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培训课程

农村培训课程范文精选

农村培训课程

农村培训课程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领会落实党的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省、市、区“六五”普法规划和年依法治理规划,紧紧围绕我区“发挥港口优势,科学规划‘一港三区一带三线一城’经济发展新格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加大面向农民的法律知识培训力度,以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农村“两委”干部依法管理村级事务的能力、增强农民工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为重点,全面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在农村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为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培训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创建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放到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大局中去谋划,围绕司法行政工作的各个方面来开展,确保新型农民法制培训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二)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作为新型农民法制培训工作的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坚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把新型农民法制培训工作同正在实施的“法律进乡村”、“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等工作结合起来,紧密联系“三农”工作实际,充分体现司法行政部门特色和亮点,务求实效。

(四)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制定培训计划,既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质量,又要量力而行,反对形式主义。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单位特点,找准工作的着力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扎实推进。

(五)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一方面发挥部门优势,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资源,确保这一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另一方面,搞好协调配合,调动全社会力量,尤其是发挥好普法成员单位的作用,按照部门职能,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形成合力。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农民培训班,使农村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宪法和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牢固树立依法管理、诚信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观念,努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势,为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和建设法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培训范围

(一)加强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培训。大力宣传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增强农民的宪法意识,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形成崇尚宪法、法律的社会风尚。深入学习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强化农村基层民主自治观念教育,增强农民依法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能力。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的培训。紧扣全市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黄蓝”经济区战略措施和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加强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劳动法、合同法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教育,维护农村市场经济秩序;开展农业生产法律法规教育,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农资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加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法律法规的培训。加强依法维权、依法信访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加强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继承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强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加强土地征用、承包地流转、社会救助、劳动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教育,预防和减少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努力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五、工作内容

(一)组织开展村“两委”干部法律知识轮训班。加强对村级班子成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举办2期村级班子成员轮训班,重点学习与农村生产生活、民主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他们成为农民学法用法的带头人和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实施者,不断提高村级组织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事务、防范和处理矛盾纠纷、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

(二)组织开展农民工法律知识培训班。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组织、部门负责、企业和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网络,尝试建立农民工流出地和流入地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农民工学法用法需求和依法维权情况,结合农民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农民工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努力实现农民工法制教育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农民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组织开展农村法制宣传队伍培训班。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法制宣传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法制宣传队伍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每年至少举办2期村居法律顾问、司法人员培训班,培训每场次均由一名法官、一名村(居)法律顾问和一名优秀调解员授课,讲解与农村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技巧方法等内容,有效提升人民调解员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的能力和作用。

六、工作安排

(一)打造培训团队。建立一支高师德、有激情、精业务、善学习、勇创新的新型农民法制培训教师队伍,打造一个具有极强战斗力的教师团队。具体做法:充分发挥现有普法讲师团、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拟开设的法制培训课程进行专题研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步骤;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实现法制培训课程开发的内涵提升和外延拓展,尽快将各个课程项目搬进课堂;及时归纳总结,大胆创新,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制;收集、撰写、整理资料,虚心借鉴学习,有条件的可进行法制培训课程教材编印等工作,不断提高新型农民法制培训工作水平。

(二)建立培训资源库。对新型农民法制培训工作各种教学资料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和使用,纳入全区农民法制培训资料库,实现农民法制培训资源共享。资源库还包括授课教师个人定位、发展规划、教案(课程项目库的雏形)、各类培训学习心得、法制宣传案例等内容。

(三)分步实施。至为宣传发动阶段。制订工作方案,对年度新型农民法制培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并按研讨论证—撰写教案—编写教材—课程进课堂的思路做好农民法制培训师资库组建工作;至为组织实施阶段。各级整合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法制培训和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工作;至为总结提高阶段。在继续搞好农民法制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培训成果,撰写经验总结材料,做好评比表彰等工作。

七、措施保障

(一)广泛动员,营造氛围。切实提高对新型农民法制培训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深入动员,广泛发动,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上下齐努力的工作格局。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使培训工作从领导重视向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拓展,真正把全体干部职工发动起来,做到全力投入,全员参与,全面提高。

农村培训课程范文第2篇

一、锐意创新,为教育培训注入生机。

1、课程安排有了新设计。以往的分期培训,每期安排的老师和培训课程都相同,无法满足学员们求知愿望。在本次培训中江宁区委组织部作了新的尝试,改变了以往培训内容单一的固定模式。一是课程设计与培训对象紧密结合,突出针对性。各村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处区域位置也有所区别,如何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区委组织部与区委党校多次研究方案,采取了"双向选择"的做法,即区委组织部选择授课内容,在经济发展较快、地理位置较好的村,安排如何做大、做强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课程,针对经济收入一般甚至较薄弱的村,安排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挖掘现有资源,带头办实体,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的课程。各镇结合本镇各村的实际情况,选择培训课程,自行安排各期参训方案。二是理论学习与参观考察相结合,增强操作性。课堂上讲的内容是理论性的东西,是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的。培训期间,我们专门用一天的时间组织村支书到麒麟镇锁石村参观学习。锁石村的党支部书记介绍了党员干部如何带头致富、带领百姓致富的经验。同时还向学员们现场展示了该村个体企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果,使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双带"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三是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提高自觉性。培训结束后,我们用半天的时间组织村支书开展分组讨论和集中交流,这既是一次思想交流,又是一次工作思路的交流。大家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就如何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表示要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与充电机会,以新思路、新办法做好"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工作,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2、电化教育有了新突破。为了便于各镇开展村两委委员的培训工作,市委组织部送书下基层,区委组织部送光盘下乡,区委组织部充分发挥了电化教育的优势,打破了以往干部培训以面授为主的单一模式,把电化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在村支部书记集中培训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了全程摄像并及时制作成系列光盘,首期区委组织部就下发各镇和街道5套2000多张培训光盘,为镇里组织村干部和普通党员培训提供了教材。开展电化教育还打破了基层党校办班难的问题。基层党校是前沿阵地,但一直以来,基层党校举办培训班比较困难,主要是聘请不到高层次的专家教授,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此次培训工作各镇用观看录像的形式组织村干部集中培训,把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基层党校培训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增添了基层党校办班的活力,真正发挥了基层党校的阵地作用。村委员们说,这次培训让大家第一次听到了区委领导的动员讲话和专家的讲课,听到了以前从没有接触到的新知识,讲课的专家水平很好,对我们的启示很大。

3、培训对象有了新延伸。这次"千名村官"培训工程中的又一重要举措是让很多的农村普通党员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江宁区委组织部利用农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组织全区各村的部分普通党员收看了培训录像,让更多的普通党员了解了"双带"的内涵,把"双带"作为对每个农村党员的普遍要求,引导他们熟悉和了解加入WTO以后该区农村村级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与应对措施,熟悉农村工作的政策,了解涉农法规,熟悉和掌握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积极抢抓新机遇,在"双带"上下功夫,使他们和村干部一起真正成为带头致富、带领大家致富的"双带"带头人。

二、领导重视,为培训工作夯实基础。

市里对"千名村官"培训工作作出部署后,区委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区委副书记吕界超为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赵友春为副组长的"千名村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听取了区委组织部的情况汇报,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明确指出这个培训班是十六大召开后的第一个培训班,是"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的筹划好此次培训班,要紧密结合本区农村工作和村党支部建设的实际,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特别是江总书记的报告,突出富民强区、富民强镇、富民强村的中心工作任务,使培训班成为学好十六大精神的第一课,成为农村党员干部提高政策水平和"双带"本领的充电所、加油站。

农村培训课程范文第3篇

深化“四培三带两提高”活动,选好配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坚持优者当后备、能者进班子、强者做表率,对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摸底建档,采取个人自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的方式推选后备干部,采取从现任干部中“拔”,从种养大户、民营业主中“选”,从返乡人员中“找”,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挑”的方式,选拔党员经济能人进班子,特别优秀的担任“两委”负责人,充实村级工作力量。共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87名,经济能人进班子327名。同时,通过落实科技示范基地“1+5”、科技示范户“1+3”、党员致富能手“1+1”等帮带措施,培育党员科技示范基地132个、示范户562家,培养致富能手1200多名,帮扶党员群众3万多人。

依托农村党员干部流动培训,培育提升农村“带头人”素质。积极整合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筛选确定了24名常任授课教师,聘请老干部、乡土人才、优秀企业家、农村实用人才授课,挂牌命名了11个现场教学基地,根据农村中心工作、阶段性工作及干部的需要,确定了9门基础课程、10门选学课程,适时增设培训课程,实现了农村干部流动培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培训过程中,将镇村干部、后备干部、优秀青年全部纳入培训范围,坚持送学送教上门,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教学、送学上门相结合,组织授课教师与农村干部面对面、手把手讲解示范。截至目前,全县第一轮举办流动培训11场(次),培训2800多人(次),发放农村政策法规口袋书2800多本,印发技术资料3000多份。

推行“七有六议五公开”制度,规范约束农村“带头人”行为。以完善制度、规范议事、民主管理为重点,创新推行“七有六议五公开”活动,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指导各村健全了村级配套组织,修订完善了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升级晋档推进规划。建立村干部绩效工资制度,落实卸任干部生活补助,建立了激励保障机制。并对涉及村级的六类会议,从决策程序、督促落实等层面作出明确规定,杜绝了“一把手”拍板现象。同时,严格落实村财乡管、“双审双签”和村务“零接待”制度,坚持党务、村务、财务和重大经济活动定期公开,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全部公开,确保阳光操作,接受党员群众监督。近年反映村务、财务信访案件同比下降35%,对村级组织满意率达到95%,党群干群关系日趋和谐。

农村培训课程范文第4篇

为加强水利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建设,规范水利专业理论培训工作,根据《水利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特制定《水利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建设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为水利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建设培训工作提供指导。各地可结合实际,依据《大纲》,灵活安排培训课程,开展培训。

1.1培训目标

按照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水利行业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改善水利领导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增强领导干部专业能力,使水利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根据时展要求,不断更新专业能力建设内容,拓宽专业能力建设渠道。

本大纲适用于全国地(市)、县政府分管水利工作的领导干部和省、地(市)、县三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专业理论培训工作。

1.2水利专业理论知识体系

构建水利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是开展水利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建设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根据水利行业的主要职责和任务,结合相关水利学科(专业)内容,水利领导干部水利专业理论的知识体系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以水资源管理理论为核心,以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为重点,以领导干部应知、应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本内容,同时注重水利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适当涵盖水利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

水利领导干部专业理论的知识体系分为:水利综合知识、水利专业知识和水利法律法规知识三个部分。

(1).水利综合知识:为水利领导干部需要了解、掌握的综合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央的治水方针、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思路及其实践、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水权与水市场理论、国内外水利发展概况及先进发达国家水资源管理经验、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水利建设主要成就、水利面临的主要问题、水利系统组织结构与基本职责、所在地区及流域水资源分布情况等内容。

(2).水利专业知识:为水利领导干部开展业务管理工作所需具备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水行政管理、水利规划计划、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农村水利、水旱灾害及其防治、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保护、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水利征地与移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农村水电、水利科技管理、水利经济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3).水利法律法规:为水利领导干部在水事活动中应掌握的水利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包括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水利产业政策等法律、政策规定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干部应根据工作需要全面学习掌握相应的水利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分管水利工作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则以学习掌握水利综合知识和水利法律法规为主。

1.3培训课程

水利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建设培训课程体系一览表

类别

课程名称

建议学时

课程类别

水利

综合

知识

1.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思路

8

必修

2.水利发展与现代水利

8

必修

3.中国水资源条件及特点

8~12

必修

4.水能资源基础知识

4~8

选修

5.水利水电工程基本知识

4~8

选修

水利

专业

知识

6.水行政管理

4~8

必修

7.节约用水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4~8

必修

8.水旱灾害及其防治

4~8

必修

9.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保护

4~8

必修

10.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4~8

必修

11.水利工程管理

4~8

选修

12.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4~8

选修

13.农村水利

8~12

选修

14.水利征地与移民

4~8

选修

15.农村水电

4~8

选修

16.水利科技

4~8

选修

17.水利规划

4~8

选修

18.水资源综合管理

4~8

选修

19.水利经济

4~8

选修

水利

法律

法规

20.法律基本知识

4

选修

21.水法律知识

4~8

必修

22.相关政策法规知识

4~8

选修

说明:

(1).根据调研结果,地(市)、县党委和政府分管水利工作的党政

领导干部水利专业理论培训时间可安排为5~7天;省、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干部的水利专业理论培训时间可安排为10~15天;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干部的水利专业理论培训时间可安排为15~25天。各地可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2).教学安排中,课堂讲授可大体占三分之二,研讨交流及结合培训内容进行的参观、考察所占时间以不少于三分之一为宜。

(3).各地区、各单位应根据当地水资源特点和学员需求,适当进行取舍,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1.4培训方式

(1).集中脱产培训。一般采取聘请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授课的形式进行。在集中培训期间,可围绕当前水利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交流,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组织与水利工作相关的参观考察活动。

(2).业余自学,统一考试。制定管理和考核办法,鼓励和支持水利领导干部业余自学,并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然后组织考试(考核)。

(3).远程网络培训。积极组织开发、制作远程培训课件,通过网络等远程培训手段进行培训。

(4).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将以上三种培训方式灵活组合、合理安排培训。

二、课程培训纲要

2.1《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思路》

课程名称: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思路

课程类别:必修

学时:8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水利领导干部深刻理解中央的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科学内涵,掌握资源水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认识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水利转变的意义,提高领导和驾驭水利工作的能力。

课程重点: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2.资源水利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3.资源水利的保障体系;

4.水权与水市场理论。

讲授内容:

1.资源水利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

2.资源水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资源水利的体制保障;

4.如何认识和理解资源水利的理论和实践给水利发展带来的变化;

5.水权管理基础理论;

6.各地实践资源水利的成功案例;

7.水权交易与建立水市场案例分析。

2.2《水利发展与现代水利》

课程名称:水利发展与现代水利

课程类别:必修

学时:8学时

目的要求:

1.使学员全面了解与熟悉中国水利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客观分析形势,总结治水经验,把握水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领会中央的水利工作方针,准确把握新时期治水思路,统筹规划好水利发展,做好当前水利工作。

2.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快实现水利现代化是客观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学习培训使学员系统了解与熟悉水利现代化的内涵,评价方法和标准,了解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有效倡导和推进各地水利现代化建设。

重点内容:

1.中国古代、近代主要水工程及其治水思路;

2.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水利建设成就;

3.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水利发展战略;

5.水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6.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和物质基础。

讲授内容:

1.中国古代、近代主要水工程及其治水思路

1.1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典型水工程;

1.2中国水利史;

1.3中国水利志;

1.4中国古代治水思路。

2.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水利建设成就和基本经验

2.1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水利改革与发展成就;

2.2防洪抗旱减灾情况;

2.3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4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2.5水土保持情况;

2.6水利法制建设情况。

3.水利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

3.1水利发展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

3.2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4.水利发展战略

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资源保障作用;

42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探索和基本经验;

4.3形成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

4.4水资源综合规划。

5.水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5.1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5.2到2010年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

5.3大力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作用;

5.4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的重点内容;

5.5加大水利改革力度的主要工作;

5.6强化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的重点工作。

6.实现水利现代化

6.1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关系;

6.2国外水利现代化的经验与进程;

6.3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

农村培训课程范文第5篇

心理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教育兼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特点。心理教育是从心理学发展起来的,心理学是心理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柱,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心理教育内涵在于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关注和构建人的心理生活,发展和提升人的心理素质[6],心理教育以培养与完善人格,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是引导人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对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维护,对个人以及社会生活质量的关注和促进[7]。作为教育学范畴的心理教育分为教育、辅导、咨询、治疗四个层次,心理教育包括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8],同时心理教育具有社会属性,具有社会制约性,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6]。WTO认为健康的标准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处于理想状态,当前生物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疾病的产生不能仅从生物个体本身找原因,也应从心理状态和所处社会环境去分析,心理因素与疾病密切相关。根据上述对心理教育内涵的阐述,笔者认为,具备心理教育素质的乡村医生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人民群众的心理发展,关注和构建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维护人民群众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具备心理教育素质的乡村医生能够较好的服务患者,减轻或治愈患者因心理问题造成的紧张和抑郁等痛苦。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医生实施心理教育培训是乡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2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现状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根据卫生部下发的《1991-200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和《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等有关乡村医生教育规划政策,我国各级别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政策相继出台,乡村医生培训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目前乡村医生培训以获得学历和考取行医资格为目的,忽视乡村医生的专业技能需求[9],心理教育素质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其培养没有得到重视,在治疗疾病时就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医院中很多因心理障碍而产生的疾病,未能及时发现和诊断,且大部分治疗并不规范,导致患者病情贻误、影响预后,并造成过度医疗[10]。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疾病中的心理因素,临床研究发现: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易造成消极情绪状态,可使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心身疾病,还可加速疾病恶化[11]。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行为方式、饮食理念和生活节奏等因素都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状态,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和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人民群众的疾病,增强人民群众体质,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调研显示,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主动了解患者心理,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具有同情心,热心讲解病情治疗过程,倾听患者感受,对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对乡村医生进行心理教育培训成为当前乡村医生教育工作重点。

3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策略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把医学服务的目的视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而非单纯的治疗疾病[12]。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认真研究乡村医生执业特点,将心理教育贯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过程,通过心理教育培训,增强乡村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的主动性,鼓励乡村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

3.1制定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训相关政策法规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工作,制定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训政策,鼓励乡村医生自觉提高心理教育素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工作愉悦度低,有消极的工作情绪[13],培养乡村医生心理教育素质,应首先关注乡村医生心理状况,研究乡村医生心理需求,使乡村医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将心理教育培训纳入乡村医生考核体系是激励乡村医生提高心理教育素质的有效措施。

3.2建立乡村医生心理教育研究基地试点

医学教育机构应积极配合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工作,高等医学院校可以建立心理教育专项研究基地,充分发挥高等医学院校资源优势,提供医学心理学、病理心理学、护理学等心理教育培训课程和文献资源,在培训课程、师资保障等方面加强与乡村医生的互动,深入研究农村患者心理特点,有计划的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乡村医生。

3.3积极开展农村卫生心理教育宣传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需求也不断增加,心理教育依托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当前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人民群众医学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同时,乡村医生对心理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欠缺,造成农村卫生心理教育知识普及较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带头做好农村卫生心理教育宣传工作,使乡村医生认识到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帮助。通过心理教育宣传,乡村医生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人民群众心理发展,主动维护人民群众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满足农村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