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护理情感效应分析

护理情感效应分析

1心理护理从接诊开始

心理护理其实是从导医接诊起就开始发挥作用的。导医是病人人院见到的第一个人,病人要么因为病情危重,要么因为远道而来,不熟悉就医流程,急躁上火的情况比较多。导医及时、热情的服务与指导,无疑会起到“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病员及家属保持情绪的稳定,也有利于下一步的抢救或检查治疗。

2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的作用

眼下总体社会医疗资源比较紧缺,大医院随时排满候诊的长龙,著名医生和专家、教授常常是一号难求。病人多,病人急,诊断时间有限,对医生的压力也很大。尤其是一些疑难病例,往往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才能做出判断。这个过程中,作为非专业人士的病人及家属,迫切需要得到医生助手和护士的疏导,使他们对整个诊疗程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必须要进行的检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及时的心珲疏导,使病人和家属心里有了底,并依据诊疗流程,进行谨遵医嘱检查和准备,无疑为继后的诊察、治疗提供了先决条件。也将有效减轻医生在有限时间内的诊断压力,降低漏诊、误诊的可能性。

3重大手术前心理干预的效果

所有手术,针对病员和家属,医院都有标准的告知流程。但从病员及家属的角度思考,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重要性、手术的可能性、手术的风险、预后的效果,并不是一个标准流程能够完全涵盖的。配合医嘱的心理干预,将最大限度打消病员和家属的疑虑,增加对医嘱的认同感,并克服对手术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是比冷冰冰地在同意书上签个字要重要得多,有人情味得多的事情。

4预后和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所谓久病成良医。在留院治疗的病人中,常可见进入预后恢复的病员给新病员释疑打气、讲解辅导的情形,新病员于是没了陌生感,并很快融入到了病房的环境和氛围,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其实,处于预后和恢复期的病人,也普遍需要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其中,预后对自己的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就是病人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如果是慢性疾病,还有个长期坚持按时、按量服药的问题。这个问题,部分病人也会有疑虑,特别是一些需要出院后改变生活方式的疾病,比如医嘱要求戒烟限酒、节制性生活、改变饮食结构等等,这些问题,病人也会有很多的担心和不解。此时的心理介入,有助于他们打消疑虑,重树生活信心,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长期的治疗。

5回访中的心理干预

在社区化医疗体系尚待完善的情况下,医院的回访往往会让病人有喜出望外的感觉。经过一个治疗过程,病员和家属往往容易对医院和医护人员形成依赖,心理上容易产生“一家人”的感觉。及时的回访,以及回访中对病员病情、生活的关心,不仅仅为教学、科研和树立医院形象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这种共生感,这种“一家人”的感觉,可以让病人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增加彻底战胜疾病并以新的姿态面对未来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