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共艺术课程构建研究

公共艺术课程构建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识教育理念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影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面临的问题和高校通识教育理念下公共艺术课程的构建,以期高校以通识教育理念为依据,做好公共艺术课程的构建,从根本上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质量。

[关键词]通识教育;公共艺术;课程构建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公共艺术课程,但教学质量却差强人意。随着通识教育理念在高校的推广,高校要转变思想,做好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构建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通识教育理念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对大学生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大学生更好的发展,虽然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会对大学生走上社会后产生很大的益处。高校若要取得良好的通识教育效果,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课程,而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是非专业性和非职业性,它的教学目的是能够确保各专业的学生都能有效掌握通识课程知识。因此,公共艺术课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避免过于专业化和职业化,要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听懂,并且还能有效掌握。此外,“通识性”是通识教育的主要特点,由于大学生之间的思想、认知、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因此,公共艺术课程设置要以大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制定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依据,确保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多层次。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制定好公共艺术课程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实施,公共艺术课的教学效果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校的办学理念,高校只有重视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真正融入通识教育思想,这样才能保证公共艺术课的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此外,通识教育理念下,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也会产生影响。艺术学习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与学生的专业课有着很大不同,学生上完公共艺术课后不会立马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在平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高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往往希望对学生的教育能够立马起到作用,但在通识教育理念下,这种实用主义思想是不可取的。因此,通识教育理念下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应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只要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这便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公共艺术课,但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却差强人意,主要是由以下问题造成的。

(一)缺乏公共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展了众多的公共艺术课程,如美术评析、歌曲赏析等,但目前我国高校众多,由于生源有限,高校之间在招生上越来越激烈,他们普遍重视学校的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公共艺术教育,致使公共艺术课程的地位较低。虽然高校一直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广泛的开展公共艺术课程,但是并没有在实践教学中真正应用通识教育理念,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学生受学校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公共艺术课的学习也没有较大的积极性,这也抑制了公共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公共艺术课程的可选性不强

目前,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样数较少,主要集中在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方面,学生的选择性非常有限,而且大多数高校对学生选择公共艺术课有着严格的规定,只允许学生选择一门或两门公共艺术课程,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难以充分发挥出公共艺术的教育作用。

(三)公共艺术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缓慢

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都配有专业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公共艺术专业知识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学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不重视,部分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被安排了其他的行政工作,如团委工作、学生处管理等,这就使得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从而导致公共艺术教育的效果不佳。此外,高校在对公共艺术教师的招聘工作中也存在众多问题,学校在聘用公共艺术教师时过于重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忽视了应聘教师的综合素质,虽然公共艺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十分重要,但综合素质较低的教师在公共艺术教学中难以将艺术知识和人文知识进行很好的结合,这就使得公共艺术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教育效果不佳。

(四)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偏低

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及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目前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的是过于专业化的艺术知识,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差异,专业化的课程教学难以提高普遍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导致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偏低。

(五)学生缺乏对公共艺术课程学习的兴趣,选课功利性过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剧增,而高效的不断扩招又为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大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大学生无形之中产生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更加关注通过实用技术的学习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在大学生眼里公共艺术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任何联系,因此没有兴趣去学习公共艺术课程。这不仅不利于通识教育理念下公共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高校通识教育理念下公共艺术课程的构建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公共艺术课程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但目前高校在进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众多问题,为了确保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高校要以通识教育理念做好公共艺术课程的构建。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观念,更好地实践通识教育课程目标

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需要依靠正确的教育理念,离开了正确教育观念的引导,一切教学目标都难以实现。我国高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直注重学生课程安排的实用性,希望对大学生的教育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缺乏较高的综合能力。在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要重视公共艺术教学的实践活动,提高公共艺术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其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学会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实现通识教育理念下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内容朝多元化发展,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主要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设的,课程内容虽然包含了美术欣赏、音乐欣赏等方面,但课程内容却显得千篇一律,缺少本校的特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按照国家规定来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更要以本校所在地的民俗文化和学校艺术传统为依据,使课程内容朝着多元化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上,大部分专业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一味向学生讲授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缺少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展开,此外,师生间也缺乏一定的交流和互动,这就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公共艺术教育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公共艺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此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受教师素质的直接影响。公共艺术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有着很大不同,它不仅需要公共艺术课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还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素养、心理学修养和较强的沟通、互动能力。高校在招聘公共艺术课教师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不仅要重视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考虑应聘者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课堂授课能力,在源头上为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把好关。高校还要加强对公共艺术课教师的培训,并向教师提供进修机会,使其不断拓宽视野,了解艺术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实现与通识教育的结合。此外,高校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考核,对不合格的教师要坚决淘汰,确保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增强对学生的隐性教育

校园艺术文化的营造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高校要充分发挥出广播、校园网等媒介的作用,向学生举行各类艺术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还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此外,高校还要注重艺术社团的建设,帮助艺术社团做好宣传和活动的策划,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加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使大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从而增强了公共艺术课程的隐性教育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发展。高校要以通识教育理念为依据,加强对大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其走向社会后能够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晓艳.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J].江苏高教,2010(4).

[2]朱英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深层次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3]李群英.通识教育理念下地方高校加强艺术教育的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艺术教育工作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1).

[4]莫莉.通识教育视野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文教资料,2011(31).

作者:丁杰 单位:河池学院