,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土壤中有机物,酸,碱和无机盐等重金属超标,直接影响人民的健康。

4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有很多因素,应从多个角度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以保证农业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执法建设。完善农业环境保护体系和法律,加强法制建设,普及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农业生态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和整改。此外,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并严格执行有关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提高农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认识,加强教育。政府对农业生态环境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积极拓展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生态农业,宣传和加强农民环保意识。现在人们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到重视,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滞后于发展,各级政府长期规划中都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都提出具体措施和目标,正在逐步完成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与管理。并惩治各种农业污染,尤其是对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止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机制,进行监测和风险分析,定期对污染区或土壤监测,一旦发生环境污染或生态恶化,立即停止污染行为并马上处理,以防止二次污染和破坏。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要实现生态农业的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生产零污染,就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工业及服务业发展要扎起农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优势互补,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市场的。

5结语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农业是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来源。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对促进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口陶黎新.从农业生态环境演变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口.甘肃农业.2012,52(05):6一66.

[2]口柯华,柯元.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口.党政干部论坛.2011,45(01):32一33.

农业环境治理范文第3篇

1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药污染成为了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我国大量不合格农药的使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我国境内的农药使用整体质量已超过13.3万t,这些农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周边地区的耕地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已经有超过533.4万hm2的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淮河及周边地区因农药违规使用引发的污染已经造成了1.7亿元以上的经济损失。另外,违规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水污染也是造成耕地面积退化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已有超过3.0%的农田正在使用污水进行灌溉,这些污水大多是受到违规使用农药的影响。当前,相比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农田污染状况增长了60.0%,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问题。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8.7%的农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在我国公民生活状况日益改善的背景下,我国很多城市周边相继成立了一些农产品购买站,虽然这些购买站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却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用地带来了较大的麻烦,大量农产品交易带来的废物和废水,严重影响了农业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农业用地受废水的影响总额超过17.0亿t。此外,焚烧秸秆也是影响我国农业环境的重要因素,大量秸秆焚烧带来的恶劣影响不仅局限于空气质量的下降,也广泛存在于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因此,我国农业环境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2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2.1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拒绝使用违规农药

改良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比较科学的方法就是提升生态农业建设水平。要结合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需要,合理规划生态农业建设。首先,要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和经营模式的推广,使农业生产者拥有较多的机会了解生态农业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技术,以便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意义能够尽快被农业生产者吸纳,在保证农业生产者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避免对农业环境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要科学地开发农业用地周边的自然能源,避免能源开采影响农业环境,要采用生物性农药和化肥,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保证农产品的生产环境不受较大影响。对违规使用危害性农药和化肥的农产品生产者,要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使农产品生产区域的生产环境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

2.2加快污染区整治技术推广,研发危害农药治理技术

对于已经出现污染情况的农业环境,要加快污染区整治技术的推广效率。首先,要将受到污染的农业环境根据污染的严重程度来划分等级,农业环境污染程度的判断需要根据污染物的属性、污染物存在的体积和质量以及污染范围大小进行判断,污染物在治理过程中有无可能形成次生污染也是治理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其次,要加强对科研机构的联系,了解当前最新危害性农药化肥治理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及时引进这些技术,使污染区的技术推广能够更有针对性。再者,在污染区治理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注意农产品是否属于食用性农产品,如果污染区的污染较为严重,短时间内无法进行妥善的治理,要将污染区设置为非食用性农产品的种植区,避免农产品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例如,我国吉林省某小麦种植区,由于受到化工厂排污的影响,成为污染程度较高的污染区,在当地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该污染区将小麦种植区改成棉花种植区,避免食用性农产品对我国公民造成伤害,维护了农产品生产者的切实利益。

2.3农药对农业环境构成污染的具体治理措施

首先,要对各地区农药生产厂家的资质进行调查,保证农药生产厂家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另外,要对当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现状进行分析,科学研究农药对治理病虫害的实际作用,以便指导农民科学地撒施农药。农药和化肥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农药化肥的危害性检测,在农产品生产区域,必须配置危害性农药化肥检测站,要求农产品生产者定期将农药化肥进行危害性检测,避免农药化肥对农业生产土地质量构成不利影响。避免过多使用质量低下的农药,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要科学安排农药的撒施时间,在保证农药有效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下,缩短农药的使用频率,减少农作物的受药范围。

3结语

农业环境治理范文第4篇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系统开展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使工业生产、农业面源、畜禽养殖、居民生活、医疗卫生、矿山开采等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沿河及水源地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水资源和水环境监测监管、保护补偿、考核监督等管理机制系统完备。

二、基本原则

——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各县市区政府(管委)对本辖区内河道及水源地环境和水质安全负总责;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的监管指导工作。

——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积极推行“河长”制管理,推动河道及水源地环境管理从“行政单元”向“全流域单元”转变;加强横向协调,形成齐抓共管、互促共赢的水环境治理格局。

——源头管控,标本兼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实施环境综合治理,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加大存量污染源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水环境行为,强化对河道及水源地污染源的控制。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主要河道和水源地为重点,综合运用治理、保护、利用等多种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兼顾上游与下游、地上与地下、近期与长远、治理与开发等情况,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有利有责,奖惩并举。坚持“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赔偿”,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和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充分发挥水环境治理监督考核的导向作用,严格兑现奖惩,提高全社会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

三、工作机制

1.成立市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市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农工办,市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水文局等有关部门、单位和县市区政府(管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领导全市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建设,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各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落实。

2.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城管、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尽快实施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已有污水处理厂加快升级改造,适时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开展镇村污水处理试点,优先在15个省、市城镇化示范镇建设污水处理厂或处理设施,城郊村和园区村的污水可接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镇驻地村及集中生活区的污水可接入镇级污水处理设施,独立的农村社区、重要地表水源区、旅游区以及其他人口密集社区可建设简易适用的污水处理设施,区片开发、旧城旧村改造要同时敷设污水管网,2015年底前市区及各县市建成区全部实现雨污分流,解决向河道及水源地排放生活污水的问题。

四、工作重点

1.严格治理防控工业污染。

合理调整区域生产格局。对重点河道及水源地区域,实行差别化开发和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环保、发展改革等部门要严格执行排污总量控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环境准入门槛。

2.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等手段开展农业生产,农业部门要大力推广杀虫灯、统防统治绿色防控、使用有机肥、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使用滴灌等措施,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绿色生产,大幅提高重点流域和水源地周围耕地、果园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广泛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农业环境治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煤炭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社会需求量非常大,大规模的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的影响,尤其是采煤塌陷区,存在众多地质灾害,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链,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作为治理采煤塌陷区矿上地质灾害的有效途径,在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下,其治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因此,文章针对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

1采煤塌陷区的灾害类型分析

1.1潜在泥石流

采煤塌陷区存在废渣、建筑垃圾以及煤矸石弃渣等形成的松散状堆积体,并且在暴雨等恶劣天气状况下,非常容易发生泥石流等灾害,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还影响附近村庄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

1.2不稳定边坡

在工程井以及采空塌陷的共同作用下,采煤塌陷区域存在众多边坡,并且大多数边坡为岩质边坡,还有一些黄土边坡。,岩质边坡的坡体主要包括泥岩、砂岩等,边坡非常都陡峭,由于坡面的风化程度相对较高,裂隙的发育速度较快,整体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一旦遇到大雨天气或者受到地质活动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出现局部崩滑的现象[3]。

1.3滑坡

采煤塌陷区存在许多滑坡,滑坡的类型主要包括三种,即楔形体岩质滑坡、岩质滑坡(岩质滑坡的形态为圈椅状)、黄土滑坡,三种滑坡的稳定性都相对较差,在工况改变的状况下,很容易出现边坡滑动的现象。

2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2.1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思路分析

现阶段,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主要是历史认识原因,在进行自然资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忽略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基于矿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为了加强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应该不断的更新环境治理理念,理清思路,最大限度的实现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发旅游资源。在进行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时,应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充分的利用塌陷区地表形成的大面积较深的积水区域,共同打造生态旅游、历史文化的湿地景观城市,大力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生态名城,在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同时,还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养殖业。采煤塌陷区矿山范围内存在大量的较深的积水区域,在积水相对较深的区域,应该创建鱼塘,在积水区域养鱼以及养殖鸭、鹅等,同时开发禽蛋加工产业;在积水相对较浅的区域,应该终止水产经济作物,创建生态蔬菜种植基地,这种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加强对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的治理和保护,还能够创造零号的经济效益。矿山地质公园的创建。对于邻近城市,塌陷区域面积相对较小,并且地表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塌陷区,应该保留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塌陷场景,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创建独具特色的矿山地质公园,开发旅游资源。生态农业园区的创建。对于地裂缝隙、波状地貌以及塌陷槽等的治理工作,应该采用恢复耕地的方式进行处理,主要是因为上述区域的回填工程量相对较小,创建生态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同时还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治理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利用闲置的土地种植树木,能够起到治理环境和防风固沙的作用,如果塌陷区水源较少,则可以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干旱地区采煤塌陷区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

2.2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分析

没有积水的治理模式分析。该种环境治理模式主要是针对渗透性能好、土质疏松、蒸发性强、降水少、气候干旱的地区,该种气候环境的采煤塌陷区不存在积水,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想要在该种地质环境中种植大量的树木,其功能量非常大。在进行该种地质特征的环境治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根据采煤塌陷区范围的大小,确定环境治理的工作量,然后在进行回填处理,将其恢复成耕地,在耕地上种植各种树木,大力发展林业资源,将采煤塌陷区改造成绿洲带,同时,还可以创建矿山地质公园、生态农业园林等。有积水的治理模式分析。有积水治理模式主要是针对降水量大,地表为粘性土,渗透性相对较差,裂隙发育不好、地表弯曲变形的采煤塌陷区域,在该种塌陷区域往往会存在大量的积水,地表特征表现为:地表主要为粘土、渗透性差、没有裂缝以及地面弯曲。因此,在雨水天气,会在采煤塌陷区聚集大量的水,由于区域的形状存在差异,形成众多形状、深度不同积水区域,在进行该种地质环境治理时,应该根据积水区域的大小、深度等,再根据当地的人文以及历史特征,将采煤塌陷区改造成具有不同风格、功能的土地重利用区,例如湿地公园、水库、鱼塘以及湖泊等,在此基础上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养殖业、耕地等产业,这样既能够起到改善地质环境的作用,又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3实例分析

文章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是一座“因煤而兴、因煤而建”的煤炭矿业城市,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并不重视地质环境的保护,导致采煤塌陷区的地质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该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出现了许多问题,不仅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还影响了当地居民生活和城市建设进程,为了解决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该地区采用了有积水的治理模式,具体表现为:(1)矿山公园,由于该地区存在大量的积水,因此,建造了独具特色的湖山景观、煤矸石山等,同时,在充分的利用地区优势,打造了集煤文化、休闲、地质研究以及科普于一体的国家矿山公园;(2)果树园区,由于该地区的地势相对平坦,通过对采煤塌陷区进行土壤改良、平整以及铺设灌溉网,创造了机种植、养殖、休闲、娱乐、加工以及垂钓等于一体的生态果园,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时,应该理清思路,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合适的治理模式,以此提高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效果,同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贵尚,李建中.我国采煤塌陷地治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4,(21):52-53.

[2]秦朝亮,龙建辉,经明等.采煤塌陷区内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方案[J].煤炭技术,2015,34(3):320-3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