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关系思辨

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关系思辨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需理论与实践并重,而在现实中往往有许多设计师在注重设计实践积累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对设计理论的研究与学习,亦或是一些设计理论出身的专业人员常常缺乏必要的设计实践。事实上,真正优秀的设计从业者总能在日积月累的过程当中,重视对理论及实践的学习,做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统一。文章结合笔者在艺术设计实践方面的积累及专业相关理论学习感悟,进而论证艺术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互为关系,以期引起人们的思考学习及探索。

关键词:设计理论设计实践相互依托互为关系思辨

引言

《易经·系辞》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无论艺术设计有着怎样形而上的追求,总还是难脱形而下的实践特色,因而艺术设计本身便是一个形上之“道”与形下之“器”的整合体。设计之“道”即理论研究,设计之“技”即设计实践。艺术创作向来主张道技合一,也就是说,评价一个创作既要通览其作品整体透露出来的思想内涵,也要细观其具体呈现出来的营造效果,事实上道技难舍难分。如果没有设计实践,我们对设计理论的理解将是肤浅的;倘若没有设计理论的支撑,实践也将是苍白的。作为设计师在个人职业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学习积累,只是单凭设计经验的累积,非常容易遇到设计瓶颈、职业瓶颈。而对于设计理论研究人员来说,没有实践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因而艺术设计理论研究就如同“心法”,属于“道”;艺术设计实践则是具体的“技法”,属于“术”;有了“道法”,就可以随机应变,在具体的情境下创造最佳的“技法”,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道技合一”,从而完美地解决设计问题。

一、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具体内容

(一)设计之技—设计实践的地位和价值

对于一个艺术研究者而言,具备一定的造型艺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得自己的理论与思考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并且能够深化理论思考,所以理论研究理应建立在实践和对实践的认识理解积累上。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专业,毋庸置疑设计人员从事相关的工作,不能一味只停留在书本理论层面,需要深入实践,通过不同的设计项目积累相应的实操经验。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弓行”,“知行合一”的问题关键在于要先“行”,设计实践虽处在金字塔的下方,却是金字塔的基础,也是构成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石。设计师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大量项目经验,能够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并且增强设计意识。这些实践经验的累积,也能够使得理论工作者在理论研究甚至是理论教学当中,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纯理论模式,规避“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现象发生。作为理论研究者,如果只是关在书斋,为理论而理论地“自圆其说”,背离了设计这一实践的特征,最终也将与实践严重脱节。“王家树先生在《关于理论工作和理论工作者的素养培养》一文中,对理论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文字工的‘剪刀浆糊理论家’形象提出批评:‘理论工作首先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一定要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知识—包括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科学实践以及我们专业领域的艺术设计实践。大家熟悉的一句名言‘理论来源于实践’,就是这个意思。一切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一切理论的出发点是实践。人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审美实践,都是我们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二)设计之道—设计理论的意义及作用

如今,有种看法会认为,从事设计实践工作的人,不必去做理论探讨,不用研究,不写文章。甚至不乏有些人会害怕或者反感理论学习及工作,听闻“理论”这两个字,好像特别容易让人“打瞌睡”。宁愿多设计几幅作品也不愿意接触学习理论,总会认为理论工作是枯燥的、困难的,因此望而却步,甚至置之度外。另外还会有观点认为设计就应该靠过硬的设计作品说话,作品为王—这才是设计师能够充分证明自己的“硬实力”,至于理论只不过是泛泛而谈,这种看法也导致了在创作中“轻视理论”,甚至是“反对理论”的倾向。艺术设计理论绝非只是咬文嚼字,而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理解问题,进而在进行设计创作时也会开阔明朗、柳暗花明,不至于“钻牛角尖”。同时加强理论学习,能够为设计者打下坚实而深厚的理论基础支撑,在实践中不容易被眼花缭乱的形式扰乱,使其最终摆脱假大空的虚无设计,不会一度追求表面的东西,忘记根本。设计创作讲求“眼高手低”,所谓“眼高”,指的是设计者的审美、眼界、修养等职业素养需达到一定的高度,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设计作品才能不流俗,而学习相关的设计理论,便是设计师提高审美底蕴及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工具和技法永远是为我们的眼睛和大脑服务的,而现实情况是设计师手上的功夫孰高孰下,一看便知,但头脑中的知识,心中的修养是看不见的,就像为身体补充营养,短时难见其成效,因此会造成一种误解,认为学理论是没有用的,这是一种非常表面和浅显的认知。比如我们需要研究设计一款女性饰品,除了必须具备充分的饰品设计基础知识外,我们还可以去阅读专门的设计杂志,了解他人的设计经验,明晰当下最新的流行趋势是什么,流行的款式是什么,产品需要用到什么样的材料,这类材料、技术、包括市场、销售等的研究状况又是如何,在工作正式开展之前,设计师需要对这些信息有详细地了解才能够设计出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用户需求的产品。

二、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互为依托

王守仁在《传习录》当中有云:“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求学求道与强技强能难以分清孰先孰后、孰轻孰重,二者应当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从根本上来说,是必然与偶然、实质与现象的辩证统一。有人说,理论与实践似“一枚硬币的正与反”,亦或是“一个手掌的面与背”,充分说明了二者互为里表。本是同根生,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二者的关系是共生、互为的。

(一)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相互联系

“做设计不懂得理论,最终只能沦为匠人。因为没有能力从专业历史和理论中获得升华的力量,就他人那里获得超越自身智慧的能力,难免坠入平庸。如果只懂专业理论而不懂得具体的设计,这难免有纸上谈兵、隔靴搔痒之嫌。”古所谓“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应用到艺术设计上也就是在艺术实践与理论这一对关系上,须要齐头同进,并行发展。无道之技只是“雕虫”而已,无技之道也只是“雕龙”而已,虫再精细也只是刻镂逼真,龙再高妙也难免虚无恍惚,由此看来,设计创作必定是“道技共谋”。因为只有将人文素养与工艺技巧完好融结,才能创作出经典感人的设计作品,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才能取得人们的共识共赏获得共鸣。纵观设计领域的大家,无不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佼佼者。具体到实际当中,比如作为一位包装设计师仅仅下功夫在专业实践上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要对专业理论知识,甚至是社会人文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在创作中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创意,并且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有感染力,长久的生命力。设计师倘若不能够自觉提高这方面的认识觉悟,同时不能够下功夫不断完善自我,那么在竞争中被淘汰便是必然的事。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包豪斯学院在成立之初就主张实行“双轨制”教学,尤其在教学课程安排上,不仅仅重视学生设计技术的培养,同时也十分注重学生理论素养提升,倡导学生全面发展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其课程也分设多类,包括:基础课、专业课题、艺术理论课程等等。正是由于设计思想上的兼包并容,使得包豪斯成为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也成为现代设计教育实验室,培养了大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更是把现代设计的种子带到世界各地,为后来现代设计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它最初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教育思想影响至今。

(二)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相互检验

“设计理论之所以形成,来源于设计实践的历史总结和经验的上升,一切理论都是实践经验的综合和上升,设计理论也不例外。”一切理论都是来源于实际,一切理论的出发点都是实践,艺术设计同样如此,设计理论建立在设计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可以说设计决定着理论,而理论又指导引领着设计研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从而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文字,但这远远不是艺术设计理论工作的最终归宿。理论本身并不是工作目的,切不可为了理论而理论,文字形态的理论也不是终结。理论的归宿,就是再回到实践当中去,为更高一级的实践服务:实践—理论—再实践,形成一种螺旋式的运动模式,这才是一种动态的理论归宿。“设计是实践,实践始终是走在理论的前头的。宗白华先生在北京大学开设‘中国美术史’讲座时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实践是先于理论,工匠、艺术家更要走在哲学家的前面。先在艺术实践上表现出一个新的境界,才有概括这种新境界的理论。’”因此我们从设计实践出发,积累经验进而上升到理论层面,之后再将总结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一些在理论上含混不清的某些概念,完全可以放到设计实践中进行界定,在设计实践前其内涵外延也会显现得十分清晰明了。

三、设计从业者需理论与实践并重

陆游在给他的孩子传授写诗经验时曾说:“汝果预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作诗不能只关注辞藻的华丽,文字的技巧,而要注重增加其经历、阅历、见解,这些是比技巧更宝贵的作诗素材,同样国画大师齐白石所说的“功夫在画外”也是如此。设计者思想的“高度”则反映在设计作品的“深度”上,因为一件设计作品不仅仅是技能和创意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它在其中渗透的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理论修养。设计实践水平想要得到提升,不能只单单依靠经验积累,如果设计者自身的理论层面不上去,设计实践也不可能行之太远。而现实情况经常是理论研究者将绝大多数精力用于学术研究方面,较少设计实践技能的体会,缺乏现实感受,极其容易坐而论道,陷入空谈,所做理论多数是“虚空理论”,而且对设计者的作品做不到启发引导、深刻解读,就难以起到对设计因势利导、拾遗补阙的作用。反观创作实践者则是不关心理论视界的拓展,往往执于一端、固执己见,不能够紧跟时代观念的更新迭代,导致个人技能常年重复使用在一个维度没有变化,故而作品也就显得缺乏创意,面貌陈旧。这并非设计专业健康发展的正常现象,长此以往会导致二者之间相轻相非,对专业发展不利。这就要求,理论研究者要潜下心来认真了解设计作品的技巧形式,并参与实践;而真正的设计创作者也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相关著述以汲取营养。实际上,一位设计大家也必定是理论与实践兼容并蓄集于一身者。

(一)理论研究者需积极参加设计实践

“操千曲而后知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一名设计学徒成长为设计大家,除了睿智的思想外,无一不是要经过反复艰苦地练习和创作实践过程的锤炼。就像我们掌握了写书法用笔的技法理论,但不代表就可以写出旷世的书法作品;我们了解设计专业所有的理论知识,但不意味能够完成一件优秀的设计艺术作品。理论是蓝图,实践是结果,往往有蓝图,却输在了实践上。“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理论研究者要能够从“书斋”当中走出来,真正的“身入”和“心入”实践,这样扎根于实践的理论研究才能有正确的源泉,也才不会脱离群众需求。例如,一些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的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比较丰富,而往往实际设计项目的经验相对匮乏,导致所做理论研究多数是“从书本到书本”,成为“正确而无用的空谈”,背离了设计这一实践特性,只会凭借书本空谈理论的教师,教不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对自己提出要求,可向“双师型”人才方向发展,即“教师+设计师”,主动参加设计实践,从实践当中获得第一线的设计心得,进而在教学中能将鲜活的实践案例与书本理论灵活地结合,不但能够形成个人的教学思想体系,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

(二)创作实践者要注重提升理论素养

民间木工有句口诀,叫做“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意思是说,在初期仅仅只是学会了锯、砍、刨等基础木工技术,便认为已经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木匠,其实还差得很远;如果再往下学,就要思考木工的道理,家具的样式等等,反而技术水平不容易提升。古人云:“成于中者形于外”,设计师要想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关键要靠自己的头脑和创意,这些头脑和创意就来自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把握。设计师职业生涯最初的3—5年的时间内,专业水平提升飞快,因为有大量经验的积累,职业成长迅速,但往往这一阶段容易出现职业瓶颈,想要再进一步会感到手足无措、力不从心。这个时候就要加强对理论的学习,努力修炼“内功”,扎实基础,再继续前行。理论学习就像阳光雨水,润物细无声地为设计这棵树苗提供滋养,这样树根才能扎深扎牢,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因此,设计要想走得长远,并不是看软件操作等一些技巧掌握得多熟练,而是要靠设计师的审美、修养、格局及理论积淀这些“形而上”的累积。

四、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切身感悟

虽然熟练掌握技术技能操作是学好设计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若将技术当做学习的全部内容,轻视甚至忽视对理论内容的了解,则是不分主次、主客颠倒。针对文章谈及问题,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只对实践类型的课程更感兴趣,而面对诸如《设计学概论》、《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一些理论研究型课程时缺乏学习兴趣,认为其“枯燥乏味”,更是片面地认为学习这些知识“没什么用”,甚至学习这些内容只是为了考试过关,同时在学设计之初,尤其秉承掌握熟练操作设计软件就是在“学设计”的观念,多数重视对技术的学习。而这样的认知可能会导致即使学会了软件所有工具的操作功能,但依然设计不出优秀的作品,原因就在于其一味关注了技能层面,理论文化素养缺位,导致大脑空空,没有设计思路,最终也将寸步难行。笔者在设计专业学习过程中也曾经陷入过类似认知误区,基于之前设计实践工作的积累,在面对学术理论研究时,因不得其中要领则认为其晦涩难懂、乏味可陈,迟迟不得领会,幸得坚持不懈,才终有所开悟。“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理论学习或许不能够教会我们如何设计一款漂亮的包装,制作一幅精美的海报等等具体的技法,但是在学习了解后能在无形当中增加我们对设计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因为这些理论知识包含了艺术设计领域的文化和历史内容,可以更好地提升设计创作实践者的文化素养,为设计者将来建成“设计”这座高楼大厦打好地基,也能为其在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增添浓厚的文化内涵。

五、结语

理论和实践并不是一对矛盾,只是事物的不同呈现方式,二者是并行互为的;艺术设计实践与设计理论的关系也是如此,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我们所说的在实践基础上提高,在理论指导下实践,问题在于,一粒细沙如果想要变成珍珠,这并非像说话那么容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是设计理论研究亦或是设计实践学习,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都需要一个漫长的点滴积累过程,需要经过反复地练习、思考、总结交替循环地不断锤炼。设计实践指导设计理论让理论成果得以验证并且丰富,设计理论或许不能教会你具体的学习技法,但可以使你加深对设计艺术的认识,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相互促进的过程。有的人长于理论而短于设计,而有的人长于设计而短于理论,这并不重要,绝对的均衡是不可能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偏颇其一。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就像是设计从业者的两条腿,有时候我们会先迈出左腿,有时候我们又会先迈出右腿,但哪一条腿也不可或缺。

作者:李燕飞 单位:中原科技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